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及思考感悟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材料1003班:学号:课程班级:2班周五(5、6节)中南大学二○一一年十二月步入大二,我们在学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两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
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过程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的部分。
以下先对课堂上的几个思考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最后再谈谈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收获和感受。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 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
主要问题:一、对“哲学是爱智慧”的理解和体会。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它在现时代的意义何在?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一、对“哲学是爱智慧”的理解和体会。
学习或研究哲学,人们首先就会提出一个问题:哲学究竟是什么?“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的“philosophia ”,意思是“追求”和“智慧”,即“爱智”。
在汉语中,“哲”是聪明、智慧的意思。
以“哲学”翻译和表达“philosophia”,往往使人把“哲学”当作智慧的总汇或关于智慧的学问,然而人类创造的智慧有很多种,如常识、科学、宗教、艺术等等,哲学只是其中的一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1)哲学的含义?(2)基本问题?①是什么?②谁提出?(3)两方面内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区别的角度?①世界的本原②人与世界的关系③世界的状态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1)三种不同的物质观?(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3)物质与意识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起源:①自然界产物②社会的产物(2)本质?6.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1)运动:①运动的含义?②运动与物质不可分?(2)静止的含义?(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①区别②联系(3)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7.物质运动与时空和空间★(1)时空的含义及特点?(2)时空的客观性: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3)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4)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8.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社会物质性的表现?9.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2)理解: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3)意义?(三)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0.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本质含义?(2)基本特征?(3)基本形式?11.实践与人的存在(1)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2)原因?12.自然界与人的分化与统一(1)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状态?(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别和联系?①含义的区别②前提基础/影响制约13.人和自然的关系★★★★★★★★★(1)人与自然的关系?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②人通过实践活动影响改变自然(2)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和谐的: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马克思原理读后感

马克思原理读后感
马克思是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世界。
他的原理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在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思想的深刻性和伟大性。
首先,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以剥削和压迫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而工人则被迫接受低工资和恶劣的工作条件。
这种剥削和压迫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使得财富不断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却生活在贫困和困苦之中。
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其次,马克思的原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是不可避免的,最终将导致社会主义的胜利。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将不断加剧,最终引发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
这一观点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示,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危机,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优越性。
最后,马克思的原理激励着我不断地追求真理和正义。
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坚定的信念,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的思想激励着我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努力追求真理和正义,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马克思的原理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激励着我不断地追求真理和正义。
他的思想将继续指引着人类社会的前进,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读书笔记第三章主要讲的是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分为三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及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构成。
第一小节首先讲了在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上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是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依据。
其次讲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思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不仅有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还有其相对独立性,其表现为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平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第二小节讲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社会形态变更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历史的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第二节讲了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第二节中首先讲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科学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革命的实质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革命的根源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读书笔记模板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目录分析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发展
历史
马克思主 义
历史
人类
人类
实践
基本原 理
马克思主 义
基本原理
发展
社会
专题研究
马克思主 义
基本原理
理论
社会主义
国家
道路
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就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 原理三个部分的相互着的理论对客观世界的整体反映
第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不是不讲“坚持”的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要在意识 形态领域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际工作领域内贯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目录分析
1
出版说明
2
导论
3 第一章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 的整体性
4 第二章人类实
践活动及其发 展规律
5 第三章群众史
观与“以人为 本”
01
第四章人类 社会形态的 演进及其发 展规律
02
第五章唯物 史观与剩余 价值学说的 结合
03
第六章资本 主义的基本 矛盾及其历 史走向
04
第七章经济 文化落后国 家走社会主 义发展道路 的历史必然 性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全球化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设想 二、列宁对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深化 三、发展中国家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考与实践 四、近代中国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读书笔记大全

马克思读书笔记大全【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读书笔记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与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是互动的;是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辨证法在各自全部历史以展成果之上的有机结合,是人类哲学思想的光辉结晶。
而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这场变革既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和总结,也是当时和工业发展、科学进步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所以说唯物辨证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哲学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建构;当代形态关键字:继承与发展、矛盾、改革、创新、和谐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整个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既是人类以往科学和实践发展的光辉结晶,也是人类哲学思维发展的一种当代形态。
它荟萃了资本主义向社会转化时代的时代精神和精华,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它产生的一个半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实践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丰富着自己的理论内容,改变着自己的理论形态,展示着自己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哲学的最初产生意味着人类理性思维从神话思维中和一次历史性超越,标志着人类认识视野的极大拓展和思维层次的革命性跃迁,是人类智慧负着哲理层面的一革命性提升。
哲学可以说是名种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与其它科知识一道构成人类和知识体系。
而哲学作为最宏观的信念、理想和价值观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激励和向导的作用。
哲学流派中凡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是世界和本质,思维、意识、精神是物质的派生物的都是唯物主义;相反则是唯心主义。
一般说来,唯物主义反映进步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唯心主义则代表保守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要求。
人类的发展总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曲折复杂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与辨证法在各自自全部历史以展成果之上的有机结合,人们坚持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遵循认识的客观规律,而这样造行往往会得出唯物主义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

第1页(共5页)读书笔记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前言在接触的这本书之前,我对于马克思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可谓是很少了解,只在高中的哲学学习中对其有一个朦朦胧胧的认识。
大二的这学期我接触到这本教材,花了一些课余时间看了这本书,它加深了我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在读书之前,我的印象中马克思只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但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这样的观念完全转变了,他更是一个热血沸腾的革命家、坚强不屈的斗士。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详细解读与构架。
(二)文献搜索之前其实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之前其实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我也在图书馆借阅过一些书,我也在图书馆借阅过一些书,我也在图书馆借阅过一些书,但是但是很多都深奥难懂,不知道如何理解。
于是决定阅读这本《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它通熟易懂,很适合初学者的阅读。
(三)阅读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10年修改版,前三章(四)读书笔记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是主观臆想的。
不是主观臆想的。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的,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被孤立,任何事物都不能被孤立,整个世界更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但是,由于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联系也是多样的。
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的要旨,它是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定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在当今这个开放的世界中,在当今这个开放的世界中,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认为各个国家要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在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我认为建设者们也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一08法4 30 号黄嘉莹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的二、三节,我归纳出了课本的四条问题主线: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什么?事物为什么会发展?事物是怎么样发展的?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首先,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什么呢?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等特点。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蝴蝶效应”,南美亚马逊热带雨林一只蝴蝶挥动一下翅膀,都可能会造成美国一周后的一场飓风,可见,我们周围事物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这又让我不禁想起了最近的金融海啸,这次金融海啸是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次贷危机带来了信用危机,从而导致整个金融体制的瘫痪。
而联系不止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还有事物之间的联系,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市场,而社会注义的中国,能在这场危机置身事外吗?很显然是不能的,因为联系是普遍的,这对中国已经产生影响,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也加大了国内进口商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生事物适应了时代的潮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不可以战胜的,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纵观中国历史,从夏商周到西东汉,从三国到南北朝,从隋唐到五代十国,从辽宋夏金到元明清,每一个新朝代在但是来讲是新事物,旧的朝代萎靡、混乱,不适合人民安定生活,不适合经济稳定发展,必然带来改朝换代的结果,新的朝代符合当时人民利益要求,旧的朝代就在炮火中灰飞烟灭了。
事物的发展还是一个过程,就像近代中国,自从鸦片战争的战火升起后,中国就在经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一场场运动,一场场革命,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倒退,停滞,那也是暂时的,中国始终都是向前发展的,这点从我们现在生活就可以看出,而且毋庸置疑,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大二马原读书笔记3000字

大二马原读书笔记3000字大二马原读书笔记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每个学生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专业课程。
而作为一名学习社会科学的学生,我在大二时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其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称马原)。
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
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这一思想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的变革会导致上层建筑的变化。
这一观点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规律性,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性。
在学习中,我深刻理解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理解了社会的历史演变,还启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其次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矛盾冲突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这一思想让我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
例如,在研究社会问题时,我们不能仅仅从经济因素出发,还需要考虑到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全面地了解和解决问题。
此外,我还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理解到,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我们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完善我们的理论。
在马原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也深化了对社会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认识。
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讨论,我逐渐提高了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马原的学习也让我更加珍视实践经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自己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的来说,大二马原的学习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扩展了我的知识面,也培养了我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深刻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历史进程,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原理读书笔记

马克思原理读书笔记【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及思考感悟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材料1003班姓名:闵杰学号: 0607100313课程班级:2班周五(5、6节)中南大学二○一一年十二月步入大二,我们在学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两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
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过程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的部分。
以下先对课堂上的几个思考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最后再谈谈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收获和感受。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 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
主要问题:一、对“哲学是爱智慧”的理解和体会。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它在现时代的意义何在?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一、对“哲学是爱智慧”的理解和体会。
学习或研究哲学,人们首先就会提出一个问题:哲学究竟是什么?“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的“philosophia ”,意思是“追求”和“智慧”,即“爱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实践转向,科学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实现了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科学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由于马克思主义发现了科学的实践观,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实践转向,从而完成了一项哲学革命。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的实践原则是其基本的建构原则,科学的实践观点则是其首要的基本观点。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源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以实践为基础构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生长和发展的最现实的基础,是哲学生命力的源泉。
1:从对象看,哲学研究的诗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世界正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而人与世界的关系最现实最深切的基础是实践。
因此,真正的哲学无疑应以实践为基础来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
2:从内容来看,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获得灵魂。
哲学从总体上统摄时代的内容和文明,反映着时代的本质特征。
由此而言,真正的哲学也从实践中获得的最精致、最珍贵的东西,离开社会实践,时不能从实践的困扰中解脱出来。
3:从特点来看,哲学具有优越性,它是最高智慧,但总得以现实的实践为前提和起点。
超越性(即普遍性),是人的普遍性的反映,人的普遍性在于不受物质限制,按任何一种事物的尺度进行创造,并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人的普遍性就是实践的普遍性,或者说实践的普遍性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现,它标志着人赖以生活的世界范围展开的广度和深度。
人的普遍性就是实践的普通性,人的实践性之的所以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现,在于实践确证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本质力量是人在实践中所获成果的自然性积绽和社会性积绽,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是关照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面镜子。
二: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和实质:1: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马原相关书籍读书笔记

马原相关书籍读书笔记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共产党出版社编写的一本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材。
本书是中国大陆高校政治课程中的必修教材之一,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内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原理,加深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本书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则。
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认识世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政治经济学接下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详细解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书中详细讲解了商品、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剩余价值这些重要概念。
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和危机,这本书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最后,本书还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思想。
作者通过阐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强调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目标。
此外,这本书还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和阶段。
二、《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份政治纲领。
这本书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文献之一,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共产党宣言》首先分析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指出了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以及无产阶级的痛苦和困境。
接着,书中阐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使命。
此外,宣言中还提出了无产阶级组织和行动的具体目标和策略。
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我们可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和理想社会的构想。
它鼓舞人们为实现社会公平、解放人类劳动者而奋斗,并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资本论》《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的一本重要著作,全面系统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读书报告作者简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1883)内容简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是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旨在为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译文更准确、资料更翔实的基础文本。
为了编辑这部文集,经中共中央批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点著作译文审核和修订课题组,由中央编译局组织实施。
经典语句、段落摘抄:在观点、利益和目的不一致的情况下,新时代的幸福是不能用假想的合理妥协和虚伪的合作等办法来达到的,这种幸福只有经过各个党派的斗争才能达到。
——《民主派》在德国,中央集权制和联邦制的斗争就是近代文明和封建主义的斗争。
……即使从纯资产阶级的观点看来,德国牢不可破的统一也是摆脱它目前的贫困和创造国家财富的首要条件。
……但是,民主党纲领的拟订者没有必要涉及据说是次要的物质经济关系。
他的论证超不出联邦这个概念的范围。
联邦就是自由者和平等者的联合。
因此,德国应当成为联邦国家。
难道德国人联合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就会违背自由者和平等者的联合这个概念吗?——《法兰克福激进民主党和法兰克福左派的纲领》第一卷选收马克思和恩格斯1843-1848年的著作,系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
第一卷开篇部分选收的三篇文章,标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论述了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同时首次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在《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揭示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局限性和虚伪性,强调消私有制并对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是实现人的解放的途径。
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评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和影响,分析和批判了它的主要范畴,强调只有消灭私有制、全面变革现存的社会关系,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
马克思读书笔记范文(3篇)

马克思读书笔记范文(3篇)马克思读书笔记1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
我们要努力学习和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在学习中我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
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就要从平常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当中,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复杂的东西需要认识,许多重大问题需要回答,许多领域需要开拓,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就显的尤其重要,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必须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面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感上个星期我利用空余的时间看了一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感触颇深。
这本书完全的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内容,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再到马克思描述社会的各种规律都一一的描述。
讲诉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内容。
是一本将马克思理论知识简单的、通俗易懂的介绍给读者知道。
引起我注意的,让我想把这本书看下去的原因是本书绪论中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问,我就是被这一个问题吸引到了,所以才开始通读这本书。
经过阅读,让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为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论、基本观点论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及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我认为这些阐述太过于笼统和简单,让人不能一目了然的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含所在。
为了能详细的了解这个理论,我坚持读了下去。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这一章让我知道了物质和实践、联系与发展的知识以及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为何理论。
让我想起了伟大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思想正是来自马克思主义最精华的实践理论。
本书也讲到了资本主义的点点滴滴,很有条理的批判了资本之一的自私性,这在当时的社会能看出如此深刻的社会现状和勇于揭示这一现象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
读到这一章的时候我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一点的反对之处,因为他对资本主义的揭示抬深刻露骨,以至于让人们觉得资本主义是一无好处好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这一章很详细的阐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又以列宁、斯大林的案例加深了我对社会主义的了解。
也描述了社会主义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让我知道了社会主义存在的价值。
马克思原理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笔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1.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人能够通过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2. 物质和意识:世界的万事万物归结为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3. 实践: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基础。
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等,这些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
5. 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
生产力是改造和影响自然的物质力量,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笔记,建议查阅相关教材或咨询专业人士。
马克思原理读后感

马克思原理读后感马克思原理是一本让人深思的著作,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对于我们理解当今社会的运行规律和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对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对于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怀,也对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关于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的理论。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矛盾是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而产生的。
资本家通过剥削无产阶级获取利润,而无产阶级则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资本家的雇佣工人。
这种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最终必然会引发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只有通过改革和革命,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是关于生产关系的理论。
马克思指出,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它决定了社会的其他方面。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是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
资本家通过私有制控制了生产资料,而无产阶级则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种生产关系导致了生产的低效率和分配的不公平。
只有通过改变生产关系,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解放。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看到生产关系的问题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私有制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劳动力的剥削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矛盾的加剧。
只有通过改变生产关系,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马克思原理是一本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著作,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对于我们理解当今社会的运行规律和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从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开始,我们就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使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于是带着那份疑惑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我很认真很努力的去听老师的讲解,因为我真的想知道,马克思有那么神奇么,希望老师能给我解开这个疑惑,希望这本书给我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次又一次,老师给我们诠释着马克思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价值,我开始发觉里面的观点异常的有特点,我觉得很新鲜,它在重新解读周围的人和事,让我长期形成的固定思维一时难以转变。
我突然冒出一种意识—这貌似是一种洗脑。
当然我没有贬斥它的意思,反而我的认识开始提升。
认识到世界的物质性,了解啦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静止是相对的。
开始认识到,马克思是从哲学的高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揭秘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普遍性规律。
马克思主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它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发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本书是把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对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
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使我们在学习中着重用学习领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我们对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思考的能力和方法。
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对现实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社会的物质性和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读书笔记
从1844-1845年马克思的观点形成时起,他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特别是一个拥护费尔巴哈的人。
我想正是在实践中,他看到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不够彻底,不够全面等问题,进而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揭露了费尔巴哈以前所有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点是它们的消极直观的性质,不了解革命实践的意义,强调指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批判了费尔巴哈把人看作抽象的人的观点,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多次提到实践。
第二条中说道,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在三条中写道,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第八条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对于实践,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首先是知与行。
知与行总是相互依靠,不可分割的。
知需要行去巩固,而行也必须以知为前提。
在此前提下,二者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我们常常说知行合一,但若是知行合一,又如何来区分知与行的先后轻重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这首诗我们都耳熟能详,可以看出,我们终究是要纸上先得,然后必须要身体力行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纸上所得的东西。
所有的行都得以知为前提,并且行之愈深,才能知之愈明。
这就好比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同时理论又是实践的基础。
其次是关于个人与信仰的思考。
“我是谁?”我们常常会问这样的问题。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想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其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同时在社会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而这些特殊的角色就构成了我们。
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这还是离不开实践,我们只有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不断地实践,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
实践结果,会反应我们是否适合这个角色。
倘若适合,那么是我的什么特质在此角色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假如不适合,那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在我们面临职业规划时,常常会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工作。
我想大学,给予我们最多就是去尝试,去实践
的机会,无论结果如何,对我们自身而言,都是对自己的进一步的探索。
我们常说,信仰是一个人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的精神支柱,人活着总得有点儿信仰。
信仰是什么呢?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
可见,信仰并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
信仰倘若离开了实践,那信仰便是毫无生机与活力的言语;信仰只有在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就像是支撑着红军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信仰,那便是整个民族的壮丽史诗。
信仰,我觉得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我们需要做的就只是在实践中处处奉行,那便是一种行为,一种准则。
马克思说“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我们在社会实践中的每一言,每一行,到底是以什么为准则呢?我想这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而这又何尝不是对我们自己的深入了解呢?
实践,正是跨越知与不知的桥梁,实践的结果会告诉你知还是不知的答案。
在实践中,我们对自己,对真理都会不断地有所了解,进而希望能够改变世界。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腾飞与崛起,靠的就是实践与实事求是。
但我们也需要明白,具体的实践要受到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甚至主观条件感受的制约,要避免以偏概全。
任何一阶段由实践得来的真理都绝对不是“终点站”;对我们而言,最多就是“里程碑”。
毛泽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
可见,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