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教案:第20课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2.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2.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血战台儿庄》视频,这部影片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一九三八年冬季,侵华日军企图打通京浦路,攻占战略重镇徐州。
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沉着冷静地指挥爱国官兵在山西台儿庄浴血奋战,歼灭日寇一万余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台儿庄战役1.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3.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1.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消灭日军9000余人。
2.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
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3.武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
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正面战场的几次重要的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贡献及其重要性,要正确评价正面战场。
2.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设问,学生分组探讨互助学习,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出示图片、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李宗仁的图片:教师:说起李宗仁,总让我想起台儿庄战役。
在这场重要战役中,伟大的中国人表现出了英勇的气概,他们浴血奋战,最终成就了历史上一段不朽的神话。
今天我们就学习相关的历史。
1.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总结战役的相应内容。
学生先自主阅读,,,同探讨并写出相关知识点。
教师针对以上内容设计以下讨论问题,并请学生代表回答。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结果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结果:(1)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2)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说明了:(1)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抗战。
(2)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实行片面的抗战路线。
(3)抗日战争只能是一场持久战。
通过学习以上三次战役,你能体会到中国官兵在抗日战争中的哪些精神?可以投影助学资料:……城中残留官兵,均战至最后,以手榴弹自戕(qiang,无一被俘投降。
奉命之忠死事之烈,克以保障徐淮,奠定抗战之基……——李宗仁(台儿庄战役)回忆录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教师讲解时要充分肯定正面战场的作用,但也要点到它的不足之处。
简单介绍一下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军队抗战,而脱离人民群众,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说的。
全面抗战路线:相比较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全面抗战路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历史第六单元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设计】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经过之前一年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但对总体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对于抽象的事物仍难以理解。
所以,根据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在课堂中以自主合作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授课过程注重知识的回顾、联系,加深对内容的分析、归纳,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
3.教材分析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了解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故事。
2.通过史料,分析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3.通过学习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的精神,激发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1.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按照自学要求,勾画课本、巩固记忆,找出疑难,基本能讲述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了解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故事。
实现目标1、2.的学习。
当堂训练1.2.3题检测目标1.2.学生能结合史料,通过组内合作,条理、清楚的分析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实现目标2.3.当堂训练4.5.6题检测目标1.23.通过学习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的精神,激发保家卫国的情感。
实现目标3附:板书设计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一、台儿庄战役二、武汉会战三、第三次长沙会战【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教学设计
实,包括:时间、地点、指挥、战果。
出示材料: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 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的回忆
出示相关图片
思考:从材料可以看出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
对全国抗战有什么重要意义?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
结合相关史事,小组合作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
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二、保卫大武汉
1、出示材料:
材料一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政院、监察院、外交部、财政部等部门以及主要的党政军首脑要员们均移驻武汉,武汉遂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与文化中心,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掌握台儿庄战役
的具体情况,培
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
学生阅读材料
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分析材料的
方式使学生更能
明确地掌握台儿
庄战役的意义。
通过讨论使学生
更深刻明白台儿
庄战役胜利的原
因,培养学生合
作学习的精神。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课件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历史
1.知道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史 实及意义,感受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坚持抗战、不怕 学习 牺牲的精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目标 2.了解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的大溃败,理解国民政 府消极抗日带来的后果。(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正确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分)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 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 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 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 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 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 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 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 阵地
·历史
台儿庄战役 ( D )1.阅读书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要了解国民党 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历史信息,下图所示书籍中最适合 的是(史料实证)
·历史 【解析】 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是国民党正面 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D的内容是台儿庄战役。故选:D。
·历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会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意 义。(4分) 意义:①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②推动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一点2分,共4分)
根据材料中画下划线的内容可知,武汉会战使日本企 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武汉会战后期,广州沦陷;广州和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 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历史
3.第三次长沙会战: (1)时间: 1941 年12月。 (2)过程: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对 长沙 发动第三次进 攻,中国军队 拼死抵抗 。 (3)结果:中国军队获得会战胜利。 (4)影响: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4.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 消极抗日 、 积极反共。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 的 豫湘桂 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本课主要内容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几次重大战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几次重大战役,认识在国共合作抗日的前提下,正面战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背景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
但对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更深入地了解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几次重大战役,认识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认识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重要历史事件。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几次重大战役。
2.难点: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和作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战役的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好相关战役的资料和案例,制作好PPT,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战役情况。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相关知识,了解战役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或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几次重大战役,包括战役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和文字,了解战役的具体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战役,分析战役的特点和作用。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教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审核:初二历史组时间:2015-12-9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火车和轮船、有线电报、照相和电影、新闻报纸和出版事业等在中国的出现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图片,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创新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并体会近代西方工业社会文明促使中国社会在各领域所发生的变化:近代交通通迅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等。
教学难点:1、分析变化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影响。
2、物质文明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变化,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潜移默化中渗透物质决定意识的初步的唯物史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记者采访】:采访现场老师使用哪种交通工具来到宿迁。
师:汽车、火车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工具,那么100多年前人们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100多年前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呢?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进入本课,共同探讨吧。
(二)讲解新课【历史重现】:播放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生活片段。
【分组竞争】: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视频并结合课本内容设计问题,请其他小组同学回答。
看看哪个组问题出得好,哪个组问题回答得好?1、现代社会交通工具有了更大的进步,在上海已经有个磁悬浮列车。
(展示磁悬浮列车图片)通过照片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100多年前中国有照相机吗?人们的文化生活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播放视频: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的文化生活的变化。
【看图解意】:教师出示近代电影、报刊杂志图片,请学生介绍图片相关历史背景。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战役。
教材通过介绍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百团大战等战役,展示了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精神风貌。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
同时,学生对于战争的认识可能较为表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掌握相关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及其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战局变化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战局变化及其原因。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战役,让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战役图片、地图等。
3.视频:准备相关战役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战役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
教师辅助讲解,阐述战役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战局变化及其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目标解读】【课程标准】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重点:1.台儿庄战役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保卫大武汉。
难点:保卫大武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历史。
【新课探究】一、台儿庄战役1.背景【材料链接】材料一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打通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材料二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山东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山东嘉祥地区,粉碎了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
材料三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它位于徐州东北30千米的大运河北岸,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问题探究】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烈争夺的原因。
答案提示:(1)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天津,开辟华北战场;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南京,开辟华东战场。
(2)1938年3月,日军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企图与华东日军会合。
(3)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台儿庄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2.影响【材料链接】材料一材料二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问题探究】台儿庄战役对中国抗战有何积极影响?答案提示: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史事,认识日本的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课,以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和第三次长沙会战为例,讲述十四年抗战期间,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
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再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等情况,需要突出重点: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进而准确理解正面战场抗战的重要作用。
1.通过分析地图,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
2.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导入新课】展示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正面战场是指日军入侵,我方与之正面交锋的战场。
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军队。
敌后战场指深入到日军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
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对日占区进行作战的战场。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名词释义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展示2022年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核心素养【讲授新课】过渡:展示国民党正面抗战的22次会战,提示今天着重学习的是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
【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课本96-99页大字部分,完成下列表格(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完成梳理,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一)概况1.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思考:日军进攻台儿庄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徐州是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的交汇点;日军企图合攻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
过渡: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作战。
教案模式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新课内容]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用各种工具去南京——让学生讲述近代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等的出现及其影响。
接着,让学生充当上海、南京那边的当地导游——讲述近代通讯工具:电报、电话的出现及影响。
二、社会习俗的变化
到了南京,参观元帅府见到这一幕:(短剧表演)
教学过程
课堂随笔
[导入]
师:(温故而知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以来,发生的大事件。
生: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出现了工业化的趋势;政治:出现了民主、自由;思想文化:提倡科学、民主
师:(过渡)日常生活呢?
生:《申报》等
师:介绍《申报》、商务印书馆等相关知识
第二天乘车回,旅游结束。
师生共同探究:促使近代社会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2、辛亥革命的冲击
如何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变化是有限的
2、但代表了进步的方向
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1、近代交通通讯:火车、轮船、有线电报、电话
2、文化生活变迁:照相、电影、报纸、出版机构
3、社会习俗变化:剪辫、易服、废止缠足、改礼节
最后,巩固练习。
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教案第二页
教学过程
课堂随笔
教
学
反
思
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教案第三页
历史学科备课教案(八年级备课组长:孙红梅)
课题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于泳超
授课人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通用三篇)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通用三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致辞讲话、短语口号、心得感想、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hrases and sloga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通用三篇)《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篇1课题《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我的想法古代中国史学的资政性和史官制,使得官史所记载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统治者的政绩训令、文治武功、礼仪大典、星变灾异、生产经济和征伐边务等国家和皇家大事。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英勇抗击日军的故事。
本节课通过介绍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展现了我国军队的英勇顽强和无私奉献精神,传承和弘扬了民族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翔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正面战场的抗战细节和背景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战役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战略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正面战场的抗战历程,掌握战役的基本史实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正面战场的抗战历程和意义。
2.难点:战役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战略意义分析,以及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战役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战役的基本史实,为学生合作讨论奠定基础。
3.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战役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战略意义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讲授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深入剖析战役的意义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5.情感升华:通过讲述战役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史料
积累
“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掀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毛泽东《论持久战》
教学
反思
课
堂
探
究
板块一 台儿庄战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
(1)材料描述的是抗战时期的哪次战役?指挥者是谁?这场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2)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板块三 第三次长沙会战
阅读材料:
材料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二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目标
1.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
2.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台儿庄战役。
教学难点
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内容
新
课
导
入
导入1(图片式导入)出示图片: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抗日战争中,从大江南北到黄河两岸,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你知道我们的前辈是如何艰难而顽强地抵抗凶恶的日本侵略者的吗?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右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1.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台儿庄战役》2.教师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提示:日本企图把从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3.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4.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提示: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5.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目标导学二:武汉会战1.教师讲解: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说一说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提示:万家岭大捷。
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利用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取得了歼灭日军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武汉会战》4.教师提问:武汉会战的结果如何?有何影响?提示:整个战场对中国不利,武汉陷入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
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离武汉,武汉会战结束。
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方针彻底破灭。
5.教师讲述:武汉会战后期,日军占领广州。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学习目标】1.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2.正确分析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学习重点】台儿庄战役和保卫大武汉【学习难点】保卫大武汉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知识体系】【课文解读】知识点一:台儿庄战役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
广西桂林临桂区人。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
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
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
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 ——李宗仁思考:日本为什么选择进攻台儿庄?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知识点二:保卫大武汉1、背景: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
2、中国对策:为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
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西岸有利的地形,抵抗敌军。
3、主要战役:万家岭战役万家岭战役,位于江西省德安城西北20余公里的万家岭,笼罩在一片雨雾中。
此岭高不足50米,三面高丘包围,在地图上找不到标注,1938年10月,中国军队在抗日名将薛岳指挥下,巧设"口袋阵",在万家岭打死打伤侵华日军106师团万余人,史称"万家岭大捷"即万家岭战役,当地还流传着"山不在高,歼敌则名"的佳话。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组成部分,以人教版教材《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为蓝本。
本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包括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理解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顽强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对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正面战场的抗战具体情况,以及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角色和地位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掌握战役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拼搏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
2.难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角色和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战役相关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勇。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抗日战争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相关歌曲,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包括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同时,简要介绍战役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角色和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教授内容: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1、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2、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使得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世界“接轨”。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陆续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迁。二、文化生活的变迁1、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的通讯工具是什么?(有线电报)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商业、新闻、家庭联系等)2、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照相和电影)3、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B、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C、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的影片:《渔光曲》。)
1、掌握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
2、火车轮船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
3、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功不可没。
4、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哪一家?(《申报》)5、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商务印书馆)6、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B、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C、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随着文化生活的变迁,人们的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三、社会习俗的变化1、辛亥革命后,有哪些落后愚昧的习俗得到改变?(留辫、缠足、翎顶补服、跪拜礼、称呼等)2、这说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平等博爱、互尊自重)
重
难点
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组织学生用课本目录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怎样的趋势?(A、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在曲折中发展,出现工业化趋势;B、政治上:封建帝制解体,出现民主化趋势;C、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提倡民主科学的趋势。)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2)、出示学习目标: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主备人:张曙光
时间
2013、、28.
地点
八年级(305)办
召集人
薛力
课题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时
1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老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掌握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
7.辛亥革命后,有哪些落后愚昧的习俗得到改变?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
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
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出示自学提纲:
1.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
2.19世纪70年代后,传入中国的通讯工具是什么?
3.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4.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
5.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哪一家?
6.中国近代历史最长的、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讨论探索。我国的科技发明在古代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主要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制约和农业文明模式的局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改造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着、进步着的,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
4、教师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5、学生熟记本课知识点朗读或默记:3—5分钟
四、巩固新知,学会运用(13分钟)
1、教师多媒体出示训练题、提高题(《基础训练》第20课)。
2、学生当堂回答,及时巩固新知识。
3.布置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第20课部分重点内容,学生当堂完成。
4、教师检查学生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自主学习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讨论补充
记录
讨论补充
记录
板书
设计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1.交通2.通讯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1.照相和电影2.报纸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