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阅读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理解《临江仙》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理解《临江仙》含答案(2021·山东·高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冯延巳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
路遥人去马嘶沉。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
徘徊一晌②几般心。
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
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路遥人去马嘶沉”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B.“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从满腔愁绪中惊醒。
C.“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寂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D.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襟”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有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2.柳永《雨霖铃》的下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
【答案】1.C2.相同点:两句都借“柳”的形象来表达惜别留恋之情。
不同点:冯词描绘了春光中万枝新柳闪烁金光的鲜丽春景,以乐景写哀情,倍显主人公离索惜别的愁情;柳词描绘了晓风残月下杨柳岸清冷萧索的秋景,渲染了离别后的寂寞相思之意。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赏析能力。
C.“一晌”指时间之短暂,该句表达的是在短暂时间内感情变化剧烈。
对时间、生命无常的感悟并无依据。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词的能力。
“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
“柳”与“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这两句是说,青帘斜挂着,万枝杨柳呈现出金色。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临江仙》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临江仙》真题练习含答案[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答案:A解析:理解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由“明年应赋送君诗”可知,此处应是词人在想象来年送别友人,而非“真实描写”。
7.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答案:①想象丰富,以虚景传真情。
词人想象与友人在离别之前结伴赏景的情形,可见词人不愿与友人离别的真挚情感。
②以景结情,含蓄蕴藉。
“柳”谐音为“留”,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
结尾两句不直接抒发词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而是将情感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极耐咀嚼,极具含蓄的艺术之美。
解析: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首先,从艺术手法上看,这两句运用了想象,词人想象与友人结伴赏景,表现出词人心中对友人真挚的依恋与不舍;其次,从位置上看,这两句位于词的结尾,以景结情,将词人的留恋蕴含其中,情感表达含蓄隽永。
诗歌对译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这世间满眼都是闲愁,其中的乐事常常很稀少。
明年应该要为你作送别诗。
试着从今夜开始数来,相聚的时间还剩多少呢。
薄酒一杯想要邀人同饮,谁人能劝,深厚的情谊只有你能知晓。
东溪春天将近,想与你玩赏再归来。
(一起欣赏)垂柳倒映在江水中的影子,雪中凋谢的梅枝。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及其词赏析
清词之盛,史称中兴,在芸芸优秀词人当中,人们把纳兰容若、朱竹诧、陈其年并列为三大词人。
纳兰容若本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出身名门,其父是康朝名臣纳兰明珠。
纳兰容若天资过人,精通经史,擅书道,工丹青,又善骑射,文武全才。
纳兰容若十七岁入太学读书,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进殿考进士,成绩优异,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官职,后升为二等,最后升为一等。
在当时,纳兰容若是人人羡慕的旷世奇才。
作为当时康熙身边的御前侍卫,随康熙游历四方,和唱诗词,深得皇上器重。
不过,在纳兰容若心中却厌倦庸俗的官场生活,无意功名富贵。
人无完人,纳兰容若的一生得到了常人所没有的富贵与地位,但他失去的远远比他所得到的来得重要。
纳兰容若少年之时恋上了某位女子,可惜后来这位女子被诏入宫中作康熙妃嫔,天子夺了心中所爱,作为殿下之臣又能如何?古代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纳兰容若在十七岁时与卢氏成亲,刚开始的时候还没走出恋人入宫的阴影,后来相处之下渐生情愫,少年夫妻恩爱不在话下。
无奈天意弄人,结发之妻却在她双十年华时病逝而去。
自古诗人、词人俱是风流不羁,至情至性,受到如此沉重的精神打击,纳兰容若对名气、地位、富贵更无心一顾。
续弦,却难圆旧梦,若不是对那份感情的执著,那些哀婉凄伤的词句便不会出现了。
纳兰容若始终无法忘记与亡妻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他的内心充斥着矛盾、压抑、痛苦、悲观,一天天憔悴消瘦,在康熙二十四年暮春,他一病不起,溘然长逝,终年三十一岁。
纳兰容若博学多才,尤以词著称于世。
传世的《纳兰词》是纳兰容若毕生词创作的总集,当时的文人学士俱有高度评价,在民间“家家争唱”,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在当代,有不少评论指纳兰词“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纳兰容若的词多以抒发友情与爱情,没有描写祖国河山如何美好,也没有描写民间百姓如何疾苦。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人间词话》),文人雅士写诗写词最重要的是发乎自然,情感真切,人类之间的情感是最为微妙的,能够在情感上有此境界的史上不多。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阅读题及答案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阅读题及答案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阅读题及答案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①纳兰性德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②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注】①写此词时,与纳兰性德相知相守的妻子卢氏已离开人世。
②缃帙,套在书上的浅黄色布套,此处代指书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点滴芭蕉”细处落笔,营造出凄凉、孤独、忧愁的浓郁氛围,奠定全词感情基调。
B.上阕最后两句写出词人因爱妻亡故,许久未写“鸳鸯”二字,如今写来,颇感手生。
C.“幽窗冷雨一灯孤”与汤显祖的“愁万种,冷雨幽窗灯不红”意境相似,感情相近。
D.作者以日常生活情景入词,语言简净,写出了雨夜怀人时的心碎与无奈,感人至深。
15.“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4.(3分)B(“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指对当初妻子书写还不熟练的娇憨情景记忆犹新。
)15.(6分)因疲倦而忽然低首,甚至弄乱了书笺,仍不放手,看到一半就已泪眼模糊了;(3分)通过诗人看旧时书笺时间之长、沉浸之深、用情之浓,表达了对亡妻的情意之厚、思念之苦。
(3分)【翻译】窗外,雨打芭蕉的点滴声,使我记起了当初的情景,让我的心都快要碎了。
临睡前又翻检旧时书信,看着那写满相思情意的'书笺,便记起当时她初学书写还不熟练的模样。
看着这些散乱的书册,不禁泪眼模糊。
在这个冷冷的雨夜里,幽暗的窗前,我点着一盏孤灯。
原以为情缘已尽,可谁又道得清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呢。
④“倦眼”二句:萧统《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
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
”二句重拍,格式不变,意思变。
即由对于往事的思忆,转到当前。
谓散乱的卷册,卷眼重重,已是一片模糊。
雨点滴在芭蕉叶上面心也随着破碎,一声声的雨打芭蕉的声音催促着作者回忆着当初。
因为心情郁闷,写下这首词,表现了心碎却无奈、忆人时的痛彻心扉。
古代诗歌赏析杨慎《临江仙》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借历史的兴亡抒发人生感慨。
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又有深沉;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叹。
B.词中运用“长江”“浪花”“渔樵”“江渚”“秋月”“春风”“浊酒”等意象,营造出高远而淡泊的意境。
C.“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对名利的淡泊、轻视。
D.词人感叹英雄豪杰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羡慕在江边欣赏秋月春风,又能和朋友把酒言欢的渔夫樵夫。
16.“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两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6分)(三)名篇名句填空。
(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蛟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
苏轼«赤壁赋»中的箫声“舞幽壑之则形象写出水面的层层波纹。
(2)中国古人常常抒发人生如梦的感慨,就连旷达的苏轼也感叹“人生如梦,梦往事如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表达诗人梦中月夜飞度的语句是(3)真正相爱的人未必能长相厮守。
勇敢走上抗疫前线的小岳,就用秦观«15.D(渔夫樵夫并非实有其人,而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具象化。
作者借渔樵形象自况,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D项中“羡慕”之情不恰当。
)16.①苍翠的青山与红色的夕阳,绚丽多姿又大气深沉,色彩对比鲜明,颇具诗情画意。
(1分)②“青山”代指亘古不变的自然,“夕阳”喻指变动不居的世事;不变的青山反衬世事的沧桑变化;“变”与“不变”形成对比,寄寓了古今人事皆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功名成败均为过眼云烟的哲理。
(3分)③上阙结尾处的这两句承上启下。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小题巧练 --诗歌鉴赏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小题巧练--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
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英武潇洒的形象。
B.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C.尾联使用问句,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故友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2).这首诗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注】。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轮鞅:泛指车马。
墟曲:乡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白日"大好的时光,把自己关在虚空安静的居室里,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
B.诗中的"人事"指和官场交结往来之事,"杂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语带贬义。
C.全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 表现了作者心境的恬淡。
D.中间四句描写田园生活的动态,与前面四句的动态相呼应,充满一种纯朴的动人氛围。
2).本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出塞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古诗文阅读】苏轼《临江仙》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苏轼《临江仙》阅读答案临江仙苏轼夜尝东坡睡着复醉,启程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呼救都不该,自得杖听到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备注】①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
这首词就是苏轼贬谪黄州时所写下。
⑵?纹:比喻水波细纹。
?,绉纱。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上阙首句代普雷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酒而复睡着、睡着而复醉酒的叙述,整体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上阙后三句写下家童已鼻息如雷引致作者无法进屋,只好转而妙音江涛滚滚的声音,更烘托作者内心的无奈。
d.下阙前两句写出词人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总免不了劳苦奔波。
e.一叶小舟从作者眼前的江面飘逝,不由得使作者感慨万千,期望能够将自己的后半生倾注在这宽广的江海。
2.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这首词上下阕中都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ce(选e给3分,选c给2分。
c项中“内心的无奈”理解有误,此处恰恰表现的是作者进退悠然的豁达情怀。
e项中“小舟从此逝”并非实写,而是词人超脱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
)2.①上阕中“自得杖听到江声”,写下词人夜尝启程,呼救埃尔科县而“自得杖听到江声”,塑造出夜的静寂,词人置身于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遗世独立,人生的利害荣辱仿佛被一笔勾销,深感一种精神上的证悟,其中充满著超然物外的旷达之情。
(3分后,找到写景句1分后,感情分析妥当2分后)②下阕中“夜阑风静?纹平”一句,一语双关,情景交融。
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
既是写深夜风平浪静之景,也是词人所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的一种体现,是词人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愿望的一种表达。
(3分,写景句1分,感情分析到位2分)(只赏析一句最多些3分后)。
苏轼《临江仙》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临江仙》试题答案及赏析苏轼《临江仙》试题答案及赏析...2011·宁夏银川二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有人说“夜阑风静縠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的写景句子,其实却是作者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即情景相融)。
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一般而言,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通过意象(景物)或借助关键词(例如能够直抒胸臆的字词)来品味。
在作答本题时,考生可结合“恨”字,写出作者“恨”什么,想要“忘却”的又是什么。
因为苏轼是考生熟知的诗人,虽然题目没有给出必要的注解,但在回答作者心境时,考生还是要结合作者的相关经历作答。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目已经明确要求考生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进行鉴赏,在答题时考生可以按照情景交融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先结合景物特征,再现诗句内容,然后点明景物下作者的情感),结合诗句具体内容作答。
答案:(1)此句着眼于一个“恨”字,抒发了词人历尽宦海浮沉之后对世事纷扰的怀疑、厌倦以及无法解脱而又渴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
(2)这一句描写的是深夜江上风平浪静的情景,此时的作者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所陶醉。
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世事困扰,寄情自然,实现精神解放(心灵自由)的遐想。
眼前之景其实象征着作者所追求的那个宁静、安谧、自由的理想境界。
(意思相近即可)赏析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
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浅析纳兰性德词中的雨意象2
浅析纳兰性德词中的“雨”意象文学院2006级16班吴艳学号:200502631335 摘要:在纳兰词的意象中,“雨”意象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
在讨论传统诗词中缤纷多彩的“雨”意象基础上,浅析纳兰词中“雨”意象的纤细哀愁、苍凉豪迈和凄婉缠绵,充实了“愁雨”这一意象。
关键词:纳兰性德;意象;雨在纳兰性德《饮水词》所收录的348首词作中,“雨”意象出现频率最高,共有108次。
然而这点却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专门分析“雨”意象的学术论文很少。
“雨”意象初创可溯自《诗经》其《小雅·采薇》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纷纷。
”以漫天纷飞的雨雪烘托战士出征归来时的悲切心情。
这一原型意象产生之后,经过不断融合、变异、繁衍出多姿多彩的“雨”意象。
一、传统诗词中的“雨”意象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雨声。
雨中多愁,因而雨中多诗词。
雨作为一种轻柔流动的物象,成为诗人词人抒发个人感慨的有效载体。
雨从一种不带有任何主观情意的自然现象到被刻意营造成中国文学中传统的抒情意象,其中融注了作者特有的感受、体验、情绪和心态,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
正因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所以,古典诗词中的“雨”,不再是一种纯自然的物理现象,而是表达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符号,一种象征。
因而,“雨”这一物象,在与“意”相融合的过程中,往往由于作者融入的情思、意趣不同,可以构成意蕴不同的意象,一般说来,传统诗词中的雨意象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喜雨喜雨往往与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联系在一起。
最为著名的喜雨莫过于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人赋予春雨以人格,它好像知道大地万物的需要,知时而至;又不愿惊扰人们,悄悄滋润着大地给人们带来春的讯息,带来新的希望。
诗人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喜雨之情,抒发其喜苍生所喜的博大胸襟。
再如宋代大词人苏轼有一句词很有味道:“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从另一个角度写雨的可爱。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纳兰性德-翻译、注释、赏析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纳兰性德〔清代〕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翻译:窗外,雨打芭蕉声声,唤起了我对于往事的思忆,痛得心欲破碎。
临睡前还展开旧时书信,看着那写满相思情意的书笺,记起当时她书写鸳鸯二字时还不熟练的模样。
看着这些散乱的书册,不禁泪眼模糊。
在这个冷冷的雨夜里,点着一盏孤灯,独坐这幽暗窗前。
料想你我的缘分已尽,可谁又道得清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呢?注释:点滴芭蕉,雨打芭蕉:此谓夜雨唤起对于往事的思忆。
旧时书:爱人当初临摹的书法本子。
“鸳鸯”二句:追忆当初书写鸳鸯二字的情景。
缃帙,套在书上的浅黄色布套,此代指书卷。
幽窗:幽静的窗户。
赏析:该词上片回忆往事,抒写了词人与妻子之间的回忆。
下片描写周围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悲痛之情。
全词借景抒情,将词人内心的哀愁与对妻子的无比怀念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窗外雨滴落在芭蕉上的声音,仿佛是在敲打着词人不眠的思绪。
从前伊人对镜梳妆,娇颜正好。
即使相偎临窗看雨,亦难掩蜜意浓情。
但如今却是夜雨迷离,孤枕难眠。
那一声声雨打芭蕉,直将人带进那无尽的回忆中去。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这无尽的夜雨,正似那无尽的愁丝落入心间。
那些深深浅浅的忧伤,仿佛总是。
追逐人的心灵,就如这雨打芭蕉声,让人无法逃避。
一点一滴尚可以承受,但雨中的千滴万点却无法承受。
即算是干滴万点,一时一刻倒也罢了,而这月月年年常年不息的哀苦,难以承受。
容若心中的那种哀婉深痛,可想而知。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旧时书,不是指书籍或书信,而是指当初爱人所临摹的书法本子。
这一句承首句而来,无眠时回忆往事,不由得又展开她昔日所临的小字书卷。
睹物思人,那清秀的笔迹,一如伊人的容颜。
一握柔荑,手有余香。
当初的温馨景象仍然历历在心中,但那个沉静柔婉的人儿,却已经不知去向了。
临江仙阅读附答案
临江仙阅读附答案临江仙阅读附答案临江仙阅读附答案1临江仙许庭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
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
两三烟树倚孤村。
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登宝意寺上方旧游韦应物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注】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
1.《临江仙》一词中,诗人为何而愁?请简要概括。
(5分)答:①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漂泊在外的艰辛;②奔走求仕的辛劳、仕途失意的悲酸;③功业未成的无奈、年华渐老的感伤。
(答两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两首诗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参考答案:①许诗中,孤村边,只有稀疏的`三两棵树在夕阳残照中立着,似有轻烟笼罩,朦胧落寞。
(1分)烟树渲染出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2分)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在宦游在外、仕途不顺的落寞失意之情;(3分)②韦诗中,烟树满晴川,勾勒出一幅树木蓊郁、堆烟叠翠的美景,(1分)营造出明快清丽的氛围,(1分)寄托作者远眺时的心旷神怡,同时也出淡淡怅惘。
(1分)临江仙阅读附答案2临江仙离果州作陆游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
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
水流云散各西东。
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注】诗人走上了他渴望已久的军旅道路,赴任途中经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时写下了此词。
(1)词的上阕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分)(2)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前后有变化,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①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
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把春光说成与美人一样,在相聚的时候,彼此间无限眷恋,但说到分手就这样依依不舍地分手了(1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诗人恋春又惜春的真挚感情(1分)。
②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
首句中,在鸠鸟的呼唤下,雨水催促着芳草、树林,形成了一片新绿;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中,写出了与春光分手时的依依不舍(1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诗人恋春又惜春的真挚感情(1分)。
饮水词
11
《清平乐》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梦里砧(zhēn)声浑未 歇,那更乱蛩悲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14
摊破浣溪沙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15
蝶恋花
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 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 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 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 秋雨。
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当困倦到蜡油燃尽,灯花落满地,才迟 迟睡去,又是一晚孤枕难熬。用酒浇愁, 却也无聊,梦里曾经到过情人相会的地 方,可只有我,没有她。 萧潇凄凉之境,无聊心烦之绪,梦里到 10 谢桥,北风伤怀抱。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 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 无?(缃帙:xiāng zhì,指书卷)
3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评: 当时只道是寻常的那种‘泼茶香’的乐趣现在已当然全无,为什么不能 如当初?造物弄人呐! 赌书消得泼茶香,指的是赵明诚与李清照之间的一种活动吧。纳兰以赵 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自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 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哀伤。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 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读来为之心痛,对此人来说更 是字字皆血泪。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在卢氏逝世后却了纳兰心中美好的 追忆。
2025届福建龙岩市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福建龙岩市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令王安石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的作品,首句歌颂了“历遍穷通”的伊尹和吕尚,展示了一代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感情。
B.“若使当时身不遇”词人为伊尹和姜子牙感到庆幸,也为没有被知遇的英雄而惋惜。
C.下阕首写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遇合”就会“风虎云龙”,使国家兴盛。
D.本诗用典贴切,借用历史中二位“英雄”,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2.某位评论家说:“二翁合也,均本诗之□□也”,这两个字是本词的词眼。
你知道词眼是什么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历史是对过去的认知,这是一条再简单不过的常识。
然而问题在于:什么是“过去”?我认知的又是“过去”的“什么”?是行动,还是思想?对于克罗齐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过去”和“现在”再无法脱开干系;而对于柯林武德来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和哲学要实现同一。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过去”?“过去”是指刚刚过去的“过去”,还是已过去久远的“过去”?对前者的意识可称“当代史”,而对后者的意识则是“过去史”。
我们对当代史的兴趣容易解释:我们生活在它的巨大影响之下,它鼓舞万物,摩荡时世。
但我们为何对遥远的古代史充满兴趣?原因仍与上相同,古代未成绝响,它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在人类的精神活动中,“现在”并非遗世独立,“过去”保留在“现在”之中。
临江仙阅读理解附答案
临江仙阅读理解附答案临江仙阅读理解附答案临江仙鹿虔扆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
翠华一去寂无踪。
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注:①鹿虔扆:生于五代十国时期,曾在后蜀任职,蜀亡后没有出仕新朝。
②翠华:皇帝的仪仗。
鹿虔扆(y ǐ):后蜀大臣,花间词人。
国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
②荒苑:荒废的皇家园林.③翠华:皇帝仪仗所用的旗子。
这里代指皇帝车驾。
④藕花:荷花。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以紧锁绮窗翠华玉楼歌吹香红等意象来暗示当年的繁华,意在衬托今日的荒凉。
B.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词人对烟月不明人事变迁还照深宫的厌倦。
C.这首词不仅寓情于景,而且还赋情于景,作者把本是无知无情的景物诸如绮窗藕花等写得有知有情。
D.这是一首抒写黍离之悲的词,这种悲不是通过词人自己之口直接表达,而是由词人笔下的景物折射出来的。
2.这首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晚唐五代词大体可分为___和___两个艺术流派。
(2分) 4.此词通过景物的衬托、气氛的烘染,曲折地表达了_________的主题。
(2分)5.词的下片颇具艺术感染力,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加以赏析。
(4分)6.作者是如何使用拟人手法抒发亡国之恨的?(3分)7.本文是如何使用衬托手法的?使用这种手法的目的是什么?(5分)参考答案:1.B (没有表达厌倦之情,表达了词人人世沧桑之感)2.作者写了重门紧锁、绮窗紧闭、月照深宫、残荷泣露的旧苑,营造了静寂凄清、荒凉悲怆的意境,表达了词人的盛衰之感,亡国之痛。
3.花间词(西蜀词) 南唐词(2分)4.亡国之痛(意思相近即可)(2分)5.要点:(1)对比。
烟月的无知与藕花的有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感染力。
(2)拟人化。
移情于物,烟月无情冷照,藕花却相向而泣,形象地寄托了作者的伤痛。
(共4分)6在作者的笔下,荒苑中的一扇扇绮窗,因人去楼空而感到寂寞,愁对秋空;野塘中的'一朵朵藕花,因暗伤亡国竟相向而泣,泪湿香红。
杨慎《临江仙》阅读答案及解析
杨慎《临江仙》阅读答案及解析杨慎《临江仙》阅读答案及解析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杨慎《临江仙》阅读答案及解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滚滚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诸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杨慎(1488-1559),明朝中叶杰出词人。
官经筵讲官.以直谏件旨,被明世宗廷杖请戍云南永昌,年七十二,死于贬所。
这首“临江仙”是杨慎为自己的《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写的开场词。
1.这首词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位远离尘嚣,看惯争斗,为人淡泊,博学旷达的老渔翁形象。
(2分)“江诸上”表明渔翁远离尘嚣;“惯看秋月春风” ,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
也指美好的岁月。
表现了渔翁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习惯于悠闲自在的生活;“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表现出了渔翁看惯了争斗、旷达的情怀。
(2分)他寄托着诗人鄙夷世俗的是非成败、淡看荣辱得失的人生理想。
(2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和诗人理想的能力。
鉴赏人物形象要从他的兴趣、爱好(嗜好)、居住环境、着装等角度分析,这些角度往往能透露其志趣。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怀古》里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
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
“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
山东省六地市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六地市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3月已至,疫情未除。
按照国家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相关要求,为使我市中小学生共享国家级专业媒体的优质教学资源,市文旅广电局积极协调促进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4频道在锦州的落地工作。
目前,( )。
按照“尽量减少中小学生上网时间,保护学生视力,防止同时上网出现网络‘拥堵’”的要求,国家级专业媒体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4频道集结北京市和全国部分省市区的特级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在延期开学期间特别开设《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节目,服务于全国小学至高中学生。
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学习,市文旅广电局按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国家广电总局统一要求,积极与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4频道协调,促进其在锦州的落地工作,市县广电网络单位克服缺少设备等难题,积极想办法,免费面向数字电视“CETV-4”开通频道。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市内及县区相关用户已可免费收看收听该频道B.该频道已面向县区及市内相关用户免费开放C.该频道已面向市内及县区相关用户免费开放D.县区及市内相关用户已可免费收看收听该频道2.下列各句中的书名号和文中《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的书名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体育频道每天早上六点,《健身动起来》陪您迎接美好的新一天。
B.《红高粱》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时代背景的经典优秀影片。
C.《柳叶刀》是323年爱思唯尔(EI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
D.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
纳兰性德《蝶恋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标签:标题]篇一:纳兰性德词选《纳兰性德词选》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雪一更碎乡心梦不成万帐穹庐人醉还睡解道醒来无味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春丛认取双栖蝶长相思风一更故园无此声如梦令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时只道是寻常木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一声嘶残星拂大旗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帘影睡摇燕蹴丝上柳条舞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朝泪如潮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昨夜香衾觉梦遥又白衣裳凭朱栏立凉月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残更目断传书雁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又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又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肃肃雨也肃肃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尺素还稀强说欢期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桃花羞作无情死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谢家庭院残更立又感激东风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又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瓣香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寒柳飞絮飞花何处是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临江仙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酒泉子谢却荼靡一片月明如水香消尤未睡早鸦啼嫩寒无赖罗衣溥灯欲落休傍阑干角最愁人雁还飞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还惹思量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鹧鸪天背立盈盈故作羞曾是向他里瞥遇回廊手挪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云澹澹,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柳一叶舟浪淘沙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河传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画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忆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当时领自尽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痴数春星南乡子泪咽更无声止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分明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前夜雨铃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篇二:历代蝶恋花精选《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古诗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翻译赏析
古诗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翻译赏析《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前言】《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品。
雨点滴在芭蕉叶上面心也随着破碎,一声声的雨打芭蕉的声音催促著作者回忆着当初。
因为心情郁闷,写下这首词,表现了心碎却无奈、忆人时的痛彻心扉。
此词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注释】①“点滴”二句:点滴芭蕉,雨打芭蕉。
杜牧《芭蕉》:“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此谓夜雨唤起对于往事的思忆。
②“欲眠”句:旧时书,检阅旧时情书。
蔡伸《生查子》:“看尽旧时书,洒尽此生泪。
”同此。
③“鸳鸯”二句:追忆当初书写鸳鸯二字的情景。
④“倦眼”二句:缃帙,套在书上的浅黄色布套,此代指书卷。
萧统《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
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
”二句重拍,格式不变,意思变。
即由对于往事的思忆,转到当前。
谓散乱的卷册,卷眼重重,已是一片模糊。
⑤“幽窗”句:幽窗,幽静的窗户。
朱淑真《即景》:“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汤显祖《牡丹亭》:“愁万种,冷雨幽窗灯不红。
”此以幽、冷、孤,亟见其凄寂况景。
【翻译】窗外,雨打芭蕉的点滴声,使我记起了当初的情景,让我的心都快要碎了。
临睡前又翻检旧时书信,看着那写满相思情意的书笺,便记起当时她初学书写还不熟练的模样。
看着这些散乱的书册,不禁泪眼模糊。
在这个冷冷的雨夜里,幽暗的窗前,我点着一盏孤灯。
原以为情缘已尽,可谁又道得清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呢。
【鉴赏】此首歌词的中心意思是雨夜怀人。
谓雨打芭蕉,点点滴滴都在心头。
回忆往事,临睡之前,仍然翻检旧时诗书。
记得当初,鸳鸯二字,原本熟悉,认真写起来,却感到有点生疏。
《临江仙》阅读答案
《临江仙》阅读答案《临江仙》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梅李清照(宋)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鹧鸪天·赏荷蔡松年(金)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22. 两首词均为咏物词,但第一首词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第二首词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
23. 李词中的“玉瘦檀轻无限恨”与蔡词中的“胭脂雪瘦薰沉水”两句都用到了“瘦”字,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22. 冬季(或晚冬)秋天(或初秋)23. 李词中的“瘦”字写出了晚冬时候梅花花朵凋零、花枝清瘦的特点。
主人公以花自喻,表现出了主人公因思念离人而心生埋怨,以至憔悴瘦损的哀婉形象。
蔡词中的“瘦”字表现出了荷花的纤细柔美,以此衬托荷叶的丰腴饱满,写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表达了词人月下赏荷时的愉悦、闲适之情。
【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诗词内容要点能力。
解答此类题,通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诗词,抓住相关的意象,词句进行分析,把握诗词内容要点,回答问题。
本题要求分别指出这两首词是什么季节的景物。
第一首,根据题目“梅”,词中“云窗雾阁春迟”(意思是“云簇阁楼的窗户,淡淡的雾气弥漫在四周,春天却迟迟不来”)“玉瘦檀轻”(梅花风姿清瘦)推断出该词描绘的是冬季,或说是晚冬季节的景色。
第二首词,根据题目“赏荷”上片描绘的荷花情形,以及下片中“暮云秋影”“西风”“夜凉”判定该词描绘的应该是秋天,确切说应该是初秋季节的景物。
【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诗词比较阅读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要进行比较阅读的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诗词,找到要进行比较阅读部分,结合具体内容仔细分析,指出异同。
【古诗文阅读】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天子采桑香蕉李清照谁在窗前种芭蕉树?阴充满心房,阴充满心房,离开心脏,留下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这是李清照南下之初的作品。
1.这首词的上片从哪些角度,写出了芭蕉怎样的特点?2.有人评论道:“下一部电影的结尾用‘担心失去北方人,不习惯倾听’来阻止它。
它看起来既沉闷又深刻。
”试结合李清照的生平作一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上片中芭蕉树的形象特点。
(4分)4.诗人如何在下一部电影中表达他的思想和感情?(4分)参考答案1.上述电影描述了香蕉树的“形状”和“感觉”。
香蕉树生长在窗前,但它可以“遮蔽中庭”,这间接地描述了它的树干高度、茂盛的枝叶以及树冠的伸展和下垂。
然后,诗人将描写范围缩小到香蕉树的细节——香蕉叶和香蕉心。
香蕉的心脏收缩,香蕉的叶子伸展。
这一卷是放松的,仿佛它是深情的、相互依存的、相爱的,有着无限真挚的感情。
2.字面上看,“起来听”似乎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
3.树干高大,枝叶繁茂,(2分)叶心轻松深情。
(2分)4.词人通过长夜孤枕难眠、雨打芭蕉之声的单调连绵和客居异乡的飘零处境,(2分)抒发了深沉浓重、凄凉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阅读题及答案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①
纳兰性德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②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注】①写此词时,与纳兰性德相知相守的妻子卢氏已离开人世。
②缃帙,套在书上的浅黄色布套,此处代指书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点滴芭蕉”细处落笔,营造出凄凉、孤独、忧愁的浓郁氛围,奠定全词感情基调。
B.上阕最后两句写出词人因爱妻亡故,许久未写“鸳鸯”二字,如今写来,颇感手生。
C.“幽窗冷雨一灯孤”与汤显祖的“愁万种,冷雨幽窗灯不红”意境相似,感情相近。
D.作者以日常生活情景入词,语言简净,写出了雨夜怀人时的心碎与无奈,感人至深。
15.“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4.(3分)B(“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指对当初妻子书写还不熟练的娇憨情景记忆犹新。
)
15.(6分)因疲倦而忽然低首,甚至弄乱了书笺,仍不放手,看到一半就已泪眼模糊了;(3分)通过诗人看旧时书笺时间之长、沉浸之深、用情之浓,表达了对亡妻的情意之厚、思念之苦。
(3分)【翻译】
窗外,雨打芭蕉的点滴声,使我记起了当初的情景,让我的心都快要碎了。
临睡前又翻检旧时书信,看着那写满相思情意的书笺,便记起当时她初学书写还不熟练的模样。
看着这些散乱的书册,不禁泪眼模糊。
在这个冷冷的雨夜里,幽暗的窗前,我点着一盏孤灯。
原以为情缘已尽,可谁又道得清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呢。
④“倦眼”二句:萧统《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
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
”二句重拍,格式不变,意思变。
即由对于往事的思忆,转到当前。
谓散乱的卷册,卷眼重重,已是一片模糊。
雨点滴在芭蕉叶上面心也随着破碎,一声声的雨打芭蕉的声音催促着作者回忆着当初。
因为心情郁闷,写下这首词,表现了心碎却无奈、忆人时的痛彻心扉。
此词情感真挚,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