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总结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总结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95ba32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0.png)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土力学基础知识点1. 土的物理性质:包括土的颗粒组成、密度、孔隙度、含水量等。
2. 土的力学性质:包括土的强度、变形特性等。
3. 土与水的相互作用:包括渗透流、饱和流等。
4. 土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包括土压力、承载力等。
5. 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土壤侵蚀、沉降等。
二、地基基础基础知识点1. 岩石和土壤的分类:岩石按照成因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土壤按照成因分为残积土、冲积土和沉积土。
2. 建筑物荷载:建筑物荷载分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其中永久荷载主要来自建筑本身,可变荷载则主要来自人员活动和设备运行等。
3. 地基基础类型:地基基础类型主要有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其中浅基础包括简单地基(如垫板)、连续墙式地基和筏式地基,深基础包括桩基和墙式基础。
4. 地基处理技术:地基处理技术包括加固、加厚、排水等方法。
5. 地基设计:地基设计主要考虑建筑物荷载、土壤特性、地质条件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地基类型和尺寸。
三、土力学与地基工程实践应用1. 工程勘察:工程勘察是土力学和地基工程实践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了解现场土壤和岩石的特性以及环境条件,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2. 土体强度试验:土体强度试验包括压缩试验、剪切试验等,可以确定土壤的强度参数,为后续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3. 地下水位测定:地下水位测定是确定渗透流方向和水压力大小的重要手段。
4. 岩土钻探:岩土钻探可以获取现场岩石和土壤样品,进一步了解现场情况。
5.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通过加固、加厚或排水等方法来提高土壤承载力或稳定性的技术手段。
总之,土力学和地基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应用涉及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适的土力学和地基工程方案。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期末总结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1e6e9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9.png)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期末总结一、引言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土体的结构、变形与破坏规律,以及土体与基础工程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学期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内容涵盖了土壤的力学性质、土的应力分析、地下水流动、地基的承载力与变形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课本的学习、实验的实践和习题的考核等方面全面提高了我对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此期末总结中,我将从学习的内容、实验的实践和应用的能力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学习内容1. 土壤力学性质的学习:本门课程首先讲解了土壤的力学性质,包括土的颗粒级配、孔隙比、堆实度等,通过学习了解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基础。
2. 土的应力分析:土的应力分析是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了解了土体受力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计算土体内应力和应变的计算方法。
3. 地下水流动:地下水流动对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地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非常重要。
课程讲解了地下水流动的基本规律和计算方法,研究了地下水对土体的影响,为日后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基础。
4. 地基承载力与变形:地基承载力与变形是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中的核心内容,学习了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其与土质、开挖等因素的关系;同时研究了土体的变形特性和变形机制,深入理解了地基的变形原因和控制方法。
5. 基于基础工程实践的案例分析:在课程的最后阶段,老师安排了一些基础工程实践的案例分析,通过对实际工程的分析,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了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实践1. 水贯入试验:在本学期的实验实践中,我们进行了水贯入试验,通过观察水贯入试验过程中的现象,了解了土壤的渗透性质,并学习了水贯入试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2. 压缩试验:压缩试验是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中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实验可以了解土体的压缩性质,掌握了压缩试验的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
3. 剪切试验:剪切试验是土壤力学研究中的基本实验之一,通过实验可以获得土壤的剪切性质,学习了剪切试验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复习资料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4ce542f50e2524de4187ec3.png)
土力学复习资料绪论一、概念1土力学:是利用力学根本原理和土工测试技术等方法,研究地表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其受力后强度和体积变化规律的学科土力学里的"两个理论,一个原理"是强度理论、变形理论和有效应力原理土力学中的根本物理性质有哪四个?应力、变形、强度、渗流。
2地基:支撑根底的土体或岩体。
分类:天然地基、人工地基3根底:结构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局部。
根据根底埋深分为:深根底、浅根底4土:连续、巩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成的沉积物。
二、知识点1土的工程用途:(1)建筑物的地基(2)建筑材料(3)建筑环境或介质2地基与根底设计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①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效应〔基底压应力〕不得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特征值,挡土墙、边坡以及地基根底保证具有足够防止失稳破坏的平安储藏。
即满足土地稳定性、承载力要求。
②根底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
即满足变形要求。
③根底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耐久性。
3假设地基软弱、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如何处理?需对地基进行根底加固处理,例如采用换土垫层、深层密实、排水固结、化学加固、加筋土技术等方法进行处理,称为人工地基。
土的结构组成与物理性质一、概念1粒组:工程上常把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为一组,称粒组2土的颗粒级配:土中所含各颗粒的相对含量,以及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
△3结合水:指受电分子吸引作用吸附于土粒外表的水4土的结构:指土粒的原位集合体特征,是由颗粒大小、形状、外表特征相互排列和联结关系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
5土的构造:指同一土层中成分和大小都相近的颗粒或颗粒集合体相互关系的特征6界限含水量:黏性土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分界。
〔名词解释4分〕二、知识点1三相体系: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气相〔气体〕三局部组成。
2粒组划分〔如图〕粒度分析方法有哪些?使用条件?答:土的颗粒粒径及级配是通过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测定的。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5fe76a29e314332396893e1.png)
1.土力学是利用力学一般原理,研究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及土体在荷载、水、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工程性状的应用科学。
2.任何建筑都建造在一定的地层上。
通常把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成为地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3.基础是将结构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一般应埋入地下一定深度,进入较好的地基。
4.地基和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①作用与地基上的荷载效应不得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②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③挡土墙、边坡以及地基基础保证具有足够防止失稳破坏的安全储备。
5.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统称为基础工程。
6.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坏境中生成的沉积物。
7.土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颗粒)、液相(水)、气相(气体)。
8.土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9.黏土矿物是一种复合的铝—硅酸盐晶体。
可分为: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
10.土力的大小称为粒度。
工程上常把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称为粒组。
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称为界限粒径。
土粒粒组分为巨粒、粗粒和细粒。
11.土中所含各粒组的相对含量,以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
级配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质量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示土的粒径。
12.颗粒分析实验:筛分法和沉降分析法。
13.土中水按存在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
固态水又称矿物内部结晶水或内部结合水。
液态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自由水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14.重力水是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土颗粒电分子引力范围以外的水,因为在本身重力作用下运动,故称为重力水。
15.毛细水是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的作用、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透水层中自由水。
土的毛细现象是指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的孔隙向上及向其他方向移动的现象。
16.影响冻胀的因素:土的因素、水的因素、温度的因素。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总结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34a668c6529647d27285242.png)
1)通常把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
2)基础是将结构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3)通常把埋置深度不大(3~5m),只需经过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以建造起来的基础称为浅基础。
4)地基设计必须满住三个基本条件:5)基础设计必须满住三个基本条件:强度,刚度,稳定性。
6)土:暴露在空气中的岩石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后形成的散粒体。
7) 工程上常把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成为粒组。
8)土中所含各粒组的相对含量,以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
9)工程中常用不均匀系数C u和曲率系数C c来反映土颗粒级配的不均匀程度。
C u反映了大小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C c描述了级配曲线分布的整体形态,表示是否有某粒组缺失的情况。
判断土的级配好坏,需同时满足C u>5和C c=1~3两个条件时,才为级配良好,反之则级配不良。
10)土中水根据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11)土的物理性质的三个基本试验指标①土的天然密度ρ,用“环刀法”测定②土的含水量ω,用“烘干法”测定。
③土粒相对密度d S,用“比重瓶法”测定。
12)在外力作用下,可塑成任何形状而不产生裂缝,当外力去掉后,仍可保持原形状不变的性质叫做可塑性。
13)黏性土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称为界限含水量,对黏性土的分类以及工程性质的评价有重要意义。
土有可塑状态变化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用ωL表示;土有半固态变化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用ωP表示,用联合测定仪测定液限和塑限。
14)液限与塑限之差定义为塑性指数I P,即I P=ωL-ωP塑性指数常作为工程上对黏性土进行分类的依据。
15)表征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分界含水量之间相对关系的指标是液性指数,即:I L=(ω-ωP)∕I P,黏性土根据液性指数可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及流塑五种软硬状态。
16)土的液限与天然含水量之差和塑性指数之比,称为土的天然稠度,即:ωC=(ωL-ω) ∕I P17)渗透的两种破坏形式:管涌和流土。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知识总结(精心整理)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知识总结(精心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e244d5b9b6648d7c0c74636.png)
昆明理工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习报告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秦昆珍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名称工程力学班级工力151 学号2018年6月11日工管、工力2015级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一、学习报告任务书二、学习报告目的与任务通过学习报告总结《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所学知识,作为教学计划中考核的方式,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为检查学生学习掌握本课程专业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并为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正确使用规范、适应规范标准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学习报告的基本要求1、学习报告的格式学习报告一律用A4纸打印,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号。
2、学习报告内容(5500--8000字)(1)、《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综述;(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相关现行规范的内容以及地基处理等内容)(2)、结合本专业课学习的体会、感兴趣的题材,进行总结。
3、完成时间2018年6月11日《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综述0绪论土是岩石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风化作用的产物,是矿物颗粒组成的集合体,多数情况下是由固体颗粒、水和空气组成的三相体。
土力学是运用力学知识和土工测试技术,研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土的变形及其强度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土”是一个广义词,它包括岩石、碎石、砂及细粒土。
研究岩石力学特性的学科称为岩石力学,土力学和岩石力学统称为岩土力学。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开辟了许多土力学的分支,如理论土力学、计算土力学、实验土力学、应用土力学、环境土力学、海洋土力学、冻土力学、黄土力学、土动力学等。
1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土的生成与特性:地球表面的整体岩石在阳光、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影响下发生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经流水、风、冰川等动力作用,形成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颗粒。
这些颗粒受各种自然力作用,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堆积起来,就形成了土。
因此,通常说土是岩石风化的产物。
堆积下来的土,在很长的地质年代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压密、岩化,最终又会形成岩石,这就是沉积岩。
土力学试验总结范文(2篇)
![土力学试验总结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1704d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e.png)
土力学试验总结范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实验总结土力学地基基础实验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与实验的是05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两个班的学生,其中一班____人,二班____人。
根据实验室设备情况,将每个班分成四批次,每批学生8~____人,每一批次又分成____个小组,每小组____人协调配合操作共同完成实验。
本学期土力学实验出勤情况总体很好,能够按照实验课程时间的安排和实验大纲的要求进行实验。
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比较高,对动手操作的实验课程比较感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来。
甚至平时学习不太努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也能积极主动参加实验。
在刚开始的几个实验中,能明显看的出来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经了解很多同学在中学阶段很少参与亲自动手的实验,甚至有些学生在上大学前学习的时候实验课程就是看老师进行实验演示,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动手实验,这也许是学生动手能力不太强的一个原因。
在前几个实验中,明显感觉到学生操作动作比较生硬,动作过于谨慎,刚开始的实验虽然安排的是密度、含水量这些比较简单的实验,但实验过程还不够连贯,实验数据准确度不够。
经过实验指导教师的鼓励、指导和演示,这一现象很快就有了较大变化,后面实验如压缩实验,剪切实验虽然复杂很多,但学生的操作明显比前面的实验要好。
这基本达到我们本实验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通过实验后的抽问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土力学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
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土力学基本理论学习的兴趣,反过来发现学生在学理论课时原来只是走马观花或死记硬背的概念和理论,他们能够自觉深入去理解。
这也达到我们通过实验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的目的。
通过实验还发现实验课程能增进师生交流的作用,由于实验每一批次学生人数比较少,提供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更多机会,老师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学生和老师也建立了更密切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通过表扬和鼓励,在获得学生好感的同时,学生实验不但能更好地遵守纪律,不但实验进行的更加顺利,实验气氛也比较好。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心得报告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心得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7f4002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b.png)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心得报告引言土力学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土壤与工程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地基基础是土木工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承载着整个工程的荷载,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本次学习过程中,我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将就此进行总结和心得报告。
理论知识掌握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课堂的学习、参考教材和学习资料的阅读,逐渐掌握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
其中包括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土壤中的水分与渗流、土壤的固结与沉降、土壤的承载力与变形性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理论知识为我后续的实践操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实践操作技能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实验室的模拟实验以及实地勘测与观察,我逐渐掌握了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
例如,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土壤试验仪器进行土壤的力学性质测试,如剪切强度试验、压缩试验等。
我还参与了地基基础的施工监测工作,学会了如何进行地基基础的测量与观测,并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地基加固与处理的方法。
实际案例分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对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例如,我们分析了某一高层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的设计与施工,以及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变形与沉降情况。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经验,为我们今后的工程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我深刻体会到了土壤与工程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
地基基础是工程安全和稳定的基石,合理的设计和施工过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
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与技术水平。
结论通过本次学习,我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我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深化了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理解。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我将能够更好地运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知识,为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力学、地基及基础
![土力学、地基及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4d7d206627d3240c8447ef09.png)
绪论一、土力学、地基及基础1、土力学:土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土”。
土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松散堆积物,颗粒之间没有胶结或弱胶结。
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其性质随着形成过程和自然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
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前,必须对建筑场地土的成因、工程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状况和场地的工程地质等进行评判,密切结合土的工程性质进行设计和施工。
否则,会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安全使用。
土力学是工程力学的一个分支,是利用力学原理研究土的应力、应变、强度和稳定性等力学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
由于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与一般刚体、弹性固体和流体有所不同,因此,土的工程性质必须通过土工测试技术进行研究。
2、地基:建筑物都是建造在土层或岩层上的,通常把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层或岩层称为地基。
未经人工处理就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3、基础:建筑物上部结构承受的各种荷载是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的,所谓基础是指承受建筑物各种荷载并传递给地基的下部结构。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基础应埋入地面以下一定深度进入持力层,即基础的埋置深度。
按照基础的埋置深度的不同,基础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部分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的,如图1所示。
设计时应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部分的共同作用和施工条件,并通过经济、技术比较,选取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地基基础方案。
二、土力学的发展简史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使人类早就懂得了利用土进行建设。
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就发现了土台和石础;公元前两世纪修建的万里长城及随后修建的京杭大运河、黄河大堤等都有坚固的地基与基础。
这些都说明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土力学方面的知识。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以后,随着城市建设、水利工程及道路工程的兴建,推动了土力学的发展。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总结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6f0c0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f.png)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总结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总结1. 引言土力学(soil mechanics)是研究土体力学性质和力学行为的学科,它在土木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地基基础则是土力学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关乎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土力学的基础概念、土体性质、土力学参数和地基基础设计等方面,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2. 土力学的基础概念(1)土体:土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由固体颗粒、空隙和水分组成的土体。
土体可以分为粘性土和非粘性土两大类。
(2)土力学三性:土体的强度、变形和渗透性是土力学研究的三个基本性质。
(3)边界条件:土体的力学行为与边界条件密切相关,包括自由边界、刚性边界和过渡边界。
(4)固结与压缩:土体在受到外力作用的过程中,会发生固结与压缩现象。
固结是指土体体积的减小,而压缩则是指土体产生的应力与应变的变化。
3. 土体性质(1)颗粒组成:土体的颗粒组成对其力学性质有很大影响,不同颗粒组成的土体具有不同的工程特性。
(2)粒径分布:土体中颗粒的粒径大小分布对土体的密实度、渗透性和抗剪强度等性质有影响。
(3)含水量:土体中水分的含量决定了土体的湿度状态,并影响其强度和固结性质。
(4)比表面积:土体颗粒的比表面积对水分和颗粒间的黏聚力有影响,是研究土体吸力和渗透性的重要参数。
4. 土力学参数(1)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是指实际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对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有重要影响。
(2)孔隙比和孔隙比因子:孔隙比是指土体的孔隙体积与固相体积的比值,是研究土体压缩性和渗透性的重要参数。
(3)剪切强度和摩擦角:土体的剪切强度与颗粒间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有关,是研究土体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4)压缩指数和压缩预应力:土体的压缩指数和压缩预应力是研究土体固结性质的重要参数,对土体的固结行为有影响。
5. 地基基础设计(1)承载力计算:地基基础的主要设计目标是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需要进行承载力计算来确定地基基础的尺寸和形式。
土力学和地基基础知识点整理
![土力学和地基基础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0a5ae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7.png)
土力学和地基基础知识点整理一、土力学基础知识点1.土的组成和性质:土壤通常由固体颗粒、水分和气体组成,其性质包括颗粒粒径、密度、孔隙比、含水量等。
2.土的力学性质:包括土的应力、应变、弹性模量、剪切强度等。
3.应力分析:土体中的应力分为有效应力和总应力,有效应力是影响土体内部稳定的主要因素。
4.应力应变关系: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可用应力应变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等参数来描述。
5.土体稳定性:土体的稳定性分为全局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全局稳定性包括坡面稳定性和边坡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包括地基沉降和沉降差异等。
6.土压力:土压力是土体在墙体或其他结构上产生的水平和垂直力,常用于地下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
二、地基基础基础知识点1.地基基础的作用:地基基础承受和分散结构上的荷载,使结构稳定。
2.地基的分类:地基分为自然地基和人工地基,自然地基包括岩石、砂土、黏土等,人工地基包括填料、扩土等。
3.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指通过改变自然地基的性质或使用人工地基来改善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压实、灌浆、加固等。
4.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在特定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极限平衡法、等效平面法等。
5.地基沉降:地基沉降是指地基表面或结构的下沉,常用的方法包括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等。
6.地基基础的选型:地基基础的选型应根据地质条件、结构荷载和承载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常用的地基基础包括浅基础、深基础和地下连续墙等。
除了上述基础知识点外,土力学和地基基础还涉及到土与水的相互作用、土的渗流特性以及地基基础的设计、施工和监测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对于进行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确保结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bc2824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e.png)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项目一绪论1.地基、基础概念地基:地基则是用来承受基础传递过来的荷载,有天然地基,也有经过人工加固过的地基。
基础:基础用来直接承受建筑物上部荷载,并把它传递给地基。
它是建筑物的一部分,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形基础、筏形基础等。
2.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天然地基:未经加固处理直接利用天然土层作为地基的,称为天然地基。
人工地基:地基土较弱,工程性质较差,需对地基进行人工加固处理后才能作为建筑物地基的,称为人工地基。
3.持力层、下卧层持力层:通常将直接与基础底面接触的土层称为持力层。
下卧层:在基础范围内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
4.简述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1)地基承载力要求:应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在荷载的作用下地基不发生剪切破坏或失稳。
(2)地基变形的要求:不使地基产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保证建筑的正常使用。
(3)基础结构本身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地基反力作用下会发生强度破坏,并且具有改善地基沉降与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项目二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1.土由哪几部分组成?土中水分为哪几类?其特征如何?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如何?土体一般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部分组成(即土的三相)。
土中水按存在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液态水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自由水又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特征:固态水是指存在于颗粒矿物的晶体格架内部或是参与矿物构造的水,液态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气态水是土中气的一部分。
影响:土中水并非处于静止状态,而是运动着的。
工程实践中的流沙、管涌、冻胀、渗透固结、渗流时的边坡稳定问题都与土中水的运用有关。
2.土的不均匀系数Cu及曲率系数Cc的定义是什么?如何从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形态上,Cu和Cc数值上评价土的工程性质?不均匀系数Cu反映了大小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
曲率系数Cc描述了级配曲线分布的整体形态,表示是否有某粒组缺失的情况。
(完整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e10dcbb307e87100f6964a.png)
地基基础部分1.土由哪几部分组成?土是由岩石风化生成的松散沉积物,一般而言,土是由固体颗粒、液态水和空隙中的气体等三部分组成。
2.什么是粒径级配?粒径级配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土中土粒组成,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粒径级配。
对于粒径小于或等于60mm、大于0.075的土可用筛分法,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的土可用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分析。
3.什么是自由水、重力水和毛细水?自由水是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范围以外的水,它可以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重力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一下的土骨架空隙中,受重力作用而移动,传递水压力并产生浮力。
毛细水则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孔隙中,土粒之间形成环状弯液面,弯液面与土粒接触处的表面张力反作用于土粒,成为毛细压力,这种力使土粒挤紧,因而具有微弱的粘聚力或称为毛细粘聚力。
4.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主要结构型式有哪些?土的结构主要是指土体中土粒的排列和联结形式,它主要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状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5.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有哪些?哪些是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哪些是换算指标?P66.熟练掌握土的各个物理性质指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互换算。
P7-87.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物理特征是什么?无粘性土一般指具有单粒结构的碎石土和砂土。
天然状态下无粘性土具有不同的密实度。
密实状态时,压缩小,强度高。
疏松状态时,透水性高,强度低。
粘性土粒之间存在粘聚力而使土具有粘性。
随含水率的变化可分别划分为固态、半固态、可塑及流动状态。
8.什么是相对密度?P99.什么是界限含水量?什么是液限、塑限含水量?界限含水率: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液限:由流动状态转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塑限:有可塑状态转为半固态的界限含水率;缩限:由半固态转为固态的界限含水率。
10.什么是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他们各反映粘性土的什么性质?P1011.粗粒土和细粒土各采用什么指标进行定名?粗粒土:粒径级配细粒土:塑性指数12.什么是动水力(或渗透力)?动水力的量纲是什么?地下水渗流时对土颗粒产生压力,单位体积内骨架受到的力称为动水力,亦称渗透力。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习报告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b80d3c5a8102d276a22feb.png)
山东农业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班级:房建一班姓名:***学号:********经过10个周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学习,使我对工程地质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较多的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但是课本的知识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的学习工程地质,对地质现象有更加深刻的认,我们在工程地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前往馒头山开始进行工程地质实习。
一、实习目的1、巩固工程地质基本理论,加强学生对工程地质的基本认识,联系课本知识和实际应用,开拓视野。
2、学会识别岩石,断层,并能够简单分析其成因。
3、学习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年代、结构、形成原因等。
4、学习地质罗盘的使用,并学会测量岩石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断层、滑坡的类型及它们的特征。
6、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野外操作技能。
二、实习时间2015年5月4日至2015年5月5日三、实习地点1.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馒头山2.济南长清泰山西北支脉的灵岩山、檀抱泉3.济南长清区苏庄背斜、向斜四、实习内容馒头山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境内。
因外形像馒头,在当地俗称“馒头山”,也称“满寿山”。
2003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第三地质名山,同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
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
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
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
厚度119米。
一、馒头组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完整版)土力学地基基础复习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土力学地基基础复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b057c0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5.png)
(完整版)⼟⼒学地基基础复习知识点汇总第⼀章⼟的物理性质及⼯程分类1、⼟:是由岩⽯,经物理化学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形成固体矿物、液体⽔和⽓体的⼀种集合体。
2⼟的结构:⼟颗粒之间的相互排列和联接形式。
3、单粒结构:粗矿物颗粒在⽔或空⽓中在⾃重作⽤下沉落形成的结构。
4、蜂窝状结构:颗粒间点与点接触,由于彼此之间引⼒⼤于重⼒,接触后,不再继续下沉,形成链环单位,很多链环联结起来,形成孔隙较⼤的结构。
5、絮状结构:细微粘粒⼤都呈针状或⽚状,质量极轻,在⽔中处于悬浮状态。
悬液介质发⽣变化时,⼟粒表⾯的弱结合⽔厚度减薄,粘粒互相接近,凝聚成絮状物下沉,形成孔隙较⼤的结构。
6、⼟的构造:在同⼀⼟层中的物质成分和颗粒⼤⼩等都相近的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
7、⼟的⼯程特性:压缩性⾼、强度低(特指抗剪强度)、透⽔性⼤8、⼟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颗粒)、液相(⼟中⽔)、⽓相(⼟中⽓体)9、粒度:⼟粒的⼤⼩10 粒组:⼤⼩相近的⼟颗粒合并为⼀组11、⼟的粒径级配:⼟粒的⼤⼩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占⼟粒总质量的百分数来表⽰。
12、级配曲线形状:陡竣、⼟粒⼤⼩均匀、级配差;平缓、⼟粒⼤⼩不均匀、级配好。
13、不均匀系数:Cu=d60/d10曲率系数:Cc= d302/d10*d60d10(有效粒径)、d30、d60(限定粒径):⼩于某粒径的⼟粒含量为10%、30%和60%时所对应的粒径。
14、结合⽔:指受电分⼦吸引⼒作⽤⽽吸附于⼟粒表⾯成薄膜状的⽔。
15、⾃由⽔:⼟粒电场影响范围以外的⽔。
16、重⼒⽔:受重⼒作⽤或压⼒差作⽤能⾃由流动的⽔。
17、⽑细⽔:受⽔与空⽓界⾯的表⾯张⼒作⽤⽽存在于⼟细孔隙中的⾃由⽔。
14、⼟的重度γ:⼟单位体积的质量。
15、⼟粒⽐重(⼟粒相对密度):⼟的固体颗粒质量与同体积的4℃时纯⽔的质量之⽐。
16、含⽔率w:⼟中⽔的质量和⼟粒质量之⽐17、⼟的孔隙⽐e:⼟的孔隙体积与⼟的颗粒体积之⽐18、⼟的孔隙率n:⼟的孔隙体积与⼟的总体积之⽐19、饱和度Sr:⼟中被⽔充满的孔隙体积与孔隙总体积之⽐20、⼲密度ρd :单位⼟体体积⼲⼟中固体颗粒部分的质量21、⼟的饱和密度ρsat:⼟孔隙中充满⽔时的单位⼟体体积质量22、⼟的密实度:单位体积⼟中固体颗粒的含量。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总结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f48af7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9.png)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土力学基础知识点1. 土壤性质•沉积物和成土物质•湿陷性和膨胀性•饱和度、含水量和比重•压缩性和固结性2. 土壤力学参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和顶曲线•剪切参数:内摩擦角、剪切模量和剪切强度3. 土压力与土压力图解法•水平地下水面•垂直地下水面•水平和斜交地下水面4. 土的面内应力与位移•主应力和主应变•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固结应力与固结应变二、地基基础知识点1. 地基分类与选择•自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基坑与挡土结构•选址与地质勘察2. 地基基础工法•承载力与沉降•基础类型:浅基础和深基础•墩台与桩基础3. 地基处理与加固•浅基础处理:夯实、加筋和土井•深基础处理:钻孔灌注桩和摩擦桩4. 地基施工与监测•地基平整与开挖•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监测与处理三、总结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基础学科,通过对土壤力学参数、土压力与土压力图解法、土的面内应力与位移等方面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壤力学行为及土体的力学性质。
地基基础知识的掌握则能够帮助工程师合理选择与设计地基及地基处理方法,提高工程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掌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知识,对于工程建设而言至关重要。
合理地选择和处理地基,可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工程风险。
因此,在土壤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土壤性质、土壤力学参数、地基分类与选择、地基处理与加固等关键知识点,掌握相应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
总而言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土木工程的基础学科,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对于土地开发、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土壤性质、土壤力学参数及应力应变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地基的分类与选择、处理与加固方法,能够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知识点考点整理汇总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知识点考点整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bcecc6165ce05087732138b.png)
一、绪论1.1土力学、地基及基础的概念1.土: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散粒堆积物。
2.地基:地基是指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地基由地层构成,但地层不一定是地基,地基是受土木工程影响的地层)3.基础:基础是指墙、柱地面下的延伸扩大部分,其作用是将结构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基础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4.持力层:持力层是指埋置基础,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
5.下卧层:下卧层是指卧在持力层下方的土层。
(软弱下卧层的强度远远小于持力层的强度)。
6.基础工程: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统称为基础工程。
7.土的工程性质:土的散粒性、渗透性、压缩性、整体强度(连接强度)弱。
8.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条件:①强度条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即结构传来的荷载不超过结构的承载能力;②变形条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即控制基础沉降的范围使之不超过地基变形的允许值二、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2.1 概述土的三相组成:土体一般由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气相(气体)三部分组成,简称为三相体系。
2.2 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一)土的固体颗粒物质分为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
矿物颗粒的成分有两大类:(1)原生矿物:即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2)次生矿物:系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后而形成的新的矿物(如粘土矿物)。
它们的颗粒细小,呈片状,是粘性土固相的主要成分。
次生矿物中粘性矿物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亲水性。
粘土矿物主要包括: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
蒙脱石,它的晶胞是由两层硅氧晶片之间的夹一层铝氢氧晶片所组成称为2:1型结构单位层或三层型晶胞。
它的亲水性特强工程性质差。
伊利石它的工程性质介于蒙脱石与高岭石之间。
高岭石,它是由一层硅氧晶片和一层铝氢氧晶片组成的晶胞,属于1:1型结构单位层或者两层。
它的亲水性、膨胀性和收缩性均小于伊利石,更小于蒙脱石,遇水稳定,工程性质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总结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总结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总结一第1章绪论1、基本概念土力学:是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土各种性能一门科学地基: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那一部分土层基础: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到地基中的结构的一部分,通常称为下部结构持力层:直接与基础地面接触的土层下卧层:地基内持力层下面的土层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低于持力层的下卧层天然地基:未经人工处理就可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人工地基:地层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进行加固处理的地基基础埋深:从设计地面(一般从室外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浅基础:埋深小于5m,只需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即可建造的基础深基础:借助于特殊施工方法建造的基础。
如桩基、墩基、沉井和地下连续墙2、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基本条件(1)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效应不得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值。
(2)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
(3)具有足够防止失稳破坏的安全储备。
第2章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1、土的结构:(1)单粒结构;(2)蜂窝结构;(3)絮状结构2、土的构造(1)层状构造;(2)分散构造;(3)裂隙构造(4)结核状构造3、土的工程特性(1)压缩性高;(2)强度低;(3)透水性大4、土的颗粒级配(1)土的粒径: d60 —控制粒径d10 —有效粒径d30 —中值粒径(3)连续程度:Cc = d302 / (d60 ×d10 ) —曲率系数5、土的物理性质(1)土的物理性质指标1)土的密度、有效密度、饱和密度、干密度土的重度、有效重度、饱和重度、干重度2)土粒的比重3)土的饱和度4)土的含水量5)土的孔隙比和空隙率(2)无粘性土的密实度:Dremaxeemaxemin(3)粘性土的物理性质:(4)液性指数和塑性指数IpLpILpLp(5)粘性土的灵敏度(6)粘性土的触变性饱和粘性土受到扰动后,结构产生破坏,土的强度降低。
当扰动停止后,土的强度随时间又会逐渐恢复的现象,称为触变性。
土的触变性是土的结构联结形态发生变化引起的,是土微观结构随时间变化的宏观表现第3章土的渗透性与工程降水1、水在土中任意一点的水头:如果忽略速度水头,上式可以写成:2、水力坡降 i :单位渗流长度上的水头损失3、达西定律4、动水力J 土体中渗流的水对单位体积土体的骨架作用的力,是水流对土体施加的体积力,kN/m3。
水在土中流动的过程中将受到土阻力的作用,使水头逐渐损失。
同时,水的渗透将对土骨架产生拖曳力,导致土体中的应力与变形发生变化。
这种渗透水流作用对土骨架产生的拖曳力称为动水压力。
在工程计算中,将土的临界水力坡降除以某一安全系数Fs(2~3),作为允许水力坡降[i]设计时,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将渗流逸出处的水力坡降控制在允许坡降[i]内:5、流土和管涌A:流土:地下水流动时,若水流的方向由上向下,此时动水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使土颗粒压得更紧,对工程有利。
如果地下水水流方向相反,动水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
当动水力足够大时,会将土体冲起,造成破坏。
当动水力GD的数值等于或者大于土的浮重度时,土体被水冲起的现象,称为流土。
icr称为临界水力坡降,即将产生流土B:管涌当土体颗粒级配不连续时,水流可将土体粗粒孔隙中充填的细粒土冲走,破坏土的结构,这种作用称作管涌。
长期管涌的结果,形成地下土洞,土洞由小变大,可导致地表塌陷。
C:流土与管涌的区别a:流土发生时水力梯度i大于临界水力梯度icr,而管涌可以发生在任何的情况下b:流土发生的部位在渗流逸出处,而管涌发生的部位可在渗流逸出处,也可在土体内部; c:流土破坏往往是突发的,而管涌破坏一般有一个时间发展过程,是一种渐进性质的破坏;d:流土发生时水流方向向上,而管涌发生时则没有此限制;e:只要水力梯度达到一定数值,任何类型的土都可以发生流土破坏;而管涌只发生在有一定级配(如不均匀系数Cu>10)的无粘性土中,且土中粗颗粒所构成的孔隙直径必须大于细颗粒的直径。
第4章土的应力与有效应力原理1、土中的自重应力(1)竖向自重应力由σcz分布可知竖向自重应力的分布规律为:1)土的自重应力分布线是一条折线,折点在土层交界处和地下水位处,在不透水层面处分布线有突变;2)同一层土的自重应力按直线变化;3)自重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4)在同一平面自重应力各点相等。
(2)水平向的自重应力(3)地下水位的变化对自重应力的影响2、基础底面的压力(1)轴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2)偏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3、基底附加压力4、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总结二任课教师:林** 康婷20**级机场防护工程本科专业,共计25人。
于2006~2007学年上学期(总第五学期)开设《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授课地点为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70#楼101教室,全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授课,教学设备由我系全程保障。
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学、工程学院机关和督导组、我系及教研室、学员的广泛好评。
在整个教学过程,我们通过课内授课、课外辅导以及平时多种方式的接触与交流,充分了解了学员的学习动机、态度和积极性,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与教训,有针对性地本次教学任务进行了一些改进,从期末考试的试卷与成绩分析、学员对工程的实际理解能力可以看出,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现将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些体会和看法总结如下:一、应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环节。
本期班的学员与往年的各期班一样,自从入伍的那一天起,注定了其献身国防事业的远大前途,他们在进行军事训练、政治学习以及其他军事素质训练的时候,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一名政治合格的、军事过硬的军人。
但对于专业课程的设计,每个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课程的内容与将要解决的那些国防工程建设的哪些主要问题有关系,并不是非常清晰的,对于如何解决学员主动提高学好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已经成为专业老师特别关注的问题,有老教员甚至感慨地说,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已经是一届不如一届了。
在接受本次授课任务后,我们认真准备,就如何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讨论,并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执行以下4种形式来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1)从理论上说明本课程的重要性及其专业地位,指出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之间的联系,阐述本课程内容的主要用途。
主要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使学员认识到要想学好专业知识,具备献身国防工程建设的真本事,必须先学好本专业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本课程的内容。
2)从学员毕业后的任职情况,指出本课程的重要性。
特别要指出作为机场防护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能的几种任职方向,指出任何一种可能的任职方向都与本课程的哪些内容有关,使学员自己充分认识到,在将来可能的多种任职选择下,在自己前途不定的情况下,不能迷茫等待,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学好本课程。
3)从结合国防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说明本课程内容的重要性。
主要从学员的身边工程说起,从教室说起,从教学楼说起,从工院的其他建筑物的情况说起,从大学的工程建设情况说起。
举例说明,哪些工程因为正确使用力本课程的哪些部分的内容,工程建设取得成功的效果,达到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建设目标;又有哪些工程因为忽略或不能正确使用力本课程的哪些内容,导致了工程的失败或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或影响了工程的使用寿命。
4)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的各种形式,必须灵活掌握、适时变化并且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不能指望通过一次动员或一次演讲就能够解决的。
必须结合到每一次课、每次课的具体内容上。
经过我们的努力,在本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热情伴随着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员无一人次在上课时打瞌睡、看其它的课外书,若因公差、病假而遗漏的课程内容,学员能够积极主动地要求授课老师给予补课。
二、选好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基础选什么样的教材,对于学员学习专业知识至关重要,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等统编教材,社会上流行的版本很多,每一种版本各有其特点,对于不同的期班应对其使用的教材进行论证,论证会应邀请学科组全体教员和部分学员代表参加,教学主管部门应及时进行每个期班所用教材的订购核准,避免出现使用不合适版本教材或使用过期教材,这一问题在往年的教学中也是有教训的,出现过选用作废规范编写的教材。
因此,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从选教材入手,选择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陈希哲主编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四版)。
在五系的两个本科专业中,都开设了土力学的课程,但两个专业对土力学的侧重点还是不一样的,所选用的教材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使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正确使用多媒体辅助授课软件辅助授课多媒体辅助授课软件辅助授课已经是当今教学、汇报和报告的辅助手段,是教学效果提高的必要手段之一。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追求准确理解课程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步骤的同时,注重教学辅助软件的改进和更新。
充分利用软件的优势,大量增加实际工程中拍摄积累下来的照片,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延伸了课堂的空间,增强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力度。
.但是采用幻灯式的授课课件,尽管教学信息量增大了,教学内容滞留时间相对要短得多,学员的注意力需高度集中才能跟上教员的授课思路,同时留给学员的自我思考时间和做笔记的时间相对短得多,这种授课方式对思维敏捷、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学员来说再好不过,但对部分其它学员来说,容易“掉队”,因此应该注意课堂讲授中的必要停顿。
如果少了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因素,学员一时难以适应快节奏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是:由于采用了多种媒体来展现教学信息,授课过程表现出类似放电影式的快节奏化。
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学员来说,很多人很难一时适应,具体表现在很多学员反映跟不上教员思路、课后不会归纳总结教学内容,不知该如何复习,总难点把握不准等。
这都是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授课软件辅助授课过程中所面临的在今后教学中应当注意解决的新问题。
1,教学管理部分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辅助课件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作用,一定要注重教学的内容准确性、教学步骤的科学性。
不能片面追求多媒体课件的华丽外表,而忽略了授课教员的演、讲、书、画的教学基本功。
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的辅助作用,在专业课程的授课中,将教材中的图表参数以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三维动画的形式提供的,当然不错,但是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情况只是把书上的内容翻录到电子课件,上完一节课,老师没有用一次粉笔,没有板书,学生也没有笔记,这样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值得大家讨论的。
本次教学中,我们主要教学中必要重点讲授的图形、表格内的数据、工程实践中采集来的用于说明教学内容的应用情况的照片写在电子课件上,便于学员跟随教员一起理解图形内容与表格内数据的应用,有通过实际工程的运用照片演示,使学员身临其境、能够快速主动掌握课程的内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