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中国地质大学
(完整版)机电一体化毕业课程设计

1引言1.1课题简介本次毕业设计课题为“模块化生产控制系统设计”。
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分析研究学校实验工作台系统,结合所学知识以及先进控制技术,对模块化生产线控制系统进行研究。
1.2 工业模块化系统发展现状工业模块系统是一种以机电一体化为基础的自动化系统,其中控制的部分现今在我国大都是采用的是PLC控制。
PLC是由摸仿原继电器控制原理发展起来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PLC只有开关量逻辑控制,首先应用的是汽车制造行业。
它以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输入和输出操作,来控制各类机械或生产过程。
用户编制的控制程序表达了生产过程的工艺要求,并事先存入PLC的用户程序存储器中。
运行时按存储程序的内容逐条执行,以完成工艺流程要求的操作。
PLC的CPU内有指示程序步存储地址的程序计数器,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每执行一步该计数器自动加1,程序从起始步(步序号为零)起依次执行到最终步(通常为END指令),然后再返回起始步循环运算。
PLC每完成一次循环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扫描周期。
不同型号的PLC,循环扫描周期在1微秒到几十微秒之间。
PLC用梯形图编程,在解算逻辑方面,表现出快速的优点,在微秒量级,解算1K逻辑程序不到1毫秒。
它把所有的输入都当成开关量来处理,16位(也有32位的)为一个模拟量。
大型PLC使用另外一个CPU来完成模拟量的运算。
把计算结果送给PLC的控制器。
最终达到控制的目的。
工业模块与智能系统是六十年代以来在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控制论、计算机技术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
该学科以各种传感器为信息源,以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技术为核心,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探索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某些智能特性的系统或装置的方法、途径与实现,以提高系统性能。
工业模块与智能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学科分支。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设计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教学内容1.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2.传感器与执行器3.控制系统与自动化4.机械设计与制造5.电气与电子技术6.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与应用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结合实例分析•教师和学生参与讨论•实验操作与实践综合•项目实战案例分析教学评估•学生课堂表现及作业考核•期中期末综合考核•课程设计和项目实战评比实验与实践1.传感器与执行器实验2.控制系统与自动化实验3.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践4.电气与电子技术实验5.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与应用项目实战资源支持•实验室设备和工具支持•外部企业合作支持•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支持教学团队•主讲教师: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实验指导教师:相关实验室实验指导老师•项目实战指导老师:相关工程项目经验丰富的老师•《机电一体化技术导论》•《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与应用》•相关学术论文和案例分析以上是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的详细方案,希望能对您的参考有所帮助。
特殊应用场合一:智能家居增加条款•增加智能家居技术的介绍和应用范围•增加智能家居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增加智能家居系统的集成及核心技术介绍•增加智能家居系统的特别注意事项,如数据安全等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数据安全问题,需要采用加密算法保障,如AES加密算法;•协议转换问题,各智能设备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转换;•语音识别准确性问题,需要进行多场景训练,提高识别准确性;•技术更新换代问题,智能家居技术日新月异,需定期更新技术和设备。
特殊应用场合二:智能物流增加条款•增加智能物流技术的介绍和应用范围•增加智能物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增加智能物流系统的集成及核心技术介绍•增加智能物流系统的特别注意事项,如物流路径规划等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物流路径规划问题,需要考虑路程、道路状况、货物重量等多个因素进行求解;•智能识别问题,需要采用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对货物的自动识别和分类;•跨地区协调问题,需要建立覆盖全国的智能物流网络,实现各地区之间物流的快速协调;•安全问题,智能物流系统涉及大量的物资财产和数据信息,需要采用多层安全保障机制,如认证、加密、监控等措施。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doc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doc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工科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涉及机电系统的设计、分析、优化和实现等方面的知识。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个具体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机械部分和电子控制部分的设计。
在机械部分,需要根据系统的功能和要求,设计机械结构,包括传动机构、导向机构、支撑机构、制动机构等。
在电子控制部分,需要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和传感器测量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和传感器,设计控制电路和程序,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指标和优化设计。
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响应速度、工作效率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系统的性能指标。
例如,可以通过优化机械结构的设计来提高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通过优化控制算法和控制参数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
另外,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的可维护性包括系统的维修性和可靠性,即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维修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系统的可扩展性包括系统功能的可扩展性和升级性,即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功能扩展和升级。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实现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电子电路设计等工具。
学生需要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结构的设计,使用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电子电路的设计。
同时,还需要使用模拟仿真软件进行系统的模拟和调试,验证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电系统设计和分析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加深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程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将来的就业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本科 中国地质大学开卷资料题库及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在设计齿轮传动装置时,对于转动精度要求高的降速齿轮传动链,可按什么原则进行设计_______。
(4分)(A) 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B) 等效转动惯量最小(C) 质量最小(D) 质量最大参考答案:A2. 设计多环控制系统的一般原则是_______。
(4分)(A) 以内环开始,一环一环地逐步向外扩张(B) 以外环开始,一环一环地向内逼近(C) 提高系统各组成环节的精度(D) 增加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数目参考答案:A3. 在机身设计中,为使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均有明显提高,可采用_______。
(4分)(A) 纵向肋板(B) 横向肋板(C) 斜置肋板(D) 增加壁厚参考答案:C4. “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_______。
(4分)(A) Machine(B) Electronics(C) Mechatronics(D) A和B参考答案:C5.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包括_______。
(4分)(A) CAD、CAPP、CAM(B) FMS(C) 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D) A、B和C参考答案:D6. 在机身设计中,为使扭转刚度得到提高,可采用_______。
(4分)(A) 纵向肋板(B) 横向肋板(C) 斜置肋板(D) 增加壁厚参考答案:B7.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_______。
(4分)(A) 有关(B) 无关(C) 在一定级数内有关(D) 在一定级数内无关参考答案:C8. 计算机辅助质量保证系统的英文缩写是_______。
(4分)(A) CAD(B) CAI(C) CAQ(D) CAM参考答案:C9. 对于要求部件重量尽可能轻的降速传动链,可按什么原则进行设计_______。
(4分)(A) 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B) 等效转动惯量最小(C) 质量最小(D) 质量最大参考答案:C10.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随着传动级数_______。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中国地质大学复习课程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学院:机电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指导老师:吴来杰付先成2014年2月27日一、选题背景 (3)二、设计要求 (3)三、选题目的 (3)四、方案论证 (4)五、系统工作原理: (5)六、电路分析 (5)1、单片机选择 (5)2、单片机复位电路 (7)3、传感器选择 (7)5、油压、油温检测及放大电路 (9)6、A/D转换 (10)7、外接键盘 (11)8、并行I/0的扩展 (12)9、报警系统: (13)10、LED显示电路 (13)七、电路原理图转化PCB板 (14)八、参考文献: (18)九、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8)一、选题背景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主题,多门技术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是正在发展和逐渐完善的一门新兴的学科。
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机电一体化是指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了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备和电子设备以及软件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的连接机械和电子、气压、液压等相关的的关键技术,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消费者对高性能、高自动化的机械化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求我们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行业的技术人员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所在。
当前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在通用的硬件上借助软件实现复杂的功能,伴随对软件依赖性的增加,软件的开发成本也相应提高,甚至出现赶超硬件投入的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有:(1)机械技术(2)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3)系统技术(4)自动控制技术(5)传感检测技术(6)侍服传动技术。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同时因也是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不管是对祖国经济的发展,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对于掌握、精通这门技术都尤为的显得重要。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课程,需要学生综合应用机械设计、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等知识,将机械和电子相结合,实现系统自动化控制和优化。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课程设计主题和步骤,供参考:
设计一个自动化生产线:学生可以根据一定的生产任务要求,设计一个包含多个工作站的生产线,要求实现自动化控制、物料输送、零部件加工、质量检测等功能。
学生需要考虑机械部分的设计和制造,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编程,以及整个系统的优化调试。
设计一个自动驾驶小车: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现有的小车平台,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和控制电路,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学生需要学习机器视觉、Lidar雷达等技术,掌握小车路径规划和控制算法,以及电子电路设计和调试技巧。
设计一个智能家居系统: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包含多个智能设备的家居系统,例如温度控制器、照明系统、智能锁等,实现远程控制和
智能联动。
学生需要学习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协议、嵌入式系统设计等知识,掌握电子电路和程序设计技能。
设计一个机器人系统: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具有自主导航和自主控制能力的机器人系统,例如巡检机器人、拾取机器人等。
学生需要学习机器人动力学、路径规划、机器视觉等技术,掌握机械设计和电子控制技能,以及编写机器人控制程序的能力。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建议采用分组或个人完成的形式,根据课程要求和时间安排,确定任务目标、分工协作、进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同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和管理,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课程(产品)设计任务书目录1. 总体方案设计 (1)1.1. 设计目的 (1)1.2. 设计任务 (1)1.3. 总体方案的确定 (2)2. 机械传动部件的计算与选型 (4)2.1. 导轨上移动部件的重量估算 (4)2.2. 铣削力的计算 (4)2.3. 直线滚动导轨副的计算与选型 (5)2.4.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6)2.5. 步进电动机减速箱的选用 (9)2.6. 步进电动机的计算与选型 (9)2.7. 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的选用 (12)3. 控制系统和人机接口设计 (12)I/O口地址分配表 (13)4. 总结 (14)5. 附录 (15)5.1. 机械装配图 (15)5.2. 电气连线图 (15)5.3. PLC控制程序 (16)参考文献 (17)1.总体方案设计1.1. 设计目的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综合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进行的设计训练,主要目的:1)通过设计,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及其想怪知识,学习总体的方案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2)通过对机械系统的设计,掌握几种典型传动元件与导向元件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及选用的方式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并树立“系统设计”的思想4)锻炼提高学生应用手册和标准、查阅文献资料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1.2. 设计任务题目:X—Y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任务:设计一种供立式数控铣床使用的X-Y数控工作台,主要参数如下:1)立铣刀最大直径d=15mm;2)立铣刀齿数Z=3;3)最大铣削宽度mmae15=;4)最大背吃刀量mmap8=;5)加工材料为碳素钢;6)X 、Y 方向的脉冲当量mmy x 005.0==δδ/脉冲;7)X 、Y 方向的定位精度均为mm 01.0±;8)工作台尺寸210mm ×250mm,加工范围为230mm ×270mm ; 9)工作台空载最快移动速度min/3000mm v v y x ==;10)工作台进给最快移动速度min/400max max mm v v f y f x ==;11)移动部件总重量为661.5N ; 12)每齿进给量mm f z 1.0= 13)铣刀转速n=300r/min1.3. 总体方案的确定1.机械传动部件的选择(1)导轨副的选用 要设计的X-Y 工作台是用来配套轻型的立式数控铣床的,需要承受的载荷不大,但脉冲当量小、定位精度高,因此,决定选用直线滚动导轨副,它具有摩擦系数小、不易爬行、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安装预紧方便等优点。
机电一体化报告 地大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报告题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四旋翼无人机中的应用院(系):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吴来杰目录摘要 (1)1引言……………………………………………………………………………2四旋翼无人机的组成…………………………………………………………2.1无人机系统的总体构成……………………………………………………2.2四旋翼无人机的遥控系统……………………………………………………2.3四旋翼无人机机载主控…………………………………………………2.4 四旋翼无人机机载传感器………………………………………………3 工作流程………………………………………………3.1控制信号转换过程……………………………………………………3.2控制程序执行流程……………………………………………………………4 硬件总体设计…………………………………………………………4.1 无人机在遥感航拍方面的应用……………………………………………5 结束语…………………………………………………………参考文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四旋翼无人机中的应用姓名(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武汉430074)【摘要】: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一种用电子设备控制的无人驾驶航空器。
与载人飞机相比,无人机具有体积小、方便灵活、成本低等特点。
无人机最早以“靶机”的身份出现在军事领域;随着技术的成熟,生产成本的降低,逐步进入民用领域。
四旋翼无人机是最常见的一种民用无人机,它的四个旋翼作为飞行的直接动力源,旋翼对称分布在机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四个旋翼处于同一高度平面,且四个旋翼的结构和半径都相同,旋翼1和旋翼3逆时针旋转,旋翼2和旋翼4顺时针旋转,四个电机对称的安装在飞行器的支架端,支架中间空间安放飞行控制计算机和外部设备。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件

八、减速器装配图设计及设计说明书编写
1、草图设计 2、装配图 3、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草图设计是装配图设计的规划和准备阶段 装配图设计是对草图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特点:“算画结合”边画边
草图设计要求 (1) 草图设计正确,迅速,主要结构要 表达清楚。各零件尺寸可随时标注在图 纸上。 (2)所有零件尺寸随手画在草图上,以 免再次查找。
5、整理、编写设计说明书(时间: 1.14—1.15 ) 将设计计算过程进行整理,编写成技术文件,其中包括设 计任务书、设计计算说明、数据与结果、参考文献等。 6、答辩(时间:1.16—1.17)
机械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一)分析和拟定传动方案
机械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二)电动机的选择Fra bibliotek选择电动机的类型
三、传动零件设计
(一)V带传动设计 (二)齿轮传动设计 (三)蜗杆传动设计
验算传动系统速度误差
输送带速实际Vw在求解过程中与理论V 发生了变化,故应验算系统误差。 [( V-Vw)/V]100%<±5% 若不满足应重新计算。
四、轴的结构设计
五、滚动轴承组合设计
六、键和联轴器的选择 七、减速器的箱体、润滑、密封及附件
1、 设计准备阶段(时间:约1天)
本阶段首先确定设计任务。 明确设计要求、条件和内容, 阅读有关资料,参观实物、模型进行分析比较; 准备好与设计有关的图书、资料以及绘图工具等; 拟定总设计计划和进度。
参考资料: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图册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含齿轮、带、轴、轴承、键的内容) 机械设计(教材)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1、包括封面,目录,附录。 (16开) 2、轴的弯扭矩图在同一张纸上。
九、零件工作图的设计与绘制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目录摘要--------------------------------------------------------------------------1一、设计目的--------------------------------------------------------------------2二、设计要求--------------------------------------------------------------------2三、机械部分改装设计计算--------------------------------------------------21、初步确定工作台的尺寸及其重量---------------------------------32、传动系统设计---------------------------------------------------------33、滚珠丝杠的设计计算及选择---------------------------------------44、滚动导轨的计算与选择---------------------------------------------75、步进电动机的计算与选型------------------------------------------106、联轴器的选择---------------------------------------------------------147、轴承座的选择----------------------------------------------------------15四、总结---------------------------------------------------------------------------17五、参考文献---------------------------------------------------------------------18钻床改装用数控XY 工作台设计摘要X-Y 数控工作台改装设计是一个开环控制系统,其结构简单。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核心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2. 学习并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常见传感器、执行器及其应用;3. 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组装与调试;2.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零部件的设计与绘图的技能;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在项目实践中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认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预期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组成部分-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2. 传感器与执行器:学习各类传感器、执行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 常见执行器的类型、原理及控制方法3.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讲解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常用设计方法及案例分析-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4. CAD软件应用:学习CAD软件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免费范文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一、概述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指将机械、电子、控制等多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机械、电气、电子等功能部分的新型产品或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工业、交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成为一门重要课程。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篇免费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范文,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该课程的设计要求和实际操作过程。
二、课程设计内容1. 课程设计主题: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2. 设计要求:a. 选择一个具体的工业生产场景,例如流水线生产、自动包装、自动搬运等;b. 设计一个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该生产场景的自动控制和监测;c. 设计系统的硬件配置和接线图,包括传感器、执行器、PLC等设备的选型和连接方式;d. 编写PLC控制程序,实现对生产场景的自动化控制;e. 设计人机界面,实现对系统的监控和操作;f.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系统配置、程序代码等内容。
三、课程设计步骤1. 选择工业生产场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具体的工业生产场景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例如流水线生产。
2. 系统需求分析分析所选生产场景的具体要求,包括自动控制的功能需求、安全性要求、生产效率要求等。
3. 硬件配置和接线图设计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执行器和PLC等硬件设备,并设计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4. PLC控制程序设计根据系统需求,编写PLC控制程序,实现对生产场景的自动化控制。
5. 人机界面设计设计一个直观简洁的人机界面,实现对系统的监控和操作。
6. 系统调试和实验验证将硬件设备和控制程序进行组装和调试,验证系统在实际场景中的性能和稳定性。
7.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系统设计思路、硬件配置、程序代码、系统调试结果等内容。
四、课程设计范文(此处省略具体的课程设计范文,仅列出课程设计内容的大纲)1. 课程设计主题: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2. 设计要求:a. 选择流水线生产场景;b. 设计一个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流水线的自动控制和监测;c. 设计系统的硬件配置和接线图,包括传感器、执行器、PLC等设备的选型和连接方式;d. 编写PLC控制程序,实现对流水线的自动化控制;e. 设计人机界面,实现对系统的监控和操作;f.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系统配置、程序代码等内容。
机电相结合的课程设计

机电相结合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掌握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关键部件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常见机械和电子元件的相互协作关系,及其在机电系统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解释简单电路图,并识别基本的电路元件。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电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展示其功能。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解决机电一体化项目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故障排查方法,对简单的机电系统问题进行分析与修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机电工程及其实践活动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遵守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结合机械和电子两大学科,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虑到学生处于动手能力强、好奇心重的年级阶段,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与探索性。
教学要求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上均有全面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1. 机电一体化基础理论:-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特点及应用领域。
- 机电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包括机械系统、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
2. 机械系统与电子元件:- 常见机械元件的结构和功能,如齿轮、滑轮、凸轮等。
- 基本电子元件的类型和作用,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
3. 电路分析与设计:- 简单电路图的识别和绘制。
- 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4. 机电一体化装置的设计与搭建:- 结合教材案例,学习机电一体化装置的设计步骤和搭建方法。
-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机电一体化装置。
机电一体化(专科)课程设计

第一章绪论课程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在传统的机电产品更新换代和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研制开发领域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目的在于培养学员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能力,另外还包括:1)通过课程设计,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
2)掌握元部件的正确选择方法和特性参数的实验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硬件一般由机械主体部分、传感器、信息处理、计算机及电路部分和执行元件等构成,其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基本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微型计算机(包括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主要考虑计算机的选择或单片机构成电路的选用、接口电路、软件编制。
2)选用驱动控制电路,对执行机构进行控制主要考虑电动机的选择及驱动力矩的计算及控制电动机电路的设计。
3)精密执行机构的设计主要考虑数控机床工作台传动装置的设计问题。
要弄清机构或机械执行的主要功能(如传递运动、动力、位置控制、微调、精密定位或高速运转等),进行力(力矩)、负载转矩、惯性(转动惯量)、加(减)速控制和误差计算。
提出装配图和零件加工图。
提出电动机和计算机控制要求。
4)采用传感器进行反馈控制或作为测量敏感部位。
5)学会使用手册和图表资料。
本次课程设计是设计回转体数控测量装置,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学员应具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初步建立了正确的设计思想,学会运用手册、标准、规范等资料,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回转体数控测量装置总体方案分析回转体数控测量装置是一种测量回转体外形轮廓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其基本工作原理利用检测光幕传感器检测位于其中的回转体。
回转体一般是柱形工件,由卡盘夹紧并由电机驱动经减速器使其旋转,对于较长的工件,还要求有尾架,并在尾架上安装顶尖,支顶较长的工件。
检测光幕传感器在回转轴方向(Z向)可以来回移动,能对回转体每个截面的轮廓进行测量。
此次任务给定的参数如下:行程范围Z向350mm C向可正反转连续回转运动分辨率Z向由于0.01mm C向优于0.1°Z向最大移动速度2200mm/minC向最大选择速度130r/min被检测工件最大尺寸(材料为钢)φ50mm³350mm外形尺寸(参考)700mm³400mm³320mm2.1回转体数控测量装置总体方案确定回转体数控测量装置总体方案的确定包括系统运动方式的确定、伺服系统的选择、执行机构及传动方式的确定、计算机系统的选择等。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1000字本文主要介绍一个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实现步骤。
一、课程设计背景机电一体化是指机械、电气、自动控制等学科的集成与融合,是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重要工具。
因此,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次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旨在:1. 提高学生的机电一体化综合应用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 使学生全面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领域。
三、课程设计内容和实现步骤1. 课程设计内容本次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内容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实践项目和报告。
实践项目:设计一个小型机械自动化系统,基于控制器的编程和其他相应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实现自动化生产过程,并实现电气、机械和自控技术的集成。
报告:在实践项目的基础上,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设计背景和目的;- 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电气和机械控制方案;- 设计实现过程,包括硬件设备选型、控制程序设计、调试和测试;- 实现效果和优化方案;- 课程设计总结和展望。
2. 实现步骤(1) 组建小组并确定实践项目方案学生可以一组三到五人,根据实践课题确定实践项目方案,同时确定报告撰写计划和分工。
(2) 实践项目实现根据项目方案,从软硬件角度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硬件方面,包括传感器的选型、控制器及其他必要元件的选型和安装等。
软件方面,则包括控制程序的编写、测试、修改和验证等。
(3) 总结和报告在项目实现完成之后,进行总结并进行报告的撰写。
报告要全面、系统地阐述实践项目的设计、实现和效果,并从技术和应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
最后,展望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四、总结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通过实践和报告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第1-2课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第3-4课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技术、执行器技术、控制技术等。
第5-6课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汽车电子等。
第7-8课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等。
第9-10课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际操作,包括简单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机电一体化技术》教材,用于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知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专业介绍

机械与电⼦信息学院 机械与电⼦信息学院是学校通过整合优化机械电⼦等相关学科⽽组建的学院。
学院现共有教职⼯130⼈,其中教授13⼈,博⼠⽣导师3⼈,副教授32⼈,在校本科⽣2200多⼈,研究⽣280多⼈。
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电⼦信息⼯程、通信⼯程、⾃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和⼯业设计6个本科专业,机械⼯程、信息与通信⼯程2个⼀级学科硕⼠点,控制理论与控制⼯程、检测技术与⾃动化装置2个⼆级学科硕⼠点和5个⼯程硕⼠专业学位点。
学院在⼈才培养上强调基础宽厚,专业精深,注重创新能⼒和实践动⼿能⼒培养,着⼒培养创新型、应⽤型、复合型⼈才。
学⽣在“全国⼤学⽣电⼦设计⼤赛”、全国“挑战杯”、全国数学建模⼤赛和全国“机械创新与设计”等科技竞赛上,获得⼀等奖3项、⼆等奖5项、三等奖12项,有5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学院坚持开放式办学,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先后与美国贝尔实验室、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美国休斯顿⼤学、挪威⼤学和澳⼤利亚南澳⼤学等单位建⽴了合作培养研究⽣及共建实验室等关系,已培养留学⽣和选派店铺⽣多名。
⼤类专业介绍 机械与电⼦信息学院包括两个⼤类,即机械类和电⽓信息类。
机械类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和“⼯业设计”两个专业,电⽓信息类包括电⼦信息⼯程、通信⼯程、⾃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四个专业。
前期将通适教育课程与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相结合,后期由学⽣根据⾃⼰的兴趣进⼊相应的专业⽅向进⼀步深造,同时可选择指导教师,参与科学研究⼯作。
机械类培养⽬标: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和⼯业设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及其应⽤能⼒,能在⼯业⽣产第⼀线从事⼯业产品造型设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产品开发、机械⾃动化研究与应⽤、企业运⾏管理和产品经营销售等⽅⾯⼯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级⼯程技术⼈才是本⼤类专业的培养⽬标。
重点对学⽣进⾏创新性思维和新产品开发的能⼒的培养,进⾏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产品造型设计、⽣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训练。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吴来杰付先成一、课程设计的题目及任务要求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液压系统油温油压检测系统,其中:压力P=0~16MPa,油温T=0~120℃。
要求设计并绘制电路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PCB图)。
内容包括:1、绘制电路原理图;2、绘制印刷电路板图;3、撰写设计报告书。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目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梳理了我们这三年来所学的东西,把我们一些原来学过的知识进行了融合。
这次课程设计,我们从理论联系了实践,同时也温习和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于单片机系统能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能够从整体的高度上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有效的系统。
对于电路设计软件protel99,熟悉和了解了基本的操作,根据设计需求独立设计和布局出合理的电路原理图(SCH)和电路板图(PCB)。
系统化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设计思路,掌握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即将面临的社会实践打好基础,都是非常必要的。
机电一体化是连接机械和电子、气压、液压等的关键技术,故而要求我们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行业的技术人员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有:(1)机械技术(2)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3)系统技术(4)自动控制技术(5)传感检测技术(6)侍服传动技术意义: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的意义有以下三点:(1)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培养工程技术能力(2)一边设计一边学习,积累专业知识,锻炼动手能力(3)熟悉相关设计软件,为后续的毕业设计以至于以后的专业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三、系统方案论证1、单片机控制的液压油温检测系统中,其要检测的指标有油压和油温两个。
油压的检测要用压力传感器,而油温的检测要用温度传感器。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以确定的关系输出某一物理量。
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路参数量。
基本转换电路将电路参数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电量。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本科中国地质大学开卷资料题库及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本科中国地质大学开卷资料题库及答案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在设计齿轮传动装置时,对于转动精度要求高的降速齿轮传动链,可按什么原则进行设计_______。
(4分)(A) 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B) 等效转动惯量最小(C) 质量最小(D) 质量最大参考答案:A2. 设计多环控制系统的一般原则是_______。
(4分)(A) 以内环开始,一环一环地逐步向外扩张(B) 以外环开始,一环一环地向内逼近(C) 提高系统各组成环节的精度(D) 增加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数目参考答案:A3. 在机身设计中,为使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均有明显提高,可采用_______。
(4分)(A) 纵向肋板(B) 横向肋板(C) 斜置肋板(D) 增加壁厚参考答案:C4. “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_______。
(4分)(A) Machine(B) Electronics(C) Mechatronics(D) A和B参考答案:C5.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包括_______。
(4分)(A) CAD、CAPP、CAM(B) FMS(C) 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D) A、B和C参考答案:D6. 在机身设计中,为使扭转刚度得到提高,可采用_______。
(4分)(A) 纵向肋板(B) 横向肋板(C) 斜置肋板(D) 增加壁厚参考答案:B7.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_______。
(4分)(A) 有关(B) 无关(C) 在一定级数内有关(D) 在一定级数内无关参考答案:C8. 计算机辅助质量保证系统的英文缩写是_______。
(4分)(A) CAD(B) CAI(C) CAQ(D) CAM参考答案:C9. 对于要求部件重量尽可能轻的降速传动链,可按什么原则进行设计_______。
(4分)(A) 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B) 等效转动惯量最小(C) 质量最小(D) 质量最大参考答案:C10.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随着传动级数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学院:机电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指导老师:吴来杰付先成2014年2月27日一、选题背景 (3)二、设计要求 (3)三、选题目的 (3)四、方案论证 (4)五、系统工作原理: (5)六、电路分析 (5)1、单片机选择 (5)2、单片机复位电路 (7)3、传感器选择 (7)5、油压、油温检测及放大电路 (9)6、A/D转换 (10)7、外接键盘 (11)8、并行I/0的扩展 (12)9、报警系统: (13)10、LED显示电路 (13)七、电路原理图转化PCB板 (14)八、参考文献: (18)九、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8)一、选题背景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主题,多门技术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是正在发展和逐渐完善的一门新兴的学科。
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机电一体化是指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了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备和电子设备以及软件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的连接机械和电子、气压、液压等相关的的关键技术,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消费者对高性能、高自动化的机械化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求我们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行业的技术人员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所在。
当前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在通用的硬件上借助软件实现复杂的功能,伴随对软件依赖性的增加,软件的开发成本也相应提高,甚至出现赶超硬件投入的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有:(1)机械技术(2)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3)系统技术(4)自动控制技术(5)传感检测技术(6)侍服传动技术。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同时因也是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不管是对祖国经济的发展,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对于掌握、精通这门技术都尤为的显得重要。
二、设计要求设计一基于单片机的液压系统油温油压检测系统,其中:压力P=0-15 MPa,油温T=0-80℃。
要求设计并绘制电路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PCB图)。
内容包括:1、绘制电路原理图;2、绘制印刷电路板图;3、撰写设计报告书。
三、选题目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作为机械电子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设计的内容。
使学生即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又能训练学生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的加以深入的研究是课程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因此这次课程设计,一方面让我们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联系,另一方面也是温习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单片机方面的知识,对于单片机系统能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
接触和学习一种相当有效的电路设计软件PROTEL99,熟悉和了解基本的操作,能够根据设计需求独立设计和布局出合理的电路原理图(SCH)和电路板图(PCB)。
系统化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设计思路,掌握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即将面临的社会实践打好基础,都是非常必要的。
四、方案论证1、单片机控制的液压油温检测系统中,其要检测的指标有油压和油温两个。
油压的检测要用压力传感器,而油温的检测要用温度传感器。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以确定的关系输出某一物理量。
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路参数量。
基本转换电路将电路参数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电量。
2、电量通过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不是理想的平滑直流,而是单方向的脉动直流,即除了直流分量以外还有许多交流分量。
所以要针对电源的负载特性选择合适的滤波电路。
滤波电路就是使单向脉动直流变成平滑直流的电路,常用电阻,电容和电感组合而成。
3、由于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经整流,滤波放大电路后输出的是模拟信号,(如电压,电流,频率等)。
这些信号计算机是识别不了的,所以要进行A/D转换。
A/D 转换电路的功能是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适应计算机处理。
4、通过A/D转换电路输出数字信号,该信号进入MCS-51单片机,通过单片机来实现检测和控制功能。
本系统中要控制油温和油压,还要在油温和油压超过设定的额定值时,系统发出报警。
所以要通过显示器,键盘和报警电路来实现。
图1 方案原理图其中:1、液压压力传感器采用油压传感器选型为AK-1C-2压力传感器2、油温传感器选型为DS18B20油温传感器。
3、A/D转换芯片采用ADC0809。
4、单片机采用89C51。
5、I/0扩展采用8155。
6、键盘、显示接口采用74LS138译码器扩展。
五、系统工作原理:整个系统拟采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所需的信号进行采集,当获取所需的信号之后,经过对信号的滤波和放大电路的放大号,传输至A/D转换器进行A/D转换,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最后将数字信号读入89C51单片机内,经过单片机的数据处理后,最后将处理后的结果显示出来。
在系统中,设置按键电路,当按键按下,向单片机输入信号,单片机接收信号后,可改变预设的压力和油温值,使系统能够在不同的状况下工作,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系统中还设计有显示电路部分,经单片机处理后的数据,可由显示模块将所测量的压力和油温显示出来,增强了系统的实用性。
此外,当所测量的油温或压力超出了预设值之后,系统会自动触发报警装置,向外界发出警报。
合理性论证: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经检查,系统的原理是可行的,方案布置的也比较合理,因此,该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合理的。
六、电路分析1、单片机选择单片机的选择在整个系统中至关重要,需要满足大内存、高速率、通用性、价格便宜等要求。
在本次的设计中,选择最常用到的51系列单片机。
AT89C51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片内含有4KB的掩膜ROM,用于存放程序和原始数据;内部数据存储器包括RAM(128×8)和RAM地址寄存器,用于存放可读/写的数据。
AT89C51单片机有如下特性:①片内含有两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用于实现定时或计数功能,并以其定时或计数结果对单片机进行控制;②有4个8位并行I/O口(P0、P1、P2、P3),以实现数据的并行输入/输出;③内部含有5个中断源,即外中断2个,定时/计数中断2个,串行中断1个;AT89C51单片机共有40个管脚,介绍如下:①4个8位的并行输入/输出口线:P0.0-P0.7/P1.0-P1.7/P2.0-P2.7/P3.0-P3.7②地址锁存控制信号ALE,用于控制把P0口输出的低8位地址送入锁存器锁存起来,以实现低位地址和数据的分时传送。
③外部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PSEN,Z在读外部ROM时有效,实现外部ROM 单元的读操作;④访问程序存储器控制信号EA,当为低电平时,对ROM的读操作是针对外部程序存储器的;当信号为高电平时,对ROM的读操作是从内部程序存储器开始,并可延续至外部程序存储器。
⑤复位信号RST,用于完成单片机的复位操作;⑥外界晶体引线端XTAL1和XTAL2,当使用芯片内部时钟时,用于外接石英晶体谐振器和微调电容;当使用外部时钟时,用于接入外部时钟脉冲信号;图2 单片机电路2、单片机复位电路单片机复位方式采用上电加按键手动复位。
当按下复位按键后,复位端通过51Ω电阻与+5V电源接通,电容迅速放电,使RST引脚为高电平;当复位按键弹起后,+5V电源通过2KΩ电阻对22uF电容重新充电,RST引脚端出现复位正脉冲。
其持续时间取决于RC电路的时间常数。
电路原理图如下图所示:图3 复位电路3、传感器选择压力传感器在本课题的设计中,选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其型号为AK-1C-2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特点如下:①外壳和膜片一体结构,体积小,平膜片感压;②性能稳定可靠,量程范围广;③不锈钢材料,耐腐蚀,安装使用方便;④连接螺纹:M20×1.5 (可提供用户要求的各种机械连接方式,最小外形尺寸ø10);⑤适用于各种动态、静态、一般腐蚀气体、液体的压力测量。
图4 压力传感器为了减小系统的复杂程度,选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传感器型号为DS18B20,其特点为: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DS18B20在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要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与DS18B20的双向通讯;测量温度范围为-55 ℃至+125 ℃。
华氏相当于是-67华氏度到257华氏度 -10 ℃至+85 ℃范围内精度为±0.5℃;电压范围为3.0 V至5.5 V 无需备用电源;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测量结果以9-12位数字量方式串行传送;因为每一个DS18B20的包含一个独特的序号,多个DS18B20可以同时存在于一条总线。
这使得温度传感器放置在许多不同的地方。
它的用途很多,包括空调环境控制,感测建筑物内温设备或机器,并进行过程监测和控制。
DS18B20内部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64位光刻ROM,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TH和TL,告诉暂存器。
图5 温度传感器CPU对DS18B20的访问流程是:先对DS18B20初始化,再进行ROM操作命令,最后才能对存储器操作,数据操作。
DS18B20每一步操作都要遵循严格的工作时序和通信协议。
如主机控制DS18B20完成温度转换这一过程,根据DS18B20的通信协议,须经三个步骤:每一次读写之前都要对DS18B20进行复位,复位成功后发送一条ROM指令,最后发送RAM指令,这样才能对DS18B20进行预订的操作。
DS18B20的供电方式有两种:寄生电源供电方式和外部电源供电方式;在此次的设计中,采用外部电源供电方式。
DS18B20与单片机连接的电路图如下所示:引脚VCC外接5V的电源,引脚GND接地,中间引脚直接与单片机的P2。
2口相接,进行数据传输。
4、变压电源图6 变压电源由于电路电压为5V,故需把220V交流变成低压直流,由四个组成部分:降压—整流—滤波—稳压。
5、油压、油温检测及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作用是将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再传输到ADC0809内,电路图如下:压力传感器的应变电阻为桥式连接,从传感器输出端取出的电流要变换为差动电压输出,因此,要采用阻抗高、仅放大差动电压的放大电路,在本次设计中,采用通用运放LM324构成测量放大器。
图7 检测及放大电路以油压检测及放大电路为例,插座J外接一应变式压力、检测传感器,插座上的1、2脚将控制板中的+6V及-6V电源引出向传感器供电,3、4脚为传感器输出的差动信号。
三个运算放大器组成差动放大电路,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放大,其中R36用于调节零点,R37用于调整放大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