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https://img.taocdn.com/s3/m/76d4eb8871fe910ef12df8c2.png)
测验过程
物理环境
主试方面 意外干扰 评分计分
物理环境
施测现场的温度 光线 声音 桌面好坏 空间阔窄
主试方面
主试者的年龄、性别、外表,施测时的言 谈举止、表情动作等均能影响测验结果。 倘若不按照规定实施测验,如制造紧张气 氛,给予特别协助或暗示,以及计时错误 等,都会带来较大误差。
2 X
( X X )2
N [(T T ) ( E E )]2 N
2 2
[(T E ) (T E )]2 N
(T T ) ( E E )
N N
2 2 T E 2 TE
2 (T T )( E E ) N
六、真分数理论模型——数学模型
1、数学模型:
T V I
2、基本假设:
X T E
X V I E
①E ( X ) T ; E ( E ) 0 ② (T , E ) 0 ③ ( E1 , E2 ) 0 ④ (V , I ) 0
理解要点
假设T不变
Classical Test Theory
(CTT) 心理特质能够测量吗? 如果能测,要具备哪些条件?
一、心理特质的含义
定义:
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 理解要点:
物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具有一定的
抽象性。 特质是一种一般的神经心理系统,……,它可以综合 不同的刺激,使人对不同的刺激有相同的反应。 特质具有比较稳定的特点。(至少在我们讨论问题的 范围内、所经历的时间过程中保持恒定) 特质是有结构层次的。 特质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
第三章 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三章 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假设](https://img.taocdn.com/s3/m/051e8cfb7c1cfad6185fa706.png)
对于测验总体中的任意一个被试而言,若他 (她)在两个测验上的观测分数(X1和X2) 同时满足CTT的数学模型和三大假设,并且其 真分数之间仅相差一个常数,则这两个测验被 称为基本等价的测验。
在实施一个标准化测验时,用一个测验同时测查许多 被试,由于每个人的误差都是随机的,且服从均值为 零的正态分布,因此,当被试团体足够大时,团体内 的各种随机误差会相互抵消,整个团体的观察分数的 均值会趋近于该团体真分数的均值。
S S S
2 x 2 T
2 E
在一次测量中,被试观察分数的方差等于其真分数与 误差分数方差之和。
2 2 ST S2 S V I
随机误差
S S S S
2 x 2 V 2 I
2 E
S S S S
2 x 2 V 2 I
2
2 E
一次测验中,一个团体的实测分数之间的变异性是由 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数( S V )、稳定的但出自无
ET 0
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0.
E E 0
1 2
如何理解经典测量理论的数学模型及其假设
在问题的研究范围之内,反映个体某种心理特质水平的 真分数假定是不会变的,测量任务就是估计这一真分数 的大小 观察分数被假定等于真分数与误差分数之和,即假定观 察分数与真分数之间是线性关系,而不是其他关系 测量误差是完全随机的,并服从均值为0的正态分布。
从图可看出,所有的射击几乎都落在靶心的同一外侧,射 击的偏差具有一致性、系统性。
三、测量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
心理测量量表是否稳定、是否真正测得了我们所要测 的东西是测量工具造成误差的两种主要原因。 受测者的真正水平是否得到正常发挥;受测者的应试 动机强弱、受训时间长短、受训内容多少、答题反应 的快慢等。 物理环境(施测现场温度、光线、声音、桌面好坏等) 主试者方面(年龄、性别、外表及施测时的言谈举止 等)
3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3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https://img.taocdn.com/s3/m/0af1a5826bec0975f465e2cf.png)
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二节 测量误差及其来源 二、测量误差的种类
系统误差只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不影响稳定性。 随机误差既影响稳定性又影响准确性。
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二节 测量误差及其来源
三、测量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 信度和效度 测验自身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验的编制过程,其 中项目取样影响最大。测验所要测量的内容是什 么,测验的项目能否代表真实水平,至关重要; 对于有些类型的项目,如是非题、选择题、被试 可能凭猜测作答,从而降低分数的可靠性; 此外,题目用词模棱两可,或对要求叙述不清等, 也会带来误差。
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一节 心理特质及其可测验性假设
二、心理特质的可测性 CTT的心理特质的可测性假设: 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Thorndike) 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McCall)
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一节 心理特质及其可测验性假设
第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一节 心理特质及其可测验性假设 第二节 测量误差及其来源 第三节 真分数及其有关的假设
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一节 心理特质及其可测验性假设
一、心理特质的含义 在CTT中,测量目标(Object of measurement)通 常是指被试的某种潜在心理特质。 心理特质(trait):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 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三节 真分数及其有关的假设
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https://img.taocdn.com/s3/m/1f0e88cbbceb19e8b9f6ba23.png)
(Classical Test Theory,
CTT)的基本假设
2020/5/16
1
一.心理特质及其可测性假设
心理特质(trait):表现在个人身上所特有
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
1)特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概括,具有
一定的抽象性
2)特质是“一种一般的神经心理系统,…它可以
2020/5/16
6
数学模型及其假设
经典测验理论假定,实测分数(记为X)与真分数 (T)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 差(记之为E)。
即: X=T+E 这就是CTT的数学模型。
此模型可以引申出3个相关联的假设公理:
1)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 测量足够多次,则其实测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 真分数
系统误差
即是那种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
规律的效应,它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之中
只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不影响其稳定性
2020/5/16
4
测量误差的来源 心理测量的量表
心理测量量表的效度 信度等
被测对象
被测对象接受测量时的生理和心理 状态会影响其水平的正常发挥
施测过程
施测时在物理环境、主试者及记分 评分和意外干扰等方面的一些偶然 因素所造成
“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心理测量的间接性与复杂性
2020/5/16
3
二.测量误差及其来源
测量误差: 在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
无关的变量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准确或不 一致的测量效应。
测量误差的种类
随机误差
即是那种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又 不易控制的误差 既影响测量的稳定性又影响其准确性
第三章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三章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https://img.taocdn.com/s3/m/46279c9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b.png)
第三章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第三章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内容提示]一、心理特质及其可测性假设二、真分数的含义及相关假设一、心理特质及其可测性假设1、心理特质的含义(1)特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2)特质是“一种一般的神经心理系统,……它可以综合不同的刺激,使人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3)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特点。
(4)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人格)是由多种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而成的。
(5)特质可以决定一个人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倾向,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2、心理特制质的可测性心理特质是一种客观存在,“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这就是CTT的心理特质的可测性假设。
事实上,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东西,我们可以有许多办法对它进行定义,也可以通过特殊的测量工具对它进行测量。
当然,心理和教育测量没有物理测量那样容易。
因为人的心理特质具有比较隐蔽的特性,我们无法直接对它进行测量,只能通过被试对一些刺激的行为反应特点来推测其心理特质的特点和水平。
二、真分数及其有关的假设1、真分数的含义真分数是指测量没有误差时所得到的真值。
其操作定义是无数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2、数学模型及其假设(1)CTT模型:经典测验理论假定,观察分数X 与真分数T 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E,即X=T+E.这里的测量误差 E 指的是引起测量不一致的变因所产生的效应,即指随机误差,不包括系统误差。
(2)假设公理:(a)若一具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分数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
即E(X)=T或E (E)=0(b)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即ρ(T,E)=0(c)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即ρ(E1,E2)=0 (3)进一步的推论:(a)在一次测量中,被试观察分数的方差等于其真分数方差与误差分数方差之和。
3.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3.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https://img.taocdn.com/s3/m/4f541b2b2f60ddccda38a00b.png)
明晰的自我认知,明确的人生目标,坚定的努力信念
笨鸟者, 大智也
第一节 心理特质的可测性假设
心理特质:这种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 定的行为方式称为心理特质。 心理特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抽象性、跨情境性和 预测性。 作为一种内隐的、非实体性的存在,心理特质可以 测量吗? 首先,心理特质是一种客观存在。 其次,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桑代克) 再次,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麦柯考) 故心理特质具有可测性,可以进行客观测量。
S xS
2
2
T
S
2 I 2
2
E
S S
2 2
T X
S
2 V 2 V
S
S
S I S
2
E
补充:CTT理论之不足
1、CTT的测量指标受样本性质的影响。难度统 计与被试能力高低有关,区分度、信效度统计 与被试的同质性、异质性有关。抽样变动是 CTT无法解决的问题。
2、CTT假设所有被试的测量标准误差都相等, 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不同能力组在测验上的 稳定性是不同的(即真分数与测量误量结果不一致、不 稳定,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来减少随机误差。
请判断下列误差的类型
一些游动摊点的水果商贩,通过偷换称砣来 短斤缺两; 一些水果商贩在称水果时,通过快速玩一些 手法短斤缺两; 不同的老师在作文评分时宽严标准不一,导 致评分误差; 在心理测验过程中,由被试的身体疲劳、测 验焦虑、动机强弱等因素引起的测量误差; 智力测验的标准答案中出现错误,导致测量 误差。
A
B C 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关系
系统误差
定义:系统误差指那种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 因所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误差。
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https://img.taocdn.com/s3/m/aaafb927af45b307e87197cb.png)
本章要点
• 心理特质及其可测性假设 • 测量误差及其来源 • 真分数及其有关假设
第一节 心理特质及其可测性假设
• 心理特质是指相对稳定的、对个人的行为 具有持久的调节作用的心理特征,如智力、 兴趣、态度、人格等等。
• 特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具有 一定的抽象性。 • 特质是“一种一般的神经心理系统,……它可 以综合不同的刺激,使人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同的 反应”。 • 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特点。 • 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人格)是由多种特质有机 地组合而成的。 • 特质可以决定一个人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倾向, 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 SV2是由所要测量的变因引起的,SI2是由其 它变因引起的(系统误差)。
• 将公式(3-3)代入公式(3-2)可得到如下 公式: • SX2 = SV2 + SI2+ SE2 (3-4)
• 一组测验分数之间的变异数(SX2)是由与 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数(SV2)、稳定的但 出自无关来源的变异数(SI2)和测量误差 变异数(SE2)所决定的。
• 2.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 即:TE=0
• 3.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
• 即:E1E2=0
• 我们在实施一个标准化测验时,并不是用许多平 行测验来反复测查同一个被试,而是用一个测验 来同时测查许多被试。 • 由于每个人的误差都是随机的,方向不同,只要 团体足够大,其误差便会互相抵消。 • 因此,整个团体的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趋近于该 团体的平均真分数。
• 对于一个团体来说,实得分数、真分数和 测量误差之间有如下关系: • SX2 =ST2 + SE2 (3-2)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https://img.taocdn.com/s3/m/406904caf01dc281e43af049.png)
注意:
(1)信度指的是一组测验分数或一系列测量的特性,而不是 个人分数的特性;
(2)真分数的变异数是不能直接测量的,因此信度是一个理 论上构想的概念,只能根据一组实得分数作出估计。
2020/6/21
20
三种等价的信度定义
• 定义一
• 信度乃是一个被测团体真分数的变异数(方差)
23
信度的定义三
• 信度乃是一个测验X与它的任意一个平行测验 X'的相关系数。
• rXX=PXX'
2020/6/21
24
A卷:你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吗?
1=绝对是 2=是 3=不一定 4=不是 5=绝对不是
2020/6/21
25
B卷:你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吗?
1=绝对是 2=是 3=不一定 4=不是 5=绝对不是
•
与实得分数的变异数(方差)之比。 •
如果他们的比率是.87,说明了什么?
测量方差的
87%属于真 实方差
rXX
ST 2 SX 2
2020/6/21
21
2020/6/21
22
信度的定义二
• 信度乃是一个被测团体真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 关系数的平方。 rXX=P2TX
• 思考:相关系数的平方?
2020/6/21
2020/6/21
29
理论上我们可以对一个人施测无限多次,然后求 所得分数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在这个假设的分 布中,平均数就是这个人的真分数,而标准差 则为测量的误差。这在实际上是行不通的。然 而我们可以用一组被试(人数足够多)两次施 测的结果来代替对同一个人反复测量,以估计 测量误差。据此可以制成误差分数的分布。这 个分布的标准差就是测量的标准误,表示测量 误差的大小。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https://img.taocdn.com/s3/m/f4f81e22eefdc8d376ee32f1.png)
心理测验的功能
理论研究功能
– 建立和检验理论假设
– 收集研究资料 – 实验分组
心理测验的功能
实际应用功能
– 选拔人才
– 人员安置
– 心理诊断
– 描述评价 – 心理咨询
真分数模型 True-score Model
观测分数(Observed Score)
• 实际测量所得到的分数。
Assumption5 :
Various Sources of Error Are Part of the Measurement Process
误差存在于测量过程中
任何测验都存在误差
• 误差实际上是测验过程的构成之一。
• 被试自身就是误差的来源之一 • 主试也是误差源之一。
• 测量工具也是误差源之一。
小明语文考试86分 某来访者SCL-90=176分。
张梅IQ得分110分。
某同学EPQ人格测验中E 维度=60分。
被试真实能力和实际分数的关系
• A: X=7-2=5 • B: X=4+1=5 • C: X=5+(1-1)=5
被试的真实能力不能完全反应在实际分数上,其中 还包括各种误差。
真分数(True Score)
对方程(1)两边求方差,得出方程(2):
σ2X = σ2T +σ2E1 +σ2E2 + 2
rTE1σTσE1 + 2 rTE2σTσE2+ 2 rE1E2σE1σE2
(2) 真分数模型的另外一个假设是真分数与误差分数的 相关为0,加上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相关也为0, 在此基础上得出方程(3):
σ2X = σ2T +σ2E1 +σ2E2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PPT课件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33a33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b.png)
和广泛性。
假设三:测验分数具有稳定性
总结词
测验分数的稳定性是指同一被试在不同时间或不同情境 下参加同一测验,应获得相似的分数。
详细描述
测验分数的稳定性是指同一被试在不同时间或不同情境 下参加同一测验,应获得相似的分数。
03
基本假设的验证与挑战
测验的客观性验证
测验内容的一致性
测验的题目应具有一致性,确保 对所有被试的考察点相同,以体 现测验的客观性。
05
经典测验理论的应用与实例
教育评估中的应用
学科能力评估
通过测验评估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的 知识和技能水平,为教学提供反馈, 调整教学方法。
综合素质评价
除了学科成绩,还需考虑学生的综合 素质,如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以 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
职业选拔中的应用
岗位匹配
通过测验评估应聘者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和性格特点,以实现人岗匹配。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目录
• 经典测验理论概述 • 基本假设的提出 • 基本假设的验证与挑战 • 经典测验理论的局限与改进 • 经典测验理论的应用与实例
01
经典测验理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经典测验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 CTT)是一种评估测验可靠性和有效性的理论框架,它基于统计学原理,通 过分析测验的误差来源来评估测验的质量。
职业发展
为在职员工提供职业规划指导,通过测验了解员工的优势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 培训计划。
心理测验中的应用实例
人格测验
通过人格测验了解个体的人格特质、 情感和动机等,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提 供依据。
智力测验
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认知能力和思 维能力,为教育、职业选择和人才培 养提供参考。
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https://img.taocdn.com/s3/m/cd346427bcd126fff7050bc5.png)
A
B 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关系
C
二、测量误差的种类 ① 随机误差: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 起的变化无法律的误差(不稳定)。 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无规律 可循。 ② 系统误差: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 恒定的有规律的误差(稳定)。 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
三、测量误差的来源(★)
5.评分计分:
(三)由测量对象(被试)引起的误差 1. 应试动机:作答态度、注意力、持久性和反应 速度 2. 测验焦虑: 3. 测验的经验:新的测验形式 4. 练习效应:多次测试 5. 反应倾向:被试独立于测验内容的反应方式也 会影响被试的测验成绩。 6. 生理因素:受测者的疲劳、失眠、心境等
2.测验焦虑 一般出现在能力和成就测验 对于人格测验如果主试没有讲清测验目的和出现不合适的表情 动作,也会使受测者产生焦虑,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和本 身有焦虑特质的个体。
二、数学模型及其假设
(★)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思想: 对一个测验成绩(个体)而言 X=机误差)
关于测量误差还有如下假设: (1)如果对一个人测量无数次,其误差之 和为0,平均误差为0,即 E 0 (2) 误差与真分数相互独立,即 rTE 0 (3)一个团体的平均真分数等于该团体中 所有被试实得分数的平均值。 T X (4)对于一个团体来说,实得分数、真分 数、和测量误差之间有如下关系: 2 2 2 S X S T S E (公式3-2)
(一)测量工具(测验内部)引起的误差 1. 项目取样 2. 指导语 3. 难度 4. 时限 5. 测验复本不等值
(二)由施测过程引起的误差 1. 测试环境:温度、光线、声音、桌面的好坏、
空间的宽窄
2.测试时间 : 3.主试因素:主试的年龄、性别、外表、言谈
测量02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测量02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https://img.taocdn.com/s3/m/f46e66347e21af45b307a880.png)
S2X= S2T +S2E S2T= S2V + S2I
S2X= S2V + S2I +S2E
特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具有一定抽 象性;
特质是“一种一般的
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特点 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由多种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
而成的 特质可以决定一个人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倾向,可以对
人的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ρ(T,E)=0
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
ρ(E1,E2)=0
数学模型及其假设
在问题的研究范围之内,反映个体某种心 理特质水平的真分数是假定不会变的,测 量的任务是估计这一真分数的大小
观察分数被假定等于真分数于误差分数之 和
测量误差是完全随机的,并服从均值为零 的正态分布。
数学模型及其假设
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所引起的一 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
系统误差只影响准确性
测量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
心理测量工具通常是一套以测验为 核心的刺激反应系统——量表
若项目所测量的东西与我们欲测量 的目的之间出现偏差,则测量会出 现误差
量表是否稳定和是否真正测到我们 要测的东西是造成误差的两种主要 原因。
一、真分数的含义 二、数学模型及其假设
测量误差的含义
测量误差是指在测量过程中那些与测量 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准 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
测量误差的种类
随机误差:
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所引 起的,而又不容易控制的误差。
随机误差既影响准确性又影响稳定性
测量误差的来源
系统误差:
心理特质的可测性
“凡是客观事物都有其数量”,“凡有 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心理测量》第3章 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假设
![《心理测量》第3章 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假设](https://img.taocdn.com/s3/m/0bb33130d15abe23492f4d19.png)
三、测量误差的来源
心理测量的误差主要来自3个方面,即测量工 具、被测对象和施测过程。 1.在测量工具方面:题目取样不当、格式不妥、 题目过难、过易、题目或指导语用词不当、时 限过短等-----信度、效度
2.在测量对象方面 :动机、焦虑、生理因素。 如:旁观者效应
2.心理特质是稳定的。 3.测量存在的难度。
第二节 测量误差及其来源
一、 测量误差的含义 1.测量误差的定义:测量误差指的是在测量过 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 的一种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 2.对测量误差的定义的理解
(1) 测量误差是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 因所致;
(2) 测量误差表现为不准确或不一致两种方 式。
三、经典测量理论的应用价值
在20世纪大部分年代里,教育和心理测量的 理论与实践一直建立在真分数模型基础上。
真分数模型是以弱假设为基础的,因此这些 假设容易验证并易于被绝大多数测验数据资 料所满足。
经典测量理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理论 及统计分析方法。
四、经典测量理论的局限
在真分数模型中,问题的核心是观察分X(以及真 分数T)并不位于等距量表上。因而无法比较两组 测验的得分。
经典测量理论的统计分析方法得到的各项指标,依 赖于它们所来自的特定的被试样本。
真分数模型已经指出测量误差的存在。但是在测验 结果的精确程度上,是以测验信度和误差分数的方 差(标准误)来表示的。忽略了单个被试在题项上 的得分。
第三章 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假设
学习目标: 1、了解心理特质是什么并掌握其可测性; 2、掌握什么是心理测量的误差及其种类; 3、了解真分数的含义; 4、了解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一、填空题
1、所谓误差就是在测量中的因素所产生的不准确的或不一致的结果。
2、经典测量理论的数学模型X=T+E中的E为________________误差。
3、系统误差的变异包含在___________中。
4、真分数的变异可以分成两个部分:_________变异和___________变异。
5、心理测量的误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测量误差有两种,即__随机误差_______和__系统误差_______,其中,___系统误差______只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7、测量误差中的__系统误差__只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不影响稳定性,而___随机误差__既影响稳定性又影响准确性。
二、单项选择题
1、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无规律的误差叫做A。
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被试产生的误差D.主试产生的误差
2、以下四项中不是引起误差的被试内因素是 D 。
A.应试动机 B.反应倾向C.生理变化D.评分记分
3、对于一个团体而言,实得分数(X)、真分数(T)和测量误差(E)之间的关系是A。
A.S X2=S T2+S E2B.S T2=S X2+S E2 C S E2=S T2+S X2D.S V2=S X2+S T2+S E2
4、既影响信度也影响效度的误差是(A)。
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抽样误差D评分误差
5、经典测验理论的数学模型为(A)。
A观察分数等于真分数与测量误差之和B观察分数的方差等于真分数方差与测量误差方差之和C观察分数的期望等于真分数期望与测量误差期望之和D观察分数的信度等于真分数信度与测量误差信度之和
(07年心理学统考)6、真分数模型X=T+E 中,E 表示的是(B )。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抽样误差
D.标准误差
(08年统考)7、下列关于测量结果受测量误差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系统误差影响稳定性,不影响准确性B.系统误差影响准确性,也影响稳定性
A准确性B一致性C准确性和一致性D信度
10、测量的随机误差( C )
A是恒定的B方向是一致的C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D导致整体测验分数降低
11、任何测量进行多次,其结果不完全一致是指( B )。
A绝对性B测量误差C相对性D间接性
12、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 B )。
A测验过程B测验本身C意外干扰D受测者本身
13、真分数模型中,X表示的是( D )。
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真分数D实得分数
14、(2009年试题)根据真分数理论,信度系数与效度系数的关系为(D )。
A二者恒等B效度系数大于信度系数C信度系数小于或等于效度系数D信度系数大于或等于效度系数
15、下列情况中,被试最容易出现随机应答的是()。
A、缺乏完成测验的必要技能或不愿意被评价
B、希望自己在测验使用者眼里显得很不错
C、希望自己看起来有精神疾病或者缺乏能力
D、倾向于同意题目中描述的任何观点货行为
三、多项选择题
1、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有(ABC)。
A主试者的因素B被试者的影响因素C对于效标效度,测量与效标二者实施间隔时间没有什么意义D有第三因素的影响
2、与经典测量理论的真分数模型有关的假设是(BC )。
A真分数和观察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B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C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D多次观察分数之和接近真分数
3、下列情况哪些是系统误差(AB )
A在测验分数公布之后,发现制定的标准答案出了错误B读卡机选择题的程序中少编进了最后一道小题C阅卷老师身体不适D有几张数学考卷中,小数点印刷不清
4、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把任何一个测验成绩都看做是(BD )的和。
A真分数和系统误差B真分数和随机误差C真分数、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D有效变异数、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5、经典测验理论(CTT)假定,观察分数(记为X)与真分数(T)之间是(BD )的关系。
A相关为零B线性C相差一个常数D相差一个随机误差
6、同一教育和心理测验先后向同一被试对象施测,所得测值会无系统地起伏变化,原因可能是(BCDE )。
A测验项目抽样不妥B语言表达引起误解C施测环境影响D主被试关系的影响E被试的动机和情绪等因素
四、判断题
1、随机误差只影响测量的准确性,系统误差既影响准确性又影响一致性。
()
五、名词解释
1、测量误差
2、真分数(true score)
3、心理特质
4、随机误差
5、系统误差
6、平行测验
六、简答题
1、简述“心理特质”的含义。
2、心理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哪些?
3、CTT模型及其假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根据CTT的数学模型及其假设,推导关系式(3.2)。
5、简述施测过程引起误差的各种因素。
6、如何理解“心理特质”的含义?
7、具体说明在测验实施过程中可能引起误差的被试方面的主要因素。
七、论述题
1、什么是误差?误差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79、简述测量误差的含义及其类别以及控制误差方法。
【参考答案要点】
(1)测量误差指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变异所引起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2分)
(2)测量误差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1)随机误差指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
(2分)
2)系统误差指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
(2分)(3)测量误差的控制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标准化测验,主要包括:(4分)
1)测量工具方面,科学编制测验,从题目的取样、编制、题目数目、难度等方面作好控制
2)控制好主试者方面的误差,做到标准化施测;
3)被试方面,注意选择适当的被试;
4)控制施测情景,处理好偶然因素;
5)评分与解释等环节做到标准化。
【评分说明】
考生测量误差的种类未作解释的,只能各得1分。
控制方法答出3条以上即可全分。
【真题简要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误差的含义及其类别以及控制误差方法的掌握,核心点在于答出误差的含义及其类别以及控制误差方法。
难度适中,重点在于控制方法。
主要考查考生对此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