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11~20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11~20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1~20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0-10的认识及加减法基础上的一次重要扩展。
本课旨在通过直观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实际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这些数,并初步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特别是“十”作为计数单位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及更大数的认识奠定基础。
教材编排特点:•生活化情境: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物品(如小棒、苹果等)作为教学素材,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动手操作:强调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加深对数的理解。
•数形结合:利用计数器、数轴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特点:一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易分散,持续学习能力较弱。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计数能力,但对于数的组成,特别是十进制概念的理解尚显不足。
学习起点: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数出并认识0-10的数,能进行简单的10以内加减法运算,且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数量有一定的感知。
学习障碍:理解“十进制”的抽象概念可能存在困难。
从直观操作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需要有效引导。
数的读写规范(特别是两位数)需加强练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数出11-20各数,并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学会正确地读写11-20各数,掌握两位数的书写格式。
初步理解十进制,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发展数感。
学会用计数器、数轴等工具辅助理解数的意义和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1-20各数,理解这些数的组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1120各数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1120各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1120各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1120各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计算。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1120各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小卡片学具:学生作业本、小卡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1120个物品,并让学生试着数一数。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七、作业设计1. 请写出1120各数。
答案: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2 > 1115 > 1418 > 17答案:12 + 11 = 2315 14 = 119 18 = 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数的认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等方面还不够熟悉。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的认识能力。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延伸,如让学生尝试进行2130各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关注了1120各数的认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十一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对1120各数的认识。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各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填空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理解各数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填空练习,提高学生的数数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1120各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够进行相关的填空练习。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数轴图、卡片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色笔、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椅、书本等,引导学生发现物品的数量,并能够用1120的数来表示。
2. 数数练习: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面前有一排物品,引导学生从11开始数数,一直数到20,数完后让学生睁开眼睛,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正确指出相应的物品。
3. 读写练习:教师出示1120的数卡,让学生读出来,并能够正确书写。
教师可以逐一出示卡片,让学生进行读写练习,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卡片进行练习。
4. 填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有关1120的填空题目,如“1215之间有几个数?”让学生进行填空练习,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5.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比赛,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数数,其他组员进行监督和判断,看哪一组的数数速度快且准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彩色笔在作业本上正确书写1120的数,并画出相应的数量的物品。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但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和理解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实践和练习,掌握各数的读写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填空练习。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教师,我对于"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教案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数学一年级上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4章"数的认识"中,具体包括对11到20这10个数的认识和学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11到20这10个数的读写能力,并且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数序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学生们对于数的读写能力以及数序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20的写法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个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我准备了挂图和数数棒作为教具,同时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作为学具。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数数棒和挂图,引导学生回顾1到10的数的认识,然后引入11到20的数的认识。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结合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这些数的读写和数序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以数轴的形式呈现,将11到20的数依次排列在数轴上,旁边标注每个数的读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用笔和纸,按照板书的数轴,将11到20的数依次写下来,并读一遍。
答案:11,12,13,14,15,16,17,18,19,2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反应和掌握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数的认识实践,如数数游戏等,以加深他们对这些数的理解和记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对11到20这10个数的读写能力和数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们对于20的写法的理解。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4. 板书设计以及作业设计。
对于这些重点和难点,我将会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对于11到20这10个数的读写能力和数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我认为这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 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数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2.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建立1个十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②会数19、20。
2.难点:确立学生起点,采用多种形式,从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投影、13根小棒、黑板贴的3捆和3根小棒、11-20数字卡片、乒乓球若干。
2.学具:11-20数字卡片、20根小棒、2根橡皮筋、1个盘子。
教学过程:一、了解起点,揭示课题师:你们认识它吗?(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0”),是啊,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那么比10大的数你知道吗?(抽生说)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比10大的数,不知道大家认不认识?(逐一出示数字卡片: 14、19、11、18、20、13、15、17、16、12)学生说。
师:真聪明,比10大的数都会读了,其实在这些数中还藏有许多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
(板书课题:认识11-20)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1.数小棒,体现数物对应思想师:11-20的数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抽2生说。
师: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说呀,这样吧,你喜欢几就从桌面的小棒中数出几根。
学生独立数小棒。
师:谁愿意到上面来数一数?抽2生。
师:把你的小棒带上来。
先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几?数出了几根小棒?生1:我最喜欢17。
数出了17根小棒。
师:让我们和他一起数。
生1在投影仪上1根1根地摆小棒,全体学生跟着一齐数。
师:你喜欢的数是17,数出了17根小棒。
(移动卡片“17”)师:你喜欢的又是几呢?数出了几根小棒?生2:我喜欢的是15,数出了15根小棒。
师:数给大家看看吧。
生2在投影以上数。
师:数得真不错!你喜欢的是15。
(移动卡片“15”)2.扎小棒,建立 1个十的概念师:你们想知道老师喜欢几吗?生:想。
(投影展示:一堆小棒,有13)师:我数出的小棒有这么多,你知道有几根吗?抽2生猜,根据学生回答说“多了或少了”。
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解决问题》教案
2024秋季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运用11至20各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运用11至20各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课件(含例题、练习题等)•练习册•生活实例或问题卡片五、教学结构设计1.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11至20各数的认识和数序,确保学生熟练掌握。
•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解决问题的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识记与解决问题相关的生字和术语。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运用11至20各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例题展示,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4.教学活动•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利用生活实例或问题卡片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拓展探究: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挑战自我,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更多实际问题,鼓励他们运用11至20各数的知识自主解决。
六、板书设计标题:《11——20各数的认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步骤:1. 理解题意,找出已知和未知。
2. 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3. 列式计算,得出结果。
4. 检验答案,确认正确性。
例题展示:- 小明有15个苹果,小红有8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列式:15 + 8 = 23总结:- 运用11至20各数的知识,轻松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87页至第88页,即11~20各数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法,理解数位的意义,能够进行数的比较和大小判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理解数位的意义,能够进行数的比较和大小判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数位的意义,进行数的比较和大小判断。
2. 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小棒、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棒、数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椅、书本等,引导学生发现物品的排列有一定的顺序。
2. 数数练习:让学生从小到大数一数桌椅、书本等物品的数量,引导学生发现数的顺序。
3. 学习11~20各数的读写法: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读写11~20各数,注意数位的意义。
如:12读作“十二”,表示1个十和2个一。
4. 数的比较和大小判断:教师出示两组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大小,引导学生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判断。
如:13大于11,15小于16等。
6.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11~20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读写和比较大小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写出11~20各数的读写法,并比较大小。
2. 答案: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11~20各数的读写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掌握较好,但在数位的理解上仍需加强。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写法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写法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写法教学设计第【1】篇〗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
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
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写法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学会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了解这些数的数值,能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写法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写法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写法优秀教案第【1】篇〗《11—20各数的写数和数的组成》教学设计设计思路:11~20各数的写法是在学生学会数、读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设计本课时,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数位的概念。
数位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它是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一年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时,把看一看、拨一拨、想一想、写一写结合。
先让学生在自己确定有几个十、几个一后,在计数器上拨数。
再利用数位表写数。
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渐进原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在教学写数时,教师不必要把每个数的写法讲全,在教了一两个数后,可以引导学生写出其他的数。
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材分析: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
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
学生掌握了11到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为此,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些练习。
本课时是在11-20各数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数,为以后多位数的写法打好基础,同时也为下一堂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服务。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了10的认识,11-20的读数,1-9的写数及数的分与合为基础,但在本堂课中,初步了解十位、个位,,两位数的写法中,可能会出现把11写成101,20写成2,没有加0;18写成81,数位调错等问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数器,认识“十位”和“个位”。
知道十位上1的表示1个十(2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
2、学习11—20各数的写法,能说出数的组成。
3、培养初步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小棒,计数器,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谈话: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摆小棒认识了11-20这些数,你们还记得吗出示数字卡片,让小朋友齐读(从11读到20,再从20读到11)。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11—20各数的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11、12、13、14、15、16、17、18、19、20这10个数字;学会数数,理解数的顺序;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学会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认读11—20的数字,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字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计数活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字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进行简单的计数活动。
教学重点:熟练认读11—20的数字,学会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磁性黑板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小兔子寻找胡萝卜的故事,引导学生帮助小兔子数出11—20的胡萝卜。
2. 新知讲解(1)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11—20的数字。
(2)通过磁性黑板,展示数字的顺序,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3)讲解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1:“数一数,下面有多少个苹果?”(答案:15个)(2)教师示范解答过程,并讲解数数的方法。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例题2:“小兔子找到了多少个胡萝卜?”(答案:18个)4. 随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分享答案,讨论解题方法。
5. 小结与巩固六、板书设计1. 11—20各数的认识2. 内容:(1)数字11—20(2)数的顺序、大小比较(3)数数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一数,下面的物品有多少个?(图片中有17个)(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在括号里写出答案。
(18>15,14<16)2. 答案:(1)17个(2)18>15,14<1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数数能力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并理解11到20的数字,培养学生数数、识数、说数的能力。
教材通过图片和例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字的大小和顺序,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字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和简单的数学学习。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数字的认知还不是很深入,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对图片和实物有较强的兴趣,利用这一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并理解11到20的数字。
2.培养学生数数、识数、说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并理解11到20的数字,能正确数数、识数、说数。
2.难点:理解数字的大小和顺序,能通过实际情境来感受数字。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通过图片、实物、游戏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11到20的数字卡片。
2.准备与数字相关的实物,如苹果、小棍等。
3.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例题和题目。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11到20,让学生对数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数字11到20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教师可以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数字的组成和意义。
3. 操练(15分钟)教师分发数字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数、识数、说数的练习。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数字11到20的认识。
5. 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4单元《11~20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11-20的认识》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主题是《11-20的认识》。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10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数的认识。
通过直观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地读写11-20各数,并初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
- 学生能够理解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 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信心。
-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
- 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概念。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较好地掌握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但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教学材料来辅助。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老师出示一堆糖果,问学生:“如果这里有10颗糖果,我再加1颗,是多少颗呢?”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10以内的数,并引出今天的课题《11-20的认识》。
2. 探究新知- 活动一:摆小棒- 指导学生先摆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
- 再让学生尝试摆出11根小棒,提问:“这11根小棒怎么摆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引导学生将10根捆成一捆,剩下的1根单独放。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精选12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精选12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篇1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57页~第60页,认识11~20各数。
教材地位:“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口算10加几;通过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口算10加几;通过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法学法: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教具导入法”师:大家看看这里,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奖品。
猜猜是什么?有多少呢?大家先来摸一摸。
学生猜后,师打开袋子,展示铅笔,并和学生一起数一数。
数到10以后,还多余几根,师问:接着怎么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给予评议。
《认识11~20各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篇)
《认识11~20各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篇)《认识11~20各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篇)《认识11~20各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11—20物体的个数。
2、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3、在学习数学的详细情景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稳固数序知识,浸透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经历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11—20这些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兴趣课件出例如6插图,提问:大家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表扬学生观察的非常仔细,看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组织学生讨论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领会新知让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老师对学生想出的方法给予肯定三、模拟训练,稳固深化,应用拓展1、教材79页“做一做”2、练习十八第5题和第6题《认识11~20各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的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拟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严密联络。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的内容,练习十四中相应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1~10。
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起找一找〔课件演示四件物品〕。
生:我看到了有14、18、12、152.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
3.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写的数按顺序写在黑板上?4.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地来学习11~20各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7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11、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以及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捕捉信息,发现问题,经历数数、画图、推理等解决问题的策略。
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
2、学情分析继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同时使学生理解“画示意图”是帮助理解题意,数数才是解题的策略。
3、重点难点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一、复习旧知,揭题导入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谁来数一数一起数一数。
2、加个要求数。
3、揭题看来大家已经能非常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例6主题图同学们,你们喜欢大熊猫吗星期六,一群小朋友排队去动物园参观大熊猫,那么在小朋友排队中藏着怎样的数学问题呢一起去瞧瞧。
2、捕捉信息,读懂题意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谁能说说,在这些发现中和我们数学有关的是哪些信息生小丽排在第10 生小宇排在第15 师那从“小宇排在第10”这个信息中,你能知道什么从“小宇排在第15”这个信息中,你又能知道什么师课件出示问题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谁能说说“小丽和小宇之间”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注重学生读图训练,培养分析问题的意思和能力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2)小组讨论交流(设计意图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孩子合作交流的意识)(3)动手操作,展示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方法的多样性)数一数11 12 13 14画一画画一画的方法4、回顾新知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般经历了哪几个步骤呢三、巩固新知,反馈练习1、玩滑梯2、坐车四、拓展练习看书问题思考比较观察和前面学习的排队问题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进一步灵活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唤起更多的生活经验)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解决的呢首先要找准信息,看清楚数学问题,在解决两人之间有几人时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还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这样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同时记得在公共场所要文明排队,下课。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11-20的名称及大小关系。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数字11-20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数字卡片、小板书、数字棋盘等。
3.教学环境:教室黑板、干净整洁的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与导入(5分钟)1.复习数字1-10的认识,让学生回顾数字1-10的名称和大小关系。
2.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即数字11-20的认识。
第二步:新知讲解(15分钟)1.通过数字卡片展示数字11-20,让学生认识数字11-20的名称。
2.利用小板书或数字棋盘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纵数字,感受数字11-20的大小关系。
第三步:课堂练习(20分钟)1.让学生在黑板上依次写出数字11-20,加深记忆。
2.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或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数字11-20的理解。
第四步:巩固与拓展(10分钟)1.让学生互相询问数字11-20的顺序,巩固记忆。
2.引导学生发现数字11-20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数字的实际意义。
四、板书设计•数字11-20的名称及大小关系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练习,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数字11-20的名称及大小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学生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巩固对数字11-20的认识。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的设计,相信学生们能够轻松地掌握数字11-20的认识,为以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11到20的数字,掌握它们的读写方法,以及理解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后续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字的认识大多停留在10以内。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形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数字。
同时,学生对于数的顺序、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11到20的数字,并能够正确地读写。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数数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11到20的数字,掌握它们的读写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数数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通过图片、实物、游戏等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11到20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对应的数字和图片。
2.准备一些实物,如小球、小棒等,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字。
3.准备一些数学游戏,如“数字接龙”、“数数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实物,如小球、小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询问他们看到了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11到20的数字。
2.呈现(10分钟)出示11到20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让他们尝试读出这些数字。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1和12相邻,12和13相邻等。
3.操练(10分钟)通过“数字接龙”游戏,让学生实际操作,增强他们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适时给予学生提示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认识了1~10各数,基本建立了数数的方法,并在生活中接触过比10大的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读法及组成。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是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
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课件、集星卡、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学习星”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8,17,11,20……)。
3.揭示课题。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利用已有的数数经验引出课题,让学生真切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二)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1.对比中初步感知数的组成。
(1)请学生数出1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
(2)出示各种摆法。
(预设)①连续并排摆出11根。
②10根小棒并排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③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3)学生交流与评价(大家欣赏哪种摆法)。
2.利用学生资源,深入理解数的组成。
(1)学生和教师一起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读“十”。
(2)明确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认识了1~10各数,基本建立了数数的方法,并在生活中接触过比10大的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读法及组成。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是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
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课件、集星卡、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学习星”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8,17,11,20……)。
3.揭示课题。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利用已有的数数经验引出课题,让学生真切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二)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1.对比中初步感知数的组成。
(1)请学生数出1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
(2)出示各种摆法。
(预设)①连续并排摆出11根。
②10根小棒并排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③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3)学生交流与评价(大家欣赏哪种摆法)。
2.利用学生资源,深入理解数的组成。
(1)学生和教师一起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表示1个“十”,读“十”。
(2)明确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认识了1~10各数,基本建立了数数的方法,并在生活中接触过比10大的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读法及组成。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
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是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课件、集星卡、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学习星”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8,17,11,20……)。
3.揭示课题。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利用已有的数数经验引出课题,让学生真切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二)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1.对比中初步感知数的组成。
(1)请学生数出1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
(2)出示各种摆法。
(预设)①连续并排摆出11根。
②10根小棒并排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③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3)学生交流与评价(大家欣赏哪种摆法)。
2.利用学生资源,深入理解数的组成。
(1)学生和教师一起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读“十”。
(2)明确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