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陶庵梦忆序公开课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陶庵梦忆序:张岱》公开课教案_10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强化翻译技巧,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体会作者因个人生活剧变和国破家亡而生出的悲痛;3.了解作者行文抒怀的艺术技巧以及散文逻辑情感并重的特点;教学重点:1.训练学生在不参考译文和注释的情况下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2.理解作者的国破之恨和故园之思及其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推敲翻译中典故的文字表达方式;2.体会明清小品文的美感。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师印发学案,学生独立完成翻译,个别典故或陌生实词可参考课文注释。
【第二学时】一、预习成果检测与课文内容分析(通过这7个句子的翻译,基本可以了解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思路)1.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
(注意“之”“接”和两处省略)解析:“故旧”是"故人"和"旧人"的合称,表示"旧相识,老熟人"之意。
“愕窒”惊惶得不敢出气。
参考翻译:过去的朋友见了我,像是见了毒药猛兽,惊惶到屏住呼吸,不敢与我接近。
2.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
(注意“每”“因”“尚”和省略的介词“于”)参考翻译:常常想要自尽,因为《石匮书》没有写成,尚且在世间视听呼吸着。
【链接原文,理清文段大意,分析作者情感】参考答案:国破家亡、饥寒交迫、故旧绝交的苦痛。
3.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报”“仇”和判断句特征,以及后面6个相同句式的翻译)参考翻译:用草帽报复头颅,用草鞋报复脚跟,这是报应我曾有过的发簪丝履。
【链接原文,理清文段大意,分析作者情感】参考答案:将今日苦痛的原因归结为旧日裘马轻狂,痛定思痛的忏悔。
4.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注意典故的表述)(导入典故解释)参考翻译:现在正是黄粱饭已熟,南柯太守驾车从蚁国回来的大梦初醒时,该怎么去承受?5.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拈”“游”“翻”“用”)参考翻译:偶尔拿起一篇,如同走在过去的路上,如同见到过去的朋友,像是见到了昔日的城市与人群,自己反而因此高兴。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陶庵梦忆序:张岱》公开课教案_2
陶庵梦忆序教案【学习目标】1.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其人、其梦、其情、其痴。
2.读懂作者复杂的情感。
【重点难点】理解“西陵脚夫、中举寒士”两个痴人跟作者的痴之间的关系。
一、导入师执一柄桃花扇道: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中华大地惨遭一劫。
先是李自成挥师进京,崇祯帝自蚁煤山;继而李自成败走京师,顺治帝登基龙庭。
城头变幻帝王旗,社会秩序大乱,天下士人大惶。
值此天崩地裂之际,中国誉满天下的读书人走出了三条路。
第一条道路,钱谦益一类,剃发留辫,苟延性命被讥为“贰臣”。
第二条道路,陈子龙举刀执矛,悲歌以身殉国。
第三条道路,顾炎武、黄宗羲一类,潜心著书,忍辱负重留名青史。
在这一行列当中,倘论名士风流,莫属陶庵先生张岱。
是年,张岱47岁,甲申之变,使之面临生死抉择。
“觅死”不忍,“聊生”亦不能,便走上了远离尘世息隐林泉凄凄遑遑的遗民路。
(师举惊堂木一敲)正所谓:时局猝然变化,名士顿作“野人”。
接着上一节课疏通了字词之后,今天咱们就来深入地品一品陶庵先生张岱其人、其梦、其情、其痴。
二、读“人”1.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身份的句子并解读(1、2段)①陶庵国破家亡明末清初人(亡国之人)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明亡后避居山中(气节高尚)③因《石匮书》未成好弄笔墨(作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④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荣⑤瓶粟屡罄,不能举火现在生活布衣素食,生计维艰2.以前是怎样的繁华,哪些字词是体现繁华的?从哪些方面写?(2段)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
(繁华体现:戴,穿,吃,住,行)(ppt展示):张岱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张岱《自为墓志铭》)3.作者如今贫苦生活又是如何?(2段)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推荐作品 陶庵梦忆序:张岱》公开课教案_3
作者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事迹;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之时,写到《枕中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之后黄粱尚且未熟的典故;而提到自己写作时仍旧“名心难化”“名根不失”时,再次写到梦中卢生在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拓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的典故。这样,作者现实的心理状态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典故引用中,从无形无声走向了具体可感。
【明确】“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饥饿之余,好弄笔墨。”“余今大梦将寐,犹事雕虫。”
简述国破家亡后就自己的矛盾思想和贫困生活。(对文字的痴迷)
10、对文字的痴迷让我们想到以前的什么人?
【明确】①国破身死的屈原,生前谏言忠君,死后流芳千古,一腔忠君血空洒汨罗江,他可以选择残存苟活,但对文字的痴迷中,他找寻到了一个真正的归宿,用《离骚》诉说着国的意义,用生命捍卫着尊严。
四、文本解读:
1、整体感知 ——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什么?
【明确】梦。
2、张岱为什么说“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①以前是怎样的繁华,从哪些方面体现?
【明确】(读第②段)
体现繁华生活的词语有:
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七组词。
从戴,穿,吃,住,行五个方面体现过去生活的繁华奢靡。
②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已逝的宗族,他的遭遇足可以使他内心痛苦以致郁郁而终,但对文字的痴迷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
11、文人名心难化,卢生名根坚固,烧之不失,那么对张岱而言又是什么坚固呢?
【明确】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陶庵梦忆序:张岱》公开课课件_8
自比痴人,犹喜说梦。
最后一段,承认自己虽大梦将寤,仍旧难舍名利,故有种种记述。
文章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作者国破家亡的感慨,寄予着对朱明王朝 的缅怀和留恋。故国之思,乡土之情,
《陶庵梦忆序》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
由于本文是一篇自序,故作者简括地回顾了著述的起源, 宗旨以及全书的内容和特色。
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生活贫பைடு நூலகம்艰难
第二段是从哪些角度表现今昔对比?
昔日
今日
角度
簪、履
以笠报颅,以蒉报踵
戴
轻暖:裘、絺 以衲报裘,以苎报絺
穿
甘脂:肉、粻 以藿报肉,以粝报粻
食
温柔:荐、枕 以荐报床,以石报枕
爽垲
以绳报枢,以瓮报牖
住
舆从
以途报足,以囊报肩
行
《
陶
庵
梦 忆
且聊痴梦
序
》
《 陶 庵
功名耶落空, 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
均 可
梦
锄头耶怕重,
忆
著书二十年耶仅堪覆瓮,
序
之人耶有用没用?
》
——张岱《自题小像》
痴梦:张岱在本序文写了哪些梦?
《 (1)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陶 放逸优游的前尘往事 庵 (2)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梦 魂牵梦绕的故国旧事 忆 (3)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序 呕心沥血的文学创作 》 (4)西陵脚夫担酒、寒士赴鹿鸣宴、蜀黍黄粱车旅蚁穴。
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
叁贰壹
陶
再且解
庵 梦 忆
《陶庵梦忆序》ppt课件(13页)演示教学
► 从前有个西陵的脚夫,给人家挑酒 时,失脚打破了酒瓮,想到没有东西赔 偿,坐着痴痴的想:“如果是梦就好 了。”一个寒门学子在乡试中中举,正 赴鹿鸣宴,恍恍然,还以为不是真的, 自己咬自己的胳膊说:“莫不是梦吧?” 同是一个梦,有人怕它不是梦,有人怕 它是梦,这是痴人的一种表现。
►
► 我现在一生将近,还在这里写作, 这又是一番梦话。于是叹息运用智力写 作文章的人,功名之心难去,犹如黄粱 梦醒,夜尽天明,卢生将殁时上疏,还 想着王羲之、王献之一样,流传后世。 那么产生好名这一思想的根性,坚固得 就像佛家的舍利,焚化身体的火越猛, 越是烧不掉了。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用绳拴门板,用瓦瓮的口作窗户, 这是报应以前住在明亮干燥的房子里。 用烟熏眼睛,用粪臭鼻子,这是报应以 前闻香睹艳。用脚走路,用肩扛囊,这 是报应以前拥众坐车。过去的种种罪恶, 从现在的种种报应中可以见到。
在枕上听见鸡叫,黎明前的清新空气涌 来,因此想起我的生平,繁华糜烂的生活, 如过眼云眼,五十年来的生活,成为梦。现 在自己刚从黄粱梦中醒来,自己的车马刚从 蚂蚁穴中回来,应当怎样度过寂寥的时光。 遥想往事,回忆起来就写下,拿到佛像前一 一忏悔。不排列年月,也不列年谱,不分门 类,有别于《志林》。偶尔拿起一则,如同 走旧路,如同家到老熟人,如同见到了昔日 的城郭人民,自己反而能因此高兴,真像人 家所说的,痴人面前不能说梦了。
《陶庵梦忆》既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也 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通过作者的经 历和见闻,可见晚明时期江南生活特别是衣 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由于是苦难 过后的追忆,作者不自觉地会过滤掉很多记 忆,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 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 之感,寄托兴亡之叹。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陶庵梦忆序(共39张PPT)
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爱好广泛,颇具 审美情趣。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之 法;既懂音乐,又谙弹琴制曲;善品茗,茶 道功夫相当深厚;喜欢收藏,鉴赏水平很高; 又精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求至善至美。前 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 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
学习课文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①为 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②不敢与接。作 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 世。然瓶粟屡罄③,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 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五单元 陶庵梦忆序(共39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五单元 陶庵梦忆序(共39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五单元 陶庵梦忆序(共39张PPT)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 豪华,今日罹此果报①: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 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难或不幸。果报:佛家语。因果报应。 2.蒉:草编的筐子。 簪履: 亦作簪屦,簪笄和鞋子。 常以喻卑微旧臣。衲:衲衣;补缀过的衣服。泛指 破旧衣服。苎:苎麻。絺:细葛布。藿:豆叶。嫩 时可食。粝:粗糙的米。粻:粮食。甘旨:美味的 食品。仇:报复、报应。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五单元 陶庵梦忆序(共39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五单元 陶庵梦忆序(共39张PPT)
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 报牖①,仇爽垲②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 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 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1.绳枢瓮牖wènɡ yǒu:指贫寒之家。 2.爽垲:shuǎnɡ kǎi高爽干燥。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版高中选修《陶庵梦忆序》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选修《陶庵梦忆序》教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文章内容,体味作者深沉的叹惋。
[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天天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愕窒..()()罄.竹难书()罹.难()瓮牖..()()大梦将窹.()钟繇.()梵.语()啮噬..()()2.作者简介:张岱(1597年—1689年),明末清初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年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
张岱出生仕宦世家,家世殷富,少为富贵公子,有捷才,然而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时文不成,学仙学佛,学种地,皆不成。
时人呼为废物、败家子、蠢秀才。
张岱却极爱繁荣,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山水,好花鸟,晓音乐、戏曲。
青年张岱曾漫游苏、浙、鲁、皖等省,阅历广泛。
他家经三代积累,藏集大量明朝史料,他读书颇丰,渊博多通,经史子集无不该悉;天文地理物不涉猎。
32岁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资料编写记传体的明史。
张岱前期生活明末,当时宦官擅权,奸臣当道,特务横行,党争酷烈,贤能忠直,或贬逐或刑戮。
于是他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
晚年,明亡后,清兵入关,建立清王朝。
张岱披发避居山中,拒绝为清顺民,沦为无籍之民。
张岱虽穷困潦倒,仍坚持笔耕不辍,安贫著书。
在93岁那年病逝。
张岱是公认明代成就最高文学家,最擅长散文,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民风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其文笔既雅且俗,亦庄亦谐,丰神绰约,富有诗意,洋溢着十七世纪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文本研读](一)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二)再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三)三读课文,探究文意之美:1.概括第一段写作者的现实状况,并思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2.第二段用了几组对比?目的为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用一成语概括第三段所用典故,用典的寓意是什么?4.既然人生如梦,作者为何还要著书立说?5.自序内容多为交代写书的原因目的或经过,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问题探究]1.综观全文作者的心路历程有何变化?2.有人认为作者面队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不可能没有故国之思,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课时测评]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因:①因《石匮书》未成()②因思昔人生长王谢()(2)仇:①以石报枕,仇温柔也()②梁,吾仇也()(3)荐:①以荐报床()②毛遂自荐()(4)从:①仇舆从也()②民弗从也()(5)犹:①恍然犹意未真()②过犹不及()(6)当:①今当黍熟黄梁,车旅蚁穴()②当作如何消受()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④安步以当车()2.说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特征。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第五单元《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陶庵梦忆序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
2.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3.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难点:1.对比手法的运用。
2.典故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做梦是因为什么?《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李白告诉我们,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是在试图对现实的超越中,完成对现实苦难的消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位名家的“梦言梦语”。
【板书】陶庵梦忆序张岱二、知人论世1.作者介绍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
他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清兵南下后,他的生活也发生巨变,强烈的民族意识,让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为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遁入山林,潜心著述,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石匮书》,以寄托故国之思。
【幻灯片】2.解题序有书序和赠序,本文中的序是书序,是说明写作缘起或写作目的的。
“梦忆”: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也就是说梦中的回忆,对梦的记忆,也就是说《陶庵梦忆》是作者对“梦”的一种追忆。
《陶庵梦忆》既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
通过作者的经历和见闻,可见晚明时期江南生活特别是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
由于是苦难过后的追忆,作者不自觉地会过滤掉很多记忆,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
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
【幻灯片】三、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駴駴愕窒屡罄罹蒉衲苎粝粻瓮牖垲2.口译下列各句。
(1)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2)妆点语(3)鸡鸣枕上(4)不次岁月(5)翻用自喜(6)大梦将寤(7)犹事雕虫(8)名心难化(9)摹榻二王【幻灯片】3.请学生口述行文脉络,归纳概括各段大意。
四、整体感知分析第1自然段第一、陶庵国破家亡,披发入山→心怀故国,不愿归降第二、有自杀殉国的决心,但因《石匮书》未成而“视息人世”→忍辱偷生第三、他生活困苦,饥寒交迫【幻灯片】分析第2自然段作者通过今昔生活对比,自认为现在的种种遭罪,是对过往豪华生活的一种的“果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陶庵梦忆序:张岱》公开课教案_1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2、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3、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这里的痴人指的是谁?明确:张岱(板书“痴人”)(一)作家、作品关于作家:张岱:(1597--1689),又名维城,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自称蜀人,他家自曾祖以来,都是显官,又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
先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
他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服用奢华,如他在《自为墓志铭》所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
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可谓兼纨绔子弟的豪奢享乐习气和晚明名士文人纵欲玩世颓放作风兼而有之。
张岱博洽多通,经史子集,无不该悉;天文地理,靡不涉猎。
虽无缘功名,却有志撰述。
一生笔耕不辍,老而不衰。
明亡后,避居山中,展现文人高贵的气节,以读书著述为乐。
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佛教的虔诚信徒;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
但他却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尽管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也不后悔。
抚今追昔,颇有“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之感。
于是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石匮书》,以寄托故国之思。
张岱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尤擅散文,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文学名著。
前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
陶庵梦忆序公开课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歙县中学项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字词 2、了解“序”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1、自主朗读鉴赏 2、自主阅读与老师点拨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 1、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2、理解作者的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3、感悟作者的文人气节和民族精神【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的情感【教学难点】解析“梦”所蕴含的深意【教学过程】一、导入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序文——《陶庵梦忆序》。
序这种文体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兰亭集序》。
那么看本课标题,我们能出什么信息吗?二、释题和作者信息1序:文体,文序,交代写作缘起和写作体例,含有作者的感情。
2《陶庵梦忆》:作者在明亡后所著的一部书。
请一生为同学们讲讲作者的相关信息。
3 陶庵:作者的号。
请一生为同学们讲讲作者的相关信息。
(1597——1689)明末清初(板书)三、齐读文章1正音:罄.(qìng)竹难书;罹(lí)难;偶拈(niān)一则;伫(zhù)想;啮(niè)(板书)2已经疏通文意,你是否还有不懂的句子,请提出来?(逐段点出段中句子,讲解)预设:⑴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⑵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⑶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3巩固重点字词(注释点拨)无所归之;妆点;以……报……;次;名心、名根。
(放到文中讲解也可)四、文本分析,梦的内涵探究1作者题为“陶庵梦忆序”,文中那些地方写到了梦?123段是作者张岱的梦叙梦;4段写了个故事议梦;(矛盾心境的简单分析)5段点出梦呓点梦。
虚实相生,含蕴深远。
(梦呓——梦话,行的文就是我说的梦话,刻意强记,口述手书,以期传之后世,天下人共闻其梦语,也正是一种名心。
)2作者既然说了是“一番梦呓”,那么作者把什么看成是“梦”呢?(板书:梦)“——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陶庵梦忆序:张岱》公开课教案_5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2、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3、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这里的痴人指的是谁?明确:张岱(板书“痴人”)二、解读痴人1、初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身份的句子明确:陶庵国破家亡明末清初人(亡国之人)无所归止,披发入山明亡后避居山中(气节高尚)因《石匮书》未成好弄笔墨作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荣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布衣素食,生计维艰2、思考:①以前是怎样的繁华,哪些字词是体现繁华的?从哪些方面写?明确: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
(繁华体现:戴,穿,吃,住,行)资料链接: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自为墓志铭》)②作者如今贫苦生活又是如何?明确: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
资料链接:“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
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自为墓志铭》)③文章中还提到哪些痴人?其痴体现在何处?有何相似之处?明确:西陵脚夫: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中式寒士: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三、何谓痴梦文中作者提到哪些“痴梦”?其实质是指什么?①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放逸优游的前尘往事。
②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魂牵梦绕的故国旧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字词2、了解“序”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1、自主朗读鉴赏2、自主阅读与老师点拨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1、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2、理解作者的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
3、感悟作者的文人气节和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的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的情感
【教学难点】
解析“梦”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序文——《陶庵梦忆序》。
序这种文体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兰亭集序》。
那么看本课标题,我们能出什么信息吗?
二、释题和作者信息
1序:文体,文序,交代写作缘起和写作体例,含有作者的感情。
2《陶庵梦忆》:作者在明亡后所著的一部书。
请一生为同学们讲讲作者的相关信息。
3 陶庵:作者的号。
请一生为同学们讲讲作者的相关信息。
(1597——1689)明末清初(板书)
三、齐读文章
1正音:罄(qìng)竹难书;罹(lí)难;偶拈(niān)一则;伫(zhù)想;啮(niè)(板书)2已经疏通文意,你是否还有不懂的句子,请提出来?(逐段点出段中句子,讲解)
预设:⑴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⑵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⑶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3巩固重点字词(注释点拨)无所归之;妆点;以……报……;次;名心、名根。
(放到文中讲解也可)
四、文本分析,梦的内涵探究
1作者题为“陶庵梦忆序”,文中那些地方写到了梦?
123段是作者张岱的梦叙梦;
4段写了个故事议梦;(矛盾心境的简单分析)
5段点出梦呓点梦。
虚实相生,含蕴深远。
(梦呓——梦话,行的文就是我说的梦话,刻意强记,口述手书,以期传之后世,天下人共闻其梦语,也正是一种名心。
)
2作者既然说了是“一番梦呓”,那么作者把什么看成是“梦”呢?(板书:梦)
“——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1647年左右,明朝灭亡不久。
五十年来,会有众多往事,我们从生活内容的角度来看看作者是否可以归于一梦?(齐读第二段)
⑴作者现在的生活:字词勾画,语意分析(学生可做)
清朝兴起之初,戴草帽,穿草鞋,身裹补丁粗布衣;以藿为菜,以粝为食;住的是以绳子作门轴,以破瓦罐作窗户的破土房,睡的是草褥子,枕的是石头,屋子里到处是熏人眼睛的烟和刺鼻的粪臭味;出门得自己负戴于道路。
⑵作者过往的生活:字词勾画,语意分析(学生可做)
点出字词,感知即可。
老师带领
(昔日生活的豪华:头戴簪,脚着履,身穿皮裘与绸衣;吃精米,食鲜肉;住的是明亮干爽的大房子,睡的是温暖柔和的床褥和枕头,屋中所见皆艳丽无比,所闻皆芳香扑鼻;出门远游以车代步,仆人随从代背行李。
)归纳: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昔日:颇事豪华今日:种种罪案对比、排比。
(板书)
3作者因何会将过往吃的生活概括为一梦呢。
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当我现在回首往事,过往生活给我的感受是“过眼皆空”。
我觉得是一种“果报”(板书)
4但是,今日的困顿真的是过往豪华生活的一种报应吗?文中,作者有没有告诉我们造成生活巨变的原因呢?(一段读)
其一,明亡清兴,国破家亡,明朝士大夫之族必然受到冲击;其二,张岱自己以明朝遗老自居,不愿归附清朝,以至“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隐居剡溪山中。
隐居生活穷苦,穷到“瓶粟屡罄,不能举火”,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的序言中说:“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不过陶渊明能够“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而张岱“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与现实紧密相连,无法超脱)
隐居挨饿之后忽然想到首阳二老——伯夷、叔齐,此二人处商周鼎革之际,不愿为周之子民,正如张岱处明清易代之时,不愿为清之子民,同样隐居,同样挨饿,情境相似,故能推己及人,以今例古,生活的无奈与困苦。
国破家亡视息人世(板书)
老师总结: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怀着一种矛盾的心境,深处清朝,却梦怀明朝,今昔变化巨大,往昔生活越美好舒适,今日生活的困顿便加剧,怀念本来是一种美好,可是却因怀念与现实的落差而变得痛苦,作者追求美好,美好却已随着明朝灭亡成了一场空,只能归于一梦,这其中的无奈与辛酸,孤苦与寂寞,值得推敲。
5、作者前半生享尽豪华奢侈,但在清兵南下后,国破家亡,以往的一切都不复存在,张岱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以何来支撑自己面对此种巨变的呢? (文中句朗读)
“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
”(记录明朝往事、史事)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
”“余今大梦将寐,犹事雕虫。
”(以文养气)
处于穷苦孤独之境对过去的富贵风流难以忘怀,于是总做着梦中梦,“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游旧径”,“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以梦为真,可谓痴矣。
此时,梦呓之语是一种心灵深处对于亡国的痛楚寄托。
6、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文章,归纳张岱的梦终蕴含着怎么样的感情?
陶庵为人所敬的是他用梦中的呓语让现实中的人看到了他的梦,从此梦不再孤独。
(板书故国之思心灵之痛)(板书现实生活梦中呓语)
五、拓展阅读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作业设计】
1、同为亡国之人,张岱的“梦”和“李煜”的梦有和不同呢,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这“梦”的呢?
2、每个人都有梦呓,请以一段文字记录你曾经说过的“梦话”。
(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陶庵梦忆序
张岱(明末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