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分离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黄秋葵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5篇范文)

黄秋葵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5篇范文)

黄秋葵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黄秋葵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摘要:黄秋葵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黄酮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与功能成分的绿色新型保健蔬菜,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本文综述了黄秋葵功能成分物质的提取方法与技术,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基础。

关键词:黄秋葵;功能成分;提取;研究进展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俗名羊角豆、咖啡秋葵、毛茄、补肾果等,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原产于非洲,素有蔬菜王之称,其嫩荚富含果胶及多糖组成的粘性物质,其茎、叶、芽、花、种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盐等活性成分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还能作为一种园林绿化观赏植物,因此,近几年在国内越来越受欢迎[1]。

由于黄秋葵功能活性成分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笔者就提取其多糖、果胶和黄酮等功能成分的方法与技术进行综述,旨在为黄秋葵功能性成分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黄秋葵功能成分作用黄秋葵多糖可作为营养强化剂、增稠剂、悬浮剂和澄清助剂,具有增强体质和抗疲劳等保健作用[2]。

其果胶能促进机体内有机物的排泄,减少体内毒素,还能降低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果胶和多糖等组成的粘性物质,对人体具有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等保健作用,适当多食可增强性功能,还可以增强人体的耐力;另外黄秋葵低脂、低糖,可以作为减肥食品[3-4]。

由于其含锌和硒等微量元素,可增强人体防癌抗癌能力;且含有较多维生素A能有效保护视网膜,确保良好的视力,能防止白内障的产生。

黄秋葵中富含维生素C,可预防心血管疾病,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且维生素C和可溶性纤维(果胶)结合,有利于皮肤的保健,可以代替一些化学护肤用品[5-7]。

植物多酚具有抗氧化、抑制酶活性、抗致突变、抑菌、消炎和降血压等多种生物活性[8]。

生物类黄酮是一种具有较强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的物质,其抗氧化作用甚至比维生素C、维生素E还要高,还具有降脂、抗心血管疾病、抗骨质疏松和防癌抗癌等作用,可在医药、化妆品、食品方面广泛应用[9]。

中草药中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开发

中草药中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开发

中草药中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开发中草药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并通过研究和开发,探索其治疗疾病的机理和应用价值。

一、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是指对人体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在药用植物中存在于各种不同的组织中,如根、茎、叶、花等部位,其含量和功效也因品种、生长地区、收获季节、炮制方法等因素而不同。

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生物碱、黄酮类、苯丙酮类、三萜类、多糖类、挥发油等。

这些成分都有着不同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被广泛应用于中草药制剂和中医药临床治疗中。

二、中草药中活性成分的研究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是中草药的药理基础,开展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是中草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虽然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由于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中草药药效的多样性,中药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常常非常复杂,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解决。

同时,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的研究也需要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融合化学、生物学、药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并推广了一些成功的研究方法。

例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手段,可以快速分离纯化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并研究其结构、药理作用和生理机制等信息。

同时,也研制出了很多新型的中草药提取工艺和新的药用配方,通过不同组合和剂型制作,进一步增强了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的药效和可应用性。

三、中草药中活性成分的开发中草药中活性成分的开发是一种促进中草药产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传统中草药的药效和应用范围要求也日益提高。

因此,研究开发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开发高质量的中草药制剂,是提高中草药应用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

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筛选和药理作用研究

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筛选和药理作用研究

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筛选和药理作用研究药用植物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药物来源,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和积累,药用植物已经成为医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免疫、神经等疾病的治疗中。

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是药效的关键,但是植物体内的活性成分成千上万,如何有效地从中筛选出具有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筛选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种类繁多,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因此想要有效地筛选出具有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

1.传统筛选方法传统的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筛选方法主要包括:体外活性筛选、动物体内活性筛选和人体临床试验。

体外活性筛选是指将化合物与已知药物类似的生物标志物进行反应,在模拟的条件下测试其对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动物体内活性筛选是指将药物分子在动物体内进行试验,观察其对动物生理状态的影响。

人体临床试验是指将药物分子在人体中进行试验,以观察其对人体生理状态的影响。

2.高通量筛选方法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高通量筛选方法逐渐被应用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筛选中。

高通量筛选主要包括:可溶化学品筛选和基于细胞的筛选方法。

可溶化学品筛选是指使用自动取样装置将化学品溶解在相应容器中,然后使用诸如酶活性测定或荧光法等方法分析其活性。

基于细胞的筛选方法是指将化合物与人类癌细胞系或其他细胞进行作用,并观察其对细胞的影响。

二、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具体研究如下。

1.心血管系统药用植物中含有的一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心血管系统活性,具有降压、抗血栓、血管扩张等作用。

例如,栀子中的阿魏酸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金鸡纳中的姜黄素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免疫系统药用植物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如人参、灵芝、当归等,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病毒、增加白血球数量等作用。

3.神经系统药用植物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镇痛、抗抑郁、促进睡眠等作用,如夜交藤中的异黄酮、红景天中的酸性多糖等,能有效地缓解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中药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_张中堂

中药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_张中堂

收稿日期:2009-03-23; 修订日期:2009-07-29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070413113);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科研资助经费项目(No .XJ2005008)作者简介:张中堂(1984-),男(汉族),安徽六安人,现为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学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用二萜生物碱的化学成分研究工作.*通讯作者简介:张群林(1973-),女(汉族),安徽无为人,现任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活性成分分析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药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张中堂1,张群林1*,张云静1,丁秀年2(1.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 230032;2.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合肥 230022)摘要:综述了丹参有效成分的各种提取分离技术,其中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波辅助萃取法、加压液体萃取法、高速逆流色谱法和真空液相层析法等,并分别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为丹参药理学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 有效成分; 提取分离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10)03-0728-02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 v i a m 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5神农本草经6,被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

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

具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中药。

其现代药理作用主要包括舒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具有明显的钙拮抗剂作用;提高心室的顺应性,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对缺血心肌和再灌注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增加微循环流速和流量,消除局部静脉血液瘀滞,改善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所致的代谢障碍;具有抗体外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抗内外凝血系统功能、减少血小板、促进纤维蛋白原降解作用;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等[1]。

天然药物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天然药物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天然药物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天然药物是指从天然资源中提取的药物,其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自然界中的有机物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对天然药物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日益深入,对药物开发和治疗疾病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天然药物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许多常用的药物,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例如,中药是中国独有的宝贵资源,其中的很多草药成为了重要的天然药物。

中药的研究不仅表明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也启发了现代药物研发的思路。

此外,一些动物和微生物中的化合物也被发现具有良好的医疗效果。

因此,对于天然药物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天然药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其药用价值的关键。

研究者们对于天然药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并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结构解析和活性评估。

许多天然药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显示出了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活性。

对这些活性成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其药理学作用,还可以为药物研发和新药发现提供借鉴。

例如,青蒿素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青蒿中提取出的有效治疟疾的药物,其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

天然药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还可以作为药物活性分子的模板,通过结构修饰和合成化学的方法优化药物的性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在天然药物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中,现代科技的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基因测序、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天然物质的合成路径,也可以通过改变生物体内的基因组来提高产量和改善药物性能。

同时,高通量筛选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方法的应用,加速了药物发现与优化的过程。

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使得天然药物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更加高效和精准。

然而,天然药物和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天然药物的来源有限,某些珍稀的物种甚至濒临灭绝,导致药材的稀缺性和价格上涨。

其次,在传统的药理学研究中,活性成分的分离和提纯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甘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自古以来就在中医药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甘草药理作用的理解,也为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综述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以期为甘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我们将重点关注甘草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药理活性,以及甘草酸、甘草次酸等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

通过系统回顾和综合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呈现一幅甘草及其活性成分药理活性研究的全面画卷,为推动甘草的现代化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二、甘草及其活性成分概述甘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

其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

近年来,随着现代药理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苷等。

甘草酸是甘草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肝损伤等作用。

甘草次酸则是甘草酸的代谢产物,同样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甘草苷则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活性。

甘草的药理作用广泛,涉及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个方面。

其活性成分通过不同的机制,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例如,甘草酸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对于肝炎、胃溃疡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甘草苷则可以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肿瘤细胞增殖,对病毒感染和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还具有与其他药物协同作用的特点,能够增强其他药物的疗效,减少副作用。

因此,甘草在中医药临床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对于拓展其临床应用范围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涉及多个治疗领域。

中国主要沙生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中国主要沙生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 1 内蒙古 医学院 药学院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0 5 ; 2 中国药科 大学药学院2 0 10 9 . 0 8级)
摘 要 : 文从 新 药 的 开发 研 究方 向和 药物 活 性 成 分 研 究 以及 药 理 作 用 方 面 对 沙 生 药 用 植 物 活 性 成 分 的研 究 本
进展进行综述 。
关 键 词 : 生 药 用植 物 ; 性 成 分 ; 究进 展 沙 活 研
中 图分 类 号 : 24 R 8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4—2 1 (0 1 0 0 3 0 10 13 2 1 )5— 4 0— 4
THE RES EARCH PRoG RES S oF ACTI VE CoNS TUENTS oF TI CH I NES DES E ERT HERBS
收稿 日期 :0 1— 6—1 ; 回 日期 :0 1 0 21 0 0修 2 1 ~ 8—1 7
基金项 目: 内蒙古 自治区 自然科学基金 (0 0 S 26 2 1 M 10 ) 作者简介 : 孙章皓 (9 5一) 男 , 18 , 内蒙古医学院 2 1 00级在读硕 士研究生 。
通讯作者 : 刘乐乐 , 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E—m i l l e8 1 iacn 内蒙古 医学 院药学 院,10 9 a :ue 82 @s .o li l n 0 0 5
S N Z a g a , Y N h U h n —h o A G S u—qn , Y N i ig A G Qa o—h , e a e tl
( eat etfP am c , n e Mog l dcl oee H ho 0 0 5 hn ) Dp r n h r ay Inr n oaMei lg , oht 10 9C i m o i aCl a

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夏枯草,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草本植物,其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广泛而深远。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化学和生物学领域的进步,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包括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以及这些成分在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夏枯草的药理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首先概述夏枯草的传统药用价值和现代研究的重要性,然后详细介绍其主要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最后讨论这些研究成果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二、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夏枯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黄酮类、苯丙素类、甾体类、三萜类及其苷类、挥发油类以及微量元素等。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夏枯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是夏枯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包括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

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活性,对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苯丙素类化合物也是夏枯草中的重要成分,主要包括香豆素类和木脂素类。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感染具有积极作用。

夏枯草还含有多种甾体类和三萜类化合物,如β-蜕皮激素、熊果酸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疲劳、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改善人体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成分外,夏枯草中还含有挥发油类成分,主要包括萜烯类、醇类、酮类等。

这些挥发油类成分赋予了夏枯草特殊的香气和味道,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抗菌、抗炎等。

另外,夏枯草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锰等。

这些微量元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价值。

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

未来随着对夏枯草研究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关于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新发现,为夏枯草的应用和开发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人参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人参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人参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药科学院摘要:人参是驰名中外的名贵药材,其研究和应用已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

随着对人参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参的其药理作用已逐渐被发现。

对人参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做了简要概述,为其研究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人参,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人参味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y C.A.Meyer的干燥根。

味甘微苦、性温,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

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清渴、妇女崩漏、小儿悸惊及久虚不复等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1 化学成分1.1人参皂甙医学和药理研究证明,人参皂甙为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它是人参根的主要生理活性物质。

我国科技人员现已从国产人参根中分离出10种人参皂甙:Ro、Rbl、Rb2、Rc、Rd、Re、Rf、Rgl、Rg2、Rg3。

从人参茎叶中分离鉴定出Rbl、Rb2、Rc、Rd、Re、20—glc—Rf、Rgl、Rg2、Rg3、Rhl、Rh2、Rh3、OR--人参皂甙Rh2和人参皂甙F2等14种单体,从人参果实中分离出Rb1、Rb2、Rc、Rd、Re、Rg1、Rg2、20--(R)--Rg2等8种人参皂甙。

按其甙元的化学结构,人参皂甙可分为三类:原人参二醇( PPD) 类,包括Rb1 、Rb2 、RC、Rd、Rh2 等;原人参三醇(PPT) 类,包括Re 、Rf 、Rg1 、Rg2 、Rhr 等;齐墩果酸(OA) 类,如Ro。

1.2 人参多糖人参含有的糖类成分主要有单糖、低聚糖和多糖,有一定生理活性的人参糖类成分为人参多糖。

人参多糖主要含酸性杂多糖和葡萄糖。

这些人参多糖都会有一定量的多肽,所以实际上人参糖肽为人参中天然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

1.3 其他人参中还含有大量挥发油、某些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及酶类物、人参炔醇、麦芽酚、腺嘌呤核苷等活性物质。

由于人参的重要药用价值及经济意义, 故人参的研究早已为各国所重视。

苦参现代研究进展

苦参现代研究进展

苦参现代研究进展苦参(Sophora flavescens)是传统中药材中常用的药用植物之一,也是中医常用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药材。

它属于豆科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地。

近年来,由于苦参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其药理学和医学研究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以下是苦参现代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苦参中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苦参中主要含有苦参碱、苦参酮、咯哩酮类、黄酮类、黄降类以及多种植物生物碱等活性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

目前有关苦参中主要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苦参的药理学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苦参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苦参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发现,苦参碱能够通过调节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多种机制对肿瘤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此外,苦参中的苦参酮也被证明具有抗肿瘤活性。

因此,苦参作为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苦参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苦参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苦参酮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苦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因此,苦参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潜在药物。

苦参对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影响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苦参具有一定的降血脂、降血压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能够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

此外,苦参对于糖尿病、肝脏疾病等代谢性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苦参具有多种药理学功效的潜力。

苦参的副作用和毒性研究:虽然苦参具有多种药理学功效,但其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和毒性。

苦参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例如苦参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因此,在临床应用苦参时需要谨慎选择剂量,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应用。

白果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功效研究进展_赵春芳

白果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功效研究进展_赵春芳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2(4):67~70,2009J ournal of Zhongkai Un i ver sit y of A gricult ure and Eng i neering文章编号:1674-5663(2009)04-0067-04收稿日期:2009-07-01作者简介:赵春芳(1985-),女,辽宁沈阳人,在读硕士. *通讯作者E m ai:l z hu li xue @白果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功效研究进展赵春芳,朱立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25)摘要:通过对国内外白果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了白果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其功能活性研究,并对白果研究开发领域的发展趋势及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白果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白果;活性成分提取;生物活性中图分类号:O 175 文献标识码:AR evie w of co m ponent extracti ng and appli cati on of gi nkgo seedZ HAO Chun fang ,Z HU L i xue(Co lleg e o fM echanica&l Electrical Eng i neer i ng ,Zhongka iU n i versity o fA g ricu lture and Eng i nee ri ng ,G uangzhou 510225,Chi na)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 f g i n ko seed had been rev i e w ed at firs,t incl u ding the active co m ponen ts extrati n g m ethods and bio l o g ica l activ ities study i n g .M oreover ,t h e developm ent trendeny of theresearch w as proposed to e m phasis the study focus in future .So m e po ssible processi n g approaches ofg i n ko w ere put for w ard in t h is paper at las,t w hich w ou ld g i v e a sc ience basic for the deve lopm en.tK ey w ords :g i n kgo seed ;acti v e co m ponents ex tracting ;b i o log ical acti v ity银杏(G inkgo b iloba L .)是我国的古老珍贵树种之一,为一科一属一种的特殊植物,其果实为白果,又称银杏或银杏果.目前世界上只有3个国家生产白果,中国是其起源和分布的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银杏人工栽培量的不断扩大,其资源量现在占世界总量的70%,居世界首位[1].据介绍,白果营养丰富,自古以来被当作养生延年的上品,其药用价值早在元代 日用本草 中有即记载,明朝初年将白果列为中药,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中医认为,白果具有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等功效,临床用于补虚扶衰,止咳平喘,涩精固元等.白果的药用价值在中国、日本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得到了公认,国际上对白果的关注也日渐增多.近十几年来,开展了对其化学组成、活性成分及药用机理的研究[2].1 白果的活性成分根测定,白果干燥果仁中,主要含淀粉(63%)、粗蛋白(13%)、粗脂肪(2 8%)、蔗糖(5 2%)、蔗糖(5 2%)、还原糖(1 1%)、核蛋白(0 26%)、矿物质(3 0%)、粗纤维(1 2%)[3],另外还含有17种氨基酸,维生素B l 、B2、C 、D 和胡萝卜素、尼克酸、核黄素以及磷、钾、钙、镁、铁等25种微量元素[4],并含有赤霉素、类细胞激动素以及两种核糖核酸酶等[5].1 1 白果蛋白1 1 1 白果清蛋白 白果清蛋白(G i n kgo albu m i n prote i n ,GAP)是一种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水溶性蛋白提取物,具有较好抗氧化及延缓衰老的活性[6 8],能够促进血清溶血素的形成,提高造血能力及体内免疫功能.GAP 具有较好的体外清除活性氧(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保护DNA 损伤的活性,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达50%左右,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在80%以上[7].GAP 还含有质量分数2 5%左右的半胱氨酸,因此具有较多的巯基,从而表现出类似于保护蛋白的抗氧化机制[9].为提高其生物活性,采用酶解法,可使其抗氧化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7].试验表明,GAP 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自然衰老小鼠及半乳糖亚急性致衰老模型小鼠的衰老过程[6],显著增强正常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10],较全面地恢复68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第22卷环磷酰胺造成的小鼠免疫功能低下[11],还能抑制体内S180实体瘤和体外S180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强的体外清除 OH及氧自由基的能力[12].白果清蛋白提取物(G inkgo al b u m i n extrac,t GAE)能抗辐射损伤,恢复小鼠免疫机能、延缓死亡[13].除了GAP外,白果蛋白中还有球蛋白(G i n kgo g l o bulins prote i n,GGP)及少量的醇溶蛋白、碱溶蛋白和复合蛋白,但纯度较高的是GAP,且它的抗氧化活性(抗羟基自由基)远高于GGP[6].GAP、GGP 和盐溶蛋白(G i n kgo so l u b le pro tein,GSP)的氨基酸组成丰富、合理,必需氨基酸分别高达质量分数35 0%、34 5%和33 4%,并且都属于优质蛋白,利于人体消化、吸收.邓乾春等[13]还发现一种在GAP 中占主要级分的新蛋白,命名为GAPIIa,其分子质量为29248u.此外,银杏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14],游离氨基酸总量达0 8~1 0g/100g,尤以组氨酸含量最高[15].1 12 白果抗真菌蛋白 白果抗真菌蛋白在2000年被发现,被命名为G inkb ilob i n,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taphy lvcoccus aureus)、绿脓杆菌(C o p rinus co m atus)和大肠杆菌(E scherichia coli)表现出温和的抗菌作用,其活性可以抑制H I V 1逆转录酶和小鼠脾细胞的增殖[16].牛卫宁等[17]发现白果中含有一种单链抗真菌蛋白,分子质量为13kD,与美洲云杉(P icea alba L i n k)的胚胎丰富蛋白N-末端序列标记相似,对各种真菌感染的病变具有强大的抗真菌活性,包括灰霉病菌(B otry tis ci n erea)、花生褐斑病菌(M ycos phaere lla arachi d icola)、立枯丝核菌(R hizocn i a solani)、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 p orum),瓜类炭疽病菌(C olleto trichum orb iculare)和小麦全蚀病菌(G aeum anno my ces gram inis).Sa w ano等[18]研究发现这种单链抗真菌蛋白含有18种氨基酸,尤其富含丙氨酸和组氨酸,但缺乏半胱氨酸.它可以抑制某些真菌(棉枯萎病菌,里氏木霉(Trichoder ma reesei)和白色念珠菌(Cand i d a albicans)),但并未对大肠杆菌产生抑菌作用,而对天冬氨酸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具有较弱的抑制活性.此外,这种蛋白是作为前体蛋白而合成并被分泌到细胞外.1 1 3 白果11S贮藏蛋白 Arahira等[19]发现银杏种子的提取物11S贮藏蛋白可以具体水解 Asn248 Asn249.对11S贮藏蛋白进行生化分子水平研究,单晶衍射发现:其在一个不对称单位内存在6个原体[20].1 1 4 白果中分离得到蛋白酶抑制剂 Yoriko等[21]从银杏种子中分离得到一种9kD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天冬氨酸蛋白酶的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有不完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这种蛋白是作为前体蛋白而合成的,并会被分泌到细胞外,其基因表达仅在种子,而不是在茎,叶和根,表明该蛋白参与了种子发育或发芽.该蛋白抑制剂与其他植物物种的 型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s LTP1)存在约40%的同源性.该蛋白质抑制剂具有脂质转移活性和脂质结合活性,但是它没有任何抗真菌药和抗菌活性,脯氨酸79在银杏nsLTP1的脂质转移和结合活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 2 白果油白果中的油脂质量分数为4 32%~7 58%[22].白果油是一种不饱和度很高的油脂,总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为87 86%~91%,其中绝大部分是油酸和亚油酸,占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71 8%~75%[23 24].亚油酸在降血压、降血脂,防止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癌细胞培养物也具有毒杀作用[25],从而赋予了白果油的功能性作用.白果油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26],1kg白果油含有610m g维生素E[24],这使白果油具有了抗氧化、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和延长循环系统中血红细胞寿命的作用[26].白果对脂质代谢的影响一直未见报到,直到2008年马萨诸塞州大学进行了银杏果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研究[27].在使用人肝癌细胞(喉癌G2期)和体内小鼠喂养试验的过程中,马萨诸塞州大学对4种银杏制剂(整个坚果、白果甲醇提取物、白果脂溶性组分及白果水溶性组分)进行了测试,发现这些制剂可通过调节载脂蛋白B的分泌和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来调节血清胆固醇水平.结果表明整个坚果能减少肝脏胆固醇水平,同时提高血清胆固醇,脂溶性成分能降低肝脏胆固醇,而水溶性部分可能有助于提高血清胆固醇.认为银杏果脂溶性成分可能对心血管疾病具有预防作用.1 3 银杏酸银杏酸主要指羟基酚和羟基酚酸类化合物,已知的银杏酸主要有白果酸(G i n kgo lic ac i d)、氢化白果酸(H ydrog i n kgo li c ac i d)、氢化白果亚酸(H ydrog i n kgo li n ic acid)和白果新酸(G i n kgoneo lic ac i d)[2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白果中含有5种银杏酸:C15 1、C17 2、C15 0和C17 1的2种同分异构体[29].银杏酸具有致敏性、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作用,可以抑菌杀虫,也是银杏提取物及其制剂中的主要毒性物质,常用来治疗痤疮[30].特别是白果酸,能抑制结核杆菌(My cobecterium tuberculosis)生长,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1].白果中银杏酸含量达200m g/kg[29],超过了德国规定银杏提取物银杏酸小于5m g/kg标准[32].1 4 白果多糖及甘露糖苷酶初步研究发现,银杏白果多糖与银杏叶多糖、银杏外种皮多糖显著不同,是由D-甘露糖组成的单一均匀的水溶性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 86 105,从白果中分离的得率为0 87%[33].W oo 等[34]研究发现银杏种子中的 -甘露糖苷酶分子量估计为120kDa ,其 -甘露寡聚结构可能具有功能性.科研人员发现钴离子影响 -甘露糖苷酶的底物特异性的调控,银杏 -甘露糖苷酶不但在植物细胞的生长中能产生断裂的高甘露糖型含氮聚糖,而且也可能参与降解高甘露糖型无氮聚糖[35].1 5 白果色素与果壳纤维白果含大量类胡萝卜素,其总量约为489 g /100g ,以叶黄质为主,其次为 -胡萝卜素和 -胡萝卜素[36 37]. -胡萝卜素是一种极有效的脂质抗氧化剂,具有抗癌、抗心血管疾病和抗白内障等保健功能[38],可能是白果的功能性因素之一.白果壳富含纤维,王秀丽等[39 40]利用其壳纤维制备了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该膳食纤维在酸性条件下对NO -2有较强的吸附作用,pH 越低其吸附作用越强,pH =2时最强.在p H =6 0条件下对胆酸钠具有明显吸附作用.1 6 其他提取物研究姚迪等[41]的实验证明白果注射液可降低哮喘小鼠过敏反应血清中I L 4、I L 5的水平,对II 型辅助性T 淋巴细胞有一定作用.H ori 等[42]发现银杏中存在支原体(My cop las m a ),其提取物作为药物与血清混合有稀释作用,这导致了服用者出现呕吐和抽搐的病症.2 白果活性成分提取与应用研究趋势2 1 确定目标蛋白,探明生物功能活性目前,国内关于白果蛋白的研究着重于白果清蛋白,而且其抗氧化能力、提高免疫功能及抗辐射活性已得到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因此,进一步从细胞分子水平探明清蛋白的其他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深入开发全新的白果活性蛋白种类,如蛋白酶抑制剂等,不但利于全面开发白果蛋白,也为食品工业、美容、保健和医药领域提供了功能性组分的理论基础.2 2 开发功能性油脂,发挥营养保健作用白果油不饱和度高,富含维生素E 及胡萝卜素,具有降血脂、抗癌、抗氧化、保护视力等功效,营养价值较高,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潜力的功能性油脂.因此,工业化生产高附加值、高品质的银杏油,不但可发挥营养保健作用,也有助于银杏油的综合、无毒和高效利用.2 3 控制银杏酸含量,保障银杏提取物安全国内外对银杏提取物中的银杏酸都有控制指标,白果中银杏酸含量大大超过国际限量标准.因此,有必要建立白果及其产品中银杏酸的分析方法,为白果产品的质量监控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2 4 开发功能性多糖,深入药理研究白果多糖为一种水溶性植物多糖,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目前为止,国内学者从白果中分离得到白果多糖,但对其理化性质和结构成分只进行了初步分析,尚未针对其可能具有的免疫调节功能、抗肿瘤功效及抗衰老活性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功能性多糖的研究将为白果的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3 结语白果延年益寿,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都具有调节作用,对皮肤科疾病疗效甚佳,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的高档果品.现代研究发现,白果还具有抗肿瘤、抗癌、抗菌、抗衰老、抗疲劳、提高免疫能力、提高造血功能、影响脂质代谢等作用,其活性成分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免疫增强剂及抗癌药物,其外壳能预防和治疗胆结石、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目前,国内对白果成分的提取集中在白果清蛋白、白果油、银杏酸和白果多糖等,而其作用机理侧重于保护细胞膜、淬灭自由基等抗氧化、抗衰老方面的研究,对白果淀粉的功能性开发较少.因此,利用我国丰富的白果资源,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药科技相结合,研究提取白果的生理活性成分,在深入研究其药物机理的基础上,开发白果蛋白制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1] 汪景彦.果品食疗[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69 第4期赵春芳,等:白果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功效研究进展70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第22卷[2] 黄文,谢笔钧,王益.白果的研究和开发利用[J].湖北林业科技,2002,121:41-42.[3] 粱立兴.白果在中医药中的应用[J].天然产物分离,2004,2(5):22-23.[4] 陈文英,王成章,高彩霞.白果中总黄酮的含量及其油脂的化学成分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6,40(6):6-8.[5] 何凤仁.银杏的栽培[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6] 黄文,谢笔钧,姚平,等.白果活性蛋白的抗生物氧化作用研究[J].营养学报,2002,4(2):192-194.[7] 邓乾春,陈春艳,潘雪梅.白果活性蛋白的酶法水解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1):155-159.[8] 黄文,谢笔钧,凌志群,等.白果蛋白抗氧化研究[J].食品科学(增刊),2002,23(6):144-148.[9] 邓乾春,陈春艳,田斌强.化学发光法测定白果白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J].中草药,2007,38(5):685-690.[10]邓乾春,黄文,谢笔钧.白果清蛋白抑制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J].营养学报,2006,28(3):259-262.[11]邓乾春,段会轲,谢笔钧.白果清蛋白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调节作用[J].食品科学,2006,27(6):195-199.[12]邓乾春,陈春艳,段会轲.白果清蛋白提取物对 射线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5,23(6):359-365.[13]邓乾春,汪兰,吴佳,等.一种白果清蛋白的抗衰老活性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3),352-357.[14]赵中,刘建国,江佩芬.银杏和银杏叶中氨基酸的含量测定[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4(4):41-42.[15]陈悦娇,马应丹,胡翔蕤.荧光光度法测定白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2,19,(2):87-89.[16]WANG H X,B UN N T.G i nkb il ob i n,a novel an tifunga l pro tein from G i nkgo biloba seeds w ith sequence s i m il ar ity to e m bryo abundant pro te i n[J].B i ochem ical and B iophys i ca lR esearch Co mmunicati ons,2000,279:407-411.[17]牛卫宁,郭蔼光.银杏种仁中抗菌蛋白的纯化及性质[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9):1545-1549.[18]SAW ANO Y,M IYAKAW A T,YAM AZAK IH.Pur ifi cation,charac teriza tion,and mo lecu l a r gene c l oning of an antifung al prote i n from G inkgo biloba seeds[J].B io l og ica l Che m i stry,2007,38:273-280.[19]ARAH I RA M,FUKA ZAWA C.G i nkgo11S seed storage pro te i n fa m ily mRNA:unusua lA sn A sn li nkage as po st translati ona lc l eavag e site[J].P lantM o l B i o,l1994,25:597-605.[20]JI N T C,CHEN Y W,HOWARD A.Pur ifi cation,cry sta llizati on and i n i tia l crysta ll og raph i c charac teriza tion o f the G inkgo biloba11S seed g lobuli n g i nnac i n[J].A cta Crystall ograph i ca Secti on F S tructural B i o l ogy and C ry sta llizati on Co mm un ica ti ons, 2008,64:641-644.[21]YOR I KO S,KEN I CH I H,TAKUYA M,et a.l P ro teinase i nhi b itor fro m g i nkgo seeds is a m e m ber o f t he plant nonspec ific li pidtransfe r pro te i n gene f am il y[J].P lant Phy si o l ogy,2008,146(4):1909-1920.[22]陈文英,王成章,高彩霞.白果中总黄酮的含量及其油脂的化学成分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6,40(6):6-8.[23]董福英,程船格,刘建华.白果中脂肪酸的GC-M S分析[J].分析测试学报,1999,18(5):72-73.[24]邓乾春,曾常敏,田斌强.白果油的提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J].中国油脂,2007,32(10):76-79.[25]阮征,吴谋成,胡筱波,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J].中国油脂,2003(28):55-59.[26]张焕新,臧大存,刘靖.超临界CO萃取银杏油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4-126.2[27]V ertical N e w .Scientists at U n i ve rs i ty o fM assachusetts release new da ta on food sc i ence[EB/OL].[2009-08-30]http://f ood.verticalnew /a rti c l es/2339444.ht m.l[28]王颖,盛龙生,楼凤昌.银杏总酸中有关成分的LC/DAD/AP I/M S分析[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32(5):37l-374.[29]仰榴青,吴向阳,陈钧.HPLC法测定白果中银杏酸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4,24(6):636-639.[30]卞振环.自拟白果霜外用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J].皮肤病与性病,1998,20(4):38-39.[31]孟凡恩.白果酊治疗痤疮53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2,18(17):43.[32]何珺,张迪清,何照范.不同干燥条件对银杏叶中白果酸含量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0,21(4):39-40.[33]陈群,杨桂文,安利国.银杏白果多糖的提取、纯化和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5):331-333.[34]WOO K K,M IYA ZAK I M,HARA S.Pur ifi ca tion and character i zati on o f a Co(II) Sensiti ve alpha m annosi dase fro m G i nkgobil oba seeds[J].B i osc ience B i o techno logy and B i ochem istry,2004,68:2547-2556.[35]WOO K K,K I MURA Y.R egulati on of substrate spec ific ity o f plant a l pha m annosidase by coba lt ion:i n v itro hydro lysis ofhi gh m annose type N g l y cans by Co2+ activated G i nkgo a l pha mannosi dase[J].B i o sc i ence B i otechno l ogy and B i oche m i stry, 2005,69:1111-1119.[36]黄文,谢笔钧,王益.白果中类胡萝卜素的分析与鉴定[J].营养学报,2003,25(3):324-326.[37]陈悦娇,马应丹,周妍芳.薄层层析-分光光度法测定白果中的 -胡萝卜素[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2):41-44.[38]黄文,谢笔钧,付勇.白果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J].江苏食品与发酵,2001(4):3.[39]王秀丽,李海云,徐立.白果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及吸附胆酸钠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3):33-35.的吸附作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6,26(4):559-561. [40]王秀丽,李海云.白果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NO-2[41]姚迪,林建海,郏琴.白果对哮喘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作用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2):6-7.[42]HOR I Y,FU JIS AWA M,S H I MADA K.R api d ana l ysis of4 O m et hy l py ri dox ine i n the se ru m o f patients w it h G inkgo bil oba seedpo ison i ng by i on pair hi gh perfor m ance liquid chro m atography[J].B iological&Phar maceutical Bull e ti n,2004,27:486-491.责任编辑 夏成锋。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是将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用于制备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介绍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常用的提取方法和分离方法、提取与分离技术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药用植物活性成分是指药用植物中具有药理学活性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挥发油、多糖等。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是将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并对其进行纯化、分离,得到纯净的药用成分,用于制备药物。

该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浓度和纯度,使其具有更好的药理效果。

二、常用的提取方法和分离方法1. 提取方法(1)浸泡法:将药用植物材料放入水中浸泡,待其活性成分溶解于水中后,将水浸出液进行浓缩,得到药用成分。

(2)水蒸气蒸馏法:根据不同溶解度,通过水蒸气将药用成分从植物材料中蒸馏出来。

(3)超临界CO2萃取法:利用超临界CO2高温高压的物理特性,使药用成分从植物材料中析出。

2. 分离方法(1)薄层层析法:将药用成分溶于某种有机溶剂中,然后涂于薄层硅胶板(或氧化铝板)上,通过溶剂的上升移动,将药用成分分离开来。

(2)高效液相色谱法:将药用成分溶于某种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

(3)气相色谱法:将药用成分加热至气态,然后通过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

三、提取与分离技术的优缺点1. 优点(1)提高活性成分的纯度:提取和分离技术可以将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纯化和分离,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2)降低药物副作用:提取和分离技术可以移除药用植物中的一些副作用物质,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3)降低成本:提取和分离技术可以大规模制备药用成分,降低制备药物的成本。

2. 缺点(1)技术要求高:提取和分离技术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技术要求较高。

植物药理学研究中的活性成分分离与鉴定

植物药理学研究中的活性成分分离与鉴定

植物药理学研究中的活性成分分离与鉴定植物药理学是研究植物中药物活性成分对生物体起作用机制及其药理学特性的学科。

植物药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分离与鉴定植物中的活性成分,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及开发新的药物。

一、活性成分的分离技术植物中的活性成分通常存在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这些成分需要运用多种分离技术。

以下是常用的活性成分分离技术:1. 萃取法:利用溶剂将植物材料与目标成分分离。

常用的溶剂有乙醚、丙酮、乙醇等。

萃取法可以得到初步的混合物,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纯化。

2. 薄层色谱法:将混合物涂布在薄层色谱板上,利用不同成分的分配系数来实现分离。

色谱板可以是有机硅胶、薄层硅胶等。

在分离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溶剂开发剂来改变色谱条件,以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

3. 柱层析法:利用介质来填充柱状系统,通过样品及移液相的相互传质和反应,实现目标成分的分离纯化。

柱层析法常用的介质有硅胶、吸附树脂等。

4. 液相色谱法:根据成分在不同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差异,通过柱塞和柱管,实现成分的分离。

常见的液相色谱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分离技术,不同的植物材料和目标成分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

二、活性成分的鉴定技术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需要进行鉴定,以确定其化学结构和活性特征。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鉴定技术:1. 质谱法:质谱法可以通过分析目标化合物离子的质量、荷质比等,确定其分子式、分子量和结构。

2. 红外光谱法:通过测定分子在不同波长红外光下的吸收特征,可以确定样品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的存在情况。

3. 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样品中核自旋与外加磁场的相互作用,确定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种类以及相对位置。

4. 索氏法:索氏法可以通过样品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判断其化学性质并与已知的标准物质进行对比。

5. 紫外-可见光谱法:通过测定样品在紫外-可见光波段的吸收特征,可以分析样品中的共轭体系、吸收峰位和强度,从而得到某些特定化合物的信息。

土牛膝的传统应用及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土牛膝的传统应用及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㊀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22JJ80051)作者简介:毕武ꎬ男ꎬ博士ꎬ副主任药师ꎬ研究方向:中药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研究ꎬE-mail:biwu0736@163.com通信作者:孙辉ꎬ男ꎬ博士ꎬ副主任药师ꎬ研究方向:中药质量分析与标准研究ꎬTel:0731-82275833ꎬE-mail:473827809@qq.com土牛膝的传统应用及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毕武ꎬ孙辉ꎬ丁野ꎬ李文莉(湖南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ꎬ湖南省药品质量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ꎬ湖南长沙410001)摘要:土牛膝是一种使用历史悠久ꎬ功效多样ꎬ在国内外都有较为广泛应用的传统药物ꎮ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ꎬ对土牛膝的传统应用情况㊁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进行归纳总结ꎬ结果表明土牛膝的种子㊁根㊁叶和汁液等均有药用记载ꎬ主要化学成分为三萜及其皂苷类㊁甾酮类㊁生物碱类㊁有机酸类等ꎬ具有抗氧化㊁抗肿瘤㊁抗菌㊁抗病毒和抗感染㊁抗惊厥㊁抗焦虑㊁抗抑郁和神经保护㊁肝脏和胃肠保护㊁免疫调节㊁抗生育㊁降血糖和降血脂等多种药理活性ꎬ是一种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植物ꎮ本文希望为土牛膝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ꎮ关键词:土牛膝ꎻ传统应用ꎻ化学成分ꎻ药理活性中图分类号:R284㊁R285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2095-5375(2023)07-0502-010doi:10.13506/j.cnki.jpr.2023.07.013ResearchprogressofAchyranthesaspera traditionalusesꎬchemicalconstituentsand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BIWuꎬSUNHuiꎬDINGYeꎬLIWenli(HunanEngineering&TechnologyResearchCenterforPharmaceuticalQualityEvaluationꎬHunanInstituteforDrugControlꎬChangsha410001ꎬChina)Abstract:Achyranthesasperaisacommonlyusedfolkmedicinewithalonghistoryofapplication.Thispapersumma ̄rizedthetraditionalusesꎬchemicalcompositionsand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ofAchyranthesasperaaccordingtothedo ̄mesticandforeignliteratureinrecentyears.TheresultsshowedthatthetraditionalapplicationofAchyranthesasperaathomeandabroadwasrelativelyextensiveꎬandtheleavesꎬjuiceꎬseedsꎬrootsandotherpartshadmedicalrecords.Themainchemi ̄calcomponentsweretriterpenoidsandtheirsaponinsꎬsteronesꎬalkaloidsandorganicacids.Ithasmanypharmacologicalac ̄tivitiesꎬsuchasantioxidantꎬanti-tumorꎬantibacterialꎬanti-virusandanti-infectionꎬanti-convulsionꎬanti-anxietyꎬanti-de ̄pressionandneuroprotectionꎬliverandgastrointestinalprotectionꎬimmuneregulationꎬanti-fertilityactivityꎬhypoglycemicandhypolipidemicactivity.Itisaplantwithgooddevelopmentprospects.Thisreviewhopestoprovideareferenceforfurtherresearchꎬ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Achyranthesaspera.Keywords:AchyranthesasperaꎻTraditionalusesꎻChemicalconstituentꎻPharmacologicalactivity㊀㊀土牛膝(又名柳叶牛膝ꎬAchyranthesasperaLin ̄nacus)为苋科(Amaranthaceae)牛膝属(Achyranthes)多年生草本植物ꎬ为我国民族药土牛膝的基原之一ꎮ«Floraof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记载土牛膝有3个变种:银毛土牛膝(A.asperavar.argentea)㊁钝叶土牛膝(A.asperavar.indica)㊁禾叶土牛膝(A.asperavar.rubrofusca)ꎮ土牛膝资源分布较为广泛ꎬ国内外均有分布ꎮ国内主要分布在福建㊁广东㊁广西等十余个省份ꎻ国外主要分布在南亚的印度㊁斯里兰卡㊁不丹㊁尼泊尔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㊁马来西亚㊁老挝㊁柬埔寨㊁缅甸㊁菲律宾㊁泰国㊁越南等国ꎬ以及亚洲西南部㊁非洲㊁欧洲等地区[1]ꎮ由于土牛膝的分布广泛ꎬ因此国内外很多地区均有土牛膝的传统用药记载ꎮ来自传统应用的线索为土牛膝的现代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ꎬ近年来有关揭示土牛膝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ꎬ本文拟对土牛膝的传统应用情况和近年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总结ꎬ以期为该植物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ꎮ1㊀国内外传统应用情况在我国ꎬ土牛膝主要为西南苗族㊁壮族㊁瑶族㊁白族㊁傣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常用药材ꎬ常以根及根状茎入药[2]ꎮ土牛膝的苗药名为 酒嗓咯咯额牛 ꎬ主要用于清热解毒㊁活血祛瘀㊁利尿通淋[3]ꎮ瑶药 老班药 (瑶族的经典药)㊁ 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 中的牛膝风ꎬ即为土牛膝ꎬ可治疗肾炎水肿㊁下肢关节肿痛㊁石淋ꎮ瑶医认为ꎬ牛膝风穿经走脉ꎬ导滞开结ꎬ散瘀消肿ꎬ活血通经[4]ꎮ壮族歌谣中 八角王根土牛膝ꎬ拿来一起要切细ꎬ醋炒以后煎茶饮ꎬ跌打损伤就得治 记载了土牛膝也为壮药的常用药[2]ꎮ在白族用药中ꎬ土牛膝为奇效三味药之一ꎬ名为 尺光子 [5]ꎮ在傣药中ꎬ土牛膝被称为 怀哦囡 怀哦龙 [6]ꎻ此外ꎬ土牛膝在中成药东梅止咳颗粒㊁喉咽清口服液㊁喉咽清颗粒㊁复方无花果含片㊁金乌骨通胶囊中使用ꎮ在国外ꎬ土牛膝的传统药用记载也比较丰富ꎬ根㊁全草及种子均可药用ꎬ已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ꎮ在印度ꎬ土牛膝被称为PricklyChaffFlowerꎬ一些部落将根磨成粉服用用于治疗癫痫ꎬ由它的根做成的糊与酪乳一起服用可作为避孕药ꎮ新鲜的根煎汁置入阴道可终止妊娠ꎮ根做成的膏用于外阴也可引起产前阵痛[7]ꎮ全草煎汁服用具有利尿作用ꎬ有助于治疗肾性水肿ꎬ大剂量使用时则可用作催产剂ꎮ它的种子与牛奶一起制作成甜点食用用于脑部疾病的治疗[8-9]ꎮ有的部落用它的茎治疗黄疸[10]ꎮ土牛膝的汁液用于治疗眼炎和痢疾ꎮ用水研磨花絮制得的薄膏用于外阴可诱导流产ꎮ此外土牛膝还用于治疗多种疾病ꎬ如妇科疾病㊁哮喘ꎬ牙痛㊁痔疮㊁腹部肿瘤和各种创伤㊁蚊虫毒蛇咬伤等[8-9]ꎮ巴基斯坦人和斯里兰卡人用土牛膝的叶子治疗皮肤病ꎬ肾脏和心脏疾病㊁水肿及糖尿病等[8]ꎮ在孟加拉国ꎬ土牛膝的根用于治疗腹部肿瘤和皮肤创伤ꎮ在菲律宾ꎬ土牛膝被用于治疗牙痛ꎮ此外ꎬ马赛人也使用土牛膝来缓解疟疾症状[8]ꎮ在尼泊尔ꎬ土牛膝与地桃花(UrenalobataL.)混在一起捣碎后提取的汁液用于治疗扁桃体炎㊁腹泻和痢疾[11]ꎮ2㊀主要化学成分到目前为止ꎬ国内外关于土牛膝化学成分初步探索的报道较多ꎬ但关于物质基础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ꎬ目前共分离得到各类成分70余个ꎬ主要为三萜及其皂苷类ꎬ甾酮类ꎬ有机酸类㊁生物碱类㊁黄酮类等类型(具体成分如表1所示)ꎮ土牛膝的这些化学成分主要从根及根茎㊁叶㊁种子㊁嫩芽㊁地上部分等部位分离得到ꎮ气相色谱分析表明ꎬ土牛膝叶子中还含有较为丰富的挥发油[31]ꎮ表1㊀土牛膝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序号化合物名称分离部位参考文献三萜皂苷类7牛膝皂苷B(NiuxisaponinB)种子[16]8竹节参皂苷Ⅳa(chikusetsusaponinIVa)根及根茎ꎬ地上部分[13ꎬ17]9竹节参皂苷V(chikusetsusaponinV)地上部分[13]10竹节参皂苷Ⅰ(chikusetsusaponinⅠ)根及根茎[12ꎬ17]11β-D-glucopyranosyl3β-[O-α-L-rhamnopyranosyl-(1ң3)-O-β-D-glu ̄copyranuronosyloxy]machaerinate地上部分[13]12β-D-glucopyranosyl3β-[O-β-D-galactopyranosyl-(1ң2)-O-α-D-glu ̄copyranuronosyloxy]machaerinate地上部分[13]13β-D-glucopyranosyl3β-[O-α-L-rhamnopyranosyl-(1ң3)-O-β-D-glu ̄copyranuronosyloxy]oleanolate地上部分[13]14β-D-glucopyranosyl3β-[O-β-D-galactopyranosyl-(1ң2)-O-β-D-glu ̄copyranuronosyloxy]oleanolate地上部分[13]15β-D-glucopyranosyl3β-[O-β-D-glucopyranuronosyloxy]oleanolate地上部分[13]16α-L-rhamnopyranosyl-(1ң4)-(β-D-glucopyranosyluronicacid)-(1ң种子[18]表1㊀(续)序号化合物名称分离部位参考文献17α-L-rhamnopyranosyl-(1ң4)-(β-D-glucopyranosyluronicacid)-(1ң3)-oleanolic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种子[18]18α-L-rhamnopyranosyl-(1ң4)-(β-D-glucopyranosyluronicacid)-(1ң3)-oleanolicacid-28-O-β-D-glucopyranosyl-(1ң4)-β-D-glucopyrano ̄side种子[18]19β-D-glucopyranosyl3-(α-L-rhamnopyranosyl-(1ң3)-(β-D-glucopyr ̄anosyloxy)-oleanate地上部分[19]20β-D-glucopyranosyl3-(β-D-glactopyranosyl(1ң2)(β-D-glucopyrano ̄syloxy))-oleanate地上部分[19]21β-D-glucopyranosyl3-(β-D-glucopyranosyloxy)-oleanate地上部分[19]甾酮类22β-蜕皮甾酮(ecdysterone)根及根茎ꎬ地上部分[17ꎬ19-20]23牛膝甾酮(inokosterone)根及根茎[17ꎬ20]24水龙骨甾酮B(polypodineB)根及根茎[17ꎬ20]25牛膝甾酮A(achyranthesteroneA)根及根茎[20]26红苋甾酮(rubrosterone)根及根茎[20]2724(28)-ecdysterone根及根茎[20]28紫檀酮(pterosterone)根及根茎[20]有机酸类293-吲哚甲酸(indole-3-carboxylicacid)根及根茎[12]304-(2-甲酰基-5-甲氧基甲基-1-氢-吡咯-1-基)丁酸{4-[2-formyl-5-(methoxymethyl)-1H-pyrrol-1-yl]butanoicacid}根及根茎[12]31trans-13-docosenoicacid根[7]32N-hexacos-17-enoicacid根[7]33N-hexacos-11-enoicacid根[7]34N-hexacos-14-enoicacid根[7]35N-hexacosanylN-decaniate根[7]生物碱类363-吲哚甲醛(3-formylindole)根及根茎[12]37N-反式阿魏酰酪胺(N-trans-feruloyl-tyramine)根及根茎[17]38N-顺式阿魏酰酪胺(N-cis-feruloyl-tyramine)根及根茎[17]39N-顺式阿魏酰-3-甲氧基酪胺(N-cis-feruloyl-3-methoxytyramine)根及根茎[17]40N-反式阿魏酰-3-甲氧基酪胺(N-trans-feruloyl-3-methoxytyramine)根及根茎[17]413-acetoxy-6-benzoyloxyapangamide茎[21]42牛膝碱(achyranthine)/[22]43甜菜碱(betaine)/[23]44金丝桃苷(hyperoside)地上部分[19]黄酮类455ꎬ7-dihydroxy-2-(4-hydroxyphenyl)-6-(3-methylbut-2-en-1-yl)-4H-chromen-4-one种子[24]465ꎬ2ᶄ-二甲氧基-6-甲氧甲基-7-羟基-异黄酮[5ꎬ2ᶄ-dimethoxy-6-(me ̄thoxymethyl)-7-hydroxy-isoflavonol]根及根茎[12ꎬ17]甾醇类47β-谷甾醇(β-sitosterol)/[25]48豆甾醇(stigmasterol)根[7]49党参内酯(codonolactone)根及根茎[12]503-羟基-1-(4-羟基-3ꎬ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3-hydroxy-1-(4-hydroxy-3ꎬ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根及根茎[12]512-(2-苯氧乙氧基)乙醇[2-(2-phenoxyethoxy)-ethanol]根及根茎[12]5236ꎬ47-dihydroxyhenpentacontan-4-one芽[26]5327-cyclohexylheptacosan-7-ol嫩芽[27]其他5416-hydroxy-26-methylheptacosan-2-one嫩芽[27]5517-pentatriacontanol嫩芽[28]56对苯二酚(hydroquinone)叶[29]57丁香酚(eugenol)叶[30]58对苯醌(para-benzoquinone)叶[30]59细辛脑(asarone)叶[30]表1㊀(续)序号化合物名称分离部位参考文献61桉油烯醇(spathulenol)叶[30]62橙花醇(nerol)叶[30]63tetracontanol-2/[25]644-methylheptatriacont-1-en-10-ol/[25]65三十三烷醇(tritriacontanol)芽[26]66三十五酮(pentatriacontanone)/[8]6710-二十三酮(10-tricosanone)/[8]6810-octacosanone/[8]694-三十三烷酮(4-tritriacontanone)/[8]70三十五烷(pentatriacontane)/[8]71三十六烷(hexatriacontane)/[8]72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8]73三十三烷(tritriacontane)/[8]3㊀药理活性现代药理研究表明ꎬ土牛膝具有抗氧化ꎬ抗肿瘤ꎬ抗菌㊁抗病毒和抗感染ꎬ抗惊厥㊁抗焦虑和抗抑郁和神经保护ꎬ肝脏和胃肠保护作用ꎬ免疫调节作用ꎬ抗生育活性ꎬ降血糖和降血脂ꎬ促进伤口愈合等多种药理活性ꎮ3.1㊀抗氧化活性㊀人体自由基产生过多会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ꎬ氧化应激可造成多种疾病ꎬ抗氧化剂可清除人体自由基ꎬ因此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可帮助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机能ꎬ预防疾病的发生ꎮ多项研究结果表明ꎬ土牛膝是一种具有良好抗氧化活性的植物ꎮSinan等[32]研究发现ꎬ土牛膝地上部分热水和甲醇浸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ꎬ实验结果表明ꎬ1ꎬ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ꎬ2ᶄ-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分别为(24.45ʃ1.36)mgTE/g~(70.75ʃ1.22)mgTE/gꎬ(32.20ʃ0.71)mgTE/g~(84.48ʃ3.24)mgTE/gꎻ热水浸提物的铜离子还原能力(CUPRAC)和铁还原氧化能力(FRAP)还原能力分别为(122.42ʃ0.52)和(62.59ʃ0.20)mgTE/gꎬ约为甲醇浸提物的两倍ꎮPriyamvada等[33]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了土牛膝叶的抗氧化能力ꎬ结果发现甲醇和石油醚提取物在250μg mL-1时的抑制活性分别为68%ʃ0.44%和63.06%ʃ0.56%ꎬ与阳性对照维生素C的抑制活性77%ʃ0.45%相当ꎮSivasankari等[34]报道ꎬ土牛膝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IC50为7.49μg mL-1)强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IC50为11.73μg mL-1)ꎮKumar等[35]比较了土牛膝不同部位(叶㊁茎和根)的抗氧化能力ꎬ结果表明ꎬ叶㊁茎和根的提取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ꎬ其中叶的乙醇提取物活性最好ꎮ3.2㊀抗肿瘤活性㊀土牛膝对多种肿瘤均有抑制作用ꎬ表现出潜在的抗肿瘤活性ꎮSingh等[36]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发现ꎬ土牛膝叶的甲醇提取物可通过抑制PKCα信号通路促使线粒体凋亡ꎬ从而发挥抗道尔顿淋巴瘤(DaltonᶄsLymphoma)的作用ꎮ土牛膝根的70%乙醇提取物(100μg mL-1)对肝癌细胞Hep-2和结肠癌细胞HT-29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ꎬ抑制率分别为81%和79.5%[37]ꎮSubbarayan等[38]研究发现土牛膝叶提取物对胰腺癌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ꎬ并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进行了证实ꎮMeles等[39]则证明土牛膝的生物碱部位可增加乳腺癌细胞中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cellꎬNK)的量ꎮAafrin等[40]的实验结果表明ꎬ土牛膝全草的水和乙醇提取物对艾氏腹水瘤细胞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ꎮOmidiani等[41]通过比较土牛膝根㊁茎㊁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活性ꎬ发现根的丙酮提取物细胞毒活性最强ꎮ3.3㊀抗菌㊁抗病毒和抗感染活性㊀近年来ꎬ关于土牛膝对细菌㊁病毒㊁真菌等微生物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研究相继被报道ꎮMishra[42]研究发现土牛膝全草提取物中生物碱类成分对革兰阳性菌Bacillussubtillis㊁Staphylococcusaureus和革兰阴性菌Escherichiacoli㊁Pseudomonasaeruginosa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ꎬ其中对Bacillussubtillis的抑制活性最强ꎬ且对革兰阳性菌的抑制活性强于革兰阴性菌ꎮMishra等[43]研究了土牛膝叶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3种革兰阳性菌和6种革兰阴性菌的抑菌活性ꎬ结果发现高浓度的甲醇提取物(10mg mL-1)对两种阴性菌和一种阳性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ꎬ而石油醚提取物仅具有中等程度的抑菌活性ꎮElumalai等[44]比较了土牛膝叶的水㊁甲醇和乙醇提取物对临床上11种重要真菌的抑菌活性ꎬ结果表明ꎬ甲醇和乙醇提取物对部分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ꎬ具有进一步的开发潜力ꎮBaraik等[45]研究发现新鲜土牛膝的甲醇提取物对真菌Fusariumoxysporum㊁Alter ̄nariasolani㊁Atheliarolfsii和Rhizoctoniasolani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ꎮBeg等[46]的研究揭示了土牛膝具有潜在的抗结核活性ꎮManickan等[47]的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土牛膝叶的甲醇提取物表现出抗乙肝病毒的活性ꎮ在印度ꎬ它还被报道具有抗疱疹病毒的活性[48]ꎮAparna等[49]研究发现土牛膝甲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HIV病毒活性ꎮDutta等[50]通过分子对接研究发现土牛膝中多个化合物对新冠病毒SARS-CoV-2具有潜在的抑制作用ꎮ由于土牛膝对不同类型微生物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ꎬ因此土牛膝也可能具有较好的抗感染活性ꎮ不同的研究人员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均证实了土牛膝提取物的抗感染作用[51-53]ꎮ3.4㊀降血糖和降血脂活性㊀糖尿病和高脂血病是危害现代社会的主要慢性疾病ꎬ多项研究结果表明ꎬ土牛膝对二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ꎮDeshpande等[54]研究发现土牛膝乙酸乙酯提取物可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酶的活性而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大脑中活性氧的产生ꎬ从而减轻病情ꎮLakshmi等[55]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土牛膝根乙醇提取物氯仿萃取部位具有较好的降糖活性ꎮKumaran[56]则通过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考察了土牛膝种子的含水醇提物的降糖作用ꎬ结果表明ꎬ土牛膝处理组大鼠血糖ꎬ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ꎬ同时总胆固醇ꎬ血清甘油三酯水平ꎬ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降低ꎬ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则显著升高ꎮSarvesh等[57]利用胆固醇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也证明了土牛膝叶提取物的抗高血脂活性ꎮSharma等[58]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大鼠模型评价了土牛膝种皮的乙醇提取物和粗皂苷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ꎬ结果表明ꎬ种皮的乙醇提取物和粗皂苷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㊁甘油三酯㊁低密度脂蛋白㊁血糖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ꎬ同时显著增加高密度脂蛋白ꎮ3.5㊀免疫调节活性㊀关于土牛膝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较多ꎬ多集中在对鱼类的作用ꎬ目前有学者已开始关注它对小鼠和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ꎮChakrabarti等[59]通过喂饲卡特拉鱼(Catlacatla)土牛膝种子ꎬ发现了土牛膝对免疫的调节作用ꎮSharma等[60-61]先后在池塘条件进一步研究证实了土牛膝叶和种子对露斯塔野鲮(Labeorohita)和胡鲶(Clariasbatrachus)的免疫调节作用ꎮKolli等[62]则通过环磷酰胺诱导的骨髓抑制小鼠和Arthus型即刻超敏反应大鼠两种不同的模型评价了土牛膝全草水和甲醇提取物的免疫调节活性ꎬ结果发现水和甲醇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活性ꎬ但甲醇提取物的活性更好ꎮSharma等[63]通过砷中毒雌性小鼠模型研究发现ꎬ土牛膝叶和根的水提物可明显改善模型小鼠各种血液学参数㊁血清免疫球蛋白(Ig)水平㊁巨噬细胞产量和活力㊁吞噬指数和黄体酮水平ꎬ将体内被破坏的平衡恢复到正常水平ꎬ具有开发成药物的潜力ꎮ3.6㊀抗惊厥㊁抗焦虑㊁抗抑郁及神经保护活性㊀土牛膝对神经系统疾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潜力ꎮGawande等[64]通过不同抗惊厥模型动物测试了土牛膝根甲醇提取物的抗惊厥效应ꎬ结果表明ꎬ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ꎬ土牛膝处理组在5㊁10mg kg-1的剂量下可显著增强皮层和海马中γ-氨基丁酸(GA ̄BA)的水平ꎬ且无急性毒性和神经毒性ꎮ有学者通过小鼠六赫兹癫痫模型评价了土牛膝地上部分的抗惊厥效果ꎬ发现其具有轻度抗惊厥活性ꎬ可有效缓解癫痫症状[65]ꎮBarua等[66]通过动物实验考察了土牛膝叶甲醇提取物的抗焦虑活性ꎬ结果发现在孔板试验中ꎬ小鼠头部戳伤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显著增加ꎻ高架十字迷宫试验中ꎬ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和停留时间均显著增加ꎻ明/暗探索试验中ꎬ显著增加了小鼠花费的时间和进入次数ꎬ同时减少了在明箱的时间ꎻ旷场试验中ꎬ显著增加了动物肢体越过的格子数ꎬ后肢站立次数等ꎮ在小鼠强迫游泳试验和悬尾试验中ꎬ与丙咪嗪阳性对照相比ꎬ土牛膝甲醇提取物处理组表现出显著的抗抑郁效果ꎬ可能是通过提高脑内单胺的水平发挥作用[67]ꎮ土牛膝叶含水醇提物对氟哌啶醇所致大鼠帕金森症状具有改善作用ꎬ同时还能改善抗氧化状态[68]ꎮParamanik等[69]通过斑马鱼模型研究发现ꎬ土牛膝叶对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应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ꎮ3.7㊀抗生育活性㊀在印度等的传统应用中ꎬ土牛膝常用于避孕和流产ꎬ多项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这一作用ꎮVasudeva等[70]给怀孕的雌性白化大鼠喂饲土牛膝根的乙醇提取物(200mg kg-1)1~7dꎬ结果发现土牛膝具有很好的抗着床㊁抗生育作用ꎮ体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ꎬ土牛膝和桐叶千金藤[Stephaniahernandifolia(Willd.)Walp.]的50%乙醇组合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杀灭精子的作用ꎻ而体内实验研究结果显示ꎬ正己烷组合提取物精子杀灭活性最强ꎬ且大鼠阴道避孕效果可达100%ꎬ可考虑开发为阴道避孕药[71-72]ꎮ另据报道ꎬAnuja等[73]从土牛膝根中分离得到一个具有精子毒性的蛋白ꎮ3.8㊀保肝活性㊀多项研究结果表明ꎬ土牛膝对肝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ꎮFahim等[74]研究发现ꎬ土牛膝根和树皮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毒性小鼠具有良好的肝保护作用ꎮManjunatha等[75]通过动物实验也证实了土牛膝的保肝活性ꎮKumar等[76]的研究也曾证实过土牛膝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的保肝作用ꎮ3.9㊀其他活性㊀除上述主要活性外ꎬ土牛膝还具有多种药理活性ꎬ如抗溃疡㊁肾脏保护㊁抗关节炎㊁减肥㊁止泻㊁抗疟驱虫㊁止痛㊁促进伤口愈合等ꎮDas等[77]通过实验证明土牛膝叶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抗溃疡作用ꎬ并推测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类型为黄酮类㊁皂苷类和鞣质类ꎮAggarwal等[78]报道ꎬ土牛膝水提物喂饲乙二醇诱导的肾结石模型大鼠ꎬ可发挥维持肾功能ꎬ减少肾损伤的作用ꎮGehani等[79]的研究表明ꎬ土牛膝叶的水㊁醇提物对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病雄性大鼠表现出良好的治疗和肾脏保护作用ꎮ有学者报道ꎬ土牛膝富含皂苷的提取部位对佐剂诱导的关节炎大鼠具有治疗作用ꎬ可抑制关节炎的进展[80]ꎮ通过甲醛关节炎模型小鼠和大鼠实验研究结果也表明ꎬ土牛膝的水提物对关节炎症和关节炎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81]ꎮ土牛膝醇水提取物还具有驱虫活性和质子泵抑制作用[82]ꎮ通过小鼠实验测试了土牛膝幼苗的水提取物对疟疾的作用ꎬ发现它在400mg (kg d)-1和600mg (kg d)-1剂量下ꎬ可显著降低疟原虫的数量ꎬ表现出潜在的抗疟活性[83]ꎮ体内实验结果表明ꎬ土牛膝提取物对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大鼠具有潜在的减肥作用[84]ꎬ对3种不同类型腹泻动物模型均表现出良好的止泻作用[85]ꎬ还具有较好的止痛活性[86]ꎬ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87]ꎮ土牛膝可抑制草酸钙(CaOx)晶体晶核形成与长大ꎬ在防治尿结石方面也具有较好的作用[88]ꎮ此外ꎬ土牛膝对多种酶具有一定的影响ꎬ从而发挥相应的活性ꎮ土牛膝茎的水提物对鼓腹咝蝰(Bitisarietans)蛇毒蛋白酶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ꎬ而对磷脂酶A2则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ꎬ表现出对蛇咬伤的潜在治疗作用[89]ꎮ土牛膝全草提取物还表现出很强的α-淀粉酶和脲酶抑制活性ꎬ根的提取物对高精氨酸酶活性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90]ꎮ4㊀小结综上所述ꎬ土牛膝在多个国家或地区均具有传统用药的记载ꎬ而且用途广泛ꎬ为该品种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线索ꎮ近年研究表明土牛膝化学成分多样ꎬ并具有多样的药理活性ꎬ对心血管系统ꎬ神经系统ꎬ胃肠道和肝脏等人体系统的疾病均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ꎬ而且未表现出明显的急性毒性和副作用ꎮ土牛膝全身是宝ꎬ根㊁茎㊁叶㊁花㊁种子及种皮等多个部位均具有药理活性ꎬ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药用植物ꎮ目前国外有关土牛膝的研究已有不少ꎬ但我国学者对该品种的研究相对较少ꎬ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的研究ꎬ对药理活性的研究很少ꎮ今后可在以下几方面深入开展研究:①土牛膝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ꎻ②基于传统功效的线索ꎬ进一步挖掘其药理活性ꎬ可重点针对神经保护ꎬ抗感染ꎬ抗生育等活性开展研究ꎻ③利用土牛膝降血糖降血脂ꎬ免疫调节ꎬ抗氧化等作用开发保健食品ꎮ我国土牛膝资源较为丰富ꎬ且在少数民族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基础ꎬ因此ꎬ进一步开发利用好土牛膝不仅有利于人民的生命健康ꎬ还可以为资源分布地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助力ꎮ参考文献:[1]㊀BAOBJꎬSTEVENECꎬTHOMASB.FloraofChina-Achyranthes(Vol.5)[M].Beijing:SciencePressandSt.Louis:MissouriBotanicalGardenPressꎬ2003:424-426. [2]文庆ꎬ方磊ꎬ李瑞莲ꎬ等.土牛膝药材民族特色及研究现状[J].中国药业ꎬ2018ꎬ27(21):1-5.[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 苗药卷[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ꎬ2005:42-44. [4]戴斌ꎬ李钊东ꎬ丘翠娥ꎬ等. 虎牛钻风 类传统瑶药的调查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ꎬ1998(2):28-34. [5]杨福寿.奇效三味白族药在骨伤科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ꎬ2001ꎬ10(4):241-242.[6]潘立文ꎬ杨先振ꎬ李光富ꎬ等.傣医外治法治疗慢性风湿类疾病的特色探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17ꎬ41(2):146-149.[7]SHARMASKꎬVASUDEVANꎬALIM.AnewaliphaticacidfromAchyranthesasperaLinn.Roots[J].IndianJChemꎬ2009ꎬ48B(8):1164-1169.[8]HEXꎬWANGXꎬFANGJꎬetal.ThegenusAchyranthes:Areviewontraditionalusesꎬphytochemistryꎬand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J].JEthnopharmacolꎬ2017(203):260-278.[9]MURTHYSM.AnethnobotanicalsurveyofmedicinalplantsinBellarydistrictofKarnatakastateꎬIndia[J].MedPlants-IntJPhytomedRelatIndꎬ2019ꎬ11(3):338-343. [10]BHATTACHARYYARꎬMEDHIKKꎬBORTHAKURSKꎬetal.AnEthnobotanicalStudyofMedicinalPlantsusedagainstJaundicebyTeaTribesofMorigaonDistrictꎬAssam(India)[J].JNaturalRemediesꎬ2020ꎬ20(1):16-28.[11]MALLABꎬGAUCHANDPꎬCHHETRIRB.Anethnobo ̄tanicalstudyofmedicinalplantsusedbyethnicpeopleinParbatdistrictofwesternNepal[J].JEthnopharmacolꎬ2015ꎬ13(165):103-117.[12]欧阳文ꎬ罗懿钒ꎬ程思佳ꎬ等.土牛膝中1种新异黄酮的分离与鉴定[J].中草药ꎬ2018ꎬ49(14):3208-3212. [13]MICHLGꎬABEBEDꎬBUCARFꎬetal.NewTriterpenoidSaponinsfromAchyrantesasperaLinn[J].HelvChimAc ̄taꎬ2000ꎬ83(2):359-363.[14]PAISꎬUPADHYAVꎬHEGDEHꎬetal.Newreportoftrit ̄erpenoidbetulinicacidalongwitholeanolicacidfromAchyranthesasperabyreversed-phase-ultraflowliquidchromatographicanalysisandconfirmationusinghigh-performancethin-layerchromatographicandfouriertrans ̄form-infraredspectroscopictechniques[J].JPlanarChro ̄matogr--ModTLCꎬ2014ꎬ27(1):38-41.[15]ANANDMꎬRANJITHAJꎬALAGARMꎬetal.PhytoconstituentsfromtherootsofAchyranthesasperaandtheiranticanceractivity[J].ChemNatCompdꎬ2017ꎬ53(1):189-191.[16]HARIHARANVꎬRANGASWAMIS.StructureofsaponinsAandBfromtheseedsofAchyranthesaspera[J].Phyto ̄chemistryꎬ1970ꎬ9(2):409-414.[17]欧阳文ꎬ罗懿钒ꎬ李震ꎬ等.土牛膝抗炎成分分离㊁鉴定与含量测定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ꎬ2020ꎬ32(7):1171-1181.[18]SEHRAWATRꎬDAYALRꎬNAGATSUA.ThreeoleanolicacidglycosidesfromtheseedsofAchyranthesaspera[J].NatProdCommunꎬ2007ꎬ2(7):727-730.[19]KUNERTOꎬHASLINGEREꎬSCHMIDMꎬetal.ThreeSaponinsꎬaSteroidꎬandaFlavanolGlycosidefromAchy ̄rantesaspera[J].MonatshChemꎬ2000(131):195-204. [20]欧阳文ꎬ罗懿钒ꎬ程思佳ꎬ等.湘产土牛膝中蜕皮甾酮类化合物分离与鉴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18ꎬ38(10):1129-1132.[21]AZIZAꎬRAHMANMꎬMONDALAKꎬetal.3-Acetoxy-6-benzoyloxyapagamidefromAchyranthesaspera[J].DhakaUnivJPharmSciꎬ2005ꎬ4(2):113.[22]NEOGINCꎬGARGRDꎬRATHORRS.Preliminarypharmacologicalstudiesonachyranthine[J].IndianJPharmꎬ1970(32):43-46.[23]KAPOORVKꎬSINGHH.IsolationofbetainefromAchyranthesasperaLinn[J].IndianJChemꎬ1966(10):461-463.[24]BEULASJꎬRAJVBAꎬMATHEWB.Isolationandmo ̄lecularrecognizationof6-prenylapigenintowardsMAO-AastheactiveprincipleofseedsofAchyranthesaspera[J].BiomedPrevNutrꎬ2014ꎬ4(3):379-382.[25]MISRATNꎬSINGHSꎬPANDEYHSꎬetal.Isol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twonewcompoundsfromAchyranthesasperalinn[J].IndianJChemꎬSectB:OrgChemInclMedChemꎬ1996ꎬ35(6):637-639.[26]MISRATNꎬSINGHRSꎬPANDEYHSꎬetal.AnaliphaticdihydroxyketonefromAchyranthesaspera[J].Phytochemistryꎬ1991ꎬ30(6):2076-2078.[27]MISRATNꎬSINGHRSꎬPANDEYHSꎬetal.TwolongchaincompoundsfromAchyranthesaspera[J].Phytochem ̄istryꎬ1993ꎬ33(1):221-223.[28]MISRATNꎬSINGHRSꎬPANDEYHSꎬetal.AntifungalessentialoilandalongchainalcoholfromAchyranthesas ̄pera[J].Phytochemistryꎬ1992ꎬ31(5):1811-1812. [29]SHENDKARCDꎬDESHPANDENR.IsolationandChar ̄acterizationofBioactivemoleculefrommedicinalplant-AchyranthesasperaLinn[J].DrugInventTodayꎬ2014ꎬ6(2):102-104.[30]RASHMIꎬDAYALR.EssentialoilconstituentsofAchyranthesasperaleaves[J].IndianPerfumꎬ2007(51):33-34.[31]PRAKASHV.ToperformGaschromatographyandMassspectroscopy(GC-MS)analysisofAchyranthesasperaL.leafextract[J].JDrugDeliveryTherꎬ2022ꎬ12(1-S):1-3. [32]SINANKIꎬZENGINGꎬZHELEVA-DIMITROVADꎬetal.Qualitativephytochemicalfingerprintandnetworkphar ̄macologyinvestigationofAchyranthesasperaLinn.extracts[J].Moleculesꎬ2020ꎬ25(8):1973.[33]PRIYAMVADAPMꎬSHAAꎬMOHAPATRAAK.Evalu ̄ationofantidiabeticandantioxidantactivitiesofAchyran ̄thesasperaleafextracts:Aninvitrostudy[J].JPharma ̄cognPhytochemꎬ2021ꎬ10(4):103-110.[34]SIVASANKARISꎬBANUBJꎬSADIQAMꎬetal.Phyto ̄chemicalevaluationandAntioxidantpotentialofethanolicleafextractofAchyranthesaspera[J].IntResJPharmBioSciꎬ2017ꎬ4(5):15-24.[35]KUMARVꎬJATRK.Antioxidantactivityofdifferentex ̄tractsofvariousparts(LeavesꎬStemandRoot)ofAchy ̄ranthesaspera[J].JPharmacognPhytochemꎬ2017ꎬ6(6):1862-1865.[36]SINGHRKꎬVERMAPKꎬKUMARAꎬetal.AchyranthesasperaL.leafextractinducedanticancereffectsonDaltonᶄsLymphomaviaregulationofPKCαsignalingpathwayandmitochondrialapoptosis[J].JEthnopharmacolꎬ2021(274):114060.[37]SINGHSꎬVERMASKꎬSINGHSK.In-vitroanticancerac ̄tivityofAchyranthesasperarootextractagainstdifferenthu ̄mancancercelllines[J].Biolifeꎬ2017ꎬ5(1):119-122.[38]SUBBARAYANPRꎬSARKARMꎬRAOSNꎬetal.Achy ̄ranthesaspera(Apamarg)leafextractinhibitshumanpancreatictumorgrowthinathymicmicebyapoptosis[J].JEthnopharmacolꎬ2012ꎬ142(2):523-530.[39]MELESIDKꎬMELESWꎬADNYANAIDPA.Thealka ̄loidfractionofAchyranthesasperaLinnincreaseNKcellsinbreastcancercells[J].AdvNatApplSciꎬ2017ꎬ11(9):150-154.[40]AAFRINAMTꎬANURADHAR.EvaluationofinvitroanticancerpotentialofAchyranthesasperaagainstEACcellline[J].JSciꎬ2017ꎬ10(3):122-125.[41]OMIDIANINꎬDATKHILEKDꎬBARMUKHRB.AnticancerpotentialsofleafꎬstemꎬandrootextractsofAchyranthesasperaL.[J].NotSciBiolꎬ2020ꎬ12(3):546-555.[42]MISHRAD.AntibacterialactivityofalkaloidspresentinplantAchyranthesaspera[J].PharmaInnovJꎬ2018ꎬ7(6):147-53.[43]MISHRAPꎬSHAAꎬBHAKATPꎬetal.Antibacterialactivityassessmentofpetroleumetherandmethanolicex ̄tractsofAchyranthesasperaLinn(Amaranthaceae)[J].JApplNatSciꎬ2020ꎬ12(3):354-364.[44]ELUMALAIEKꎬCHANDRASEKARANNꎬTHIRUMALAITꎬetal.Achyranthesasperaleafextractsinhibitedfungalgrowth[J].IntJPharmTechResꎬ2009ꎬ1(4):1576-1579. [45]BARAIKBꎬJAINPꎬSHARMAHP.AchyranthesasperaL.:AsaSourceofBio-fungicide[J].AmJAdvDrugDe ̄livꎬ2014ꎬ2(6):686-696.[46]BEGMꎬATHARF.PharmacokineticandmoleculardockingstudiesofAchyranthesasperaphytocompoundstoexploringpotentialanti-tuberculosisactivity[J].JBacteriolMycolꎬ2020ꎬ8(1):18-27.[47]MANICKANEꎬBHAVYASꎬUMAGꎬetal.Anti-hepatitisBactivityofmethanolicextractsofAchyranthesasperaleaves[J].EurJMolClinMedꎬ2021ꎬ7(11):4264-4268.[48]MUKHERJEEHꎬOJHADꎬBAGPꎬetal.Anti-herpesvirusactivitiesofAchyranthesaspera:anIndianethnomed ̄icineꎬanditstriterpeneacid[J].MicrobiolResꎬ2013ꎬ168(4):238-244.[49]PALSHETKARAꎬPATHARENꎬJADHAVNꎬetal.Invitroanti-HIVactivityofsomeIndianmedicinalplantextracts[J].BMCComplementMedTherꎬ2020ꎬ20(69):1-11. [50]DUTTATꎬGHORAISꎬKHANAAꎬetal.Screeningofpo ̄tentialanti-HIVcompoundsfromAchyranthesasperaex ̄tractsforSARS-CoV-2:Aninsightfrommoleculardockingstudy[J].JPhys:ConfSerꎬ2021ꎬ1797(1):012042.[51]LEEJOꎬYANGWSꎬPARKJGꎬetal.SrcandSykcon ̄tributetotheanti-inflammatoryactivitiesofAchyranthesasperaethanolicextract[J].JEthnopharmacolꎬ2017ꎬ206(12):1-7.[52]MENGIETꎬMEQUANENTESꎬNIGUSSIEDꎬetal.Inves ̄tigationofwoundhealingandanti-inflammatoryactivitiesofsolventfractionsof80%methanolleafextractofAchy ̄ranthesasperaL.(Amaranthaceae)inrats[J].JInflammResꎬ2021(14):1775-1787.[53]AMTAꎬANURADHAR.Elucidationofinvitroanti-in ̄flammatoryactivityOfAchyranthesaspera(L.)ByHRBCMembraneStabilizationMethod[J].IntJPharmDrugAnalꎬ2018ꎬ6(4):435-438.[54]DESHPANDETCꎬUNEHD.EffectofAchyranthesAsperaLinn.LeavesExtractonReactiveOxygenSpecies(ROS)inDiabetes-inducedRatsbyFlowcytometryandPossibleMolecularMechanismthroughMolecularDocking[J].CurrEnzymeInhibꎬ2021ꎬ17(1):71-81.[55]LAKSHMIVꎬSRIVASTAVAAK.AntidiabeticPotentialoftheRootsoftheAchyranthesAsperaLinn[J].AnnClinPharmacolToxicolꎬ2019ꎬ1(1):1005.[56]KUMARANNS.Evaluationofinvivoantidiabeticandan ̄tioxidantactivityofAchyranthesasperaLinn.seedsbystreptozotocininduceddiabeticrats[J].IntJGreenPharmꎬ2018ꎬ12(1):29-37.[57]SARVESHCNꎬFERNANDESJꎬJANADRISꎬetal.Anti ̄hyperlipidemicactivityofAchyranthesasperaLinnleavesoncholesterolinducedhyperlipidemiainrats[J].ResJPharmTechnolꎬ2017ꎬ10(1):200-204.[58]SHARMAAKꎬSHARMAJNꎬGARGAꎬetal.Anti-ath ̄eroscleroticPotentialofAchyranthesasperaHuskanditsCrudeSaponinsinExperimentalRats[J].JBiolActProdNatꎬ2013ꎬ3(3):216-223.[59]CHAKRABARTIRꎬSRIVASTAVAPKꎬVERMANꎬetal.EffectofseedsofAchyranthesasperaontheimmuneresponsesandexpressionofsomeimmune-relatedgenesincarpCatlacatla[J].FishShellfishImmunolꎬ2014ꎬ41(1):64-69.[60]SHARMAJGꎬKUMARNꎬSINGHSPꎬetal.EvaluationofimmunostimulatorypropertiesofpricklychaffflowerAchyranthesasperainrohuLabeorohitafryinpondcondi ̄tions[J].Aquacultureꎬ2019(505):183-189.[61]SHARMAJGꎬSINGHAꎬBEGUMAꎬetal.TheimpactofAchyranthesasperaseedsandleavessupplementedfeedsonthesurvivalꎬgrowthꎬimmunesystemandspecificgenesinvolvedinimmunostimulationinClariasbatrachusfrychallengedwithAeromonashydrophilainpondconditions[J].FishShellfishImmunolꎬ2021(118):11-18.[62]KOLLISꎬNITINMꎬINAMDARS.ImmunomodulatoryAc ̄tivityofMethanolicandAqueousExtractsofWholePlantofAchyranthesAsperaLinn.inSwissAlbinoMiceandWistarAlbinoRats[J].RGUHSJPharmSciꎬ2021ꎬ11(1):15-21.[63]SHARMAVꎬSINGHR.HaematologicalandimmunologicalresponseofAchyranthesasperaleafandrootextractsinarse ̄nic-intoxicatedfemalemice(Musmusculus)[J].CurrSciꎬ2016ꎬ110(4):708-713.[64]GAWANDEDYꎬDRUZHILOVSKYDꎬGUPTARCꎬetal.AnticonvulsantactivityandacuteneurotoxicprofileofAchyranthesasperaLinn.[J].JEthnopharmacolꎬ2017(202):97-102.[65]VISWANATHAGLꎬVENKATARANGANNAMVꎬPRASADNBLꎬetal.AchyranthesasperaAttenuatesepi ̄lepsyinexperimentalanimals:possibleinvolvementofGABAergicmechanism[J].MetabBrainDisꎬ2017ꎬ32(3):867-879.[66]BARUACCꎬTALUKDARAꎬBEGUMSAꎬetal.AnxiolyticactivityofmethanolleafextractofAchyranthesasperaLinninmiceusingexperimentalmodelsofanxiety[J].IndianJPharmacolꎬ2012ꎬ44(1):63-67.[67]GOELRKꎬGAWANDEDYꎬLAGUNINAAꎬetal.Phar ̄macologicalrepositioningofAchyranthesasperaasananti ̄depressantusingpharmacoinformatictoolsPASSandPharmaExpert:acasestudywithwetlabvalidation[J].SARQSAREnvironResꎬ2017ꎬ29(1):69-81.[68]CHITRAVꎬMANASAKꎬMYTHILIAꎬetal.EffectofHydroalcoholicExtractofAchyranthesAsperaonHaloperi ̄dolinducedParkinsonᶄsDiseaseInWistarRats[J].AsianJPharmClinResꎬ2017ꎬ10(9):318-321.[69]PARAMANIKVꎬBASUMATARYMJꎬNAGESHGꎬetal.EthanolicextractsofcandidateIndianTraditionalMedicinesAcoruscalamusꎬTerminaliachebulaandAchy ̄ranthesasperaareneuroprotectiveinZebrafish[J].IBRORepꎬ2019(6):S247.[70]VASUDEVANꎬSHARMASK.Post-coitalantifertilityac ̄tivityofAchyranthesasperaLinn.root[J].JEthnopharma ̄colꎬ2006ꎬ107(2):179-181.[71]PAULDꎬBERASꎬJANADꎬetal.InvitrodeterminationofthecontraceptivespermicidalactivityofacompositeextractofAchyranthesasperaandStephaniahernandifoliaonhumansemen[J].Contraceptionꎬ2006ꎬ73(3):284-288.[72]PAULDꎬDEDꎬALIKMꎬetal.ComparativestudyonthespermicidalactivityoforganicsolventfractionsfromhydroethanolicextractsofAchyranthesasperaandStephaniahernandifoliainhumanandratsperm[J].Con ̄traceptionꎬ2010ꎬ81(4):355-361.[73]ANUJAMꎬNITHYARꎬRAJAMANICKAMCꎬetal.Sper ̄matotoxicityofaproteinisolatedfromtherootofAchyran ̄thesaspera:acomparativestudywithgossypol[J].Contra ̄ceptionꎬ2010ꎬ82(4):385-390.[74]FAHIMNFꎬSATHIZS.AssesmentofhepatoprotectiveactivityofrootsandbarksofAchyranthesasperaincarbontetrachloride-inducedhepatotoxicityinrats[J].MalaysJHalalResꎬ2018ꎬ1(2):23-26.[75]MANJUNATHABKꎬABHILASHNꎬVINAYHꎬetal.HepatoprotectivePotencyofAchyranthesaspera:AnIn-vivoStudy[J].IntJPharmPhytopharmacolResꎬ2012ꎬ1(6):387-390.[76]KUMARSVSꎬCHANDRIKAGꎬMAHESHKꎬetal.Hep ̄atoprotectiveactivityofAchyranthesasperalinnagainstparacetamolinducedtoxicity[J].IntJPharmPharmSciꎬ2012ꎬ4(5):299-302.[77]DASAKꎬBIGONIYAPꎬVERMANKꎬetal.Gastropro ̄tectiveeffectofAchyranthesasperaLinn.leafonrats[J].AsianPacJTropMedꎬ2012ꎬ5(3):197-201.[78]AGGARWALAꎬSINGLASKꎬGANDHIMꎬetal.PreventiveandcurativeeffectsofAchyranthesasperaLinn.extractinexperimentallyinducednephrolithiasis[J].IndianJExpBiolꎬ2012ꎬ50(3):201-208[79]GEHANIMTꎬRAVALSKꎬPANCHALMTꎬetal.EffectofHerbalExtractsofBryophyllumcalycinumandAchy ̄ranthesasperaonSerumBiochemicalProfileofRatsHavingAdenineInducedChronicKidneyDisease[J].In ̄dianJVetSciBiotechnolꎬ2019ꎬ15(2):1-5.[80]KOTHAVADEPSꎬBULANIVDꎬNAGMOTIDMꎬetal.TherapeuticeffectofsaponinrichfractionofAchyranthesasperaLinn.onadjuvant-inducedarthritisinsprague-dawleyrats[J].AutoimmuneDisꎬ2015(2015):943645. [81]CHINNASAMYVꎬSUBRAMANIYANVꎬCHANDIRANSꎬetal.AntiarthriticActivityofAchyranthesAsperaonFormaldehyde-InducedArthritisinRats[J].MacedJMedSciꎬ2019ꎬ7(17):2709-2714.[82]MANKILIKMMꎬLONGDETIYꎬLUKACD.EvaluationofAchyranthesasperashootextractasanalternativetherapyformalaria[J].JBasicApplZoolꎬ2021ꎬ82(1):1-9.[83]RAIGꎬMAURYAPꎬJAINPKꎬetal.Assessmentofant ̄helminticandH-KATPaseinhibitorypotentialofinvitrohydroalcohalicextractofAchyranthesasperaLinn.[J].AdvPharmJꎬ2019ꎬ4(2):61-65.[84]ATHESHKꎬSIVASUBRAMANIANRꎬJOTHIGꎬetal.E ̄valuationofanti-obesitypotentialofaqueousextractofAchyranthesasperaLinn.inhighfatdietinducedobeserats[J].ClinPhytosciꎬ2020ꎬ6(1):1-13.[85]AHMEDSSꎬPRAKASHCKꎬTABASSUMSꎬetal.Antid ̄iarrhoealPotentialofvariousSolventExtractsofAchyran ̄thesasperaagainstthreediversediarrhoealanimalmodels[J].ResJPharmTechnolꎬ2021ꎬ14(8):4173-4177.(下转第516页)[39]CAOQꎬXIAOZMꎬWANGXꎬetal.InhibitionofAcidSensingIonChannel3AggravatesSeizuresbyRegulatingNMDARFunction[J].NeurochemResꎬ2018ꎬ43(6):1227-1241.[40]GUOWꎬCHENXꎬHEJJꎬetal.Down-regulatedexpressionofacid-sensingionchannel1aincorticalle ̄sionsofpatientswithfocalcorticaldysplasia[J].JMolNeurosciꎬ2014ꎬ53(2):176-182.[41]JEONGSꎬLEESHꎬKIMYOꎬetal.Antinociceptiveeffectsofamilorideandbenzamilinneuropathicpainmodelrats[J].JKoreanMedSciꎬ2013ꎬ28(8):1238-1243.[42]ROCHA-GONZ LEZHIꎬHERREJON-ABREUEBꎬLÓPEZ-SANTILL NFJꎬetal.Acidincreasesinflammatorypaininrats:effectoflocalperipheralASICsinhibitors[J].EurJPharmacolꎬ2009ꎬ603(1/2/3):56-61.[43]RONGCꎬCHENFHꎬJIANGSꎬetal.Inhibitionofacid-sensingionchannelsbyamilorideprotectsratarticularchondrocytesfromacid-inducedapoptosisviaamitochon ̄drial-mediatedpathway[J].CellBiolIntꎬ2012ꎬ36(7):635-641.[44]ARIASRLꎬSUNGMLꎬVASYLYEVDꎬetal.AmilorideisneuroprotectiveinanMPTPmodelofParkinsonᶄsdis ̄ease[J].NeurobiolDisꎬ2008ꎬ31(3):334-341.[45]YELLEPEDDIVꎬSAYRECꎬBURROWSAꎬetal.Stabilityofextemporaneouslycompoundedamiloridenasalspray[J].PLoSOneꎬ2020ꎬ15(7):e0232435.[46]YANGXꎬWANGYꎬWUCꎬetal.AnimalVenomPeptidesasaTreasureTroveforNewTherapeuticsAgainstNeuro ̄degenerativeDisorders[J].CurrMedChemꎬ2019ꎬ26(25):4749-4774.[47]WEISꎬLIUTTꎬHUWPꎬetal.Resveratrolinhibitstheactivityofacid-sensingionchannelsinmaleratdorsalrootganglionneurons[J].JNeurosciResꎬ2022ꎬ100(9):1755-1764.[48]陈素ꎬ马敏洁ꎬ王丽娜ꎬ等.龙血竭总黄酮对酸敏感离子通道的调控及其镇痛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21ꎬ40(2):158-164.[49]WUYꎬQINDꎬYANGHꎬetal.EvidencefortheParticipa ̄tionofAcid-SensingIonChannels(ASICs)intheAntin ̄ociceptiveEffectofCurcumininaFormalin-InducedOro ̄facialInflammatoryModel[J].CellMolNeurobiolꎬ2017ꎬ37(4):635-642.[50]熊哲ꎬ谢家璇ꎬ朱鲲博ꎬ等.芍药苷调控酸敏感离子通道发挥镇痛作用[J].医药导报ꎬ2019ꎬ38(11):1403-1407.[51]VOILLEYNꎬDEWEILLEJꎬMAMETJꎬetal.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drugsinhibitboththeactivityandtheinflammation-inducedexpressionofacid-sensingionchannelsinnociceptors[J].JNeurosciꎬ2001ꎬ21(20):8026-8033.[52]MAZUMDERMKꎬBORAHA.Piroxicamconferneuropro ̄tectioninCerebralIschemiabyinhibitingCyclooxygenasesꎬAcid-SensingIonChannel-1aandAquaporin-4:aninsilicocomparisonwithAspirinandNimesulide[J].Bioinformationꎬ2015ꎬ11(4):217-222. [53]WANGWꎬYESDꎬZHOUKQꎬetal.Highdosesofsalic ̄ylateandaspirinareinhibitoryonacid-sensingionchan ̄nelsandprotectiveagainstacidosis-inducedneuronalin ̄juryintheratcorticalneuron[J].JNeurosciResꎬ2012ꎬ90(1):267-277.[54]DOROFEEVANAꎬBARYGINOIꎬSTARUSCHENKOAꎬetal.Mechanismsof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drugsactiononASICsexpressedinhippocampalinterneu ̄rons[J].JNeurochemꎬ2008ꎬ106(1):429-441.[55]郭婕ꎬ张前德.补肾方骨青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干预和影响软骨表达酸敏感离子通道3的实验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2ꎬ32(6):773-778.[56]李雯ꎬ魏东.拉莫三嗪对酸敏感离子通道1a的调控作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ꎬ2018ꎬ44(10):604-608.(收稿日期:2022-11-08)(上接第510页)[86]SHUKLAKꎬJAINSꎬPATILNꎬetal.AnalgesicactivityofHydroalcholicextractofAchyranthesasperaleavesonani ̄malmodel[J].AsianJPharmResꎬ2021ꎬ11(4):239-241.[87]EDWINSꎬJARALDEEꎬDEBLꎬetal.WoundHealingandAntioxidantActivityofAchyranthesaspera[J].PharmBiolꎬ2009ꎬ46(12):824-828.[88]AGGARWALAꎬTANDONSꎬSINGLASKꎬetal.Reductionofoxalate-inducedrenaltubularepithelial(NRK-52E)cellinjuryandinhibitionofcalciumoxalatecrystallisationinvitrobyaqueousextractofAchyranthesaspera[J].IntJGreenPharmꎬ2010ꎬ4(3):159-164. [89]NWUNEHCꎬMILALAMAꎬZANNAH.EffectsofAqueousStemExtractofAchyranthesasperaonBitisariet ̄ansVenomProteaseandPhospholipaseA2Activity[J].AmJBioSciꎬ2017ꎬ5(3):54-58.[90]PRAKASHVꎬSAGARA.AnalysisofAchyranthesasperaL.extractsfortheirα-amylaseandureaseinhibitoryactiv ̄ities[J].JDrugDeliveryTherꎬ2021ꎬ11(2):108-112.(收稿日期:2022-12-14)。

长白楤木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长白楤木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长白楤木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摘要】长白楤木是一种具有丰富生物活性成分的植物,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长白楤木提取方法的改进研究,包括采用不同技术提高提取效率和纯度。

其次探讨了长白楤木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和鉴定,为深入研究其功效奠定基础。

随后分析了长白楤木生物活性成分在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研究,展示了其巨大的应用前景。

进一步探讨了长白楤木生物活性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揭示了其在调节免疫、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方面的潜力。

论述了长白楤木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展望了其在药物开发中的发展潜力。

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长白楤木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应用价值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长白楤木、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提取方法、分离、鉴定、药物、保健品、应用研究、生物活性、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意义、前景展望、发展潜力、重要性、必要性。

1. 引言1.1 长白楤木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长白楤木(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对长白楤木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迅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长白楤木提取方法的改进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人员不断尝试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如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以提高提取效率和纯度,从而更好地发掘长白楤木的活性成分。

长白楤木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和鉴定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色谱技术、质谱技术等方法,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分离和鉴定出多种长白楤木活性成分,如萜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长白楤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长白楤木生物活性成分在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研究也备受关注。

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有望成为新型药物和保健品的重要原料。

长白楤木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揭示其药理作用和机制,还具有重要的药用开发价值。

展望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进展,长白楤木生物活性成分的潜力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植物天然产物化学成分与药用研究进展

植物天然产物化学成分与药用研究进展

植物天然产物化学成分与药用研究进展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能够通过特殊的代谢途径,产生出各种天然产物,其中不乏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化合物。

这些植物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可以被用于疾病的治疗、预防和控制。

因此,对这些植物化合物的研究成为了当前医药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近年来关于植物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用研究进展的内容。

一、植物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分类植物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苷、苯丙素类、龙胆苦苷、皂甙、萜类化合物等。

其中,生物碱是药用植物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

许多草药成分的药效主要就是由生物碱发挥的。

例如常见的罂粟生物碱,可以缓解疼痛、镇痛、镇静等。

此外,生物碱还可以用于治疟疾、口腔溃疡等疾病。

另一类常见的植物天然产物化学成分是黄酮类。

这类化合物具有多种抗氧化、抗过敏、抗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

因此,黄酮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

二、植物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植物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例如,一些植物生物碱可以激活α-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起到镇痛、镇静、抗炎症等作用。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效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细胞的氧化损伤,延缓衰老。

对于各种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黄酮类化合物也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三、植物天然产物化学成分与现代药物的联系许多现代药物的成分和植物中的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例如,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药物地高辛就是从毛地黄中提取出来的。

此外,一些草药,如白附子、乌头等,含有剧毒物质,不能直接作为药用,但是经过提取、分离、纯化等多种工艺处理,其有效成分可以被人体所吸收,产生一定的药效,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因此,对植物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成为了现代药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可以发掘新的药物,还可以提高现有药物的效果,并减少副作用等不良反应。

四、植物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药用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植物天然产物化学成分与药用研究的工作在不断拓展和深入。

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人参皂苷是人参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人参皂苷研究的深入,其提取分离方法也得到了广泛。

本文对近年来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探讨人参皂苷提取分离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人参皂苷是一种由人参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

随着人们对人参皂苷药理作用的不断发现,其提取分离方法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对近年来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传统的人参皂苷提取分离方法主要包括溶剂萃取、沉淀、柱色谱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但分离效率较低,纯度不高,且有机溶剂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为了提高分离效率和纯度,人们不断探索新的提取分离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高速逆流色谱、分子印迹技术等。

超临界流体萃取:该方法具有高效、快速、节能等优点,适用于分离热敏性和易氧化性物质。

在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中,超临界流体萃取能够有效地提取和分离人参皂苷,但设备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

高速逆流色谱:该方法是一种高效的液相色谱技术,可用于分离制备高纯度的人参皂苷。

其优点是分离效率高、纯度高、速度快,但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且操作难度较大。

分子印迹技术:该方法是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通过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特异性地吸附目标分子。

在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中,分子印迹技术具有高选择性和高吸附容量,能够实现目标分子的高效分离,但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备条件。

近年来,一些新的提取分离方法如双水相萃取、膜分离技术、离子液体等也逐渐应用于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

这些方法有的能够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分离效率,有的则能够降低能耗和污染。

例如,双水相萃取技术利用两种水溶性聚合物在不同的浓度下可以实现人参皂苷的选择性萃取;膜分离技术则能够实现人参皂苷的分子级别分离,提高纯度和收率;离子液体则作为一种新型的溶剂,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溶解和分离人参皂苷。

远志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远志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远志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摘要]:主要介绍近年来远志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便于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标签:远志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远志科远志属植物全世界有500多种,分布于欧亚大陆和美洲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我国有42种8变种,主产于我国的西南和华南地区,资源较丰富。

该属植物中可供药用的有17种2变种,其中远志是重要的常用中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被视为养命之药。

已有的化学研究表明该属植物富含三萜皂苷、口山酮、寡糖酯类化合物,以及香豆素、木质素、黄酮、生物碱、酚类配糖体等。

这些类型的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本文对远志属植物2000年后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便于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1化学成分研究该属植物富含三萜皂苷、口山酮、寡糖酯类化合物,以及香豆素、木质素、黄酮、生物碱、酚类配糖体等。

目前已从该屑植物中分离到100多种皂苷类化合物,其苷元均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糖的种类有葡萄糖、鼠李糖、木糖、芹糖、半乳糖等。

分离得到100多种口山酮类化合物,可分为简单口山酮、双口山酮、口山酮氧苷和碳苷。

目前报道的主要为简单口山酮类化合物,其母核有8个可取代的位置,取代基只有甲氧基、羟基、亚甲二氧基。

寡糖酯类化合物也是该属植物所含成分中较多的一类,其结构主要以蔗糖为共同的母核,以不同形式的糖苷键连接葡萄糖(少数为鼠李糖),乙酸、苯甲酸类和苯丙烯酸类与糖分子成酯。

2药理作用2.1抗细胞毒活性等对瓜子金中分离的新口山酮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人体5种肿瘤细胞K562,A549,PC-3M,HCT-8和SHG-44均有明显抗肿瘤细胞活性。

Dall 等对从P.alpestris提取物中分离的7个口山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这7个化合物对肿瘤细胞LoV o,HL-60,K562均有明显的活性。

2.2脑保护、增强记忆、抗衰老作用Park 等研究表明:远志根的乙醇和正丁醇提取物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进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脑保护作用。

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研究与利用

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研究与利用

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研究与利用植物是自然界中最神奇的生物之一,其对人类有着无尽的用途。

除了植物提供的食物和饮料之外,还有许多药用植物包含了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对人体有益的活性成分。

这些成分可以被提取出来,用于制造药品,食品和保健品等。

本篇文章将探讨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应用。

药用植物的意义人类和植物之间的关系一直密不可分。

自古以来,植物就一直被用于医疗和健康领域。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植物中所含的活性成分。

大量的研究表明,药用植物中的成分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治愈身体问题和改善心理状态。

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有哪些?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包括生物碱、黄酮类、鞣质、挥发油等等。

其中最常见的活性成分是黄酮类,这种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癌的作用。

此外,一些植物中含有生物碱,这种成分能够起到镇静、镇痛、止血和毒剂作用。

挥发油也是药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成分,能够起到抗菌、抗病毒和促进消化的作用。

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提取,包括传统的酮沉法、浸提法和现代的快速液相色谱法等。

在传统的提取方法中,使用的是天然溶剂,如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等,这些天然溶剂能够高效地提取出药用植物中的各种成分。

但这种方法对环境的影响较大,需要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

现代的提取方法则使用化学品和绿色溶剂,如水、乙醇和高级别醇等。

这些方法不仅安全环保,而且效果更好,可以获得更高效的活性成分提取。

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应用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被用于多种领域。

最常见的就是制作药品。

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癌症和老年痴呆症等。

此外,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还可以被用于制作保健品,如维生素和补品等等。

最近几年,保健品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趋势已经吸引了不少公司和投资者的目光,人们对活性成分化合物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总之,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对人类健康有着深远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型化样品前处理技术,它 集采样、纯化、富集于一体,减少了常规液-液萃 取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具有操作简单、模式 灵活多样、成本低廉、富集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 点。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3.1 液相微萃取技术原理及萃取模式 液相微萃技术原理与传统的液-液萃取原
理基本相同,即基于“相似相溶”原理。 LPME发展至今,已有多种模式,如单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1.1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 作为溶剂的超临界流体与被萃取物料接触,使
物料中的某些组分(称萃取物)被超临界流体溶解并 携带,从而与物料中其他组分(萃余物)分离,之后 通过降低压力或调节温度,降低超临界流体的密度, 从而降低其溶解能力,使超临界流体解析出其所携 带的萃取物,达到萃取分离的目的。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2.2 双水相萃取(ATPE)技术应用实例 2.2.1 赵爱丽等人利用双水相体系对黄芩苷进行分 离纯化。 2.2.2 霍清对葛根素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特性进 行了研究。 2.2.3 张春秀等利用双水相体系在银杏叶中提取银 杏黄酮.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3、液相微萃取技术 液相微萃取(LPME)技术是上世纪90年
(2)黄酮类 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 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黄酮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剂,可有效清除体内的 氧自由基 ,具有抗癌、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 调节心血管等功效。
(3)萜类化合物 它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 其含氧的饱和程度不等的衍生物。在自然界 分布很广,挥发油、树脂、橡胶及类胡萝卜 素的组分多属于萜类化合物。有些具有生理 活性,如龙脑、山道年、穿心莲内酯和人参 皂苷等。
一、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简介
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回归自然”热潮以及补充与替代医学 的兴起,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重视,导致药用植物 活性成分的研究异常火热。
其活性成分主要有:(1)生物碱( Alkaloids) 一般指存在于 生物体内的碱性含氮化合物, 多数具有复杂的含氮杂环, 有光 学活性和显著的生理效应。如:小聚碱、苦参碱、莨菪碱、 罂粟碱等。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1.2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实例 超临界CO2流体处理黄花忍冬果
称量 装料 压环 密封
果粉 收集 萃取
超临界CO2萃取艾蒿挥发油工艺流程图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2、双水相萃取(ATPE)技术 ATPE 技术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从1956 年瑞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实用性
技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无论是在该技术的基础 理论研究还是在应用开发研究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 1991 年 Favati等从樱草花中萃取樱草油1993 年 Reverchon从草本植物中提取香精油,Goto从薄荷 叶中萃取薄荷油等。
2.1 ATPE 萃取原理 ATPE 与水 - 有机相萃取的原理相似,都是依据物质在
两相间的选择性分配,但萃取体系的性质不同。当物质进入 双水相体系后,由于表面性质、电荷作用和各种力的存在和 环境的影响,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浓度不同。分配系数 K等 于物质在两相的浓度比,各种物质的 K 值不同,因而双水相 体系对生物物质的分配具有很大的选择性。
典伦德大学的 Albertsson 发现双水相体系到 1979 年德国 GBF 的 Kula 等人将双水相萃取分离技术应 用于生物产品分离,虽然只有 20 多年的历史,但 由于其条件温和,容易放大,可连续操作,目前, 已成功的应用于蛋白质、核酸等医药产品的分离和 纯化。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分离研究进 展
主要内容
一、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简介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定义:药用植物活性成分指从植物体内(如:根茎、 花朵、果实、种子等)提取分离而来的具有一定医 疗作用的有效成分。
药用植物有天然的和人工培育的两大类,按植物的 科属分类,可大致分为:十字花科、豆科、藤黄科、 伞形科、唇形科、菊科、棕榈科、禾本科等八大类。
滴液相微萃取、中空纤维保护液相微萃取、 分散液液微萃取、电萃取等。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4、其他萃取分离技术 4.1脂质体液膜萃取 4.2微波萃取 4.3搅拌棒吸附萃取 4.4反胶团萃取 4.5络合萃取技术 4.6萃取与其他技术联用
三、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成分萃取分离 的方法在不断地改进,更多技术含量高的方法被广 泛应用,相信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会使生产 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各种药用植物中的 活性成分将逐渐被人类发掘,从而推动中药的现代 化进程,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