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韩会君

合集下载

学校体育学(金钦昌)

学校体育学(金钦昌)
刺杀、投弹、爬山、障碍、武术为主。
注:近代学校体育吸收了国外新思想,但不切合我国实际,加之政府腐败,上学一校页
(一)新创阶段——产生形式阶段(1949---1957)
毛主席多次做出重要指示:两次提出“健康第一”,将身体 好作为三好第一条,“德、智、体”全面发展。政府颁布法规, 实施改革举措。52年8月《 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 定》 52年教育部设体育指导处,体委设群众体育司,53年纳入 考试课程,54年推行苏式“劳卫制”。56年统编教材大纲,推行 “劳卫制”,成立体育院校:6所体院,11所体育学校,38所体 育系科。
(三)严重破坏时期(1966---1976)
十年动乱,否定建国后学校体育的工作成果,实施“军事 体育,劳动体育”,使学校体育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上一页
(四) 改革开放的发展阶段(1977---现在)
1.结束动乱,拨乱返正,恢复高考和学校体育工作管理体制。77年教育部设 体育司,国家体委设学校体育处,各省,市县设体育卫生处,科,体育教研 室。 2. 颁发4项主要学校体育工作法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 条例》《学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3. 制定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技能,素质评价标准,79、85、90、95四次 对我国7----22岁学生进行大规模的体质健康的调查测定与研究。 4. 成立学校体育科研机构: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体育研究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等十几个学术研究机构。 各省、市,各高校以及民间还有许多专门的体育科研机构。 5. 修订九年义务制体育教学大纲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6.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挂牌——近26000所,在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 7. 初中生升学必须要加试体育——1995年。 8. 教学条件有所改善:配备了近40万体育教师,90年国家教委颁发《中小 学体育器材设备配备目录》促进了硬件设施的规范化建设。

学校体育学(第二版)(1)

学校体育学(第二版)(1)

体育学考研专业课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第三节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第二节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第三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第四节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第五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第二篇体育课程与教学第四章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第一节体育课程的特点第二节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第三节体育课程的编制第四节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第五章体育课程的实施第一节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第二节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第三节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第六章体育教学第一节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与制定第三节体育教学内容第四节体育教学方法第五节体育教学组织管理第六节体育教学设计第七节体育学习评价第七章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第一节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与特点第二节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与构成第三节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八章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节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第二节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三节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四节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三篇课外体育第九章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第一节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第二节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第三节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第十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第一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第二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第十一章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第一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第二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第四篇体育教师第十二章理想的体育教师第一节理想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第二节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工作与研究第十三章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第一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第二节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第四节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第一节: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1.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

《学校体育学》课程

《学校体育学》课程

4.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的“六艺”,但倍受“重文轻武”思想的影 响
古代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萌芽于洋务运动时期
近代(1840-1919)
形成于维新运动时期(效仿日本)
发展于五四运动时期
1922颁布《壬戌学制》,开始学美国 近代 解放后学苏联
改革开放后多元化,逐渐与国际接域,出现了以行为主义和实证科学为基础的、 采用科学化目标管理的经典模式——泰罗(1856-1915) 制。
在教育领域,也出现了以行为主义为特征的桑代克(1874— 1949)教育心理学理论和以泰勒为代表的课程编制的科学化运动。 在他们影响下,体育课程的科学化倾向也越来越强。
3. 传统体育课程模式的本质
课程成绩评定
考试
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 40%
期末考试成绩 60%
注:平时成绩涉及内容:课内外作业
15
考勤
10
课堂表现
15
第一篇 学校体育基本问题
第一章
学校体育

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一、学校体育课程的形成 二、传统体育课程的特征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体育 四、中国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 五、基础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在体育进入学校并最终成为课程的过程中, 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课程传统是相伴发展的。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既是前者的一个结 果,也是前者的重要表现。人文主义精神的 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理性的张扬。
由于工业革命和欧洲政治的巨大影响,体 育课程发展中科学主义的影响日益明显。
1. 学校体育的工业化模式
“大众教育是工业主义所创立的、用来造就它所需要 的成年人的一种精巧机器。”
——阿.托夫勒:未来的震荡 由于采用了课程化的形式和班级、年级授课的方式, 学校体育就能较好地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亦即大 规模地、批量化、标准化的培养劳动者的需要,因 此,19世纪中叶以后,学校体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19世纪的德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学校体育组科学论文报告会综述

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学校体育组科学论文报告会综述

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广东省第十
四届运动会学校体育组科学论文报告会综述
韩会君;庄弼;肖建忠
【期刊名称】《体育师友》
【年(卷),期】2015(038)006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韩会君;庄弼;肖建忠
【作者单位】广州体育学院;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学校体育的挑战与青少年健康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综述(摘登) [J], 吴红权;尹志华;郭强
2.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是每一个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郑萼在"北京市第九届中小学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上的讲话 [J],
3.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综述(摘登) [J], 宋尽贤;吴键;向静文
4.深化理论引领实践促进发展——第11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6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综述 [J], 吴键;向静文;宋尽贤
5.广东省学校体育组健美操项目发展现状——以广东省第14届运动会学校体育组健美操项目为例 [J], 戴逢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校体育学韩会君

学校体育学韩会君

目录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论第二章体育课程第三章体育教学第四章课余体育第五章体育教师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简史一、百年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简要回顾2、北洋军阀时期的学校体育——“军国民体育思想”的衰退与“自然体育思想”的引入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设立了教育部。

1912至1913年间教育部颁布了新学制——“壬子癸丑学制”,随即“学堂”更名为“学校”。

1912年9-10月教育部颁布了“各级学校令”。

民国教育部1919年提出了改进学校体育的方案,指出学校体育要注重身心协调发展,并且提出了具体实施学校体育的办法及学校体育内容的改革意见等。

1922年又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令》即“壬戌学制”,“体操课”正式改名为“体育课”,其目标、内容、形式等深受美国“自然体育思想”的影响。

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历史上的一个大转变,这种“逆转”表面上是“体操课”被“体育课”取代,但深层上却意味着学校体育价值的改变。

3、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初步建立与学校体育思想争论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管理,国民党政府在教育部设立了“教育部体育委员会”,在各省市的教育厅、局所设立了“体育督学”或“体育股”等机构,并配备了相应的管理人员。

1931年教育部颁布了《国民体育法》,规定了高中与高中以上学校体育为必修课;1932年颁布了《国民体育实施方案》,规定了体育的目的;1931-1936年教育部公布了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等系列法规,对各级学校体育的课时、早操、课外运动的时间、体育目的、体育教材的具体内容、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配备等多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体育课和运动竞赛成为学校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具备了现代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雏形。

4、新中国五十年的学校体育——曲折发展的现代学校体育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充满了曲折、困惑和艰辛,其大约经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为初创阶段。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一、不定项选择题1.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和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2.“三基”的内容包括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知识3.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是由下列学校体育功能、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等因素决定的。

4.学校体育可为终身体育打下体质、意识、思想、习惯、方法、学历等方面的基础。

5.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所开设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

6、课程应包括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编制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何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科书。

7.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有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体育教师自我评价。

8. 体育课教学的概念具有双边性、教育性、技能传授,体育教学的阶梯性不在涵盖范围内。

9. 体育教学五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目标、传播媒介、体育教材。

10.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特点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多质性11.西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其中礼、御、射、乐体现了体育的内容。

12.是心理特点组成因素的是气质、性格、才能。

13.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有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情感的发展;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14. 体育教学设计的依据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

15、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16,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一句话评价”是一种口头评定成绩的语言法形式17.构成体育教学方法的因素有语言,器材设备、运动动作。

18.新兴运动项目的利用与开发包含郊游,远足:体育舞蹈、健美操:旅游登山 ;攀岩。

19: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包括确立制度和工作规范;明确职责和工作范围;落实课外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制定实施计划。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电子课件 第7章 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电子课件 第7章 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

第七章 : 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
〔三〕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又叫问题法,它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
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开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 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结构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 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发现并 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东西,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 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一、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 动方式的总称。
第七章 : 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一)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七章 : 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
3、灵活性
第七章 : 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
2、竞赛法 竞赛法是指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竞赛法的特点是:剧烈的对抗性、竞争性;学生要承受很大的 运动负荷;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发挥机体的功能能力,有利于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意志道德品质。运用竞赛法时应注意: 明确运用竞赛法的目的;应根据体育学习目标,改造体育运 动竞赛的规那么与方法,可以采取不平等的规那么,创造全 体学生能够平等参与的时机,合理配对、分组,无论个人与 个人比赛,还是组与组比赛,都要注意学生的实力比较均衡,或 创造较为均衡的条件;合理运用,竞赛法通常是在学生较为 熟练地掌握动作技术的前提下运用,并注意对学生完成动作 质量的评价和要求。
第七章 : 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
〔三〕完整法与分解法 1、完整法 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局部与段落、完
整地传授某种运动作的方法。完整法一般在动作结构比简 单、协调性要求较低、方向线路变化较小,或动作虽然比 较复杂,但动作各个局部联系非常密切,不宜分解,或虽然 动作比较复杂,但学生的运动能储藏较多,运动学习能力强 时采用。运用完整法的几种常用方式:

研究生培养计划--李威威

研究生培养计划--李威威
4. 2015年1月进行调研和实验。
5. 2015年6月拟定论文初稿,并上交教研室初步审核,并修改。
6.2016年2月论文定稿,并上呈教研室参加预答辩会,并作进一步的修正。
7. 2016年3月15日向教研室递交毕业论文
8. 2016年4月15日向教研室递交硕士学位申请表。
9. 2016年5月25日左右参加13级研究生论文答辩。
五、其它说明(包括研究生实习安排、“三助”安排,等等)
实践能力:实习为6—8周,除实习外,尽可能安排参加一些社会体育理论、专题调研、健身指导等方面的实践工作,通过教学的实践活动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业务方面:在导师的指导下,要求尽快掌握适应研究生学习规律和个人特点的有效学习方法,强调以自学为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及其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注重本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应对本学科专业前沿知识和新技术有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以增加知识的广度及深度。阅读体育专业的最新学术论文,并完成相关文献综述。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争取研究生学习期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2篇学术论文,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一项。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具有开拓进取、锐意改革的精神,愿意为振兴祖国的体育事业而献身。具有扎实的社会体育教育与管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独立从事社会体育教育与管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承担专业技术指导的能力。
3、较为熟练地掌握英语口语和阅读能力,在校期间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相关专业5千字的外文资料。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特别是SPSS统计分析.能在科研所、高等院校、社区从事本专业和相邻专业的教学、训练、科研及健身指导工作。
作为“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需要在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哲学等学科方面加强学习,在完成学校开设基础课程学习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在专业领域的学习,充分认识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积极思考当前中国体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一些问题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幼儿体育活动“热身操”创编新视角由“模型”学习转向“模式”学习

幼儿体育活动“热身操”创编新视角由“模型”学习转向“模式”学习

第27卷第3期 2020年5月 体 育 学 刊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27 No.3M a y .2020幼儿体育活动“热身操”创编新视角: 由“模型”学习转向“模式”学习梁坤1,马欣悦2,韩会君1(1.广州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2.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摘 要:以“模型”学习与“模式”学习概念辨析为基础,基于时间、空间和内容维度构建幼儿体育活动“热身操”创编过程中幼儿观察模仿学习的三维阶段模型,探讨由“模型”学习转向“模式”学习的教育价值,阐述幼儿动作学习由形似模仿的观察模仿学习阶段逐渐向神似模仿的探究创造学习阶段和超模仿的问题解决学习阶段过渡的内在机制。

在此过程中教师由主动示范者转变为主动示范者和精明引导者,幼儿由被动模仿者转变为自觉模仿者和主动创造者。

“模型”学习转向“模式”学习促使幼儿动作学习由低层次的“模型”学习向高层次的“模式”学习过渡,推动幼儿从被动的观察模仿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创造学习者,直至成为问题解决学习者。

关 键 词:幼儿体育活动;热身操;“模型”学习;“模式”学习中图分类号:G8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0)03-0103-07A new perspective of creating “Warm-up Exercise” for children sports activities:turning from “model” learning to “pattern” learningLIANG Kun 1,MA Xin-yue 2,HAN Hui-jun 1(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00,China ; 2.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s of “model” learning and “pattern” learning, and based on the dimensions of time, space and content, the authors established a three-dimensional stage model of children observational and imitational learning during “Warm-up Exercise” for children sports activities, probed into the education value of turning from “model” learning to “pattern” learning, expatiated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children movement learning transitioning gradually from the observational and imitational learning stage of form-like imitation to explorative and creative learning stage of spirit-like imitation and the problem solving learning stage of super imitation. In this process, the teacher changes from the active dem-onstrator to the active demonstrator and smart guider, while the children change from the passive imitators to conscious imita-tors and active creators. Turning from “model” learning to “pattern” learning boots the transition of children movement learn-ing from low level “model” learning to high level “pattern” learning, and promotes the children to change from passive obser-vational and imitational learners to active explorative and creative learners, and even to become problem solving learners. Key words: children sports activity ;warm-up exercise ;“model” learning ;“pattern” learning收稿日期:2019-10-10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体育思想研究”(18ATY001),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全程教育实践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广州体育学院“创新强校” 项目“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5190080443)。

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

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

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作者:秦金东韩君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第02期摘; 要:学校体育学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而有必要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

本文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体育学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以便为增强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作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课程; 教学方法; 改革中图分类号: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b)-0141-02体育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和大众性等特征,对学生进行体育学课程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充分领会到其对于增强自己身心素质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热情,帮助学生通过正确的运动方法来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

1;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 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学课程教学对于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作用,导致体育学课程教学在学校中地位不够高;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只是单纯地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没有充分利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注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影响其教学效果的提升。

1.2 教学内容单调如今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单调乏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与课程的设置没有及时更新与完善,使得当前的体育学课程教学越来越难以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即当前的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主要是一些竞技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这与普通学校体育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不相符,而且,学校在选择这些内容时没有考虑到普通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和兴趣爱好。

学校体育学韩会君

学校体育学韩会君

学校体育学韩会君目录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论第二章体育课程第三章体育教学第四章课余体育第五章体育教师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简史一、百年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简要回顾2、北洋军阀时期的学校体育——“军国民体育思想”的衰退与“自然体育思想”的引入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设立了教育部。

1912至1913年间教育部颁布了新学制——“壬子癸丑学制”,随即“学堂”更名为“学校”。

1912年9-10月教育部颁布了“各级学校令”。

民国教育部1919年提出了改进学校体育的方案,指出学校体育要注重身心协调发展,并且提出了具体实施学校体育的办法及学校体育内容的改革意见等。

1922年又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令》即“壬戌学制”,“体操课”正式改名为“体育课”,其目标、内容、形式等深受美国“自然体育思想”的影响。

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历史上的一个大转变,这种“逆转”表面上是“体操课”被“体育课”取代,但深层上却意味着学校体育价值的改变。

3、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初步建立与学校体育思想争论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管理,国民党政府在教育部设立了“教育部体育委员会”,在各省市的教育厅、局所设立了“体育督学”或“体育股”等机构,并配备了相应的管理人员。

1931年教育部颁布了《国民体育法》,规定了高中与高中以上学校体育为必修课;1932年颁布了《国民体育实施方案》,规定了体育的目的;1931-1936年教育部公布了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等系列法规,对各级学校体育的课时、早操、课外运动的时间、体育目的、体育教材的具体内容、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配备等多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体育课和运动竞赛成为学校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具备了现代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雏形。

4、新中国五十年的学校体育——曲折发展的现代学校体育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充满了曲折、困惑和艰辛,其大约经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为初创阶段。

体育健康课程实施与体育教师能力重构研究

体育健康课程实施与体育教师能力重构研究

体育健康课程实施与体育教师能力重构研究
何远梅;韩会君
【期刊名称】《体育师友》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新课程实施,要求体育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构成,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需要。

现代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结构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教改意识。

【总页数】1页(P34)
【作者】何远梅;韩会君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
【相关文献】
1.论高职体育健康课程新体系的建构——评《高职体育健康课程新体系的研究》[J], 杨波
2.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施与评价 [J], 王茂仕
3.谈体育教师迎接新的体育健康课程体系的挑战 [J], 陈家才
4.浅谈提高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与途径 [J], 李静;岳常常
5.浅谈提高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与途径 [J], 李静;岳常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强学校体卫工作 提高教育综合实力——我省学校体卫工作两会一活动记实

加强学校体卫工作  提高教育综合实力——我省学校体卫工作两会一活动记实

加强学校体卫工作提高教育综合实力——我省学校体卫工作
两会一活动记实
韩会君
【期刊名称】《体育师友》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辛勤耕耘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者迎来了“广东省中小学校体卫工作会议暨第四届论文报告会”和“湛江学校体育之春”活动。

体卫工作会议暨第四届论文报告会于三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在我省学校体育排头兵——吴川县举行与会代表聆听了陈锦铎副厅长题为“抓住机遇、开创我省中小学体卫工作新局面”和廖章耀处长
【总页数】1页(P43-43)
【作者】韩会君
【作者单位】广东省教研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96
【相关文献】
1.推动学校体育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答记者问 [J], 李小伟
2.模糊数学在学校体卫工作管理中的运用——试用Fuzzy综合评判学校体卫工作[J], 王志海
3.加强体卫处管理开创学校体卫工作新局面 [J], 罗白易
4.认真贯彻全国学校体卫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搞好我省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J],
5.学校体卫机构的建设是实施学校体卫工作的保证茂名市教育局召开学校体卫处
工作会议 [J], 俊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论第二章体育课程第三章体育教学第四章课余体育第五章体育教师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简史一、百年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简要回顾2、北洋军阀时期的学校体育——“军国民体育思想”的衰退与“自然体育思想”的引入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设立了教育部。

1912至1913年间教育部颁布了新学制——“壬子癸丑学制”,随即“学堂”更名为“学校”。

1912年9-10月教育部颁布了“各级学校令”。

民国教育部1919年提出了改进学校体育的方案,指出学校体育要注重身心协调发展,并且提出了具体实施学校体育的办法及学校体育内容的改革意见等。

1922年又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令》即“壬戌学制”,“体操课”正式改名为“体育课”,其目标、内容、形式等深受美国“自然体育思想”的影响。

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历史上的一个大转变,这种“逆转”表面上是“体操课”被“体育课”取代,但深层上却意味着学校体育价值的改变。

3、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初步建立与学校体育思想争论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管理,国民党政府在教育部设立了“教育部体育委员会”,在各省市的教育厅、局所设立了“体育督学”或“体育股”等机构,并配备了相应的管理人员。

1931年教育部颁布了《国民体育法》,规定了高中与高中以上学校体育为必修课;1932年颁布了《国民体育实施方案》,规定了体育的目的;1931-1936年教育部公布了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等系列法规,对各级学校体育的课时、早操、课外运动的时间、体育目的、体育教材的具体内容、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配备等多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体育课和运动竞赛成为学校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具备了现代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雏形。

4、新中国五十年的学校体育——曲折发展的现代学校体育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充满了曲折、困惑和艰辛,其大约经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为初创阶段。

第二阶段(1958—1965年)为过渡阶段。

第三阶段(1966—1976年)为畸形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1977以后)为新的发展阶段。

新中国五十年的学校体育,直到最近二十年才步入了正常、健康的发展轨道。

应该看到,这一时期的学校体育出现了两种不均衡发展的态势:首先是在发展的时间跨度上,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其次是在发展的空间跨度上,每个阶段不同的地域学校体育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二、百年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动态变化特征1、学校体育思想近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轨迹有比较明显的阶段特征,总体上可分为:第一,初步形成阶段;第二,“军国民体育思想”阶段;第三,“自然体育思想阶段”;第四,全盘苏化阶段;第五,多元化阶段。

近代百年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呈现出两个基本特征,其一是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深深出折射出时代和社会对学校体育的期望,肩负着时代和社会的使命与责任,因此每个时代的学校体育思想便具有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的进步意义,尽管我们今天看来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校体育本质的认识更加科学、合理,学校体育思想也更加体现了学校体育的本质规律。

学校体育内容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军事训练内容阶段。

内容主要涉及军事体操和军事技能的活动;第二,竞技运动内容阶段。

内容有球类活动、田径、游泳等;第三,复合内容阶段。

该阶段学校体育的内容覆盖了人类所创造的所有体育文化内容,既有竞技运动的,又有娱乐和休闲的,既有实践性的,也有包括健康、保健、安全、环境等方面在内的理论性内容等。

学校体育的形式也经过了由单纯的体育课、到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再到体育课与课外和校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同时体育课也由单一形式发展成为体育课与体育活动课程、理论课和实践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等多种形式。

3、学校体育师资和物质条件学校体育师资的发展经历了由兼职体育教师向专职体育教师的变化。

就体育教师自身素质而言则经过了由低学历向高学历、由单一素质结构向综合素质结构的变化。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育师资的培育体系,基本上能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对体育师资的需求。

我国大部分地区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设备等物质条件的发展相对于体育思想来说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却仍然不尽人意,成了制约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

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需要时间,有赖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小结1、近代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始终没有脱离社会的樊篱,它深深打上了不同时代阶级的烙印,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与鲜明写照。

2、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是围绕着体育课来进行的,然后才向课外扩展,形成系统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

未来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仍然还是体育课程,并以体育课程的改革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3、当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节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热点一、形成学校体育热点的社会背景二、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热点的主要表现1、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主导潮流。

学校体育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终身的体育参与和体育能力。

2、开放与发展的学校体育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

这种局面主要源于我国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开放的、发展的学校体育观。

打破空间界限,以全球视野借鉴世界各国经验。

当前学校体育的研究不再是封闭的、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内部的学校体育,而是全球性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界成功地借鉴了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等国家的经验,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促进了学校体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

打破校园界限,与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相联接长期以来,在理论层面上我们认为学校体育是学校内部的活动。

从近二十年的实践看,学校体育不应仅仅局限在校园内部,而应该与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加强联系。

我国学校体育正逐步与全民健身为标志的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不同层面发生越来越广泛的联系,并在联系中相互借鉴与促进。

学校体育正在摆脱传统的学科自我封闭今天的学校体育正主动积极地与健康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相融合,成为学校体育文化独特的风景线,对学生的身心教育与影响更为全面。

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体育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理论,逐步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学校体育的着眼点不再是急功近利的,而是关注未来10年、20年、甚至是50年的发展态势,关注学生在体育教育上可持续发展的效益。

3、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学校课程改革是近二十年来的国际性趋势,我国在这一国际大趋势的影响下,本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应答未来挑战的目的,于上个世纪90年代全面拉开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序幕。

体育课程改革的主旨体育课程改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更加重视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康的、身心健全的、合格的公民,而不是培养体育精英;第二,彻底摆脱传统竞技运动教学模式;第三,以学科为中心即以知识、技能为中心的体育课程体系,转向以人的健康成长和需要为中心的体育课程体系;第四,关注学生的体育需要和包括价值观、人生观、能力、兴趣和态度等在内的情感体验。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起步较早,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具有各高校自身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突出特色,即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各高校培养目标、整体培养方案、地域特点、师资及场地器材等条件相适应;二是分类设置,形式多样,出现了必修、选修、选项、俱乐部制、课内外结合学分制等多种类型的体育课;三是授课时间安排灵活机动。

另外,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还较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身体和运动基础等实际,给学生提供了更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自由选择的机会。

中小学体育课程的重大变化中小学体育课程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的一次变革,具体又表现在课程名称、学时、课程内涵以及课程管理体制的变化上。

深层次上,这意味着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方面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对学校体育的纵深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联系更加紧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特殊阶段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提出来,对学校体育在宏观和操作层次上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特殊阶段,其主要为后续的终身体育的其它阶段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基础。

阶段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在学校教育阶段,小学、中学、大学各阶段应首先实现各自的阶段目标。

同时,在实现阶段目标的基础上,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相联系,其内涵和主线指向未来的终身体育。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联系纽带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联系,是通过“兴趣”和“能力”的桥梁来实现的。

学校体育的重点更多地应该放在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能力上。

在培养兴趣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技能的学习,学生就会形成稳定的体育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就会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就可以因人、因时、因地、创造性地去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健身方法和手段,然后满足其终身体育的需求。

5、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关于体育教学目标近年来对体育教学目标的探讨,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主要有:第一,协调“个体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目的观,将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统一起来;第二,体育教学目标在结构和层次上应该形成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目标和整体目标相结合的完整体系;第三,体育教学目标是学校体育目标的子目标,二者不能相互替代;第四,体育教学目标通过五个领域来相对分解体现,应该尽可能地具体、可操作及便于评价,在内容上更加全面。

关于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一直是学校体育理论和实践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全面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新的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