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文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龙源期刊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作者:胡勤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18年第06期一、以语文核心素养支撑课程结构新课标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核心要素。
新课标不是按照单一标准抽象的逻辑方式来定义核心素养,而是以开放包容的宏观思维来确定的。
新课标采用了传统的融通法,贴近当下社会,避开了语文本质、属性之类的概念之争,为语文核心素养注入了新的内涵,以支撑宏大的语文课程结构。
二、以学习任务群构建语文课程内容新课标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了“语文学习任务群”。
从学习内容看,增加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四个学习任务。
过去虽然在必修中有这些方面的教学内容,但没有单独列出,学习的目标和方法很模糊,随意性很大。
这次单列出来,对师生来说是个新的挑战。
语文学习任务群构建的语文课程,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语言思维发展为基础,保留了原有的文体教学,整合了整本书阅读、跨媒介学习和文化探究等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三、在言语活动中展开语文教学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活动”这个概念,课标专家组认为,语文活动是基于言语活动的转化。
言语活动是人的思维活动、情感活动与言语交流的统一,言语活动必然受其自身的文化背景、个体经验和具体的、特定的活动情境的影响,所以它必然是个性化行为。
“语文活动”这个概念突出了新课标对语文学习性质的认知,将引导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围绕语文学习活动展开。
观察各学科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以往的语文学科是最忽视活动设计的,新课标实施后有望改变这一现状。
——摘自《語文建设》(京),2018.4.13~17。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制定并发布的,用于规范和指导普
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文件。
该标准对高中课程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
在课程性质方面,该标准强调高中教育的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等特点,旨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有层次、有差异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在培养目标方面,该标准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目标,并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目标。
在课程结构方面,该标准提出了“3+3+6”的高中课程结构,即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必修科目,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六个选修科目。
同时,该标准还对每个科目的学分、学时等进行了规定。
在课程内容方面,该标准强调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等核心内容,同时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
此外,该标准还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在课程实施方面,该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程评价方面,该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的原则,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总之,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是指导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文件,对于推进高中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自2017年发布以来,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部于2020年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本文将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及2020年修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普通高中教育课程的重要文件,其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该标准在制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高中教育的特点和需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 课程设置方面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了学科的整合和交叉,突出了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特点。
课程设置以“三大块、六大学科”为核心,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2. 突出素质教育理念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突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置中加强了德育、智育和体育的教育内容,培养了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教育评价重视多元化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在教育评价方面突出了多元化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评价内容包括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的要素,注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的培养与评价。
二、2020年修订的意义和改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于2020年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的意义和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社会的发展需要,注重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践应用。
课程设置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培养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 优化课程设置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充分发挥了各学科的特长,加强了学科之间的通信和交叉。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解读
(四)优化语文课程结构
旧版课标把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 新课标在这一基础上优化了语文课程结构,增加了选修性 必修课程。故现行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为必修、选择性必 修、选修。这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并
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
的内容诗中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三)建构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个亮点,也是组织课程的综合方法。 语文学科学习任务群有18个,即: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 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性阅 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 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 研习,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 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 研讨。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对语言运用 基础能力的需求,还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关注跨文 化、跨媒介等语言文字运用新视角,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课 程的实践能力。 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模式上也与原有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在这 个过程中,以专题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学内容上有文本,但是不以文本为 纲,也不求完备、系统的知识,突出强调整体阅读、学会思维与表达、提 升鉴赏能力;教学方式,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体。
化教育的相关内容。语文新课标指出,抓住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文化、培 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优势,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统文化、革命
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从而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 的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究述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究述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中国教育部发布的统一规范的高中语文教育标准,对于规范和指导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研究述评,探讨其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我们来看看这一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总则,包括课程标准的性质、任务和意义;二、课程目标,明确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等方面;三、课程内容,分为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文学修养、文化意识和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四、课程要求,包括思想政治、语言文字、文学修养、文化意识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要求;五、学法指导,主要包括学法指导原则和方法;六、教学安排,包括总体规划、教学进度、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内容。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该标准着重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多元性和综合性。
它不仅注重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文学修养、文化意识和社会实践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素养。
该标准还针对语文教学的具体安排和方法提出了具体指导,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贯彻执行。
在教师看来,这一标准意味着更高的教学要求。
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意识,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这也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标准所制定的任务。
在学生看来,这一标准则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学生需要更加注重自身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需要更多地参与课外的文学阅读和文化实践,需要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文情怀。
这种多元、综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和社会责任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符合当今时代的语文教育理念和发展趋势,强调了多元、综合的语文教育理念,突出了文学、文化和社会实践的融合。
新课标文辑——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及解析
的重大变化及解析
01
2017版的重大变化
化学学科核心 素养的内涵
目录
CONT的关系
化学学科核心 素养的结构
01
2017版课标的变化
2017版主要变化
(1)对化学学科的本体特征进行了提炼;
(2)从化学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和评价 等5个方面,概括了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 理念;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
例如,我国《化学教育》杂志的特殊性,国 家化学会刊物、教育类杂志、中国杂志,主要研 究化学教育,这4条特征都不是我国《化学教育》 杂志所独有,但放在一起,指的一定就是我国 《化学教育》杂志。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一样, 基于还原论来看,都不是化学学科所独有;但基 于整体论来看,指的就是化学学科。
(8)注重“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化学学科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2017版主要变化
(9)注重教、学、考一致性,提供了基于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业水平考试命 题的原则和策略;
(10)提供了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素 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此外,2017版课标在呈现形式上也有了较 大的变化。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
化学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属于化学科学认 识范畴;“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属于化学科学 实践范畴;“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重点强调化 学科学的绿色应用和社会责任担当,属于化学科 学价值范畴或化学科学应用范畴。基于此,可对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条素养进行结构化,如图4 所示。
0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的内涵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之所以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命题,其 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解决由于“应试教育”导 致的“有知识,无素养”的问题。为了应试,学生 通过记忆而不是建构来习得知识;头脑中的知识, 多是浅表性的而不是本原性的,多是散点式的而 不是结构化的。这样的知识只具有考试答题价值, 而不具有迁移应用价值,在真实问题解决中难以 发挥作用。因此,本次课程改革着力解决的关键 问题是:如何将知识转化为素养。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中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它是指导和规范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文件。
这一标准对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来说,理解和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一些思考,探讨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实践操作。
在课程内容方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课程的内容进行了系统规定,包括语言文字的认知和运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等方面。
这些内容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传授,也注重了文学艺术的审美和人文精神的培育。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根据这些内容规定,选取适宜的教材和教学资源,灵活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修养,使课程内容能够真正融入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之中。
在教学方法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了探究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等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采取多种适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这符合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也符合学生个体差异化发展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倡导学生主体性和探究精神,形成开放性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充分的成长和发展。
关于评价与反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表现,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评价、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发展,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情感态度等方面,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反馈和指导,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成长与进步。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提要:①在教学建议上,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呼应,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②在评价建议上,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③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201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解读
201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解读(整体解读+分科解读)导读:千呼万唤始出来。
新的《课程标准》出炉了!这将是2018高考命题的重要参考,也是全国各地高三老师、高三学生强化第二轮复习的重要指导,更是今后若干年高中老师们必须遵循的标准,意义重大。
下面,阿谓给大家谈谈我的感受。
一、什么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是一个国家教育教学的法律性、规范性文件,是高考命题、教材编写、教学组织、教学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
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能逾越。
二、为什么修订《课程标准》2003年的课程标准,依据的是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当时的国情、世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有关部门就开始新《课程标准》的调研、修改工作,直至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确定了新的《课程标准》,意义重大。
三、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1、明确了高中学段的重要地位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通知”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特殊意义。
普通高中课程是实现高中阶段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体现着国家意志,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高中阶段是关键阶段,高中教育是关键教育2、明确了修订原则(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中央有关教育要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源头上把好意识形态安全关。
(2)坚持科学论证(3)反映时代要求反映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变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努力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4)继承发展3、新《课程标准》如何落实十九大精神一是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政治与法治”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要性。
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提要:①在教学建议上,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呼应,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②在评价建议上,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③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必修课程7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选择性必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选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解读03 新旧课程标准内容比较
(一)课程性质
版本
具体内容
2003年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 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凝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新版课标在旧版课标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新版课标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整合成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者不是独立的存在,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也是其他三项的基础。新课标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解读精选课件PPT
版本 2003 年版
具体内容 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1.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
先秦散文,如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等; 唐宋散文,如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等; 《诗经》,如《氓》等; 楚辞,如《离骚》等; 唐诗,如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 瑟》等; 唐宋词,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 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等; 白话诗文,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及学分
(五)明确学业质量标准
新版课标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学习具有导向性作用。新版课标指出,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它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 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总体刻画学生学业成就表现。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的关 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 果的具体表现。
(四)课程目标
1.新版课标与旧版课标,在课程目标上都强调知 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的整合。
2.新版课标,紧紧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 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 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展开,目标具体明确, 内容丰富,紧跟时代发展的新形势。
(五)实施建议
3.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 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 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 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 新要求。
解读5.1 必修课程——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解读(1)
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
2017年版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也是此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创新之一。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2017年版化学课程标准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重新梳理和安排了必修课程的内容。
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必修课程设置5个主题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依据学习时序分成化学1、化学2两个模块,总计4学分,每个课程模块各为2学分。
化学1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2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主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通过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学习常见的化学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知道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017年版的必修课程没有划分模块,由2003年实验版的化学1、化学2的6个主题变为了5个主题,重新整合了部分主题的内容,旨在促进全体学生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2.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5个主题新的必修课程一共为5个主题: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化学与社会发展。
2017年颁发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标题:2017年颁发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
2017年,教育部颁发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旨在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本文将对2017年颁发的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课程标准的修订背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教育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教育部决定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三、课程标准的修订内容1. 课程目标的调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 课程结构的优化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更加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必修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科目,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设置。
3. 课程内容的更新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更加注重内容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四个方面,旨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课程评价的完善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课程评价进行了完善,更加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旨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2. 完善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和设备;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4.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5.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拓展空间。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教育部颁布的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文件,它对高中语文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结构、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做了全面的规定。
这份标准的发布对于高中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和讨论。
本文将就《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一些思考,探讨其对高中语文教育的影响和意义。
值得肯定的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该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指导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这与以往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训练的教学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进步。
标准还规定了具体的学科目标和学习能力目标,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有助于引导学校和教师更加科学地开展教学工作。
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的跨学科性,提出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要求。
这一点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并不常见,传统的语文课程更多地注重语言文字的传播和应用,而对于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没有过多地强调。
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中,明确要求与历史、地理、生物、物理等学科进行有机整合,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教学建议和实施方案。
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还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创新和调整。
一方面,标准提出了对语文教材的要求,明确了教材内容的选择原则和编写规范。
标准还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标准还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强调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估,避免了对学生的单一评价,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迁,高中语文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提要:①在教学建议上,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呼应,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②在评价建议上,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③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Ⅰ2018 年1 月,教育部印发了语文等14 门学科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并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在文本结构、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哪些改进和完善?其主要的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基于什么样的教育现实展开,凝结着修订组什么样的教育思考?这些变化又将对今后的高中各科教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017 年版”)。
整体上看,高中课标2017 年版进一步强化了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均明显增强。
高中课标2017 年版公布后,莆田第一中学陈国文老师第一时间研读、梳理出一线教师关注的若干问题。
以下是陈国文老师与廖伯琴教授的对话整理。
问题1:高中课标2017 年版有哪些亮点?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对2003 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统称“高中课标实验版”)进行修订,总体讲,修订后的高中课程标准有以下变化。
一是凝练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
根据国际比较、国内调研,以及关于物理课程功能的探索等,修订组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凝练出的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其中“物理观念”含有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及能量观念;“科学思维”含有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要素;“科学探究”含有问题、证据、解释、交流要素;“科学态度与责任”含有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要素。
二是优化高中课程结构,注重课程基础性、系统性与选择性。
本次修订既注重课程的基础性,为全体学生发展、国民科学素养提升设计必修课程,又注重课程的系统性与选择性,为国家物理人才的培养、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设计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
高中物理必修课程由必修1、必修2 和必修3构成,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学生学完必修课程可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选择性必修课程由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 和选择性必修3 构成,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要求选择学习的课程,对那些拟参加物理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则是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由选修1、选修2 和选修3 构成,分别侧重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物理学与技术应用及近代物理学初步等方面的内容,由学校或地方自主开设。
三是强调物理实验和科学实践,注重物理与社会和技术的联系。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次修订加强了物理实验内容,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中规定了21 个学生必做实验(其中必修课程有12 个,选择性必修课程有9 个)。
这些物理实验的提出,既考虑了实验在不同内容板块的分布,也考虑了在必修与选择性必修的布局;既考虑了常规的验证实验和测量实验,还考虑了具有一定开放程度的探究实验和制作实验。
为了加强物理课程实践性与应用性,高中课标2017 年版注重通过实验设计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建构物理概念,强调物理学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等的联系。
四是划分学业质量水平,促进关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探索。
为了加强高中物理课程的可评价性,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修订组依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及其水平,结合课程内容的要求制订了学业质量要求,并且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或价值观念的综合程度等对学业质量划分了不同水平。
其中,学业质量水平2 是高中毕业生应达到的合格要求,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学业质量水平4 是用于高等院校招生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
学业质量水平的划分,有利于教师学业质量观的改变,进一步明确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
五是注重各类提示及建议,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高中课标2017 年版强调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融入课程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内容要求还是实施建议等皆注重引导教师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高中课标2017 年版的样例与活动建议是对内容要求的进一步细化,教学提示是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提出的教学建议,学业要求则是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提出对相关内容的要求。
“教学与评价建议”注重引导教师如何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与评价工作;“学业水平考试与命题建议”则从考试设计要求、命题建议、试题案例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这对考试评价、教师教学等皆有重要指导作用。
问题2:本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是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主要希望解决什么问题?高中课标实验版中,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样多维度的课程目标提出,无疑有利于体现物理课程的多维功能,是中学物理课程研制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进步。
在物理课程的教学中倡导三维课程目标,在高中物理教师中得到广泛认可,也取得一定成效。
调查可知,教师们希望能进一步将三维课程目标落实到课程中,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行为。
此次修订,更加体现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更加凸显三维课程目标的内涵,更加注重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
凝练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促进教师思考:物理学是什么?物理课程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为什么要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与方法?如何从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进行物理教学?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与解答,将有助于教师从更本质的角度理解、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以及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各水平关键表现构成的学业质量水平,使得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更强,这将引导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更加关注物理课程的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同时,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有利于教育工作者依据学业质量水平细化评价目标,这增强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性,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合格性与等级性考试的命题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利于促进教、学、考的有机衔接。
问题3:与高中课标实验版相比,高中课标2017 年版提出的课程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请问这是基于何种考量?在高中课标实验版提出的课程结构中,高中物理有必修课程和三个选修系列课程(图1),在此结构中也考虑了课程基础性、系统性与选择性,但是由于升学、招生等原因,在实施中物理课程的系统性和选择性皆受到影响。
修订后的高中物理课程结构如图2 所示。
高中物理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由必修1、必修2 和必修3 构成,该课程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和现代公民对物理学的基本需求。
选择性必修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要求选择学习的课程,由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 和选择性必修3 构成,对那些拟参加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在力、电、热、光、原等板块皆有学习内容,课程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得到保证。
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选修课程,由选修1、选修2 和选修3 构成,该课程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分别从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物理学与技术应用及近代物理学初步等不同方面构建课程,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空间。
修订后的高中物理课程,既考虑了为全体学生发展、国民科学素养提升构建必修课程,也考虑了为国家物理人才的培养、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充分体现课程的基础性、系统性与选择性。
问题4:必修3 中的“磁场与电磁波初步”与选择性必修3 的有关内容呈循环设计,请问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有什么建议?高中物理必修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全体学生的需求,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和现代公民对物理学的基本需求,同时还必须考虑与初中物理课程和高中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衔接与联系。
学完必修课程后,一部分学生可能不再学习物理,另一部分学生则将继续学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因此必修课程内容的设计还须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与初中物理课程相比,高中物理必修课程中的“磁场与电磁波初步”这部分内容要求更高,但多为定性要求,更侧重科学普及,旨在通过对磁场和电磁波的初步学习,促进现代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在选择性必修2 中,学生将再次学习这部分内容,但相关要求更上一个台阶。
如,在高中课标2017 年版关于磁场的内容要求中,必修3 提出“了解磁感应强度,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定性要求,选择性必修2 则提出“会计算安培力的大小”“会计算洛伦兹力的大小”的定量要求。
在电磁感应等内容要求中,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也存在类似的不同要求。
这种课程的循环设计既关注了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也为有进一步学习物理需求的学生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对课程内容选择、组织及结构设计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教师把握相关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必修3 关于磁场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磁体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磁场的强弱;通过与电场对比的方法了解磁感应强度,引导学生建立磁感线模型;通过调查、查阅资料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磁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中国古代的磁学研究成果等。
问题5:此前,中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习惯于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现在强调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应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呢?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有一定规范性也有相当的灵活性。
从教学目标的内涵看,只要围绕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即可,至于呈现形式则可多元。
基于高中课标实验版,中学一线教师习惯于从三维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其实也有教师是根据三维课程目标的要求而综合进行设计的),现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建议根据“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内涵进行设计,至于设计形式则可分维度也可综合。
如,针对高中物理教材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有教师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的:虽然以上的教学目标设计没有明确写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但仔细分析可看出,以上教学目标设计关注了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问题6:高中课标2017 年版强调高中物理课程应以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为目标,那么您对“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有何建议?对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难以测量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在以后的改革实践中应如何落实?从三维目标走到核心素养,其内涵都是希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应在继承与发展的原则上、融入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虽然是从四个方面提炼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方面却是相互关联、综合体现的。
下面举一个常讲的案例。
在“动量定理”这节课的教学导入环节,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教师手举两个鸡蛋,并提问学生:“老师手上有两个鸡蛋,一个直接掉到桌面上,另一个掉到桌面的软垫上,哪一个更容易破?”学生们回答,掉到桌面上的更容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