预算会计改革影响研究论文(共4篇)
预算会计论文【3篇】
预算会计论文【3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小编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预算会计论文》,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预算会计论文篇一(1)政府部门的债权债务信息没有在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找到相应的对应位置我国政府在近几年的发展和改革过程经常以国债和地方性债务的形式作为调节市场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政府债务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地方财政和金融生态体系。
但是这些债务信息作为地方财政管理中的一重要内容却没有在预算会计信息中发挥重要的、明显的作用,这成为影响整个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这在地方债务的管理中也造成了诸多不便。
甚至有的政府无法从预算管理中合理规划自己的债务,造成举债过多,债务信息不准确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财政管理的真实能力。
同时这也为经济的发展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程度的不良影响,同时这也成为导致整个经济发展的一项非常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
(2)核算科目设置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环节近几年由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较快,出现了一些新的财政管理实务,这些在预算会计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管理科目设置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也都在管理过程中造成了财政管理上的诸多不便,这样的条件下造成了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事项不能及时的作为财政管理的基本信息出现在正常的事物性管理过程中。
因此,核算科目设置应当将这些新增业务内容囊括在内才能符合当前的财政管理发展形势。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预算科目设置必须在适应其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其在发展过程中制定适应各种变化的核算科目调整机制,帮助其发展质量的提升。
(3)我国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冲突未来我国政府的投融资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影响地方经济和财政状况改善的一项重要措施。
而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尤其需要财政预算管理,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更好的规划好投融资的力度和方向。
论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研究[论文]
论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研究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财政管理体制的深入改革,以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成立,无论是预算编制还是执行等诸多的环节阶段的管理制度均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预算会计所处的运行环境也随之巨变,这样一来,就使得现行预算会计实际中存在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健全。
本文首先指出了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制定了有效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预算会计问题改革措施当前时期,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的环境下,现行预算会计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需求不相适应,所以,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的预算会计体系,深入研究会计理论,确保政府部门会计信息体系的健全性,这已经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中存在的问题1.1现行预算会计核算范围涉及不广当前,包含在预算会计中的特定项目、不在职能活动范畴内的部分事项及会计核算的范围与主体,均未实施统一核算,具体开展的是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社会保险基金的核算等等。
关于每年的基本建设,预算会计实际中主要是在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新增的基础建设投资的存量与增量、过去发展中而产生的国家资产基础上来明确国家的固定资产存量,预算会计中的核算工作涉及范围不广,缺乏完善性。
当国家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进力度后,在社保、养老、生育等这几方面主要是政府部门合理运用相关的法律形式而进行托管的基金。
不过,将其归列到政府部门会计核算范畴内更为科学合理。
1.2收付实现制对信息质量造成了影响在当前实施的会计制度中,只有事业单位的经营业业务没有实施收付实现制,其他的都相继运用该制。
在收付实现制下,所提供的全部都是和现金交易息息相关的信息,而在非现金交易方面,没有作详细的记录,同时,对资本资产及其折旧也没有及时准确的确认。
采用这一记账方式有很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未将非现金的实际收支情况纳入相关账簿中,对于运营业绩难以全面的反映,致使宏观经济决策及其正常有序运行间出现了错误的导向,给政府部门的财政风险防范以及化解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浅议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浅议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论文浅议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论文预算会计是从事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是承担着监督、核算和反映中央与地方资金用途的责任,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收支进行预算的一门专业会计。
我国自改革开放制度实施以来,其社会经济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基于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的预算会计环境之下,为了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更加科学化以及规范化,必须对计划经济下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进行改革,建立新的预算会计模式,力求建立起更为高效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一、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现状长期以来,预算会计主要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不以营利为目的,基本不直接参与物质生产活动。
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推进,社会经济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事业单位预算环境也呈现出巨大的变化,传统会计预算制度和会计准则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事业单位的实际财务需要。
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新的预算会计制度,为规范事业单位财政预算开支提供了依据和保障措施。
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事业单位职能的调整,现行预算会计面临不断变化的环境,与客观形势的需要产生了较大的不适应性,针对在执行预算计划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缺陷,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因此,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亟需作出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政府收支制度的改革,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各项新要求。
针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出现的新问题,展开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法与对策,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加强和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就教育形式方面来讲,教育单位应该顺应时代环境对于会计人员的新的要求,不断地转变其自身的教育思路、教育手段、教育开展形式等,采用先进计算机网络设备,利用探究型教学、问题型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推动教育工作的开展,调动教育中所有会计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预算会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预算会计制度相关思考、预算会计革新的必要性…
预算会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预算会计制度相关思考2、预算会计革新的必要性3、社会预算会计革新分析4、单位预算会计体制革新5、行政单位预算会计问题分析全文总字数:13854 字篇一:预算会计制度相关思考预算会计制度相关思考1.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1.1不能真实地核算和反映新业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使财政资金的流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如预算单位用于发放工资、购建固定资产、购买材料及服务等所需要的财政资金不再由财政通过主管部门拨入用款单位,而是由财政部门从单一账户或采购专户按规定程序直接拨入职工工资账户或直接拨付给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行政、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资金不再表现为货币资金,而是一方面表现为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费用的增加(如工资支出等)或非货币性资产的增加(如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这就需要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
同样,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也要核算和反映这一资金流向的变化。
尽管财政部已针对改革试点情况在预算会计制度中作了一些相应的修改,并制定了试点核算办法,但是,该办法仅适用于中央试点单位,不适用于地方财政和所属预算单位,目前,各地区均在开展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试点,如“集中核算”、“集中支付”等形式,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而试点办法又没有兼顾地方做法,不利于各地开展会计核算。
1.2不能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从表面上看,编制部门预算似乎与预算会计没有大的关系,但从实质上看,预算会计信息是编制部门预算时的一个重要依据,是编制部门预算的基础。
我国的预算编制正在以“零基法”取代“基数法”。
在传统的“基数法”下,按照基期年的支出基数简单地加上一个增长比例确定各部门的支出指标,因而,在决策时不需要过多的会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弊端也没有显现出来。
但在“零基法”下,一切从“零”开始,主要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占用的经济资源、人员配备等客观因素来确定资金使用额度,因此,编制“零基预算”,除了有核定编制、制定标准定额等相关配套制度外,摸清各部门的“家底”、充分了解各部门资源占用和使用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可靠的会计信息,就无法编制“零基预算”。
有关预算会计改革研究论文
有关预算会计改革研究论文现如今,预算会计逐渐成为了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预算会计改革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预算会计改革研究论文篇一权责发生制下的预算会计改革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会计环境的日益发展变化,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也逐渐由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
本文主要探讨了这项会计管理技术改革转变的必要性,同时也为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设立了合理路径。
关键词:预算会计;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必要性;渐进式改革政府财政预算会计的主要职责就是会计核算、为政府资金管理实行会计监督、反映预算执行状况并参与到预算的管理与资金调度中。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所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它的优势就在于简单易行,有利于财务报告的快速编制,对会计工作的技术要求并不高,但同时它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均实行收付实现制。
作为长期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有着它的合理性,因为我国在预算会计的传统模式上所采用的就是符合于收付实现制的投入控制型预算管理模式。
但是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转型的高速发展期,这种预算会计制度所存在的短板也就逐渐被暴露出来。
(一)约束力欠缺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在执行过程中的收支行为相对比较宽松,没有较强的约束力,更缺少相应的有效监督,这就让政府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在支出方面容易形成严重膨胀的局面。
虽然我国新修改的《预算法》中就明确规定要求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的收支行为。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预算调整缺乏法律程序的违规操作,致使预算的增减十分随意。
因此,违背预算法律,随意调整、追加预算的现象在我国频出。
从财政角度来看,现行的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制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它已经不再适应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二)制度基础存在弊端1.收付实现制对目前越来越复杂的政府财政状况与资金收付情况已经无法反应完全,这导致了政府决策者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从而影响决策时机与决策质量。
有关预算会计毕业论文
有关预算会计毕业论文预算会计,主要是政府的预算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活动,完善及改进预算会计制度中与新时期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部分,是财政管理体系改革的要求。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预算会计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预算会计毕业论文篇1试谈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摘要: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一、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收付实现制制约了会计制度的发展。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制度,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类型比较固定,会计往来相对较少,因此收付实现制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十分简便。
但现行的收付实现制在会计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制度不够灵活。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通常是沿用以前的方法,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化及时有效地进行更新。
同时,过于注重预算制度的理论研究,而没有把理论与工作实际有效地联系起来。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由财务部门进行编制,因为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且不够认真,导致一些单位下一年度预算通常以上一年度预算为基准,基本就是把上一年度的预算进行重复描述,而不能考虑到下一年度新增的工作内容。
这就使预算不能有效地适应单位各部门下一年的工作,无参照性可言。
最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公开性较差。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虽然都需要向上级部门报批或备案,但是却从未向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公开。
这就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公开性极差,无法得到有效的内部和社会监督。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务工作中极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也应该按照国家经济体制的需要,制定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预算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考论文
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考论文我国经济的运行形式和运行机制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与此相适应,会计制度的改革也在深入发展。
目前,企业已开始实行新的会计制度,这就使得本来就比较落后的预算会计的改革更是势在必行。
本文拟就预算会计的改革作些思考。
一、预算会计改革应遵循的指导原则(一)从预算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出发,以国家的財政经济政策为指导。
预算会计是对国家的政府机关、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包括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个部分。
其共同特点是:(1)预算单位不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是以加强宏观调控、提供社会服务、提高社会效益为目的;(2)资财的提供者不期望回收所提供的资财或据以获得报酬,而期望获得最大最佳的社会效益;(3)预算单位的活动更多地受国家法规的约束,其资金来源与运用一般都有明确的规定K4)预算单位不存在所有者权益。
上述这些特点决定着预算会计政策性很强,它必须受国家有关法令制度的约束和规范;预算会计的改革必须以国家的财政经济政策为指导,有利于经济宏观调控,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便获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二)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出发,重新界定预算会计的适用范围。
财政、行政单位及事业单位中的大、中、小学,使用预算会计理所当然。
而那些有比较稳定的、经常业务收入的勘察设计部门、科技应用型研究所、剧团、新闻机构、出版社等单位,自改革开放以来,已逐步实行差额预算和自收自支。
对这样的单位应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采用企业会计制度。
换句话说,即让它们退出预算会计领域。
(三)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方针的实际出发,预算会计改革要考虑到与国际惯例接轨。
我国的预算会计相当于西方的政府与非盈利单位或公共部门会计。
近十年来,不少国家成立了制定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的专职组织机构,并发布了一系列会计准则。
美国早在1934年就建立了促进政府会计发展的全国城市会计委员会。
该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十三条《公认政府会计准则》。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成为最近几年中改革的重点之一。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也受到了这一改革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模式的变化以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的是“现金制”会计核算模式,即只核算实际支付的现金。
通过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发生了变化,从“现金制”变为“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模式。
这种会计核算模式强调的是支出与业务活动直接相关。
它不再只关注实际支付的金额,而是把所有与业务活动相关的收入和支出都要纳入到核算范围之内。
这种核算模式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会计核算内容的调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也产生了调整。
以前,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主要以预算为基础。
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内容都相对简单。
通过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预算科目归口明确,每一笔预算支出都要有明确的预算科目和项目予以对应。
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务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和预算责任追究等目标。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随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依靠全新的预算会计制度运行,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披露方面更加透明。
例如,依据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会计报表必须公开披露在官网,实现了信息公开,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透明度。
四、管理模式的变革通过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革。
以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依靠单一的财务部门或出纳操作,预算编制和执行也比较简单。
如今,随着预算会计制度的推行,行政事业单位不得不进行财务管理的全面转变,加强内部控制,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程序,提高部门间协作和沟通。
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源,还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023年预算会计论文3000字(优秀6篇)
预算会计论文3300字篇一一、预算会计的意义二、预算会计所存在的问题和在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腐败风险(一)国家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在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只有事业单位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而行政单位会计或者总预算会计是实行收付实现制的。
这样的话,财政支出就不能反映出那些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使这部分在账面和报表上不能得到及时地反映。
这就会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现象的发生。
而且报表内容的不完整、不详细也使得反应的信息十分单一,不能作为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没有汇总反映成为总预算会计报表信息,这就产生了一些漏洞,为将资金处置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的财务处理制造了机会。
部分预算单位实质上仍是采用以前的基数增长法的编制方法,这会导致在财政资金的安排中,出现资金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的现象。
监督力度不够和监督工作不到位又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无预算和超预算的情况。
而部门上报的数值和实际财政批复数相差太大,使行政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和财政资金相对不平衡。
这些不完善的地方使得在整个财政预算上都有着很大随意性,增加了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
(二)财政信息的失真和不透明原始凭证用来反映经济业务和收支的基本情况。
由于会计中心人员无法参与实际的各项业务,只能依据凭证来判定是否合法。
这样会造成无论经济内容真实与否,只要是规范且合法的都理应报销的情况。
这在无形之中对腐败起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加剧了政府和纳税人的矛盾,加重了社会的不满情绪。
财政信息的透明就是为了实现公开化,让未知的、看不见的政府变成可知的、能看见的政府。
这样也可实现人民对政府官员的监督。
(三)资金和支出的风险预算单位往往站在自身角度考虑,尽量将自己利益达到最大化,从而忽略了国家财力的负担情况,编制的预算不仅过于理想化,而且缺乏完整性和精确性。
这样加大了预算资金总量,也造成了国家财政资金的极大浪费。
同时预算单位为了最大程度地争取到资金,想方设法隐藏财力。
【预算会计论文范文】关于预算会计的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范文】关于预算会计的论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进程也得到不断加快,预算会计的客观运行环境也伴随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预算会计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预算会计论文范文篇一《预算会计系统创建思路》一、我国重新构建政府预算会计系统的必要性(一)国库集中支付与政府采购制度需要新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财政资金管理体制也不断走向科学化与规范化,并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公平的财政资金管理体制。
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先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或预算单位审核后,再进行集中支付的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
这些制度实行之后的必然结果是对我国财政资金流向、财政部门职能的重新定位与塑造。
在当前形势下,财政部门预算资金的范围有了更为广阔的界定。
其不仅包括由财政部门直接使用的资金,也涵盖了行政事业单位所使用的资金。
这些资金由国库进行集中支付,并通过财政总预算来反映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
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进一步细化与延伸了财政总预算。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总括和明细的相互关系。
在新的发展前景下,要想把政府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有机的联系起来,必须重视构建新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满足新形势的要求。
(二)部门预算改革需要新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方法,是由政府各个部门编制,反映政府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政府预算。
随着部门预算制度的的普及和实施,部门预算收支的内容也进一步明确化,各项规定也趋于合理化。
行政单位预算和事业单位预算都纳入了部门预算的范畴。
在这样的条件下,政府预算会计系统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进一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
政府预算会计系统要能够发挥财政总预算会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双重作用,促进两者的结合与连通,以清楚反映财政总预算在各个部门及单位的分配及流动,为反映和监督预算资金的流动提供更为公平化、透明化的平台;以促进预算管理的高效率高质量,更好地发挥政府财政资金便民、利民,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良好作用;并从经济方面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行政的廉洁化。
谈预算会计改革论文
谈预算会计改革论文谈预算会计改革论文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和财政管理体制的需要,进展了数次改革和完善,形成了比拟符合我国国情的预算会计理论体系。
但近几年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设计的预算管理形式己开场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使得对预算会计进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对预算会计体系的影响(一)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1.编制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它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议会审议通过,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即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的完好预算。
编制部门预算的根本要求是: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
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部门所有单位的各项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作为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收入,由财政核定支出需求。
但凡直接与财政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会计单位均作为预算管理的直接对象,财政将直接将行政单位预算编制并批复到这些单位。
按部门编制预算可以明晰地反映政府预算在各部门的分布,从而取消财政与部门的中间环节,克制单位预算穿插、脱节和层层代编的现象,可使部门预算作为独立的政府预算法案汇编于本级总预算。
随着部门预算的编制,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改革将逐渐趋向于以一级政府为中心,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即编制一级政府的收支情况表。
因此,客观上要求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成为政府会计。
2.推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根本框架是:按照政府预算级次,由财政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逐步纳入各级政府预算统一管理,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的单一账户,取消所有的过渡账户;财政性支出均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到商品或劳务供给者。
预算会计改革问题研究[5篇范文]
预算会计改革问题研究[5篇范文]第一篇:预算会计改革问题研究预算会计改革问题研究摘要:预算会计是我国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逐渐暴露出滞后性和不适应性。
“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预算会计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全方位实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对充分发挥会计服务财政,促进公共财政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预算会计改革背景与意义国际经验未来会计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预算管理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即预算会计的作用越来越突显,政府预算会计的核算职能、反映监督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职能亟需得到加强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也促使我国的政府预算会计工作改革势在必行。
一、预算会计的概念和功能新中国初期就开始使用“预算会计”概念,但学术界和政府相关法规与文件缺乏清晰而严格的定义,对“预算会计”与“政府会计”的关系与界限也未加以澄清,目前国际上关于预算会计的标准定义是:预算会计是用于追踪拨款和拨款使用的政府会计。
这个概念简明扼要,它清楚地表明预算会计是政府会计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和功能在于追踪财政资金的流动——从拨款开始到付款结束,其间经历承诺和核实两个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支出周期。
预算会计的功能广泛,从负责财政管理和预算事务的核心部门和支出机构的角度来看,预算会计提供的信息对于三个领域尤其具有重大意义:有效监控预算执行过程(财政监督)。
从预算会计系统产生的关于拨款和拨款使用的信息是政府国库等部门有效监控预算执行过程的前提条件,同时预算会计也是衡量国库系统运作效率的关键尺度之一。
管理财政风险。
各级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从事与风险相关的财政活动,如贷款担保、养老金计划,这些风险活动在预算会计系统中加以记录和报告,就会对管理财政风险极为有利,有助于采取预防性行动。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探微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探微预算会计制度是国家对财务核算的一种规范系统。
它既可以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也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也日益规范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也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1)财务管理的规范。
预算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避免出现乱花钱、账目不清等情况。
(2)实现资源的统筹利用。
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可以使事业单位更好地利用资源,确保预算对于各项工作的支持度量化、科学化。
(3)提高财务透明度。
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增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1.财务管理的机制和技术: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将会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机制和技术发生变化。
传统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集中在会计师和出纳人员手中。
但预算会计制度实行后,需要设立预算管理人员、预算内部审计人员以及财务管理软件等,并且这些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2.财务管理的透明度: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实施后,将会强制事业单位进行工程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的公开,提高管理的透明度,有利于政策制定和公众监督。
3.改革可能带来的挑战: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实行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个难题就是需要对原来的财务管理机制进行深度改革,这既需要财务人员的自我鉴定,也必须在策划阶段引入外部咨询公司,寻求专业支持,才能够推行改革计划。
总结: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一项需要全面调整的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众多挑战和困难。
但是,改革结束后,它将为事业单位带来重大的变化。
而如果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够适应这样的变革,提高其财务透明度和管理科学程度,就可以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财务基础。
2021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的影响论文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的影响论文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的影响论文摘要:预算会计制度变革作爲社会经济变革中重要的组成局部,可以进步行政事业单位的任务效率,提升财政资金的运用效率,进而维护社会次序的调和波动。
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阅历了两次革新,都爲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经过论述原有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成绩,剖析预算会计制度变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总结对策。
关键词: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影响对策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概述预算会计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任务的重要组成局部和根本任务流程,是事业单位作爲公益性单位围绕着预算管理而展开的会计任务。
预算会计可以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一活期间内的预算任务展开状况,起到管理和监视的作用。
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任务管理可以维护国度财政资金的平安性、进步财政资金运用效率。
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始于1950年左右,阅历了两次变革。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变革的次要缘由是社会市场经济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要求逐步进步,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开展。
截至1990年曾经构成了较爲完善的制度体系,但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在实践使用上仍存在一些缺乏之处。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次要是政府行使职能的有关经济活动事项的核算和记载,普通不思索经济利益的取得和价值的添加。
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要设计很多财政公用款项的请求和运用,假如预算会计任务不够完善,则不能无效的监视财政资金的.运用。
原有的预算会计制度在核算上存在一些款项性质划分上的模糊和混乱,款项分类较爲笼统,所以变革是必定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成绩(1)收付完成制带来的弊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原则规则其会计核算准绳普遍采用收付完成制,这是由于行政事单位会计的业务类型绝对波动,应收应付款项较少,采用收付完成制更爲简易。
但收付完成制在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任务中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类型的核算需求,尤其是在资产负债的计量核算上存在较多局限。
会计论文: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事业单位会计影响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事业单位会计影响摘要: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需要,改革是寻求突破的最有效途径,同时现行制度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公益体制的健康发展,改革预算会计制度势在必行。
现行制度的改变势必会影响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
本文先简单介绍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和主要内容,包括体制本身存在问题、经济发展需要等,再从核算制度改变、部门单独预算、引入新制度以及新的资金管理办法四个方面介绍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关键词:预算制度;改革;影响预算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体系的一个分支,区别于企业会计。
预算会计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对原有制度进行改革是多个方面的统一要求,不仅仅是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发展的需要,也是各部门各自维持正常运转、寻求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因为现行制度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
改革预算会计制度自然会对各非营利组织部门的会计工作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的总体趋势是促进我国会计制度更加完善,便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社会资源高效配置,更方便与国际社会接轨。
一、改革预算会计制度的原因(一)现行制度存在问题之所以要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是因为它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现行制度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较为现行预算会计体制较为呆板、体系不完善、信息不公开等。
这些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诸多障碍。
以收付实现制为例,我国事业部门一直采用这一核算方法,由于一直以来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比较单一,采用收付实现制有比较方便快捷。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部门内部发生的经济活动种类逐渐增多,数量也明显增加,实付实记的收付实现制的弊端日渐显露。
现金的支付与收入登记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部门经济活动的需要,尤其是对一些时间跨度较长的业务,实收实付的记账方式显得太过落后,也更易导致错账,因此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十分必要。
研究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论文
研究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论文研究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论文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系统,是核算、反映、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
随着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即编制部门预算、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等),行政事业单位体制和运行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预算会计环境、资金运作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变化,“预算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及时进行调整,以满足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1“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预算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课之一,目的是培养具有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
预算会计作为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一个会计学分支,随着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面的扩大,尤其是近年来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增加,今后学生就业不仅可能到企业从事会计工作,也有可能到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
然而“预算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必须进行改革。
《预算会计》教材内容过于陈旧。
目前各种版本的《预算会计》教材几乎千篇一律,缺乏创新。
《预算会计》教材与《初级会计学》教材中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内容重复较多,教材内容理论阐述多,实务操作少,例题过于笼统、缺少专业细化,更没有与各章节相对应的案例,缺乏生动性和直观性,不便于帮助学生对基本理论进行理解和掌握。
教材基本上仍然依据1997年财政部颁布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编写,没有系统地融入新的会计处理办法相关内容。
几年来随着我国编制部门预算、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等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政策的先后出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能采用增减内容的方法,删除一些过时陈旧的内容,通过查找最新资料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增加了教学难度,也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预算会计知识,对预算会计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
目前,预算会计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授课时数在30~40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算会计改革影响研究论文(共4篇)第1篇:政府会计体系重构中的预算会计改革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希腊政府借助收付实现制政府会计,没有充分揭示政府债务,是这次债务危机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而,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改革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会计改革以此为背景逐步展开。
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也不可小视。
其一,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享有的财权和承担的事权不平衡,相对而言,地方政府承担了更多的支出责任,违规融资司空见惯;其二,201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发布之前,我国《预算法》要求地方政府收支平衡,不准列支赤字,也就是说,地方政府举借债务是不合法的,既然如此,那么事实上存在的地方债务便缺少了法律规范。
这就要求一方面承认地方债务的合法性,另一方面要对地方债务进行全面的核算和规范。
然而,现行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下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地方政府债务的会计管理存在漏洞,迫切要求对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进行改革。
1我国预算会计现状及问题1.1我国预算会计现状根据国家预算组成体系,我国预算会计分为单位预算会计和总预算会计制度。
单位预算会计分为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
与现行总预算会计体系相适应,我国总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其执行机构是各级政府的财政机关。
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是各级政府总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结余,以及在资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单位预算会计以单位资金运动为对象。
总会计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
1.2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缺陷长期以来,我国只有预算会计概念,而没有政府会计概念,以预算会计来代替政府会计。
事实上,政府会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既有预算会计的职能,又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职能。
所以,现行的“预算会计”不可能是纯粹的预算会计,它既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又揉和了权责发生制;既要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又要反映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
1.3政府预算会计职能不清,不利于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政府预算是立法机关与政府之间、政府与各部门之间在预算资源取得、分配和使用上的法定契约,因此,严格地执行预算是政府及各部门的法定义务。
政府财务会计的目标之一是反映政府的受托责任,然而财务会计的反映是事后的,而且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礎的,存在着先天的缺陷。
所以,政府财务会计无法替代政府预算会计,无法对政府预算收支进行及时的反映和监督。
而且,政府财务会计的核算范围远大于政府预算所覆盖资源的范围,若使用政府财务会计反映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则极有可能造成不同信息之间的混乱。
所以,建立一套独立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对政府预算的执行进行全方位的反映和控制,对政府遵守既定预算并有效履行受托责任是非常必要的。
1.4对地方债务反映不全面,不利于约束地方债务风险地方债务信息是地方政府债务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现行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不能全面反映政府债务信息,从而低估了政府债务风险。
负债是政府会计五大要素之一,是资产负债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债务分为直接债务、或有债务、隐性债务。
直接债务是显性债务,是政府通过融资获取的资金,是法律或者合同明确规定需要偿还的债务;或有债务是政府担保等所形成的债务;隐性债务不是由合同或者法律所规定的,而是由政府职能决定的,政府有“道义”上的责任,政府在一定的情况下有承担支出义务的债务。
在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中,只对地方政府直接显性债务的一部分进行核算和报告,其他债务均未在政府预算报告中反映。
1.5对地方政府成本费用反映不全面,不利于建立节约型政府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没有引入权责发生制,无法提供政府使用公共资源的成本费用,不利于约束地方政府的费用支出,政府预算会计改革势在必行。
2我国预算会计的改革情况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新《预算法》实行了全口径预算,建立了跨年度的预算平衡机制,全面推进预算公开,规范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硬化了预算支出约束。
新《预算法》赋予了地方政府限额举借债务的权利,将地方政府债务分门别类地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使地方政府债务显性化,为全面核算地方政府债务奠定了法律基础。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实行“谁借谁还、风险自担”的原则,把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实现“借、用、还”相统一。
这一规定承认了地方债务的合法性,便于对地方债务依法进行管理。
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通过《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2015年12月10日,财政部通过了《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首次将政府会计纳入政府会计准则,为推进政府会计深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2015年10月,财政部印发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2017年第2期度》,规定总预算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政府财务状况、运行情况以及政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等方面的会计信息,反映政府财政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总预算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即所谓修正的收付实现制。
这一规定赋予了总预算会计部分财务会计功能,以满足财务报告的目标;另外总预算会计制度只有支出会计要素,没有提出费用这一重要的会计概念。
新的总预算会计细化了债务会计科目,完善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将部分直接隐性债务纳入核算范围,有利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财务预警作用,防控地方债务风险。
3重构我国预算会计的思路经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政府预算会计是用来反映政府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的过程及执行结果的会计信息系统,它一方面证明了预算资金使用的合法性、透明性,另一方面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府受托责任信息。
其功能与政府财务会计显著不同,只反映投入不反映产出。
而政府财务会计着重反映预算绩效信息,它反映的是政府预算的执行结果,即形成的财务状况和成果,它既要反映投入,还要反映产出的结果。
所以,重构预算会计实质上是在现有预算会计当中,如何把财务会计的功能剥离出去。
借鉴国际上政府会计建设经验,改革现有的预算会计,应着重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3.1建立独立的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不同,政府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着重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等财务状况。
例如,就政府债务而言,重点反映政府债券、政府依法担保形成的债务等。
借鉴企业会计核算办法,除了将政府显性债务纳入财务会计核算范围之外,还应当将部分或有债务也纳入财务会计核算的范围。
3.2剥离预算会计中的财务会计职能在预算会计科目设置中,仅保留“收入类”、“支出类”和“结余类”三类科目,将现有预算会计制度中的“资产类”、“负债类”科目转移到政府财务会计体系当中。
因为“资产类”、“负债类”科目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反映的是政府的财务状况,不属于预算执行情况的范畴。
作者:张莉第2篇:基于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的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研究一、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的管理体系从1998年起,我国在划分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的基础上将预算进一步划分为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和债务预算。
政府以不同身份进行收支活动要求各级政府复式预算的改革目标是逐步建立公共预算、国有资本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债务预算和其他预算等功能互补的多轨式预算,各预算分支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国家预算的有机整体。
2014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
1.预算视角的政府债务文献综述张海星(2007)认为财政机会主义是政府或有负债积累的重要渠道。
财政机会主义产生的制度基础是收付实现制预算。
控制政府或有债务风险的预算管理措施包括:编制反映或有债务成本的财政滚动式中期预算;政府预算实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债务管理模式;建立包含或有债务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财政透明度;提供政府预算所包含的或有债务风险的背景资料。
韩增华(2011)认为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缺口放大,现行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不对等,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缺乏约束,债务风险逐渐积累扩大。
完善的分权体制应充分平衡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的财政汲取能力,实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中长期管理与控制,在预算视角下完善现有分权体制。
马海涛和崔运政(2014)提出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财政预算,通过预算的法定性、严肃性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管理和规范,已经成为业界与学界的共识。
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管理包括公共预算、附属预算和复式预算三种模式,复式预算模式下的债务管理是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的最理想状态和最终模式。
同生辉和李燕(2014)认为根据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从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和绩效考评各个阶段的风险状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并就如何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纳入地方政府预算管理的各个阶段及降低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编制政府性债务预算是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其总体思路是按照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建立科学决策、透明规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
改革路径应遵循“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将以往处理地方债问题的各种思路、经验汇集起来加以重新规划,根据债务问题的内在属性,划分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两个阶段性目标。
短期应对措施主要由风险暴露的资本市场融资行为引致,管理的侧重点在于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长期制度建设方为治本之策,只有长期制度建设得以完善,才能为资本市场实现可持续债务融资提供一个相对实现良性循环的外部环境。
归纳目前对长期制度建设的设想,按制度体系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制约关系以及实现的先后顺序应包括: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引入中期预算框架、预算会计改革、建立债务支出绩效预算管理机制。
2.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的管理模式对地方债务管理的核心是找到一个能有效控制债务规模的机制。
这往往通过在政府间财政关系和金融市场的成熟度两者之间寻求一个有效的平衡来实现。
管理主体可以设定为上级政府和资本市场,政府管理的优势在于政府的行为可以由宪法、法律或规章等明确规则界定,具有较强的惩罚和督促改进的功能;资本市场的优势在于地方政府财政较高的透明度要求,但两者之间,即使市场的约束能力较高,也不能完全替代上级(中央)政府的控制作用。
我国目前行政控制、规则控制和中央与地方协商控制主导的管理模式下,上级政府承担了更多的管理职责,只是不排除市场发挥作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