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读书笔记

从1844-1845年马克思的观点形成时起,他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特别是一个拥护费尔巴哈的人。我想正是在实践中,他看到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不够彻底,不够全面等问题,进而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揭露了费尔巴哈以前所有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点是它们的消极直观的性质,不了解革命实践的意义,强调指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批判了费尔巴哈把人看作抽象的人的观点,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多次提到实践。第二条中说道,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在三条中写道,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第八条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对于实践,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首先是知与行。知与行总是相互依靠,不可分割的。知需要行去巩固,而行也必须以知为前提。在此前提下,二者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我们常常说知行合一,但若是知行合一,又如何来区分知与行的先后轻重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这首诗我们都耳熟能详,可以看出,我们终究是要纸上先得,然后必须要身体力行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纸上所得的东西。所有的行都得以知为前提,并且行之愈深,才能知之愈明。这就好比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同时理论又是实践的基础。

其次是关于个人与信仰的思考。“我是谁?”我们常常会问这样的问题。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想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其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同时在社会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而这些特殊的角色就构成了我们。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这还是离不开实践,我们只有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不断地实践,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实践结果,会反应我们是否适合这个角色。倘若适合,那么是我的什么特质在此角色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假如不适合,那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我们面临职业规划时,常常会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工作。我想大学,给予我们最多就是去尝试,去实践

的机会,无论结果如何,对我们自身而言,都是对自己的进一步的探索。我们常说,信仰是一个人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的精神支柱,人活着总得有点儿信仰。信仰是什么呢?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可见,信仰并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信仰倘若离开了实践,那信仰便是毫无生机与活力的言语;信仰只有在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就像是支撑着红军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信仰,那便是整个民族的壮丽史诗。信仰,我觉得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我们需要做的就只是在实践中处处奉行,那便是一种行为,一种准则。马克思说“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们在社会实践中的每一言,每一行,到底是以什么为准则呢?我想这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而这又何尝不是对我们自己的深入了解呢?

实践,正是跨越知与不知的桥梁,实践的结果会告诉你知还是不知的答案。在实践中,我们对自己,对真理都会不断地有所了解,进而希望能够改变世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腾飞与崛起,靠的就是实践与实事求是。但我们也需要明白,具体的实践要受到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甚至主观条件感受的制约,要避免以偏概全。任何一阶段由实践得来的真理都绝对不是“终点站”;对我们而言,最多就是“里程碑”。毛泽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可见,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