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集锦

合集下载

《生活和哲学》易错易混点200道

《生活和哲学》易错易混点200道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哲学的基础知识部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6、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7、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好奇心;哲学是美好生活的源泉8、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9、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10、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11、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1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13、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14、只有哲学才是使人聪明的学问;有哲学才有生活15、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1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各不相同17、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1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群众路线19、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推动了时代的进步;所有哲学都是对时代的正确反映;哲学理论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20、哲学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哲学对社会变革总是起促进作用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22、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23、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24、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26、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27、哲学是人们头脑中自生的、是人们努力想象出来的;是与生俱来的28、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29、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总结;科学家取得的成就都是学习哲学的结果30、哲学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31、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32、哲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具体科学则不是33、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就是方法论34、哲学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具体科学是对自然知识的概括35、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36、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定领域,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3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不足在于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同时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是不断发展的物质世界39、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马哲是人类哲学发展史上的巅峰40、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4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后,开始出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42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43、“心外无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手相、指纹、电脑算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44、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有金、木、水、火、土构成,没有谈及意识,因而属于近代形而上学的观点45、“是观念的集合”体现物质是本原,感觉是派生的,因而它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唯物主义【唯物论部分】1、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2、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3、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4、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5、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6、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7、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有了人的存在就一定会有意识8、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是一种物质的东西9、、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10、所有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11、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放映1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13、意识促进事物发展,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14、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15、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1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只能按客观规律办事17、规律有好坏之分18、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19、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20、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21、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2、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23、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24、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2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静止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时永恒的、绝对的有条件的;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26、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27、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实实在在的实物28、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模仿29、科幻作品源于创作者奇特的想象力,是对未来的科学预见30、意识活动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31、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32、人们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33、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34、意识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事物,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35、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认识论部分】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200道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200道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哲学的基础知识部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6、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7、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好奇心;哲学是美好生活的源泉8、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9、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10、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11、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1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13、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14、只有哲学才是使人聪明的学问;有哲学才有生活15、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1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各不相同17、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1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群众路线19、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推动了时代的进步;所有哲学都是对时代的正确反映;哲学理论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20、哲学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哲学对社会变革总是起促进作用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22、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23、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24、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26、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27、哲学是人们头脑中自生的、是人们努力想象出来的;是与生俱来的28、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29、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总结;科学家取得的成就都是学习哲学的结果30、哲学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31、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32、哲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具体科学则不是33、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就是方法论34、哲学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具体科学是对自然知识的概括35、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36、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定领域,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3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不足在于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同时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是不断发展的物质世界39、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马哲是人类哲学发展史上的巅峰40、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4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后,开始出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42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43、“心外无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手相、指纹、电脑算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44、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有金、木、水、火、土构成,没有谈及意识,因而属于近代形而上学的观点45、“是观念的集合”体现物质是本原,感觉是派生的,因而它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唯物主义【唯物论部分】1、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2、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3、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4、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5、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6、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7、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有了人的存在就一定会有意识8、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是一种物质的东西9、、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10、所有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11、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放映1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13、意识促进事物发展,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14、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15、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1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只能按客观规律办事17、规律有好坏之分18、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19、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20、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21、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2、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23、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24、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2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静止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时永恒的、绝对的有条件的;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26、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27、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实实在在的实物28、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模仿29、科幻作品源于创作者奇特的想象力,是对未来的科学预见30、意识活动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31、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32、人们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33、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34、意识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事物,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35、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认识论部分】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似乎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但实际上,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在学习和理解生活与哲学的过程中,有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这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划分,也是最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之一。

易错点在于,有些同学会简单地认为只要强调精神、思想的作用就是唯心主义,而忽略了其是否认为意识决定物质这一关键判断标准。

例如,当我们说“人要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成功”,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唯心主义,因为这里强调的是信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行动的推动作用,而不是认为信念决定了一切物质存在。

易混点在于,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分。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例如,“存在就是被感知”“心外无物”等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比如,“理在事先”“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易错点在于,不能准确理解发展的观点。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

有些同学会把事物的简单变化,如数量的增减、位置的移动等误认为是发展。

易混点是辩证法中的量变与质变。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两者的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但在实际判断中,同学们容易忽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以及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集合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集合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集合高三复习历程,其中的第一轮复习极其重要,它将涵盖所有的知识点,是我们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的机会,也可以说是全面复习的机会,是整个高考复习历程的基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集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集合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错)(注意: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错)(注意: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错)(注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错)(注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错)(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错)(注意: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错)(注意: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错)(注意: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错)(注意: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生活与哲学的易错易混点

生活与哲学的易错易混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哲学是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史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但不一定都是科学的)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

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之科学”、“科学之母”等)5、哲学是具体知识的基础,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颠倒说法了)6、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哲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实践性,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其中一个基本特征)唯物论部分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点汇总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点汇总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误之分)2、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错,它们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4、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也有不科学之处,唯心主义也有可取之处)5、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标准)7、哲学的基本问题等同于哲学的基本派别。

(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于物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

)4、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是人脑想象的结果。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根源于客观事物。

)5、物质和意识依赖。

(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

)6、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

(不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7、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客观实际是立足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8、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

(盲目的实践也存在)9、读书也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唯一来源)10、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错,联系是有条件的)2、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可能大于、小于、等于)3、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易错易混知识点,以下观点均为正确的。

(选择题选项常考、易考)1、哲学与世界观均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不能说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正确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

2、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非具体方法)。

3、唯物主义不都是正确的,也有不科学之处。

唯心主义也有可取之处,从本质看是错误的。

4、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5、物质和意识(或者说思维与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标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哲学派别、哲学的“两大阵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6、真正的哲学才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7、马克思主义哲学(1)产生的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基本特征:三个统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才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就哲学的根本区别)。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暂时的。

9、规律是有条件的,客观的,没有好坏之分。

规律是联系,但联系不一定是规律。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创造、改造、发明、消灭规律。

10、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

11、意识的本质表现:(1)从起源上,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生理基础,是人脑的机能;(3)从内容上,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反映)。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集锦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集锦

高考专题复习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集锦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3、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5、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8、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5、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6、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7、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8、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9、规律有好坏的。

10、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1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12、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13、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14、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15、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16、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17、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18、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19、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20、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25、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22、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23、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24、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25、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26、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27、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28、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29、实践决定于认识。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辨析一、哲学概论易混易错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分析:错误。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

)2、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分析:错误。

真正的哲学(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3、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分析:错误。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4、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分析:错误。

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往往是零散和、朴素的。

)5、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分析:错误。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分析:错误。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7、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分析:错误。

哲学有正误之分。

真正的哲学(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分析:错误。

哲学的发展是对旧观点的扬弃)9、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10、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分析:错误。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

11、具体科学是哲学研究之母。

(分析:错误。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12、哲学是具体科学之母、是科学之科学。

(分析:错误。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具体科学研究之母。

)13、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的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点。

下面就为大家汇总一些常见的易错易混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但要注意,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不能认为意识能够直接创造物质。

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物质世界,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改变。

易错点:认为意识可以独立于物质存在,或者意识能够超越物质的限制直接改变世界。

二、运动和静止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易错点: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或者只看到运动,忽视相对静止的存在。

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但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脱离规律的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

易混点: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对立起来,或者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实践和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要注意,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易错点:认为认识的来源只有实践,忽视间接经验的作用;将认识的反复性理解为认识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五、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

2、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确定的。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条件的变化,真理也会发展。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的智慧无处不在。

然而,在学习和理解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容易让人产生困惑和误解。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这些易错易混点,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生活与哲学的知识。

一、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易错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实际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理解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但意识不是被动地反映物质,而是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易混点:把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混淆。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角度来界定的。

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易错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忽视了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他人的经验、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对我们的认识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易混点:把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目的混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而认识的目的则是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三、真理的客观性与相对性易错点:认为真理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

真理具有客观性,它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但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具有相对性。

随着条件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真理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易混点:把真理的客观性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混淆。

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在真理的判断标准上人人平等,即对同一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四、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易错点:认为联系是普遍的,就可以随意建立联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随意建立联系。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篇: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来源: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

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①本意角度:爱智慧。

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

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

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4、区分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
(1)整体与部分——强调的范围、数量。如:一个班集体和班里的某某同学 (2)共性与个性——强调的性质,归类。如:学生和班里某某同学 典例:对中央的宏观调控,一些部门和地方从“一哄而上”到“一哄而下”,不问 青红皂白地简单压缩规模。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没有深刻理解政策的内涵。从 哲学上看,是因为( B ) ①没有正确把握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②没有正确把握好整体和 部分的关系 ③正确的主观因素的积累程度影响主观能动性的效果 ④事物发展是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5、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优化的原则: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 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典例:国家教学系统化论坛在上海召开。会议指出,教学要素是教学系统的要 素,离开了系统理论就不能把握教学要素的整体性。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运作 存在着多种联系,运用系统理论可以揭示教学系统的整体特征、等级层次、结构、 功能、环境与要素的联系。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优化密切相关,但要素的优化 必须服从于系统整体的优化。这说明( D ) 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想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的统一整体②系统的基本特征 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性④教学系统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等)作为唯一的实在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作为世界的本原 典例: ①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③存在即被感知 ④气者,理之依也 ⑤上帝创造一切 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上述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④⑥ ) 上述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①②③ ) 上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⑤ )

(完整)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解析

(完整)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解析

2019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解析【判断并修改】第一单元1.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惊异。

[矫正]哲学与人类对世界惊异后的思考有关,但不是哲学产生之源。

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就是世界观。

[矫正]哲学是一种世界观,但二者不能划等号。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能成为哲学。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矫正]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但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科学;同时,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矫正]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总和强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矫正]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不能颠倒两者之间的关系。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矫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对物质与意识何者为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而不是两者的辩证关系。

7.对某些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无法定论的过程。

[矫正]观点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没有看到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同一性,没有看到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矫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而唯心主义也有一些局部的可借鉴之处。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另外两个基本派别。

[矫正]哲学中的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10.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本质区别。

[矫正]各种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升华,都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

只不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注意研究以后的应用。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的巅峰。

[矫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的重大成果,但它不是哲学发展的巅峰,因为它还需要不断地向前发展。

12.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2019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及易错点解析

2019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及易错点解析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础) ★考纲点击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源于生活、指导生活)2、什么是哲学(起源、本义、研究对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基本特征、功能、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辩证关系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来源各是什么?五、马哲产生易错点:1.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最高概括的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总汇。

( )(注意:概括和总结) 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空架子。

( √)3.哲学具有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4.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5.哲学能为科学家的研究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6.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离开了哲学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7.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8.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9.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10.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1.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注意:哲学)1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与唯心主义)1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注意: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5.一般说来,所有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是可知论者.(√)重要观点:1.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要作具体的、辩证的分析,不能笼统说一切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一切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易混易错1.“哲学是智慧”与“哲学是爱智慧”的区别二者有很大区别,我们承认“哲学是智慧”,但是更强调“哲学是爱智慧”。

(1)“哲学是智慧”:智慧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这表明了智慧的主要内容,而哲学就是智慧之学。

(2)“哲学是爱智慧”:对智慧的“爱”和“追求”体现了哲学的自觉意识。

哲学智慧不是现成的,要获得它,首先必须对它有执着追求之心、无限热爱之情,只有这样才能激荡出无穷的智慧。

2.哲学的任务与哲学的作用(1)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任务不等于哲学的作用,任何哲学都能起到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但不能认为所有的哲学都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看待世界和人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能否完成哲学的任务,关键在于哲学本身是否科学,科学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非科学的哲学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所以,只有真正的哲3.全面理解哲学与实践的关系(1)哲学依赖于实践①一方面,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是人类一切认识的源泉。

②另一方面,哲学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

只有当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和追问世界时,哲学才会产生和发展。

“世界从何而来?”“世界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这些问题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这些追问和思考概括的是人们关于世界普遍规律的认识,从而诞生了关于宇宙根本观点的学问,使人们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提高到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认识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哲学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追问、思考和概括的结果。

(2)实践需要哲学人们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哲学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一般的理论指导和思维前提。

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和联系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6.如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7.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区别与联系8.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区别与联系9.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易混易错2.全面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3.不能将物质的唯一特性等同于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和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有根本的不同,表现为:(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物质的本质。

这个唯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

物质除了客观实在性之外,没有别的特性,如果给物质加了别的特性就不能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了。

(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么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的原因也在于物质自身,在于物质内部存在着的矛盾。

运动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于物质的。

所以说,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3)物质除了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

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当中,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的属性,也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4.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5.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不是人强加给事物的。

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造和消灭规律。

因此,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原理内容: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②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方法论要求:在现实中,我们需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6.“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不意味着“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说的是一种可能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2)“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而错误的意识则不是。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这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

(2)物质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以承认物质决定作用为前提。

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

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片面强调物质决定作用而否认意识能动作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想,夸大意识能动作用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是唯心主义思想。

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区别含义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就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侧重强调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反对主观主义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办事原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两者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都把客观存在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深化和拓展。

二者都从唯物论角度指出了正确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途径9.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原理内容实践起决定的作用,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具有两重性,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错误倾向反对教条主义的理论;反对思想僵化的观点;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否定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反对片面夸大认识的反作用,否定实践决定认识的唯心主义10.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1)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

(2)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实践而获得的,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

二者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直接经验不一定就比间接经验更可靠,而要真正地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不能止于纸上谈兵。

(3)总之,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条基本途径。

不可将认识的来源等同于认识的途径。

11.真理和谬误的关系1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不能混淆(1)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有两方面含义。

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它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也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正确反映。

13.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14.把握真理的“三统一”(1)真理是客观性与条件性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在它所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内,它是正确的。

(2)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一方面,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绝对的。

另一方面,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当客观情况或实践发生变化,原来属于真理的认识有可能成为谬误,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相对的。

要具体把握每一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如果不顾历史条件的变化,不顾过程的推移,只是照搬真理,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3)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表现在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从形式上说是主观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易混易错1.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这恰恰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联系,并不是否定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只是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化了。

(3)人们可以建立新的联系,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凭借主观想象创造联系。

人们建立新的联系,必须依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反映事物的客观联系。

总之,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对立起来;同时还要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与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不能等同。

2.正确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关系(1)联系具有多样性,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

对于多种多样的联系,必须具体地加以分析和研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否则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对于具体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2)联系具有条件性,是指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