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才宰相王安石
历史名人王安石新党领袖
少二(2)班 陈诗雨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在王 安石指挥下,宋熙河路经略安 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 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 等五州的作战。宋军收复5州, 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 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 有利战线。王安石的变法成了 我国的重大改革。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改 革。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神宗 赵顼即位。神宗立志革新,熙宁元年 (1068年)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 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王安石建立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 置三司条例司,条例司撤销后,由司农 寺主持变法的大部分事务。吕惠卿、曾 布等人参与草拟新法。这些新法按照内 容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理财措施、军事 措施、教育措施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别名:介甫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
出生日期:1021年
逝世日期:1086年 职业:北宋丞相 主要成就: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 代表作品:《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 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 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 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 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 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 “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 家”。.与“韩愈、柳宗元、欧 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 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1021年12月 18日-1086年5月21 日),字介甫,号半山,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 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 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 县上池村人),中国历 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 丞相、新党领袖。
王安石骂死了自己的儿子
王安石骂死了自己的儿子历史上的王安石可以说是一位奇才,同时也堪称一位怪人。
说他是奇才,因他自幼就天资聪慧,写文章落笔如飞,见了的人无不佩服他的文章。
当时的文学家欧阳修,更是对其大加赞颂。
王安石的议论也是高深新奇,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议论同样深受当时世家大族的一致称赞。
正因为此,王安石的声望才日渐显著,以至于传到了最高统治者宋神宗的耳中。
然而,王安石的“怪”却也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
据说,王安石日常起居饮食极其俭朴,俭朴到了“邋遢”的地步。
衣服脏了不洗,甚至于脸上有很多污垢也不清洗。
他还有一个怪癖,看书时随手抓到什么就吃什么。
最为可笑的一次是宋仁宗设宴,王安石竟面不改色的吃掉了茶几上一盘鱼食。
诸如此类的事情,王安石不知做了多少。
当时世人都称赞他贤德,唯有苏洵认为王安石是个不近人情的人。
事实上,王安石的确是一位不近人情的人,这从他的脾气上就可以看出来了。
王安石的脾气很是厉害。
脾气厉害的人,大多很固执。
而王安石的固执是出了名的。
宋代有篇故事叫《拗相公》,说的就是王安石。
“拗”,是固执、不驯服的意思,如执拗、拗脾气等。
王安石的执拗劲一上来,不但会和人争得面红耳赤,就是他的顶头上司皇上,他也毫无畏惧。
如果换了一个人,还不吓得半死?在一年上元节的傍晚,王安石陪着国家最高领导人皇上回宫。
在骑马进入宣德门时,守门的保安大声呵斥阻止王安石,并鞭打王安石的坐骑。
这下子惹恼了王安石,上奏章要逮捕和惩办这些保安。
实际上,保安这样做并无过错。
人家职责就是保护皇上,你一个臣子在应该止步的地方就该止步,怎能无视最高领导的权威和安全?可王安石就是不管这些。
脾气上来了,管你是对还是错。
最后弄得皇帝也没有办法,还是杖打了那些保安。
即便如此,王安石依然生气了好几天。
王安石的脾气不好,那么王安石的儿子脾气如何呢?或许是继承了老子的遗传基因,王安石的儿子和他的老子几乎没什么区别。
王安石的儿子叫王雱,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载,(王雱)自幼敏悟,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的生平故事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的生平故事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那么关于王安石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关于王安石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王安石罢相的故事王安石曾两次罢相,第一次是被神宗罢免宰相之职,第二次是王安石主动请求辞去宰相一职。
王安石第一次罢相:王安石自变法以来就遭到了守旧党派的强烈反对,但是幸得有神宗的拥护与支持,变法才得以顺利推行。
王安石变法自推行以来就受到了各方的阻力,1074年,天下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野,流离失所,反对变法的大臣们纷纷上书弹劾新法,上书是免行钱造成的这种局面。
神宗左右为难,信心动摇,欲打算废除不好的法令。
但是王安石认为这属于天灾是难以避免的,天灾不可避,但是我们能后天处理和维护,派人治理方可解决。
反对派们不仅上书反对甚至还绘制流民旱灾困苦图给神宗看,为新法的过失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并且要求罢免王安石。
敌对关系正是紧张时刻,两位太后也出来干预朝政,认为王安石乱了整个天下。
神宗心中动摇,于是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之位,让其当吏部尚书。
被罢免后的王安石为了新法能继续推行,就推荐了新法的拥护者吕慧卿和韩绛在朝中任要职,没想到吕慧卿掌权后,对王安石下手,在韩绛的帮助下,王安石再次回朝。
王安石第二次罢相:1075年,王安石再次当上宰相,但是王安石的变法依然受到多方阻碍,内部矛盾加外部因素,变法失败不能在推行。
一年后,王安石就以生病为由,辞去宰相之位。
先后任职左仆射,同平章事等职位。
王安石寻求生花笔的故事王安石从小就颇有才志,虽然天资聪慧但是更是勤于苦读,青少年时期王安石就挑着书箱,到他乡求学,拜读于名师杜子野的门下,在老师的指导下,王安石进步飞快。
一日,王安石在读《开元天宝遗事》的时候得知大诗人李白的笔曾经开出了一朵美丽的花,从此以后,李白就变得才华横溢,所作作品美誉天下。
王安石于是就拿着书去找老师。
王安石问老师道:真有生花笔吗?杜子野告诉王安石:真的有生花笔,但是这个生花笔是要找的,有些笔头能长出花来,有的则不能,而且这个是用肉眼无法识别的。
王安石
创 作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 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 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 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 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 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 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 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 雄健简练 序等体式的论说文, 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 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 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如《大司马谏议 书》。 唐宋八大家之一 之一( 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柳、三苏、欧、曾)
王安石的词 虽不以之名家,但其“ 王安石的词,虽不以之名家,但其“作 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 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 艺概.词曲概》 《艺概.词曲概》)。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通过描写金陵 今江苏南京市)壮景及怀古, (今江苏南京市)壮景及怀古,揭露六朝 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腐朽生活, 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腐朽生活,豪纵 沉郁,被赞为咏古绝唱。 沉郁,被赞为咏古绝唱。它同范仲淹的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开了 苏东坡豪放的先声, 苏东坡豪放的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 影响。 影响。
变法中与保守派(司马光、苏轼)不断争论, 变法中与保守派(司马光、苏轼)不断争论,终 因旧党不断反对,又任非其人、 因旧党不断反对,又任非其人、过于急于求成而 失败。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第一次罢相 第一次罢相。 失败。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第一次罢相。 熙宁八年(1075)复拜相 但得不到更多支持, 复拜相。 熙宁八年(1075)复拜相。但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 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熙宁九年(1076)第二次辞去 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熙宁九年(1076)第二次辞去 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 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 ),保守派得势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司马光 任宰相,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 任宰相,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 然中国 民族: 民族:汉 出生地:临川(今抚州) 出生地:临川(今抚州) 出生日期:1021年 出生日期:1021年 逝世日期:1086年 逝世日期:1086年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 代表作品: 王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 代表作品:《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王安石清廉轶事
王安石清廉轶事王安石清廉轶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安石清廉轶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王安石是北宋的政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为官清廉,一生锐意改革积弱成习的朝政,虽然因为得不到朝中重臣的支持,从而功败垂成,但他忧国忧民、不计个人毁誉的精神,仍为后世所推崇。
北宋的大文学家王安石很珍惜时间,年轻时曾在韩琦手下当幕僚,因经常熬夜读书,从不参加当时官场上极为重视的宴会,一度使韩琦怀疑他是否沉迷于酒色,才不参与关系自己未来前途的应酬。
王安石不但是一位儒者,对于佛、道两家也有相当的造诣,他对诸子百家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所谓“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
此外,他知道作者的原意,很容易被后人所曲解,因此在读诸子百家的著作时,从不拘泥于注释,尽量自己去理解原文。
苏东坡评王安石读书为“网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
”由此可知,他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只是单纯的接受书上的知识而已。
他写作的态度非常严谨,脍炙人口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据说改了十几次才定下来。
他诗文方面的成就,对北宋文学影响很大,故被后人推祟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平生行止,清白无污王安石虽贵为宰相,却生活简约,且“不溺于财利酒色,视富贵如浮云”。
他为官清廉的事迹很多,甚至连攻击他的政敌,也不得不承认他“素有德行”、“平生行止,无一污点”。
有一回,有人送王安石两件古物:古镜和宝砚。
他看了以后,问道:“这镜子和砚台有何用处?”对方回答说:“这镜面光滑透明,不但近照人影一致,且可远照两百里的景物;还有这砚台石质又细又密,只要呵一口气,就能得水磨墨。
”他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两件都算是稀奇宝物,但对我而言却没有什么用处。
吾面不及碟子大,哪要什么能照两百里的古镜?再说我有个习惯:写字前必先取水磨墨。
你这砚台就算能呵得一担水来又如何?”说完后就把古镜和砚台还给对方了。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个人恩怨作者:佚名说到苏东坡的政敌,最难措辞的莫过于王安石了,然而事实上又绝对无法回避王安石,因为两人不但分属两个政治营垒,又是上下级关系,而且彼此之间还有纠缠不清的私人恩怨。
王安石去世后,中书舍人为其撰《王安石赠太傅》的"制词",足见关系的不一般。
东坡一入仕途就陷入了新旧党争,他的父亲和弟弟、他敬爱的朝中元老、他的亲朋好友,几乎无一不是站在旧党一边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东坡本人的政治观念与新法南辕北辙,他的学术思想也与新学格格不入,忠鲠谠直的他不可能违心地对方兴未艾的新政沉默不言,他势必要成为新党的政敌,也势必要与新党党魁王安石发生冲突。
苏洵与王安石素不相协,嘉祐年间苏洵以文章名动京师,王安石却未有一言褒奖。
王安石的母亲去世,朝中大臣纷纷前去吊唁,苏洵独不前往。
东坡对其父写《辨奸论》是不以为然的,认为有些话说得太过分。
东坡对王安石的文才也非常赞赏,曾称道王安石所撰的《英宗实录》为本朝史书中写得的。
但是东坡对王安石好为大言诡论的行为非常不满,曾在祭刘敞的祭文中予以讥刺。
熙宁二年(1069),东坡上疏论贡举之法不当轻改,神宗非常重视,当天就予接见,然后又想让东坡修中书条例,王安石阻拦并力荐吕惠卿。
同年,东坡为国子监举人考官,策题以历君主独断或兴或亡之事为问,王安石大为不悦。
神宗又想让东坡修起居注,王安石却说东坡不是“可奖之人”。
怪人王安石
怪人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临川人,员外郎王益的儿子。
王安石是个怪人,他的思想和人品都异乎寻常。
王安石从小喜欢读书,有过目不忘之能,在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下笔作文,洋洋洒洒几千言。
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看过王安石的文章,夸王安石是位奇才,口吟一首诗赞叹: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意思是说,后来人是无法超越王安石的文学成就的。
如此之高的评价出自欧阳修之口,王安石因此而名声大噪。
王安石在二十岁以前,随父到过很多地方:韶关、汴梁、江宁等处,父亲死后在江宁落户,家境很清贫。
庆历二年(1042年),二十二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出任淮南判官。
任期满后,调任鄞县知县。
他在鄞县任职期间,修筑堤堰,开掘水塘,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他体察民间疾苦,在饥荒的时候,他将官府征收的谷物借贷给百姓,并向借贷人收取一定的利息。
这样,缺粮的百姓可以免受高利贷者的盘剥,官府也可从中得到一定的利息收益,一举两得。
所以,任鄞县知县期间,王安石在百姓中的口碑极好。
王安石自己认为有治理天下的才能,他的能力也得到了人们称赞。
后来,他又调到舒州任通判。
王安石踏进官场,对于仕途似乎就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按常规,绝大多数官员争着做京官。
王安石似乎是一个异类,他屡次放弃做京官的机会,选择在地方做官。
在舒州任上,朝中大臣文彦博极力举荐他,仁宗皇帝也下诏调他进京做官,他借故婉拒了。
欧阳修又推荐他为谏官,他又以祖母年事已高,不便赴京为由,再次拒绝做京官。
不久,改任常州知州,继而改任提点江东刑狱。
王安石屡次推辞不做京官,他的身上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一种神秘感。
有人说他是做作,有人说他不屑于做京官,还有人说他有野心,另有一些人干脆就说王安石是个怪人。
褒也好,贬也罢,王安石的声名鹊起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嘉祐三年(1058年),仁宗皇帝正式下诏,召王安石至京师集贤院供职,王安石无法再推辞,才启程进京,次年五月,被任命为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称计省)度支判官。
如何评价王安石:他到底是千古罪人,还是千古一相?答案让人诧异
如何评价王安⽯:他到底是千古罪⼈,还是千古⼀相?答案让⼈诧异墙⾓数枝梅,凌寒独⾃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来。
这⾸脍炙⼈⼝的古诗《梅花》,是北宋⽂学家、政治家王安⽯所写。
对于多数⼈来说,可能王安⽯的⽂学家⾝份,⽐他的政治家⾝份更著名⼀点,因为,他给后世留下了太多的诗词和散⽂。
其实,历史上的两宋在三百年来,发⽣了两件⼤事:⼀件事是国家屡遭游牧民族的⼊侵直⾄靖康之耻;⽽另⼀件事就是“王安⽯变法”。
在名相济济的王安⽯时代,其实,也有很多伟⼤的政治家,例如: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但是,最终只留下了⽂章传世,⽽他们的政治家⾝份也渐渐被⼈遗忘了。
⼀向⽀持“王安⽯变法”的宋神宗,也曾说过这样的⼀句话:“民⽆能名⽈神”,意思就是说:⽆法去评价,对这些⼈,对这些事,对这个时代,他不知道如何评价,这或许就是他们作为⽂学家流传于世的原因吧。
纵然他们曾经的职位、权⼒、影响⼒都要远远⼤过他们的⽂章。
从⽂学⾓度总观王安⽯的作品,⽆论诗、⽂、词都有杰出的成就。
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新运动,在他⼿中得到了有⼒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
但是,王安⽯的⽂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对艺术形式的作⽤往往估计不⾜。
他的不少诗⽂,⼜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缺少形象性和韵味,但不失⼤家风范。
不过,我们要是⽤⼼回顾⼀下北宋的历史,就会发现,王安⽯是⼀位不可忽视的⼈物。
他这⼀⽣,做过最惊天动地的事,就是熙宁变法,因为,这是他经营了⼤半辈⼦的事业,也与变法紧紧的连在⼀起,世⼈也称之为“王安⽯变法”。
然⽽,就是因为这⼀场变法,上千年以来,有⼈捧他,同样,也有⼈踩他,⾔辞⾮常极端,褒贬不⼀。
捧他的,⽐如:北宋的黄庭坚,对王安⽯评价是这样的:“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世之伟⼈也... ...”就连后世⽼蒋也表⽰对王安⽯的欣赏:“⾄于秦汉以后的政治家,所最佩服的就是王安⽯... ...”⽽踩他的,⽐如:南宋的朱熹,他评价得很难听:“安⽯汲汲以财利兵⾰为先务,引⽤奸邪… …流毒四海… …⽽祸乱极矣。
王安石逸事阅读答案 王安石轶事 人见其太甚
王安石逸事阅读答案王安石轶事人见其太甚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
大家是否对王安石的认识比较深刻的呢。
王安石逸事阅读答案,我们来看看下文。
《王安石逸事》林语堂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
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
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
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
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人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
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谎:“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
”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
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
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
??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
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
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
胖太太大感意外。
她说:“我不相信。
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
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
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线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
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
【课外阅读】绝世奇才王安石另类得出类拔萃
【课外阅读】绝世奇才王安石:另类得出类拔萃其政治道德也是如此:21岁考中进士时,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也坚决谢绝朝廷把他召入中央重用的任命,可见他不是什么官迷。
但老王的刚愎自用方面也确实冠绝当时,天下之大,王安石大概只相信自己,并且在政见上排除异己——顺我者,小人也昌;不从者,君子也亡。
古时候朝廷设置的专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御史台被他彻底改造为实施新政的特务机构,原来的御史们全被下放边疆劳动改造。
其能耐学识方面,同代及后人从无异议,王安石自己也颇为自负:“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
”(《答曾子固书》)据说王安石在政治辩论急眼时,就会毫不客气地斥责对方“君辈坐不读书”,被噎之人无话可说,政敌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博览群书。
在诗词造诣上,王安石以博观多取、擅长工巧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与苏东坡、黄庭坚鼎足而三,达到了宋诗艺术发展的顶峰。
连神宗皇帝都承认王安石“天下文章第一家”,他政治上的死敌司马光也承认:“王安石为人并不甚坏。
其过端在刚愎自用。
死后朝廷应以优礼葬之。
”王安石的政治建树不必繁述,不管他的政治理论在实践中碰得如何头破血流,那种不择手段的坚定执著实在令人无语佩服,最起码王安石没有明哲保身做领导的传声筒,不担心触动什么权贵。
此外,王安石也没有睁只眼闭只眼地姑息养奸,更没有声称贪腐是改革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实际上中国假如没有了这种敢作敢为的另类,无尽的黑暗怎会看到哪怕一线光明?敢为人先,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思想人品到政治抱负都异乎寻常的怪人,却遭到了主张革新的苏洵的嗤之以鼻。
而实际上二人接触得并不多,老苏步入北宋官场时王安石并未得势。
王安石在嘉祐四年(1059年)被召用为朝廷的三司度支判官,且所上“万言书”仁宗皇帝也就是看了看,然后放在了一边,六年后被迁知制诰,不到两年便因丁母忧而解官归江宁待业了。
粗看老苏的骂活《辩奸论》,竟像是因为王安石不注意个人仪表及卫生而开火的:“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历史故事
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历史故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生于临川军之新淦县(今江西新干县),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以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两篇关于北宋诗人王安石故事吧。
王安石变法宋仁宗做了四十年皇帝,虽然也用过像范仲淹、包拯等一些正直的大臣,但是并没有改革的决心,国家越来越衰弱下去。
他没有儿子,死后由一个皇族子弟做他的继承人,这就是宋英宗。
英宗即位四年,就害病死了。
太子赵顼(音xū)即位,这就是宋神宗。
宋神宗即位的时候才二十岁,是个比较有作为的青年。
他看到国家的不景气情况,有心改革一番,可是他周围的人,都是仁宗时期的老臣,就是像富弼这样支持过新政的人,也变得暮气沉沉了。
宋神宗想,要改革现状,一定得找个得力的助手。
宋神宗即位前,身边有个官员叫韩维,常常在神宗面前谈一些很好的见解。
神宗称赞他,他说:“这些意见都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
”宋神宗虽然没见过王安石,但是对王安石已经有了一个好印象。
现在他想找助手,自然想到了王安石,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正在江宁做官的王安石调到京城来。
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川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
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
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就做了几任地方官。
他在鄞县(今浙江鄞县,鄞音yìn)当县官的时候,正逢到那里灾情严重,百姓生活十分困难。
王安石兴修水利,改善交通,治理得井井有条。
每逢青黄不接的季节,穷人的口粮接不上,他就打开官仓,把粮食借给农民,到秋收以后,要他们加上官定的利息偿还。
这样做,农民可以不再受大地主豪强的重利盘剥,日子比较好过一些。
王安石做了二十年地方官,名声越来越大。
后来,宋仁宗调他到京城当管理财政的官,他一到京城,就向仁宗上了一份万言书(约一万字的奏章)提出他对改革财政的主张。
宋仁宗刚刚废除范仲淹的新政,一听到要改革就头疼,把王安石的奏章搁在一边。
中国历史上最有智慧的宰相王安石的改革与政策
中国历史上最有智慧的宰相王安石的改革与政策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智慧的宰相之一,他在北宋时期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政策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改革被称为“王安石变法”,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来探讨王安石的改革与政策。
一、背景介绍王安石在北宋政府中担任要职,他目睹了国家内外的许多问题,例如贵族阶层的特权、天灾频繁、地方官吏的腐败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王安石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二、政治改革1.士官制度改革王安石推行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社会地位不再仅限于贵族出身,为人才输送提供了机会。
2.政府机构改革王安石建立了新的政府机构,增设了中书省和枢密院等,改善了政府的组织结构,提高了行政效率。
3.军事改革王安石对军队进行了改革,提高了训练水平,增强了战斗力。
他还制定了新的军备政策,加强了边防防御。
三、经济政策1.农业改革王安石推行了农田水利、肥田坊等农业改革措施,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增加了粮食供应。
2.财政改革王安石实行了“青苗法”和“免役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并且将赋税重点转移到商业和富商大贾身上,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3.经济发展王安石鼓励商业发展和手工业生产,推行了新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四、思想影响王安石的改革与政策在当时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和反对声音,但他的改革思想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发展实业、重视民生,推崇经济发展与政治改革的结合。
他提出的改革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为后世的政治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综上所述,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智慧的宰相之一,他的改革与政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亮点。
他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政策为当时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安石以其智慧和勇气,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宋代做过宰相的诗人是谁
宋代做过宰相的诗人是谁王安石是唐朝著名的诗人,还有个身份是宰相。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唐代做过宰相的诗人是谁,希望对你有帮助!宰相诗人王安石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公元1021年,王安石在临川出生,自幼聪慧,喜爱读书,且能过目不忘,下笔成文。
王安石幼时随父亲到各地出游,因此对民生疾苦深有感触。
十七岁时,王安石跟随父亲来到京师,结识了曾巩与欧阳修等人。
公元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在地方任职,政绩显著。
宋神宗即位后,王安石得到了其赏识,被召入京城,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持变法。
但因守旧派反对,王安石变法之路并不顺利,多次被罢免。
公元1086年,王安石在钟山病逝,终年六十六岁,被葬于江宁半山园。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使天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且提高了当时北宋的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有一定成效,但因各种元素还是存在一系列的弊端。
王安石变法虽然并不顺利,但他在文学上却有非常杰出的成就,其诗词、短文都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流传于世的作品有《桂枝香·金陵怀古》、《读孟尝君传》等。
王安石被贬故事王安石是北宋年间著名的政治家,王安石与很多有才之士一样通过考取功名入仕,入仕后,王安石从地方官吏发迹,在任职地方官吏时,关心民生,鼓励发展,扩办学校,为百姓们做了很多好事,在政治上颇露能力,在政绩上颇显成就。
宋仁宗时期,王安石第一次提出了变法,但是没有被采纳,王安石则辞去工作,不求仕途,拒绝入朝。
1067年,宋神宗即位,王安石受到了皇帝的赏识与重用。
王安石曾2次当宰相,也两次被贬(正确说只有一次)。
王安石被贬第一次: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官至宰相,颁布新法,进行了一些列的变法。
1074年,天灾人祸,天下大旱,百姓们无家可归,饥不果腹,守旧派们将这些怪罪于王安石变法,给宋神宗施加压力,还绘制流民旱灾苦图给宋神宗看,一条条罗列新法的过失,上书要求罢免宰相王安石。
邋遢宰相王安石
邋遢宰相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但就这么一个光辉灿烂的千古云人物,却是个地道的邋遢鬼,个人卫生一塌糊涂,长年累月不漱口不洗头不洗脚不洗澡不换衣服,整个人酸臭难闻,简直就是北宋版的犀利哥。
年轻时,王安石当过扬州太守韩琦的秘书。
他酷爱读书,经常一读就是一整夜,困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天亮了,也不洗脸刷牙,蓬头垢面地就去上班了。
韩太守很注重仪表,看不惯他的邋遢相,批评他说:我说小王同志,老喝酒算啥玩意儿,没事还是要多读书充电的好,夜生活不要太丰富了!王安石也不解释,只是下班后跟同事吐槽:老韩不了解我,我也懒得跟他解释!由于常年不注重面子工程,王安石脸上积了厚厚一层灰垢,黑得跟包拯有一拼。
一次,王安石的铁杆粉丝吕惠卿跟他说:老王,脸黑不是病黑起来要人命,你去美容吧,用澡豆可以洗白白。
王安石还嘴硬:脸黑不是病,天生就是这样黑不溜秋的。
吕惠卿说:不是病,澡豆也能把你这黑炭头漂成小白脸。
王安石倔得不行,说:老天爷给了我一张大黑脸,用什么洗面奶洗都没用,还费那劲干啥?于是他坚决不洗脸,将黑脸进行到底。
因为经常不洗澡,王安石身上就产生了一些副产品。
一次高层开会,最高领导宋神宗正在作重要发言,一抬头竟发现有只虱子从王安石的领口钻出来,一路爬上王安石的胡须,闲庭信步,安然自若。
宋神宗知道王安石这货平常不爱干净,可没想到他脏到这种程度,忍不住笑出声来。
王安石被笑得一头雾水,不知道咋回事。
会后,王安石问同事王禹玉:头儿刚才笑啥呢?王禹玉指着还在他胡子上观光旅游的虱子说出了缘由。
王安石当场就要捏死那虱子。
王禹玉连忙阻止说:别啊!您老养的这宠物曾在宰相的胡须间漫游,又经过了皇帝的检阅,这么牛的神虱怎么能轻易捏死呢?还是放生吧!王安石听得满脑门黑线。
但是,王安石的邋遢也并非一无是处。
他的老婆吴氏有洁癖,因为个人卫生问题没少跟他闹别扭。
北宋时期政府规定,官员调任或退休时,不得带走任何公家物件。
王安石离休后,吴氏把公家的一张藤床带回了家。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简介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距今996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逝世后追谥号“文”。
小字獾郎,晚年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汉族江右民系。
江西抚州临川县(今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王安石生于临江军(今江西清江)。
身官宦之家,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考中进士第四名。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
他反对西昆派杨亿、刘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
诚使巧县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
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
”(《上人书》)正因为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等他的文章雄健宏肆,揭露时弊,简练有力。
诗歌险峭奇拔、颇多佳作。
词则风格高峻,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字说》《易言》等。
今存《临川集》、《唐百家诗选》及《周官新义》残卷等。
庆历二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签书淮南东路(治所在今江苏扬州)节度判官公事、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知县。
王安石吃墨汁的例子
王安石吃墨汁的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仰的事迹和著作。
在他的一生中,有一件颇为传奇的事情,那就是他曾经在官场上吃过墨汁这一举动。
王安石在北宋时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和改革主张。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试图改革当时的政治体制、财政体制以及国家行政机构,以解决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这些变法措施虽然在当时引起了一些争议和反对,但在历史上却被证明是正确和有效的,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王安石实施变法的过程中,他深受来自保守派和旧有势力的打压和困扰。
这些人针对他的变法措施进行了各种讽刺、攻击和抹黑。
一次,有人在宫廷上散布了一张关于王安石的讽刺画,画中描绘了王安石在吃墨汁的场景。
这幅画被人送到了王安石的面前,他看了之后反而笑了起来。
他说:“这画虽然是讽刺,但我却可以从中感受到一些无声的褒扬。
如果说我吃的是墨汁,那也是为了国家、为了民众,不为别的。
”王安石的这番豁达态度和胸怀壮志令人敬佩,他没有因为别人的讽刺而感到气馁或愤怒,反而是从中得到了启示和力量。
王安石最终在政治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他为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环境带来了一些正面的改变。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正能量,成为后人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王安石吃墨汁的这个例子,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却折射出了他的高尚品格和坚定信念。
他的这种胸襟和豁达,为后来的政治家树立了一个典范。
王安石的一生就像一本启迪人心的教科书,他的榜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政治家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胸怀。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像王安石这样的政治家,有远见、有魄力,敢于担当,敢于改革,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希望我们能够从王安石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和启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结尾】通过王安石吃墨汁的例子,我们看到了一个政治家的风范和胸怀。
王安石当宰相的故事为什么叫他千古一相?
王安石当宰相的故事为什么叫他千古一相?展开全文王安石当宰相的故事,王安石是一个及其刚正的人,他曾任北宋时期的宰相,也可谓是位高权重,那么你知道王安石当宰相发生过什么故事吗,他为什么又会被人称作是千古一相呢?那么下面小编就这些问题为大家来详细的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来看一看。
王安石当宰相的故事48岁那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
当时的大宋,社会危机四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交织在一起,国家越来越衰弱。
推行政治变革,扭转积弱的局面,是当时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看法。
数十年来,几乎每个正直官员都会提出治理“三冗”的主张,并且想方设法减轻“三冗”给国家带来的危害。
可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地呼吁、争论、谏劝,“三冗”问题非但未见解决,反而越闹越凶,几乎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个死结。
才华超群的王安石不屑于重弹治理“三冗”老调。
他深深知道重弹老调没用,只能寻找新路。
王安石提出的变法内容,有“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将兵法”、“保甲法”、“市易法”、“农田水利法”及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改革等等。
其核心内容只有两条:青苗法、市易法。
就是政府充当银行的角色,贷款给群众扩大再生产。
青苗法就是政府贷钱或者种子给农民,收获后再偿还;市易法相似,就是贷款给小商小贩们,然后还有国家调控市场等常用措施。
变法是对旧秩序的颠覆,改革更是对利益的重新调整。
王安石的改革举措就像一枚枚重磅炸弹,炸得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们头晕目眩。
从变法推行开始,反对的声音就络绎不绝。
面对一片讨伐声,孤军奋战的王安石坚持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
变法运动表现了王安石思想的独立,致力于“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以及他的过人胆识。
王安石的新法持续了7年,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最终却失败了。
得知新法被废罢后,独居南京的王安石病情日益加重,不久就孤愤而死。
在去世几天之后,王安石遗体才被他的弟弟王安国发现。
此后的大宋王朝,再也没有时代的强音,再也没有振兴的呐喊了。
改革大佬王安石怪咖还是英才
P eak巅峰·记忆本栏目冠名:北京风云人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年轻的宋神宗血气方刚,怀揣着富国强兵的抱负。
但可惜的是,他接手了一个烂摊子。
自太祖时期积累的隐疾扩散恶化,在内兵力衰弱、财政亏空,在外被辽、西夏不断侵扰。
宋神宗治国心切,他急需一位能臣给他出谋划策,改革政治,而不是粉饰太平。
很快,新皇就为自己选到了合适人选,他就是王安石。
这位性格强毅、不流于俗、曾给宋仁宗上过万言书剖析社会弊病的“拗相公”,似乎正是宋神宗心中改革者的最佳人选。
两年后,宋神宗提拔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成为影响整个国家走向的人。
王安石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机会,他终于可以将自己的抱负付诸实践。
但作为一名改革者的必然代价,王安石也让自己卷入数百年的毁誉评说中。
有人把北宋灭亡归咎于他的变法失败,称他是异端。
有人为他辩驳,说他是盖世的英才、圣人。
而对于从小熟记“唐宋八大家”的今人来说,王安石首先是个文人。
《宋史》中说他从小爱读书,并且过目不忘。
即便是王安石的政敌和反对者,也对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表示肯定。
但显然早年间,王安石的大志并不是成为一名文学家,他推崇杜甫、韩愈,作诗文强调实用。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几篇曾对他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篇就是《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从十几岁开始,王安石就随父亲在汴京、江宁各地游历。
21岁时,他得中进士第四名,被朝廷派往扬州任淮南解读判官。
一年任期满后,他本可以申调去往京城,但他却主动放弃,继续在地方工作。
这之后,他历任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
朝廷不忍看人才流失在外,宰相文彦博推荐他进京参加馆职考试,欧阳修举荐他为谏官,他都推辞了。
他说自己并非是淡泊名利,实在因为家里贫困,人口又多,很难在京城生活。
在从常州改任提点江东刑狱后,王安石去京城述职。
也就是在这时,他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详细陈述了他的政治革新主张,指出了宋改革大佬王安石:怪咖还是英才?公元1067年正月,对于生活于大宋王朝的人来说,当年最大的新闻事件已经提前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怪才宰相王安石:将邋遢进行到底
王安石不讲个人卫生,早上起来连脸都不洗——不是一天两天不洗,是成年累月地不洗,整天蓬头垢面,跟个叫花子似的。
洗澡就更别提了,身上的酸臭味离老远便能闻见,和他擦肩的人每每掩鼻屏气,如临大敌。
这毛病王安石结了婚也没改变,两口子为这事没少吵架。
吴夫人是南方人,爱干净,还有点小洁癖,每天都要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桌子、花瓶之类的家居擦了又擦,光鲜得能照见人。
一个对生活如此讲究的人,对那种邋遢做派自然看不过眼,吴夫人便劝安石,说:
“夫君啊,商量个事儿,咱们搞搞个人卫生成吗?这样你在外面做事也体面,身上也舒服。
”
王安石不以为然,把头一扭,皱一皱脏乎乎的鼻子,说:
“我每天公事这么忙,哪有时间搞那些,一会还要去乡下调研,就是洗干净了也得弄脏了,何必费那事呢!”
吴夫人不甘心,继续劝:
“脏了就再洗呗,又不费事。
”
王安石不理会,去马厩牵了马,头也不回地走了。
吴夫人气够呛,直到晚上王安石回来气也没消。
有阵子王安石面色黧黑,状态不佳,吴夫人担心他会生什么病,便找来大夫问诊。
大夫经过一番望气观察,最后摇头叹息,对吴夫人说:
“从气色上看,大人倒没什么病症,只是……”
见大夫欲言又止,吴夫人以为夫君真得了什么绝症,急切地催问:
“只是什么?”
“只是……这个……唉……”大夫吞吞吐吐,表情尴尬而怪异。
吴夫人更加着急:
“到底怎么回事?你倒是快说啊!”
“怎么说呢,大人他……实则是该洗澡了。
”大夫说完夺路而逃。
吴夫人哭笑不得,两颊涨得通红,呆立半晌之后,即吩咐下人搞一些澡豆来,准备让安石先生彻头彻尾地洗个澡。
彼时王安石正在书房,手把长卷,摇头晃脑地子曰诗云,已是达到忘我之境,对夫人的喊话根本没听见。
吴夫人提高嗓门再喊,安石这才扭转过黝黑的脖子,两眼茫然地直视夫人,似在询问夫人发生了什么事。
待得知是让洗澡后,王安石把书往桌上一撂,生气地说:
“这大白天的洗什么澡啊?我天生如此黑,那澡豆又能起什么作用呢?你快出去,别影响我看书!”
气得吴夫人跺脚转身走了。
像这样的吵架每月总有几次,吴夫人知道安石的脾气,每次都是忍无可忍了才说。
可说归说,做归做,王安石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照样我行我素。
最后吴夫人说累了,也就不再说了。
除了这个缺点,王安石其他方面都属佼佼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况且夫君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书房不出来,爱咋咋地吧,吴夫人劝解自己一番,也就慢慢释然了。
王安石不爱洗澡,更不爱换衣服,任由衣衫破烂而浑然不觉。
在做群牧判官时,他与同事吴充卿以及在馆阁任职的韩维交好,三人经常聚在一起谈论诗书。
吴、韩二人佩服王安石的才学,却受不了他身上的气味,劝他换换衣服也不听,为这事没少挠头。
有次二人去定力院洗澡,不禁又谈起此事。
吴充卿叹了口气,说:
“怎么才能让介甫兄换换衣服呢?说他也听不进去。
”
“是啊,介甫兄哪里都好,就是不知道清洁卫生。
”韩维也是无可奈何。
“总得想个办法才好,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
”吴充卿若有所思。
“要不这样,”韩维受澡池启发,出主意道,“咱们想办法拉他来洗澡,趁机让他换上干净衣服。
”
吴充卿眼睛一亮,继而又暗淡下去:
“这方法好是好,只是他老兄连衣服都不肯换,又怎么可能洗澡呢?”
“也是,让他洗澡怕是比换衣服还难,这可如何是好。
”
“也不是完全没办法,”吴充卿似乎突然想到什么,兴奋地一拍大腿。
“什么办法,快说说。
”韩维也精神起来。
“咱们三人交好,源于对诗书的喜好,不如把谈论诗文的地点改在定力院,先洗澡再谈诗书,”吴充卿因激动而语速变快,“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来安静惬意,二来也可让王兄换下那身旧衣服。
”
“好主意,沐浴斋戒,本就是对先贤的尊重,想那王兄再也没有借口推辞了,就这么定了。
”韩维也是大腿一拍。
二人商定:每一个月,至多不超过两个月,无论如何都要拽着王安石来定力院一次。
即是谈论诗书,王安石自是欣然前往,对“洗澡论诗”的方式也没提出什么异议,可是每次洗澡王安石从不带新衣服,洗完依旧穿那身破衣烂衫。
见此招不灵,吴、韩二人又在一起商量。
吴充卿无可奈何地说:
“要不咱们好人做到底吧,每次洗澡轮流从家里拿新衣服给王兄换上,再拿他的旧衣服去拆洗。
”
“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韩维也没了先前的精神头儿。
这次二人让王安石换新衣的目的达到了,只是王安石洗澡出来,见衣服就往身上套,从未发觉衣服被人换过,吴、韩二人也只有苦笑的份儿了。
王安石的邋遢在朋友圈中曝得大名,就是当了宰相之后也未见丝毫改变。
由于不讲卫生,王安石身上长了不少虱子,有次和宰相王珪一起给神宗皇帝汇报工作,有只虱子不知是想透透风,还是想亲眼目睹一下当朝天子的风采,竟悄悄爬到王安石的胡须上东张西望。
神宗见状忍不住笑出声,王珪在一旁也是忍俊不禁,不得不转头掩面,以免失态。
王安石浑然不觉,不晓得二人为何突然这等表情,还以为自己哪里说错了。
等出了宫门,王安石问王珪:
“皇上刚才因何发笑?”
王珪这下再也忍不住了,笑声像开闸的水,止不住地往外泄,差点没笑趴在地上。
等缓过一口气,这才指着王安石的胡子告以实情。
王安石讪讪摇头,即命仆随捉拿虱子,王珪则故意在一旁打趣:
“不能轻易拿掉啊,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虱子,是一度在宰相胡须上游赏,还有幸被圣上御览过的虱子,不得了啊。
”
安石听了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王安石不修边幅,完全沉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对外物的敏感度极低,是极不讨人喜欢的,所幸夫人不嫌、朋友不弃,也算得一种造化了。
然而人有所得必有所失,王安石不讲卫生的邋遢毛病,也给别人留下了口诛笔伐的把柄,同为唐宋八大家的苏洵,就曾拿他这事大做文章,写了篇传颂千古的《辨奸论》,其中说道:
“洗脸换衣乃人之常情,现在却有人穿着破衣烂衫,吃着猪狗食物,蓬头垢面地大谈诗书,如此不近人情之人,很难说不是奸邪狡诈之徒。
”
不屑之情跃然纸上,似乎是边捂着鼻子边挥毫泼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