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常州的巨大变迁
小学五年级作文:常州的变化
小学五年级作文:常州的变化小学五年级作文:常州的变化(精选2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作文:常州的变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作文:常州的变化篇1日前,学校组织的一次春游,从滆湖大桥到大学城,从常州规划馆到青枫公园,一路走过来,我不仅领略了常州的新景新貌,更感受了常州这座古城的飞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
首先是道路变漂亮了。
爸爸妈妈常说,以前,常州市区的道路比较窄小,并且有不少路都是坑坑洼洼的,一到雨天,路上有许多的泥水,坐在汽车上,就像坐在摇篮里,晃啊晃,摇啊摇的,人们时常会被颠的晕车。
今天,我看到的是宽敞、平坦、整洁的道路,不颠、不晃、不摇,更不晕,路旁的树木和花朵始终保持着美丽的笑脸,迎接着秩序井然,川流不息的车流,坐在汽车里,一路观赏街景,让人心旷神怡。
其次是交通工具变快变舒适了。
在我的记忆中,爸爸妈妈以前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的。
到了节假日出去玩和走亲访友,每次我都是坐在爸爸自行车三角架上的一个小凳子上。
现在,我看到街上的交通工具电动车居多。
常州普通老百姓的交通工具已从原来的“自行车王国”发展到“电动车王国”,并将进入到“汽车王国”。
就连以前破旧的公交车都变成了现在的空调车和舒适的brt……,大大增加了人们出行的速度和舒适感。
再次是公园全部敞开免费了。
小时候,我最常去的公园是人民公园和兰园,因为它是免费的,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公园比较小,花草品种不多,水池里的水也比较混浊。
红梅公园、荆川公园、东坡公园等都是收费公园,只有节假日大人才会同我去。
而如今,以前的收费公园,大都焕然一新,变成了敞开式公园,那层层叠叠的美景,那林荫花径的芬芳,那数不胜数的人文历史景观,扑面而来,让人叹为观止,不仅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更成为广大青少年亲近大自然的天堂。
常州工业发展史
常州工业发展史常州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其工业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不少的变迁和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常州的工业发展史。
一、起步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常州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工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的常州以轻纺、制造为主要产业。
1952年,常州建成了第一家国营纺织厂,为常州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常州先后建立了纺织、机械、化工等行业,逐渐壮大了工业规模。
二、迅猛发展期(1979年-2000年)改革开放以后,常州的工业发展迎来了迅猛的发展期。
特别是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常州的工业增长速度之快令人瞩目。
这一时期,常州加大了对工业的投资力度,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推动了工业的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
机械制造、电子、化工等行业成为常州的支柱产业。
常州的工业规模和产值大幅度增长,工业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和调整。
三、转型升级期(2001年-至今)进入21世纪,常州的工业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常州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传统行业逐渐减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为常州的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常州已经成为一个以机械、电子、化工、新材料等为主导的现代工业城市。
总体来说,常州的工业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迅猛发展期和转型升级期三个阶段。
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城市,到一个工业规模庞大、产业结构优化的现代工业城市,常州的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未来,常州将继续致力于提升工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打造更加繁荣发展的工业经济。
介绍常州的变化
(六)介绍常州的变化学生1: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这是一片火热的土地,这里的客商南北云集;这是一片神圣的土地,这里的发展日新月异;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这里的工厂星罗棋布;这是一片富庶的土地,这里的产品闻名遐迩……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就是我的家乡——龙城常州。
学生2:仅仅几年,常州迎来了历史的巨变:近千公里的水泥路联通市内外,破败凋敝的县城、集镇焕然一新、美丽如画,成千上万的加工企业犹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社会治安一下子风平浪静,小偷小摸等许多丑恶现象好像突然从人间蒸发……常州人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学生3:你看,大运河绕城而过,碧波似带,水平如镜,与蔚蓝的天空交相辉映。
河水两岸绿树成荫,杨柳婆娑,构成常州一道靓丽的风景。
更有许多造型新颖别致、融古朴和时尚于一体的桥梁飞架河上,将各个街道、居住小区、大型商场、学校、医院联成一体,给这个美丽的城市平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桥面上,街道上,许多穿着时尚漂亮的行人、各种品牌常的轿车,往返穿梭,宁静安详。
学生4:你再看:鳞次栉比的高楼拔地而起,让我们的沭阳常州变得高大挺拔,蔚为壮观;许多崭新的特色小区,让成千上万的“乡下人”实现了多少代做城里人的梦想。
城市人口的剧增,激活了物流和消费市场。
城区的夜晚流光溢彩,俨然一个美丽的不夜之城。
不,她比不夜城还要端庄、典雅和大气。
学生5:公园、生态园、工业园更是蓬勃发展,给我们整个常州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器。
你想了解科普知识,请到中华恐龙园;你想走近自然,请到天目湖旅游度假村;你想亲近动物,请到淹城野生动物园;想要鸟瞰整个常州市区,请登天宁宝塔;你想成为老板,就请到我们的工业园。
学生6:我们的工业园建设,有力地见证了我们常州的发展、县域经济建设和城市品位的巨大提升,更见证了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重大成果。
它像一块巨大的磁铁,不仅引来八方客商纷纷涌入,也引来大量农民兴业创业,改写了许多人祖祖辈辈务农的历史。
常州过去和现在的变化
常州过去和现在的变化。
答案:十年来对于常州,也是有着不小的变化。
十年间无数高楼平地起,常州的城市环境,道路环境,也在十年中不断的更迭变化,先是市中心附近的街道,同济立交桥拆掉修成了平桥,中吴大道翻修,变成了更加宽广的道路,常州的公园翻新,修建,一个个免费的公园对外开放,市中心的红梅公园,朝阳桥下的东坡公园,中吴大道上的蔷薇花园,青枫公园,滆湖公园,一个个假日的好去处,一个个野餐露营的好地方都是免费开放给常州的市民们去参观游玩的。
新的常州图书馆坐落在文化广场,作为常州的地标性建筑,常州图书馆十分的惊艳,能让第一眼看到的人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瑰丽与宏大。
还有开通的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作为主要的室内交通之一,两条地铁线路基本上贯穿了常州的东西南北主要线路,让常州市民的出行更加的方便快捷。
十年间的变化当然不止于此,十年前的消费水平,现如今的消费水平,十年前的教育条件,现在如今的教育条件,十年前的基础设置,现如今的基础设施,这一切的一切在这十年的时间里都有着极大的改变。
作为在常州长大的孩子,很有幸,能够见证到这座城市的成长。
改革开放三十年常州工业篇
改革开放三十年常州工业篇(一)江南春早【口播】深度撞击,打开新闻背后的问号。
在江苏省的版图上,常州面积很小,人多地少,资源匮乏。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上世纪80年代,却是整个中国的经济样板。
一个仅有50万人口的江南小城,将自己的影响几乎延伸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开启了“中小城市学常州”的辉煌篇章。
遗憾的是,这种舍我其谁的领先优势,在后来的二十年间逐渐被人拉平甚至超越。
直到如今,常州人还在反思那段改革之初的流金岁月:我们为什么能创造工业经济的神话?又是怎样放慢了前进的步伐?30年流年似水,留下了太多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同期声】电视纪录片《话说运河》片段 15秒运河两岸,烟囱林立,厂房如织,这就是常州了。
近年来,常州在全国颇有点名气。
常州之所以从一座中等城市成为明星城市,主要在于发展工业的速度……(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30秒)【正文】电视纪录片《话说运河》摄制组到达常州的1985年,这片只占江苏省国土面积4%的地方,创造了全省一半的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
作为全国中小城市的经济样板,常州在80年代初就形成了以纺织、轻工、电子、机械加工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拥有2500多家工业企业,职工25万余人,年产值超过50亿元。
“两绒两卡”、柴油机、拖拉机等产品享誉全国,一座名闻遐迩的明星城市正在冉冉升起。
常州人创造奇迹的故事,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叙述呢?(白闪)【正文】路,有时是被逼出来的。
地处长三角的常州,从来就不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地方企业多、小型企业多、集体企业多。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三多”加上比周边城市更加灵活的政策,给起跑期的常州留下了充裕的施展空间。
【同期声】原常州市常务副市长汤永安因为这三多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计划经济的夹缝里穿来穿去,才有发展空间。
(比如)南京有10个单位,一个单位一个产品,他们都是拳头工厂,互不联系,工艺上重复,效果很差。
我自己组织很多工厂跟它干,把许多工厂并起来跟它干,我们可以地方上城市建设给它修路,你们能修路吗?我们能弄自来水给它通水,你们能通水吗?我们的公用设施为工业服务,这样别的城市就搞不过我们。
常州发展史总结汇报
常州发展史总结汇报常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
下面是对常州发展史的一个1000字的总结汇报:常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早期的历史中,常州地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州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革,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在古代,常州是吴国的一部分,也是吴越文化的核心地区。
在东晋时期,常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和港口,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隋唐时期,常州成为了江南的首府之一,同样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特别是在宋代,常州逐渐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被誉为“东南小苏州”,对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进入近代,常州的发展受到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挑战。
19世纪中叶,常州成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个重要战场,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然而,在这一时期,常州的人民表现出坚韧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逐渐恢复了城市的繁荣。
20世纪初,常州成为了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工业城市。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推进,常州的工业发展进一步加速。
特别是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常州成为了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基地,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外,常州还在机械制造、化工、电子等行业有着显著的发展。
近年来,常州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常州成功地实现了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变。
特别是在IT和生物医药行业,常州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重要基地之一。
此外,常州还加大了对教育、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投资,推动了城市的综合发展。
最近,常州还积极参与了“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和合作。
通过对常州发展史的总结,可以看出常州在过去的几百年中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革,但始终保持了一个坚韧的精神和奋斗的意志。
今天的常州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富有活力和创新的精神。
相信在全市人民的努力下,常州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江苏省常州市的变化
河水变清了。
“清水工程”让市区60条主要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入太湖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国家“十一五”太湖考核要求;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变净了。
通过建设绿色交通体系、建设禁燃区、开展重点化工区废弃整治、建设工地扬尘治理等,城市空气、API指数优、良天数稳步上升,2010年达343天,占全年的94%,比2005年增加18天,三项主要污染指标年均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城市变静了。
全面开展规划环评影响评价、加强工业交通、建筑施工、商铺等噪声管理,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稳步下降,2010年分别为54..4和67.4分贝。
根据环保部对我市建设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的民意调查结果,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为91.5%。
环境变绿了。
现在,不管从哪条高速公路或铁路进常州,都像进入一条条“绿色长廊”,宽达100米的生态绿色错落有致;100多条城市主干道两侧绿树成荫,“车在路上行,人在景中游”;空港道口、高速道口和主干道入城口等全市23个道口景观植被四季鲜明;大型公共绿地遍布全市,公园绿地建设管理体制创新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功能变强了。
“十一五”期间,建成投运各类污水处理厂46座。
市区建成80座垃圾收集中转站,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建立,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市37个镇的镇区生活污水全部实现集中处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9%。
市容变靓了。
通过全面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开展老小区整治提升、主要道路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等,388条背街小巷全面整修,老小区改造旧貌换新颜,市容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得到了净化,城市管理实现了新的突破。
文笔塔目睹古老常州城变迁史时间跨度最长的是谁?文笔塔。
1500余年来,文笔塔屹立在常州城东门。
它迎着太阳,借助月光,俯视龙城世事沧桑,人间悲欢,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变幻,社会的动荡,城市的衰败兴盛。
一句话,千余年来常州的变化发展,它尽收眼底。
常州区域产业规划发展趋势
常州区域产业规划发展趋势常州地处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依苏州,是沪宁杭经济金三角核心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长连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历史悠久,资源富集。
自改革开放以来,常州经济实力迅猛发展,产业规划也日益完善。
本文将从常州区域产业规划的发展趋势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常州区域产业规划的背景与现状1. 经济实力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市GDP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经济重镇,市场辐射能力逐渐增强。
常州市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2. 产业基础的优势常州市拥有多个优势产业基地,如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等。
尤其是汽车制造产业,常州市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汽车企业,拥有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
3. 人才资源的集聚常州市拥有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同时,常州市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为产业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二、常州区域产业规划的发展趋势1. 深化产业结构优化随着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推进,常州市将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优化,不断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2.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常州市将加强政府引导和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建设,通过共享资源、优势互补、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形成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产业协同效应更加显著的产业发展格局。
加强与上海、苏州等周边城市的产业合作和交流,促进区域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3. 增强创新能力常州市将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常州简介
1949常州解放了,60年以来常州变了好多! 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上有“龙城”别称),同时又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
常州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繁荣,常州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特别是过去的五年,是常州居民收入增长最快、消费结构变化最大的五年。
常州处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
常州有着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水陆空交通条件,市区北临长江,南濒太湖,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
全市水网纵横交织,连江通海。
长江常州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货物吞吐量超过百万吨。
民航常州沪宁高速常州段站有通达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深圳、海口、西安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线。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对外经济日趋活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完善。
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七百六十点三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两万元,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协议利用外资突破25亿美元,国定资产投资突破250亿元。
全市呈现出各业兴旺、城乡繁荣、政通人和的喜人景象。
常州现拥有农业机械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工程机械、车辆及配件制造、新型纺织服装等四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及软件、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是国内中小功率柴油机、电子信息设备、高速内燃机车、牛仔布等产品重要生产基地,拥有常柴、东风、新科3只中国驰名商标、56只江苏名牌产品,78只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销量、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居前5位。
常州正着力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全面推进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如今的常州,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只有一个收费的红梅公园,到现在星罗棋布风光旖旎的开放式公园群落,龙城常州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一场场绿色的革命。
【记叙文】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 我眼中的新常州
【记叙文】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我眼中的新常州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名叫常州。
常州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眼中的新常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交通的发展是新常州最为明显的变化之一。
过去,我家乡的交通主要依赖于公共汽车和自行车,交通不便捷。
而现在,常州已经成为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高速公路、高铁等交通设施四通八达。
我还记得,小时候和家人外出旅游,需要坐上好几个小时的汽车才能到达目的地。
而如今,只需要几十分钟,就能轻松到达。
交通的发展不仅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到常州发展。
城市的变化让我眼前一亮。
新的楼房拔地而起,繁华的街道密布着高楼大厦。
曾经的破旧房屋都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住宅小区。
每天晚上,灯火辉煌的天际线让我感到格外的自豪。
这些新建筑不仅给城市增添了现代气息,也为居民提供了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
城市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常州不仅是一个产业城市,也是一个生态城市。
在过去,由于工业的发展,常州的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空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而如今,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常州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城市中的绿化面积大大增加,公园、植物园等绿地遍布全城。
河流也得到了清理,水质明显改善。
空气质量也大为改善,常州成为了一个宜居的城市。
教育的发展也给常州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常州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学校条件落后,教学质量也不高。
而现在,常州各级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拥有了先进的教学设施,还聘请了一批优秀的教师。
我所在的学校也在不断发展,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我可以在学校图书馆里找到各种各样的书籍,可以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还有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供我们选择。
这些都让我感到非常幸运。
通过这些变化,我看到了新常州的希望。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常州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
我会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并为之付出努力。
我相信,我和我的家乡一起,会为实现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新时期常州城乡建设成就
新时期常州城乡建设班级:61132P学号:61132P36姓名:何凯伦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突出,其社会主义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
常州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在市政府的有力指导下,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常州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获得了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常州,建设,社会问题,城乡发展,可持续。
一:常州城乡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转变职能促发展,行政效能有了新提升。
坚持服务发展,强化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效能,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行政审批服务改革继续深化,加快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市级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度达91.2%;扎实推进企业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联审会办,审批时限大幅缩短。
深化“三合一”阳光政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实现行政权力全覆盖、运行全透明、流程全受控。
深入实施关爱企业、服务企业行动,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的“十六条”意见,到南京邀请一批省级银行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开通英文版“市长信箱”,通过“市长与网民”、政风热线等渠道广泛收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监督,526件建议和提案全部办结,满意与基本满意率达100%。
二:常州城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011年全年,常州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3,580.4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2%,位居全省第五,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77473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1995美元,稳居全省第三位。
常州是近代中国名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常州也是江苏民营经济的起步之地,1979年9月,常州市民高钧创办了高钧记五金修配作坊,成为改革开放后常州市第一家个体户;1988年,高钧创建高达实业有限公司,成为江苏省第一家民营企业。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常州成为闻名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并以乡镇工业发达为时代特征共同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
常州的变迁
17组新老照片对比,看常州的变迁0808180118 高苏伟改革开放,使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
而常州也赶上了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春潮,星球收录机、红梅照相机、金狮自行车,以及各式灯芯绒,风靡大江南北。
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的常州,在近2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率先启动了“学习型城市”的建设,经济、教育、卫生、交通等方面的蓬勃发展使得“常州模式”再次被传扬;新运河两岸绿树成荫,通衢大道纵横交错,高楼广厦鳞次栉比,城市园林美轮美奂,六朝遗存、吴韵汉风随处可见;人性化、科技化、高效化的BRT快速公交使每位龙城市民享受交通的便利和实惠……“古人未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常州的发展和变化铭记在了龙城市民的心里,记忆中的那些街道、商铺如今早已换了新颜,熠熠生辉,以下的一组组照片将带您走进龙城的过去,以及繁荣的现在。
1995年前后的延陵西路资料图现在的延陵西路短短十余载的光阴,作为常州绝对商业中心的延陵路,她的变化不仅仅存在于“长高了”这么简单,90年代初期,全国上下都在学习苏南模式的时候,常州做为其中的代表城市之一,一度成为中华大地600余个城市学习的榜样,“苏锡常”的概念也名扬中华大地。
如今,作为中国中国大陆经济实力20强城市,常州也正在书写着她新的辉煌,作为延陵路,也将继续作为这一历史的见证者而继续存在,再过10年,她还会长高,但是时间赋予她的,是更多的厚重和积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江南商场资料图现在的江南商场这个雕塑一直是常州市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在常州人眼里,一提到江南商场这几个字,他们第一个想到的也可能就是这个雕塑,如今,雕塑依然岿然屹立,只是身后越来越多的高楼见证了它时间的存在。
90年代初的供电局电力调度大楼资料图现今的供电局大楼楼还是那座楼(东面后来有加了一座裙楼),楼还是那么高,只是十几年的风雨,让她在市区已经不是那么的“鹤立鸡群”,而十余年的发展,相信这座供电局大楼见证的不光是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她见证的更多的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带来的用电量的大幅上升。
常州工业发展史
常州工业发展史常州是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工业城市,其工业发展历史悠久。
本文将从常州工业发展的起源、发展阶段、重要行业等方面进行介绍。
常州的工业发展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当时,常州以纺织业和手工业为主要产业,特别是丝绢业在全国享有盛誉。
随着时代的进步,常州的工业逐渐由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
20世纪初,常州开始逐步引进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
1910年,常州第一家现代化纺织厂——常州纱厂成立,标志着常州工业迈入了现代化阶段。
此后,常州的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世纪50年代,常州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这一时期,常州的工业结构逐渐多元化,除了纺织业外,还涉及了化工、机械、电子等多个领域。
尤其是化工行业的发展,为常州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后,常州的工业发展进一步加快。
1980年代,常州成为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个中心”之一,即“现代化工业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这一时期,常州的工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近年来,常州的工业发展更加突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地位。
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是常州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该开发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重点产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投资和合作。
除了高新技术产业,常州的汽车制造业也具有重要地位。
江苏常州汽车产业园区是国家级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吸引了一大批汽车制造和配套企业的入驻,使常州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
常州还在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常州工业的升级转型,也为常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总的来说,常州工业发展历经了从传统手工业到现代化工业的演变,从单一的产业到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在未来,常州将继续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主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努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沧海桑田的见证者常州的历史变迁
沧海桑田的见证者常州的历史变迁沧海桑田的见证者——常州的历史变迁常州,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自古以来,它就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经过漫长的岁月沉淀,常州见证了无数次沧海桑田的变迁,凝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常州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当时,这片土地上已经有人类的痕迹。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常州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时的一处繁荣之地。
公元前333年,常州成为吴国的一部分,开始了长期的发展。
常州曾是南京的下辖县,唐朝时又曾经是苏州府的下辖县。
直到元代,常州才独立成为一座州城,迈入了历史的新纪元。
这个时期,常州成为了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中心,对周边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
明代,常州进一步发展繁荣。
清朝时期,常州成为江苏八大经济重镇之一,经济水平和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名人,他们的作品影响了整个江南地区。
尤为著名的是文学家纳兰性德、书法家徐渭等。
然而,近现代的常州经历了许多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的磨难。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许多外国势力涌入常州,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随后,太平天国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战乱让常州一再遭受破坏,城市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经过解放战争,常州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1949年10月19日,常州解放,成为江苏省省辖市。
新中国成立后,常州人民抓住时机,积极开展重建工作,使城市经济逐渐恢复,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常州逐渐崭露头角。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常州开始引进外资,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至今,常州已经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拥有了很多世界知名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而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常州的历史遗迹得到了妥善地保护和传承。
古城墙、古街巷、古建筑等都保存完好,成为人们观赏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同时,常州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使常州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
常州工业明星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及经验启示
常州工业明星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及经验启示常州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工业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常州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成为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工业明星城市。
本文将从历史轨迹和经验启示两个方面,探讨常州工业明星城市的发展。
一、历史轨迹常州的工业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常州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吴国的重要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州逐渐形成了以纺织、陶瓷和造船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为当时的国内外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后的常州继承了传统工业的基础,并迅速转型升级。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常州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引进外资、技术和智力资源,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在这一时期,机械、化工、电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为常州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工业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经验启示1. 产业升级:常州的成功经验表明,产业升级是城市工业发展的关键。
在全球产业链的竞争中,常州通过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由传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的转变。
这一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2. 开放合作:常州的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在改革开放初期,常州积极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
此后,常州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的范围,加强了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共享资源优势和市场机遇。
这一经验告诉我们,开放合作是实现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应当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3. 环境保护:常州在工业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良好平衡。
通过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有效的治理措施,常州改善了空气质量,提升了市民生活质量。
这一经验告诉我们,工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城市应当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 人才引进:常州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致力于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
常州改革开发三十五年的变化
常州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交通的变化水产1201班122102102 陈耀宇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座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
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人口339万,其中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人口85万;下辖武进、金坛、溧阳三个县级市,天宁、钟楼、郊区、戚墅堰四个行政区和一个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常州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市区北至长江,南临太湖,都只有18公里。
水陆空交通便捷,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民航机场通达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深圳、海口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并具备了开通中程国际航线的条件,长江常州港万吨级通用码头已建成投入运行,邮电通讯可连接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2年,常州成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中国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之一,所辖三市也都先后进入了"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
1995年以来,常州又连续几年被江苏省权威部门评为投资回报率最高地区,并成为国内第一批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经过全市人民的建设和努力,已发展成为经济实力较强、产业门类较多、内外贸易发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工业城市。
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常州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常州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也提高了常州城市的对外形象。
(一)骨架拉大了中心城区空间的局限一直制约我市城市发展,2006年我们适时将“一体两翼”战略提升为“南北一体,三城联动”,在不断提升中心城区的基础上,大规模推进南北新城建设,有效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拉开了城市框架。
城市南北跨度拉长了15公里,由2005年的30公里增加到45公里。
常州城市的发展
常州城市发展史新里程碑 走近高铁
常州“江南水乡、鱼米之乡”的地理人 文背景为立意,总长度超过450米,整 体造型气势恢弘,金属玻璃的材质加上 简洁大方的流线造型,充分反映高速铁 路高科技感的内涵。 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 北起北京南站,南抵上海虹桥枢纽,全 长1381公里,设21个车站,设计时速 350公里,在常州境内全线高架通过。 常州高铁站位于常州北部新城的核心, 沪宁高速公路北侧、长江路西侧、常新 路东侧、辽河路南侧。站屋建筑面积1.3 万平方米,是沪宁线上通过站中最大的。 预计最早2011年建成。 以高铁常州站为纽带的大型综合交通枢 纽,将以“零换乘”或“一体化换乘” 为目标,综合开发、合理利用高铁高架 下空间,在设施规划布局茶生 折地均方百天 西 。香动 ,形深米五目 翠 湖、物 湖较度,十湖 柏 区水, 内为为总平湖 已 周甜栖 布低十长方水 成 围、息 满缓米度公来 为 茶鱼繁 大。左为里源 国 园头衍 小湖右十的于 家 茗鲜, 岛区。三河苏 和 香构形 屿群湖公涧、 省 越成成 。山区里水浙 、 岫天完 区环陆,汇、 市 ,目整 内抱地水集皖 名 精湖与 奇,部库成三 茶 制三和 花湖分最湖省 。 沙绝谐 异水为深,交 河,的 草清安处总界 桂是生 ,冽山为库的 茗天态 色。岩二容南 、目系 彩湖和十量山 南湖统 缤岸石八为地 山精。 纷蜿灰米三区 寿华 ,蜒岩,亿, 眉所 野曲,平立二 、
常 州 市 教 育 建 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 间,全市各级政府大力实施“科教 兴市”战略,坚持突出职业教育的 特殊地位,加大职教事业的投入, 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全市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 职业学校,新批新建了5所高职院, 全面启动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显著 特色的常州大学城建设,在常州高 级技工学校基础上,成立常州技师 学院,基本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为 主体,高、中等职业教育相衔接, 普教、职教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 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 力的智力支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 我市职业教育还有许多方面需不断 改进和提高,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 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的布局 结构需要不断调整,职业教育满足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需求 还要作出不懈的努力,职业教育的 改革和发展任重道远。
从常州市现金流量增加800倍看改革开放30年
和 体 制 的变 革
17 9 6年 1 O月 粉 碎 “ 人 帮 ” 后 , 四 以
国 人 欢 欣鼓 舞 .热 盼 着 四 个 现 代 化 的 美 主 义 本 质 的 传 统 观 念 .从 而 为 生 产 力 的 史 性 变 化 改 革 开放 实事 求是 地 变 革 了
23
28 0 年第9 0 期改革 与 开放
和 7 9倍 :全 年 现 金 流通 量 为 1 6 5亿 主 义 道 路 那 时 . 我 们 的 前进 道 路 上 . 8 29 在 元 是 17 年 1 . 98 58 6亿 元 的 8 0倍 .改 革 有 重 重 屏 障 . 一 道 是 思 想 屏 障 。 因 此 。 0 第 开放 3 年 中年 均 增 长 2 . 0 67 % 改 革 5个试 点城 市之 一 .之 后 又先 后 恢
维普资讯
从 州现 流 增 8信 改 开 3 常 市 金 量 O 看 革 放O O 年
钱 仁 汉 周 军 孙 国 民 朱 柏 年
但 我们 还 背 负 发 展 开 拓 了 广 阔 的 前 景 常 州拥 有 2 0 5 0多年 的历 史 . 居 长 好 前 景 很 快 人 们 就 发 现 。 位 江以南 、 湖 之滨 . 上海 、 太 与 南京 等 距 相 着 沉 重 的 历 史 包袱 . 履 依 然 艰 难 期 步 长 望 , 无锡 、 与 苏州 联 诀 成 片 。
二 、 革 开 放 促 进 了 生 产 济 的发 展 .形 成 各 种 所 有 制 经济 平 等 竞 改
17 9 8年 以 来 . 融 宏 观 调 控 体 系 逐 金 步 完 善 .货 币 政 策 调 控机 制 经 历 了 由 以 直 接 调 控 为 主 .向 19 94年 至 19 98年 直 接 调 控 向 间 接 调 控 过 渡 , 至 19 直 98年 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岁月的流转时代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的常州
常州位于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
地处江苏省南部,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均穿城而过。
常州还是季子故里,近代工业发祥地,现代装备制造城,
银领摇篮,科教名城。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0911班马中骏学号:0920104127
前言:
如果时光倒退三十年,当时的人们或许无法想象在这短短的三十年间常州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就好像我们无法预知一个婴儿的未来一样。
现在来回忆七八十年代时人们的“梦想”,总的来说可以概括成一句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结合今天的生活,很多人会发出会心的笑声,这笑声或许是甜美的,又或许是心酸的·····
在这里,我主要会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来简单讲诉常州在近三十多年来走过的足迹。
正文:
一.八十年代的常州
“20世纪80年代的常州,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光辉与荣耀:
80年代初,常州与全国69个同类城市相比,常州的人均产值第一,财政收入第一;与24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相比,市区的劳动生产率仅次于上海,全国第二;财政收入超过了其中的10个城市。
1982年,全市职工人均创造工业总产值12009元,仅次于上海;职工人均创造财政收入为1580元,为全国第三。
1982年,常州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1983年,常州市区累计上缴国家财政收入达78.7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家拨款的8.2倍。
1984年,常州撤销6个工业局,组建10个工业公司, 同年,常州
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中国
常利企业有限公司成立。
1986年,常州第一家私
营企业常州高氏企业有限
公司成立……”
盯着这张老照片,看到这浓烟滚滚的工厂,感觉有些恍惚,作为一个九零后,脑海里并没有太多这种景象,但这的确是我的家乡在八十年代时候的景象。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常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有许多东西令父辈们难以释怀,在我小的时候常常听他们津津乐道。
比如说“香港摊”。
“香港摊”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这绝不是号称东方之珠,那真正意义上的香港某一隅之摊头,而是名噪一时的常州迎春市场。
因其市场繁荣,商品集中齐全,像香港
人集中摆摊做生意的模式,故取名
“香港摊”。
其实,常州人喊“香港摊”,除
了有香港人那种生意模式因素之外,
还另有其它两个原因。
一是,市场经营着许多当时从
香港舶来的时髦物品,如色样别致,
款式新颖的服装、长筒丝袜、折叠伞、轻巧灵便的气体打火机等,品种繁多,一应俱全。
二是,一个“摊”字让常州人愿意靠近。
“摊”字左边是手,右边是难,当作名词用时,如水果摊、食品摊等让人感觉它盈利不大,还可以讨价还价。
由于物美价廉,花样品种充裕,迎春市场一度生意火爆,成为龙城市民购物的乐园。
白天人头攒动,夜晚灯火辉煌。
姑娘们买了一件称心的衣服或皮包时,有人问及在哪买的,回答多半是“香港摊头的”,或说“港摊上的”,口气显示出在那个年代买“香港摊”上的物品绝对是一种时尚。
随着城市的改造和九龙、九洲、路桥等小商品市场的逐一建成,“香港摊”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兴旺,终究是常州一段时间内市场商贸流通繁荣的缩影。
二·九十年代的常州
九十年代,可谓轰轰烈烈,就像灯火辉煌的列车在夜里一闪而过,给乘客留下的是若有所失的晕眩感。
九十年代,是属于我们父辈们的年代,他们的努力与辛劳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了很多的变化。
我想他们现在听到蔡琴、张雨生的歌,脑海里应该还会浮现出年青时的激情。
九十年代也是我们的年代,
我和我的同龄人们第一次
触摸到了这个世界。
不过在我依稀的记忆中,
九十年代的常州就是从我最小的时候有还算蓝的天,还算清的水变成了我长大一些时候的灰色
的天和泛着恶臭的水······
当然也不全是这样,我也见证了更多的高楼拔地而起,看到了商城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常,人们会发现又有许多闻所未闻的东西出现在货架上。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父母讲过的关于电子手表的事(很抱歉我找不到相关的图片),在八十年代,手上带一块广州带回来的电子手表那是一件很新潮的事,而当时光流转到九十年代,那种低端的电子手表随处可见,已然成了小孩子的玩物。
从常州人这种生活细节的变化,我们不难看出整个常州生活状态的变化。
人们在接受着各种新事物的同时,其接受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变强。
这些都使得常州人有理由憧憬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一种更加舒适的生活状态,而且,一切并不遥远。
三·二十一世纪的常州
这是我记忆最清楚的部分,也是最令人惊叹的部分,这时常州的发展的确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不要说多年没有回家乡的常州人会惊呼不认识了,就连不大经常上街的老常州外出迷路也是常有的事。
对于我来说,最大的触动来自于生活环境的巨大改观。
今天的常州,原来的东、西大街和解放路被宽阔繁华的延陵路所代替;原来的打索巷、西庙沟、成全巷、大、小火弄被美丽气派的晋陵
路所代替;南北大街、东西横街、广化桥、怀德桥、同济桥等等早已不知去向,统统被宽广平坦的大道和现代化的大桥所代替。
道路两边高楼林立,路上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来来往往的车辆,似乎天天在过节。
经过延陵路、西瀛里、青果巷、晋陵路、桃园路等,看到到处是假山、亭台、雕塑和奇花异草。
设计者把城市改造与发展园林景观文化、旅游、商贸相结合,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升了城市品位,人们可以随时休憩游览,真是一路风景一路画,让人留连忘返。
近几年来常州不断加大对旅游的投入,加快旅游项目的开发,修整历史古迹,建成中华恐龙园、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天宁风景名胜区、淹城文化旅游区等一批新景点。
为了满足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的需求,政府又新建了一批开放式公园,如人民公园、兰园、芦墅公园、荆川公园、五星公园、翠
竹公园等,使市民
的家门口随处可
见公园式的景观,
也使得常州向园
林城市有力迈进
(当然,这些公园
包括原来的一些
公园都是免费开放的)。
这些开放式公园各有特色,值得一游。
地处闹市的人民公园,一进公园会给人一种山回路转的感觉,漫步园中,喷泉、小桥、草地、绿树,移步换景,富有意境,季子亭、浩然亭、
落星亭,乃至贞节牌坊,触发怀古之幽思。
细心的游客不难发现,各种树木都挂着铭牌,介绍植物名称、产地、特性,在游玩中还可以学到不少植物知识,加上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红花绿草,回环堤岸,阵阵美乐,使这里终日游人如织。
城市的管理者们对城市的改造、布局的意识不断深化,使得常州在蜕变。
当然,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环境的巨大改观是有目共睹的,我想这不光光是我,也是所有常州人这几年来最大的体会。
蓝天和绿水又回来了。
自然地,在城市发展的道路上,现在的常州还“在路上”。
当一座更美丽的常州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应该没有人会惊讶吧!
后记:
我想用一位常州老人的话来结束我的文章“常州是个好地方,虽然没有气势雄伟的高山,没有汹涌澎湃的大海,也没有象苏州狮子林、拙政园那样举世闻名的园林风光,但常州却是一座历史名城,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常州名胜古迹众多,其中有国内外罕见的最为古老的地面城池--淹城遗址;有建于唐代、号称“东南第一丛林”的天宁寺;有因苏东坡来常州并泊舟而得名的舣舟亭;有始建于北宋的文笔塔;有建于唐昭宗年间的红梅阁等。
虽说常州有辉煌的历史,但在我的记忆中解放前的常州却是一个小得可怜,落后得要命的地方:整个城区面积只有8.5平方公里,城内没有高楼大厦,民房低矮简陋,道路尽是石块、石皮和泥路,街道狭窄泥泞。
要说玩,除了天宁寺尚有些香火,只有荒凉的淹城和冷清的荆川墓,整个城不用半天就可玩遍,常州实在没有什么好玩的,她还是一座地理资源一直没有被开垦
的处女地。
”
这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许也是许多常州人的心声,这座城市值得每一个常州市民去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