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教材分析:《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是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的第二课,该单元分别从经济和社会生活两个角度阐述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系列变化,本课侧重于以新式交通工具,大众传媒,西方娱乐方式,社会习俗等为代表,说明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国在社会生活领域里的变化。

本册教材的一条主线索是中国社会被动地,踉踉跄跄地迈入近代化的过程,本课是讲述生活中的近代化,与第一课是并列关系,本课各子目之间也是并列关系。

中国近代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变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中国被动地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尽管艰难,但势不可挡。

这是历史的进步。

二、课程标准: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的社会习俗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客观上顺义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是一种进步,但这些变化又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和社会进步观。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特点、原因、评价。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尘封的记忆——枣庄之变”昔日枣庄今日枣庄教师:通过以上这些图片,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教师:不仅是枣庄,整个中国都在变,变得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富强!感受了现代生活之变,那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走进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感受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包括生活用品、交通工具、通信手段等方面的变化。

(2)掌握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如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分析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社会生活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变化,适应新时代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2. 教学难点:(1)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分析。

(2)社会生活变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包括生活用品、交通工具、通信手段等方面的变化。

(2)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讲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2)教师通过举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生活变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生活变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2)学生反思自己对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提出今后要关注和适应社会变化的决心。

四、课后作业:2. 分析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并结合自身实例,谈谈对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社会生活变化原因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社会生活变化对个人和社会影响的认识。

4. 学生对新时代生活的适应能力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变化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配套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配套教案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知识与能力
1.学生了解和掌握: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传入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报、电话、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反映近代中国物质文明的文字、图片等,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历史材料和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先进交通工具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冲击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另一方面,它更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

但从根本上说,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重点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一目为重点内容。

难点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

通车后,可以先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到上
路本身及沿线地区,而使该地区成为它的“势力范围”。

而且因争夺路权往往发展到争夺矿权。

因此,凡铁路经过地区,沿线的矿山开采权往往也属修路国
的修建和火车的开通,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文化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的一段时间里,造船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大型的商船、战舰。

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当时造船的材料仍是以木材为
夕法尼亚州卡斯特。

出身于一个农场工人家庭,由于家境不济,从小就到机器年改进了蒸汽机,建成一艘新的轮船“克莱孟特号”,于1807
[学生回答]在技术性能上还有待更大的改进。

[教师引导]近代通讯和近代交通一样,都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这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逐渐变得丰富。

这一点上,功不可没的,首推电影和
[教师板书]照相
曝光时间过长,光线的移动变化使照片上的物体模糊不清。

随后,尼普森又进劝说,来到这里的。

从“活动画片玩具”跨进电影时代,需要解决三个基本的技术难题,一是。

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1

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1

第 20 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课内容教材 P104~ P109,近代交统统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民俗的变化教课目标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认识大众流传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认识民国以来理发辫、易服饰、改称号等社会民俗方面的变化。

要点难点要点:近代交统统讯在中国的出现。

难点:正确认识西方文明带来的影响。

教课方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建情境激情导入2010 年,上海世博会让我们看到现代城市生活的美好,目睹了科技带来的巨大魅力。

但是在 100 多年前,中国的社会生活却和此刻截然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经历了如何的变化呢?二、教材指引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联合学生用书上的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研究多媒体出示:“黄鹄”号轮船。

《申报》报导:“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 乘客中 ) 妇女及儿童竟居其大部分。

”“先闻摇铃之声”“又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作响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

坐车者面带喜气,旁观者亦皆喝彩,注视凝视。

”(1)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小组抢答:火车、轮船等。

(2)近代中国,最负盛名的报纸是什么?我们能从报纸书刊上获得什么?今日互联网已经普及,我们还需要报纸吗?小组合作:《申报》;获守信息、认识社会等;慎重的纸质媒体是网络新闻所不行代替的。

出示图片:人民教育第一版社社标。

(3)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第一版机构是什么?在当时,它主要第一版什么书籍?(4)今日你用的哪一种工具书是这一第一版机构第一版的?( 举一例即可 )教师点拨:上海商务印书馆;教材和字典;英汉字典等。

多媒体出示:各种老照片。

(5)摄影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乐趣和作用?分组谈论:一张照片就是一个历史文件;记录了人们生活和历史的变化;在刑侦方面供给了凭据;在艺术方面显现无量的魅力。

八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上册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上册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 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前的老照片,引发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思考。

2. 讲授新课: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改革开放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如政策变化、经济发展等方面。

4. 案例分析:以具体实例为例,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对个人家庭生活的影响。

5. 总结提升: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变化的短文。

2. 调查身边的人们对改革开放的看法,了解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收集有关改革开放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制度的变化。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制度变化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制度的变化。

2. 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社会制度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制度图片,引发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制度变化的思考。

2. 讲授新课: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制度的变化,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变化。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社会制度变化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如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变化。

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包括衣、食、住、行的变迁。

(2)掌握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史料分析等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认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生活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1.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具体表现。

2.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分析。

四、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史料分析、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组近代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包括衣、食、住、行的变迁。

3. 课堂讲解:(1)讲解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2)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具体表现。

4. 史料分析: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史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7. 布置作业: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

九、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十、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 图片:近代生活图片。

3. 史料: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史料。

4. 课件:教学课件。

六、教学内容:1.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具体表现(1)衣着的变化:从传统的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旗袍等。

(2)饮食的变化:从单一的粮食主食到丰富的副食品、西餐等。

(3)居住的变化:从简陋的土房到砖瓦房、楼房等。

(4)交通的变化:从传统的马车、轿子到汽车、火车、飞机等。

2.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1)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革命、商业繁荣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火车和轮船、有线电报、照相和电影、新闻报纸和出版事业等在中国的出现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理解资料处理信息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认识作用分析利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社会进步发展观点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改造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

【教学重点】掌握交通、通讯、社会习俗、文化生活变化的史实【教学难点】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感悟社会生活变化之中历史的进步。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放假了,放假了,一听到这个消息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呢?同学们,你打算利用假期干什么呢?八年级学生小Q正在考虑利用假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北京?去上海?这些对我们来说都不是个事了。

只要我们喜欢,火车、飞机、高铁、汽车都可以,可是这些对100多年前的中国人来说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那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走进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感受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新课学习(一)交通工具1.教师组织学生思考问题:近代以前人们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学生回答:轿子、人力车、木船、骑马等教师总结:近代以前,交通工具主要利用人力、畜力、自然力等,速度慢,落后。

2、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近代以后,交通工具有哪些变化?①轮船出现: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68年9月,徐寿与其子科学家徐建寅在江南制造总局制造了第一号火轮“恬吉”号(载重达600吨)。

②早期火车: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通用三篇)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通用三篇)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通用三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致辞讲话、短语口号、心得感想、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hrases and sloga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通用三篇)《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篇1课题《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我的想法古代中国史学的资政性和史官制,使得官史所记载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统治者的政绩训令、文治武功、礼仪大典、星变灾异、生产经济和征伐边务等国家和皇家大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历史】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历史】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以第三代教学设计理论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双主教学模式”为指导思想,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通过教师、学生、历史影像资料以及实物展示的相互结合,让学生更多地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三、教学内容框架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板书设计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
二、社会习俗的变化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学生与老师能够互相启发、呼应。

2、学生参与授课,如讲解、补充历史知识等。

3、利用提问或其他方式能使学生落实课堂所学知识。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四川省宜宾县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宜宾县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宜宾县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目标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电影、《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史实. 2.了解各种新服饰、新称呼以及男子剪辫子和妇女禁止缠足。

学习重点1.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2.文化生活的变迁3.社会习俗的变化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预习一、独学:(一)独学(10分钟):认真阅读教材后根据问题在书上进行勾画并做文字标注。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1。

在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传入中国。

作用:使人们大大加快,还极大地促进了的流通。

1876年英国人修建的铁路,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2.电报:在19世纪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作用:方便了人们的联系。

文化生活变迁3.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年在上海创办的,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出版机构。

社会习俗变化4。

服饰上,辛亥革命后,颁布了剪辫、衣服和等法令,还废除,代之以文明简单的、握手礼;称谓上采用、等平等的称呼。

5.局限性: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二、互学:(14分钟)1.小组(学习对子)互相检查预习情况并订正完善2.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同桌讲中国近代生活的变化.展示三、质疑:(通过同学、小组、老师等多途径解决问题)1.学生代表讲故事。

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通过观察图片、文献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和文献资料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变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变化,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2)引导学生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社会生活变化原因和影响的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生活变化的具体实例。

(2)学生分享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内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 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通过观察图片、文献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和文献资料分析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这些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 20 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教课目标知识方面:掌握在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传入中国;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第一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能力方面:经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看法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的方法,培育学生历史思想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显现近代科技成就的图片,加强课堂教课内容的直观性和兴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纳师生互动方式,经过发问、赏识、表演、谈论完成相关知识的办理、问题的解决,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脑习惯。

3.学生自主编排小品:经过饰演不一样角色,表现辛亥革命前后的民俗、礼仪和称呼等变化,从中体验变化的意义。

感情、态度、价值观:1.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民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以培育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2.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害深渊为代价的。

可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适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二、教课要点与难点要点: 1. 近代交统统讯在中国的出现。

2.文化生活的变迁。

3.社会民俗的变化。

难点:近代交统统讯在中国的出现对人们思想看法的影响。

三、教课方法1.括法。

可以从片争后的中国下手,从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化入新。

2.片料运用法。

充足运用上媒体如言片、引文照等培育学生通上述媒体取知理信息的能力并能述史的能力。

3.解析法。

于交通、通等的入中国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作客、公允的解析,以培育学生全面看的能力。

4.地法。

培育学生的社会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后)四、教课程[入例示一]同学,片争此后,中国社会出了哪些展[学生回答]上,自自足的自然开始解体,中公民族本主生并有所展,出了工化的;政治上,民族要求民主政治,有民主的;思想文化方面出了倡议民主与科学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2、掌握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能力目标:1、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2、火车轮船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3、我国的科技发明在古代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主要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制约和农业文明模式的局限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改造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着、进步着的,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2、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功不可没
二、重难点
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展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采用历史情景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增强他们对历史的亲切感。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阅读材料,理清思绪)
时间:1915年,上海召开世博会
地点:上海
人物:小明及其一家人
家庭状况:父亲是某公司职员,家庭较富裕
情景教学:
场景小明一家人参观到中国馆中的一个分馆,这个馆是一组图片,因为实物太大,无法搬到现场。

(教师:哦,那这个馆内到底都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
2.自主学习
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布置学生阅读104——109页全课内容,对外国传入的重要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事实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3.展示汇报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2.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
【教师过渡】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使得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世界“接轨”。

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陆续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迁。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的通讯工具是什么?(有线电报)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商业、新闻、家庭联系等)
2.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照相和电影)
3.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
A.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B.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C.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的影片:《渔光曲》。


4.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哪一家?(《申报》)
5.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商务印书馆)
6.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
A.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B.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C.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
【教师过渡】随着文化生活的变迁,人们的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1.辛亥革命后,有哪些落后愚昧的习俗得到改变?(留辫、缠足、翎顶补服、跪拜礼、称呼等)2.这说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平等博爱、互尊自重)
4.合作探究
1、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是怎么出现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这些变化有哪些特点?(不平衡性、受封建守旧思想的阻挠)
(这部分给学生提示:上海、家庭较富裕,补充慈禧坐汽车的小故事)
3、如何评价这些变化?(教师总结)
5.检测评价
1、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A 唐胥铁路
B 淞沪铁路
C 滇越铁路
D 京汉铁路
2、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A 《渔光曲》
B 《定军山》
C 《歌女红牡丹》
D 《八百壮士》
3、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A黄鹄号
B 邓达斯号
C 菲尼克斯号
D 克莱蒙特号
4、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A 《渔光曲》
B 《定军山》
C 《歌女红牡丹》
D 《八百壮士》
5、早期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A 《时务报》 B 《申报》 C 《国闻报》 D《中外纪闻》
6、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A 商务印书馆 B 红旗出版社 C 中华书局 D 文艺出版社
小结
梳捋本课知识线索和知识要素。

五、板书设计
(1)电报——电话——手机
(2)照相机——数码相机(3)无声电影——声光电影
(4)《申报》——各类报纸、报刊(5)出版事业:商务印书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