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汽企业历史大事记
陕汽的创新之路

产量 , 以争取多产作为企业走 出困境 、 生 十个关系企业持续 发展的关键 问题 ,在 存 发展 的初期 战略思 考。同时规划 的概 全公司开展了企 业持续发展战略大讨论 ,
念 初 步 建 立 ,每 年 都 制 定 经 营 目标 和 工 形成可持续 发展 战略的综合概念 ,从各 作 方 针 。 企 业 面 对 发展 的 挫 折 与 经营 的 个方面取得 战略共识 ,以理念创 新推进 艰 难 ,开 始 由产 品创 新 到 管 理 创 新 的 自 管 理 进 步 ,是 企 业 发 展 战略 和 企 业 创 新
维普资讯
F au e tr
- X6 l S 8 大客 车底盘 等民用车辆 ,在当时 最典型 的创新成果是开发S 2 9 七吨系 努力 去思考研究如何去 抓住机遇 ,并为 X 10 由盲 目、 被动 是 我 国 少 有 的 自主 开 发产 品 ,有 着 重 要 列重型越野车和S I0 X2 5 K系列 重型越野 此去 采取各种 战略和措施 , 的影响。这些创新实践从 七十年代延续 车 。以参加建 国 5 周年 阅兵盛典为成功 变为 自觉 、主动 。 0 ” 到八十年代 ,锻炼了队伍 ,积累了经验。 标 志 。 八十年代 中期到 九十年代陕汽主要
化 氛 围 ,建 立 一 支 颇具 活 力 的 员 工 队 伍 、
特别是技术队伍和经营管理 队伍 。 ”
创新战略
谈到陕汽的创新之路要追溯到 16 98
汽不但没有垮下来 , 持续快速发展 , 且 年 年。张玉浦 回忆说:陕汽建厂伊始 , 在吸 销 售 收入 由5 元 发 展 到 5 多 亿 元 , 年 收 、 参 考 苏 联 乌 拉 尔 和 法 国吉 比西 众 家 亿 0 5
增长 l 倍 ,被评为 中国 “ 0 最有 影响力企 之 长 的基 础上 , 密 结 合 中 国实 际 , 紧 自主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2) 1994年,原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决定将陕汽总厂销售部门成建制划归中国重型汽车销售公 司统一管理。
(13) 1994年,陕汽首次实现年产销过3000辆,当年生产汽车3012辆,销售汽车3010辆。创下了九十年代陕汽年 产销量之最。
(14)1999年,国家经贸委改组中国重汽,2000年8月16日发文,陕汽厂归属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
2010年业绩
2010年国内民 品实现销量
10万
市场份额 销量增长
11.4% 增速位居行业 第一位 49%
份额稳速提升,销量创陕重汽历史新高
——2011年常规车型版本
车型 牵引车 F3000系列 超级轻量化、高速轻量化、 加强版、超强版 F2000系列 批量 奥龙系列 轻量化版、加强版
自卸车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公司简介
• • • • 发展历程 公司机制 产品成果 创新内容
•
•
•
•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陕汽),总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前身是陕西汽 车制造厂。1968年奠基兴建建厂至今,共生产各类汽车60余万辆,为我国国防建设、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延安”重型军用越野车先后参加了35周年、 50周年和6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多次嘉奖。以开发和制造中 国第一辆重型军用越野汽车(延安SX250)、成功引进斯太尔重型汽车生产项目、引 进德国MAN公司先进重卡技术开发生产出具有当代国际水平的德龙F2000系列重型汽 车而闻名。陕汽集团与潍柴动力、康明斯公司、法士特公司等重卡优秀资源企业形成 的战略联盟,从而提升了陕汽集成创新的能力,及时自主开发出08款成熟国Ⅲ全新系 列重卡产品,技术水平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四十多年来,陕汽已发展成为占地620万平方米、资产总额292亿元、从业3.3万余 人的国内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之一。企业主要从事商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的开发、生产、 销售及相关的汽车服务贸易和金融业务,是国家选型对比试验后保留的唯一指定装备 我军的重型军用越野车生产基地和首批汽车出口基地企业,也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 制造型企业和唯一的新能源商用车生产企业。企业综合实力在中国500强企业中位居第 250位,在中国机械500强企业中位居第24位。2011年,陕汽产销各类汽车12万辆,实 现销售收入310亿元,其中重卡实现10万辆销售,出口汽车1万辆,出口总量位居行业 前列。 2005年以来,陕汽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加快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形成了重型军用越野车、重卡、中卡、大 中型客车、中轻型卡车、微型车、新能源汽车、重型车桥、微型车桥、康明斯发动机 及汽车零部件等多品种、宽系列的产品格局。并拥有延安、德龙、奥龙、欧舒特、华 山、通家等自主品牌。 在新能源领域,陕汽成功开发出CNG、LNG大马力天然气重卡、CNG、LNG客车 底盘、双燃料、混合动力、电动微型车和低速纯电动车型等新能源汽车产品,纯电动 码头牵引车、超强版的CNG、LNG牵引车已开始批量投放市场。天然气重卡市场份额 超过50%,居国内第一。
陕汽介绍

公司简介: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陕汽),总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前身是陕西汽车制造厂。
于1968年奠基兴建,1970年建成并成功试制出第一辆“延安牌”SX250型重型越野车。
建厂至今,共生产各类汽车50余万辆,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十多年来,陕汽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590万平方米,拥有资产总额238亿元,从业人员3万余人的国内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之一。
公司产品范围覆盖重型越野车、重型卡车、大中型客车(底盘)、中轻型卡车、微型车、重型车桥、微型车桥、康明斯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是首批汽车出口基地企业。
目前已拥有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陕西欧舒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宝鸡华山工程车辆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通家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西安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等38个参(控)股子公司。
陕汽拥有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通过广泛的对外合作,搭建起了全系列商用车研发平台及其支撑系统。
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陕西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成了国内重卡行业唯一的“重卡新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实验室”,承担的多个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
企业在产业规模、研发能力、市场营销和零部件生产制造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处于行业的领先位置。
“陕汽牌”重型越野车先后参加了举世瞩目的建国35周年、50周年和60周年阅兵仪式,成为行业内唯一先后三次参加国庆阅兵的整车生产企业,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多次嘉奖。
2010年企业在重卡领域成功推出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出的“德龙F3000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集成了驾乘、休息、办公等多项功能,装备了具备故障监控、实时报警等功能的CAN总线分散拓扑电子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整车结构和性能优化,具有可靠性高、承载力强、经济性好、低油耗、自重轻等诸多优势,进一步提升了国内重卡的技术水平,产品正式上市后,取得了可喜的销售业绩。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陕汽成功推出了天然气重卡及客车系列产品,并形成了一定的替代燃料技术储备。
陕汽重卡发展史

陕汽重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70年,当时它推出了第一批“延安牌”SX250重型军用越野车。
后来,在1984年,陕汽重卡引进了斯太尔“91系列”重型制造技术,并推出了奥龙系列。
2003年,陕汽重卡在引进德国MAN技术的基础上,优化改进,推出了德龙F2000经典车型。
随后,陕汽重卡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包括德龙X3000牵引车(2014年)、德龙X5000系列产品(2019年)和德龙X6000系列产品(2020年)。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陕汽重卡一直保持着“刚猛”的作风,注重大马力高端重卡的研发和制造。
这使得陕汽重卡在行业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特别是在2018年,陕汽重卡率先行业开启了“600+时代”的大门,这标志着它在发动机马力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此外,陕汽重卡的成功也离不开产业链的积极支持。
例如,潍柴动力、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等企业为陕汽重卡的研发和制造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
总的来说,陕汽重卡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和进步的过程。
它以刚猛的作风、大马力的优良基因和锐意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技术,引领着行业的发展。
陕汽:永不忘记

陕汽:永不忘记作者:杨锋磊来源:《汽车观察》2009年第05期中国汽车工业应该感谢一位名叫孟少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4月26日,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方红卫出现在阳光明媚的清华大学校园,这次他是以清华校友的身份来出席清华大学建校98周年的校庆活动。
他此行还有一个重要使命,那就是带着陕汽人的重托,向“孟少农励学基金”捐赠100万元人民币,用于对清华学子学习的鼓励和帮助。
孟少农情结中国汽车工业应该感谢一位名叫孟少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汽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
孟少农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1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
此后的1943年至1946年5月,孟少农先后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锤上兰森机器公司、司蒂贝克汽车公司、林登城中国发动机厂任技术员和工程师,学习考察汽车、发动机的产品、工艺、工具、机械加工和汽车工厂设计等方面的理论。
1946年,孟少农回国后在清华大学机械系任教,开创了汽车专业。
50年代末期,孟少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设计、制造“东风”牌轿车和“红旗”牌高级轿车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1年,还在“干校”劳动的孟少农被点名到陕汽去解决陕西汽车厂的产品发展问题,此后,孟少农在陕汽工作了七年时间,克服了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工作上的重重困难,大胆改革设计,大力组织攻关,使延安250军用越野车于1973年通过国家定型,从而投入生产。
此后他又为二汽的创建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他的主持下,仅用了9个月,就攻克了64项产品重大质量关键,使“东风”车以其马力大、速度快、性能好、耗油省、轻便灵活等优良性能,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
尽管在陕汽工作的时间仅有7年,但陕汽人对孟少农却一直铭记。
陕汽董事长方红卫说,“孟少农是汽车界的光荣,他在陕汽期间给陕汽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所以陕汽人对孟老总的感情是很深的,去年在陕汽四十周年庆的时候,陕汽颁发了感动陕汽十大人物中,第一个就是孟少农。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企业的发展历史过程1964年5月中央北京会议提出了一、二、三线工业新布局和建设大三线的战略方针。
为了尽快改变重型越野汽车依赖进口的局面,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生产,以满足国防现代化的需要,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经济委员会于1964年决定将北京新都暖气机械厂(又名新都汽车配件厂)迁建西北地区,在陕西选点建设。
1966年2月,国家计委下发《关于新都汽车配件厂迁建西北地区的通知》,陕汽厂的筹划工作开始。
后考虑新都厂系劳改厂,不宜搞军品生产。
第一机械工业部于1968年决定改由北京汽车制造厂为主进行包建。
其中发动机车间由南汽(为主)和杭州汽车发动机厂负责包建,生产纲领SX250型军用越野汽车由500辆提高到1000辆,柴油发动机1500台。
1968年2月8日一机部军管会批准,组建陕西汽车制造厂(代号九十三号信箱),厂址确定在宝鸡市岐山县曹家乡麦李西沟。
2月23日,一机部以(68)陕建字085号文确定成立陕汽厂筹备机构。
2月28日,陕汽厂筹备处在宝鸡市正式成立,并以(68)陕汽筹字001号文明确了机构成立事宜,从即日起工厂开始工作。
1968年12月30日SX250第一辆样车在北汽厂完成试制。
工厂于1969年7月破土动工。
1970年5月1日,为陕汽厂配套建设的蔡家坡渭河大桥建成通车。
1970年12月26日,SX250第三轮第一辆样车在陕汽厂试制成功,这是陕汽厂制造的第一辆汽车。
1972年7月,中共陕西汽车制造厂委员会成立。
1974年12月27日,SX250型五吨越野汽车经国家车辆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投产。
1975年,陕汽厂生产出第一批SX250越野汽车30辆,标志着工厂建设从产品试制阶段转入批量生产阶段。
1978年3月经国家验收正式批准投产。
企业经过十年建成,经验收确定的建设纲领为:SX250五吨越野汽车1000辆,SX6130Q柴油发动机1500台,备品备件1857吨,建设总投资1.17亿元,职工人数4984人,占地面积1118亩,建筑面积24.03万平方米。
三次创业铸就大国重器双轮驱动再续陕汽华章——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创新纪实

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要加上正面鼓励,再加上准入后的国民待遇,为外资构建更好的营商环境。
宁吉绍,我国将在农业、喆介采矿业、制造业、服务业领域推出更加开放的措施,允许更多领域实行外资独资经营,“目前,已经启动了再次修订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工作,在去年已经较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的基础上,今年将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继续在自贸试验区进行扩大开放的先行先试”。
据悉,在扩大正面鼓励方面,今年将发布新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充分发挥外资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多方面抓好“八字方针”落实“改革是最强大的发展动力。
”连维良表示,今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承担的年度重点改革任务近项,国家发展改20革委将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认真抓好落实。
“巩固”方面,重点是“两个深化、两个推进”,即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价格改革,推进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制度改革。
“增强”方面,重点是“五个加大”,即加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加大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力度,加大产权保护改革力度,加大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改革力度,加大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力度。
“提升”方面,具体是“三个推进”,即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要素流动性;推进创新创业改革,提升产业链水平;推进服务业改革,提升服务业供给质量。
“畅通”方面,打通“三个循环”: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打通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的循环;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打通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的循环;提升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打通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循环。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已经来到年的春天,伟大的人民共和2019国也即将迎来华诞。
707070年波澜壮阔,年春华秋实,在这无数仁人志士、企业团体为民族复兴而接续奋斗的年里,有一个名70字必将为时代所铭记,她就是制造出了新中国第一辆重型军用越野车、五次参加盛大阅兵、如今拥有余家100参控股子公司、产品销往全球多100个国家和地区的特大型商用汽车企业集团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陕汽重卡产品介绍-推介

王兆国
2011年陕重汽产品系列
德龙F3000
持久 版
德龙F2000
2010款奥龙 特种车部分
德龙M3000
——2011款超级轻量化版牵引车
使用工况:中长途公路标载运输,车货总重55吨以下 车型:德龙F3000
橡胶悬架系统
铝合金储气筒
空滤器中置系统
铝合金变速箱
宽体真空胎
MVS悬架系统
——2011款高速轻量化版牵引车
企业。
2003年,陕汽进入中国500强企业,2010年排名267位。 2004年,陕汽成为中国首批整车和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务院批准的扩大出口企业,中国首家进入欧洲重卡市 场,业务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5年,中国首个天然气重卡在陕汽诞生。
中国唯一指定装备我军的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生产基地,先后在35、50、60周年国庆大阅兵仪式上,陕汽军车
+
——电磁省油恒温扇
电磁省油恒温扇是继电控省油恒温扇(即09年大力推广的省油恒温扇)开发的又一新产品, 它可满足机械泵发动机(EGR、国Ⅱ)的车型应用。电磁省油恒温扇与电控省油恒温扇功能相 似,都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温度控制风扇转速,从而减少发动机不必要的功率消耗,进而提升 燃油经济性的产品,电控省油恒温扇应用于共轨发动机,而共轨发动机和机械泵发动机本身存 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电磁省油恒温扇与电控省油恒温扇的工作原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详见下 表:
陕汽重卡
U型运霸系列货箱(底3边3) ●采用U型结构,侧板和底板为一整体,增加了
箱体强度,有利于卸料;
●高强度耐磨材料,提高了车箱使用寿命. ●降低重心高度250-300mm,行驶稳定性提高 。
陕西重曼卡
(三)2011款载货车
陕汽集团——大国重器铁骑军魂——陕西汽车控股集团公司第六次参

重装登场万众瞩目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
碧空如洗、秋高气爽,剑气如虹、军威浩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上午10点15分,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庆大阅兵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序幕。
分列式上,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
当规模最大、气势雄浑的装备方队以排山倒海之势,雄赳赳气昂昂驶过观礼台的时候,立刻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些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国重器全部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不少装备是首次亮相,昭示着中国崛起,展示了中国力量,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振奋、为之欢呼!在32个装备方队中,48辆陕汽军车格外引人注目,这是陕汽第六次亮相共和国大阅兵,陕汽军车也早已成为沙场点兵中的劲旅铁骑和实战对抗中的英雄战车,充分体现了陕汽自主创新能力和军车研发水平。
与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50周年、60周年阅兵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相比,此次国庆70周年阅兵规模为历次之最。
陕汽也在这次阅兵中创下组建方阵最多、受阅车辆最多、服务军种最多、车辆类型最多、外围保障最多等诸多陕汽之最。
参与分列式的48辆陕汽受阅军车中,涵盖导弹牵引车8辆、无人机运载车4辆、工程车4辆、发射车4辆、综合车4辆、野战主食加工方舱4辆、加油车4辆、野战站台车4辆、野战手术方舱4辆、抢救车4辆、修理拆装车4辆,共计12种车辆类型,组建信息作战、无人机、核导弹、补给供应、抢修抢救7个受阅方队,涉及空军、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五大兵种,8种军车型号均为我军第二代现役主战车型。
同时,此次阅兵外围保障车辆也几乎全部来自陕汽,群众游行活动中的陕西省等主题彩车也由陕汽提供。
这是祖国的盛典,这是陕汽的骄傲!军品匠心使命必达障专项任务。
陕汽人不忘强军初心,牢记报国使命,自上而下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公司级重大专项“1910工程”,并根据方队编排与装备需求不同,下设空军、火箭军、陆军、战略支援、联勤保障5个分支项目,并分别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陕汽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宏明亲自担任。
陕汽:53年自强不息,打造商用车创业创新范本——陕汽发展历史回顾

SPECIAL FEATURES 本刊特稿
第 3 个发展阶段 (21 世纪初到 2015 年 ):陕汽干部带领全体职工 在泾渭河畔——主动求变、革故鼎新、力争上游
进入 21 世纪后,特别是 2001
年我国加入 WTO 后,陕汽开启新“征
程”:不满足于老厂区和西安东郊的
厂区,在企业运转资金并不丰厚的
陕汽 (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的简称 ) 的前身是陕西汽车制 造厂,于 1968 年奠基兴建,1970 年建成并成功试制出第一辆“延安”SX250 型重型军用越野 车,彻底结束了我军“有炮无车”的历史。
从 1968 年到 2021 年,53 年来,在陕汽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中,一代代陕汽人以“国家 重型汽车技术自主创新和科技强军”为己任的自觉担当,形成了“艰苦创业、创优报国、自主创新、 敢为人先”的陕汽创业创新精神。53 年来,经过一代代陕汽人的艰苦努力,陕汽逐步发展成 为世界著名的大型重型汽车制造企业,产品涵盖重型军用越野汽车、重型卡车、中轻型卡车、 微型汽车等全系列商用车,以及多种专用汽车和零部件。
到 1984 年,陕 汽年产销汽车 435 辆,工 业总产值 5 487 万元,中国重型汽车行业的“陕 汽力量”在五丈原下破土萌发。
图 1-1 1968 年 12 月 30 日,陕汽厂自主研发的我国“延安牌”SX250 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第一 轮样车完成
图 1-2 1970 年 8 月,在现场指挥部领导下,车间成立了各种突击队;在土建工程中,突击队员 挖土方 10 万多 m3,浇铸混凝土 5 万多 m3
2021.09 《商用汽车》 17
SPECIAL FEATURES
图 3-4 2005 年 12 月 28 日,国际一流、亚洲最大的陕汽商用车产业园汽车下线暨投产仪 式现场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企业的发展历史过程1964年5月中央北京会议提出了一、二、三线工业新布局和建设大三线的战略方针。
为了尽快改变重型越野汽车依赖进口的局面,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生产,以满足国防现代化的需要,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经济委员会于1964年决定将北京新都暖气机械厂(又名新都汽车配件厂)迁建西北地区,在陕西选点建设。
1966年2月,国家计委下发《关于新都汽车配件厂迁建西北地区的通知》,陕汽厂的筹划工作开始。
后考虑新都厂系劳改厂,不宜搞军品生产。
第一机械工业部于1968年决定改由北京汽车制造厂为主进行包建。
其中发动机车间由南汽(为主)和杭州汽车发动机厂负责包建,生产纲领SX250型军用越野汽车由500辆提高到1000辆,柴油发动机1500台。
1968年2月8日一机部军管会批准,组建陕西汽车制造厂(代号九十三号信箱),厂址确定在宝鸡市岐山县曹家乡麦李西沟。
2月23日,一机部以(68)陕建字085号文确定成立陕汽厂筹备机构。
2月28日,陕汽厂筹备处在宝鸡市正式成立,并以(68)陕汽筹字001号文明确了机构成立事宜,从即日起工厂开始工作。
1968年12月30日SX250第一辆样车在北汽厂完成试制。
工厂于1969年7月破土动工。
1970年5月1日,为陕汽厂配套建设的蔡家坡渭河大桥建成通车。
1970年12月26日,SX250第三轮第一辆样车在陕汽厂试制成功,这是陕汽厂制造的第一辆汽车。
1972年7月,中共陕西汽车制造厂委员会成立。
1974年12月27日,SX250型五吨越野汽车经国家车辆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投产。
1975年,陕汽厂生产出第一批SX250越野汽车30辆,标志着工厂建设从产品试制阶段转入批量生产阶段。
1978年3月经国家验收正式批准投产。
企业经过十年建成,经验收确定的建设纲领为:SX250五吨越野汽车1000辆,SX6130Q柴油发动机1500台,备品备件1857吨,建设总投资1.17亿元,职工人数4984人,占地面积1118亩,建筑面积24.03万平方米。
制造单位陕汽的工作经历

制造单位陕汽的工作经历一、陕汽的发展历程1.1 陕汽的成立与发展陕汽是中国的一家知名汽车制造企业,成立于1970年,总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公司起初是作为一个小型修理厂成立的,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扩大规模并转型为汽车制造企业。
陕汽坚持技术创新和质量导向,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2 陕汽的产品线陕汽目前主要生产重型卡车、中型卡车、轻型卡车等商用车辆。
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团队,产品质量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
陕汽的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份额。
二、陕汽的工作环境2.1 公司规模和组织结构陕汽是一家规模庞大的汽车制造企业,拥有数千名员工。
公司设有研发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之间密切合作,形成了高效的工作机制。
2.2 工作氛围和文化陕汽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
公司倡导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同时,陕汽还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三、在陕汽的工作经历3.1 入职陕汽的初期我于2010年加入了陕汽,当时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作为一名新员工,我首先接受了公司的培训,了解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产品知识。
随后,我被分配到生产部门,参与了卡车的组装和调试工作。
3.2 工作的挑战和成长在陕汽的工作过程中,我面临了很多挑战,例如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复杂等。
但是,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我逐渐适应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我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支持,他们给予我很多指导和帮助,使我不断成长。
3.3 参与项目的经历在陕汽的工作期间,我还有幸参与了一些重要项目。
例如,我参与了一款新型卡车的研发和试制工作。
在这个项目中,我负责部分零部件的设计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通过这个项目,我深入了解了整个产品开发过程,并提升了自己的技术能力。
3.4 职业发展和晋升在陕汽的工作中,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术知识。
陕汽发展简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陕汽发展简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陕汽是中国较早涉足汽车制造领域的企业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制造经验。
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家以商用车为主导产品的综合性汽车制造企业。
陕汽的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拥有良好的市场口碑和品牌影响力。
本篇文章将以陕汽的发展历程、产品与技术、市场地位等方面为主线,全面阐述陕汽在汽车制造领域的突出成就和发展潜力,并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文章结构将从公司背景部分开始,简要介绍陕汽的企业背景和发展历程,包括公司成立的时间、发展阶段、重大里程碑事件等。
随后,将详细介绍陕汽的主要产品线及其技术创新,包括产品的特点、性能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
在市场地位部分,将重点关注陕汽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地位和品牌影响力,以及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的努力和成绩。
在结论部分,将对陕汽的发展进行总结,概括陕汽在过去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同时,展望陕汽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技术创新方向和市场拓展战略。
预计陕汽将在未来继续积极探索市场需求,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升企业竞争力,迎接汽车行业的新挑战和机遇。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陕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公司在汽车制造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文章还将为读者提供对陕汽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和思考,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价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这是为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和重点内容。
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先对陕汽公司进行概述,简要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和背景,引入读者的注意。
接着介绍文章的结构,说明本文将围绕公司的发展历程、产品与技术、市场地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最后,阐明本文的目的,明确阐述为了对陕汽公司的发展进行简要梳理和展望,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了解。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陕汽公司的公司背景,包括公司的创建时间、发展规模、经营范围等方面内容。
陕汽重卡发展史

陕汽重卡发展史摘要:一、陕汽重卡简介二、陕汽重卡的发展历程1.早期发展(1950-1980)2.快速发展(1980-2000)3.市场竞争(2000-至今)三、陕汽重卡的优势与挑战1.优势a.技术优势b.品牌影响力c.市场份额2.挑战a.市场竞争加剧b.环保法规日益严格c.行业创新不足四、陕汽重卡的未来展望1.新能源发展2.智能化趋势3.国际化市场拓展正文:陕汽重卡是中国国内著名的重型卡车品牌,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技术底蕴。
自1950 年代成立以来,陕汽重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逐渐成为中国重型卡车行业的佼佼者。
早期发展阶段(1950-1980)陕汽重卡的前身是陕西汽车制造厂,成立于1958 年。
在早期的发展阶段,陕汽重卡主要生产军用卡车和工程车辆,积累了丰富的制造经验和技术实力。
1970 年代末,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加快,陕汽重卡开始将目光投向民用重型卡车市场。
快速发展阶段(1980-2000)1980 年代,陕汽重卡抓住国家发展重卡产业的政策机遇,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逐步形成了以重型卡车为主导的产品体系。
在1990 年代,陕汽重卡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逐渐上升,成为国内重卡行业的重要力量。
市场竞争阶段(2000-至今)进入21 世纪,陕汽重卡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方面,国内外竞争对手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国家对环保和能源方面的要求日益严格。
在这种情况下,陕汽重卡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拓展销售渠道等手段,积极应对市场挑战,保持了稳定的市场份额。
陕汽重卡的优势与挑战虽然陕汽重卡在国内市场拥有较高的份额和品牌知名度,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压力,使得陕汽重卡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其次,环保法规日益严格,对重型卡车的排放和能耗要求越来越高,陕汽重卡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以满足环保要求。
此外,行业创新不足,陕汽重卡需要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陕汽建厂54周年庆典活动

陕汽建厂54周年庆典活动陕汽集团是中国重型汽车制造企业之一,成立于1968年,即将迎来其建厂54周年庆典活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陕汽建厂54周年庆典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并对其中的各项举措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活动内容1. 庆典仪式:庆典活动将以隆重的仪式拉开序幕,包括升国旗、奏国歌、颁发奖章等环节,以表达对陕汽集团成立54周年的祝贺和纪念。
2. 企业展览:通过展览形式,展示陕汽集团在过去54年中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历程,包括产品展示、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
3. 员工表彰:对在陕汽集团建设和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全体员工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努力奋斗。
4. 客户交流会:邀请陕汽集团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参加交流会,分享合作经验、洽谈合作意向,进一步加强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
5. 公益活动: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关爱员工和社区,提升陕汽集团的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目的1. 庆祝建厂54周年:庆典活动旨在纪念陕汽集团成立54周年,回顾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弘扬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2. 展示企业形象:通过展览和交流会等形式,向客户、合作伙伴和社会各界展示陕汽集团的实力和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激励员工士气:通过员工表彰等方式,激励员工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4. 加强与客户合作关系:举办客户交流会,加深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拓展市场份额,促进共同发展。
5. 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公益活动回馈社会,传递企业正能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活动意义1. 弘扬企业文化:庆典活动是陕汽集团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庆祝建厂54周年,传承和弘扬企业的价值观和精神,凝聚员工向心力。
2. 宣传品牌形象:通过展览和交流会等形式,展示陕汽集团的产品、技术和创新能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企业的市场拓展提供有力支持。
3. 激励员工奋斗:通过员工表彰和奖励,激励员工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努力奋斗,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从五次大阅兵看陕汽升级

正能院经典案例CLASSIC CASE从五次大阅兵看陕汽升级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汽),始建于1968年,前身是为解决我军有炮无车问题而建设的三线军工企业,现已发展成为拥有资产总额533亿元的特大型商用汽车企业集团,综合实力位居中国机械500强第22位。
在国企改革发展的大潮中,陕汽通过与潍柴动力、盐城石油、美国康明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组建起了陕汽集团、陕汽实业、金龙汽车等100余家参控股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重型军用越野汽车、中重型卡车、大中型客车、微型车、重微型车桥、康明斯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的开发、生产、销售,出色完成了我军第一代、第二代重型越野车研制生产任务,成功中标第三代重型军用越野车研制项目,先后参加了国庆35周年、50周年和6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以及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仪式,是行业内唯一5次参加大阅兵的重型军车生产企业。
从有炮无车到战胜美国车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中国的汽车工业刚刚起步,十分艰难,国产卡车少之又少,军用重型越野卡车更是一片空白。
于是,陕汽文/本刊记者 王孝经50年,3次艰苦创业,3次大跨越,参加了5次大阅兵,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从一家单一生产军车的企业发展成为复合型整车生产商,从一家三线企业发展成为现代化汽车企业集团,从行业追随者发展成为行业领跑者,堪称跨越式发展典范。
国企管理2018.5. All Rights Reserved.应运而生。
当时,能够发挥微薄之力的只有CA-30中型牵引车,这款车牵引力较小,仅能拖动2吨到3吨的炮体。
然而,中国的炮却越来越重,比如常见122、152型大炮,重量都在5.7—6.5吨左右,因此,当时中国的炮体牵引车多是依靠进口。
为了彻底改变我国有炮无车的历史,1968年2月28日,陕西汽车制造厂筹备处成立,揭开了陕汽第一次创业的大幕。
经过一番艰难的选址工作,1968年4月11日,陕汽厂址定在陕西省岐山县渭河南岸的麦里西沟。
第一汽车五十年大事记(1953——2003)

第一汽车五十年大事记(1953——2003)
本篇展示《第一汽车五十年大事记》(1953——2003)。该大事记准备了三年,其实际内容记载的是1950年至2002年间一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大事简述。该大事记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编辑出版,编审委员会顾问:黄兆銮、耿昭杰,主任:竺延风,副主任:马振东,委员:徐建一、赵方宽、安德武、滕铁骑、金毅、卢炳志。总编:孙国武,副总编:平华、杜克,主编:闵铁华、冯云翔,执行主编:张永善、陈继信、马淑媛。
再创辉煌——记陕西汽车制造总厂和厂长张玉浦

再创辉煌——记陕西汽车制造总厂和厂长张玉浦
张影
【期刊名称】《现代企业》
【年(卷),期】1997(000)005
【摘要】阳春三月,古城西安,杨柳依依,记者慕名采访了总部位于东郊幸福北路的陕西汽车制造总厂.陕西汽车制造总厂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老厂,风凤雨雨近三十年,曾为我国国防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进入八十年代,陕汽人二次创业,面向市场,实行军品、民品两条腿走路,改变单一军车生产的格局,1984年成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的三大主机厂之一,主要生产陕汽系列和斯太尔91系列重型汽车.八十年代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陕汽厂曾一度跌入低谷,
【总页数】4页(P21-24)
【作者】张影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6
【相关文献】
1.发扬往日光荣铸造今日辉煌--陕西汽车制造总厂在创新中发展 [J], 咸同庆
2.打造中国第三代重卡--记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董事长张玉浦 [J], 定华
3.明日“长炼”更辉煌──记长岭炼油化工总厂厂长蒋信成 [J], 徐飞龙;
4.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记郑州市政协委员、东方给排水设备总厂厂长张思忠[J], 刘芳名
5.尽心竭力铸辉煌──记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企业家、荆门石化总厂厂长马金魁 [J], 张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汽企业历史大事记41年前,陕汽第一代创业者创建我国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生产基地;1968年,陕汽厂自主开发的我国第一代“延安牌”重型军用越野汽车下线;1974年,在与国外其它军车的对比实验中胜出,陕汽“延安牌”军车成为装备我军的指定产品;1978年,陕汽延安牌SX250越野汽车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中国第一辆12吨级以上民用载货车SX161在陕汽诞生;1984年,陕汽军车参加建国35周年大阅兵,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嘉奖;1983年,陕汽开始引进斯太尔项目,改变了中国民用载货车有轻无重的历史;1985年,第一辆斯太尔重型汽车在陕汽下线;1985年,中国第一辆12吨级以上民用自卸车SX360在陕汽诞生;1986年,陕汽军车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功显赫;1995年,陕汽被评为全国明星企业;1999年,陕汽军车参加国庆50周年阅兵式,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嘉奖;2001年,开始全面推行行业内“质量最优服务最优”的双优工程;2001年,陕汽在重卡行业首家注册推出“贴心”服务品牌;2002年,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02年,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第一辆陕汽奥龙重卡下线;2003年,第一批陕汽德龙F2000重卡下线,标志着中国第三代重卡诞生;2003年,陕汽开始建设占地3500亩,投资19.8个亿的陕汽北郊新基地;2003年,陕汽德龙F2000重卡出口欧洲市场,成为中国当时唯一进入欧洲市场的重卡品牌;2003年,陕汽荣获中国汽车工业50年50家成长性好、发展最快的汽车企业殊荣;2003年,陕汽成功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在中国机械工业企业500强居第45位;2004年,陕汽与德国MAN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署全面引进MAN重卡技术协议;2004年,成功研发国内首款国三重卡,各项性能指标均超过国标标准;2005年,陕汽集团董事长张玉浦先生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中国汽车业最具影响力十大人物”;2005年9月16日,陕汽集团与美国康明斯在西安签署合资合同,组建西安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生产康明斯ISM十一升重型柴油机;2005年,陕汽牌重型越野汽车被评为“中国越野车市场用户满意第一品牌”;2005年,陕汽德龙F2000重卡在中国物流运输车辆年度评测中荣获“最佳客户满意度重卡奖”;2005年,陕汽荣获“2005中国优秀物流装备提供商奖”;2005年12月28日,陕西省重点产业化建设项目、陕西一号重点工程——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陕汽商用车产业园重卡生产线汽车下线暨投产庆典仪式隆重举行,象征着陕汽创业史上又一个新征程的起点;2006年,陕汽成功研发行业首款节油产品,引领行业节油重卡风向标;2006年5月18日,陕西重型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成立,并在当天签订1.6亿元人民币的汽车装配线和散件出口采购合同订单;2006年5月,中国重卡行业首个“省油用户夏令营”在陕汽开启,给用户送去节油与省钱的福音,再一次印证对客户贴心关怀的理念和行动;2006年7月,陕汽在人民大会堂发布中国重卡行业第一个“品牌宣言”,主题为“驰骋五洲德赢天下品质成就未来”,开创了中国重卡的品牌时代;2007年1月,陕汽德龙F2000重卡被评为“中国重卡行业影响力第一品牌”;2007年4月,陕汽首次成功发布《中国卡车司机生存现状蓝皮书》,同时发布“陕汽重卡客户关怀工程”,昭示了一个企业公民的深深社会责任感,带领中国卡车企业服务理念走向新的突破;2007年5月,陕汽被表彰为“中国物流最可信赖的物流用车提供商”,是我国物流行业的最高荣誉;2007年6月,陕汽成功发起并举办首届“中国卡车司机节”,一个拥有社会责任感的民族品牌形象更加鲜明,其超越更加赢得了社会的尊敬和行业的深刻思考;2007年8月,陕汽新德龙重卡唯一入选“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万里行”活动,胜利完成1.5万公里全国巡游展出;2007年9月,陕汽重卡、汉德车桥双双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成为行业独家集三大名牌于一身的重卡企业;2007年9月,陕汽集团、陕西重汽产销双双超百亿,成为陕西省装备制造业首家产销超过百亿的企业;2007年11月,由中国财经传媒《21世纪经济报道》与综合性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联手发起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最佳品牌建设案例”的评选结果揭晓,陕汽案例发布《中国卡车司机生存现状蓝皮书》;发起“中国卡车司机节”荣获贡献奖;2007年12月,陕汽德龙F2000被评为“最佳大件运输用车”,陕汽被评为“最具社会责任感物流商用车厂商”;2007年,陕汽成功研发国内首款国四高端重卡,技术领先,节能环保;2007年,陕西重汽产销60090辆,产值152亿元,两年翻了两番,市场增长率再次蝉联全国第一,创造了连续24个月行业增速第一的市场奇迹;2008年2月28日,陕汽集团建厂40周年庆祝活动在西安召开;2008年3月31日,陕汽集团3月份产销万辆下线仪式在商用车产业园内隆重举行,标志着陕汽成功跨入月产销重卡万辆的大型企业新平台;2008年4月22日,陕汽联合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公路部、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以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货运装备分会发起了《中国卡车司机之歌》征集活动,“大道长歌,让爱随行”,被众多行业和社会专家誉为中国卡车文化的发源地和倡导者;2008年4月24日,2007年中国机械工业百强、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陕汽集团较去年入围中国汽车工业30强位列第13位;2008年5月13日,陕汽集团向四川地震灾区首批捐赠陕汽军用越野车、德龙F2000重卡各1辆、2000套千斤顶,款物达200万,是本次地震灾情中首家响应的重卡企业;2008年5月24日,“第二届中国(苏州)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发展峰会”上,陕西重汽被表彰为“最佳物流商用车供应商”;2008年5月28日,陕汽集团再次在全集团公司范围内组织向地震灾区捐款,本次捐赠希望工程共585.4万,是汽车行业用于援建抗震希望小学最大一笔捐款。
陕汽集团在本次地震向灾区捐款累计近800万元;2008年6月19日,陕汽成功举办“2008国Ⅲ重卡用户财富之旅”活动,让用户充分了解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使用正宗国Ⅲ重卡创造更大财富;2008年7月10日,由中国汽车报社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汽车服务品牌星级评选”颁奖典礼上,陕汽荣获“第三届中国汽车服务品牌”四星级奖项。
该项评选是目前国内影响力最大,标准最高,最为专业的服务评选,通过暗访、实地调查,走访了近万名用户,这一奖项的获得说明陕汽的“贴心服务”得到用户的充分认可;2008年7月18日,“2008年中国机械500强研究报告”发布大会在北京举行,陕汽集团荣获“2008年中国机械500强”排名第32位,较2007年排名第37位前进5位;2008年8月30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企业500强发表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上,陕汽集团荣列2008中国企业500强第292名,比2007年提升141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162位,比2007年提升82位;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第13位,比2007年提升5位;2008年9月1日,陕汽第二代国三重卡全新上市,续写节油新传奇;2008年9月9日,由亚洲国际名优品牌认证监督管理中心(香港)、中国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发起,并联合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和媒体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亚洲品牌盛典,在香港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议发布了2008年度“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最新排名。
陕汽集团荣获“中国品牌创新冠军”称号,成为重卡行业唯一入选亚洲品牌500强企业;2008年9月28日,主题为“大道长歌让爱随行”的第二届“中国卡车司机节暨《中国卡车司机之歌》”发布盛典,在陕西人民剧院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名卡车司机共度自己的节日,共同见证第一首《中国卡车司机之歌——海阔天空》的诞生过程,这是继《我为祖国献石油》、《农民工之歌》等歌颂普通人群的歌曲后,又一首描写卡车司机的歌曲。
陕汽作为此次活动唯一的企业主办方,延续了企业关注卡车司机群体的公益路线,这已经超越了企业营销的范畴,更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研发基地,2008年11月5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仪式,在陕汽商用车产业园隆重举行。
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陕汽的落户,不仅成为清华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个科研试验基地,同时也为陕汽集团的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是陕汽集团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使陕汽的研发能力跃升到一个新的平台;2008年12月28日,陕西重汽2009商务年会在西安欧亚论坛隆重举行,本次盛会的主题是“凝聚力量促发展抢抓机遇赢未来”,陕汽集团总经理袁宏明主持会议并作“变革营销,决胜2009”为主题的陕汽09年营销工作报告;2008年,陕汽全年实现产销7.6万辆,其中重卡6.6万辆,同比增长11.6%,市场份额升至12.22%,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31%,出口创汇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0%;2009年,陕汽09款第二代国三重卡傲世登陆,开创智能节油新时代;陕汽康明斯“双冠王”重卡震撼登陆:出勤冠军+节省冠军——破解高效物流运输难题德龙F3000重卡全新上市——开启中国高端重卡新时代2009年3月10日,陕汽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共同召开“服务型制造项目启动大会”。
陕汽改变传统的“制造销售经营模式”为“服务型制造模式”,标志着陕汽“服务型制造模式”正式启航;2009年3月,陕汽重卡贴心服务“提速行动”掀起三季连环冲击波,引领行业“及时服务”新标准;2009年4月21日,以“绿色新能源陕汽新动力”为主题,陕汽集团联合西安交大、长安大学在上海联合成立中国重卡行业唯一“重卡新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实验室”;发布中国重卡行业第一个绿色宣言《2009陕汽重卡绿色宣言》——全力建设中国最完备、最领先的新能源重卡基地及产业集群,为打造世界绿色新能源自主品牌重卡而不懈努力奋斗!2009年4月2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陕汽集团旗下陕汽和汉德两个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再次彰显品牌实力!陕汽重卡,国内独家集三大中国名牌、四大驰名商标于一身。
中国最佳黄金产业链,卓越品质铸就金牌重卡!2009年4月26日,在清华大学98周年华诞之际,陕汽集团向清华大学“孟少农励学基金”捐赠100万元作为奖学金,重点资助成绩优秀、家庭条件困难的大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为培养国家需要的汽车人才;2009年4月28日,陕汽重卡圆满完成重达730吨的大件运输任务,陕汽重卡的出色表现不仅创造了大件运输的历史记录,也创造了中国奇迹,这种大吨位货物由国产车运输,目前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