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荣起国

合集下载

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星国

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星国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星国李星国姓名:李星国电话:010-6276-5930传真:010-6276-5930电子信箱:xgli(at)学术简历:1978.2~1982.1华中科技大学学士1984.10~1987.3日本岩手大学硕士1987.4~1990.3日本东北大学博士主讲课程:材料物理、今日新材料工作简历:1882.1~1984.9华中科技大学助教1990.3~1991.10日本日新制钢新材料研究所研究员1991.11~1993.9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1993.10~1994.9日本北海道工业研究所博士后1994.10~1999.9日本岩手大学副教授1999.10~2000.3日本岩手大学教授1999.12~present北京大学教授获奖: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获日本材料技术研究协会外国人特别奖2005年获通用公司中国科技成就奖研究领域和兴趣:1.微米/纳米材料:微米/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粉体科学与技术,等离子体合成和材料加工2.能源材料:氢气与材料的作用,氢气的吸附、储存和氢能源利用,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3.其它:磁性材料,磁加工和检测技术,稀土功能特性近期代表性论文:1.X.G.Li,S.Takahashi,K.Watanabe,Y.KikuchiandM.Koishi,HybridizationandCharacteristics ofFeandFe-CoNanoparticleswithPolymerParticles,NanoLetters,1(2001)475-4802.TongLiu,YaohuaZhang,HuaiyuShao,XingguoLi,PreparationsandcharacteristicsofSm2O3andNd2 O3nanoparticles,Langmuir,19(2003)7569-7572.3.X.G.Li,A.Chiba,M.SatoandS.Takahashi,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nanoparticlesofAlnicoall oys,ActaMaterialia,51(2003)5593-5600.4.H.Y.Shao,H.R.Xu,Y.T.WangandX.G.Li,PreparationandhydrogenstoragepropertiesofMg2Niintermetallicnanoparticles,Nanotechnology,15(2004)269-274.5.Y.T.Wang,H.Zhang,H.Y.Shao,X.G.Li,L.F.ZhangandS.Takahashi,AnomalousdiamagnetismofSm NiAlduetohydrogenationandfield-cooling,AppliedPhysicsLetter,88,072505,2006.。

研究生培养方案-北京大学工学院

研究生培养方案-北京大学工学院

北京大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生物医学工程
专业名称生物医学工程
专业代码0831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11 年6 月15 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注:不够可复制加页。

二.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三、课程设置(包括讨论班等)
(必修课:16学分;主要选修课:至少12学分;硕士总学分40、直博与硕博连读总学分48)
1 / 29
Programme of Ph.D Student Courses Discipline(一级学科): Speciality(二级学科)
2 / 29
*.N—necessary; C—choosen. **.S—Spring semester; A—Autumn semester
3 / 29
课程内容提要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本表可复制。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本表可复制。

课程内容提要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本表可复制。

课程内容提要
四、前沿讲座课(含讨论班)的基本要求
五、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注:不够可复制加页
六、学习安排和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
七、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注:不够可复制加页
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注:不够可复制加页
九、对新生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及入学考试科目设置。

符合GJB5000A的软件工程化管理解决方案-删减版

符合GJB5000A的软件工程化管理解决方案-删减版

符合GJB5000A的软件工程化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整体解决方案二Ο一二年五月目录第1章了解北大软件 (1)1.1软件工程中心简介 (1)1.2提供的优质产品与服务 (1)1.3专业化咨询/研发/服务团队 (1)1.4典型用户 (52)第2章结识“软件工程管理集成平台”产品 (6)2.1功能构成体系 (6)2.1.1总体功能结构 (6)2.1.2项目管理系统 (7)2.1.3需求管理系统 (11)2.1.4配置管理系统 (13)2.1.5测试管理系统 (15)2.2技术架构体系 (16)2.2.1总体技术架构 (16)2.2.2核心运行环境 (17)2.2.3数据访问服务 (18)2.2.4业务基础服务 (18)2.2.5企业级工作流服务 (19)2.2.6统一门户服务 (20)2.2.7系统安全管理 (21)2.3与外系统集成体系 (22)2.3.1集成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已接口工具类型 (22)2.4产品特点与优势 (23)第3章工具支持下的GJB5000A体系运行场景 (25)3.1符合GJB5000A的军用软件研制过程 (25)3.2项目管理过程 (25)3.2.1项目策划(PP&IPM) (25)3.2.2项目执行与监控(PMC) (28)3.2.3风险管理(RskM) (29)3.2.4供方协议管理(SAM) (31)3.3工程过程 (33)3.3.1软件分析设计与实现(RM&RD&TS&PI) (33)3.3.2验证与确认-评审(V&V-Approve) (35)3.3.3验证与确认-测试(V&V-Test) (36)3.4支持过程 (38)3.4.1过程与产品质量保证(PPQA) (38)3.4.2配置管理(CM) (39)3.4.3测量分析(MA) (40)3.5组织过程(OPD&OPF&OT) (41)3.5.1OP-001过程定义 (42)3.5.2OP-002组织过程资产管理 (42)3.5.3OP-003过程评估 (42)3.5.4OP-004组织培训 (43)3.6组织/部门项目综合分析与管理 (43)第4章GJB5000A实施过程&方法 (43)4.1总流程 (43)4.2启动阶段 (44)4.2.1建立过程改进组织 (44)4.2.2GJB5000A基础培训 (44)4.2.3现状与差距分析 (45)4.2.4制定改进计划 (45)4.2.5阶段工作产品和要求 (45)4.3过程定义阶段 (45)4.3.1体系架构设计 (45)4.3.2顶层文件编写 (45)4.3.3过程文件编写 (45)4.3.4集中统稿和问题修改 (45)4.3.5体系模拟运行验证与评审 (46)4.3.6提交文审 (46)4.3.7阶段工作产品和要求 (46)4.4协助体系实施阶段 (47)4.4.1制定实施计划 (47)4.4.2软件工具定制开发 (47)4.4.3实用化培训 (47)4.4.4执行体系 (48)4.4.5检查与改进 (48)4.4.6阶段工作产品和要求 (49)4.5协助内部评估阶段 (49)4.5.1内部评估流程 (49)4.5.2阶段工作产品和要求 (49)4.6协助企业接受评价阶段 (49)4.7咨询服务特点与优势 (50)第1章了解北大软件1.1软件工程中心简介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1996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单位为北京大学。

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陈关荣

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陈关荣

爱考机构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陈关荣陈关荣目前任职: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讲座教授。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教育经历:1981年秋,获得中国广州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1987年春获得美国德克萨斯A&M 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从1987年到1990年,作为访问助理教授在Rice大学任教,其后在Houston大学任教。

自2000年起,接受了香港城市大学的讲座教授职位,并在该校成立了“混沌与复杂网络学术研究中心”和担任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理论和动力学分析及其在复杂网络等相关领域中的应用背景资料:陈关荣教授是国际分岔与混沌杂志主编(自2010年),曾任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杂志主编(2008-2011)、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会刊I和II的常务主编(2004-2008)和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快报和杂志的荣誉编委(1999-2007),以及IEEE电路与系统-I(1993-1995;1999-2001)、IEEE自动控制(2004-2006)、控制理论与应用(自1995年)、系统科学与复杂性(自2001年)等杂志编委,以及拉丁美洲应用研究国际期刊的顾问编委(自2000年)。

他曾经担任许多国际会议和论坛的主席和组织者及程序和技术委员会委员,曾任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非线性电路与系统技术委员会主席(1999-2001)。

1996年因在混沌控制及分岔理论分析与应用方面做出奠基性贡献而被选为国际电子工程学会(IEEE)Fellow。

陈关荣教授曾是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以及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20多所大学的荣誉、顾问、客座或兼职教授,曾应邀多次到过30多个国家讲学。

自1981年以来,论文他引一万六千多次,HIndex=62,被ISI评为世界工程学界高引用科研人员。

获得荣誉:1993年获得Houston大学杰出科研奖;1998年获美国工程教育学会最佳年度学术杂志论文奖;2001年获IEEE航天电器与系统学会最佳年度学术杂志论文奖;2002年获捷克共和国科学院信息理论与自动化学会最佳论文奖;2005年获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最佳年度学术杂志论文奖;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0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1年与北京大学工学院团体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邸元

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邸元
获得荣誉: 曾获得 1999-2000 年度周培源基础教学奖(第三届)二等奖
主要论文列表:
[1].YuanDi,JunYangandTadanobuSato.Anoperator-splitALEmodelforlargedeformationanalysisofg eomaterials.InternationalJournalofNumericalandAnalyticalMethodsinGeomechanics2007;31(12):1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
375-1399. [2].邸元,唐小微。两相介质大变形动力问题的数值模拟。工程力学,Vol.24,No.12:47-52,2007。 [3].邸元、陈璞、董慧智。两相耦合问题动力分析的一种显-隐式交叉迭代法,第四届海峡 两岸结构与岩土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p.325-330,2007 年 4 月,浙江大学出版mioSawada,TadanobuSato.3-DNONLINEARANALYSISOFSOIL-PI LEINTERACTIONINLIQUEFIABLESOILUSINGADAPTIVEMESHREFINEMENT.The4thInte rnationalConferenceonEarthquakeEngineering,October12-13,2006.Taipei,Taiwan. [5].YuanDi,TadanobuSato,putationalModellingofPenetrationinPorousSoilsUsin gArbitraryLagrangian-EulerianFiniteElementMethod. 第 二 届 全 球 华 人 岩 土 工 程 学 术 论 坛 GEO-WCS,2005 年 8 月,中国,南京,pp162-171。 [6].YuanDiandTadanobuSato,NumericalSimulationofLateralDisplacementBetweenNon-liquefiable GroundandTheLiquefiedSubsoilLayer,(CD-ROM),Proceedingsof17thASCEEngineeringMechanic sConference,UniversityofDelaware,Newark,DE,June13-16.2004,10pages. [7].YuanDiandTadanobuSato,ComputationalModelingofLargeDeformationofSaturatedSoilsUsing AnALEFiniteElementMethod,AnnualsofDisas.Prev.Res.Inst.,KyotoUniv.,No.47C,March2004,pp1 71-182. [8].YuanDiandTadanobuSato,Apracticalnumericalmethodforlargestrainliquefactionanalysisofsatur atedsoils,SoilDynamicsandEarthquakeEngineering,2004,Vol.24,pp.251-260. [9].YuanDiandTadanobuSato,ArbitraryLagrangian-EulerianFormulationforLargeDeformationAnal ysisofSaturatedSoils,ProceedingsofThe11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ilDynamics&Earthquake Engineering(11thICSDEE)&The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arthquakeGeotechnicalEngineerin g(3rdICEGE),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January7th-9th,2004,pp.110-117. [10].YuanDiandTadanobuSato,Liquefactionanalysisofsaturatedsoilstakingintoaccountvariationinpo rosityandpermeabilitywithlargedeformation,ComputersandGeotechnics,Vol.30,No.7:623-635,2003 . [11].YuanDiandTadanobuSato,RemappingschemeinALEmethodforliquefactionsimulation,(CD-RO M),Proceedingsof16thASCEEngineeringMechanicsConference,UniversityofWashington,Seattle,W ashington,July16-18,2003,12pages. [12].YuanDi,TadanobuSatoandYongMoon,Anewsimulationmethodforliquefactionandinducedgrou ndflow,2ndCanadianSpecialtyConferenceonComputerApplicationsinGeotechnique,Winnipeg,Apri l2002.pp.197-204. [13].YuanDi,YongMoonandTadanobuSato,Numericalsimulationofseismicresponseofsiteoverlyingo nliquefiablesoillayer,KAIST-KyotoUniversityJointSeminaronEarthquakeEngineering,Daejeon,Kor ea,Feb.2002.pp.47-52. [14].XiaoweiTang,YuanDiandTadanobuSato,Dynamicanalysisofsaturatedporousmediumby3DFE M-FDMcoupledmethodconsideringlargedeformation,KAIST-KyotoUniversityJointSeminaronEart hquakeEngineering,Daejeon,Korea,Feb.2002.pp.83-88. [15].YuanDiandTadanobuSato,Apracticalnumericalmethodforlargedeformationdynamicresponsepr oblemsinsaturatedsoil.ProceedingsoftheThirty-sixthJapanNationalConferenceonGeotechnicalEngi neering,Tokushima,June2001.No.691. [16].YuanDiandTadanobuSato,FEM-FDMcoupledmethodforsaturatedsoilanalysisconsideringlarge deformation.Proceedingsofthe26thJSCEEarthquakeEngineeringSymposium,Sapporo,August2001. pp.193-196.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一、本院简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是在著名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基础上新组建的、一个以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科研教学机构,致力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化、规范化、本土化,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将作为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个机构继续存在。

作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具有良好的学术气氛和学术传统,为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致力于推进中国社会科学的综合研究,尝试组织跨学科的研究,培养综合性的国家发展高级人才,以综合性的知识集结服务于我国改革发展和全球新秩序的建设,服务于社会科学的发现与探索。

这也是实现北京大学在新时期创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发展研究院将以国家发展为中心议题,立足于中国改革发展与现代化的实践,前瞻性地提出重大的战略、制度、政策和基础理论问题,持续关注全球格局的演变,参与改革发展与建设国际新秩序的高层对话。

按照“小机构、大网络”的原则,组织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培养综合性的国家发展高级人才,成为中国集结高水平综合性知识的一个学界思想库。

国家发展研究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0名,陈平、宫玉振、龚强、海闻、胡大源、霍德明、雷晓燕、李立行、李玲、梁能、林毅夫、卢锋、马浩、平新乔、沈艳、宋国青、唐方方、汪丁丁、汪浩、巫和懋、鄢萍、姚洋、易纲、余淼杰、曾毅、曾志雄、张黎、赵耀辉、周其仁、朱家祥。

硕士研究生方向包括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金融学、经济史以及国民经济学等。

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和经济学辅修介绍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辅修)项目成立于1996年,其目的是为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跨学科优势的新型人才;以及选拔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优秀学生,培养世界一流的中国经济学家,和各行业未来的领军人才。

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信荣

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信荣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信荣张信荣背景资料清华大学工学博士,曾任日本东北大学流体科学研究所讲师、日本同志社大学能源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等职,现任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特聘研究员、日本同志社大学访问教授等职。

同时还担任国际京都能源环境论坛执委、国际能源转换学术会议主席等职。

具有丰富的科研教学经验,在日本工作期间,讲授《特殊流体工程》、《新能源技术》等课程。

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新型能源系统与技术、温室气体有效利用与管理、废热利用与节能技术以及能源系统中与热力学、传热及流体动力学相关的过程等领域。

主持完成了近二十项先端新能源、温室气体(CO2等)有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拥有八项发明专利。

研究兴趣及方向工程热物理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学术工程领域(Thermalengineeringandheattransferinvariousacademic&Engineeringfields)主要研究兴趣:新型能源系统、可再生式热能源、先进节能技术、新型功能性流体构筑及其传热研究、微纳米与生物传热技术、先端海水淡化及污水处理技术等。

主要学术研究工作简历2009(7~8月)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访问教授2008~日本同志社大学访问教授2007~北京大学,特聘研究员2007~北京科技大学生态系,客座高级研究员2006(8~9月)挪威科学技术大学能源与石油天然气战略研究部门,客座高级研究员2006~京都国际能源环境论坛执委2004~2007日本同志社大学能源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2002~2004日本东北大学流体科学研究所,讲师1998~2002助研,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传热研究室近期代表性论著Journalpapers:*(Thecorrespondingauthor)2009HiroshiYamaguchi,Xin-RongZhang,DaisukeInoue, AStudyonFlowCharacteristicsofElectrorheologicalFluidinaDamperModel,EngineeringComputatio ns,Vol.26,No.4,pp.375-399,2009.HiroshiYamaguchi,Xin-RongZhang*,AnovelCO2refrigerationsys temachievedbyCO2solid-gastwo-phasefluidanditsbasicstudyonsystemperformance,InternationalJo urnalofRefrigeration,Vol32,Issue7,pp.1683-1693,2009Yamaguchi,N.Sawada,H.Suzuki,H.Ueda,X. R.Zhang*,Anewsolarwaterheaterusing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asworkingfluid,ASMEJournalofS olarEnergyEngineering,2009H.Yamaguchi,X.R.Zhang*,T.Matsumoto,Flowpatternvariationsofvisc oelasticfluidflowsinthree-dimensionalbranchingchannel,Polymerengineeringandscience,DOI10.10 02/pen.21503,2009H.Yamaguchi,X.R.Zhang*,X.D.Niu,ThermomagneticNaturalConvectionofTher moSensitiveMagneticFluidsinCubicCavitywithHeatGeneratingObjectinside,JournalofMagnetismandMagneticMaterials,inpress.H.Yamaguchi,X.D.Niu,X.R.Zhang,K.Yoshikawa,ExperimentalandN umericalInvestigationofNaturalConvectionofMagneticFluidsinaCubicCavity,JournalofMagnetisma ndMagneticMaterials,Vol321,Issue22,pp.3665-3670,2009X.D.Niu,H.Yamaguchi,X.R.Zhang,K.Yo shikawa,Numericalstudyofnaturalconvectionofmagneticfluidsinacubiccavitywithaheatgeneratingo bjectinsidebytheLatticeBoltzmannMethod,AdvancesinAppliedMathematicsandMechanics,inpress. HiroshiYamaguchi,Xin-RongZhang*,XiaodongNiu,K.Nishioka,Investigationofimpulseresponseof anERfluidviscousdamper,JournalofIntelligentMaterialSystemsandStructures,inpress.Xin-RongZha ng*,HiroshiYamaguchi,YuhuiCao,Hydrogenproductionfromsolarenergypoweredsupercriticalcycle usingcarbondioxideCO2HeatPumps:fundamentalandapplications,InternationalJournalofHydrogen Energy,inpress.2008X.R.Zhang*,H.Yamaguchi,Anexperimentalstudyonevacuatedtubesolarcollecto rusingsupercriticalCO2,AppliedThermalEngineering,Vol.28,pp.1225-1233,2008.H.Yamaguchi,X. R.Zhang*,K.Fujima,BasicstudyonnewcryogenicrefrigerationusingCO2solid-gastwophaseflow,Inte rnationalJournalofRefrigeration,Vol.31,pp.404-410,2008.H.Yamaguchi,X.R.Zhang*,S.Higashia,M. Li,Studyonpowergenerationusingelectro-conductivepolymeranditsmixturewithmagneticfluid,Journ alofMagnetismandMagneticMaterials,Vol.320,pp.1406-1411,2008.H.Yamaguchi,X.R.Zhang,Anex perimentalinvestigationoncharacteristicsofsupercriticalCO2basedsolarRankinesystem,RenewableE nergy,20082007X.R.Zhang*,H.Yamaguchi,Forcedconvectionheattransferofsupercriticalcarbondiox ideinahorizontalcirculartube,JournalofSupercriticalFluids,Vol.41,pp.412-420,2007.X.R.Zhang*,H. Yamaguchi,D.Uneno,ExperimentalstudyontheperformanceofsolarRankinesystemusingsupercritical CO2,RenewableEnergy,Vol.32,pp.2617-2628,2007.X.R.Zhang*,H.Yamaguchi,D.Uneno,Thermod ynamicanalysisoftheCO2–basedRankinecyclepoweredbysolarenergy,InternationalJournalofEnergyResearch,Vol.31,pp.1414-1424,2007.X.R.Zhang*,H.Yamaguchi,K.Fujima,M.Enomoto,andN.Sawada,Theoreticalanalysisofa thermodynamiccycleforpowerandheatgenerationusing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Energy,Vol.32,pp. 591-599,2007.H.Yamaguchi,X.R.Zhang*,A.Ito,M.KuribayashiandH.Nishiyama,Flowcharacteristic sinathree-dimensionalcylindricalbranchingchannel,EngineeringComputations,Vol.24,No.6,pp.636-660,2007.2006X.R.Zhang*,S.Maruyama,K.Tsubaki,S.Sakai,M.Behnia,Mechanismforenhanceddiff usivityinthedeep-seaperpetualsaltfountain,JournalofOceanography,Vol.62,pp.133-142,2006.X.R.Z hang*,H.Yamaguchi,K.Fujima,M.Enomoto,andN.Sawada,Studyofsolarenergypoweredtranscritical cycleusing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InternationalJournalofEnergyResearch,Vol.30,pp.1117-1129, 2006.X.R.Zhang*,H.Yamaguchi,D.Uneno,K.Fujima,M.Enomoto,andN.Sawada,Analysisofanovels olarenergypoweredRankinecycleforcombinedpowerandheatgenerationusingsupercriticalcarbondio xide,RenewableEnergy,Vol.31,pp.1839-1854,2006.H.Yamaguchi,X.R.Zhang*,K.Fujima,M.Enomo to,N.Sawada,AsolarenergypoweredRankinecycleusing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AppliedThermal Engineering,Vol.26,pp.2345-2354,2006.H.Yamaguchi,K.Shimada,X.R.Zhang,andD.Inoue,Flowch aracterisiticsofERfluidinmodeldamper,TransactionsoftheJapanSocietyofMechanicalEngineers,Seri esB,Vol.72,No.716,pp.97-103,2006.H.Yamaguchi,A.Ito,M.Kuribayashi,X.R.Zhang*,andH.Nishiya ma,Basicflowcharacteristicsinathree-dimensionalbranchingchannelwithsuddenexpansion,European JournalofMechanics-B/Fluids,Vol.25,pp.909-922,2006.2005X.R.Zhang*,S.Maruyama,H.Yamaguc hi,Laminarnaturalconvectionheattransferfromaverticalbaffledplatesubjectedtoaperiodicoscillation, ASMEJournalofHeatTransfer,Vol.127,pp.733-739,2005.X.R.Zhang*,H.Yamaguchi,K.Fujima,M.E nomoto,andN.Sawada,AfeasibilitystudyofCO2-basedRankinecyclepoweredbysolarenergy,JSMEIn ternationalJournal,Series.B(FluidsandThermalEngineering),Vol.48,pp.540-547,2005.H.Yamaguchi,A.Ito,M.Kuribayashi,X.R.Zhang*,andH.Nishiyama,Anexperimentalstudyontheflowcharacteristicsi nathree-dimensionalcylindricalbranchingchannel,FlowMeasurementandInstrumentation,Vol.16,pp. 241-249,2005.2004X.R.Zhang*,S.Sakai,S.Maruyama,Numericalinvestigationoflaminarnaturalcon vectiononaheatedverticalplatesubjectedtoaperiodicoscill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HeatandMassT ransfer,Vol.47,pp.4439-4448,2004.円山重直,椿耕太郎,X.R.Zhang,酒井清吾,海洋深層水汲み上げによる海洋緑化-ラピュタ計画(Upwellingdeepseawater),月刊海洋(OceanJournal),No.36,pp.87-93,2004(InJapanese).X.R.Zhang*,S.Maruyama,S.Sakai,K.Tsubaki,M. Behnia,Flowpredictioninupwellingdeepseawater—thePerpetualSaltFountain,DeepSeaResearchPartI:OceanographicResearchPapers,51-9,pp.1145-115 7,2004.Conferencepapers:2009X.R.Zhang,CO2naturalconvections:fundamentalandapplications,Th e4thKIFEESymposiumonEnvironment,Energy,MaterialandEducation,6-9September2009,NTNU,T rondheim,Norway.X.R.Zhang,L.Chen,H.Yamaguchi,Numericalanalysisoftheflowstabilityofasuper criticalCO2basednaturalcirculationloop,The20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TransportPhenomena,7 -10July,2009,VictoriaBC,Canada.X.R.Zhang,L.C.Jin,Numericalsimulationontheevaporativeheattra nsferofCO2flowinginahorizontalsmoothmicro-tube,The20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TransportP henomena,7-10July,2009,VictoriaBC,Canada.X.R.Zhang,H.Yamaguchi,Solarpoweredthermodyna miccycleusingsupercriticalfluids,ProceedingsoftheInauguralUS-EU-ChinaThermophysicsConfere nceUECTC-RE09,May28-30,2009Beijing,China.X.R.Zhang,J.Liu,H.Yamaguchi,Anumericalstudy onheattransfercharacterisiticsofCO2-DMEmixturefluid,2009ASMESummerHeatTransferConferen ce,July19-23,2009,SanFrancisco,CaliforniaUSA.H.Yamaguchi,X.R.Zhang,N.Sawada,H.Suzukiand H.Ueda,Experimentalstudyonasolarwaterheaterusing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asworkingfluid,20 09ASMEEnergySustainabilityConference,July19-23,2009,SanFrancisco,CaliforniaUSA.X.R.Zhan g,H.Yamaguchi,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onheattransferofCO2solid-gastwophaseflowwithdryices ublimation,2009ASMESummerHeatTransferConference,July19-23,2009,SanFrancisco,California USA.X.R.Zhang,H.Yamaguchi,Y.Cao,Theproductionofhydrogenbysolarenergypoweredsupercritic alcycleusingcarbondioxid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HydrogenProduction,Oshawa,Ontario,Cana da,May3-6,2009.B.LDeng,X.RZhang,ThermaleffectonrecirculationregionofsupercriticalCO2sudde nexpansionflowatlowReynoldsnumbers,TheSix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lowDynamics,Nov.4 -6,Sendai,Japan,2009.B.LDeng,X.RZhang,Bifurcationphenomenonforforcedconvectionofsupercrit icalCO2fluidinplanesymmetricsuddenexpansion,TheSix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lowDynami cs,Nov.4-6,Sendai,Japan,2009.X.RZhang,Advancedrenewablethermalenergy,Outstandingalumnise ssion,TheSix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lowDynamics,Nov.4-6,Sendai,Japan,2009.(Invitedtalk) YuhuiCaoandXin-RongZhang,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naturalconvectioninclosedcavities,TheInt ernationalWorkshopofEnergyConversion,Nov.25-27,2009,Kyoto,Japan.LinChen,Xin-RongZh,ang, HiroshiYamaguchi,Zhong-Sheng(Simon)Liu,FlowtransitionsofsupercriticalCO2flowinanaturalcirc ulationloop,TheInternationalWorkshopofEnergyConversion,Nov.25-27,2009,Kyoto,Japan.2008X. R.Zhang,Solarenergypoweredthermodynamiccyclesystemusingsupercriticalfluids,TheSecondChin a-JapanJointWorkshopofEnergyConversion—2008,Beijing,Nov27-30,2008.X.R.Zhang,JiaLiu,NumericalstudyoflaminarforcedconvectionofCO2 -DMEfluidinahorizontalcirculartube,TheSecondChina-JapanJointWorkshopofEnergyConversion —2008,Beijing,Nov27-30,2008.X.R.Zhang,Thestudyontheflowdynamicsandheattransferfornaturalw orkingfluidCO2,Invitedtalkofvisitingfellows,EnergyConversionResearchCenter,DoshishaUniversity,KyotoofJapan,July16,2008.(InJapanese).2007X.RZhang,H.Yamaguchi,M.Masuda,StudyontheC O2solid-gastwophaseflowwithparticlesublimationanditsbasicapplications,ConferenceProceedingso fAmericanInstituteofPhysics(AIP),Vol.832,pp.419-424,2007.H.Yamaguchi,X.R.Zhang,Researchde velopmentof-80℃cryogenicrefrigerationusingnaturalworkingfluidCO2,TheKyotoInternationalSymposiumonEnviron ment,EnergyandMaterials,PiazzaOmiOtsu,Japan,December4-7,2007.G.Nishioka,H.Yamaguchi,X. R.Zhang,S.Seto,N.Yamamoto,FlowcharacterisiticsandperformanceofERfluidviscousdamper,The20 07SpringConferenceoftheSocietyofFluidPowerSystem,Tokyo,Japan,May23-25,2007(InJapanese). X.R.Zhang,H.Yamaguchi,Heattransferof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inacirculartube,The44ndNation alHeatTransferSympoium,Nagasaki,Japan,May22-25,2007(InJapanese).X.R.Zhang,H.Yamaguchi, Flowandheattransferperformanceofnaturalrefrigerant-supercriticalCO2,The17thComprehensiveEn vironmentEngineeringSymposium,Osaka,Japan,July19-20,2007(InJapanese).H.Ueno,H.Yamaguch i,X.R.Zhang,PerformanceevaluationofRankinecyclepoweredby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Mechan icalEngineeringCongress,2007Japan(MECJ-07),September9-12,2007(InJapanese).M.Masuda,H.Y amaguchi,X.R.Zhang,PerformanceofheatpumpachievedbyCO2solid-gastwophaseflow,Mechanical EngineeringCongress,2007Japan(MECJ-07),September9-12,2007(InJapanese).X.R.Zhang,Energy conversionachievedbynaturalfluidcarbondioxide,Invitedtalk,HeatTransferSocietyofJapan,KyotoofJ apan,December14,2007(InJapanese).X.R.Zhang,H.Yamaguchi,M.Masuda,StudyontheCO2Solid-g asTwoPhaseFlowwithParticleSublimationandItsBasicApplications,Four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FluidDynamics,Sendai,Miyagi,Japan,September26-28,2007.2006X.R.Zhang,H.Yamaguchi,K.F ujima,M.Enomoto,andN.Sawada,ExperimentalperformanceanalysissupercriticalCO2thermodynam iccyclepoweredbysolarenergy,ConferenceProceedingsofAmericanInstituteofPhysics(AIP),Vol.832, pp.419-424,2006.H.Yamaguchi,X.R.Zhang,FlowphenomenaofforcedconvectivesupercriticalCO2in acirculartube,Thi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luidDynamics,Matsushima,Miyagi,Japan,Novembe r7-9,2006.H.Ueno,H.Yamaguchi,X.R.Zhang,StudyoncharacteristicsofsolarRankineCO2system,Th ermalEngineering-Conf.06,JSME,Tokyo,Japan,Nov.24-25,2006(InJapanese).X.R.Zhang,Forcedco nvectionheattransferofsupercriticalCO2inahorizontalcirculartube,KyotoInternationalForumonEnvi ronmentandEnergy,NTNU,Trondheim,Norway,September6-8,2006.X.R.Zhang,M.Masuda,H.Yama guchi,BasicCO2flowbehaviorofcryogenicCO2heatpumpengineering,The25thConferenceofJapanS ocietyofEnergyandResources,Osaka,Japan,June8-9,2006.(InJapanese).X.R.Zhang,H.Yamaguchi,M HDpowergenerationusingelectroconductivepolymermixingmagneticfluid,The18thSymposiumonEl ectromagneticsandDynamics:SEAD18,Kobe,May18-19,2006,pp.101-102(InJapanese).H.Yamaguc hi,X.R.Zhang,D.Uneno,H.Ueno,StudyoncharacteristicsofsolarCO2Rankinesystemusingsupercritic alCO2,AcademicFrontierResearchProjecton“NextGenerationZero-EmissionEnergyConversionSystem”ResearchSeminar,July26,2006,Kyoto,Japan.D.Uneno,X.R.Zhang,H.Yamaguchi,Performanceestim ationofsolarRankinesystembasedoncarbondioxide,ThermalEngineering-Conf.06,JSME,Tokyo,Japa n,Nov.15-16,2006.2005X.R.Zhang,H.Yamaguchi,K.Fujima,M.Enomoto,andN.Sawada,Theoretical analysisofathermodynamiccyclepoweredbysolarenergyforpowerandheatgenerationusingsupercritic alcarbondioxide,The1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fficiency,Cost,Optimization,SimulationandE nvironmentalImpactofEnergySystems(ECOS2005),June20-24,2005,NTNU,Trondheim,Norway,pp. 1641-1648.X.R.ZhangandH.Yamaguchi,SolarenergypoweredRankinecycleusingsupercriticalcarbo ndioxide,KyotoInternationalForumonEnvironmentandEnergy,October5-7,2005,Neesima-KaikanandKyotoHotelOkura,Kyoto,Japan.X.R.Zhang,H.Yamaguchi,K.Fujima,M.Enomoto,andN.Sawada,StudyofsolarenergypoweredRankinecycleusingsupercriticalcarb ondioxide,The2ndInternationalExergy,EnergyandEnvironmentSymposium(IEEES2),July2-7,2005, KOS,Greece.X.R.Zhang,H.Yamaguchi,K.Fujima,M.Enomoto,andN.Sawada,Experimentalstudyon solarenergyRankinecycleusingcarbondioxide,The6thWorldConferenceonExperimentalHeatTransfe r,FluidMechanics,andThermodynamics,April17-21,2005,Matsushima,Miyagi,Japan,pp.114-115.X. R.Zhang,H.Yamaguchi,K.Fujima,M.Enomoto,andN.Sawada,CharacteristicsstudyofsolarCO2Ranki nesystem,MechanicalEngineeringCongress,2005Japan(MECJ-05),September19-22,2005,pp.175-1 76.X.R.Zhang,,S,.M,ar,uy,ama,H.Yamaguchi,an,d,G.C,hen,Anumericalsolutionofnaturalconvectio nofaverticallyoscillatingflatplate,The2ndInternationalExergy,EnergyandEnvironmentSymposium(I EEES2),July2-7,2005,KOS,Greece.H.Yamaguchi,X.R.Zhang,K.Fujima,M.Enomoto,andN.Sawada, An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onthermodynamiccyclepoweredbysolarenergyusingcarbondioxide,20 05SolarWorldCongress,August6-12,2005,Orlando,Florida,USA.X.R.Zhang,H.Yamaguchi,K.Fujim a,M.Enomoto,andN.Sawada,ExperimentalperformanceanalysisofsupercriticalCO2Rankinecyclepo weredbysolarenergy,Seco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lowDynamics,November16-18,2005,Send aiInternationalCenter,Sendai,Japan.H.YamaguchiandX.R.Zhang,Characteristicsofenergyconversio nusingmagneticfluid,KyotoInternationalForumonEnvironmentandEnergy,October5-7,2005,Neesi ma-KaikanandKyotoHotelOkura,Kyoto,Japan.H.Yamaguchi,X.R.Zhang,D.Uneno,Characteristicsi nvestigationofsolarenergypoweredRankinecycle,The24thConferenceofJapanSocietyofEnergyandR esources,Tokyo,June9-10,2005,pp.141-144.(InJapanese)H.Yamaguchi,X.R.Zhang,T.Kitai,andK.Fu jima,Heattransfercharacteristicsofsolid-gastwophaseflowwithsublimationofcarbondioxide,The2ndI nternationalExergy,EnergyandEnvironmentSymposium(IEEES2),July2-7,2005,KOS,Greece.H.Ya maguchi,D.Uneno,X.R.Zhang,StudyonsystembehaviorofsolarRankinesystemusingsupercriticalCO 2,The42ndNationalHeatTransferSympoium,Sendai,Japan,June6-8,2005,pp.103-104(InJapanese).H. Yamaguchi,K.Shimada,X.R.Zhang,andD.Inoue,FlowcharacteristicsofERfluidinthemodeldamper,In ternationalSymposiumonInterdisciplinaryElectromagnetic,Mechanic&BiomedicalProblemsISEM2 005,September,12-14,2005,BadGasteim(Salzburg),Austria.H.Yamaguchi,X.R.Zhang,D.Uneno,Per formanceestimationofsolarRankinesystemusingsuper-criticalCO2forpowergeneration,AcademicFr ontierResearchProjecton“NextGenerationZero-EmissionEnergyConversionSystem”ResearchSeminar,July,29,2005,Kyoto,Japan.H.Yamaguchi,K.Shimada,S.Shuchi,X.R.Zhang,andT. Kato,Thermo-magneticnaturalconvectioninrectangularbox,TheSixteen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 nTransportPhenomena(ISTP-16),August29-September1,2005,Prague,CzechRepublic.2004X.R.Zh ang,S.Maruyama,M.Behnia,H.Yamaguchi,Themechanismofconvectionoccurringinupwellingdeeps eawaterusingtheperpetualsaltfountain,ProceedingsoftheFirstInternationalForumonHeatTransfer,No vember24-26,2004,Kyoto,Japan,pp.247-248.X.R.Zhang,H.Yamaguchi,K.Fujima,M.Enomoto,and N.Sawada,Anovelconcept—solarenergypoweredRankinecycleusing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Fir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 FlowDynamics,Novermber.11-12,2004,Sendai,Japan,pp.33-34.X.R.Zhang,H.Yamaguchi,K.Fujima, M.Enomoto,andN.Sawada,PerformancecharacteristicsofsupercriticalsolarRankinesystem,KyotoInt ernationalForumforEnvironmentandEnergy,November,15-17,2004,Kyoto,Japan.X.R.Zhang,H.Ya maguchi,K.Fujima,M.Enomoto,andN.Sawada,Aninnovativeconcept−CO2-basedRankinecyclepoweredbysolarenergy,AcademicFrontierResearchProjecton “NextGenerationZero-EmissionEnergyConversionSystem”TechnicalSeminaronEnergyConversionandHeatTransport,November,27,2004,Kyoto,Japan.K.Tsub aki,S.Maruyama,H.Mitsugashira,X.R.Zhang,A.Komiya,Creationofoceanforestbyupwellingofdeeps eawaterusingperpetualsaltfountains,OCEANS’04MTS/IEEE/TECHNO-OCEAN’04(OTO’04),Nov.9-12,2004,Kobe,Japan,pp.33-34.2003S.Maruyama,K.Tsubaki,S.Sakai,X.R.Zhang,K.Taira, Cultivationofoceandesertbyupwellingdeepseawaterusingperpetualsaltfountains:LaputaProject,Thir dInternationalSymposiumonAdvancedFluidInformationAFI-2003,Nov.21-22,2003,NewYork.X.R. Zhang,S.Maruyama,S.Sakai,K.Tsubaki,AnumericalpredictionofupwellingdeepseawaterusingthePe rpetualSaltFountain,ProceedingsoftheThermalEngineering-Conf.’03,JSME,Kanazawa,Japan,Nov.15-16,2003,pp.69-70.X.R.Zhang,S.Maruyama,S.Sakai,K.Tsubaki, Anumericalstudyofupwellingdeepseawaterusingtheperpetualsaltfountain,The15thResearchSeminar ofInstituteofFluidScience,TohokuUniversity,Sendai,Japan,December,2003,pp.5-7.X.R.Zhang,S.M aruyama,S.Sakai,AnumericalstudyofupwellingdeepseawaterusingthePerpetualSaltFountain,The20 03Japan-KoreaHeatTransferSymposium“HeattransferinMicrotoMegaScale,2003,Sendai,Japan,pp.26-28.联系方式:办公电话:82529066E-mail:">博士后招收:北京大学工学院新型能源系统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现因工作需要,招收博士后1名,需要具有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或者应用数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背景。

王国荣心理学博士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博士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博士简介王国荣博士,于202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学位,主修临床心理学。

他是一位多学科综合、从事临床心理学与研究的学者,在心理学研究方向、学者教育、学术管理等方面成就突出。

一、简介王国荣博士,男,1984年出生于湖南省,祖籍湖南省张家界市,现为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研究员,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嘉宾状元、院长特等奖学金。

二、学习经历1. 2005年9月–2008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2. 2008年9月–2013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3. 2013年9月–2020年7月: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心理学博士三、研究成果王国荣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精神分析、实验心理学、心理认知以及认知功能等。

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S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本、教材4本、译著4本;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曾应邀与国际学者就心理学研究进行深入交流,曾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并担任湖南省心理学会常委、精神分析学组织(Division of Psychoanalysis)理事等重要职务;有《临床心理学教程》、《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师资格考试》等四类书籍;田家沟杂志社“名师精讲系列”讲师;吉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等等。

四、学者教育王国荣博士以其出色的学术成果支撑的国内外多个心理学研究项目,是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的一支领军人物,致力于推动编者心理学发展领域的出色学者,转化研究成果为优质的教学以及科研应用,在建立学术管理机理、激励学者教育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自2011年起,王国荣博士先后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及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联合招生考试全国考试官,负责设计共建硕士研究生(PSM)、哲学博士研究生甄选方案;同时,他还担任湖南省心理学会研究生训练服务项目导师,负责培训湖南省心理学研究生、也让让湖南省有标准且有质量的心理学教育。

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励争

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励争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
ersinEngineering,46:614–619,2008 (4)Z.Li,S.Xia,J.WangandX.Su,DamageDetectionofCrackedBeamsBasedonWaveletTransform , InternationalJournalofImpactEngineering,32(7):1190-1200,2006 (5)J.Y.Tian,Z.Li,X.Y.Su,Waveletanalysisoftransientflexuralwaveincracked-beam,JournalofSounda ndVibration,261(4):715-727,2003
研究领域: 无损检测技术:基于导波和振动的无损检测方法及结构健康监测技术 动态断裂实验:基于焦散线法的材料动态断裂问题的实验研究 光测实验技术:应力波传播实验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资料: 近年来主持并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有:非均质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与损伤破坏 机理的实验研究,航空结构的损伤检测和评估技术的研究,动态光弹性方法的主应力分离的 研究,层状与各向异性介质波动问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用小波分析检测结构中裂纹、损伤 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弹力电磁波在圆柱体中的传播及衍射,热磁电弹性结构中波的传播,基 于动态性能的超轻质点阵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参与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有: 共混/填充高聚物体系的动态力学行为。作为主要学术骨干参与的国家 973 项目有:大型风 力机的空气动力学基础研究,重大工程地质灾害的预测理论及数值分析方法研究。 2009,8—2010,2:美国匹斯堡大学,访问学者 2009,4:法国勃艮第大学 ISAT,邀请教授 2005,8—2006,8: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访问学者 担任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实验力学》和《力学与实践》编委。 获得荣誉: 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 次。 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力学教师 北京力学会力学教学优秀教师 主要论文列表:(5 篇) (1)Y.Liu,Z.LiandW.Zhang,Crackdetectionoffibrereinforcedcompositebeamsbasedoncontinuouswa velettransform,NondestructiveTestingandEvaluation,25(1):25–44,2010 (2)Li,Z,Feng,K,Yang,JS,Tan,L,Lin,H,Collectivebucklingofnonuniformnanobeamsinteractingthrou ghanelasticsubstrate,ACTAMECHANICA,209(3-4):285-293,2010 (3)K.Gong,Z.Li,CausticsMethodinDynamicFractureProblemofOrthotropicMaterials,OpticsandLas

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段成荣

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段成荣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段成荣
教师
党政教辅人员
当前位置:首页|教职员工段成荣
教师?段成荣
段成荣,男,1965年1月出生于重庆,教授。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人口学专业)博士。

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主任、人口研究所所长,兼任联合国/中国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专家组专家,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儿童纲要"实施国家级专家组专家,中国人口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领域:人口统计、人口迁移与流动、儿童、教育、婚姻家庭
主要著作:《人口迁移研究原理与方法》、《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研究》、《跨世纪的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中国流动人口研究》、《中国的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
开设的主要课程:“人口迁移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人口学”。

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宏亮

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宏亮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宏亮张宏亮目前任职:北京大学工学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特聘研究员教育经历:2003-2007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管理科学博士1999-2003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1996-1999哈尔滨工程大学管理学硕士1989-1993东北林业大学工学学士研究领域:风险分析、项目管理、组织风险、系统失败与安全、事故分析、应急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教授课程:工程经济学(本科生)项目管理(研究生)主要论文列表:Zhang,H.(2011).Twoschoolsofriskanalysis:avisittopastresearchesonprojectrisk,ProjectManagement Journal,(forthcoming)Busby,J.&Zhang,H.(2008).Thepathogenconstructinriskanalysis,ProjectManagementJournal,39(3), 86-96Zhang,H.(2007).Aredefinitionoftheprojectriskprocess:usingvulnerabilitytoopenuptheevent-conseq uencelink,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25(7),694-701张宏亮与李鹏.(2007).PFI项目特点对于项目风险事件和脆弱性的影响,管理工程学报,27(1),102-109Zhang,H.&Busby,J.(2006).Aredefinitionoftheprojectriskprocess:usingvulnerabilitytoopenuptheeve nt-consequencelink,PaperpresentedattheseventhInternationalResearchNetworkonOrganizingbyProj ects(IRNOP7)projectresearchconference,Xi’an,China(Keynote)Busby,J.&Zhang,H.(2006).Theconstructionofpathogensinprojectrisk,PaperpresentedattheEuropean AcademyofManagement(EURAM)conference,Oslo,Norway张宏亮与王其文.(2005).初始模拟样本量的决定方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5(8),18-23张宏亮与王其文.(2004).投资项目风险模拟分析中样本量的决定方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4(2),14-18,24张宏亮与王其文.(2002).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第九届全球金融年会论文选编《金融学前沿问题探讨》,北京大学出版社学术兼职:Reviewer: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ProjectManagementJournal职业能力:编制面向企业管理的数量风险分析知识体系和案例库熟练使用和应用各种主流风险分析软件,包括Risk、ModelRisk、CrystalBall联系方式:Email:">招生信息: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集中在:项目风险管理主观风险分析全面企业风险管理工业事故与人造灾难。

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夏定国

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夏定国


Volume:10Issue:3Pages:A77-A80.
20.LijuanZhang,ZhenyaoWang,DingguoXia*,BimetallicPtPbforformicacidelectro-oxidation,Journ
alofAlloysandCompounds,2006,Volume:426Issue:1-2Pages:268-271.
背景资料: 多年来,主要从事材料物理化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先后主讲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课 程等 10 门。在电池材料制备物理化学等领域做出了一定成绩。北京市高等学校拨尖创新人 才,北京市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北京市化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能源材料分 会理事。承担或完成了包括国家“863”课题、国家“973”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在内的国家与省部级课题 10 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 20 多项;获得国家与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励 4 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70 余篇,其中被“SCI”收录 60 余篇;出版 学术专著 2 部。2001 年晋升教授,2002 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Volume:112Issue:44Pages:17450-17455.
11.ZhenyaoWang

GeChen

DingguoXia*

Coatingofmulti-walledcarbonnanotubewithSnO2filmsofcontrolledthicknessanditsapplicationforLi-
dationinDMFC:PtBi/XC-72withPtSolid-SolutionStructure,J.Electrochem.Soc.,2010,Volume157,Is

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邸元

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邸元
获得荣誉: 曾获得 1999-2000 年度周培源基础教学奖(第三届)二等奖
主要论文列表:
[1].YuanDi,JunYangandTadanobuSato.Anoperat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plitALEmodelforlargedeformationanalysisofg eomaterials.InternationalJournalofNumericalandAnalyticalMethodsinGeomechanics2007;31(12):1
研究领域: 两相或多相介质耦合问题的数值计算; 多孔介质中多相流的数值模拟 孔隙介质中波的传播; 饱和砂土液化数值模拟;
科研项目: 完成了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液化地基土侧向扩展的数值模拟》等项目。 近期主要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课题“CO2 地下埋存的监测和前缘预 测技术”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课题“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研 究”。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
375-1399. [2].邸元,唐小微。两相介质大变形动力问题的数值模拟。工程力学,Vol.24,No.12:47-52,2007。 [3].邸元、陈璞、董慧智。两相耦合问题动力分析的一种显-隐式交叉迭代法,第四届海峡 两岸结构与岩土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p.325-330,2007 年 4 月,浙江大学出版社。 [4].XiaoweiTang,YuanDi,SumioSawada,TadanobuSato.3-DNONLINEARANALYSISOFSOIL-PI LEINTERACTIONINLIQUEFIABLESOILUSINGADAPTIVEMESHREFINEMENT.The4thInte rnationalConferenceonEarthquakeEngineering,October12-13,2006.Taipei,Taiwan. [5].YuanDi,TadanobuSato,putationalModellingofPenetrationinPorousSoilsUsin gArbitraryLagrangian-EulerianFiniteElementMethod. 第 二 届 全 球 华 人 岩 土 工 程 学 术 论 坛 GEO-WCS,2005 年 8 月,中国,南京,pp162-171。 [6].YuanDiandTadanobuSato,NumericalSimulationofLateralDisplacementBetweenNon-liquefiable GroundandTheLiquefiedSubsoilLayer,(CD-ROM),Proceedingsof17thASCEEngineeringMechanic sConference,UniversityofDelaware,Newark,DE,June13-16.2004,10pages. [7].YuanDiandTadanobuSato,ComputationalModelingofLargeDeformationofSaturatedSoilsUsing AnALEFiniteElementMethod,AnnualsofDisas.Prev.Res.Inst.,KyotoUniv.,No.47C,March2004,pp1 71-182. [8].YuanDiandTadanobuSato,Apracticalnumericalmethodforlargestrainliquefactionanalysisofsatur atedsoils,SoilDynamicsandEarthquakeEngineering,2004,Vol.24,pp.251-260. [9].YuanDiandTadanobuSato,ArbitraryLagrangian-EulerianFormulationforLargeDeformationAnal ysisofSaturatedSoils,ProceedingsofThe11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ilDynamics&Earthquake Engineering(11thICSDEE)&The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arthquakeGeotechnicalEngineerin g(3rdICEGE),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January7th-9th,2004,pp.110-117. [10].YuanDiandTadanobuSato,Liquefactionanalysisofsaturatedsoilstakingintoaccountvariationinpo rosityandpermeabilitywithlargedeformation,ComputersandGeotechnics,Vol.30,No.7:623-635,2003 . [11].YuanDiandTadanobuSato,RemappingschemeinALEmethodforliquefactionsimulation,(CD-RO M),Proceedingsof16thASCEEngineeringMechanicsConference,UniversityofWashington,Seattle,W ashington,July16-18,2003,12pages. [12].YuanDi,TadanobuSatoandYongMoon,Anewsimulationmethodforliquefactionandinducedgrou ndflow,2ndCanadianSpecialtyConferenceonComputerApplicationsinGeotechnique,Winnipeg,Apri l2002.pp.197-204. [13].YuanDi,YongMoonandTadanobuSato,Numericalsimulationofseismicresponseofsiteoverlyingo nliquefiablesoillayer,KAIST-KyotoUniversityJointSeminaronEarthquakeEngineering,Daejeon,Kor ea,Feb.2002.pp.47-52. [14].XiaoweiTang,YuanDiandTadanobuSato,Dynamicanalysisofsaturatedporousmediumby3DFE M-FDMcoupledmethodconsideringlargedeformation,KAIST-KyotoUniversityJointSeminaronEart hquakeEngineering,Daejeon,Korea,Feb.2002.pp.83-88. [15].YuanDiandTadanobuSato,Apracticalnumericalmethodforlargedeformationdynamicresponsepr oblemsinsaturatedsoil.ProceedingsoftheThirty-sixthJapanNationalConferenceonGeotechnicalEngi neering,Tokushima,June2001.No.691. [16].YuanDiandTadanobuSato,FEM-FDMcoupledmethodforsaturatedsoilanalysisconsideringlarge deformation.Proceedingsofthe26thJSCEEarthquakeEngineeringSymposium,Sapporo,August2001. pp.193-196.

北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植荣

北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植荣

爱考机构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植荣
所在系:国际政治系
职称:副教授
学位:法学博士
简历:
1、学历
1971.9-1977.7湖北省仙桃市胡场镇头号小学小学
1977.9-1980.7仙桃市胡场中学中学初中
1980.9-1982.7仙桃中学高中
1982.9-1986.7北京大学国政系本科
1986.9-1989.7北京大学国政系硕士
2000--05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
2、职历
1)1989.8-1991.8北京大学国政系助教
2)1991.8-1996.8北京大学国政系讲师
3)1992.10-2003.5香港大学访问研究客员讲师
4)1996.8-1998.9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5)1998.10-1999.9日本新泻大学法学部助教授
6)2002、4-5美国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7)2002.9-2003.2台湾政治大学中山所副教授
3、社会职务
北大国政系,留学生班主任,1989-1993,1996-1998
北大国政系,87级本科生学生支部书记,1989-1991
北大国政系,94级干部进修班班主任1994-1996
北大国关学院,日本班班主任2000-2003
4、学术职务
1)1998.7-2005中国台湾研究会会员,
2)1992.-2005中国西藏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
3)四川大学兼职教授4;北京大学西藏研究组召集人
所授课程:
当代中国外交论、当代中国政治论、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中国边疆问题论、日中关系论、边疆与民族论、(国关专业)中文报刊原著选读。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内部辅导讲义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内部辅导讲义

政治学十五讲燕继荣第二讲政治研究:历史与现状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而展。

中国古代各家之政治学说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以政为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施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朮”、“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政”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秦汉到晚清的政治学说1.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了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方面糅合了各家学说的观点,另一方面再次把它与神的意志想结合,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就使得儒家政治学说占据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

及至宋朝,经过程朱理学的完善,儒家政治学说更加至秦于完善。

2.守旧派: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办殖民地社会,随着社会结构和政治力量的变化,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出现巨大变化。

晚清统治者继续以儒家政治学说作为其统治的精神支柱,以维持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大厦。

他们被成为“守旧派”。

维新派:民主派:革命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可以被视为“革命派”。

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伦理与政治不分,政治儒家思想的特色。

二西方政治研究的发展历程1.古希腊/罗马时期:被称为“古典政治学时代(1)时间:公元前500-公元前200年;公元前200-公元476年。

“古典政治学时代”被分为两个阶段: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2)研究主题:关于城市国家的观念和城邦的理论,而后转变为关于世界国家的观念和理论。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名单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名单

毕世华兵器科学与技术11曾庆轩兵器科学与技术13陈曦兵器科学与技术14谌德荣兵器科学与技术15邓宏彬兵器科学与技术16董永香兵器科学与技术17杜志明兵器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18朵英贤兵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19冯顺山兵器科学与技术20郭士钧兵器科学与技术21韩峰兵器科学与技术22黄忠华兵器科学与技术23姜春兰兵器科学与技术24姜毅兵器科学与技术25蒋建伟兵器科学与技术26焦清介兵器科学与技术27李东光兵器科学与技术?28李杰兵器科学与技术29李银林兵器科学与技术30栗苹兵器科学与技术31龙新平兵器科学与技术33聂建新兵器科学与技术34乔小晶兵器科学与技术35任慧兵器科学与技术37石坚兵器科学与技术38舒远杰兵器科学与技术39宋遒志兵器科学与技术40王海福兵器科学与技术41王建中兵器科学与技术42王树山兵器科学与技术43王正杰兵器科学与技术44温玉全兵器科学与技术45吴成兵器科学与技术46武海军兵器科学与技术47徐立新兵器科学与技术48闫晓鹏兵器科学与技术49严楠兵器科学与技术50杨利兵器科学与技术51杨小牛兵器科学与技术52尹健兵器科学与技术53张建国兵器科学与技术54张奇兵器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55赵世平兵器科学与技术56周霖兵器科学与技术智能探测引信。

铁路运输经济领头人——荣朝和教授

铁路运输经济领头人——荣朝和教授

7.“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系列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国家教委,1996.4~1998.4,参加8.“《铁路法》修改的政策研究”,铁道部,1996~1998年,主持9.“深圳市龙岗区工业结构升级与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科技部科教兴国课题,1998.3~10,主持10.“转向市场经济的国家运输政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6.7~1998.12,联合主持11.“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系统的形成机理及评价方法”,国家自科基金,1997.1~1999.12,主持12.“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法律体系的研究”,铁道部科技基金课题,1998.9~1999.9,主持13.“铁路事业单位改革研究”,铁道部科技基金课题,1999.1~2000.1,主持14.“无锡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科技部科教兴国课题,1999.3~10,主持15.“株州TEG集团经营战略研究”,横向,1999.4~9,主持16.“西南出海通道物流趋向研究” ,横向,1999.7~2000.7,主持17.“欧盟一体化过程中的运输政策研究” ,欧盟—中国高教合作项目,2000.2~8,主持18.“西部大开发中的铁路规划与政策研究”,铁道部建设规划前期研究课题,2000.1~10,主持19.“京沪高速铁路建设与经营体制深化研究”,铁道部课题,2000.8~2001.10,主持20.“昆明铁路客运公司市场结构分析”,世界银行课题,2001.3~2001.6,主持21.“深圳市龙岗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深圳市龙岗区政府课题,2001.7~2002.6,主持22.“高速磁浮交通方式长大干线运输经济问题研究”,863项目,2002.3~2003.4,主持23.“综合交通发展的管理体制研究”,国家计委基础产业发展司课题,2002.6~12,主持24.“加入WTO后铁路立法工作与政府职能调整研究”,铁道部课题,2002.7~2003.12,主持25.“北京市东城区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东城区科委课题,2002.6~12,主持26.“网络型基础产业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1~2005.12,主持27.“中国铁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研究与实践”,世界银行项目,2002.11~2003.5,主持28.“香港与珠江西岸交通联系研究”,国家计委及香港特区政府委托项目,2003.2~2003.6,参加29.“京沪高速铁路企业边界研究”,铁道部课题,2003.4~2004.12,主持30.“中国公路货运现代化及装备发展方向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项目,2003.11~2004.11,子课题主持31.“综合交通网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司课题,2004.3~12,主持32.“交通资源时空配置及综合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1~2008.12,主持33.“宏观经济发展对铁路多元经营及其重点产业的影响”,铁道部多经中心课题,2005.11~2007.12,主持34.“京沪通道交通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司委托项目,2006.1~2006.12,主持35.“铁路集装箱运输市场与运价改革研究”,铁道部集装箱运输公司课题,2004.6~2005.12,主持36.“北京都市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原理与方法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5.11~2006.12,主持37.“乌鲁木齐铁路局资源整合与组织优化研究”,乌鲁木齐铁路局委托项目,2006.1~12,主持38.“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7.12~2010.12,主持主要著作1.《论运输化》(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2.《运输经济学导论》(主笔),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年3.《简明市场经济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2004年第二版4.《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形成机理及组织协调》(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5.《西方运输经济学》(编著),网络型基础产业经济学丛书(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2008年第二版6.《探究铁路经济问题》(主编),现代运输经济学丛书(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7 .《探究铁路经济问题》第二辑(主编),现代运输经济学丛书(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其他著作1.《运输经济——实践、理论与政策》(主要译者之一);(美) 罗依·桑普森等(1985);经济管理出版社,1989年2.《铁路改革模式选择》(世界银行报告编译本,主要编译者之一),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年3.《铁路改革实践探索》(国外文献编译本,主要编译者之一),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年4.《铁路改革法律规范》(国外文献编译本,主要编译者之一),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年5.《空间运输联系—理论研究、实证分析与预测方法》,张文尝等著,中国铁道出版社,1993年;(预测方法部分)6.《中国交通运输地理》,陈航等著,中国科学出版社,1993年;(对外交通部分)7.《中国铁路走向市场的理论与实践》,赵海培等著,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年;(运输市场与运输政策部分)8. China's New Spatial Economy: Heading Towards 2020. edited by Godfrey Linge. Oxford Un iversity Press, 1997 (Chapter 3 Linking the Regions: A Continuing Challenge)9.《西方经济学》,黎诣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十五章外部性与公共物品)10.《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与实践》(合著,王庆云主编;第六部分《交通规划的综合框架与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主编《网络型基础产业经济学丛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起主编《现代运输经济学丛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起主要论文1.《必须重视和加速国民经济的运输化》; 《科技导报》, 1990年4期,第23-26页2.《关于运输与经济发展计量分析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技术经济》,1991年2期,第60-62页;合作,执笔3.《关于国民经济运输化问题的思考》;《技术经济》,1991年3期第25-31页;合作,执笔4.《关于加快国民经济运输化问题的理论分析》,《铁道学报》,1991年3期第59-66页,4期第4 4-51页5.《必须重视和加快国民经济的运输化》;《综合运输》,1992年1 期,第12-15页;合作,执笔6.《论经济地理研究中的运输化问题》;《地理研究》,1992年2期,第1-8页7.《加快长江产业带的开发和建设》;《中国科学报》,1992年6月2日第二版;合作,执笔8.《建立资源节约型的交通运输体系》;《铁道经济研究》,1992年3期,第40-42页9.《论运输经济学的发展变化及其理论进步的必要性》;《经济学动态》,1992年10期第18-24页10.《重视长江产业带开发的规划研究》;《人民长江》,1992年11期,第4-8页;合作,执笔11.《论在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的交通运输结构》;《经济科学》,1992年6期,第47-50页12.《运输经济学:理论进步与发展需要》;《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3年1期,第1-7页;合作,执笔13.《论现代经济运行中的物流问题》;《经济问题》,1993年2期,第13-17页14.《应该重视并加快我国沿海铁路的建设》;《中国铁路》,1993年3期,第4-9页15.《论交通运输在区域开发中的作用》;《中国博士后首届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年6月,第1088-1091页16.《加快建设我国沿海铁路的主干》;《经济地理》,1993年4期,第68-72页17.《运输地理学在90年代的研究课题》;《地理译报》,1994年1期;编译18.《各国运输政策变化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4期,第306-314页19.《外部效应内部化内部管理市场化》;《铁道经济研究》,1994年4 期,第22-24页;合作,执笔20.《必须重视国家运输政策与铁路政策的研究和制订》;《铁道科技与经济信息》,1995年7期,第5-7页21.《应该重视并加快沿江铁路体系的建设》,“全国铁路网规划研讨会”,1995年,成都22. The Reason and Blueprint of Speeding up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China, 7th World Conf erence on Transport Research, Sydney, July 199523.《关于经济持续发展和建立资源节约型运输体系的思考》,《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资源与环境科学分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第233-237页24.《关于铁路垄断特性的探讨》,“全国交通运输高校经济管理学会第八届年会”,1995年,福州25.《进一步加强日照港与其腹地的经济联系》,“港口城市区域发展日照国际研讨会”;合作,执笔26.《论交通运输与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关系》;《铁道学报》,1995年3期第1-7页27《也谈出租车行业的性质与规范化管理──与郑耀东先生商榷》,《经济学消息报》,1995年10月13日28.《日本四所私立大学经济管理专业考察印象》,《铁路高等教育》,1995年3期,第75-78页29. 《论交通运输在经济时空推移和结构演变中的宏观作用》,《地理学报》,1995年5期,第39 4-401页30. 《运输发展理论以运输化为主要线索的新进展》,《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4期,第17-23页31.《重新认识铁路的垄断特性》,《中国铁路》,1995年11期,第14-17页;合作,执笔32.《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铁路改革进展》,《铁道经济研究》,1996年1期,第29~32页;合作,执笔33.《关于福格尔铁路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评论》,《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3期,第274~278页;合作,执笔34.《企业组织理论与铁路改革》,《铁道经济研究》,1996年2期,第23~25页;合作,执笔35.The New Progress of Transport Development Theory: with the Main Clue of Transportizatio n, Proceedings to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Jiaotong University,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 ng Chian, March 1996, pp.37-4736.《论在我国大城市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的必要性》,“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学术研讨会”,1996年7月,大连37.《推迟大城市的小汽车家庭化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科技导报》,1996年8期,第19~22页;合作,执笔;《城市公用事业》,1997年3期,第2~5页38.《关于铁路法立法目的与适用范围的探讨》,“'96修改铁路法理论研讨会”,1996年8月,大同39.《交通运输:一个市场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经济学消息报》,1996年10月4日;合作,执笔40.《对发达国家放松运输管制原因的分析》,《经济学家》,1996年6期,第80~4页;合作,执笔41.《规划中的台湾高速铁路及其BOT方案》,《铁道经济研究》,1997年1期42.《各国铁路重组的意义与经验》,《中国铁路》,1997年4期,第19~25页43. Recent Developments of China's Railway System.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ransport, Volume 1/Number 2/1997; pp.35-4444.《关于铁路运输行业政策的若干问题》,《铁道学报》,1998年1期,第1~10页;合作45.《台湾1995年《运输政策白皮书》评介》,《综合运输》,1998年3期,第38~40页46.《对创新的占有与控制──进化论经济学对工业化过程的新解释》,《经济科学》, 1998年2期,第109~113页47.New Progress of Transport Development Study.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Study. Proceedin gs of ICCTTS'98,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 Reston, Virginia, USA, 1998, pp.109-11848.《70年前关于铁路公营与私营的断语》,《铁道经济研究》,1998年3期,第45~47页49.《应用于物流分析的GIS技术》,《物流科技》,1998年3期,第3~8页;合作50.《运输业规模经济计量方法的探讨》,《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3期,第1~6页;合作,执笔51.《试论铁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铁道经济研究》,1999年3期,第45~47页52. The Evolution of Transport and Sustainable Transport, The 3rd Conference of Eastern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t Studies, September, 199953.《物流分析系统GIS仿真》,《中国流通经济》,1999年4期,第19~22页;合作54.《台湾奖励民间参与交通建设条例及有关法规评介》,《铁道经济研究》,1999年4期,第32~35页;合作,执笔55.《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系统形成与发展机理的微观经济分析》,《物流技术》,1999年5期,第28~33页;合作58.《关于地区与城市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及方法的探讨》,《经济地理》,1999年6期,23~26页;合作57.《香港交通运输政策介析》,《未来与发展》,2000年2期,54~57页;合作,执笔58.《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的协调问题》,《集装箱化》,2000年2期,21~24页(上);200 0年3期,第18~21页(下);合作59.《试论“网运分离”与铁路重组的关系》,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3期,第35~40页60.《中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中国软科学》,2000年8期,第40~44页;合作61.《欧洲运输部长会议及其主要工作》,《中国道路运输》,2000年9期,第44~45页;合作,执笔62.《民营机构与公共物品投资——从过桥费引出的话题》,“经济学消息报”,2000.10.27一63.《战后日本航空政策的演变》,《现代日本经济》,2000年秋季号,第45~48页;合作64.《铁路行业引入竞争的必要性和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中国经营报”,2001.5.1九65.《欧盟铁路丧失货运市场的教训与启示》,《铁道学报》,2001年3期,第104~108页;合作,执笔66.《运输发展理论的近期进展》,《中国铁道科学》,2001年3期,1~8页67.《欧共体/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共同运输政策》,《欧洲》,2001年3期,84~90页68.《关于运输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问题的探讨》,《中国铁道科学》,2001年4期,第97~104页69.《论运输企业提供完整运输产品的重要性——兼论铁路企业重组的方向》,《铁道财会》,2001年8期,第2~6页70.《关于铁路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探讨》,《铁道经济研究》,2001年4期,第5~10页71.《中日铁路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方法比较与分析》,《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5期,第6~1 0页;合作72.《从网络经济看铁路的改革与行业监管》,第二届“中国基础设施产业监管改革与发展研讨会”,200 1年12月,北京;《中国铁路》,2002年3期,第22~25页73.《铁路改革的起点是真正企业化》,“经济日报”,2001.12.27二74.《网络型基础产业:放松管制提高效益》,《证券周刊》,2002年13期,第1~2页75.《从运输产品特性看铁路重组的方向》,《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1期,第13~1 8页76.《官民合办:日本铁路支线改革的尝试》,《铁道经济研究》,2003年2期,第21~23页;合作,执笔77.《韩国铁路的改革方向与重组方案》,《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1期,第13~18页;合作,执笔78.《日本铁道与铁道企业的分类及相关法律法规》,《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年5期,第58~6 1页;合作,执笔79.《日本的特殊法人制度和铁路改革的新动向》,《中国铁道科学》,2003年5期,第99~108页;合作,执笔80.《中铁快运及其对铁路运输体制改革的启示》,《管理世界》,2003年11期,第146~147页;《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4年1期,第3~11页;合作,执笔81.《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与近期进展》,《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4期,第10~15页;合作82.《从英国铁路引入竞争的尝试看铁路改革与重组》,《铁道学报》,2004年3期;合作,执笔83.《欧盟铁路改革的方向与进程》,《铁道学报》,2004年4期,第120~125页;合作84.《对运输业属性认识的理论综述》,《铁道学报》,2004年5期,第107~114页;合作85.《国土开发型铁路投资效果的模糊层次评价法研究》,《铁道学报》,2005年1期,第106~11 3页;合作86.《关于入世承诺与铁路开放问题的探讨》,《中国软科学》,2005年1期,第23~27页;合作87.《关于我国尽快实行综合运输管理体制的思考》,《中国软科学》,2005年2期,第10~16页88.《对铁路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进一步思考》,《铁道经济研究》,2005年2期,第21~28页;合作89.《中国是否需要一个运输部?》,《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9月16日第1版90.Chaohe Rong, Andy HokfanSze& Robert E. Gallamore: The Role of Intermediaries in the M icrostructure of Transportation Markets —the Case of China Railway Express, The Third Conferen ce on Railroad Industry Structure, Competition and Investment. Stockholm, Sweden, October 200591.《治理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的长效机制和对策研究》,《中国公路学报》,2005年4期,第96~9 9页;合作92.《初探铁路产权关系的特殊性》,《综合运输》,2006年1期,第27~31页93.《从产权关系入手推进我国铁路投资体制改革》,《综合运输》,2006年1期,第32~36页94.《基于产权关系的我国铁路法律研究》,《综合运输》,2006年3期,第23~28页;合作95.《交通区位思想评介及交通区位论的新进展》,《综合运输》,2006年5期,第12~17页;合作96.《19世纪美国政府的铁路土地转让政策》,《铁道经济研究》,2006年3期,第32~36页97.《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的可持续交通项目介评》,《综合运输》,2006年7期,第11~1 5页;合作98.《关于我国铁路发展的八个问题》,《综合运输》,2006年8/9期第47~51页99.《企业的中间层理论以及中间层组织在运输市场中的作用》,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3期,第1~5页100.《重视基于交通运输资源的运输经济分析》,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4期,第1~7页101.《关于铁路共用性财产权利及组织模式的探讨》,《铁道学报》,2006年6期,第16~21页;合作102.《从中铁快运看运输市场微观结构变化与中间层组织的作用》, 《产业经济评论》,2006年2期,15~35页103.《德国柏林中央车站的建设理念与启示》,《综合运输》,2007年3期,第82~86页104. ChaoheRong: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China’s Railway Logistics Industry. Int 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Korea and China’s Logistics Market. Incheon, Korea. March 27, 2007105.《国外城市大型客运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与原因》,《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年2期,第12~17页;合作106.《乌鲁木齐铁路局开展运输精益生产的意义与启示》,《铁道经济研究》,2007年3期,第12~16页;合作,执笔107.《关于通道规划及京沪通道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年3期,第11~18页;合作,执笔108.《多式联运经济组织的演变及其启示》,《综合运输》,2007年9期,第60~65页;合作109.《企业的中间层理论评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4期,第1~6页;合作110.《煤炭物流对我国铁路运输的影响与挑战》,《中国铁路》,2007年12期,第31~35页111.《综合运输:到了从制度层面根本解决问题的时刻》,《综合运输》,2008年1期,第9~14页;合作,执笔112.《北京交大“知行”校训的精神底蕴与孙中山“知难行易”思想的历史价值》,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3期,第1~7页113.《美国洛杉矶疏港铁路通道项目的启示》,《综合运输》,2008年8期,第66~71页;合作,执笔114.《试论精益生产对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的作用》,《铁道学报》,2008年4期,第11~15页115.“关于运输经济研究基础性分析框架的思考”,《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期,第1~9页116.《香港“两铁合并”案例及其启示》,《综合运输》,2009年6期,第26~31页;合作,执笔117.《美国芝加哥都市区的环线铁路兼并案》,《综合运输》,2009年6期,第80~84页;合作,执笔118. 必须研究通道形态变化及铁路分类建设的新问题,《综合运输》,2009年8期,第4~9页获得荣誉1.《论运输化》专著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4年)2.《空间运输联系的实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成果三等奖(1993年;参加)3.《运输经济学导论》主笔教材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6年)4.获“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6年度)5.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6.获铁道部科技拔尖人才称号(1998年)7.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98年)8. “铁道专项产业政策研究”课题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9.《简明市场经济学》主编教材获铁道部优秀教材中青年奖(2000年)10.“铁路法修改的政策研究”课题获铁道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11.“铁路实施股份制的政策研究”课题获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2年;参加)12.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人才奖”(2003年)13.编著《西方运输经济学》入选北京市精品教材(2004年)14.主持“运输经济学系列课程”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年)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15.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2006年)16.“加入WTO后我国铁路立法工作与政府职能调整的研究”课题获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6年)17.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8年)团体兼职曾任国家教委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现任中国铁道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铁道学会理事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铁道学报》编委会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编委会委员、《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编委会委员、高校铁路客货营销及运输经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经济学科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6 年 3 月-至今,北京大学工学院
获奖 1993 年获安泰教师奖 1995 年获安泰教师奖 2000 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 年获德国口腔医学会(DGZMK)2001 年度最佳论文奖 2004 年获国家级精品课弹性力学主讲教师之一; 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市级二等奖; 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 年获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二等奖 2005 年获北京大学正大奖优秀奖 2005 年获德国口腔种植体协会(DGI)2004 年年度优秀论文奖 研究方向 口腔生物力学 骨骼肌肉系统力学 呼吸力学 系统生物学 主讲课程 工程弹性力学 生命系统建模与仿真 口腔生物力学 生物固体力学 English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荣起国
荣起国 担任职务北京大学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Tel:62756761,62754175 Email: 地址:北京大学力学楼 303 简历 1986 年 9 月-1990 年 7 月,北京大学力学系,理学学士 1992 年 9 月-1994 年 7 月,北京大学力学系,理学硕士 1998 年 10 月-2002 年 7 月,德国 Karlsruhe 大学土木系,工学博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