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A铆接工艺规范
PCBA手工焊接工艺标准规范

XXXX有限公司手工焊接工艺规范版本:V1.0制定人:DD日期:2017-03-22目录1 目的 (3)2 适用范围 (3)3 手工焊接的工具及要求 (3)3.1 电烙铁 (3)3.11烙铁使用的要求 (3)3.12 烙铁使用的注意事项 (3)3.13 烙铁支架部分 (4)3.14 烙铁使用步骤及方法 (4)3.15 适用制程及要求 (5)3.2 SMD热风拆焊台(热风枪) (6)3.21 热风枪原理 (6)3.22 热风枪的特点 (6)3.23 热风枪的使用注意事项 (7)3.24 使用方法 (7)3.25 具体操作步骤及方法 (7)4 其它说明 (8)1 目的规范XX公司需手工焊接的在制品焊接过程标准作业,保证产品质量。
2 适用范围公司实验室及生产车间SMT、后焊、装配、维修等所有需要手工焊接的相关工序。
3 手工焊接的工具及要求3.1 电烙铁3.11烙铁使用的要求A、手工焊接使用的电烙铁需带防静电接地线,焊接时接地线必须可靠接地,防静电恒温电烙铁插头的接地端必须可靠接交流电源保护地。
B、电烙铁绝缘电阻应大于10MΩ,电源线绝缘层不得有破损。
C、将万用表打在电阻档,表笔分别接触烙铁头部和电源插头接地端,接地电阻值稳定显示值应小于3Ω;否则接地不良。
D、烙铁头不得有氧化、烧蚀、变形等缺陷。
E、烙铁使用时,温度不应长时间超过400℃,正常370℃以下为宜。
烙铁头不能磕碰,手柄中的发热芯,很容易因为敲击而碎裂。
F、烙铁头不要接触到塑料、润滑油、橡胶等化合物。
使用的锡丝也需要一定的纯度,杂质大的锡丝对焊接效果的影响很大。
G、烙铁头的大小与热容量成正比,在实际的维修中,“刀头”(K型)烙铁较常用。
如果焊接CPU针等细小的部分,则多选用“圆锥形”烙铁。
总之,烙铁头的尺寸以不影响周边的元器件为标准,以提高焊接效率。
3.12 烙铁使用的注意事项A、应该调整到合适的温度,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特点调整电烙铁的温度;选择尽可能低之温度(如一些塑胶件、薄膜电容等温度敏感元件的温度选在摄氏200~250度;一般元器件可选在摄氏300±50度;工艺指引有规定的按工艺要求进行)。
PCBA工艺标准(最新版)

文件编号:LBJ-3GC-TF-01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1、目的
建立PCBA外观检验标准,为生产过程的作业以及产品质量保证提供指导。
2、适用范围
2.1本标准通用于本公司生产任何产品PCBA的外观检验(在无特殊规定的情况外)。包括公司内部生产和发外加工的产品。
2.2特殊规定是指:因零件的特性,或其它特殊需求,PCBA的标准可加以适当修订,其有效性应超越通用型的外观标准。
3.3焊锡性名词解释与定义:
【沾锡】系焊锡沾覆于被焊物表面,沾锡角愈小系表示焊锡性愈良好。
【沾锡角】被焊物表面与熔融焊锡相互接触之各接线所包围之角度(如附件),一般为液体表面与其它被焊体或液体之界面,此角度愈小代表焊锡性愈好。
【不沾锡】被焊物表面无法良好附着焊锡,此时沾锡角大于90度。
【缩锡】原本沾锡之焊锡缩回。有时会残留极薄之焊锡膜,随着焊锡回缩,沾锡角则增大。
4.2本标准若与其它规范文件相冲突时,依据顺序如下:
4.2.1本公司所提供之工程文件、工艺要求、作业指导书等提出的特殊需求。
4.2.2本标准;
4.3本规范未列举之项目,概以工程文件、相关产。
4.5涉及功能性问题时,由工程、开发部或质量管理部分析原因与责任单位,并于维修后由质量管理部复判外观是否允收。
5、PCB常用封装符号
实物图片(部分)
PCB丝印常用图示(部分)
我司产品PCB常用符号代码:
R:电阻,C:电容,L:电感,T:变压器,Q:三极管/MOS管,D:二极管,ZD:稳压二极管,
J:插座,X:石英晶振,F:保险丝,LED:光源,NTC:热敏电阻,RV:可调电阻器,
ZNR:压敏电阻,SW:开关,IC:集成电路
pcba热铆合标准

pcba热铆合标准
PCBA热铆合是指在PCB组装过程中,使用热铆合工艺将电子元
器件牢固地固定在PCB上。
热铆合是一种常见的焊接方法,它能够
有效地连接电子元件与PCB板,确保其良好的电气连接和机械强度。
在进行PCBA热铆合时,通常需要遵循一些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焊接
质量和可靠性。
首先,PCBA热铆合需要遵循IPC标准。
IPC是国际电子组装行
业协会,它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电子组装和焊接的标准,其中包括了PCBA热铆合的相关要求和规范。
在进行热铆合时,需要参考IPC-A-610等相关标准,以确保焊接质量符合国际认可的标准。
其次,PCBA热铆合还需要考虑焊接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参数。
通常情况下,热铆合的温度应该能够使焊料充分熔化并与焊接表面
良好结合,但又不能造成元器件或PCB板的损坏。
同时,热铆合的
时间和压力也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焊接的均匀性和牢固性。
另外,PCBA热铆合还需要考虑焊接后的检测和验证。
焊接完成后,需要进行外观检查和电气测试,以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可靠性测试,以验证焊接连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PCBA热铆合需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严格控制焊接参数,进行焊后的检测和验证,以确保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这样才能保证PCBA热铆合的质量达到要求,提高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PCBA板焊接工艺标准

文件制修订记录1、元器件整形、加工标准:1.1、卧式元器件引脚成形弯曲(碳膜电阻、二极管、水泥电阻、稳压管等):1、碳膜、水泥电阻、二极管整形后的标准请见图12、弯曲的引脚需与元器件本体相对成90度角,成弧形。
3、元器件引脚不能有损伤现象。
图11、图2不合格:①、弯曲的引脚未与元器件本体相对成90度弧形,造成手工插件时不易插入。
②、元器件引脚内侧弯曲不符合要求,不能成90度直角。
图21.2、长脚加工短脚工艺标准(电阻、电容、三极管、场效应管、发光管、二极管等):1、引脚标准长度请见图32、各元器件引脚长度要求请参照元器件短脚作业标准。
3、元器件插入PCB板后,板面漏出引脚长为2-3.5毫米。
图31、场管安装好后,标准请见图4.图41、此场管安装后的散热器不合格:①、紧固螺丝未扭紧。
②、场管歪斜,造成手工插件不易插入。
图51.4、变压器上挷温度开关工艺要求:1、变压器上挷温度开关工艺要求请见图6:①、两根扎带需挷在温度开关本体的中心,并且扎带需拉紧,防止温度开关容易脱落。
②、温度开关本体需垂直,如图7所示。
③、温度开关本体反面需涂硅脂,保证散热良好。
图61、图7不合格:①、扎带未拉紧,且两根扎带未挷在温度开关本体的中心。
②、温度开关本体歪斜。
1.5、接插线穿热缩管工艺要求:1、热缩管长度请见图82、接插线线头所套的短的热缩管长度为12-15毫米.。
3、线头漏出绝缘皮线的长度为5-7毫米,不包括浸锡部分。
图81、图9接插线穿热缩管工艺不合格: ①、线头漏出绝缘皮线的长度没有5-7毫米,。
线头漏出漆包线的长度为5-7mm,图91.6、双向互感器套铜线工艺要求:1、标准双向互感器套铜线工艺要求请见图102、a =12.5-13毫米,b =18.5-19毫米.3、铜线裸露出来的长度为5-6毫米。
图101、互感器套铜线图11不合格: ①、 铜线折弯未平行。
②、 圆圈处热缩管破裂。
③、 箭头处未露出引脚。
pcba热铆合标准

pcba热铆合标准
PCBA热铆合是指利用热能将铆钉或铆柱加热,通过加压使其与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或其他组件连接的一
种技术。
关于PCBA热铆合的标准,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全面的回答:
1. 标准制定机构,PCBA热铆合的标准制定机构一般是国际电
工委员会(IEC)或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这些机构会根据行
业实践和技术发展,制定相关的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2. 技术要求,PCBA热铆合的标准通常会包括技术要求,如热
铆合的温度、时间、压力等参数的要求,以及对热铆合设备的性能
和精度要求。
3. 材料要求,标准也会涉及到热铆合所使用的材料的要求,比
如铆钉或铆柱的材质、尺寸精度、表面处理要求等,以及与PCB或
其他组件连接的材料要求。
4. 质量控制,标准还会包括对热铆合工艺中的质量控制要求,
如对热铆合连接的抗拉强度、外观质量、连接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5. 安全标准,考虑到热铆合过程中的热能和压力,标准也会包括对操作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如操作规程、防护措施等。
总的来说,PCBA热铆合的标准是为了规范热铆合工艺,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制定和遵守相关标准对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PCBA工艺设计规范

PCBA工艺设计规范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印刷电路板组装)是指将已经印制好的电路板上的元器件进行焊接和组装的过程。
PCBA工艺设计规范是制定PCBA工艺流程的一套规范文件,它包括了PCBA设计、焊接、组装、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1.PCBA设计规范:-确定电路板尺寸和布局,保证安装的器件数量和尺寸的兼容性。
-设计适当的敷铜和敷焊膏区域,确保焊接质量和连接可靠性。
-合理选择元器件的布局,确保信号线和电源线的有效隔离,降低EMI(电磁干扰)。
-设计保护电路,如电源过压、过流、过热保护等,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PCBA焊接规范:-选择适当的焊接技术,如表面贴装技术(SMT)和插件技术(THT)的结合。
-确定焊接方法,如波峰焊、回流焊等,并设置合适的焊接温度和时间。
-控制焊接过程的湿度和灰尘,使用防静电设备,避免静电引起的组装问题。
-做好元器件和焊点的对位和定位,确保焊接准确和稳定。
3.PCBA组装规范:-安装元器件时要遵循正确的顺序和位置,避免错误的插件和短路。
-严格控制焊锡量和焊接质量,避免过量或不足的焊锡引起的问题。
-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时间,确保焊锡的熔化和固化,保证焊点的牢固性。
-接线、连接和固定要牢固可靠,避免松动和断连导致的电路故障。
4.PCBA质量控制规范:-制定合适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标准,检测PCBA的性能和质量。
-进行严格的电气测试,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短路、开路等参数测试。
-进行功能性测试,测试PCBA连接和元器件的工作状态和可靠性。
-进行环境适应性测试,模拟各种工作环境和应力条件,测试PCBA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PCBA工艺设计规范是指导PCBA工艺流程的一套规范文件,它包括了PCBA设计、焊接、组装、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遵循PCBA 工艺设计规范,可以确保PCBA的焊接和组装质量,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故障率,满足客户的需求。
PCB工艺边及拼板规范20120704

1.3对于PCB板的长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须加工艺边;要求加工艺边时适当补增一条扩展边,且靠PCB拼接处开邮票孔。如图三、图四:
图三
图三邮票孔开孔方式1:适用于拼接宽度在15~25mm间的扩展边拼接,和拼板时有效板与有效板的拼接;当拼接宽度小于15mm孔径应改用ф0.5mm、孔中心距改成1mm。
对于拼接宽度大于25mm,开邮票孔时两端应锣槽再作孔(注意钻孔位置),必要时应分段锣槽,锣槽宽度为2mm,见图四。
1.5工艺边宽尺寸为3mm~5mm,需开槽的工艺边宽应设为5mm。
1.6工艺边应倒圆角,圆角半径为2mm。
1.7工艺边开V-CUT(V型切割槽)后保证连接厚度要求
两条工艺边间的跨距宽(即PCB宽)≥200mm,或有较重元件的组焊板,连接厚度为0.3mm~0.4mm;
图五
2.1.6对PCB板边(侧壁)要求光滑无毛刺,或是受产品特殊条件限制,元器件距PCB板边缘小于0.5mm,即不能保证切割刀具正常运行时;则可以开槽(开锣槽)处理,开槽宽度为2mm±0.1mm,但V-CUT(V型切割槽)位置连接厚度应保证0.3mm~0.4mm。如图六
图六
2.1.7为保证同一规格的PCB板不同采购批次中开槽宽度一致,同一规格PCB板尽量在同一厂商(使用相同菲林)采购。
针对长条形PCB板:长边L1、宽边L2,即130mm<L1≤260mm且L2≤130mm,PCB尺寸及元件布置方向应考虑拼板方式设计;拼板后要求PCB板长边和长条形芯片与元件方向尽量与工艺边平行;如图十三
图十三
图四
图四邮票孔开孔方式2:适用于拼接宽度大于25mm的扩展边拼接,和拼板时无效板与有效板的拼接。
1.4邮票孔开孔说明和要求
与PCB所拼接处如果是闭环设计,即不能采用分板机分板,则必须采取开邮票孔,以便手工分板;
PCBA板焊接工艺标准

文件制修订记录1、元器件整形、加工标准:1.1、卧式元器件引脚成形弯曲(碳膜电阻、二极管、水泥电阻、稳压管等):1、碳膜、水泥电阻、二极管整形后的标准请见图12、弯曲的引脚需与元器件本体相对成90度角,成弧形。
3、元器件引脚不能有损伤现象。
图11、图2不合格:①、弯曲的引脚未与元器件本体相对成90度弧形,造成手工插件时不易插入。
②、元器件引脚内侧弯曲不符合要求,不能成90度直角。
图21.2、长脚加工短脚工艺标准(电阻、电容、三极管、场效应管、发光管、二极管等):1、引脚标准长度请见图32、各元器件引脚长度要求请参照元器件短脚作业标准。
3、元器件插入PCB板后,板面漏出引脚长为2-3.5毫米。
图31、场管安装好后,标准请见图4.图41、此场管安装后的散热器不合格:①、紧固螺丝未扭紧。
②、场管歪斜,造成手工插件不易插入。
图51.4、变压器上挷温度开关工艺要求:1、变压器上挷温度开关工艺要求请见图6:①、两根扎带需挷在温度开关本体的中心,并且扎带需拉紧,防止温度开关容易脱落。
②、温度开关本体需垂直,如图7所示。
③、温度开关本体反面需涂硅脂,保证散热良好。
图61、图7不合格:①、扎带未拉紧,且两根扎带未挷在温度开关本体的中心。
②、温度开关本体歪斜。
1.5、接插线穿热缩管工艺要求:1、热缩管长度请见图82、接插线线头所套的短的热缩管长度为12-15毫米.。
3、线头漏出绝缘皮线的长度为5-7毫米,不包括浸锡部分。
图81、图9接插线穿热缩管工艺不合格: ①、线头漏出绝缘皮线的长度没有5-7毫米,。
线头漏出漆包线的长度为5-7mm,图91.6、双向互感器套铜线工艺要求:1、标准双向互感器套铜线工艺要求请见图102、a =12.5-13毫米,b =18.5-19毫米.3、铜线裸露出来的长度为5-6毫米。
图101、互感器套铜线图11不合格: ①、 铜线折弯未平行。
②、 圆圈处热缩管破裂。
③、 箭头处未露出引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 号:WI.PNNPI.027
第 1 页,共 8 页
第
A
版
第
0
次修改
本规范规定了PCBA铆接工艺结构设计、铆接设备性能、铆接工艺调制、铆接质量的基本 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PCBA 上铆接紧固型连接器、拉手条、扳手、加强筋的快速铆接。
二、 术语和定义
铆接:采用特定的设备或工具,利用铆钉材料受力后产生的塑性变形,将两个彼此分离 的零件结合在一起的工艺方法。铆接有拉铆、冲铆、旋铆等,铆接特点是速度快、防松、不 易拆卸。
1.85(大1号) 1.93(大2号)
2.01 2.08(大1号)
1.85-1.78 1.93-1.78 2.01-1.98 2.01-2.08
拉铆杆材料 不锈钢,大1 号为我司优
选。
2.95
2.16(大2号)
2.16-2.08
注:PCB板铆接孔径超差,参照本表选择适合拉铆杆铆接。
自动铆接机选用冲头的直径范围2.08-2.01mm。
2)单板拉手条、扳手、加强筋铆接拉铆杆
表4 拉手条铆接拉铆杆选择表
铆钉直径
孔径要求(mm) 拉铆杆头直径 拉铆杆头使用范围
(mm)
(直径:mm)
备注
3.20
2.34(标准)
2.34-2.32
3.2
3.33
2.46(大1号)
2.46-2.34
3.45
2.59(大2号)
2.59-2.46
4.09
2.72(标准)
1.0
铝
4.0*12.0 4.0 9.52-11.10 4.17-4.27 12.7
1.0
铝
4.0*15.0 4.0 12.8-14.5 4.17-4.27
16
1.0
铝
注:在PCB上4.0铆接孔径根据我司实际需求,对应拉手条PCB铆接孔径163mil,扳手PCB铆接孔径优选 165mil。加强筋PCB铆接孔径163mil。 在PCB上3.2铆接孔径根据我司实际需求,PCB铆接孔径优选130mil。
信华精机有限公司工作指令文件
编 号:WI.PNNPI.027 第 8 页,共 8 页
为不合格。
5)允许护套铆接裂纹小于0.1mm,不可见裂缝,且满足铆钉连接强度检验测试。
3.3.2 拉手条、扳手、加强筋铆接 1)拉手条无松动,扳手无卡死现象。 2)允许拉手条、扳手铆接裂纹小于0.1mm,不可见裂缝,且裂纹总数量≦2。 3)拉手条、PCB铆接后,要求拉手条紧贴PCB,允许铆钉头部与PCB间隙≦0.1mm,铆 钉不允许窜动。 4)加强筋、PCB铆接后,要求加强筋紧贴PCB,允许铆钉头部与PCB间隙≦0.1mm,铆 钉不允许窜动。 5)扳手、PCB铆接后,允许铆钉头部与扳手间隙≦0.1mm.
金属拉手条,对应拉手条PCB的铆接孔要求设计金属化孔;非金属拉手条,对应拉手条PCB的铆接孔可
******** 有 限 公 司 工 作 指 令 文 件
编 号:WI.PNNPI.027 第 5 页,共 8 页
以设计为金属化孔或者非金属化孔。
5)拉手条铆接孔位置要求: 拉手条铆接孔位置根据单头/三头拉铆枪的铆嘴具体尺寸决定,如图7所示:单位:mm。 单板设计时需满足铆嘴尺寸要求。铆接时铆嘴不会干涉拉手条、扳手。
2.72-2.65
扳手
4.0
4.20
2.92(大1号)
2.92-2.72
优选
4.38
3.10(大2号)
3.10-2.92
3.2.2 铆接设备调制操作要求 1)调节适当的气压:工作气压范围4~7bar,建议调节在5bar。 2)铆接时操作要求:调节第一个铆钉距离枪嘴头部约1.5~3.0mm,然后关闭安全开关, 拉铆枪铆嘴夹住铆杆尾部,如图8所示:
A
欧式连接器 PCB
H
铆
钉
H
插
入
方
向
护套 铆钉
图3 欧式连接器(直脚)、护套、PCB铆钉设计要求图示
****** 有 限 公 司 工 作 指 令 文 件
编 号:WI.PNNPI.027 第 3 页,共 8 页
A
欧式连接器 PCB
H
铆
钉
H
插
入
方
向
铆钉
图4 欧式连接器(弯脚)、PCB铆钉设计要求图示
2)铆接件(欧式连接器、护套、PCB)的孔径满足铆接工艺要求,铆接的尺寸、孔 径、板厚设计要求见表1:
******* 有 限 公 司 工 作 指 令 文 件
编 号:WI.PNNPI.027 第 6 页,共 8 页
表3 欧式连接器和护套的铆接拉铆杆选择表
铆钉
优选拉铆杆头直 拉铆杆头直径使用范
孔径要求(mm)
径(mm)
围(mm)
备注
2.50
1.78(标准)
1.78-1.76
2512 2812
2.57 2.65 2.80 2.87
*****有限公司
工作指令文件修改记录表
编号:WI.PNNPI.027 名称:PCBA铆接工艺规范
修改序次 更改条款
更改内容
0
全部
本版首次发行
版号:A 生效日期
制作
编号:SF008 0次修改 保存期限:新版发行后1个月
**** 有 限 公 司 工 作 指 令 文 件 题 目:PCBA 铆接工艺规范
****** 有 限 公 司 工 作 指 令 文 件 拉手条
编 号:WI.PNNPI.027 第 4 页,共 8 页 (伸出长度)
PCB
铆钉
图5 铆钉伸出要求图示
M D
B Dia
D M
A Dia B Dia.
A Dia.
钢铆钉
铝铆钉
图6 结构件铆钉图示
4)铆钉的孔径、厚度设计要求见表2。
表2 拉手条、扳手、加强筋铆钉工艺设计要求
编 号:WI.PNNPI.027 第 2 页,共 8 页
冲铆:铆钉在冲头冲压的过程中,向外膨胀变形,使铆钉头部/径向尺寸超过被铆接板
件孔径,完成铆接。
冲铆过程如图2所示:
F
N
图 2 冲铆示意图
三、 规范内容
3.1 铆接工艺结构设计要求 3.1.1欧式连接器和护套的铆接
1)铆接件(欧式连接器、护套、PCB)轴线重合,铆钉长度大于或等于被铆接件的总 厚度,⊿H≥0,欧式连接器(直脚)、护套、PCB铆接铆钉设计如图3所示,欧式连接器 (弯脚)、PCB铆接铆钉设计如图4所示:
适应欧 铆钉 式连接 A器Biblioteka 表1 欧式连接器铆接工艺要求
孔径要求
铆接厚度
BCD
连接
连接
PCB
护套 PCB
护套
器
器
单位:mm
连接器铆钉
D
C
欧式弯 3.8- 1.0 10 2.31- 2.5- 2.5-
2512
脚
4.2 max max 2.47 2.6 2.6
3.5 6
max
B
欧式直 3.8- 1.0 10 2.58- 2.8- 2.8- 2.8- 4.0
手动/拉铆
手动/拉铆
手动/拉铆
自动/冲铆
拉手条 无限制
三孔拉手条 无限制
欧式连接器 无限制
母板欧式连接 器
255*266~ 547*602mm
由3台Avdel 单板、背板铆 传送边17mm禁
7475改装组成
嘴不同
布
A
PCB
拉手条
8.4
H B 5.0 27.2 1.5-3.0
铆钉
需要设计工艺孔/槽
铆嘴
12.2
图7 拉铆枪铆嘴尺寸
6)拉手条和PCB的孔径中心要求重合。 7)铆接时要求铆钉从PCB BOTTOM面向PCB TOP面穿出。
3.2 铆接调制基本要求 3.2.1 合理选用拉铆杆与拉铆杆的使用控制 1)欧式连接器和护套的铆接拉铆杆
******** 有 限 公 司 工 作 指 令 文 件
编 号:WI.PNNPI.027 第 7 页,共 8 页
图8 铆接前调节铆钉示意图
3) 3)铆接时,要求PCB板要与铆钉垂直,然后把PCB板的铆接孔套到铆钉上,并使铆钉完 全插入铆接孔中,如图9所示:
图9 铆接时操作示意图
3.3 质量要求 3.3.1 欧式连接器、护套铆接 1)单板/背板连接器铆钉连接强度的检验标准:用推出力衡量。公称尺寸2.5的铆钉,推 出力不小于30N;公称尺寸2.8的铆钉,推出力不小于45N,试验推力不允许超过65N。 2)铆钉长度不低于铆钉同连接器接触的顶面。 3)连接器、PCB、护套铆接后,要求连接器与护套都紧贴PCB,允许铆钉头部与连接器 间隙≦0.2mm,铆钉伸出量>0,铆钉不允许窜动,且铆钉推出力满足要求,则为合格; 否则不合格。 4)连接器、PCB、护套铆接后,要求连接器与护套都紧贴PCB,允许铆钉头部与连接器 间隙≦0.2mm,铆钉伸出量>0,铆钉不允许窜动,且铆钉推出力满足要求,则为合格;否则
铆钉尺寸 铆钉体标称 可铆接厚度 铆接孔径要 铆钉长度M 抗拉强度 抗剪强度 铆钉
(mm) 直径A(mm) (mm) 求(mm) (mm)
(KN)
(KN) 材料
3.2*7.4
3.2 4.19-5.47 3.26-3.34 7.4
1.1
1.8
钢
4.0*9.5
4.0 6.35-7.92 4.17-4.27 9.5
拉铆:铆钉在拉铆杆拉动的过程中,向外膨胀变形,在拉铆杆穿过后头部/径向尺寸超过 被铆接板件孔径,完成铆接。
拉铆过程如图1所示:
连接器 PCB
护套
制 作:洪 登 月 批 准:
图 1 拉铆示意图
审 核: 批准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