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型材壁厚标准对照与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铝合金型材膜厚标准要求

铝合金型材膜厚标准要求

铝合金型材膜厚标准要求
铝合金型材膜厚是指在铝型材表面形成的一层氧化膜的厚度。

膜厚的大小对铝合金型材的质量、表面光洁度、防锈性能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有相关的标准要求。

1.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GB/T 5237.2-2008《建筑用铝合金型材》规定了铝合金型材的膜厚标准要求。

其中,常用的有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等等。

2. 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的制定主要是基于市场需求和行业实践,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例如,建筑行业常用的铝合金门窗型材膜厚标准要求为10μm至25μm。

3. 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的产品标准。

企业标准一般会参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也会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因此,同一种型材在不同厂家生产的膜厚可能会略有差异。

总之,铝合金型材膜厚标准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型材膜厚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一环。

- 1 -。

铝材壁厚允许偏差标准

铝材壁厚允许偏差标准

铝材壁厚允许偏差标准
铝材作为一种常用的材料,在工业和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铝材的壁厚是决定其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其允许的偏差标准也是需要严格控制的。

一般来说,铝材的壁厚允许偏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

在中国,国家标准GB/T5237.1-2017《建筑铝型材表面处理和着色工艺》和GB/T5237.2-2017《建筑铝型材技术条件》中规定了不同型号、不同种类的铝材在壁厚方面允许的偏差范围。

例如,对于常用的铝合金建筑型材,其壁厚允许偏差范围一般为正负0.10mm,而对于高精度要求的精密铝材,其允许的壁厚偏差则
更加严格,一般只有正负0.05mm。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铝材的壁厚偏差不仅受到原材料的质量和生产工艺的影响,还受到加工和测量的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质量控制和检验方面,需要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和工具,确保铝材的壁厚允许偏差符合标准要求,以确保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 1 -。

铝合金厚度标准

铝合金厚度标准

铝合金厚度标准铝合金厚度标准是指在各种铝合金制品中规定的厚度范围,它是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指标。

合理选择铝合金的厚度可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性能。

以下是铝合金厚度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1. 不同铝合金的厚度要求:不同类型的铝合金材料在被制成产品时,其厚度标准是不同的。

根据铝合金的成分和用途的不同,厚度标准会有所不同,例如飞机机身的铝合金板材通常厚度要求较薄,而船舶的铝合金板材厚度要求相对较厚。

2. 铝合金板材的厚度公差:铝合金板材的生产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公差要求。

通常情况下,这些公差会依赖于铝合金板材的厚度,一般情况下,铝合金板材的公差要求应该控制在±0.5mm内。

3. 铝合金板材表面厚度的检测:为了保证铝合金板材的质量和一致性,通常需要对其厚度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电涡流检测、超声波检测和光学测量等。

其中,电涡流检测适用于较薄的铝合金板材,超声波检测适用于较厚的铝合金板材。

4. 不同用途的铝合金制品的厚度标准:不同的铝合金制品在用途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其厚度标准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使用的铝合金零件,在结构和重量的要求下,其厚度标准通常比较薄。

而在建筑领域使用的铝合金门窗、铝合金幕墙等制品,其厚度标准相对较厚。

5. 铝合金厚度标准与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铝合金材料的厚度与其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铝合金板材的厚度越大,其强度和刚度就越高,但是重量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在选择铝合金材料厚度时,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使用要求和性能需求来确定。

总之,铝合金厚度标准是铝合金制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指标。

它不仅与产品的质量、性能和稳定性有关,也与产品的用途和行业要求密切相关。

合理选择铝合金的厚度,可以保证产品满足相应的性能要求,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铝合金建筑型材尺寸标准

铝合金建筑型材尺寸标准
90
0.54 0.92
>90~ 120
0.92
>120~ 150
1.30
>150~ 200
1.70
>200~ 250
2.10
≤3 0.54
>3~10 0.57
>10~ 15
0.62
>15~ >250 30 ~350 >30~
45
0.65 0.72
>45~ 60
0.92
>60~ 90
1.30
0.33 0.39 0.47 0.53 0.69 0.79 1.10 1.10 1.50 1.80 2.10 0.64 0.67 0.71 0.78 0.85 1.20 1.60
但可以直接测量的部位的尺寸,其偏差按普通级执
行。
表2 非壁厚尺寸(H)允许偏差
(普通级) 单位:毫米(mm)
外接 圆直 径
H尺寸
实体 实体金属部分小于75%的H尺寸对应于
金属
下列E尺寸的允许偏差,±
部分
不小
于75%
的H尺 >6~ >15 寸允 15 ~30 许偏
>30 ~60
>60 ~100
>100 ~ 1500
d 图6~图7所示型材,尺寸H1,采用以尺寸H1作为H尺寸,对应 E尺寸的允许偏差值(3栏~8栏)。
e 图3所示型材,H尺寸的实体金属部分小于H的75%时,采用其
对应3栏的允许偏差值。
f 图4.图5所示型材,尺寸H1,采用尺寸H2对应2栏的允许偏差 值,若此偏差值小于H1对应2栏
的偏差值时,则采用H1对应2栏的允许偏差值。
d 含封闭空腔的空心型材(如图3~图5 所示型材),所包围的空
腔截面积(S)小于70mm² 时,其空腔周壁壁厚允许偏差采用A

铝合金型材厚度标准

铝合金型材厚度标准

铝合金型材厚度标准铝合金型材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铝合金型材的厚度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型材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本文将介绍铝合金型材厚度标准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铝合金型材。

铝合金型材的厚度标准通常由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来规定。

在中国,铝合金型材的厚度标准主要由国家标准《铝及铝合金型材》(GB/T 5237)来规定。

根据该标准,铝合金型材的厚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0mm、1.2mm、1.4mm、1.6mm、2.0mm等。

不同的厚度等级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用途,用户在选择铝合金型材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铝合金型材的厚度标准对其性能和用途有着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厚度较大的铝合金型材具有更好的强度和刚性,适用于承受较大荷载或受力较大的场合。

而厚度较小的铝合金型材则具有较轻的重量和较高的韧性,适用于对重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因此,在选择铝合金型材时,用户应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来确定合适的厚度标准。

此外,铝合金型材的厚度标准还与其加工和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厚度较大的铝合金型材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材料和能耗,因此成本相对较高。

而厚度较小的铝合金型材则相对成本较低。

因此,在实际选择时,用户还应考虑到成本因素,合理平衡性能和成本的关系。

总的来说,铝合金型材的厚度标准是影响其性能、用途和成本的重要因素。

在选择铝合金型材时,用户应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合理选择合适的厚度标准,以确保其质量和使用效果。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铝合金型材的厚度标准,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国际标准厚度铝板

国际标准厚度铝板

国际标准厚度铝板是指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或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标准规定的厚度范围生产的铝板。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板材的尺寸、形状、表面质量、化学成分等方面的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际标准厚度铝板的规格:
1. 5052铝合金板材:厚度范围为0.5mm-300mm,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焊接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2. 6061铝合金板材:厚度范围为0.5mm-500mm,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适用于制造航空器、高速列车等高性能结构件。

3. 7075铝合金板材:厚度范围为0.5mm-500mm,具有极高的强度和硬度,适用于制造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的高强度结构件。

4. 2024铝合金板材:厚度范围为0.5mm-300mm,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装饰等领域。

5. 5083铝合金板材:厚度范围为0.5mm-500mm,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焊接性能,适用于制造船舶、化工设备等。

在选择国际标准厚度铝板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性能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铝合金类型和厚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板材的表面处理方式(如阳极氧化、喷涂等)以及购买渠道的信誉和服务等因素。

型材厚度国标公差标准

型材厚度国标公差标准

型材厚度国标公差标准
国标中关于型材厚度的公差标准有以下几种:
1. GB/T 3191-2008《铝及铝合金棒材》:根据不同的型材厚度分为5个等级,具体的公差范围可查阅该标准。

2. GB/T 3192-2008《铝及铝合金型材》:根据型材的形状和尺寸不同,提供了相应的厚度公差范围。

3. GB/T 5122-2017《铝及铝合金厚板材》:根据厚度的不同,提供了6个等级的公差范围。

4. GB/T 6728-2017《冷弯钢型材》:根据不同材质、不同厚度和不同形状的型材,提供了相应的公差范围。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型材厚度的国家标准公差,具体的公差标准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所采用的材料来确定。

建议在购买型材时,参考相应的国家标准或与生产厂家联系了解具体的公差要求。

铝型材壁厚标准对照与质量控制

铝型材壁厚标准对照与质量控制

铝型材壁厚标准对照与质量控制
铝型材是构成室内及室外装饰的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容易降低成本。

因此,建筑行业对铝型材壁厚的标准及其质量控制有着精确的要求。

铝型材壁厚的标准和质量控制一般根据使用环境、使用要求以及铝型材本身的性质熟练分为八条档次:一级,二级,常规A级,常规B级,特殊A级,特殊B级,特殊C级和表面装饰级。

其中一级针对用于高负荷及高风压环境下使用,二级针对轻负荷低风力微湿度环境下使用;常规A级考虑建筑外墙耐候及抗冲击寿命,常规B级考虑外墙耐候、耐腐蚀及耐热性,特殊A级针对耐气候区域外墙、容易受冲击、恶劣天气条件以及凹凸装饰要求,特殊B级针对抗冲击性要求高的地方,特殊C级针对受明显应力的部位;表面装饰级一般针对室内装修用,要求表面光洁度高,无任何划痕。

对于质量控制,一般考虑铝型材材料本身质量及工艺流程,这包括化学成分,机械特性,表面装饰,丝网印刷等。

具体而言,要求铝型材材料本身的化学成分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机械特性要求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弯曲强度等依据标准要求,表面装饰精度有严格要求,而丝网印刷流程要求文字、图案、色彩要求完整清晰,不允许有缺陷现象。

此外,在装设铝型材作业之前,还需要对铝型材截面等尺寸合格率进行质量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规定高度及宽度,壁厚检测,垂直度、平整度等,均符合实际规定的要求,以确保铝型材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总之,铝型材壁厚的标准与质量控制由材料本身质量及工艺流程构成,根据不同应用场合分为不同档次,在装设工作中也需要进行质量检查,以确保铝型材符合实际要求。

铝型材壁厚标准对照与质量控制

铝型材壁厚标准对照与质量控制

铝型材壁厚标准对照与质量控制(二)来源:中国幕墙网收集整理作者:* 日期:2008-12-16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打印】【投稿】【评论】晶艺建筑科技为使玻璃幕墙工程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2003年11月14日发布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规范玻璃幕墙工程的材料、设计、制作、安装施工及验收。

玻璃幕墙的抗风压性能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T15227《建筑幕墙风压变形性能检测方法》所规定的方法确定。

幕墙的抗风压性能是指幕墙在与其相垂直的风荷载作用下,保持正常使用功能、不发生任何损坏的能力。

幕墙抗风压性能的定级值是对应主要受力杆件或支承结构的相对挠度值达到规定值时的瞬时风压,即3秒钟瞬时风压。

幕墙的抗风压性能应大于其所承受的风荷载标准值。

通常横梁跨度较小,相应的应力也较小,建设部规定:横梁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应符合“当横梁跨度不大于1.2m时,铝合金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当横梁跨度大于1.2m时,其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5mm”。

为了保持直接受力螺丝连接的可靠性,防止自攻螺钉拉脱,受力连接时,在采用螺丝直接连接的局部,“其局部截面厚度不应小于螺钉的公称直径”。

立柱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应符合“铝型材截面开口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闭口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5mm;型材孔壁与螺钉之间直接采用螺纹受力连接时,其局部厚度尚不应小于螺钉的公称直径”。

立柱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的最小值,主要是参照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中关于幕墙用型材最小厚度为3.0mm的规定,对于闭口箱形截面,由于有较好的抵抗局部失稳的性能,可以采用较小的壁厚,因此允许采用最小壁厚为2.5mm的型材。

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工程设计单位依据JGJ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相关规定,计算选定的铝合金型材壁厚没有达到GB/T5237-2 000《铝合金建筑型材》规定,造成生产厂家按顾客设计图纸生产产品,却不符合国家标准。

铝合金系统门窗型材关键质量点控制标准

铝合金系统门窗型材关键质量点控制标准

标准页数:第 1 页共 5 页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系统门窗铝合金型材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公司生产的6063系统门窗铝合金型材。

2、引用标准GB/T 5237.1-2017、GB/T 5237.4-2017、GB/T 5237.6-2017。

3、定义3.1、系统门窗定义:指公司主力推广的产品系列,和重点客户的产品系列。

3.2、基材基材是指表面未经处理的铝合金建筑型材。

3.3、装饰面经加工、组装成制品并安装在建筑物外的型材,目视可见部分对应的基材表面(包括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

4、挤压质量标准及要求4.1、化学成份:必须符合6063内控成份要求。

4.2、尺寸偏差:4.2.1、壁厚尺寸偏差:壁厚范围A翅壁壁厚B封闭空腔周壁壁厚C两个封闭空腔间的隔断壁厚≤2.0 ±0.1 ±0.12 ±0.12 >2.0-3.0 ±0.1 ±0.15 ±0.15>3.0-6.0 ±0.12 ±0.21 ±0.214.2.2、非壁厚尺寸偏差:图纸上有注明公差的按图纸要求,图纸未注明的按下表执行。

尺寸范围壁厚T<1.6mm 壁厚T≥1.6mm非开口尺寸开口尺寸非开口尺寸开口尺寸≤10.0 ±0.12 ±0.15 ±0.10 ±0.14 >10.0-30.0 ±0.15 ±0.25 ±0.13 ±0.22 >30.0-60.0 ±0.24 ±0.40 ±0.18 ±0.27 >60.0-100.0 ±0.40 ±0.45 ±0.27 ±0.36>100.0-150.0 ±0.45 ±0.57 ±0.37 ±0.414.2.3、型材的角度允许偏差:壁厚T<1.6mm门窗型材的角度允许偏差按±0.5°, 壁厚T≥1.6mm门窗型材的角度允许偏差按±0.3°,特殊要求的应在图纸中注明。

[建筑]铝型材壁厚标准对照与质量控制

[建筑]铝型材壁厚标准对照与质量控制

铝型材壁厚标准对照与质量控制1 概述铝合金建筑型材作为建筑工程的一种重要原材料,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由于汽车和房地产两大产业的拉动,中国铝合金建筑型材产量持续走高,从1990年产量仅为39万吨,到2002年跃升为274万吨,年增长率为17%,大大高于同期国内GDP增长速度。

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协会预测,中国铝材的消费高峰将于2005年后到来,2022年达到最高峰,年需求量超过1000万吨,但目前,国内氧化铝产业受到企业规模小且布局分散、高品位铝土矿资源受先天不足等“软肋”制肘,中国国内氧化铝供应短缺预计将持续到2006年年底,在通过计算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铝型材壁厚,对于降低铝资源消耗和建筑工程成本,提高铝型材的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铝合金建筑型材壁厚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质量指标,同时又是关系建筑工程造价的经济指标。

一方面,部分铝型材厂急功近利,生产薄壁型材,扰乱市场,为建筑工程留下质量和安全隐患,为便于市场监督抽查,抑制市场上装饰装修行业用门、窗、幕墙型材的薄壁现象,保障消费者权益,GB/T5237-2000《铝合金建筑型材》对门窗、幕墙用受力杆件型材的最小实测壁厚进行规定。

另一方面,工程设计单位依据型材的使用条件通过计算选定的壁厚,部分数据与GB/T5237-2000《铝合金建筑型材》规定有差别。

如何充分理解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性法律法规中关于铝合金型材壁厚规定,生产中合理控制铝合金建筑型材壁厚,是铝合金建筑型材生产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2 GB/T5237-2000《铝合金建筑型材》相关规定笔者曾经与多家铝型材生产厂家技术人员探讨过GB/T5237-2000《铝合金建筑型材》中关于壁厚的规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厂家忽视或未充分理解.4条款中关于壁厚均衡性的规定。

GB/T5237-2000《铝合金建筑型材》.4条款规定“横截面中壁厚名义尺寸及允许偏差相同的各个面的壁厚差应不大于相应的壁厚公差之半”,此条款适用的条件是“横截面中壁厚名义尺寸及允许偏差相同”,在此条件下,最大实测壁厚与最小实测壁厚之差,应小于或等于该名义尺寸的公差之半,公差就是正偏差和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该条款可理解为:最大实测壁厚-最小实测壁厚≤(∣正偏差∣+∣负偏差∣)/2在铝型材挤压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模具、挤压设备、生产工艺波动影响,易出现型材挤压流出速度不均衡,壁厚出现偏差,特别是空心型材易出现偏壁现象,需加强现场质量控制,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GB/T5237-2000《铝合金建筑型材》规定,“型材作为受力杆件时,其型材壁厚应根据使用条件,通过计算选定。

铝合金型材厚度允许偏差标准

铝合金型材厚度允许偏差标准

铝合金型材厚度允许偏差标准铝合金型材厚度允许偏差标准一、铝合金型材厚度偏差标准的定义铝合金型材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设备或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其厚度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

为了规范铝合金型材的生产制造以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要求,制定了铝合金型材厚度允许偏差标准,对于铝合金型材的厚度偏差进行了具体规定。

二、铝合金型材厚度偏差标准的内容根据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铝合金型材的厚度偏差通常以公差的形式进行界定,公差的确定需要考虑到铝合金型材在不同用途和工艺条件下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生产工艺、材料特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一般来说,标准公差值是根据铝合金型材的厚度等级和尺寸进行确定的,公差值越小代表着铝合金型材的厚度控制得越严格,质量水平越高。

在实际应用中,铝合金型材的厚度偏差标准通常包括正负公差值,表示了铝合金型材厚度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允许的偏差范围。

其中,正公差值表示铝合金型材的厚度允许偏差的上限值,负公差值表示铝合金型材的厚度允许偏差的下限值。

三、铝合金型材厚度偏差标准的影响因素在铝合金型材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其厚度偏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材料、设备和操作等因素。

铝合金型材的材料特性对其厚度偏差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例如材料的性能、成分和加工工艺等都会直接影响到铝合金型材的厚度控制。

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操作水平也是影响铝合金型材厚度偏差的重要因素,包括压延轧制设备、模具精度、润滑冷却条件和操作技能等。

四、铝合金型材厚度偏差标准的应用与展望在实际应用中,严格执行铝合金型材的厚度偏差标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提高产品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铝合金型材在建筑、交通运输、电子电气、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厚度偏差的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发展中需要不断完善铝合金型材厚度偏差标准,加强在生产制造和工程应用中的质量管理,促进铝合金型材行业的健康发展。

结语铝合金型材厚度偏差标准作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铝合金型材的生产制造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铝型材壁厚标准对照与质量控制

铝型材壁厚标准对照与质量控制

铝型材壁厚标准对照与质量控制来源:中国铝材信息网,更新时间:2007-3-25 11:38:07,阅读:270次【摘要】铝合金建筑型材壁厚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质量指标,同时又是关系建筑工程造价的经济指标,本文通过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性法律法规中关于壁厚检测标准进行对照,帮助生产企业提高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性法律法规中关于铝合金型材壁厚规定的理解,探讨在铝型材生产中合理控制铝合金建筑型材壁厚,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降低建筑工程成本,对于铝合金建筑型材生产企业有着重要意义。

【主题词】最小实测壁厚受力杆件允许偏差1 概述铝合金建筑型材作为建筑工程的一种重要原材料,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由于汽车和房地产两大产业的拉动,中国铝合金建筑型材产量持续走高,从1990年产量仅为39万吨,到2002年跃升为274万吨,年增长率为17%,大大高于同期国内GDP增长速度。

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协会预测,中国铝材的消费高峰将于2005年后到来,2022年达到最高峰,年需求量超过1000万吨,但目前,国内氧化铝产业受到企业规模小且布局分散、高品位铝土矿资源受先天不足等“软肋”制肘,中国国内氧化铝供应短缺预计将持续到2006年年底,在通过计算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铝型材壁厚,对于降低铝资源消耗和建筑工程成本,提高铝型材的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铝合金建筑型材壁厚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质量指标,同时又是关系建筑工程造价的经济指标。

一方面,部分铝型材厂急功近利,生产薄壁型材,扰乱市场,为建筑工程留下质量和安全隐患,为便于市场监督抽查,抑制市场上装饰装修行业用门、窗、幕墙型材的薄壁现象,保障消费者权益,GB/T5237-2000《铝合金建筑型材》对门窗、幕墙用受力杆件型材的最小实测壁厚进行规定。

另一方面,工程设计单位依据型材的使用条件通过计算选定的壁厚,部分数据与GB/T5237-2000《铝合金建筑型材》规定有差别。

断桥铝壁厚1.8允许偏差

断桥铝壁厚1.8允许偏差

断桥铝壁厚1.8允许偏差断桥铝是一种常用于建筑门窗的材料,其优点在于耐腐蚀、隔音隔热、美观等方面。

而在选择断桥铝门窗时,壁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因为壁厚越大,门窗的强度和稳定性就越高,使用寿命也就越长。

根据国家标准,断桥铝门窗的壁厚应该在1.4mm以上。

而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断桥铝门窗壁厚一般在1.6mm到2.0mm之间。

其中,1.8mm是比较常见的壁厚。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断桥铝门窗的壁厚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因此,在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允许的壁厚偏差范围。

对于1.8mm的断桥铝门窗来说,其允许的壁厚偏差为±0.15mm。

也就是说,实际的壁厚可以在1.65mm到1.95mm之间。

那么,为什么要规定允许偏差呢?这是因为断桥铝门窗的壁厚是通过挤压成型来实现的,而挤压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差。

如果不允许一定的偏差,那么生产成本就会大大增加,而且也无法保证所有产品都能达到精确的壁厚要求。

因此,允许一定的偏差是为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

当然,作为消费者来说,我们也需要注意断桥铝门窗的壁厚问题。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检测:1. 直接测量: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直接测量门窗的壁厚。

2. 观察外观:断桥铝门窗的外观应该是平整、光滑、无气泡、无砂眼等缺陷。

3. 检查质保书:质保书上应该有门窗的规格参数,其中包括壁厚信息。

4. 咨询专业人士:如果您对门窗的壁厚有疑问,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或经验丰富的销售人员。

总之,断桥铝门窗的壁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对于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都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检查,并选择正规、有信誉的品牌和生产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型材壁厚标准对照与质量控制1 概述铝合金建筑型材作为建筑工程的一种重要原材料,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由于汽车和房地产两大产业的拉动,中国铝合金建筑型材产量持续走高,从1990年产量仅为39万吨,到2002年跃升为274万吨,年增长率为17%,大大高于同期国内GDP增长速度。

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协会预测,中国铝材的消费高峰将于2005年后到来,2022年达到最高峰,年需求量超过1000万吨,但目前,国内氧化铝产业受到企业规模小且布局分散、高品位铝土矿资源受先天不足等“软肋”制肘,中国国内氧化铝供应短缺预计将持续到2006年年底,在通过计算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铝型材壁厚,对于降低铝资源消耗和建筑工程成本,提高铝型材的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铝合金建筑型材壁厚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质量指标,同时又是关系建筑工程造价的经济指标。

一方面,部分铝型材厂急功近利,生产薄壁型材,扰乱市场,为建筑工程留下质量和安全隐患,为便于市场监督抽查,抑制市场上装饰装修行业用门、窗、幕墙型材的薄壁现象,保障消费者权益,GB/T5237-2000《铝合金建筑型材》对门窗、幕墙用受力杆件型材的最小实测壁厚进行规定。

另一方面,工程设计单位依据型材的使用条件通过计算选定的壁厚,部分数据与GB/T5237-2000《铝合金建筑型材》规定有差别。

如何充分理解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性法律法规中关于铝合金型材壁厚规定,生产中合理控制铝合金建筑型材壁厚,是铝合金建筑型材生产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2 GB/T5237-2000《铝合金建筑型材》相关规定笔者曾经与多家铝型材生产厂家技术人员探讨过GB/T5237-2000《铝合金建筑型材》中关于壁厚的规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厂家忽视或未充分理解5.4.1.4条款中关于壁厚均衡性的规定。

GB/T5237-2000《铝合金建筑型材》5.4.1.4条款规定“横截面中壁厚名义尺寸及允许偏差相同的各个面的壁厚差应不大于相应的壁厚公差之半”,此条款适用的条件是“横截面中壁厚名义尺寸及允许偏差相同”,在此条件下,最大实测壁厚与最小实测壁厚之差,应小于或等于该名义尺寸的公差之半,公差就是正偏差和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该条款可理解为:最大实测壁厚-最小实测壁厚≤(∣正偏差∣+∣负偏差∣)/2在铝型材挤压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模具、挤压设备、生产工艺波动影响,易出现型材挤压流出速度不均衡,壁厚出现偏差,特别是空心型材易出现偏壁现象,需加强现场质量控制,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GB/T5237-2000《铝合金建筑型材》规定,“型材作为受力杆件时,其型材壁厚应根据使用条件,通过计算选定。

但门、窗用受力杆件型材的最小实测壁厚应≥1.2㎜,幕墙用受力杆件型材的最小实测壁厚应≥3.0㎜”。

即在工程设计时,首先要通过计算型材在不同使用场合所需传递力的大小,来确定不同场合下型材所需的最小壁厚。

然后应在产品设计时明确识别受力杆件和非受力杆件,标准注1中指出“ 所谓受力杆件是指门、窗结构计算中的杆件,及幕墙的立柱和横梁受力杆件”。

为尽量减少标准滞后性的影响,标准注2中明确规定:“当本标准规定的‘最小实测壁厚’与有关铝门、窗、幕墙国家标准的最新规定不一致时,应执行该门、窗、幕墙国家标准的最新规定。

” 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GB/T8479-2003《铝合金窗》,5.1条款规定“铝合金窗受力构件应经试验或计算确定。

未经表面处理的型材最小实测壁厚应≥1.4㎜”。

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GB/T8478-2003《铝合金门》,5.1条款规定“铝合金门受力构件应经试验或计算确定。

未经表面处理的型材最小实测壁厚应≥2.0㎜”。

因此,工程建筑用外窗主要受力杆件最小实测壁厚应≥1.4㎜,工程建筑用外门型材最小实测壁厚≥2.0㎜。

通常,铝型材生产企业现场质量检验使用的外径千分尺通常精确到0.01㎜,当现场检测最小实测壁厚为1.35㎜,依据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3.3条款规定:“拟舍弃数值的最左一位数字为5,而右面无数字或皆为0时,若所保留的末位数字为奇数(1,3,5,7,9)则进一,为偶数(2,4,6,8,0)则舍弃。

”修约为1.4㎜,符合相应标准规定。

3 JGJ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相关规定为使玻璃幕墙工程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2003年11月14日发布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规范玻璃幕墙工程的材料、设计、制作、安装施工及验收。

玻璃幕墙的抗风压性能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T15227《建筑幕墙风压变形性能检测方法》所规定的方法确定。

幕墙的抗风压性能是指幕墙在与其相垂直的风荷载作用下,保持正常使用功能、不发生任何损坏的能力。

幕墙抗风压性能的定级值是对应主要受力杆件或支承结构的相对挠度值达到规定值时的瞬时风压,即3秒钟瞬时风压。

幕墙的抗风压性能应大于其所承受的风荷载标准值。

通常横梁跨度较小,相应的应力也较小,建设部规定:横梁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应符合“当横梁跨度不大于1.2m时,铝合金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当横梁跨度大于1.2m时,其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5mm”。

为了保持直接受力螺丝连接的可靠性,防止自攻螺钉拉脱,受力连接时,在采用螺丝直接连接的局部,“其局部截面厚度不应小于螺钉的公称直径”。

立柱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应符合“铝型材截面开口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闭口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5mm;型材孔壁与螺钉之间直接采用螺纹受力连接时,其局部厚度尚不应小于螺钉的公称直径”。

立柱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的最小值,主要是参照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中关于幕墙用型材最小厚度为3.0mm的规定,对于闭口箱形截面,由于有较好的抵抗局部失稳的性能,可以采用较小的壁厚,因此允许采用最小壁厚为2.5mm的型材。

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工程设计单位依据JGJ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相关规定,计算选定的铝合金型材壁厚没有达到GB/T5237-2000《铝合金建筑型材》规定,造成生产厂家按顾客设计图纸生产产品,却不符合国家标准。

因为标准条款冲突或不适宜,造成铝型材生产厂家、工程设计单位和顾客的困惑。

同时,因为标准对壁厚的硬性规定,造成相当部分铝资源的浪费。

4 DBJ 15-30-2002《铝合金门窗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相关规定为满足建筑工程的需要,使铝合金门窗的性能符合建筑功能的要求,保证铝合金门窗工程的质量,针对广东省的气候特点和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广东省建设厅于2002年10月18日颁布广东省地方标准DBJ 15-30-2002《铝合金门窗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用于规范广东省范围内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铝合金门窗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强制性条款3.2.2规定,“铝门窗主型材壁厚应经计算或试验确定,其中门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位最小实测壁厚应不小于2.0㎜,窗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位最小实测壁厚应不小于1.4㎜”。

对铝合金型材生产企业而言,铝合金门窗是其下游产品,下一过程就是顾客,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是顾客的基本要求,是铝合金型材应用于门窗生产的先决条件。

所以在铝合金门窗型材的设计、生产、质量检验中,需明确识别出主型材及截面主要受力构件。

所谓主要受力构件,指门窗立面内承受并传递门窗自身重力及水平风荷载等作用力的中横框、中竖框、扇梃等主型材,以及组合门窗拼樘框型材。

所谓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位,指门窗主型材横截面中,承受垂直和水平方向荷载作用力的腹板、翼缘或固定其它构件的连接受力部分等主要部位。

明确识别出主型材及截面主要受力构件,在设计、生产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既确保产品符合《铝合金门窗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相关规定,又能合理控制生产成本和顾客工程制造成本。

5 标准关于铝型材壁厚的硬性规定不恰当之处(1)质量定义角度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规定,“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特性”是“可区分的特征”,“要求”是“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铝型材壁厚是质量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求”主要体现在顾客要求、工程设计需要。

对顾客而言,壁厚大于1.4mm并不代表满足要求,在满足工程设计需要的前提下,壁厚尽量小,才是好的质量。

对于工程设计而言,安全因素与铝型材横截面结构、门窗(幕墙)结构、横梁跨度、玻璃面积有关,铝型材壁厚要求应根据使用位置和使用状态变化而变化,铝型材壁厚大于1.4mm不一定满足安全需要,小于1.4mm在相当部分工程中同样可以满足安全需要。

通过工程使用状态计算铝型材壁厚才是最科学的方法。

(2)能源角度目前,中国的GDP占世界GPD总量的1/30,但消耗的钢铁占世界总量的1/4,铝锭占1/4,煤炭占1/3,水泥占1/2,中国目前高速发展的经济是以大量消耗能源为基础的。

硬性规定铝型材壁厚,提高了部分工程的最低铝材消耗量,在某种程度起到浪费能源的推波助澜作用。

因此,标准硬性规定铝型材壁厚,既不符合能源节约,又无法保障顾客利益,无法满足工程设计需要,无法协调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从市场经济角度看,是不科学的。

6 结束语(1)型材作为受力杆件时,其型材壁厚应根据使用条件,通过计算选定。

铝合金门窗受力构件应经试验或计算确定。

(2)生产企业在设计时应明确识别主型材及截面主要受力构件,生产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控制铝型材壁厚。

(3)充分理解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相应法律法规关于控制铝型材壁厚的规定,既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规定,又能合理控制建筑工程制造成本。

参考文献【1】左宏卿、陈世昌、卢继延等,GB/T5237-2000《铝合金建筑型材》,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2000.12 【2】黄小坤、赵西安、姜清海等,JGJ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 【3】杨仕超、石民祥、谭国湘、张根祥,DBJ 15-30-2002《铝合金门窗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广东省建设厅,2002.10 【4】葛立新、王国军、李瑞山,GB/T5237-2000《铝合金建筑型材》实施指南,2002【5】葛立新,GB/T5237-2000《铝合金建筑型材》标准综述,《质量技术监督》,2000.3【6】刘达民、石民祥、卢继延等,GB/T8479-2003《铝合金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9【7】刘达民、石民祥、卢继延等,GB/T8478-2003《铝合金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