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提纲:专题六 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
初三历史冲刺--- 中国的对外关系
![初三历史冲刺--- 中国的对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4f726fe6294dd88d0d26b3f.png)
中国的对外关系主讲:黄冈中学历史高级教师纪登启一、中考考点1、汉朝时期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隋唐时期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中日交流、玄奘西游)。
3、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基本方针和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中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二、命题规律近代以来日本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这是每一个中国人不能忘却的。
隋唐时期日本大批遣隋使、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促进日本社会变革;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从鸦片战争战败被迫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始,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新中国建立后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
三、考查趋向人类历史是一部文明史,它具有多元性、共容性。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人类共同财富。
古今中外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之一。
(1)古代历史:汉朝时期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作用;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来华、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
(2)中国近代史: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矛盾加深。
(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出席日内瓦会议、亚非(万隆)会议、和平共同五项原则提出;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中美邦交正常化。
(4)新时期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地区稳定的力量。
积极参与亚太经济组织、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四、专题知识教与学(一)古代中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1、两汉时期(1)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成为联系中外的纽带,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中国的对外交往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中国的对外交往](https://img.taocdn.com/s3/m/379e14ae102de2bd960588e8.png)
四.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
①综合国力的强弱 ②国家利益的需要 ③国家是否独立 ④社会制度是否先进 ⑤国际地位 的高低 ⑥国家领导人的素质等
三.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
1.中国古代的外交
(1)特征(趋势)
由开放走向闭关;以和平交流为主,后期出 现反侵略战争
①西汉:张骞出使西域
②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①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
20 70
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
世 的合法席位
纪 ②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
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的对
年 代
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2年9月中日建交
④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 90
世 主办权 纪 ③2001年10月,中国成功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初 ④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加强
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
拓展新的空间。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影响
①改善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为国内的建 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②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 关系和友好往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 了条件。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在 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④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
(1)特征(趋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原因 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②综合国力的增强 ③国际地位的提高 ④国家领导人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和独特 的外交艺术 ⑤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⑥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等奉行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 50
(3)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专题六 对外开放 闭关锁国
![专题六 对外开放 闭关锁国](https://img.taocdn.com/s3/m/6368fbf284254b35eefd348c.png)
专题六对外开放闭关锁国中国人民素以友好交往、和平共处著称于世。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条件,是对外开放的保障。
近代中国的落后与闭关政策,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主题一古代中国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教学目标:1.系统掌握古代对外交往的基本情况;2.了解古代对外交往的著名人物和重要史实;3.归纳古代中国先进科技文化外传的具体内容和影响;4.分析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尼布楚条约》的签定等对外关系上的重大事件及其国际影响,理解古代对外关系有开放到闭关的历史趋势及原因;5. 重点掌握秦汉、隋唐和明清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外交往关系的基本史实,比较分析这三个历史时期的基本特点;学法指导:1.以小专题的形式建立知识网络体系,如中国各个时期的交流物品;2.充分利用比较法,如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3.重视历史地图,如“丝绸之路”图,提高综合分析和比较能力;4.可采用列表方式正确识记各个时期的外交成就;5.注意归纳、概括我国古代从开放到闭关的过程,分析各个阶段对外开放的内容、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综合分析对外开放给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带来的积极意义和闭关带来的消极后果,从而加深对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理解;高考预测:1.突出对外交往的大时代背景,侧重考查秦汉、隋唐与明清三个时期的中外关系史,并且要求从中归纳出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2.继续考查对“对外开放”与“闭关锁国”这两个对立概念之间内涵与外延的正确理解;3.运用归纳法对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类型和基本途径进行概括考查;4.了解古代先进文化技术外传的基本史实,分析外传的历史影响,尤其注重对四大发明为主的中国传统科技的考查。
考题回放:(2005年上海历史卷·34)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九年级历史外交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历史外交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808e27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0.png)
九年级历史外交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外交是指国家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交往和交流的活动。
外交关系的发展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九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外交有关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加深我们对九年级历史外交知识的理解。
一、政治外交政治外交是指国家/政府在保护国家利益、解决争端、制定政策等方面进行的外交活动。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政治外交知识点:1. 主权与干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主权,即独立决定自己内外事务的权利。
干涉是指一个国家干预另一个国家的内政,例如通过经济制裁、外交压力等手段影响其政策。
2. 外交关系与外交使节:国家之间建立外交关系是为了进行官方交往和交流,建立大使馆、派驻使节是外交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多边外交和双边外交:国家可以通过多边外交(例如联合国)或者双边外交(例如两国间的谈判)来处理国际事务。
4. 联盟和军事同盟:国家可以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建立军事同盟(如北约)或其他形式的联盟(如欧盟、非盟)。
二、经济外交经济外交是指国家间在贸易、投资、货币政策等方面进行的外交活动。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经济外交知识点:1. 贸易:国际贸易在经济外交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进出口商品和服务,国家可以获得经济发展和资源互补的机会。
2. 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如关税、配额)限制进口商品,以保护本国产业;自由贸易则是鼓励开放市场,降低贸易壁垒,以促进国际贸易。
3. 货币政策与国际金融组织:国家的货币政策可以影响国际金融市场,而国际金融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协助国家进行金融合作与协调。
三、文化外交文化外交是指通过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交流来促进国际理解与友谊的外交活动。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文化外交知识点:1. 文化交流与文化输出:通过文化交流,国家间可以互相了解彼此的文化,提升互信与友好关系。
文化输出是指将本国文化向其他国家宣传和传播。
专题一 中考政治复习对外关系和政策
![专题一 中考政治复习对外关系和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f495113f5a8102d277a22f05.png)
完全沦为
“洋人的 朝廷”
三、中日关系 1868年( 明治维新 )后进入资本主义 甲午中日 )战争 A、1894-1895年(
B、1900年参加(
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
建立( 法西斯专政)侵华转嫁经济危机
C、1931年发动(“ 九一八事变 ”)侵占东北三 省
近 代
七七卢沟桥事变 D、1937年(“ ”)全面侵 30万
• 启示:
• 近代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 破坏,反映了新中国屈辱的外交。 • 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在世界舞台上显示了一个大 国的形象。 • 国力的强盛决定着外交命运。
代
B、1972年( 田中角荣 )访华中日建交
四、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五、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A、1953年( 周恩来 )提 出( 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B、1955年( 万隆 )会议提 出(“求同存异 ”)方针。
1、50 年代
A、1971年( 26 )届联大重返( 联合国) 2、70
A、50-70年代经济发展原因?启示? 现
因素:外部因素:①美国在政治上迫使日本进行民主改革, 经济上采取扶持政策;内部因素:②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③国家干预经济;④教育先行,重视人才培养;⑤“贸易 立国”,保持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各记住3点) 启示:①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②科教兴国,发展教育, 培养人才;③科技创新;④改革开放 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和连续性;⑤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华
死亡 731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 )人,公祭日 广岛、长崎
( )部队(“ 工厂”)
E、美向(
)投放原子弹
台湾
G、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 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 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演变"专题复习
!["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演变"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921ba8bbceb19e8b9f6ba00.png)
美苏争霸 , 美 国由攻转守 ; 不结盟运动兴 起, 第三世界力量壮大 , 在 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瓤 日益 突出 ; 日本 、 西 欧崛起 , 多极 化趋 势 出现 。 鬻立 三 、现代 中国对外关 系的“ 变” 与 3 . 2 O 世 纪七 十年代 末 以来 “ 不 变” 世 界格 局多极 化 趋势 进一 步加 强 ;冷 战 1 . 不变: 始终以国家利益为制定外交政策 结束后 , 尽管 国际形势局部动荡 , 但和平与发 的根本出发点 ; 始终坚持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 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交方针不动摇 , 反对 霸权 主义 , 维护世界和 0二 、现 代 中 国对 外 关 系 的 重 大 活 平 ; 始终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团结 ; 始终注重加强同周边 国家 的睦邻友好关系 , 动、 成 就及 作用 维护与稳定周边环境。 1 . 新 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 中期 2 . 变化 : 经历 了建 国初期和社会 主义 国 成就 : ①制定独立 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 采 实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向不结盟外 取“ 另起炉灶” 、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和“ 一 家结盟 , 经历 了由注重意识形态的革 边倒” 等方针 ; ②提 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 参 交政策 的转变 ; 命型外交向注重 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 的转 加 日内瓦国际会议 ; ③参加亚非会议 , 周恩来 变; 经历 了从 注重政治斗争 向注重政 治 、 经 总理提出“ 求同存异 ” 的方针 。
。
成就 :①1 9 7 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 位 ; ②1 9 7 2 年 中美关 系实现正 常化 ; ③ 1 9 7 2 年 中日邦交正常化 , 中日建交 。 作用 :①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了越来 越 重要 的作用 ; ② 国际上 出现 了一 个 同 中 国建交 的热潮 , 打破了 自2 0 世纪五十年代 以 来美 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 , 为改革开 放创造有利条件。 3 .2 O 世 纪七十 年代 末 以来 活动 : ①开展 以联合国为中心 的多边外 交;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 ; ③ 积极发展与周边 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 作用 : ①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 出了重大 贡献 ; ②有 力保障 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 的顺利进行 。
2020中考复习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类知识点总汇_
![2020中考复习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类知识点总汇_](https://img.taocdn.com/s3/m/d761aa56b14e852459fb5730.png)
【时空坐标】【主题线索】【主题特征】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国防建设与外交方面均取得重大成就。
国防上: 创建了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等,国防由无到有、由弱变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建设走新时代强军之路.力量日益增强,国家主权和领士完整得到有效保障。
外交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中美建交;(外交政策逐步成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型区域合作);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坚定力量世界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峙的格局。
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纷纷瓦解。
新独立的国家为了巩固独立、发展经济,一致反对冷战,不愿卷人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1991年,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仍然存在,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在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中肩负重要的职责。
【基础过关】第15课 钢铁长城1、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
2、第一艘核潜艇:1970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并于1974年装备我国海军。
3、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4、第一架仿制歼击机:歼―5型歼击机。
5、空军刚建立,就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
6、三支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
7、三大国产装备:导弹驱逐舰、核潜艇、歼―5型歼击机。
8、海军兵种: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
9、战机机型: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10、导弹部队构成: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
11、新时代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12、五大战区:东部战区、西部战区、南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外交环境:(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140c5296bd97f192279e979.png)
清代前中期闭关锁国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基础) ——重农抑商、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性决定对外锁国。 2、政治原因: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西方崛起之际,清统治者对西方的戒备之心 3、文化原因:传统文化的保守性 ——清统治者不知世界大势,固守天朝上国观念,自大保守心 态与无知。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特征: ——从被动开国到主动学习西方。
近现代中国全球化进程中的三件里程碑式的大事? 鸦片战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 中国加入WTO, 三次开放,从本质意义上说有什么差别?
鸦片战争是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是一种野蛮的 侵略,中国的被动开放伴随民族屈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是主权国家主动走向世界 的重大举措,出于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中国入世是中国全面融入世界(市场)的历史性一步。
时势: 19世纪上半叶,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加速对外扩张。 经济、对外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14-18世纪末中西对外关系对比与演变
14世纪,西欧自给自足庄园经 济开始衰败,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后期,明太祖海禁政策
1500年前后,西方开辟新航路, 1500年前后,明代中国依然海禁 早期殖民活动,走向海洋,积 极扩张,世界市场初现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
一、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时代特征(统治者对开放的态度)?
史实: 2、对外交流的主要途径、媒介? 3、对外交流的相关重要事件? 4、对外交流的成果?
评价: 5、对外交流对中外历史的影响?
A、汉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代特征:开放、包容、唐代最盛
汉代:交流途径: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交流史实:①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②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加强对西域控制。 ③东汉佛教传来 交流成果:器物交流为主。 唐代:交流途径:陆上丝路的繁荣 (海上丝路也有) 交流史实:①安西、北庭都护府 ②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东西方文化融汇) ③遣唐使、东亚文化圈(新罗、日本、越南) 涉及国家:波斯、大食、天竺(伊朗、阿拉伯、印度) 朝、日、越 交流成果:文字、建筑、科举、政治制度、学者交往….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311fdb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8.png)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问点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成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根底上另建新的同等外交关系使我国变更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退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稳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同等互利外交关系的根底。
一边倒坚决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问点二:和平共处五项根本原那么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1954年,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和和缅甸,两国相同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根本原那么2.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内容:相互敬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扰、互不干预内政、同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①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与,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②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胜利做出了巨大奉献。
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4.意义:①标记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因为它是在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前提下提出的,既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加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根本原那么。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莫定了根底。
②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根本准那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涵性和开放性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时间成就意义1949.101950.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标记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参与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与1955年参与万隆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问点三:中国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睬的常任理事国。
专题六 冷战后中国的外交与对外关系
![专题六 冷战后中国的外交与对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02d8d1eb7360b4c2e3f64dc.png)
双方决定在今后的六个月中 优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为保证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减少经常账户的不平衡, 中国将继续深化外汇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 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的作用,增加汇率弹性。 美国将采取措施,增强长期财政责任,并采取新措施鼓励私 人储蓄。中美双方同意加强在卫生保健服务和贸易与就业统 计方面的合作。美国欢迎中国向美投资,中国欢迎美国对华 投资。 ——启动双边协议的磋商,为中国旅游团队赴美旅游提供便 利;继续探讨双边投资协定的可能性;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问题深化磋商与合作。双方将通过增信释疑、消除分歧,促 进两国民用高技术和战略贸易的快速发展。在第三次中美战 略经济对话之前,中方将简化包括外资企业在华提供企业年 金服务的申请和许可程序。
1.2 克林顿第二任期的中美关系 1.2.1 1997年10月26日-11月3日江泽民访美 (夏威夷、华盛顿、费城、纽约、波士顿、洛 杉矶),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决定共同 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1.2.2 1998年6月25日-7月4日克林顿克服国内 反对势力的重重阻挠访华(西安、北京、上海、 桂林、香港),两国元首发表了三项联合声明。 1.2.3 国会的反弹:“考克斯报告”与“李文 和案件”;《加强台湾安全法案》
2,小布什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 2.1 布什对中国的看法:战略怀疑与经济合作
2.2 反恐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中美关系
2.3 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发展拓展,中 美关系的基础不断扩大
2.4 妥善处理现存问题是关系稳定的关键—— 台湾问题;贸易不平衡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 反倾销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结构性矛盾 2.5 如何管理中美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六)·中国近现代的外交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六)·中国近现代的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2b3201de195f312b3169a532.png)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综合国力、文化传统的综合反映。
它与世界政治格局、国际局势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历届反动政府的腐朽卖国,中国基本是上“弱国无外交”,国际地位极为低下。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一、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的外交政策概况时期政策基本内容实行的根本原因晚清时期丧权辱国,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屈辱的条约清政府的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他们不敢同帝国主义彻底决裂北洋军阀时期总的来说是推行出卖中国主权、投靠帝国主义的政策;也有一些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活动封建军阀地主阶级政权的反动性质决定的;为了换取帝国主义的扶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推行依附和投靠英美帝国主义的政策,统治初期为制造“自主”形象,发起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抗日战争中,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其根本利益,进行了抗战活动;解放战争时期,为取得美国支持,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国民政府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权性质,决定了它必然要以帝国主义为靠山;抗战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因此国共合作,共同抗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的政权性质决定了它是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继续奉行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斗争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外政策也有了新的发展二、中国近现代各时期外交政策的具体演变(一)清政府的外交政策的演变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是军事上失败,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
1861年初,清政府为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立了总理衙门,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但客观上也使清政府放弃了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并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的转变,适应了近代国际关系发展需要。
专题06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1
![专题06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1](https://img.taocdn.com/s3/m/c1b9a7ef856a561252d36fa1.png)
5.女真 .
年建国, 完颜阿骨打, (1)北宋:1115年建国,金,完颜阿骨打,1125年 )北宋: 年建国 年 灭辽, 灭辽,1127年灭北宋 (靖康之变) 年灭北宋 靖康之变) (2)南宋:宋金对峙,为蒙古所灭 )南宋:宋金对峙, (3)后金:改名为清,族名改满族,入关统一中 )后金:改名为清,族名改满族, 国 ,辛亥革命
2.鲜卑 .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 (2)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 (3)孝文帝改革 )
3.吐蕃 .
唐朝:并立政权,唐蕃联姻,松赞干布、 唐朝:并立政权,唐蕃联姻,松赞干布、文 成公主
4.契丹 .
年建国, 契丹), ),耶律阿保机 (1)916年建国,辽(契丹),耶律阿保机 ) 年建国 (2)澶渊之盟 ) 评价:百余年的和平以及财政负担) (评价:百余年的和平以及财政负担)
3、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1)原因: )原因: 西夏 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 政府重视并鼓励 (2)内容 ) 港口及机构、 港口及机构、场所 输入与输出商品 (3)名称由来 ) (4)路线 ) (5)意义 )
5、明朝:逐渐走向封闭, 、明朝:逐渐走向封闭, (1)朝贡贸易(特点) )朝贡贸易(特点) 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活动进行国际贸易; ①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活动进行国际贸易; 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的回报(薄来厚往); ②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的回报(薄来厚往); 有限制的贸易(地点、时间、朝贡规格等) ③有限制的贸易(地点、时间、朝贡规格等) (2)早期的西学东渐 ) 概况: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概况: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影响: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影响: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使得不少中国 开阔了眼界, 人开阔了眼界,窥见了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 西方世界;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 认识到中国与西方 西方世界;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 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的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历史中考外交知识点归纳
![历史中考外交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146666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5.png)
历史中考外交知识点归纳在历史中考中,外交知识点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国家间的互动、政治联盟、战争与和平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外交知识点的归纳:外交的起源与发展外交作为一种国家间的交流方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国家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逐渐发展起来。
在古代,外交活动主要通过使节和使者进行,而到了现代,外交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外交部门、领事馆、国际组织等。
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行为的指导原则和行动方针。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目标和利益诉求。
外交政策的制定通常由国家领导人和外交部门共同决定,并通过各种外交手段来实现。
外交手段外交手段包括和平谈判、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军事同盟等。
和平谈判是解决国际争端的首要手段,经济合作可以促进国家间的互惠互利,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军事同盟则是为了共同的安全利益。
外交礼仪外交礼仪是国际交往中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体现了对等尊重和国际法的遵守。
外交礼仪包括国宾接待、使节礼遇、国际会议的座位安排等。
历史性外交事件历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外交事件,如二战后的联合国成立,标志着国际社会对和平与安全的共同追求;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反映了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近年来的气候变化谈判,体现了全球合作应对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结束语外交是国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国家的安全、发展和国际地位。
了解外交的基本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国际政治和参与国际事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外交历史和政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国家间的互动和合作,以及它们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925e63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d.png)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考《中国现代史》中关于外交事业的发展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1. 中华民国外交政策:中华民国成立后,外交政策受到西方强国的影响,主张“利权外交”,即追求平等地位和国家利益最大化。
国际关系首要原则是以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为条件签订外交协定。
并在外交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行动,如参加国际会议、加入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等。
2. 抗战时期的外交努力:在抗战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以抗日为重点,力图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中国政府通过外交手段,如派遣外交使节、参加国际会议、发表外交声明等,积极争取国际支持,并与苏联、美国等抗日同盟国建立了密切关系。
3. 新中国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交政策以独立自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中国积极参与亚非合作、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拓展对外关系。
4. 第三世界运动:中国在冷战时期提出了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政策,提倡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互利合作,推动以第三世界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中国支持亚非拉国家联盟等组织,并提供物质和技术援助。
5.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政策以“和平发展”为主题,坚持互利共赢、开放合作的原则。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国际多边交流与合作,成为世界重要的大国之一。
以上是中考《中国现代史》中关于外交事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2020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材料题专练
![2020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材料题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4008f610be23482fb5da4c1f.png)
2020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材料题专练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1.(海南期末)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不同历史时期显现不同的特点。
【图表梳理】《古代中外交流情况表》(1)在表格中①、②、③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3分)①;②;③(2)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道路发生变化的技术条件是什么?(2分)【史料分析】材料一: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
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日本书纪》(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
(6分)【观点思考】材料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4)“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2.(2019·吉林期末)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对外交往,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以和平为主,也存在矛盾与冲突。
请观察下列图片中的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为题目,撰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1)文中包括图片涉及的六位历史人物在中外交往过程中的主要历史事件,以及事件的影响(一点即可);并谈谈有哪些因素影响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2)史实准确无误,表述清晰流畅,字数150字左右。
3.(2019·山东中考真题)明朝时,我国已进人封建社会后期,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明史》记载,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
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意为很快)而亡,汉、唐、宋虽有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
”为了解决君相之争,朱元璋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重大变革”。
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的对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e7134a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9.png)
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广泛的对外关系网络。
这些对外关系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对外政策、国际合作、地区合作等内容。
一、对外政策中国的对外政策秉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互利共赢的原则。
中国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中国高度重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积极发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在处理国际事务当中,中国对主权和领土完整抱有坚定的立场,并且奉行尊重国际法的原则。
二、国际合作中国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不断加强经贸往来、科技交流和人文交流。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形成开放型世界经济。
同时,中国还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科技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
此外,中国积极推动人文交流,加强文化交流、旅游合作等,增进不同国家间的了解与友谊。
三、地区合作中国在地区合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东亚地区的重要力量。
中国积极倡导并参与亚洲地区的合作机制,比如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合作对话等,推动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另外,中国还积极参与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区域贸易合作,促进地区各国的共同发展。
四、对外援助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帮助他们改善民生、发展经济。
中国以南南合作为原则,以贷款、援助、技术转让等方式为其他国家提供援助。
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解决全球性的贫困、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推动世界的共同发展。
五、全球治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主张国际社会应该坚持多边主义,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改革,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时,中国也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推动区域和全球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
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概况: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统治阶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由开放到闭关。
2.中外交往史实
(1)西汉:丝绸之路(中西方交通要道)张骞出使西域,对“丝绸之路”的形成贡献最大。
(2)唐朝:遣唐使(日本后仿效“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鉴真东渡日本(唐风洋溢奈良城);玄奘西游天竺,带回很多佛经,传播了佛教文化,并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
促进了中国与东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3)明朝:①郑和(马三宝)下西洋(印度洋),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②戚继光抗倭:保护民族利益;③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澳门遭到殖民侵略。
(4)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维护国家统一。
3. 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
(1)西汉:开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国力强盛。
(2)隋唐时朝:遣唐(隋)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
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交往活跃;国家繁荣富强。
(3)明朝:郑和下西洋。
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到闭关锁国。
(4)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启示(认识):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国家强盛,如隋唐时期因为开放而繁荣;闭关锁国,阻碍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就落后,由于落后而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二.近代中国的外交(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中国被动地与世界联系)
(1)主要的侵略战争及不平等条约
①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俄国侵占北方大片领土.③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⑤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
(2)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外交关系的影响
影响:通过这些条约的签订,外国列强从中获得许多特权,比如割地、
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开设工厂等,一方面,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也被打破了,近代中国被迫对外开放,中国被动地与世界联系;同时,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主动与外国交流,比如,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
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知识拓展】
★中国近代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与今天的对外开放的本质区别。
①前者是中国被迫,便利外国资本输出,剥削廉价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进行经济掠夺,具有强迫性、侵略性;
②后者是中国主动,便于引进外国资金、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具有主动性、主权性。
★近代中国的外交启示:只有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的安全与统一。
三、新中国的外交
1.新中国的主要外交成就
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20世纪50 年代的成就(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周恩
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③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26届联合国大会);1972年中日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交。
④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知识拓展】
★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香港、澳门问题顺利解决的根本原因:成功地运用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⑤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 会议、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2. 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②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③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启示: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反过来,只有更快更好的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的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
所以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中日关系
1. 古代、近代和当代中日关系发展的特点及史实。
(1)古代:①特点:友好往来,源远流长。
②史实: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
(2)近代:①特点;发动战争,侵略中国,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②史实: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当代:①特点;既合作又斗争。
②史实:合作--1972年中日建交、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斗争--东海油汽田危机、钓鱼岛危机
【知识拓展】
1. 目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
近年来日本政界右翼势力抬头,屡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罪行;首相等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分子招魂的事件。
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为什么产生不同的结局?不同的结局给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两次侵略战争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②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意义:扭转了一百年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3、从中日战争中,日本可吸取的历史教训有哪些?
①放弃军国主义,走和平发展之路;②正视中日关系史的那段不幸经历,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国民和青年时代;③警惕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思潮和势力的重新抬头;④要珍惜和维护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推动中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4.从“日本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事件”到“日本政要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影响和我们的态度:
答①实质:日本政府否认侵略罪行,美化侵略,推卸战争责任,为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
②影响: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损害中日关系,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我们的态度:我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居安思危;我们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
5.日本应如何正确对待侵华战争?
①正视历史,深刻反省战争犯下的罪行;②信守和平承诺;③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④与周边地区和国家友好相处。
6.对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两颗原子弹事件的认识:
①加快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②悲剧的元凶是日本军国主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应该将日本法西斯与日本人民加以区别;③核技术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但是利用不当,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中美关系:
1. 近代:①八国联军侵华,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获得大量赔款与一系列特权;②1922年华盛顿会议,迫使中国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③解放战争:扶蒋反共的政策,扶植新的代理人。
2. 现代:
①建国初:封锁禁运包围威胁、敌视态度、外交孤立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70年代: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中美正式建交,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知识拓展】
★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如何?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中美联合公报》和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关系才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