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和本行《章程》,结合本行风险管理实际,特制定本行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以及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风险管理策略

本行的风险管理策略主要包括: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补偿五个方面。

(一)风险分散:即通过多样化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方法。在经营中不应集中于同一业务、同一性质或者同一地域的客户,使客户多样化,从而分散和降低风险。

(二)风险对冲:即通过投资或者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

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者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风险。

(三)风险转移:即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者采取其他

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风险管理方法,可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如担保)。

(四)风险规避:即通过拒绝或者退出某一业务或者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者市场具有的风险。

(五)风险补偿:即对于无法通过风险分散、对冲或者转移进行管理,而且又无法规避、不得不承担的风险,可以在交易

价格上附加风险溢价,即通过提高风险回报的方式,事前(损

失发生以前)对风险承担的价格补偿。

本行按照公司管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制,将风险管理流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四个主要步骤。

(一)风险识别:指借助于各种分析方法,对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即确定正在或者将要面临的风险。

(二)风险计量:指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对不同类别的风险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基于合理的假设前提和参数,计量所承担的所有风险,并采用压力测试等其他分析手段进行补充。

(三)风险监测:指通过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确保风险在进一步恶化之前,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随时关注采取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的实现质量、效果。

(四)风险控制:指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一)本行董事会是最高风险管理与决策机构,承担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董事会负责审批风险管理的战略、政策和程序,确定可以承受的总体风险水平,催促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措施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种风险,并定期获得关于风险性质和水平的报告,监控和评价风险管理的全面性、有效性以及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情况。

(二)监事会负责风险管理的监督,全面了解风险管理状况,跟踪、监督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内部控制工作,检查和调研日常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违反既定管理政策和原则的行为。

(三)高级管理层主要负责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操作规程,及时了解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并确保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技术水平,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种风险。高级管理层应明确与组织结构相适应的风险管理部门结构,建立相应的委员会,明确本行所能承受的风险规模,建立有关风险管理政策和指导原则的档案和手册。

(四)风险管理部门应全面掌握本行的整体风险状况,其核心职能是风险信息的采集、分析和报告,重要职责是监控各类金融产品和所有业务部门的风险限额,有效识别风险因素,及时将其整合到风险管理的标准程序和模型中。

(五)其他风险控制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实行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本行通过对各种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在满足监管部门、存款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银行稳健经营要求的前提下,促进本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

其风险偏好涉及的主要风险定量、定性指标如下:

信用

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

(一)流动性风险指标:

1.流动性比例衡量本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不低于 25%。

2.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低于 60%。

3.流动性缺口率为 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 90 天内到期

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不低于-10%。

(二)信用风险指标

1.不良资产率为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不高于 4%。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高于 5%。本行的不良率最低应满足该项监管标准,且应保持在较低水平。

2.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高于 15%。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高于 10%。

3.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不高于50%。

(三)市场风险指标

1.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比,不高于 20%。

2.利率风险敏感度为利率上升 200 个基点对银行净值的影响与资本净额之比,指标值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根据风险监管实际需要另行制定。

(四)操作风险指标

衡量本行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者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表示为操作风险损失率,即操作造成的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之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本行将根据银监会具体政策出台后另行确定最低目标。

(五) 风险抵补能力指标

1 .成本收入比不高于 45%;

2 .资产利润率不低于 0.6%;

3 .资本利润率不低于 11%。

4 .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 100%;

5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 150%。

6 .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4%;

7 .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8%。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的重点主要是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信用卡透支、保函等业务。

风险识别。信用风险识别贯通于业务调查、审查、审批等

各环节。主要是对客户已提出申请但尚未实际发生信用业务的潜在风险加以判断、鉴定,权衡对照该信用业务可能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和收益后,决定是否对客户发生信用业务或者以何种条件发生信用。风险识别分为定性识别和定量识别两个阶段。

定性识别。主要是对客户普通情况的调查、了解,从整体上掌握客户如期偿还债务的意愿和能力。

定量识别。主要通过财务比率分析、现金流量分析对潜在风险进行量化。

在信用风险定性识别和定量识别的基础上,完成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再通过标准法或者内部评级法等方法计量信用风险。以信用风险计量为基础,在符合信用发放的条件下 ,交由授信

审批委员会审议后,并经有权审批人对该笔信用业务的潜在风险权衡利弊,最终决定是否与客户发生信用业务、以何种条件发生信用以及信用品种、期限等。

风险监测。通过各种监控技术,动态捕捉信用风险指标

的异常变动,判断其是否已达到引起关注的水平或者临界值。主要包括:

( 1 )监测对象包括微观层面的单个债务人信用状况和多种信贷资产组合层面的信用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