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烟楼梯间要求精编版

合集下载

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设置要求

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设置要求

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设置要求作者:易安网来源:易安网为了在发生火灾事故时,能较好地发挥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的作用,在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的设置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敞开楼梯间敞开楼梯间一般指建筑物室内有墙体等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直接相通的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应符合下述要求:(1)房间门至最近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2)当低层建筑的层数不超过4层时,楼梯间的首层对外出口可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3)楼梯间的内墙上除在同层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的房间门窗。

其他房间的门不应开向楼梯间。

(4)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cm.2)封闭楼梯间指设有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及外开门的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的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一般应设置封闭楼梯间的建筑物有:(1)汽车库中人员疏散用的室内楼梯。

(2)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层厂房、高层库房的疏散楼梯。

(3)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 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12层以上及18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

(4)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和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包括底层扩大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设置要求外,还应符合下述要求:(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下述防烟楼梯间的设置。

(2)高层建筑的楼梯间应设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3)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出口处设有前室面积不小于规定数值,并设有防烟设施,或设专供防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及封闭楼梯间的解答

防烟楼梯间及封闭楼梯间的解答

6.2.1 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2.1.1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6.2.1.2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6.2.1.3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2.2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2.2.1 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6.2.2.2 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个启。

6.2.2.3 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6.2.3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2.3.1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6.2.3.2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2.3.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6.2.4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5.3.5 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 旅馆;3 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 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5 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防烟楼梯间要求

防烟楼梯间要求

防烟楼梯间要求内容见与条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时,楼梯间应按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应按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设置消防设施;2. 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不应小于;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 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5. 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住宅的楼梯间前室除外;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等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疏散用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并宜靠外墙设置;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4 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5 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6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个启;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应符合下列规定: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和本规范第条规定的户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居住建筑内的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当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穿钢套管保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按照防火规范,有通风条件的楼梯间不用防烟,只有封闭楼梯间才有防烟要求1. 如果建筑物是超过50米的公共建筑或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不论能否自然排烟,均需要分别设置机械式加压送风系统;2. 如果放眼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均有外窗且满足排烟面积,就不用设置机械正压送风系统,如果前室能自然排烟,防烟楼梯间不能的话,也只是对防烟楼梯间送风即可,如果防烟楼梯间能自然排烟楼梯间窗户开放不小于5平方,已经满足自然排烟要求,前室不能的话,对前室加压送风,防烟楼梯间不必加压送风;。

防烟楼梯间要求

防烟楼梯间要求

防烟楼梯间要求
2.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

防烟前室可与
4)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5)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
6)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

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6.2.1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
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
6.2.4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6.2.5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
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
居住建筑内的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当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穿钢套管保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按照防火规范,有通风条件的楼梯间不用防烟,只有封闭楼梯间才有防。

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

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

一、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高层仓库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3、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旅馆;3)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5)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4、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小于等于于10m 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5、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7、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8、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电影院、礼堂;2)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3)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 人的高层厂房,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时,应设防烟楼梯间。

3、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4、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高层汽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防烟楼梯间;5、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6、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7、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8、建筑的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9、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1)电影院、礼堂;2)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3)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最新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设计要求

最新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设计要求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设计要求封闭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设置封闭楼梯间:用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

这些是规范上的定义,具体区分的话,防烟楼梯间在不具备自然排烟的条件要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

封闭楼梯间是封闭的,而防烟楼梯间是火灾逃生时的通道,是开放的。

一般都是防烟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防烟楼梯间顾名思义就是防烟和热气用的疏散楼梯间。

具体讲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隔的楼梯间。

其形式一般有带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等。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在:高规规定: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1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3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 旅馆;3 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 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5 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设计要求 (1)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设计要求 (1)

封闭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设置封闭楼梯间:用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

这些是规范上的定义,具体区分的话,防烟楼梯间在不具备自然排烟的条件要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

封闭楼梯间是封闭的,而防烟楼梯间是火灾逃生时的通道,是开放的。

一般都是防烟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防烟楼梯间顾名思义就是防烟和热气用的疏散楼梯间。

具体讲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隔的楼梯间。

其形式一般有带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等。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在:高规规定: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1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3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 旅馆;3 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 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5 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建筑防火(敞开、封闭、防烟、室外楼梯间、避难层、避难走道、隔间、下沉式设置要求)

建筑防火(敞开、封闭、防烟、室外楼梯间、避难层、避难走道、隔间、下沉式设置要求)

①设备间、管道井的门不应直接开启避难区
②确需直接开启时,与避难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5)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和疏散门之外的开口(避难层可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气体管道)
(6)除避难间外,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
(7)避难层应设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4)前室不宜共用,共用时前室使用面积≥6㎡
(5)楼梯间前室或共用前室不宜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合用时,前室使用面积≥12㎡,且短边≥2.4m(三合一前室)
7、各类前室面积总结
楼梯间类型
建筑类型
使用面积要求
防烟பைடு நூலகம்梯间前室
住宅建筑
≥4.5㎡
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
≥6㎡
消防电梯前室
所有类型建筑
1、疏散楼梯间共性设置要求:
(1)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不应小于1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5)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严禁穿过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要设置时,采用金属管道和切断气源的阀门。
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围护结构耐火1h,并宜采用实体墙,其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当采用防火玻璃时,其隔热性和完整性不低于1h,当采用耐火完整性1h的非隔热玻璃,应设自动喷水进行保护。面向步行街一侧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耐火1h实体墙。
步行街为多个楼层时,设置回廊或挑檐时,其挑出宽度不小于1.2m,各层需设置回廊和连接天桥时,应保证上部各层楼板的开口面积不小于地面面积的37%,且开口均匀布置;

防烟、封闭楼梯间汇总

防烟、封闭楼梯间汇总
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11楼小高层) 防烟楼梯 采用剪刀楼梯间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间 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意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 当地下层数为3层几3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 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 多层公共建 医疗建筑、旅馆、公寓、老年人建筑及类似使用功 筑的疏散楼 能的建筑 梯,除与敞 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 开式外廊直 接相连的楼 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 梯间外,均 能的建筑 应采用封闭 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封闭楼梯 楼梯间 间 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 高层仓库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5.5.12 高层建筑的裙房 5.5.13 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3.7.6 建筑高度大于21m且不大于33m的住在建筑,其疏散 3.8.7 楼梯间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5.5.27 当住在建筑的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 楼梯间(8-11层楼常见住宅) 5.5.12 5.5.13 3.7.6 5.5.27 5.5.28 6.4.3

防烟楼梯间防火规定

防烟楼梯间防火规定

防烟楼梯间防火规定
防烟楼梯间防火规定
防烟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防烟设施。

2、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m2;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m2。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m2;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m2。

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6、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防烟楼梯间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

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

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一、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高层仓库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3、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旅馆;3)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5)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4、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小于等于于10m 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5、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7、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8、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电影院、礼堂;2)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3)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 人的高层厂房,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时,应设防烟楼梯间。

3、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4、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高层汽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防烟楼梯间;5、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6、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7、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8、建筑的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9、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1)电影院、礼堂;2)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3)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防烟楼梯间自然通风要求

防烟楼梯间自然通风要求

防烟楼梯间自然通风要求
防烟楼梯间的自然通风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楼梯间的自然通风应能有效排放烟气,以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的安全。

2.楼梯间应设置天窗、通风口等设备,以便于新鲜空气的进入和烟气的排放。

3.通风口的位置应合理设定,以确保烟气迅速排出。

4.通风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排风能力,确保楼梯间内烟气快速排放。

5.通风系统应满足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效工作。

6.楼梯间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烟气的运动路径和空气的流通情况。

总的来说,防烟楼梯间自然通风的要求是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排放烟气,保证人员疏散通道的畅通和人员的安全。

防烟楼梯间的要求

防烟楼梯间的要求

防烟楼梯间的要求《防烟楼梯间的要求》篇一:防烟楼梯间的要求引言:在建筑设计中,防烟楼梯间可是相当重要的存在。

为啥这么说呢?你想啊,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楼梯间是人员疏散的重要通道。

要是没有防烟措施,浓烟滚滚的,人在里面根本就走不了,那可就成了死亡通道喽。

为了保障人们在紧急时刻能够安全疏散,就必须对防烟楼梯间有严格的要求。

主体要求:一、建筑结构方面1. 楼梯间必须独立设置,就像一个独立的小天地一样。

它不能与其他使用功能的空间合用,什么储物间、配电室之类的,统统不行。

这就好比是给疏散人员单独开辟的一条“专用高速公路”,不能被别的车占用。

2. 楼梯间的墙啊,得是防火墙,耐火极限不能低于2.00小时。

这就像是给楼梯间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防火铠甲,大火来了也能抵挡一阵子。

而且墙上除了疏散门和送风口等必要的设施外,不能随便开洞。

要是乱开洞,就像铠甲上有了漏洞,那还怎么防火呢?二、门的要求1. 楼梯间的门必须是乙级防火门。

这门啊,质量得过硬,得能在火灾中坚持一段时间。

而且门要向疏散方向开启,就像迎接疏散人员的热情怀抱一样。

你要是装反了,那可就麻烦了,人在紧急情况下跑出来,门还挡着道,这不是添乱嘛。

2. 门关闭后应具有防烟性能。

这可不是说着玩的,要是门关上了还漏烟,那和没装门有啥区别呢?这就好比是你想把烟挡住,结果门却像个筛子一样,那可不行。

三、通风排烟方面1. 防烟楼梯间必须有自然通风或者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如果是自然通风,那么每5层内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0平方米,且顶层不应小于0.8平方米。

这就像是给楼梯间开了几个小烟囱,让烟有地方跑出去。

要是达不到这个面积,烟就会在楼梯间里打转,人就会被呛死。

2. 如果是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呢,它的送风量得满足一定的标准。

具体来说,根据不同的建筑高度等因素有不同的数值,这都是经过科学计算的,可不是随便定的。

就像给楼梯间注入一股强大的“清风力量”,把烟都给吹走。

结尾:这些要求对于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那可是至关重要的。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有什么要求?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有什么要求?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有什么要求?一、问题的提出安全疏散是建筑发生火灾后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的有效措施,是建筑防火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火灾中人员的安全疏散是指在火灾烟气未到达危害人员生命安全的状态之前,将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安全地疏散到安全区域的行动。

安全疏散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使人员能从发生事故的建筑中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尽可能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消防人员灭火救援提供条件。

火灾中的安全区域是指建筑室外、建筑中的避难层、建筑中的封闭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而建筑中的封闭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是建筑中最主要的安全区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商场等功能复杂的大体量建筑不断增多。

在消防审核、验收的过程中,凡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的建筑也都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了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但发生火灾时,这些理论上安全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的安全值究竟有多大?在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又有多少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的防火门能保持常闭状态?因此,对封闭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中防火门的设置有必要进行探讨。

二、规范依据所谓封闭楼梯间是指用建筑构配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2.0.18条)〕。

一级耐火等级的楼梯间,建筑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为不燃烧体3.00小时,二级耐火等级的楼梯间,建筑构件为不燃烧体2.50小时。

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双向弹簧门,但高层民用建筑、高层工业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等建筑中的封闭楼梯间的门应是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7.4.1条:疏散用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或其他障碍物;4.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5.公共建筑的楼梯间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6.居住建筑的楼梯间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

房间楼梯间封闭楼梯间

房间楼梯间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设计要求
(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 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 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2)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 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 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 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 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4)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 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5)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
定义
封闭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 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高 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 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 门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 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高层民用建筑和 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 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如无开窗,须设管道井正压送风。但是 一类高层必须有管道正压送风
一级耐火等级的楼梯间,建筑构件燃烧性能 和耐火极限为不燃烧体3.00小时,二级耐火 等级的楼梯间,建筑构件为不燃烧体2.50小 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双向弹簧门,但高 层民用建筑、高层工业建筑、人员密集的公 共场所、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等建筑中 的封闭楼梯间的门应是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 级防火门
封闭楼梯间
开敞楼梯间
定义
敞开楼梯间是指建筑物内由墙体 等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 能,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相通的楼 梯间。
开敞楼梯间要求ຫໍສະໝຸດ (1)房间门至最近的楼梯间的距离应 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2)楼梯间在底层处应设直接对外的 出口。当一般建筑中层数不超过四层时 ,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 15m处。 (3)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段之间的 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

防烟楼梯间要求

防烟楼梯间要求

防烟楼梯间要求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防烟楼梯间要求内容见1,当不能天然采光和时,楼梯间应按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应按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设置消防设施;2.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

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m2,不应小于4.5m2;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m2;4.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5.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住宅的楼梯间前室除外);6.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等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7.4.1疏散用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并宜靠外墙设置;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4)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5)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6)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

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6.2.1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2.2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

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一、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高层仓库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3、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旅馆;3)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5)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4、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小于等于于10m 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5、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7、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8、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电影院、礼堂;2)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3)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 人的高层厂房,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时,应设防烟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设计要求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设计要求

封闭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设置封闭楼梯间:用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

这些是规范上的定义,具体区分的话,防烟楼梯间在不具备自然排烟的条件要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

封闭楼梯间是封闭的,而防烟楼梯间是火灾逃生时的通道,是开放的。

一般都是防烟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防烟楼梯间顾名思义就是防烟和热气用的疏散楼梯间。

具体讲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隔的楼梯间。

其形式一般有带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等。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在:高规规定: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1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3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 旅馆;3 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 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5 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室外疏散楼梯防烟要求

室外疏散楼梯防烟要求

室外疏散楼梯防烟要求引言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中,安全永远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而室外疏散楼梯作为建筑物中重要的安全设施之一,其防烟要求更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室外疏散楼梯防烟的相关要求和措施。

1. 室外疏散楼梯的定义室外疏散楼梯是指建筑物外部设置的用于紧急情况下人员撤离的楼梯。

与室内楼梯相比,室外疏散楼梯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如防雨、防晒和防风等。

2. 室外疏散楼梯的功能室外疏散楼梯主要有以下功能: - 提供紧急情况下人员撤离通道; - 防止火灾蔓延到室外; - 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

3. 室外疏散楼梯防烟要求室外疏散楼梯的防烟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疏散楼梯的位置•室外疏散楼梯应尽量远离可能发生火灾的区域,以减少火灾对其造成的影响;•疏散楼梯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墙上,避免与室内空间直接相连。

3.2 楼梯通道的宽度•室外疏散楼梯通道的宽度应满足人员密集撤离的需要;•根据建筑物人员容量和使用性质确定楼梯通道的最小宽度。

3.3 疏散楼梯材料•室外疏散楼梯应选择不易燃烧和产生有毒气体的材料,以减少火灾蔓延和对人员健康的影响;•针对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耐候性好、抗腐蚀性强的材料。

3.4 防烟门和防烟窗•室外疏散楼梯应设置防烟门和防烟窗,以隔离烟雾和火灾蔓延;•防烟门和防烟窗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阻挡烟雾进入楼梯通道。

3.5 疏散楼梯的标识和照明•室外疏散楼梯的出入口应设置明显的标识,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找到;•疏散楼梯通道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确保人员在黑暗环境中能够安全撤离。

4. 室外疏散楼梯防烟能力测试为了确保室外疏散楼梯满足防烟能力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

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防火性能测试通过模拟真实火灾场景,测试室外疏散楼梯在火灾蔓延时是否能够起到有效隔离作用。

4.2 防烟性能测试通过释放烟雾模拟火灾场景,测试室外疏散楼梯的防烟门和防烟窗是否能够有效隔离烟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烟楼梯间要求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防烟楼梯间要求
内容见与条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时,楼梯间应按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应按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设置消防设施;
2. 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

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不应小于;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4. 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
5. 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住宅的楼梯间前室除外);
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等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疏散用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并宜靠外墙设置;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
4) 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5) 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
6)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
表。

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个启。

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和本规范第条规定的户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居住建筑内的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当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穿钢套管保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按照防火规范,有通风条件的楼梯间不用防烟,只有封闭楼梯间才有防烟要求
1). 如果建筑物是超过50米的公共建筑或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不论能否自然排烟,均需要分别设置机械式加压送风系统。

2). 如果放眼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均有外窗且满足排烟面积,就不用设置机械正压送风系统,如果前室能自然排烟,防烟楼梯间不能的话,也只是对防烟楼梯间送风即可,如果防烟楼梯间能自然排烟(楼梯间窗户开放不小于5平方,已经满足自然排烟要求),前室不能的话,对前室加压送风,防烟楼梯间不必加压送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