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什么是梯形中位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梯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什么是梯形中位线

一、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梯形的中位线”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3.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的.梯形中位线性质是梯形的重要性质,是今后有关计

算和论证的重要依据.作为性质教学课,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及其应用,以此作为

新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多探索,多动脑,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

交流.性质的探究过程是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考查,而八年级学生类比、猜想、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和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比较薄弱,预见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欠缺,自学较困难.

3.教学策略

“梯形的中位线”这节课是安排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之后,

教材反映在字面上的内容较少,仅一个操作、一个概念、一个性质、一个例题而已,为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和思维容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抓住“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

0的梯形”这一知识生长点,通过类比、变式的方法,设计富有探究性的问题系列,力求形成“创设情境――建立模型――实验探究――推理论证――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探究性教学过程.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梯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

2.会利用梯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3.经历探索梯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渗透转化、类比、运动与变化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类比、猜想、归纳等思维方法.

4.通过梯形中位线性质的推理论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梯形的中位线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梯形的中位线性质的推理论证.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有梯形中位线的梯形硬纸片.

五、教学过程

1.设计“最近发展区”,类比引入梯形中位线

(几何画板:如图1,投影△ABC及其中位线EF.)

师:请看图1,什么叫三角形的中位线?它有哪些性质?从位置和数量上回答.

生: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几何画板:如图2,动画演示点D从点A出发,沿BC方向向右平移,△ABC变化为梯形ABCD,点F也随之向右平移,得到图3.)

师:数学中的很多图形都是相互关联的,由动画演示,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三角形.观察图3,通过类比,你认为应该给线段EF取个什么名字合适?

生:梯形的中位线.

师:数学中的概念是不能仅靠观察来描述,类比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我们应该怎样给梯形的中位线下定义呢?

生: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梯形的中位线.

(板书课题:梯形的中位线.)

[设计意图:改变课本直接给出定义的做法,抓住三角形可以看作是特殊的梯形(上底为0)这一点,在复习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及其性质的基础上,巧妙地借助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通过类比、扩展,让学生给梯形的中位线下定义,并为下一步探索梯形中位线性质埋下伏笔,符合知识“最近发展区”的主动建构过程.]

2.构建数学模型,观察猜想性质

师:同学们一定有很多业余爱好,大家下过跳棋吗?

生:下过.(课件:出示跳棋棋盘图.)

师:棋盘上的各个点之间是等距离的,行与行之间是平行的,我们不妨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看作单位长度1,你能找出棋盘上蕴涵着的图形吗?

生:棋盘上的点组成了三角形、四边形、梯形等很多图形.

(课件:出示图4.)

师:非常好!利用这个图形,能体现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三角形中位线的有关知识吗?请你说说.

生:能,图中中位线是一个单位长度,第三边是两个单位长度,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师:棋盘中哪些点组成了梯形和它的中位线?请你到屏幕前找出来.

(生到屏幕前找图形;课件:出示图5、图6.)

师: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边存在位置和数量上的关系,梯形中位线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请结合图形加以说明.

生:图5中中位线的长为2,上、下底分别为1、3,上、下底之和为4,梯形的中位线正好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生:图6中中位线的长为3,上、下底分别为2、4,上、下底之和为6,体现了梯形的中位线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设计意图:变直接抛出性质为“创设情境――数学建模――观察猜想”过程,凸显探究、发现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猜想能力.]

师:很好!你们还能在棋盘中找出其他含有梯形中位线的图形吗?是不是还有上面的发现?

生:能!(学生走到屏幕前找出图形,教师出示图7)这个图和图5形状一样,但位置不同.

师:很好!这位同学不受束缚,敢于创新,找到的梯形位置有所突破.以上我们发现的都是等腰梯形,同学们还能找到不同形状的梯形及其中位线吗?

生:能!(学生走到屏幕前找出图形,教师出示图8.)这是一个直角梯形,中位线的长为1.5,上、下底分别为1、2,上、下底之和为3,仍然体现了梯形的中位线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设计意图:通过变换角度,寻找形状各异的梯形,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师:由此我们得到一个什么猜想?

生: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借助几何画板,动态验证性质

师:在特殊图形中得到的猜想不一定具有一般性.我们可借助几何画板来检验我们的猜想是否具有一般性.

(课件:出示图9,在几何画板中拖动梯形的各个顶点,利用几何画板计算功能显示梯形中位线、上底+下底、■的数值变化.)

师:在梯形形状和大小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梯形中位线(mEF)、上底+下底(mAD+mBC)都在变化,但的值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