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区划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生活条件、人畜饮水、粮食、燃料、饲草余缺
情况
近年来,靖边县人民政府根据靖边县的实际情况,加大农业结构调度力度,发展特色经济,
使得农民生活水平逐日上升,同时有计划地规划风景旅游区。县内水源丰富,人畜饮水量充 足,粮食、燃料、饲草等均有盈余,可供出售。
3.水土流失情况
3.1水土流失情况
据历史记载,靖边县在历史上曾为丰腴之地。后来由于自然和人 为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林草植被破坏严重,生态平衡失 调,致使毛乌素沙漠南移,土壤沙化,山洪暴发,水土流失严重,全 县水土流失面积为4300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84.5%,年平均土 壤侵蚀模数为11380吨,侵蚀程度由北向南逐渐加剧。北部风沙区侵 蚀模数为3340吨/平方公里,为中度流失区,中部梁峁涧区侵蚀模数 为14400吨/平方公里,南部丘陵侵蚀模数为16800吨/平方公里,均为 强度流失区。其中轻度流失区面积为1290平方公里占30%,中度流失 区面积1088平方公里占25.3%,强度流失区面积602平方公里占14%, 极强流失区面积705平方公里占16.4%,剧烈流失面积615平方公里占 14.3%。
人为因素包括(1)陡坡开荒,破坏植被。人为作用导致森林、灌草等 植被破坏,使雨水、径流、风力直接侵蚀地面,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2)耕作粗放,重用轻养。农家肥施用量的普遍减少,使土壤有机质不断 下降,造成土壤板结,透水性差,涵养水分能力弱;大型农业机械减少,限制 了农业深翻耕地,造成耕层变浅,犁底层上移,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蓄渗水能 力下降,促进了土壤侵蚀的发展。(3)过牧过伐。森林大量成片砍伐后, 未及时更新,又未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4)开 矿、修路、采石、取土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后,不及时采取治理措施,致 使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抗风蚀能力差,土壤的沙化程度逐年加剧。(5)预 防监督力度不够,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破坏 速度大于治理速度的现象,致使人为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
(1) 水土流失类型、特征及其分布。 (2) 各区所处的地貌类型、植被以及气候条件。 (3) 土地利用方式以及人类活动的强度。 (4) 水土流失强度以及治理方式,以及治理效果。
4.2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
①群众的思想意识不够:大多数居民都对水土流失没有足够的防范意识,对于水土保持积 极性不高。政府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工作不够具体和细致,对于造成水土流失 的开矿等建设项目没有起到足够的监督作用,即“重开发轻保护”。
②投入有限。政府对于生态环境的财政投入多为表面工程,真正从防治水土流失这一根本点 出发而投入的财政经费及其有限,也缺乏专门的水土保持规划人才指导。
(3)同一区域的主要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建设方向和治理措施
必须基本相似,区域间有明显的差异。 (4)各区的地域必须连片; (5)区域界线以自然和社会经济主导因素的界线为主,但当区划界
线与镇、乡行政界线接近时,可Baidu Nhomakorabea采用行政区界线,保持各行政区的完 整性,以利于统计区划数字,应用区划成果。
5.2分区主要依据
5.水土保持分区
5.1分区原则
(1)自然规律与社会经济相结合。区域的划分及相应的建设方向和 改造措施的提出,既要考虑社会经济法则,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法则。
(2)主导因素和综合因素相结合。要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各 个方面,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和综合作用,但更要抓住其中起主导作用 的因素,以便划分区域的界线。
1.4土壤植被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隶属榆林市,土壤地貌以风沙滩地、丘 陵沟壑和黄土塬为主,该区土壤主要以风沙土、砂土、砂壤土以及黄墡 土为主。风沙滩地的滩地中心最低,分布有潮湿土和沼泽土;地势稍高 之处为盐化潮土;滩地边缘分布有固定的风沙土;滩地向沙丘过渡的地 段,分布有半固定风沙土,沙地中心地带主要分布流动风沙土;西部内 流风沙滩地,大部分为草甸盐土、盐化沼泽土等。
土地利用的特点: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较多;耕地后备资源较 为丰富;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明显;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逐步提高。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土地利用较为粗放,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 用水平不高;生态基础脆弱,土地退化依然存在;耕地迅速减少,耕地 产能亟需提高。
土地资源的开发途径及水保治理:实行“三保、四统、五扩”。 “三 保”:一要保护土地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 用地制度;二要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三要保育生态环境,建设北部风沙 防护林和南部水土保持林,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四统”:一要统 筹南北区域差异;二要统筹城乡发展;三要统筹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 境治理;四要统筹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五扩”:优化土地利用结 构和布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一要扩大绿 色蔬菜种植面积,建设一流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二要扩大白绒羊等优 势畜禽饲养规模和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建设区域特色更加鲜明的现代畜 牧业基地;三要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脱毒马铃 薯繁育及深加工基地;四要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建设玉米高产示范基 地;五要扩大小杂粮种植面积,建设特色小杂粮生产基地。
1. 自然条件
1.1地理位置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 36°58′45″ - 38°03′15″,东经108°17′15″ - 109°20′15″,地跨长城南北, 处于毛乌素沙漠南缘。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鄂托克前旗相邻, 南与延安市的子长、安塞、志丹、吴起县接壤,东接横山县,西连定边 县。全县土地总面积4970.36平方公里。县境南北最长为116.2公里,东 西最宽为91.3公里。县政府所在地是张家畔镇。
4.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4.1水土保持成绩与经验
截止2000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75.17平方公里,占 总水土流失面积的53%,建成基本农田56946h㎡,营造水土保持林 170020h㎡,经济林2900 h㎡,种草29630h㎡,水库27座,淤地坝897 座。林草覆盖率提高18.1%,耕地粮食产量由1982年555㎏/ h㎡增加到 891㎏/ h㎡,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2地质地貌
全县按地形地貌分为三个区域,即北部风沙滩区、中部梁峁涧区、 南部丘陵沟壑区,分别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县海拔介于1123米 —1823米之间,地势南高北低,海拔最高点在中山涧镇水路畔村的大 墩山,是芦河、红柳河、大理河、黑河、杏子河和周河的发源地;海拔 最低点在红墩界镇的白城则。
1.3水文气候
经验:对坡度>15%的坡耕地应该进行退耕还林,不宜还林的地区也要进行坡改梯整治,这 样可以大大减少土壤侵蚀量;对未利用地和裸岩应该尽量进行植树种草,以便增加植被覆盖 度,可以起到减少土壤侵蚀的作用;开采矿产资源导致的破环植被和荒弃地是靖边县近年土壤 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需要特别重视,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应该谨慎审批,加强开采过程中的管 理和开采后废弃地的植被恢复。
3.2水土流失成因及其评价
造成水土流失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人为因素是引起水土 流失的主要因素,是根本原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是客观条 件。
自然因素包括(1)气候:暴雨是土壤侵蚀过程中的动力。风速是形成 风蚀的主要动力。(2)地形:地形是产生土壤侵蚀的必要条件。全县有近 四分之一的面积为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森林覆被率低,草原退化沙化,这 又为发生风蚀提供物质和创造了条件。(3)土壤:由于底土粘重,透水性 差,加之早期侵蚀严重,土层变薄,肥力减退,抗蚀能力明显减弱,遇到降雨, 极易发生地表径流,形成水蚀。而风沙土、砂土,土质松散,易被风吹动,形 成风蚀。(4)植被:植物覆盖既可保护地表免受雨滴击溅,又可调蓄、涵 蓄水分,减缓风速,削弱径流。
2.4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土地利用评价,开发途径 及水保治理措施
据1982年土壤普查测定,全县总土地面积763.2万亩,其中林业用 地295万亩,牧业用地(草地)88万亩,城乡居民用地(含机关、学校 等占地)10.52万亩(城镇1.06万亩,村庄9.46万亩),交通用地4.3万 亩,水域用地3.8万亩,非生产用地、难利用地100余万亩,可耕地只有 257万亩。可耕地中,由于水土保持的需要,约60%的土地不宜垦种, 实际利用的仅在100万亩左右。
自然植被分为森林、灌丛、草灌丛、砂生、盐生、沙生六个类型,乔 灌木树种达27科37属54种。主要用材林树种有杨树、柳树、油松、樟子 松、侧柏等,主要经济林树种有苹果树、桃树、梨树等。
1.5主要河流特征和现状
靖边县域内河流纵横,有大小河流、支沟648条,均属黄河水系。 其中一级支沟65条,二级167条,三级416条。年均径流总量为2.43亿立 方米,年平均流量为7.69立方米/秒。较大的河流6条,分别为红柳河、 芦河、大理河、黑河、周河、杏子河。县内河流的特征是流量小,随季 节变化而暴涨暴落,夏秋汛期内有洪水补给,水大流急,泥沙俱下,水 流浑浊;春冬枯水期主要靠地下水补给,水流清浅,有的甚至断流。河 流结冰期较长(每年11月~次年3月),冰层厚度可达70~80厘米。靖边县 有较大的海子(湖泊)23个,面积约2700多亩,主要的有:许沙畔海子、 郝家海子、四柏树海子、熟地畔海子、明水海子。从海子滩到大石砭还 分布一些小海子,随着季节变化或水或涸。
靖边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温差大,气候干燥, 通风条件好,雨热同季,四季明显,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和低温霜冻, 其次是大风和冰雹。年平均降雨量395.4毫米(348.3-431.3毫米),平 均日照时数为2768.2小时(2516.1-3037.7小时)。年平均气温7.8℃, ≥10℃的植物生长有效积温为2800℃(2358.0-3356.2℃),年平均无 霜期为130天(115-145天)。
2. 社会经济条件
2.1乡、村、户数、总人口、农业人口、农业劳动 力、家畜
截至2011年统计,全县辖11个镇,6个乡,共10.38万户,总人口34.2 万人,人口密度为54人/k㎡,人均占有土地27.8亩,其中农业人口29.28 万人,占总人口的85.6%,农业劳动力人口23.8万人,占总人口的 69.9%。家畜数量达8万余头,其中羊约占5万头。
2.2土地利用类型
根据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靖边县土地面积为5088平方千 米,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类型的用地。其 中,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包括工业用地,公共设施 用地等。
2.3农、林、牧、副业生产结构及产值、人均产值
201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47亿元,增长13%,其中:农、 林、牧、渔和服务业总产值分别为11.79亿元、1.02亿元、14.02亿元、 0.22亿元和1.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20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13359元,增长11.7%。,2010年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 工资39302元,增长14.4%;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1132元,增 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99元,增长26%。
学号: 201201189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课程考查报告
课程名称: 水土保持规划 专业年级(班): 水保12(3 ) 学生姓名(学号):拓兰兰 (2012011891) 指导教师: 刘增文 学年学期: 2015-2016第一学期
靖边县水土保持区划
前言:水土保持区划是自然特点、水土流失类型、水土保持特点和 区域经济发展的划分与合并的研究。在继承前人水土保持区划研究和我 国各种区划工作与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水土保持区划的目的、任务和特 点。通过研究,中国水土保持区划的目的是通过开展水土保持区划和建 立区划信息系统,揭示不同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特点,为区 域资源水土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恶化,对全县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危害极 大,加剧了土地切割和坡面侵蚀。全县沟谷面积154万亩,占总面积 的20%;梁涧地缩小破碎,沙化面积仍有发展趋势;坡面侵蚀使全县 每年损失有机肥百万吨左右,对农、林、牧危害十分严重;威胁水库 安全,缩短水利运行年限;破坏道路桥梁,阻隔交通,严重制约着经 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