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研究-化学工程与工艺
丙烯酸树脂生产常见问题解决方案总结
丙烯酸树脂生产常见问题解决方案总结01 丙烯酸树脂生产简介1、丙烯酸树脂生产机理与工艺过程丙烯酸树脂生产涉及自由基聚合机理、配方及工艺设计、合成用原材料(丙烯酸单体、溶剂、引发剂、助剂等)的控制、生产设备及工艺条件、计量及仪器、生产操作、中控、质检、包装等多个环节。
丙烯酸树脂化学合成反应原理是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包括链的引发、链的增长、链的终止,其反应机理比较复杂。
值得强调的是丙烯酸树脂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初期与后期需要稍微加热,反应中间过程控制好反应自身放热就基本可以维持高聚物合成),醇酸树脂反应是吸热反应(需要持续加热升温脱水反应才得以进行)。
2、丙烯酸树脂生产常见问题介绍若事先能够客观正确地认知丙烯酸树脂生产中的诸多影响因素,及时正确处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可以有效地避免生产中造成失误或损失,保证产品合格和持续稳定生产。
比如生产中有些异常现象,如丙烯酸树脂固含或黏度的偏高或偏低、气味较大、单体转化率低等,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可使指标不合格的产品变为合格,这一类现象属于可逆转的。
再如丙烯酸树脂色相较深如偏黄相或红相,树脂产品外观发白、发乳、发浑,树脂有流动性差、有凝胶、胶粒等。
这一种情况属于不可逆转的异常现象,很难处理,甚至无法挽救。
尽量避免和杜绝这一问题的出现,对于出现了这类产成品,尤其注意不要流入下游客户,否则后果会变得更为严重。
02 丙烯酸树脂生产原材料环节的控制1、丙烯酸树脂的主要原材料简介丙烯酸树脂原料尤其是单体进厂投料前必须认真逐批化验,最好用大厂名牌产品,最忌频繁地更换原料厂家,比如有的单体进口的和国产的价格相差不多,则可优先选用进口的。
如果发现原料有些问题,又急于生产,则必须认真做生产前试验,以确保生产合格,原材料是最关键的环节,一定把住。
1.1、引发剂的品种及要求引发剂是影响自由基聚合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主要分为高、中、低温引发剂,高温引发剂为DCP、过氧化二叔丁基;中温引发剂为TBPB;低温引发剂为BPO、AIBN等。
丙烯酸树脂的常见类型、合成方法及交联方式!【建筑工程类独家文档首发】
丙烯酸树脂的常见类型、合成方法及交联方式!【建筑工程类独家文档首发】丙烯酸树脂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及其它烯属单体共聚制成的树脂,通过选用不同的树脂结构、不同的配方、生产工艺及溶剂组成,可合成不同类型、不同性能和不同应用场合的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根据结构和成膜机理的差异又可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
用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合成的丙烯酸树脂对光的主吸收峰处于太阳光谱范围之外,所以制得的丙烯酸树脂漆具有优异的耐光性及户外老化性能。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在成膜过程中不发生进一步交联,因此它的相对分子量较大,具有良好的保光保色性、耐水耐化学性、干燥快、施工方便,易于施工重涂和返工,制备铝粉漆时铝粉的白度、定位性好。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在汽车、电器、机械、建筑等领域应用广泛。
热固性丙烯酸树脂是指在结构中带有一定的官能团,在制漆时通过和加入的氨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中的官能团反应形成网状结构,热固性树脂一般相对分子量较低。
热固性丙烯酸涂料有优异的丰满度、光泽、硬度、耐溶剂性、耐侯性、在高温烘烤时不变色、不返黄。
最重要的应用是和氨基树脂配合制成氨基-丙烯酸烤漆,目前在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卷钢等产品上应用十分广泛。
按生产的方式分类可以分为:1、乳液聚合是通过单体、引发剂及其反应溶剂一起反应聚合而成,一般所成树脂为固体含量为50%的树脂溶液!是含有50%左右的溶剂的树脂,其一般反应用的溶为苯类(甲苯或是二甲苯)、酯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一般是单一或是混合!固乳液型的丙烯酸树脂有溶剂的不可变性!一般会因溶剂的选择不同而使产品性能不一样!一般有一定的色号!玻璃化温度较低,因为一般是用不带甲基的丙烯酸酯下去反应!固该类型的树脂可以有较高的固含量,可达到80%!可做高固体分涂料,生产简便!但因溶剂不可变性,运输不方便!2、悬浮聚合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生产工艺,一般是做为生产固体树脂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固体丙烯酸树脂,其一般都是采用了带甲基的丙烯酸酯下去反应聚合!不带甲基的丙烯酸酯一般都是带有一定的官能团的!其在反应滏中聚合反应不易控制,容易发粘而至爆锅!一般的流程是将单体、引发剂、助剂投入反应斧中然后放入蒸馏水反应!在一定时间和温度反应后再水洗,然后再烘干!过滤等!其产品的生产控制较为严格!如在中间的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到位,其出来的产品就会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是体现在颜色上面和分子量的差别!3、本体聚合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生产工艺!一般是将原料放到一种特殊塑料薄膜中!然后反应成结块状,拿出粉碎,再过滤而成,一般该种方法生产的固体丙烯酸树脂其纯度是所有生产法中可以最高的!他的产品稳定性也是最好的,但他的缺点也是满大的!用苯体聚合而成的丙烯酸树脂对于溶剂的溶解性不强!有时相同的单体相同的配比用悬浮聚合要难溶解好几倍!而且颜料的分散性也不如悬浮聚合的丙烯酸树脂!4、其它聚合方法溶剂法反应,反应时经溶剂一起下去做中介物质!经反应釜好后再脱溶剂!以丙烯酸系单体(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等)为基本成分,经交联成网络结构的不溶不熔丙烯酸系聚合物。
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树脂的研究进展
羟 乙酯反应 , 制得 的预聚体再 和丙烯酸丁酯 、 苯 乙烯 、 甲
基 丙烯酸二 甲基 氨基 乙酯共 聚 , 得到含有封 闭的异氰酸 酯和叔胺官 能团的丙烯酸树脂 ; 环氧树脂与二 乙胺 反应 得 到 的产物 与上 述丙烯酸树脂 昆 合, 加入 乙酸和 去离子 水, 最终得 到 电镀 乳液 。该乳液 比单一的 阳离子环 氧树
树脂涂膜 。
树 脂水 性乳 液 ; 探讨 了环 氧树脂 相对分 子质量 、 单体 配 比及反应 时间和温度对树脂水分 散稳定性 的影响 , 并考 查 了漆膜 固化条件 及其性 能 , 制备 出了性能优 良的防腐 清 漆 。潘 桂 荣 等 “ 用 乳 液接 枝 聚 合 方法 制 备 环 氧 树 脂/ 丙烯 酸树 脂的复合 胶乳水 分散体 系 , 考查 了不 同引
聚二元醇 改性 异佛尔N- - -异氰 酸酯 ( I P D I ) , 得 到半封闭 的I P DI , 再 与 丙烯 酸羟 乙酯反 应得 到含 氟 的丙 烯酸 大 分子 单体 , 该单体 与环 氧树脂 共混形 成 I P N互 穿 网络 ,
适用 于高档 玻璃烤 漆 。黄 畴等“ 采用 甲基 丙烯酸 二 甲 基氨基 乙酯 与常用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 自由基 共聚 , 获
配合使用可 以迅速 的降低聚合物 的表面 自由能 , 改善涂
膜的耐 水性 和耐油性 。周孙 进等 先用丙烯 酸对环 氧
与 丙烯酸进行 开环反应 , 合成 出环 氧丙 烯酸 树脂 , 采 用
正交试验法 , 考察 了反应温度 、 催 化剂种类和用量 、 阻聚 剂 用量对合成反 应的影响 , 获得 了合成反应 的最 优工艺
枝 机理进行 了探 讨 。石钢 ¨ 以常规丙烯酸酯类 单体 、 苯 乙烯 、 三丙烯 酸三 羟 甲基 丙烷 酯为单体 , 过 氧化苯 甲酰
有机氟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进展
C—C主链 和内部分子严密地包住 , 形成 “ 屏蔽 保 护”, 持 高 度 保 的稳定性 H 。通过在丙烯 酸酯 聚合 物 中引入 含氟 基团得到 聚丙 J 烯酸氟代烷基酯 , 成膜 的过程 中, 氟侧链 趋 向朝外 , 向空 在 全 并 气 中伸展 , 全氟烷基会富积 到聚合 物与 空气 的界 面上 , 以氟 改 所 性丙烯酸树脂具有较 强的化学惰性 J 。 有机氟改性丙烯酸 酯聚合物兼具 了丙烯酸酯 聚合物 和氟碳
P l r t i n nier g T i a stt o eh o g ,S ax T i a 30 8 C ia oy i Ma r l dE g ei , ay nI tue f cn l y h ni ay n0 0 0 , hn ) me c e a a n n u ni T o u
子公司 、 u ot 。相 比发达 国家 和地 区 , 国含 氟丙烯酸酯类 D Pn 等 我 单体及其聚合物 的研究 比较 晚 , 主要 研究 单位有 中科 院有机化
学研究所 、 上海 市有 机氟材 料研 究所等 j 国内主要生产 厂 家 。
有哈尔滨雪佳氟硅公司 、 上海 天格 化工有限公 司等 , 生产 品种有 ( 甲基 ) 丙烯 酸六 氟丁酯 、 甲基丙烯酸 四氟丙醇酯 、 甲基丙烯酸 十 二氟庚酯等 。 胡立立等 以 1 1 2 2 H,H, H,H一全 氟辛 醇 、 烯 酸为原 料 , 丙
21年 3 01 9卷第 2 4期
广州 化 工
・7 1・ຫໍສະໝຸດ 有 机 氟 改 性 丙 烯 酸 酯 乳 液 研 究 进 展
费 昀卿 ,李 迎 春 ,朱 玉 明 ,李 振 中
高固体分丙烯酸酯改性聚酯树脂的研制
甲基丙烷 ( M ) 工业级 ;新戊二醇 , T P, 工业级 ;乙 二醇丁醚 , 分析纯 ;钛酸丁酯 , 工业级 ;有机锡催
化剂 ( 4 0 ) 工业级 ;丁醚化 三聚氰胺树脂 。 F 10 , 工
.
聚酯树 脂能够充分结合聚丙烯 酸酯树脂 和聚酯树 业级 。
将 二 甲苯 加 入 装 有 搅 拌 器 、冷 凝 管 、 度 温 计、 球形滴液漏 斗 的 50m 四 口烧瓶 中 , 0 L 升温 至 I0 搅拌下将 由丙烯 酸、 4 ℃。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
酸甲酯 、 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组 成的混合液在 2 内 h
匀速 ( 滴 /) 加到烧瓶 中。 1 s滴 滴完后在 1 T下保 0 4 :
中圈分类号 : Q63 T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0 —6 6 20 )6 0 0 -5 0 9 19 ( 0 6 0 —0 5 0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 的增强 。 各国环保法规
聚酯主要采用酯化法 , 而国内较多采用物理拼用法 。
酯化法无论是制备工艺还是产品性能都 对涂料 中V C O 含量的限定 日趋严格 , 从而促使涂料 相比之下 , 本 工业 向着更加环保 的方 向发展。 种环保 型涂料 , 较前两种方法有利。 研究首先合成了含羧基的丙 各 如高固体分涂料 、 水性涂料 、 紫外光固化涂料和粉 烯酸酯预聚物 , 然后将该预聚物与多元醇和多元酸
酯化阶段的顺利进行 , 实验中设计 ・个丙烯酸酯 晦 预聚体分子中平均含有两个羧基 在上述原则指导
下, 考察 了引发剂 、 链转移剂和反应温度对丙烯酸 酯预聚体合成的影响。 .
温度 计 、 填料 回流 塔 的50m 0 L四 口烧瓶 中 在 N 2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的研究进展
第52卷第12期 辽 宁 化 工 Vol.52,No.12 2023年12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December,2023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的研究进展李 伟(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摘 要:纳米SiO2改性丙烯酸酯涂料可以改进涂层的光学性能、防腐蚀性能、机械性能等。
纳米SiO2与丙烯酸酯乳液有不同的聚合方法,所得产品性能也不同。
综述了共混法、溶胶-凝胶法、原位聚合法在制备纳米SiO2/丙烯酸酯乳液中的应用,以及三种复合乳液制备方法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纳米SiO2;丙烯酸酯;改性;复合方法中图分类号:TQ630.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3)12-1826-04丙烯酸酯单体中的双键经聚合反应生成丙烯酸酯树脂,由丙烯酸酯树脂制得的涂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酸碱等性能,在汽车、家具、机械、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2]。
由于丙烯酸酯单体的多变性,多种酯基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性,以及与其它涂料用树脂的混溶性等特点,丙烯酸酯树脂已成为涂料工业中全能的通用树脂[3]。
丙烯酸酯涂料也有一些缺点,如热稳定性较差,涂膜易返黏,机械加工性能差等。
为改善涂料性能,有机-无机复合技术为涂料改性开辟了新途径,复合改性技术可以将有机聚合物的优异性能与无机材料杰出的刚性,对热、化学、大气的稳定性结合起来,显著提高涂料性能。
纳米科技的发展使得有机-无机复合改性涂料进入了新阶段,纳米材料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了有机-无机材料的复合。
纳米SiO2呈三维网状结构,表面存在不饱和键以及不同键态的羟基,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而且表面吸附能力强,对紫外光、可见光以及近红外线有较高的反射率,而且纳米SiO2可深入到高分子化合物的π键附近,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纳米SiO2有着广泛的商业应用,如填料、催化、传感、光子晶体和药物递送等[4-5]。
双组分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复合乳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涂料工业PAINT & COATINGS INDUSTRY第49卷第3期2019年3月Vol.49 No.3Mar.2019双组分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复合乳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彭嘉明",乔永洛卩,吕 狄匕章志伟",申 亮72(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涂料与高分子系,南昌330013;2.江西省水性涂料工程实验室,南昌330013)摘要:利用含磷功能单体PAM-100的亲水性和防腐性能及乳胶胶束的包裹机理,通过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高环氧树脂含量的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复合乳胶,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将复合乳胶用于制备双组分水性金属防腐底漆,研究了环氧树脂含量、丙烯酸磷酸酯用量、甲基丙烯酸用量、玻 璃化转变温度(人)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环氧树脂NPEL-127用量为(占单体总量,下同)为25%、丙烯酸磷酸酯(PAM-100)为3%、甲基丙烯酸(MAA)为1.5%,树脂7;设计为15.30七时,合成的树脂制得的涂膜的铅笔硬度可达2H ,附着力、柔韧性和耐冲击性优异,且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
关键词:乳液聚合;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复合乳胶;金属防腐中图分类号:TQ 63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12(2019)03-0020-06doi : 10.12020/j.issn.0253-4312.2019.3.20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2K Epoxy Modified Acrylic ResinComposite LatexPeng Jiaming 1'2, Qiao Yongluo 1,2, Lv Di", Zhang Zhiwei 1 \ Shen Liang 12(1. Department of polymer and coating, Ji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13, China;2. Jiangxi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Waterborne Coating, Nanchang 330013, China)Abstract : Based on the hydrophilic and anticorrosive properties of phosphorus-contain-ing functional monomer PAM- 100 and the encapsulation mechanism of latex micelles, anepoxy modified acrylic resin composite latex with high epoxy content was prepared by emul sion polymerization.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The composite latex was used to pre pare 2K waterborne metal anticorrosive primer. The effects of epoxy resin content, acrylicphosphate ester content, methacrylic acid content an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 g ) onthe film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amount of epoxy resinNPEL- 127, acrylic phosphate ester (PAM- 100), methacrylic acid (MAA) were 25%, 3%and 1.5% of the total monomers respectively and the of resin was 15.30 兀,the pencil hardness of the film derived from the synthetic resin could reach 2H with excellent adhe sion, flexibility and impact resistance and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Key Words :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crylic resin; epoxy resin; composite latex; metalanticorrosio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63011);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BAB203094)*通信联系人彭嘉明等:双组分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复合乳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近年来,随着国内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排放标准日益严格,推动涂料行业向低VOC涂料转型,其中,金属防腐涂料的水性化是目前防腐领域的主要趋势之一W水性丙烯酸金属防腐涂料因具有快干、耐候、易施工和良好的综合性能等特点而获得广泛应用,但一般单组分丙烯酸树脂成膜时无交联或交联密度低,导致涂膜的防腐性能较差;而环氧树脂因含有高极性的羟基和瞇键,对金属基材具有优异的附着力、耐腐蚀性和耐化学品性,在防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最大的缺点是质脆、耐冲击性和耐候性差。
丙烯酸酯类树脂的合成工艺进展
丙烯酸酯类树脂的合成工艺进展摘要:对一些丙烯酸酯类树脂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包括复合材料的制备、微球的制备、含氟改性产品的制备等。
关键词:丙烯酸酯类树脂,合成工艺,进展自1843年Joseph Redtenbacher 首先发现丙烯酸单体以来,人们一直对这类具有活性的有机化合物不断地从结构与性能上进行探讨,合成各类的丙烯酸树脂。
丙烯酸树脂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及其它烯属单体共聚制成的树脂,通过选用不同的树脂结构、不同的配方、生产工艺及溶剂组成,可合成不同类型、不同性能和不同应用场合的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根据结构和成膜机理的差异又可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
丙烯酸类树脂的生产方式主要有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两年来国内外的一些丙烯酸类树脂的合成工艺进展。
1.丙烯酸类树脂的合成工艺1.1丙烯酸类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丙烯酸类树脂复合材料是含丙烯酸类树脂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
互穿网络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而引起了各地科学家的重视,暨南大学的将笃孝【1】等人以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聚氧硅烷为主要原料,制备了聚丙烯酸酯/聚氧硅烷互穿网络阻尼材料。
并用院子力显微镜对聚丙烯酸酯/聚氧硅烷互穿网络阻尼材料的微相结构观察表明,聚丙烯酸酯/聚氧硅烷互穿网络阻尼材料的微相结构的阻尼性能,有效的互传和一定程度的微相分离,才使材料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
原位插层聚合法聚合制备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近年来研究最多的。
鲍艳【2】等人采用原位插层聚合法成功制备了PMAA/MMT和P (MMA-AL/MMT)两种纳米复合材料。
所制备的两种纳米复合材料均为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较相应的聚合物提高了20℃左右,应用结果表明另种纳米复合材料均具有鞣制性能,其应用性能较显影聚合物有所提高。
改性丙烯酸酯金属防腐蚀涂料的研究进展
改性丙烯酸酯金属防腐蚀涂料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丙烯酸酯防腐蚀涂料用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改性、有机氟改性、有机硅/环氧树脂改性以及纳米材料改性的研究情况,并指出了丙烯酸酯防腐蚀涂料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丙烯酸酯;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防腐蚀丙烯酸系乳胶涂料具有优良的环保性和良好的耐热性、耐候性、耐腐蚀性、耐玷污性、附着力高和保光保色性好等优点。
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在硬度、抗污染性、耐溶剂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地提高丙烯酸酯涂料的防腐蚀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需要对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
本文对丙烯酸酯乳液金属防腐蚀涂料的改性情况进行综述。
1 环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具有粘附力强、成型收缩率低、化学稳定性好、电绝缘性以及热稳定性好等优点。
环氧改性丙烯酸乳液既具有环氧树脂的高模量、高强度、耐化学品和优良的防腐蚀性,又具有丙烯酸树脂光泽、丰满度和耐候性好等特点,且价格低廉,适用于装饰性要求高的场合,如塑料表面涂装和加工过程(如表面处理、电镀、烫金、镀膜等)的需要。
常见的改性方法有自由基聚合和酯化法。
以高氯化聚乙烯树脂和环氧丙烯酸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添加防腐蚀颜填料,制得单组分、附着力好、防腐蚀性和耐候性优异的防腐蚀涂料,已广泛用于钢结构、桥梁等的防腐蚀工程。
用环氧树脂改性亲水性丙烯酸树脂,改性后涂层的亲水性和耐水性能达到较好的均衡,耐蚀性和附着力得到提高。
采用E-10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为基料,N75聚氨酯为固化剂,HT 助剂高光疏水物,制备具有良好耐酸、酸碱性能的自清洁防腐蚀涂料。
通过反相转法,用磷酸和丙烯酸及其酯类单体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得到一种性能优良的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防腐蚀涂料乳液。
]利用丙烯酸环氧树脂的接枝共聚反应制备了环氧-丙烯酸自乳化自交联水性防腐蚀乳液,所制得乳液的固含量为20%~40%,并且乳液的储存、稀释、机械和冻融等稳定性好。
2 有机硅改性有机硅和丙烯酸酯共聚可以制得以丙烯酸酯类大分子为主链,侧链为带烷氧基或羟基的硅烷或聚硅氧烷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乳胶涂料,以该树脂为主要成膜物的硅丙涂料集丙烯酸涂料和有机硅涂料之长,不仅具有超耐候性,还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耐盐雾、耐温变性、耐玷污性及耐洗刷性能,主要应用于对耐候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外墙涂料、工程机械涂料以及作业环境更为恶劣的码头设备、海洋设施等的表面防腐蚀及装饰。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摘要:本文综述了丙烯酸酯作为涂料的优缺点及用有机硅对其改性可大大扩展其应用领域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方法,并介绍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在涂料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其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有机硅;丙烯酸酯涂料;改性方法;应用0 引言丙烯酸酯涂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的涂料品种,主要由(甲基)丙烯酸酯单体通过加聚反应得到。
丙烯酸树脂本身具有色浅、透明度高、保光、光亮丰满、在红外区吸收小等特点,且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腐蚀性、附着力强、柔韧以及单体众多、合成容易、价格便宜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丙烯酸酯聚合物的耐温性、耐水性、防油性、透气性差,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
丙烯酸酯涂料可用其它树脂进行改性,发展高性能丙烯酸酯涂料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即大大拓宽了丙烯酸酯涂料的应用领域。
有机硅单体及其聚合物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耐高低温性、保光性、透气性等特点。
利用有机硅的优点改进丙烯酸树脂的不足,以获得兼备丙烯酸树脂和聚硅氧烷优点的新型丙烯酸酯涂料,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目前有机硅对丙烯酸酯微乳液改性方法一般分为两种:物理改性法和化学改性法。
物理改性分为两种:一是将有机硅氧烷单体作为偶联剂或改性主机直接加入丙烯酸酯微乳液中改性;二是将有机硅氧烷制备成有机硅微乳液,再将其与丙烯酸酯类乳液共混进行改性。
化学改性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机硅氧烷引入到丙烯酸酯分子链上,使得极性相差很大的有机硅氧烷和丙烯酸酯聚合物分子间形成化学键,化学改性明显提高了两相之间的相容性,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有机硅分子的表面迁移和有机硅的围观形态,从而比物理共混的性能优越,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1.1物理共混法物理共混法也称为冷拼法,是材料改性的常用方法之一。
物理共混法是将有机硅聚合物直接加入到丙烯酸树脂中,或在有机硅聚合物存在下进行丙烯酸酯的聚合。
物理共混法操作简单,但是聚硅氧烷与丙烯酸酯的结构和极性、表面自由能相差较大,聚硅氧烷容易向表面迁移,二者相容性差,因此,采用此法制备硅丙树脂的关键是解决共混物的稳定性和两者相容性。
涂料用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研究
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 2
在带有 冷凝器 、 搅拌器 、 温度计 、 滴液漏斗 的 四 口烧瓶 中加入混合溶剂和 3 %丙烯酸类单体并 0
【 基金项 目1 国家文物 局文物保护科学 和技 术研 究课题资 助
( 目编号 20 0 2 项 0 3 00)
升温至 9 c 滴 加引发剂和 6 %丙烯酸类单体 , 0 C, 0 控 制在 2h 内滴完 , 然后降温至 8  ̄左 右, 5C 滴加剩余
4 W age P R be hmiaT c n l y 9 6 4 _7 3 nn r M . u br e cl eh oo .17 ( 9) 0 C g
后续的研究工作 中, 耐碱性能值得关注与改进。
5 高南 功能涂料 [ . M]北京: 中固标 准 出版社 。 05 20
维普资讯
材料有较 高的耐温性能 , 可耐温 2 8C 8 c ;此外 , 该
涂层有较好的耐酸和耐盐性能 , 质量损失非 常小 ,
并且表面无裂纹 、 起泡 、 剥落现象 出现 , 涂层的柔
韧性和附着力均较好 ;但是耐碱性能表现不佳 , 在
3 林德春 。 卢嘉德 . 聚合 物基 隔热烧蚀 复合 材料在航 天领 城的应 用. N C - 第九届全 国|合材料 学术会议 . CM 9 I . 北京 , 96 1 9
1 实验部分
11 原 料和 仪器 .
耐热性较 差 , 温易返粘 、 高 沾尘 , 低温变脆 的缺点
影响其进~步推广 ;有机硅材料的出现为问题的解
甲基 丙烯酸 甲酯 ( M 、 M A) 丙烯 酸丁酯 ( A) B 、
丙烯酸 ( A) 丙烯酰胺( M) 均为化学纯 ;乙酸 A 、 A ,
纳米改性丙烯酸树脂防腐涂料的制备及应用
2021 年 04 月第 36 卷 第 04 期CHINA COATINGS April 2021中 国 涂 料Vol.36 No.0453XXXXXX收稿日期:2021-03-05作者简介:李虎(1986–),男(汉族),山东潍坊人。
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水性树脂的开发与应用。
纳米改性丙烯酸树脂防腐涂料的李 虎,范 晔,李玉花,刘亚枝(武汉双虎涂料有限公司,武汉 430080)Preparation of Anticorrosive Coatings with Nano ModifiedAcrylic Resin and ApplicationAbstract: Nano material modified acrylic resin was prepared through high-speed ball milling based on mechanochemical principle withacrylic resin as main resin and nano titanium powder as modifier. Nano titanium modified acrylic resin was characterized through physical static sedimenta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the process of nano titanium modified acrylic resin preparation was determined. Nano titanium polymer anticorrosiv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with nano titanium modified acrylic resin as main resin, and the anticorrosion mechanism of anticorrosive coatings prepared with metal nano material modified acrylic resin was preliminarily analyzed.Key words:nano titanium, acrylic resin, mechanochemical force, anticorrosive coating摘 要:采用高速球磨法,以机械力化学原理,以丙烯酸树脂为主体树脂、纳米钛粉为改性剂,制备了纳米材料改性的丙烯酸树脂。
淀粉改性丙烯酸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淀粉改性丙烯酸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摘要: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获取的乳液就是丙烯酸,丙烯酸作为配制的乳液具备施工简便、耐碱性好、耐水性强以及粘接度高等诸多特点。
近年来,原材料不断上涨,人们愈加重视环保,针对淀粉改性丙烯酸展开进一步研究将是必经之路。
众所周知,淀粉属于天然可再生资源,无污染,可降解,不会威胁环境,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
本文将以淀粉改性丙烯酸为例,针对其性能展开深入剖析,仅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淀粉改性丙烯酸;制备;性能;研究1淀粉改性丙烯酸絮凝剂的合成实验原理淀粉与丙烯酸在引发剂的作用下,首先让淀粉分子失去一个氢,产生淀粉自由基,然后自由基与单体相结合,通过链增长成为聚合物,再通过交联剂的作用使得链与链之间进行交联,形成一个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图1淀粉改性丙烯酸接枝交联反应2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流程单体与淀粉质量比应该是10:3,用一定量氢氧化钠中把丙烯酸中和度调到90%,形成丙烯酸盐和淀粉质量3%的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混合后,备用。
在250ml的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玉米淀粉与水,并将其放置恒温水浴锅中,然后安装搅拌设备,实施搅拌,升至凝胶温度,再将其拿出进行降温,等达到反应温度时,可将1.8moL引发剂过硫酸钾加入到烧瓶中实施搅拌,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加入单体混合物与还原剂亚硫酸氢钠,通入氮气保护,待一段时间得到完全反应后,在容器中直接倒入成品,随后置于纺织恒温干燥箱对其实施烘干,待完全烘干后可粉碎使用。
3最佳工艺条件3.1反应温度对接枝率影响基于各种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从图2中可以得知,只有反应温度会改变,在聚合反应温度的不断提升下,接枝率也将得到快速升高,接枝率在温度达到80度后还会出现下降情况。
在反应温度的不断升高期间,会逐渐加大活性链终止速度与链转移反应速度,以此来降低淀粉接枝聚合反应的转化率与接枝率,故而最佳且较为适宜的反应温度就是80度。
水性油墨用环氧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1]
溶解速度
几乎不溶 较慢 快 较慢 快 快
32
刘旭等 水性油墨用环氧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从表 1中可以看出 ,随着 AA 用量的增加 ,树脂的水溶性
变好 ;在不加入 22HEA 情况下 , AA 用量在 20%左右才具有较
3) 水性油墨颜色 、细度 、粘 度 、初 干 性 、着 色 力 按 GB / T 13217测试 ,耐水性按 QB 568—83测试 。
4) 附着牢度测试 。用丝棒将水性油墨印刷涂膜于 BOPP 薄膜上 ,在 80℃下完全干燥 ,在印刷膜上贴上胶带 ,均匀揉搓 后迅速剥离 ,考查剥离后印刷膜的表面状态 。目视测定标准为 良好 (印 刷 膜 残 留 90% 以 上 ) ; 合 格 (印 刷 膜 残 留 60% ~ 90% ) ;较差 (印刷膜残留 60%以下 ) 。
3) 水性油墨的配制 。将上述合成的环氧改性水性丙烯酸 树脂与钛白粉 、水及其它助剂按常规比例混合调配 ,经涂料快 速分散试验机研磨到合适细度 ,即得到水性油墨 。 1. 3 分析与测试
1) 红外分析 。测试样品为薄膜 , FT2IR 型傅里叶变换红 外光谱仪 ,美国尼高利公司 。
2) 树脂粘度测试 。按 GB / T2794 - 1995测试 ,采用旋转 粘度法 , NDJ - 99型旋转粘度计 ,成都仪器厂 。
1) 环氧丙烯酸酯 ( EA )的合成 。在装有搅拌器 、冷凝管 、 恒压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 ,加入一定量的环氧树脂 E - 44和阻聚剂 [6 ] ,缓慢搅拌加热到 70℃,再缓慢滴加计量的 丙烯酸和催化剂的混合液 ,加热 、搅拌 ,升温到 95℃,严格控制
收稿日期 : 2008Ο04Ο11 作者简介 : 刘旭 (1983 - ) ,男 ,成都人 ,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 ,主攻胶黏剂 、油墨 。
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
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李昶红;陈建;李薇【摘要】以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和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作为引发剂,巯基乙醇(AMSD)作为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合成了一种涂料用高固体分羟基丙烯酸树脂.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引发剂体系对树脂黏度以及机械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BPB用量为50份,AMSD用量为10份时,合成的羟基丙烯酸树脂黏度最低,机械性能最好;用合成的羟基丙烯酸树脂配漆,其铅笔硬度为3H、划格法附着力≤2级,耐MEK(甲乙酮)擦拭性>100次,漆膜外观平整光滑、无流痕.【期刊名称】《上海涂料》【年(卷),期】2019(057)003【总页数】5页(P7-11)【关键词】羟基丙烯酸树脂;合成与改性;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二苯甲酰【作者】李昶红;陈建;李薇【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材料化学与工程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湖南衡阳 421008;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湖南衡阳4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30.60 引言丙烯酸树脂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热固性树脂,其制品早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1-3]。
但由于我国丙烯酸树脂的合成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远落后于国外,且合成的丙烯酸树脂固含量低,综合性能较差,可挥发性有毒溶剂含量高,对环境危害大,所以早期使用的丙烯酸树脂逐渐被淘汰[4-6]。
羟基丙烯酸树脂是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硬单体和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软单体以及丙烯酸羟乙(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丙)酯等含羟基的功能单体为原料,在分子链调节剂的作用下,经自由基聚合制备的一种新型丙烯酸树脂[7-13]。
该树脂不仅固含量高,而且体系黏度低,易于施工[14-15]。
本研究致力于使用不同的引发剂体系配合等量的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合成一种高固体分、低黏度、机械性能优异的羟基丙烯酸树脂,通过对引发剂体系和树脂性能的对比,确定了最佳的合成配方,从而得到了性能优异的羟基丙烯酸树脂。
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反应类型及机理
二 反应类型及机理
1 冷混拼用
分子量较大的聚丙烯酸酯与醇酸树脂不易混容,即使加入分子量只有700010000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也要求与特殊的醇酸树脂配合。丙烯酸聚酯如季戊四 醇三丙烯酸酯与中长油度气干醇酸树脂能很好的混容,可以提高醇酸树脂涂料的 固体含量,改进涂膜的干率、硬度、耐水性及耐腐蚀性能。
机理:
首先合成带有羧基的丙烯酸预聚物,在与醇解物进行酯化。
CH2 O 醇 解 : n1CH O
CH2 O
O
C R1
O
CH2 OH
C R2 + m1 CH OH
O
C R3
CH2 OH
LiOH 220 240°C
O
CH2 O C
CH OH
O
CH2 O C
R1
CH2 OH
+ CH O C R2
R3
CH2 OH
机理:
酯化
R1-COOH+HO-R2=R1-COO-R2+H2O
8
一 小结
传统的醇酸树脂干燥时间长,硬度低,耐水性差,户外耐候性差,使 它的应用受到限制。而丙烯酸树脂具有其它树脂所没有的优点,如颜色浅, 优良的保色性、保光性和户外耐久性,是制备浅色面漆最理想的树脂之一。 但是丙烯酸树脂的颜料分散性、涂料施工性,以及涂膜的柔韧性和耐寒性 均不理想,且价格也较高。然而对醇酸树脂而言,通过丙烯酸改性后,制 得的色漆既保留了丙烯酸类的保色保光快干和耐候性的优点,又具有醇酸 磁漆的丰满度等长处,可谓是扬丙烯酸醇树脂之长,避丙烯酸醇酸树脂之 短。
制备一种丙烯酸类聚合物使得其极性与醇酸树脂相近在溶剂中分子将会扩散的均匀树脂混溶双键共聚法丙烯酸类单体能与含有双键和共轭双键的植物油脂肪酸或醇酸树脂共聚共聚机理和苯乙烯与醇酸树脂的反应相同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合成
基 础 研 究
哺.料2 , ( 1 1 机材S024 9 9 1 , 71) 3 7 I 0 : ̄
LI ONE M ATE AL C RI
有 机 硅 改性 丙烯 酸酯 的合成 *
冯 见艳 ,高富堂。 ,刘 敏 ,奔 毅 ,杨婷 娟
(. 1 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 院 ,西安 70 2 ;2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 2 ) 101 . 0 0 9
化 剂配 比 2: ~3: 1 1的复合乳化 剂的质 量分数 2 ~3 ,引发剂的质 量分数 0 9 ~1o 。差热分 析证 . .H
明 有机 硅 的 引入 使 聚 合 物 的玻 璃化 转 变 温度 明 显 降低 。
关键词 :耐候性 ,有机硅 ,丙烯酸 酯,皮革涂饰 剂,热粘冷脆
中 图分 类号 :TQ 6 . 7 24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4 6 (0 7 4 13— 5 0 9— 3 9 2 0 )0 —0 9 0
作者简介 :冯见 艳 ( 9 8 ,女 ,讲师 ,主要从 事皮 17 一) 革化学 品和合成革化学品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
电话 :( 2 )3 8 0 5 。 0 9 6 2 9 8
聚剂 ,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 ;y一 甲基丙烯
基金项 目:陕 西省教育厅基 金 ( UK14 ;陕 西科技 0 8) 大学创新教育基金 ( X O —3 l ) C / 6 一O 1 。
基 丙烯 酰氧 丙 基 三 甲氧基 硅 烷 ( KH一7 ) 和丙 50
十
N 1 _ Hl) - (
0
R1 /
十
(_ (NH4 ,2 )- ) — NH4 卜 O‘ ( ) ( 1
改性丙烯酸树脂弹性建筑涂料的研究与施工
差。为 了提高有机硅乳胶 的性能 ,通 常采用改性方法 。改性
可 以在单体合成过程 中进行 ,也可 以化学或机械混合方法添 加聚氨酯 、酚醛树脂 、环 氧树脂 、丙烯 酸等聚合物 。
有机 硅 乳胶 溶液 通 常用 一 些有 机 高分 子乳 液来 改性 , 如醋 酸 乙烯 一乙烯共 聚物 、 丙烯 酸 、苯丙 树脂 、醋丙 树脂 等。反应性硅乳胶溶液 由反应性硅 乳胶生胶 、交联剂及催化 剂在一定条件下聚合而 成 。该溶 液失水后 ,能在常温下进行
性 、黏结力强、无污染等特 点 ,且价格适 中。实验 中合成 的 多种共聚 乳胶 液,单独使用效 果不佳,采用两种或两种 以上
乳胶液 聚合 改性 ,效 果较好 。乳胶液[ ¨是有机 高分子 乳液 , 包括 纯丙稀 酸、醋丙树脂 、苯丙树脂及其他聚合乳液 ,能够 形成透 明膜,具有一定 的弹性和耐水性 ,但对有些填料 黏结
如添加碳 酸钙、 白黏土等 ,可 根据涂料性能适 当加入 。 2 3 颜料 .
无机 主链和有机侧链 的聚合物 。主链 S - O键比一般有机物 i- C- -C链 的键能 高 ,因而具有 较 高 的耐热 性 ;有机 侧链 使有
机 硅具有憎水性 ;分子 间作用力很弱 ,又使有机硅具有优异
的耐低温性 ,但机械强度 、耐化学性 、热 稳定性较普通乳胶
料使用可 以使用两种或两种 以上增稠剂 ,效果 比较好 。如增 稠剂 [] 1 可以配成 3 水溶液加入涂料 ,具有 很强的吸水能力 , % 能立即吸收大量 水分,本 身体积大幅度膨胀 ,使乳胶 黏度 显 著增大而增稠,但制备的涂料耐水性较差 。增 稠剂 L] 2 能够吸
有机 硅分子结构含有 : [_ s i一 0 一 s . i一
2 2 填料 .
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其应用
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应用以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以及苯乙烯(St)等乙烯基单体为主要原料合成的共聚物称为丙烯酸酯树脂(简称AR)。
该类树脂具有色浅、保色、保光、耐候、耐腐蚀和耐污染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机械电子、家具、建筑、皮革、木材、造纸、印染、工业塑料及日用品涂饰等领域。
其主要类型有溶剂型AR、水性AR、高固体组分AR和粉末型AR等。
通过选用不同的树脂结构、不同的配方、生产工艺及溶剂组成,可合成不同类型、不同性能和不同应用领域的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根据结构和成膜机理的差异又可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在成膜过程中不发生进一步交联,因此它的相对分子量较大,具有良好的保光保色性、耐水耐化学性、干燥快、施工方便,易于施工重涂和返工,制备铝粉漆时铝粉的白度、定位性好。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在汽车、电器、机械、建筑等领域应用广泛. 热固性丙烯酸树脂是指在树脂结构中带有一定的官能团,在制漆时通过加入的氨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树脂中的官能团反应形成网状结构,热固性树脂一般相对分子量较低。
热固性丙烯酸涂料有优异的丰满度、光泽、硬度、耐溶剂性、耐侯性、在高温烘烤时不变色、不返黄.最重要的应用是和氨基树脂配合制成氨基—丙烯酸烤漆,目前在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卷钢等产品上应用十分广泛. 1.水溶性丙烯酸树脂随着人类对环境及健康的日益重视,水性涂料已获得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国内工业涂料的水性化水平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水性涂料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在成本可接受的前提下如何提高产品的性能,使之达到与溶剂型漆相同或接近的水平,并进一步降低VOCs的排放量.水性涂料代表着低污染涂料发展的主要方向。
为了不断改善其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对水性涂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水性丙烯酸酯树脂涂料在近几十年内得以迅速发展,除了它具有水性涂料的优缺点外,还与丙烯酸酯单体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学院(系):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5 年 5 月南阳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研究Study on the synthesis and modification ofacrylic resin总计:17 页表格:3个插图: 3 幅南阳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研究Study on the synthesis and modification ofacrylic resin学院(系):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姓名:郭理云学号:1301314010指导教师(职称):李朝艳评阅教师:完成日期:南阳理工学院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研究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郭理云【摘要】影响印刷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预涂感光版(PS版)的性能,而PS版的质量又与所用树脂结构和性能密切相关。
此文在合成N-[4-(磺酰胺)苯基]丙烯酰胺(ASPAA)单体基础之上,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YFO)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合成了ASPAA/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三元共聚物,通过测三元共聚物的酸值,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对产物接枝的影响,实验表明,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h,引发剂浓度为1.5%时,效果较佳。
【关键字】N-[4-(磺酰胺)苯基]丙烯酰胺;三元共聚;PS版;合成工艺;酸值。
Study on the synthesis and modification ofacrylic resin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Guo Li -yunAbstract: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inting quality is Pre-sensitized printing plate (PS plate) performance, but also with PS vers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resin are closely related. This article in the synthesis of N- [4- (sulfonamide) phenyl] acrylamide (ASPAA) monomer basis, with NN-dimethyl formamide (DMF) as solvent, azobisisobutyronitrile (YFO) is initiator, radical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synthesis ASPAA / methyl methacrylate / methacrylic acid terpolymer, the terpolymer measured by acid valu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on the product graf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80 ℃, reaction time 4h,the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of 1.5%, was better.Keyword:N- [4- (sulfonamide) phenyl] acrylamide; terpolymers; PS version; synthesis; acid value.目录1 引言 (1)1.1 PS版制备工艺概述 (2)1.1.1 版基处理 (2)1.1.2 PS版感光材料技术 (3)1.2 阳图PS版用树脂 (3)1.2.1 阳图PS版对成膜树脂的要求 (4)1.2.2 阳图PS版用树脂种类 (4)1.3 阳图PS版用树脂的设计 (8)1.4 课题目标及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实验部分 (9)2.1 ASPAA单体的合成 (9)2.1.1 仪器 (9)2.1.2 试剂 (9)2.1.3 ASPAA的合成工艺 (9)2.2 ASPAA/MMA/JXS三元共聚物的合成与酸值的测定 (9)2.2.1 ASPAA/MMA/JXS三元共聚物的合成 (9)2.2.2 酸值测定 (10)3 结果与讨论 (9)3.1 合成ASPAA影响因素 (9)3.1.1 NaHCO3的用量对ASPAA收率影响 (10)3.1.2 反应温度对ASPAA收率影响 (10)3.1.3 产物析出条件对ASPAA收率影响 (10)3.2 合成三元共聚物的影响因素 (12)3.2.1反应温度对酸值的影响 (12)3.2.2反应时间对酸值的影响 (13)3.2.3引发剂浓度对酸值的影响 (13)4 结论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5)1 引言排版技术告别铅和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主要因为计算机-激光照排的技术在印刷行业的应用。
计算机上的文字和图像,经过激光扫描,生成文字和图像的相应软片,然后翻制到印刷版上,再上机印刷,得到印品,实现这个过程所用的印刷版,美其名曰预涂感光版印,简称PS版[l]。
根据感光涂层感光树脂经过光照射,发生分解或着交联,将PS版分为阳图版或阴图版,阳图PS版用的是叠氮萘醌-酚醛树脂,阴图PS版大多用的重氮树脂。
20世纪30年代,PS版由德国KALLE公司发表了研究专利,即重氮盐取代重铬酸盐类。
且在30年代末叠氮化合物和感光性树脂又被该公司成功地研制出来。
40年代,美国成功研制了PS版,50年代美国宝丽光公司研制出了阳极氧化的铝版基PS版。
60年代日本富士胶片公司引进了美国宝丽光公司PS版制造技术,且生产出日本首批国产PS版,随后,日本将PS版广泛的用于印刷工业的生产中。
70年代中期,PS版在日本得到广泛应用,印刷技术达到了领先水平。
阴图PS版主要盛行于50年代初期。
50年代末至60年代是印版感材大幅度开发和应用阶段。
70年代末已趋向于完善,并转向了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TP)。
90年代末,CTP技术发展逐渐成熟,商品化,形成了CTP突飞猛进,PS版产量占优的格局。
随着印刷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印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使得高质量化、小批量、短期交货的印品朝着感光度高、易显影性、宽容度好等高性能方向快速发展。
目前,高网线技术发展迅速,于此带动了印刷行业的发展,使得印品的性能更加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颜色丰富、层次高超、清晰度更高的高精细印刷横空出世。
高精细印刷品相较于普通印刷品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网点扩大率。
通常情况下,解像度在3000以上的印品称为高精细印刷品。
有无水硅橡胶版和有水PS版是高精细印刷的印版主要的两种。
无水硅橡胶版因为价格昂贵在国内尚不能大量生产,因此实现高精细印刷采取预先提高现有PS版的性能来成为版材开发的热点。
高性能PS版目前还没有权威认证,不过一般来说,高性能PS版应具有下述性能:(1)高感度。
曝光时间缩短,从而使制作工期缩短;(2)较佳的小网点重现性。
小网点重现力强,高光处的调子易再现;(3)且减少胶带,印片子边;(4)版材统一表观,以减少晒花现象、大面积平网的晒虚;(5)显影度大,且耐印力高;(6)其它性能,如印刷,还需要涂层耐油墨的侵蚀等。
高性能PS版开发主要集中在高性能涂层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上,如分级酚醛树脂,兼顾了感光度、显影度、热性能、耐印力等性能,选择性酯化光敏树脂,提高了感光剂的溶解适应性、量子效率、阻溶促溶等性能,聚氨酯树脂和含有酚羟基的丙烯酸树脂提高了版材的显影宽容度、耐印力。
本论文的目的是开发高性能PS版涂层聚合物。
N-[4-(磺酰胺)苯基]丙烯酰胺的磺酰胺基团具有一定的碱溶性,因此作为共聚单体,提高了PS版的耐溶剂性、抗碱性、显影度、耐印力等性能。
本文拟在合成此单体基础上,合成PS版用ASP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JXS)三元共聚树脂,对其合成工艺、酸值展开了研究。
1.1 PS版制备工艺概述PS版的印刷过程主要包括铝版基的制备和信息存储与传递两种工艺。
前者因常压下尺寸非常稳定,且经得起在印刷机上长时间印刷的测验,所以有较长储存寿命。
主要用到亲水特性、无机化学等知识,并借用金属表面处理、电化学等知识。
后者通过油墨介质把它传递到纸上,主要是记录信息。
用到感光材料、疏水特性、有机化学的知识,且大量采用摄影技术、涂层分散技术和油墨等。
PS 版的制备工艺主要由版基处理和感光材料两大部分组成。
1.1.1 版基处理[2]版基处理包括阳极氧化处理、磨版处理、亲水性处理和封孔。
(1)阳极氧化[4]为了在铝版表面生成一层具有一定硬度的致密氧化膜,需在已经电解粗化的铝版表面进行一次电极氧化处理,使在制版过程中有效地防止砂目磨损、擦伤、腐蚀,另一方面使得版面具有更好的耐印率、保水性、吸附性和化学稳定性。
阳极氧化膜对PS版性能产生极大影响。
它虽为PS版带来优良的耐磨性、抗蚀性,但因为细孔对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力,还会影响氧化膜上的细孔致密度,所以会极大影响到PS版的亲水性。
阳极氧化工艺有硝酸法、盐酸法、硫酸法、混酸法等。
(2)磨版处理为了形成保水性能良好的理想砂目。
磨版分为电化学磨版、机械磨版、化学磨版。
主要作用是使磨版后的砂目具有一定细密的间距。
目前国内PS版基的砂目很多为单一的凹窝形或尖峰形。
但较好的砂目为蜂巢形,形成多层砂目。
国外的PS版以富士胶片公司生产的多层砂目技术而著名[3]。
多层砂目是由大小不同的砂目复合构成,主要包括大波、中波、微小波。
大波形成的砂目因减少网点扩大,不易上脏;中波形成的砂目能提高耐印力;微小波形成的砂目不易被划伤,那么就提高了非图文部分的耐磨损性。
多层砂目技术使印版既不易上脏,耐印力得到提高,很好地实现了PS版材的耐印力和耐脏的平衡问题。
国内砂目的评估多采用Ra(平均粗糙度值)和Rz(平均砂目粗糙度值)来评价。
Ra值一般为0.65左右,Rz值多在4.82左右。
国外对砂目采取综合评估的方法,除了Ra、Rz,还包括TP(轮廓支撑长度率)、Sm(砂目平均底圆直径)等。
富士公司的PS版砂目一般为0.65左右,多层砂目比此值要小。
(3)表面亲水处理[5]铝表面要形成具有抗蚀性的保护膜,才能提高铝材上的图像粘牢度,并且防止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