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分析世界某地洪涝的发生原因;2.能写出洪涝的危害

合集下载

地理教案灾害防治教育:如何避免洪涝灾害

地理教案灾害防治教育:如何避免洪涝灾害

地理教案灾害防治教育:如何避免洪涝灾害如何避免洪涝灾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洪涝灾害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断出现的洪水和暴雨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避免洪涝灾害,我们需要加强灾害防治教育,提高人们的灾害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一、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危害1.洪涝灾害的成因洪涝灾害是指由于大雨或者冰雪融化等原因,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容纳能力不足,水位上涨,致使附近的土地和居民遭受水淹灾害。

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气象条件、地形地貌、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

气象条件是引起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雨、暴雨、台风等极端气候现象的出现会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急剧上涨。

而气象条件的变化又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如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暖,会导致大气水蒸气含量增多,从而增加了雨水的降落量。

地形地貌是影响洪涝灾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山地和丘陵地区的河流水位波动大,容易引发洪水灾害。

而平原地区逐渐形成的城市化、工业化现象,改变了原有的地表水循环模式,导致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日益增加。

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过度开采地下水、损坏生态环境和不合理的城市规划等,都会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

自然灾害是引起洪涝灾害的又一重要因素。

如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导致河流湖泊容纳能力减弱,致使洪涝灾害时有发生。

2.洪涝灾害的危害洪涝灾害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危及人民安全,洪涝灾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家园流失。

其次是损失财产和资源,洪涝灾害会破坏房屋、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设备,导致经济资源的巨大损失。

此外,洪涝灾害还会带来环境灾难,影响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因此,预防洪涝灾害已经成为我们不容忽视的任务。

二、如何预防洪涝灾害?1.科学规划城市城市化是导致洪涝灾害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科学规划城市,采取生态化的手段降低城市化带来的水文风险是必不可少的。

应当着重规划城市排水系统。

洪灾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洪灾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洪灾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洪灾是指由于降水量异常增多或河流泛滥等原因导致地面大面积积水并造成灾害的自然现象。

洪灾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气候因素气候变化是引发洪灾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雨量增加和雨水分布不均,降水量大、频率高,使得河流水位上升、地表积水增加,从而容易造成洪灾。

二、地形因素地形起伏、水系发达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河流、湖泊、山区等地形特点会影响水流速度和水量,一旦降雨过大,容易造成洪水泛滥,引发洪灾。

三、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洪灾发生的重要原因。

过度开发、违法建设、乱占乱改河道等行为使得自然水系失去了正常的排水功能,一旦遭遇暴雨,容易造成城市内涝甚至洪灾。

洪灾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一、破坏建筑设施洪水具有剧烈的冲击力,可以破坏混凝土建筑,冲毁道路桥梁。

洪灾还容易造成电力中断、交通瘫痪、通讯中断等一系列影响,给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损失。

二、影响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洪水泛滥会淹没农田,破坏农作物,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三、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洪灾带来的洪水会淹没住房、商铺,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洪水中的淤泥、垃圾还会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综上所述,洪灾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的影响十分巨大。

应当加强对洪灾的防范意识,加大防洪抢险力度,减少洪灾对人民生活和财产安全的危害。

愿人们能够意识到洪灾的危害性,共同努力,减少洪灾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洪涝灾害会带来哪些影响_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洪涝灾害会带来哪些影响_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洪涝灾害会带来哪些影响_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洪涝灾害会带来哪些影响1、农作物受灾减产。

重大洪涝灾害造成大量农田被冲毁淹没,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农产品加工业、轻工业等缺乏原料或原料成本提高,致使工厂减产、停产,随之则是工人失业。

2、交通、通讯中断,使信息、运输闭塞或延误,造成大量产品积压变质,原材料供应不足,使生产能力下降。

特别是紧急救灾物资受阻,很有可能扩大已有灾害。

3、重大洪涝灾害使灾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缺乏基本生活保障,会出现大量灾民,使正常的社会秩序被打乱,冲击社会的各个方面。

4、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如洪灾每年都会引起水土流失,大量土壤及其养分流失,致使土地贫瘠,同时水流中泥沙含量增加,导致河流功能衰减、湖泊萎缩、耕地沙化,造成的严重后果是难以估量的。

5、洪水泛滥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病菌、寄生虫、工业废渣废液、化肥、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蔓延和扩散,它会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

此外,洪水还会对航运、交通运输、旅游业、水产业等产生重大的影响。

洪涝灾害后有哪些卫生防病措施1、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灾后要彻底清理的室内外环境污泥、垃圾,改善卫生条件,埋葬好死亡动物尸体、疏通沟渠、填平洼坑,清除蚊、蝇孳生地,有目标地进行消毒(如喷洒灭虫剂),防止蚊蝇大量繁殖和传播疾病。

2、清理与清洗饮用水系统:对受洪水损坏的自来水设施要抓紧修整,蓄水池、水井要掏洗干净,并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家庭水缸可投放漂白精片或明矾进行杀菌、沉淀,可请有关卫生单位帮助检测,看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向群众宣传,要喝开水,不要喝生水,预防经水传播的疾病。

3、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与家庭饮食卫生:洪水过后将转来高温天气,食物易变质,洪水期间保存的食品也易霉变,临时性摊点也常不注意卫生,所以要强调吃鲜饭菜,吃煮熟煮透的食品,禁止受洪水浸泡变质的食品上市,禁售溺死的畜、禽肉类。

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1、土壤与地质状况当地的土层质地粘重,通透性差,垂直下渗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且蓄水量多时,就很容易形成涝渍灾害。

高一地理长江洪水知识点

高一地理长江洪水知识点

高一地理长江洪水知识点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由于长江流经华夏大地的长距离和广阔流域,常年降水丰富,地形起伏大的特点,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中的长江洪水知识点进行探讨,包括洪水形成原因、影响与应对措施。

一、洪水形成原因1.区域性降雨: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使其容易受到来自海洋和周边陆地的水汽供给,形成区域性连续降雨。

当出现大范围强降雨时,往往会造成河道内的水位急剧上升,从而引发洪水。

2.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长江流域降水模式发生变化,出现降水集中和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增加。

降雨的不均匀性会增加河道水位波动,进而引起洪水。

3.山地地形和水土流失:长江流域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

当大范围的土地被破坏,植被覆盖减少时,容易导致降水径流增大,进而引发洪水。

二、洪水的影响1.生命财产的损失:长江洪水常常引发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损害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2.生态环境的破坏:洪水会冲垮河岸,摧毁河道生态系统,破坏陆地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植被减少等问题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长期恢复。

3.经济发展的阻碍:洪水灾害对长江流域的农业、工业和交通等经济领域造成了巨大影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洪水应对措施1. 提前预警机制:长江流域地区应建立完善的水文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洪水情况,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人们做好应对准备。

2. 水利工程建设:对长江及其支流进行堤防加固、蓄洪区建设、水库建设等,以减轻洪水的洪峰冲击和洪水威力,保护沿岸居民和农田不受洪水侵袭。

3. 生态修复和保护: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退耕还林等措施,加强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减轻洪水造成的伤害。

4. 河道治理和管理:加强对长江及其支流的河道治理和管理,航道疏浚、河道规划和水文监测的持续改进等,以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和抗洪能力。

总结:长江洪水是长江流域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们的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洪涝知识点的总结

洪涝知识点的总结

洪涝知识点的总结一、洪涝的定义洪涝是指由于降水量过大或者河流湖泊水位升高,导致土地和道路被淹没的自然灾害。

这种灾害往往会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洪涝的原因1. 降水过多:如果一段时间内降雨量过大,会导致水流无法迅速排出,使得土地淹没。

2. 河流湖泊水位升高:长时间的降雨或者多个河流汇聚会使得河流水位升高,超出河堤容量。

3. 雪水融化:春季雪水融化的速度过快,会导致河流水位升高。

4. 海啸或台风:海啸或台风过后,会有大量的海水倒灌至陆地上。

三、洪涝的危害1. 经济损失:洪涝灾害会导致农田、城市、交通等各个领域的损失,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的影响。

2. 生命财产安全:洪涝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导致房屋倒塌、车辆被冲走等危险情况。

3. 恶劣影响:洪涝会导致水质污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卫生隐患。

四、洪涝的预防和减灾措施1. 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完善排水设施,提高河流、湖泊的调蓄能力。

2. 防洪治理措施:建立健全防洪工程,修筑堤坝、河道整治等举措。

3. 增加预警设备:提前预警和发布洪涝信息,提醒民众做好应对准备。

4. 水域规划:合理规划河流、湖泊的规划,避免低洼地区的开发。

五、洪涝的救援和修复1. 紧急救援:洪涝发生后,要及时组织抢险救援,确保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恢复重建:洪涝过后,要尽快开展清淤、修复设施等工作,使受灾地区尽快恢复正常。

总结:洪涝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必须采取预防和减灾措施,提高人们的抗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洪涝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措施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健康问题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水源污染, 食物供应链中断,引发一系列 健康问题,如腹泻、疟疾等。
社会秩序混乱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 乱,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
作。
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破坏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植被 破坏,土壤侵蚀,影响
生态平衡。
水体污染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污水 和垃圾流入河流湖泊,
造成水体污染。
动物栖息地丧失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措施
目录
• 洪涝灾害的成因 • 洪涝灾害的影响 • 洪涝灾害的预防措施 • 洪涝灾害的应对措施 • 洪涝灾害的案例分析
01
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因素
01
02
03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 气事件增多,如强降雨、 飓风等,增加了洪涝灾害 的风险。
地形地貌
河流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 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等, 容易造成洪水积聚。
水文条件
河流流域的水文条件,如 暴雨、融雪等,会影响洪 水的形成和流量。
人为因素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不透水地面增多,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导致雨水 无法有效排入河流,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不当,如水库、堤防等建设不合理,会影响河流的泄 洪能力,增加洪涝灾害的风险。
土地利用变化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动物 栖息地丧失,影响野生
动物生存。
气候变化影响
洪涝灾害可能加剧气候 变化的影响,如全球变
暖、海平面上升等。
03
洪涝灾害的预防措施
建立预警系统
建立气象、水文、地质等多部门 联合的预警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和快速传递。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 雷达监测等,提高预警的准确性

产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有哪些

产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有哪些

产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有哪些今天店铺为大家精心搜集整理了造成洪涝的原因及其相关知识,一起来学习吧。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防治措施及造成的危害详解:洪涝的原因,可分为深浅两个原因。

浅者,豆腐渣的防洪措施;深者,环境恶化也。

而高温,谁都知道环境恶化是其根源。

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1、入湖水量大,出湖水量小。

年平均入湖水量高达3018亿m3,是鄱阳湖的3倍,黄河的5倍,太湖的10倍。

由于只有一个出口,泄洪能力有限。

一遇暴雨,形成上压下顶之势,致使上百亿m3超额洪水滞留湖内,酿成洪涝灾害。

2、泥沙淤积,湖容缩小。

大量洪水,带来大量泥沙,淤积在洞庭湖内,年均淤积达1亿m3。

1949年以来,全湖平均淤高1.7m。

3、防洪标准低,抗灾能力弱。

经过一期治理,防洪标准由3-5年一遇,提高到5-10年一遇。

但这个标准远远不能适应洞庭湖区防洪的严峻形势,也远远低于全国7大江河已经达到的20-100年一遇的标准。

造成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固然是气候的异常所形成的长时间持续暴雨,但人为因素也是主要原因。

由于人口膨胀,向森林、湖河争地,过度采伐森林,破坏植被,填减湖泊,侵占河道等人类掠夺性活动,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增加了洪涝的发生几率。

森林的破坏降低了人类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对全世界的降水资料进行汇总,科学家们发现:这个世纪,由于地球温度升高约0.5℃ ,许多干旱地区变得异常干旱,而湿润地区则洪涝灾害明显增多。

洪涝灾害,可分为洪灾和涝灾。

洪灾指由于高山融水(比如横断山脉等地区)或是降水过多,引起河流水量暴涨溢出,如遇高山深谷地区,则会加剧河水汇集与流动地势,还会形成山洪;涝灾则侧重于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尤指淹没大量农田,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或绝收的农业灾害。

至于原因,除了刚才提到的一些原因,还有以下新原因:由于海啸、风暴潮、台风等海洋性灾害引起海水倒灌,冲过海堤,淹没沿海地区,造成土地此生盐碱化,浸泡大量农作物与房屋,造成洪涝灾害;此外,由于滑坡、泥石流等的暴发,会拦截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别告诉我没听过,汶川地震啊),而河水却还在不停流淌积聚,到达一定高度,便形成了洪涝灾害。

地理洪水知识点总结高中

地理洪水知识点总结高中

地理洪水知识点总结高中洪水是自然界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洪水是指一定时间内,因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水位上升,超过预定的防洪标准并引起地表及地下水体内水位上升的自然现象。

洪水灾害广泛分布在全球范围,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灾害类型。

下面将对地理洪水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洪水的成因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引起洪水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的炎热、潮湿和多雨将增加洪水的发生可能性。

降雨的频繁和剧烈,会导致降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流增多,湖泊、河流和水库水位上涨,从而引发洪水。

2.地形因素地形因素是导致洪水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形对降雨的接受能力有直接影响。

地势低洼的地区,因地面水体依赖下降,涵洞管道容易被植物的根系堵塞,河道污泥淤积,排水河、梁、溪也容易产生决口,导致洪水。

3.人为因素人类的开发活动是引起洪水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流失森林、破坏湿地,规划扰乱河道,都使洪水发生的风险增大。

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规划土地、建设排水系统,也会破坏地表自然的排水系统,导致雨水不能迅速排除,从而增加洪水的发生。

二、洪水的影响1.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洪水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非常大,它会导致房屋、道路等建筑设施受损、停电、中断交通等。

洪水还会导致农田、森林、牧场、渔场等农业资源受损,从而影响农民的生计。

此外,洪水还会带来疾病、食品短缺、淡水资源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洪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洪水会破坏水体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导致水中悬浮物增多,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从而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此外,洪水还会破坏河岸、滨海地区和湿地的生态环境,消灭森林和湿地的生态功能,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严重损害。

三、洪水的防治1.加强洪水预警体系建设预警体系是指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洪水进行监测、预测和预警,及时地对洪水发生进行预警救援,减少人员伤亡。

洪水预警体系主要包括监测仪器设备、遥感技术、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

地质地形知识:研究地球上的洪水灾害

地质地形知识:研究地球上的洪水灾害

地质地形知识:研究地球上的洪水灾害洪水是一种在地球上经常发生的天然灾害。

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和变迁,地球表面的洪水灾害已经成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洪水不仅会危害人类的生命和财产,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稳定。

因此,研究地球上的洪水灾害,是保护人类安全和改善地球环境的重要举措。

一、洪水的成因洪水是指降雨量大于地表水的蓄水能力,导致地面上水流聚集,超过水体自然平衡能力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

洪水的成因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1.气候条件:天气炎热或寒冷、雷雨频繁、暴雨来袭等,都是引起洪水的重要气候条件。

2.地形条件:比如河流沿线陡峭、河床深浅不均、山区及山麓地带、有些低洼地区等都是容易导致洪水频发的地形条件。

3.土地利用方式: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等活动对土地造成的影响也可能使洪水灾害的危害加剧。

以上三点都是导致洪水灾害的重要因素。

二、洪水危害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会产生很多危害,如下:1.人员伤亡:洪水带来的水流往往猛烈,强大的流速轻易冲倒房屋、桥梁、道路等建设物体,并可以引起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洪水会导致房屋、桥梁、道路、农田、作物等物体严重被损毁,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3.环境破坏:洪水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灾害和海平面风险等环境,从而使地球面临着一种自然生态危机。

以上三种洪水危害都使得地球面临着一个严重问题。

三、洪水防治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减少环境的损害,洪水防治的方法必须得到重视。

洪水防治措施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1.加强早期预报和预警。

通过现代化的气象卫星、气象雷达和降雨观测站等手段,及时收集、传输和处理降雨数据,分析洪水的形成、大小、方向等情况,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使公众有时间做好应对措施。

2.改善泄洪设施。

建设泄洪设施可以有效减轻洪水灾害的损失。

对于长江、黄河等流域,可以修筑更多的堤防,以防止洪水侵袭;对于内陆水系,可以开挖一些大型蓄水池以控制水流的流向。

洪涝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洪涝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洪涝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洪涝灾害。

啥是洪涝灾害呢?简单来说,就是水淹了庄稼、房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那么,洪涝灾害是怎么来的呢?又该怎么防治呢?别着急,我一一道来。

我们来看看洪涝灾害的成因。

其实,洪涝灾害的形成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说气候变化、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等等。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这个变化会导致降水量的增加或减少。

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比如山地、平原、河流等等。

人类活动是指人们在地球上的各种活动,比如建设房屋、开发土地、排放污水等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就可能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治洪涝灾害呢?这里给大家提供几个建议。

第一,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

我们可以通过安装气象观测站、使用气象卫星等方式,实时监测降雨量、气温等气象数据。

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就可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让人们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第二,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在城市规划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源分布等因素,避免在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方建设房屋、道路等设施。

我们还要建设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走,减少内涝的风险。

第三,加强生态保护。

生态环境对洪涝灾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我们要加强对植被的保护,尤其是对湿地、森林等具有吸水功能的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减轻洪水的压力。

我们还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导致水源枯竭。

第四,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防灾减灾是全社会的责任。

我们要加强对公众的防灾教育,让大家了解洪涝灾害的危害,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我们还要鼓励人们参与到防汛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抗击洪涝灾害的强大合力。

洪涝灾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来防治。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美好。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高一地理洪水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洪水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洪水知识点总结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水位超出了原有的水位限度,向周围地区涌入,造成灾害性的水灾。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洪水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本文将总结高一地理中与洪水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并对其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一、洪水的成因洪水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气象和地理因素两方面的影响。

其中,气象因素主要包括降雨量过大、降雨集中和降雨强度等。

降雨量过大指的是短时间内的降雨量超出原有地表和地下水系统的负荷承受能力,导致水体无法迅速排泄。

降雨集中则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导致该区域的水位迅速上升。

降雨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当降雨强度超过地表土壤的渗透能力时,地表水会迅速积聚,形成洪水。

另一方面,地理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洪水的形成。

河流的地貌特征、植被覆盖情况以及河床的建筑活动等都会对洪水发生和传播造成影响。

河流地貌平坦、植被覆盖少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洪水,而河床的改道、填埋和堤防的失修等人类活动也会加剧洪水的发生程度。

二、洪水的影响洪水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

首先,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洪水灾害会导致人员伤亡、房屋和基础设施的破坏,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重大的损失。

其次,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洪水会冲毁植被、损坏土壤,导致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此外,洪水还会破坏土地的肥力,使得农作物的种植受到限制。

三、应对洪水的措施为了有效应对洪水的威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气象变化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建立气象观测站和改善气象预报技术,提前预警洪水的发生,为人们的撤离和紧急救援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修筑高效的排水系统、提升河道和堤坝的抗洪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洪水灾害的威胁。

此外,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改善进水径流的渗透能力,也是减少洪水灾害的重要举措。

最后,要提高公众对洪水的认识和自救能力。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第一篇: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1、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河流水系特征、(支流特点、湖泊的多少)江河的流量季节变化、植被分布。

(气候、地形、水系、植被)2、危害:多条河流、水库、桥梁出现险情,到路交通受阻,毁坏农田,使农作物减产,冲毁农舍及工农业设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极大的财产损失。

3、治理措施:⑴加强防灾措施的宣传工作,增强防灾意识;⑵建立和健全雨量观测和预警预报机制;⑶采取生态、工程和非工程的综合治理措施;4、淮河多洪涝在害的原因⑴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暴雨集中,洪水来量大⑵地势地平,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

⑶支流多,成羽状分布,洪水汇集量大⑷黄河夺淮后,失去天然入海口,泄水不畅围湖垦田、使湖泊和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下降⑸上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床抬升,湖泊淤积,泄洪能力下降5、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⑴上游地区修建水库,⑵调整农业结构,植树造林,⑶退耕还湖还湿地,增大调蓄洪水能力⑷中下游游修建蓄洪工程,开挖如海入江河道第二篇:洪涝灾害原因气候,特别是受极端降雨天气的影响如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因遭受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轮番袭击,人员、财产损失惨重。

据报道,2010年6月13日至28日,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浙江、重庆、四川、湖北、贵州等10省市因暴雨所引发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93亿元、死亡215人,分别占今年以来全国洪涝灾害总损失和死亡总数的7成和5成多。

暴雨刷新了许多地区降雨量的历史记录,暴雨所到之处江河暴涨洪水泛滥成灾。

多座城市出现水围城、车泡水以及交通中断、工厂关门、商店停业、学校停课、生活停水、停电等灾情。

3.2 城市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开发建设也随之愀然兴起。

在历经几十年的城市区域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理应有更高标准的要求和建设,可是大多数城市建设者思想意识上侧重于城市的开发建设而忽略了城市防洪规划和防洪工程建设。

洪涝防护知识点总结

洪涝防护知识点总结

洪涝防护知识点总结洪涝灾害是指由于暴雨、融雪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水体泛滥,导致地面被淹或水位急剧上涨所引发的自然灾害。

洪涝灾害具有突发性、广泛性、破坏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进行洪涝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洪涝防护的基本知识1. 洪水的成因洪涝灾害主要由降水引起,包括暴雨、雷雨、冰雹、暴风雪等引起的降水。

此外,融雪、冰川融化也会引发洪水。

当降水超过地表和地下水系统的蓄水能力时,就会导致洪水发生。

2. 洪水的危害洪水对人类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直接威胁,会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水利设施、交通设施、农田和建筑物造成破坏。

-对环境造成污染。

3. 洪水的应对原则在应对洪水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预防优先:通过加强防洪工程和规划管理,提前减少洪灾危害。

-资源整合: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合理利用资源,有效应对洪灾。

-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防洪工作,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二、洪涝防护的基本措施1.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防洪工程是避免和减轻洪灾危害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水库建设等。

要加强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监测运行,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

2. 完善防汛预警体系建立健全的防汛预警体系,通过气象监测、水文监测、地质监测等手段,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预警信息的宣传和解释,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3. 加强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对于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要加强对河道的治理工作,清理河道淤泥和垃圾,保持河道通畅;同时还要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湿地和林地,增强自然保护功能,减轻洪水对人类的危害。

4. 提高社区居民的防范意识要加强洪涝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开展模拟演练活动,让居民了解应对洪涝灾害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5. 制定应急预案和救援保障制定完善的洪涝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任务,加强救援力量和物资储备,保障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地理洪涝知识点

地理洪涝知识点

地理洪涝知识点洪涝是指由于降雨过多或者河流湖泊泛滥等原因造成的地表水过多,无法顺利排泄或吸收而造成的水灾。

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下面将从洪涝的形成原因、灾害特点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洪涝形成原因1.降水过多:当降水量超过土地的蓄水能力时,地表水无法迅速排泄,容易形成洪涝。

2.河流湖泊泛滥:在降雨量大、时间长的情况下,河流湖泊的水位会不断上升,超过了河道或湖泊的容纳能力,水会泛滥出来,引发洪涝。

3.地表径流受阻: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密度增加、地面硬化等因素导致地表径流受阻,雨水无法顺利排泄,容易形成积水,进而引发洪涝。

二、洪涝灾害特点1.污染:洪水过程中,水中会带走大量的土壤、垃圾和化学物质,导致水质污染,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2.破坏性强:洪水的冲击力很大,可以破坏房屋、道路、桥梁等建筑物,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3.扩散广泛:洪涝灾害可以波及到广大的地区,特别是低洼地区,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淹没和倒塌。

三、洪涝灾害应对措施1.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河流的整治和堤防的加固,提高水利设施的承载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预警与监测: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系统和洪水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防护措施。

3.河道疏浚与防治:定期对河道进行疏浚工作,清理淤泥和垃圾,增加水流通畅性,减少洪水积水的可能性。

4.生态修复:加强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提高湿地的自然吸水能力,减缓降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5.城市规划与管理:在城市建设中合理规划绿地和水域,增加雨水的渗透面积,减少地表径流对城市的影响。

洪涝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应该加强对洪涝灾害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洪涝灾害会带来哪些影响_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洪涝灾害会带来哪些影响_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洪涝灾害会带来哪些影响_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洪涝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通常指的是由于降雨过程异常且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地表水的蓄积和洪水形成,从而引发的灾害。

洪涝灾害会给人们的生活、农田、基础设施等方面带来严重的影响。

以下将针对洪涝灾害的影响以及引发洪涝灾害的原因进行介绍。

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影响:洪涝灾害会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洪水会淹没农田,造成庄稼的严重损失,给农民的生计带来重大打击;洪水也会淹没工厂、企业,导致生产中断和财产损失;交通运输设施被洪水冲毁,导致交通瘫痪,给工商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如电力、供水、排水等系统也会因洪水而受损,给城市的正常运转带来困难。

2.生命财产影响:洪涝灾害造成的洪水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洪水会淹没房屋,冲毁桥梁,破坏道路,导致人们被困、失去住所、无法获得必要的紧急救援和供给,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3.环境影响:洪涝灾害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洪水冲刷土地,导致土地侵蚀和贫瘠化;洪水还会将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冲刷到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引发水体污染;洪水也会破坏生物栖息地,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那么,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了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加,包括降雨量的增加和降雨过程的异常。

全球变暖导致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加,降雨过程异常的几率增加,从而增加了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2.地形和水文条件:地形起伏和水文条件是造成洪涝灾害发生的重要条件。

山区的陡峭地形和复杂的河道网络使水流速度加快,容易形成洪水;河道的淤积、堤坝的破损和水库的溢流等因素也会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3.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中的水面和建筑物的增加,使得地表径流增加,水文循环紊乱,易导致洪水发生。

另外,城市中的排水设施的不完善和自然水体的破坏也会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

高一地理洪水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地理洪水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地理洪水知识点归纳总结介绍:地理学中的洪水是指河流或湖泊等水域超过其容量,导致水流溢出周围地区的现象。

洪水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中学习的洪水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洪水的成因、影响、防治措施等内容。

1. 洪水的成因洪水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降雨量过大:当降雨量超过土地的渗透能力或河流的承载能力时,水就会迅速积聚,导致洪水的发生。

(2)降雨集中:持续性降雨会使土壤变得饱和,流量增加,但如果降雨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水流的储存、排放和运动通道的排除能力就会降低,也容易引发洪水。

(3)融雪过程:在春季,大量被积雪覆盖的山脉开始融雪,周围地区会出现大量的融水,增加了洪水的发生几率。

(4)堤防破坏:当河流的水位迅速上升时,堤防可能承受不住水压力,发生破坏,导致洪水泛滥。

2. 洪水的影响洪水对人类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和财产损失:洪水会导致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

此外,洪水还会冲毁农田、毁坏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

(2)生态系统破坏:洪水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和周边生态环境。

洪水破坏了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

(3)社会经济影响:洪水会影响交通运输、电力和通信设施,造成市区的瘫痪。

此外,洪水还会对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经济活动造成严重的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3. 洪水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1)水库调控:建设水库能够在大量雨水到来时及时蓄水,减少河流的泛滥,控制洪水的发生。

(2)河道整治:对河道进行疏浚、拓宽和加固,增加河流的排水能力,防止泥沙淤积和堤坝决口。

(3)人工降雨:利用人工方法,通过控制降雨时间和区域,减少降雨量,从而降低洪水的发生概率。

(4)早期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和预测,及早通知居民和相关部门,使其能够采取必要的避险措施。

防洪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防洪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防洪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洪水是指由于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洪涨或暴雨引起的水位暴涨,导致水体超出原有范围的现象。

洪水对人类、动植物和生态环境都有着严重的危害。

因此,防洪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这篇文章将对防洪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洪水灾害。

1. 洪水形成原因洪水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暴雨、霪雪融化、导水渠堵塞、上游水库泄洪等。

其中,暴雨是洪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暴雨导致的洪水往往来势汹汹,范围广阔,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2. 洪水的危害洪水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主要包括农田和城市地区的被淹、基础设施和道路的受损、人员伤亡和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洪水还可能导致水土流失、污染环境、疾病传播等问题,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3. 防洪措施为了减轻洪水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危害,人们采取了多种防洪措施。

主要包括河道治理、水库治理、防洪堤建设、排水系统完善、防汛工作和灾害应急预案等。

4. 河道治理河道治理主要包括清淤、疏浚、加固河岸、修筑堤防等,以确保河道的畅通。

经过治理的河道可以更加有效地容纳洪水,减少洪水对周边地区的侵袭。

5. 水库治理水库治理是指对水库进行加固、整修和增设排洪设施等措施,以增加水库的蓄水能力和安全性。

水库治理可以有效地调节洪水的进出流量,保障下游地区的安全。

6. 防洪堤建设防洪堤是指为了防止河水泛滥而修建的围堤。

它们一般建筑在河流两岸,能够有效地抵御洪水的冲击,保护沿岸的居民和农田。

7. 排水系统完善排水系统的完善是防洪的重要措施之一。

包括城市排水系统、田间排水系统等。

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排除暴雨引起的地表水,减少城市内涝和农田水浸的发生。

8. 防汛工作防汛工作是指组织人员开展防洪、抢险和救灾等活动。

这些工作包括加强对洪水的监测、建立预警系统、疏散沿岸居民、提供紧急救援等。

9. 灾害应急预案灾害应急预案是指事先制定好的应对洪水灾害的预案。

预案包括组织机构、任务分工、物资准备、人员培训等,以确保在灾害发生时可以迅速、有序地进行救援和灾后重建。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复习专题41 洪涝灾害成因 综合题答题技巧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复习专题41 洪涝灾害成因 综合题答题技巧含答案

专题41 洪涝灾害综合题答题技巧【第一部分方法指导】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洪涝的发生从机制上来讲主要考虑三个方面:来水多、排水少、调节不及。

具体思路见下图:洪涝的发生从成因上来讲主要考虑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地形、水文、水系、植被覆盖率等方面;洪涝发生的人为原因,一是破坏植被、围湖造田、占用泄洪区等影响调节功能的行为;二是地面硬化等影响排水的行为。

具体的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例题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

图5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

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图5(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

(6分)(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

(6分)(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6分)(4)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

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6分)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参考答案37.(1)属湖区,为湖滩地,坡缓水浅;沉积物厚且颗粒细(淤泥质);热量充足。

(2)在枯水期(当巢湖处于低水位时),湖滩出露出现自然水道;人们在自然水道基础上,开挖河道,垒筑河堤。

(3)地势低,为江水区,积水快,易内涝;洪水期临近的河流和湖泊(巢湖)水位远比圩田高,圩田积水难以排出,且面临决堤威胁。

(4)方面①对改善巢湖水质的作用:圩田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缓解巢湖富营养化状况;水产业对象为菱藕及鱼类等,对水质具有净化作用。

方面②对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的作用:相对于农作物,湿地受洪水的威胁小,受灾轻;圩区地势低,可作为蓄洪区,洪水期蓄积洪水,减缓洪水对巢湖大堤及周边地区的压力。

地理洪水知识点总结

地理洪水知识点总结

地理洪水知识点总结1. 洪水的形成洪水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自然灾害。

主要形成原因有:(1)强降雨:强降雨是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降雨量大、降雨时间长、降雨集中等都会导致洪水的形成。

(2)融雪:春季融雪、冰川融水等也是引发洪水的常见原因。

(3)台风暴雨:台风暴雨的降水强度大、范围广,会引发洪水。

(4)冰川湖暴发:冰川湖存量增加或冰川湖决堤、冰崩等现象都会引发洪水。

2. 洪水的影响洪水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1)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洪水会淹没居民居住地、农田、交通道路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破坏土地资源:洪水冲毁土地、河岸、道路等,导致土地资源的流失和破坏。

(3)影响生态环境:洪水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植被生长、动物生存等。

(4)经济损失:洪水造成的财产损失和生产生活受到的影响也会给国家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

3. 流域洪水流域洪水是指由于一定流域内的一系列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洪水。

流域洪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主要由径流量、入渗量、蒸发蒸腾量决定。

(1)洪水过程:在流域内,当径流量大于地表入渗、蒸发蒸腾等水文过程时,就会形成洪水。

洪水过程通常包括整个周期的洪水形成和发展过程。

(2)流域洪水分析:流域洪水分析是研究流域洪水形成原因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流域内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可以研究流域洪水的形成规律和发展趋势。

4. 洪水的防治洪水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因此对洪水进行有效的防治显得非常重要。

(1)加强监测预警:加强对河流、湖泊、水库水位、雨量等水文资料的监测,及时发布洪水预警,提高公众对洪水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建设防洪设施:加强对河道、河岸、水库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合理规划城市防洪体系,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植被修复和保护,改善地表径流量,减缓洪水的形成和发展速度,降低洪水对城市和农田的影响。

(4)加强政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完善洪水预防和应对的政策法规,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协作机制,推动防洪工作的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 必背知识点 洪涝灾害分布及危害(全国通用)

高考地理 必背知识点 洪涝灾害分布及危害(全国通用)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洪涝灾害分布及危害2013年高考在即,小编整理了洪涝灾害分布及危害供大家学习参考。

洪涝灾害的危害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雨涝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常和洪水灾害有密切关系。

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洪水灾害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滥所造成的灾害;雨涝是指因渍水、淹没造成的灾害。

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洪水除危害农作物外, 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由于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所以进行灾情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时,大多难以准确界定区别,此时统称为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分布就全球范围来说,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暴雨的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

此外,在一些国家的内陆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危害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且又危害最大的一种。

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

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产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

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部门的破坏。

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曾先后发生过近40次特大洪涝灾害,每次都导致上万人的死亡和千百万人的流离失所。

在近几十年中,洪涝发生频次与灾害损失都在逐年增加。

中国自古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在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死亡万人以上水灾每5—6年即出现一次,这种局面到现代尚无根本的改变。

洪涝灾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一系列其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上中游流经山地丘陵,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汇水速度快;
该地多山地丘陵,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量大,多暴雨; 呈XX水系形态(如向心状、扇形、羽状、树枝状、对称状等),汇水集中; 支流众多,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大,汇水量大; 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如长江中游) 泥沙入河,淤高河床,形成地上河,易溃堤发生洪涝;(如黄河下游;长江中游部分河段) 下游无独立入海通道(如淮河),泄洪能力差; 入海通道单一;河流入海口狭窄(黄河) ,泄洪能力差; 湖泊(湿地等)少;河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调蓄能力差
淮河防洪措施:
①干支流上中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防止水土流失; ②干支流上中游修建水库,调蓄洪水; ③中游弯曲河段裁弯取直; ④中下游河段加固堤坝,修建分洪、蓄洪区; ⑤下游修建入海通道,提高泄洪能力; ⑥停止围湖造田,退田还湖;
长江之荆江河段
荆江段防洪措施: 加固长江堤坝; 实施裁弯取直工程; 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 此外,还有凌汛导致的灾害,主要发生在 黄河中游、松花江等冬季封冻的河流流域, 当上游地区回暖化冻以后,流冰在仍然封 冻的中、下游河床堆积,形成冰坝,使河 水漫溢,淹没沿岸农田,严重影响春播, 甚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
涝灾按其发生的季节可以分为春涝、春夏涝、夏涝和秋涝。
• 春涝和春夏涝主要发生在华南及长江中、 下游地区,常引起小麦、油菜烂根、早衰 和病害。夏涝主要发生在黄淮平原及长江 中、下游各省,影响夏收夏种,造成作物 倒伏秕粒和棉花的蕾铃脱落。秋涝和夏秋 涝在西南各省及陕西中南部发生较多,其 次是华南、江淮和黄淮等地,对秋作物生 长和产量有很大影响,也不利于秋收和秋 种。
• 第四,增强水患意识,提高大江大河防洪 除涝能力。在江河的上游和各河流汇集的 地方兴修水库,拦蓄洪水,调节河流夏涝 冬枯的变化。
• 第五,提高气象、水库的监测、预报水平, 准确预报洪涝灾害的发生和变化
此外,还需注意如下具体措施:
• (一)实行深沟、高畦耕作,可迅速排除畦面积水,降低 地下水位,雨涝发生时,雨水及时排出。 • (二)洪涝发生前,如作物接近成熟,应组织力量 及时抢收,以免洪涝损失。 • (三)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要利用退水清洗沉积在 植株表面的泥沙,同时要扶正植株,让其正常进行各种生 理活动,尽快恢复生长。 • (四)洪涝灾害过后,必须迅速疏通沟渠,尽快排 涝去渍。还要及时中耕、松土、培土、施肥、喷药防虫治 病,加强田间管理。如农田中大部分植株已死亡,则应根 据当地农业气候条件,特别是生长季节的热量条件,及时 改种其它适当的作物,以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 (五)旱地怕涝作物要采取联片种植,做到排灌分家, 避免水田和旱田用水相互矛盾。
• 1998年,一场世纪末的大洪灾几乎席卷了 大半个中国,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大江 大河洪波汹涌,水位陡涨。800万军民与洪 水进行着殊死搏斗。据统计,当年全国共 有29个省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6亿元 • 目前,我国平均每年受洪涝面积约一 亿亩,成灾6000万亩,因灾害造成粮 食减产上百亿公斤。
2.洪涝灾害的危害: ①危害农作物生长,甚至冲毁农田,常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 收; ②冲毁房屋等基础设施,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③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④引发农作物病虫害和人畜瘟疫等灾害。
(二)我国的洪涝: 1.特点:范围广、频率高、突发性强。 2.空间分布特点: (1)总的来说,我国雨涝的地理分布特点: ①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②东部多,西部少, ③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④平原地区多,高原和山地少。 3.时间分布特点: (1)总特点:多发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原因:我国东部为季风区, 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西部夏秋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 (2)具体特点: ①东南地区:4——10月为雨季,洪涝多在4——5月(锋面雨)和9——10月(台风雨)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5——9月为雨季,洪涝多在6——7月(梅雨) ③华北、东北地区:6——9月为雨季,洪涝多在7——8月(锋面雨) ④西北和东北高纬地区: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洪水。 ⑤黄河上游宁夏平原、河套河段,下游山东河段;松花江部分河段:初冬和早春,凌 汛。
非工程措施,包括 L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 M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预报正确率,可以有效地减轻 洪涝灾害损失。 N利用RS技术对洪水灾害进行监测,利用GIS、GPS技术对洪水灾情进行跟 踪、监测和通信联络; O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P实行防洪保险; Q合理管理洪泛区土地; R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S加强宣传和教育,使人们多学习掌握洪水中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 第二,扭转重库轻堤,重建轻管的倾向。 增加防洪投入,提高防洪工程标准,尽快 扭转江河防洪能力普遍偏低的的被动局面。 修筑江海堤围,做好防治屏障,并建立排 灌两用抽水机站。
• 第三,疏通河道,还地于水,提高防洪行 洪能力。消除堤坝内人为障碍物,严禁和 限制围湖造田、围海造田,坚持退耕还湖, 加快江河的水电工程建设进度,尽快发挥 工程防洪调蓄的作用。
• 在防洪涝害工作中应当采取蓄泄统筹,标 本兼治相结合,治水与治山相结合,工程 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合理规划,综合 治理,将下降的水量进行合理再分配,减 少洪涝灾害损失。要把绿化造林,大搞农 田水利建设,建设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 田作为防御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来抓。
• 首先要重视生态环境,加强江河上游水土 保持,减少泥沙入江河量。对此,应在江 河流域封山育林、限制采伐、涵养水源、 治洪先要堵住水土流失这个洪灾之源。在 山区做好水土保持,这是根治河流水患的 重要环节,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种牧草、 修梯田、挖蓄水坑和蓄水塘等。这样,山 区做好水土保持,上游建库、中下游筑堤, 洼地开沟,就能调节蓄水,有蓄有排,既 收到防洪,又能防旱的效果。
考点: 1.分析世界某地洪涝的发生原因; 2.能写出洪涝的危害; 3.能写出洪涝的防治措施;
1.洪涝的分析方法:
季节性多雨(如XX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气候异常长时间降水(如夏季风强或弱,锋面雨带在XX控制时间延长,降水增多;) 降水 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降水增多; 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地势
不合理水利工程影响水流速度(如黄河小浪底工程影响到渭河)
• (3)侵占河道,流水不畅。人类活动一方面不断破坏生 态环境,致使大量泥沙流入河道,抬高河床,流水不畅; 另一方面大量侵占耕地,使能够吸纳水分的土地面积不断 缩小。一旦发生了大暴雨,河水猛涨,因阻水建筑影响, 洪水下泄不畅,就很容易形成破堤、管涌,造成大量损失。 (4)防洪设施标准偏低。低。除黄河防洪标准为60年一 遇外,其他大江大河大湖的堤防标准一般只有10~20年一 遇,大部分城市防洪标准只有20~30年一遇。一旦遭遇历 史罕见洪水发生,则必然酿成大水灾。 (5)大中城市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加剧了 城市洪涝险情。
城市的暴雨洪涝(内涝) ①危害: 大雨、暴雨会造成城市低洼地和立交桥积水,仓库受淹,电力中断,引起交通阻 塞,工厂停工、停产,大量产品受损,以及人员伤亡等事故发生。 ②成因: A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筑扩大和水面、植被比例大为缩小,加大了“热 岛效应”,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城市易出现暴雨或降水量增大。 B城市建筑(所用的水泥材料及柏油路面)使地表硬化,下渗能力弱,蒸发很少; C城市排水能力不足(或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 D(城市盲目扩张)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 E城市(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 F城市绿化、湿地、湖泊等面积少,调蓄洪水能力低; G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活动显著增多,造成出现灾害所受损失的机会大大增加。 ③措施: A合理规划,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B整治城市河道,增加调蓄能力; C扩大城市绿地、湿地、水塘(人工湖)面积; D加强对城市暴雨洪水的有效利用。
合作探究: 1. 2、 M市(宁波市)地处沿海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 量大,多降暴雨,而附近处于山地迎风坡,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 洪水流量大;排洪通道少;距海洋近,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 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 3、(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达,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地:退田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等水利工程;加固湖泊堤坝; 4.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区,虽然降水丰富,但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 地表水渗入地下(4分);地表崎岖,落差大水流急,水分存留时间短。(4分)
水系
河道
风暴潮 人为 因素
沿海地形呈喇叭状,加上受台风(飓风)和夏季风影响,沿海地区易发风暴潮,海水倒灌,加剧洪涝; 上中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调蓄能力下降;导致水土流失,致使汇水速度加快,汇水量增多;导致大 量泥沙入河入湖,抬高河床湖床,致使河湖调蓄能力下降,加剧洪涝;(如黄土高原)
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能力下降,加剧洪涝;(如洞庭湖、鄱阳湖等)
(四).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洪涝灾害的治理主要是治理河流,按上、中、 下游或全流域来总结回答。 1.上游的治理原则和措施: ①治理原则:调洪。 ②具体措施:A植树造林(或营造防护林体系或封山育林),防治水土 流失;B修建水库(或水利工程),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C退耕还 林还草,减轻水土流失; 2.中游的治理原则和措施: ①治理原则:分洪、蓄洪。 ②具体措施:A修建水库(或水利工程),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B 修建分洪、蓄洪工程;C退耕还湖还湿地,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D 弯曲河道处裁弯取直,清淤疏浚河道; 3.下游的治理原则和措施: ①治理原则:泄洪、束水 ②具体措施:A加固河堤;B清淤疏浚河道;C开挖入海河道;
17.M地处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M北部多山,西南季风受 地形抬升,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增大。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M地处(湄南河)下游,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河水 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