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要求

合集下载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注意事项探讨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注意事项探讨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注意事项探讨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质勘察,比如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应用,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人民的健康生活与正常出行提供了必备条件。

进行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工业经济都在高速发展,各项基础工程建设都在不断扩大与提高,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国家与人民对于地质勘查工作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虽然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多在自然条件艰苦的环境下进行,但是们还是要提供最科学的测量数据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与民生发展作出贡献。

一、勘察前的准备工作1对要勘查的相关地区进行地质资料的收集,包括此区域地质、矿产、物化探、航片和遥感解译地质资料,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与评估;2 对要勘查的相关地区已有在的资料进行仔细研究,3 通过初步的实地了解与参考资料熟悉勘测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脉地质特征等基本情况,还要对当地分布的岩石名称与结构构造、矿物成分进行初步了解。

4 核实整理上级主管部门对本项目下达的文件或批文;还有地勘单位编制的立项书、设计书、审查意见及批复的主要工作量,认真领悟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以减少工作时的错误;5准备出发前的野外办公用品,它包括:记录本(地质记录本、物探、化探、测量专用记录本)、质量管理体系表格、剖面测量记录表、送样委托书、采样登记表等各种表格,稿纸、三角板、2H铅笔、坐标纸、橡皮、量角器、绘图板等。

6准备在野外工作时的工具,钢卷尺、采样钎、手持GPS(参数设定)、数码相机或录像机、皮尺、测绳、铁锤、罗盘(磁偏角校正)、采样布、样袋、油漆、手电筒、安全帽、登山鞋、手套等。

7后勤保障方面的准备,比如说越野车、所需食品、住宿设备等。

二、勘察时的步骤程序1 路线踏勘,这是勘查前的基础工作,初到一个地方,要根据对当地岩层的了解选择出一个地段做为路线踏勘剖面。

它可以是公路、山脊、沟谷等具有明显地理特征的地段。

这项工作的完成需要项目组全体成员一起来学习、判断、识别出地层岩性、构造、矿脉等地质特征,在各人员的考查确认之后,制定出以后要用的填图单位,还要与相关的测量标本进行比较,统一命名,完成一切相关工作,为以后的工作几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野外驻训后勤该如何保障

野外驻训后勤该如何保障

野外驻训后勤该如何保障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

但在野外驻训中各方面条件受限,可谓柴米油盐处处难。

然而,某支队驻训部队不但伙食标准未降,还因时、因地、因人而宜、别具野外特色。

八月的高原戈壁,时而烈阳艳艳、晴空万里,时而狂风大作、沙尘肆虐,这给后勤保障人员出了一道难题——沙尘来袭时气化炉灶火力不足、满锅都是土,给官兵生活及保障工作带来了极大地困扰。

党委始终坚持把服务保障重点放在基层,紧贴驻训官兵生活实际,充分收集官兵对后勤工作的意见建议,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切实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同时大力加强以野外保障为重点的后勤应急保障力量建设,以后勤管理相关规定为依据,着力从军需保障、营房保障、车辆管理等方面抓好后勤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落实,规范后勤管理秩序。

驻训以来,严格按照野战条件营区化管理要求,在驻训地域设置了野炊区、蔬菜储备区、野战淋浴车、野战停车场。

针对野外驻训对营养和能量需求高的特点,科学制定食谱,精心采购副食,保证官兵吃饱、吃好、吃的营养;根据沙漠日间天气炎热、官兵训练强度高,水分需求量大,每天为训练场官兵配送自制净水器过滤的水质,保证官兵身体健康;医务员每天定点在训练场跟随保障,并对简易厕所及营地周围进行消毒灭菌,积极做好灭鼠、灭蝇工作,保证了营区干净、整洁、卫生,确保了训练、生活设施完善及住用安全。

通过恶劣天候磨砺,不断增强了后勤官兵的战斗精神,探索了高原野外条件下后勤保障的方法路子,部队“走、吃、住、行、医、修”能力得到全方位检验,实战保障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要求》行业标准

《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要求》行业标准

《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要求》行业标准野外驻地建设野外驻地选址应远离可能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或洪水等其他自然灾害及易燃、易爆、高污染、高压线等区域,依照功能分区布局。

依照野外工作开展时间不同,分情况建设驻地。

野外驻地固定3个月以下的,可搭建帐篷;固定3个月~6个月以内的,宜搭建帐篷或配置集装箱、宿营车;固定6个月以上的,应视具体情况搭建帐篷、板房、彩钢房或配置集装箱、宿营车。

根据气温情况,高于32℃的天数达30日以上的,应配备防暑降温设备;气温低于5℃达30日以上,或者3000m以上高海拔地区,应配备防寒保暖设备。

除高海拔地区或取水困难地区外,应设有浴室并配备淋浴设备。

陆域野外后勤保障陆域分为一般地区和特殊地区两类。

一般地区指平原、丘陵等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特殊地区指高原、沙漠(戈壁)、高山和无人居住等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的地区。

除特殊情况外,两者规定基本一致。

野外驻地应视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和野外作业的设备仪器,资料性附录A做了详细的说明。

野外工作人员应视工作、生活需要配备必要的工作和生活个人用品,资料性附录B做了详细的说明。

餐饮方面,野外驻地应保障野外工作人员一日三餐。

因室外作业中午不能返回就餐的,应配制适合保温饭盒或自动加热饭盒保温或加热的午餐。

因工作需要加班的,应适当提供加餐或夜宵。

因身体原因需做病号饭的,应尽可能地满足要求。

野外驻地应保障野外工作人员就餐营养。

每日应给每个人提供不少于60g的蛋白质,饮水量应不少于3.5L,每日至少应吃1次蔬菜。

餐食尽量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稀稠搭配。

野外驻地应给从事高强度作业的人员配备高热量食物(如压缩饼干、巧克力或肉类制品等)。

野外工作人员因民族饮食习惯对就餐有特殊要求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提供分餐服务。

野外驻地常驻工作人员5人以下的,宜由工作人员兼任厨师;常驻工作人员5人以上(含5人)的,宜配备专职厨师。

地质调查劳动防护发放标准

地质调查劳动防护发放标准

地质调查劳动防护发放标准
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劳动,因此在地质调查中进行劳动防护发放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地质调查劳动防护发放标准。

首先,在地质调查中,劳动者往往需要在户外长时间工作,面临日晒、雨淋等不良天气的侵扰,因此发放防寒、防晒等相关劳动防护物品是必不可少的。

劳动者需要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和工作强度,发放合适的保暖衣物、雨具和防晒用品,以保障劳动者在户外工作时的舒适和安全。

其次,在地质调查中,劳动者通常需要进入地下或者其他高温高湿环境,因此发放适宜的防高温、防湿热劳动防护物品非常重要。

劳动者需要配备散热衣、吸湿排汗的工作服等,以保证劳动者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此外,地质调查中常常涉及到一些机械设备的操作,为了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发放相应的劳动防护设备。

例如,发放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保护劳动者在操作机械设备时身体的安全。

最后,地质调查中的一些工作场景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的产生,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需要发放防护口罩、呼吸防护器等相关劳动防护物品。

这些物品能够有效地防止有害气体或者粉尘进入劳动者的呼吸道,减少对身体的危害。

总之,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劳动,为了保障劳动
者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需要发放相应的劳动防护物品。

以上介绍的劳动防护发放标准是基于地质调查的一般情况,具体的标准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国务院关于解决野外地质、测绘人员的工作、生活用品及副食品供应问题的规定-

国务院关于解决野外地质、测绘人员的工作、生活用品及副食品供应问题的规定-

国务院关于解决野外地质、测绘人员的工作、生活用品及副食品供应问题的规定正文:---------------------------------------------------------------------------------------------------------------------------------------------------- 国务院关于解决野外地质、测绘人员的工作、生活用品及副食品供应问题的规定(一九六三年五月七日发布)地质、测绘系统的广大职工,长年在野外从事普查、勘探和勘测工作,流动大,很分散,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比其他厂矿企业的职工要更艰苦一些。

党和国家对长年在艰苦环境下工作的地质、测绘职工一向很关怀,有关部门在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上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这对地质、测绘系统的职工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但据各地反映。

目前野外地质、测绘人员在劳动保护用品、生活用品和副食品的供应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地区的地质、测绘人员的劳保、生活用品供应不足,副食品标准太低或者得不到供应;有些地区把地质,测绘人员的家属,以不在城镇为理由,当作农业人口对待,根本不供应副食品,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也影响了部分地区地质,测绘工作的正常开展。

为了使地质、测绘人员的生活得到进一步的保障,特作如下规定:(一)地质、测绘人员所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和部分生活用品,如毛巾、胶鞋、蚊帐、水壶、饭盒等用品,应由省(区、市)地质局编制需用计划,经省(区、市)人民委员会核定后,由省(区、市)商业厅在商业部下达的劳保用品专项供应计划指标内保证供应;手电筒、手电池、煤油、蜡烛、背包、肥皂等用品,应由地质大队编制需用计划,经专署或者县人民委员会核定后,由当地专、县商业部门组织供应,在货源不足时,应由专、县商业部门转请上级商业部门及时帮助解决。

(二)野外地质、测绘人员和家属的副食品和纸烟等,应由所在地区的商业部门组织供应。

地质野外工作制度

地质野外工作制度

地质野外工作制度一、总则地质野外工作是地质勘探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野外工作的高效、安全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地质勘探、科研单位在野外进行的地质调查、勘探、采样、测量等工作。

二、野外工作组织与管理1. 野外工作应按照项目任务书、设计书和实施方案进行,项目负责人对野外工作全面负责。

2. 野外工作前,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野外工作期间,项目负责人应定期对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确保野外工作按照计划进行。

4. 野外工作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对野外工作成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野外工作总结报告。

三、野外工作纪律与安全1. 野外工作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纪律规定,保守国家秘密,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2. 野外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野外工作规程,确保工作质量。

3. 野外工作人员应遵守野外安全规定,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4. 野外工作期间,工作人员应保持与基地的联系,及时报告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

5. 野外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应按要求提交野外工作记录、样品和资料。

四、野外工作质量控制1. 野外工作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确保工作质量。

2. 野外工作期间,应定期对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野外工作结束后,应进行成果汇总、分析,形成野外工作质量报告。

4. 项目负责人应对野外工作质量负总责,对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五、野外工作生活保障1. 野外工作期间,应保障工作人员的生活需求,提供合适的住宿、餐饮条件。

2. 野外工作单位应关注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工作人员身心健康。

3. 野外工作期间,应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六、野外工作环境保护1. 野外工作应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野外工作期间,应妥善处理废弃物、废水,防止污染环境。

3. 野外工作应注重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不得随意采集、破坏。

地勘单位后勤管理制度

地勘单位后勤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地勘单位后勤管理工作,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单位正常运营,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地勘单位内部所有后勤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食堂、宿舍、车辆、办公用品、设施设备等。

第三条后勤管理工作应遵循“服务至上、保障有力、勤俭节约、安全环保”的原则。

第二章食堂管理第四条食堂应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规,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查。

第五条食堂应根据员工需求,合理制定菜谱,确保营养均衡,满足员工口味。

第六条食堂工作人员应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食堂环境整洁,秩序井然。

第三章宿舍管理第七条宿舍应提供安全、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定期进行卫生打扫和消毒。

第八条宿舍内设施设备应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报修。

第九条宿舍分配应公平、合理,员工有义务爱护宿舍设施。

第四章车辆管理第十条车辆使用应遵循“合理调配、安全驾驶、节约能源”的原则。

第十一条车辆驾驶员应具备相应的驾驶技能和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第十二条车辆维修、保养应定期进行,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

第五章办公用品管理第十三条办公用品采购应遵循“实用、经济、合理”的原则。

第十四条办公用品使用应遵循“节约、高效、环保”的原则。

第十五条办公用品的领用、报废应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六章设施设备管理第十六条设施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应按照计划进行,确保工作效率。

第十八条设施设备使用人员应爱护设备,避免人为损坏。

第七章安全环保第十九条后勤管理工作应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十条后勤部门应加强环保意识,推广节能、环保技术。

第八章考核与奖惩第二十一条后勤部门应定期对后勤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

第二十二条对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后勤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三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

第九章附则第二十四条本制度由后勤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野外工作保障措施

野外工作保障措施

野外工作保障措施野外工作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工作环境,虽然有着广阔的工作场地和自然环境,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野外工作人员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首先,应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

在野外工作前,应对每个工作任务进行周密的安排与分析,确保每个人员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避免人员交叉作业和安全漏洞。

其次,野外工作人员需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

在野外环境中,人员面临着诸多危险,如恶劣的天气、野生动物、地质灾害等。

因此,在野外工作前,应为所有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野外生存技能、避免野生动物伤害的方法、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等,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第三,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器材。

野外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穿戴合适的劳保用品,如安全帽、工作服、带有防滑功能的鞋等,以防止意外伤害。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还需配备其他安全设备,如防护面罩、防护眼镜、手套、安全绳等。

这些安全设备和器材的使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第四,完善现场管理制度。

野外工作场地的规模较大,管理起来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现场管理制度。

要加强对工作现场的监督与管理,制定并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避免违反安全操作导致的事故。

最后,建立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机制。

野外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如果发生了意外事故,需要能够迅速做出应急响应。

因此,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机制,明确每个人员的应急任务和责任,并进行相应的演练和培训,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野外工作的保障措施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安全防护、提高人员素质和意识、完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保障野外工作人员的安全。

我国地勘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现状、问题与建议

我国地勘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现状、问题与建议
2 . 5 文 化 娱 乐 方 面

为 了解 决野 外 工作 人 员 的精 神 文 化 生 活 , 地 勘
单位 均 配备 了一 定 的文 化 娱 乐 设 施 。在 学 习方 面 , 配 备 了一些 生活 方 面 的 书籍 ; 在 文 化娱 乐 方 面 主要 以羽毛 球 、 棋类为主 , 有 条 件 的 野 外 项 目部 配 备 了 小 尺寸 的电视及 上 网卡 。
分 为依 托保 障 和无 依 托保 障两 种模 式 ①。我 国野 外
地 质 工作 后 勤 保 障 具 有 一 定 的 区域 特 性 , 东 部、 中 部 地 区主要 采 用依 托 保 障 模 式 , 西 部 地 区 采用 无 依 托 保 障模 式 。同 时 , 住宿 、 餐饮 、 医疗 、 通讯 、 文 化 娱 乐 等 方 面的保 障也 具有 一定 的 区域 特性 。
地勘单 位 野 外 地 质 人 员 的 住 宿 以 租 房 和 帐篷
为主 , 极少 数 野外 项 目部 搭 建 了板 房或 彩 钢房 。其
中, 依 托保 障模 式 下 , 野 外 地 质 人 员 租住 民房 ; 无 依
托保 障模 式下 , 住 宿 以帐 篷 为 主 要方 式 。从 区 域来
看, 我 国东部 、 中部地 区 , 野 外地 质 人 员 住 宿 是 以租 房为 主 , 以 帐篷 为 辅 ; 西 部 地 区野 外 地 质 人 员 的住
我 国野外 地质 工 作 后 勤保 障制 度 不 健 全 、 标 准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0 2 — 0 7
多金属 找 矿 、 护矿等新 职能任务 的特点, 积 极 探 索

中 国 矿 业
2 . 3 医 疗 卫 生 方 面

野外地质勘查质量保障措施

野外地质勘查质量保障措施

野外地质勘查质量保障措施野外地质勘查是对地质信息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采集的过程,对于准确获取地质信息非常重要。

在野外地质勘查过程中,质量保障措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野外地质勘查的质量保障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一、勘查前准备工作1.明确勘查目标及要求在进行野外地质勘查之前,需明确勘查的目标和要求。

例如,是进行地质调查、进行矿产资源勘查还是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等。

明确了勘查目标和要求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勘查计划,提高勘查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收集勘查区域的基础资料在勘查区域进行前,需要收集勘查区域的基础资料。

例如,地质图、地图、遥感影像、历史调查报告等,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基础资料,可以全面了解勘查区域的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从而为野外实地勘查提供参考和依据。

3.组织人员和装备在进行野外地质勘查之前,需要组织合适的人员和装备。

勘查人员应具备地质勘查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具备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

勘查装备应包括必要的测量仪器、取样工具、勘查工具等。

通过组织合适的人员和装备,可以保证勘查工作的高效进行。

二、现场勘查工作1.勘查方法选择在野外地质勘查中,需要根据勘查目标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勘查方法。

例如,测量方法、取样方法、勘探方法等。

不同的勘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质特征和勘查目标,正确选择勘查方法可以提高勘查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实地调查和测量工作在进行野外地质勘查时,需要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工作。

实地调查包括现场观察、现场勘查、地层调查等,通过实地调查可以直接观察和了解地质现象和地质特征。

测量工作包括地形测量、地貌测量、地震测量等,通过测量可以获取地质信息和地质数据,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3.采样工作在野外地质勘查中,采样是获取地质样品的重要方法之一。

地质样品可以提供详细的地质信息和地质数据。

采样工作需要根据勘查目标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取样点、取样方法和取样工具,并进行规范的采样操作。

采样后,需要及时进行样品的标识、封存和送检等工作,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安全保障工作制度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安全保障工作制度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安全保障工作制度第一条为了使在西部艰险地区从事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野外作业人员的安全得到基本保障,保证地质调查项目正常进行,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西部艰险地区,从事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高度流动分散作业的单位、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实施地质调查项目过程中,各单位要根据本制度规定,各司其职,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条地质调查人员安全保障工作纳入地质调查工作总体发展规划,各项目实施单位应建立和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实现地质调查后勤装备现代化。

第五条野外作业人员应急救援工作采取分级实施,项目组及作业人员本人自行实施为一级,工作站组织实施为二级,地调局协调组织为三级。

应急救援工作要做到信息通畅、定位准确、决策果断、抢救及时。

第六条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全保障工作的主要职责:一、制定西部艰险地区野外作业人员安全保障工作制度;二、指导西部艰险地区的安全保障工作,对项目安全保障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三、组建为西部艰险地区安全保障工作提供支撑和服务的工作站;四、承担三级应急救援的协调组织工作;五、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后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根据项目合同进行相应处罚。

第七条项目实施单位安全保障工作的主要职责:一、为安全保障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二、对参加西部艰险地区的野外作业人员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三、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和自我防护意识,对参加西部艰险地区野外作业的人员进行不少于3天的安全、卫生、保健和自救互救知识等内容的培训;四、为西部艰险地区野外作业人员配置必须的交通运输、通讯联络、报警呼救、紧急救援、医疗保健、个体防护等基本装备;五、为西部艰险地区野外作业人员配置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并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六、为野外作业15人以上项目组配备医务人员或兼职卫生员,由其负责医疗防疫保健、自救互救技术训练和紧急情况下的救护工作。

野外工作保障措施有

野外工作保障措施有

野外工作保障措施有野外工作保障措施野外工作是指在户外环境中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可能涉及到的工作内容包括野外勘探、野外调查、野外施工、野外救援等。

由于野外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存在着种种的安全风险,因此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进行全面的健康和安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在野外工作之前,工作人员需要接受全面的健康和安全培训,以了解野外工作的环境特点、潜在的风险和对应的应急措施。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危险品识别、急救知识、防护装备使用方法等。

通过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

其次,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和操作规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开始野外工作之前,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操作规程,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

工作计划和操作规程应考虑到野外工作环境的特点,包括天气因素、地形因素、野生动植物等,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确保工作人员在艰苦的环境下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并避免发生事故。

第三,配备齐全的安全装备和防护设备是保障野外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根据不同的野外工作情况,选择并配备适合的安全装备和防护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护鞋、防护服、呼吸器具等。

同时,还需配备紧急救援设备,如急救箱、移动通信设备等,以备不时之需。

工作人员在进行野外工作时,要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装备和防护设备,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是保障野外工作人员安全的有效手段。

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旨在提前预判潜在的危险和灾害,做好应对和管理。

野外工作人员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确保自身安全及周围人员的安全。

总之,野外工作是一项风险较高的工作,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受到较大的威胁。

通过全面的健康和安全培训、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和操作规程、配备齐全的安全装备和防护设备,以及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可以有效提高野外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水平,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野外工作保障措施怎么写

野外工作保障措施怎么写

野外工作保障措施怎么写野外工作是指在户外环境或野外地区进行的工作任务。

由于野外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保障措施必不可少。

下面将为您列举一些常见的野外工作保障措施。

第一,事前准备。

在进行野外工作之前,应进行全面的准备工作。

首先,应进行地形勘察,了解野外工作地区的地理环境、道路情况等,规划出适当的工作路线。

同时,要了解天气状况,根据天气预报安排工作计划,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工作。

其次,要验收相关安全设备,确保设备完好并且足够数量。

第二,个人防护。

野外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存在一定的伤害风险。

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野外工作时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比如,戴上安全帽、防护眼镜、口罩,穿戴耐磨、防滑的工作服和鞋子等。

此外,根据需要,还可以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如手套、耳塞等。

第三,安全培训。

在野外工作之前,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野外工作常见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野外急救知识培训、防护装备使用说明等。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第四,应急预案。

在野外工作中,突发意外事件时有发生的可能。

因此,制定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应急预案可以包括紧急救援通讯方式、应急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准备、事故处理流程等。

在发生意外时,可以根据预案迅速采取措施,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五,定期检查。

野外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定期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定期检查可以包括对防护装备的检查、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意识的培训、野外工作环境的评估等。

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野外工作保障措施是必要且重要的。

通过事前准备、个人防护、安全培训、应急预案以及定期检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野外工作风险,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进措施,提高野外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要求

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要求

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要求目次前言............................................................................... III 引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野外驻地建设 (2)6 陆域(一般地区) (4)7 陆域(特殊地区) (7)8 海域 (9)9 空域 (11)附录A(资料性附录)野外驻地配备的设施及装备 (13)附录B(资料性附录)野外工作人员个人配备的装备 (15)参考文献 (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敏、周海东、王雪、李虹、徐静、朱义林、袁鸣等。

DZ/T XXXXX—XXXX引言野外地质工作是我国最艰苦的行业之一。

作业目的地大多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且工作流动性大、高度分散,有环境风险,条件十分艰苦。

近年来,为改善野外地质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多地多部门探索制定了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方面的标准,对规范和保障野外地质后勤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由于各地各部门制定的标准内容存在要素不一、条件要求不同的情况,致使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给保障地质工作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为适应新时代地质工作需求,保障野外地质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改善野外地质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推进地质行业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化建设,在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的组织和指导下,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会同地质行业有关单位在广泛调研、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DZ/T XXXXX—XXXX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野外地质工作中野外驻地建设、陆域、海域、空域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的基本要求。

野外地质海域工作后勤保障基本要求

野外地质海域工作后勤保障基本要求

野外地质海域工作后勤保障基本要求一、海上作业(一)工作野外驻地应依托船舶或平台等现有场所建设。

野外驻地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并视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和设备仪器。

具体参见附录A。

野外工作人员应视工作、生活需要配备必要的工作和生活个人用品。

具体参见附录A、附录B。

需补充配备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住宿野外工作人员的住宿应依托船舶或平台等现有的居住设施和配备的生活用品。

需补充配备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餐饮1.餐饮保障野外驻地应保障工作人员24h就餐或至少一日四餐。

不能提供24h就餐的,应给从事高强度工作的人员配备高热量食物(如压缩饼干、巧克力或肉类制品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保证蔬菜的供应,以保障人体对维生素的摄取量。

餐饮保障的其他要求,参照6.3.1的规定执行。

2.厨房、餐厅及设施野外驻地的厨房、餐厅和设施应依托船舶或平台条件设置或配备。

需补充配备的,参照6.3.2和6.3.3 的规定执行。

野外驻地应按照计划工作周期内所需水量的2倍进行配备饮用水。

野外驻地应配备水质监测设备和净水设备,且应按产品使用要求定期更新、更换滤芯。

3.厨师野外工作人员20人以下(含20人)的野外驻地,应配备专职主厨1人、帮厨1~2人;野外工作人员20人以上、40人以下(含40人)的,应配备专职主厨2人、帮厨2~3人。

野外工作人员每增加20人,应增加主厨1人,帮厨1人。

专职厨师(包括主厨、帮厨) 应适合海上工作。

其他要求按6.3.4的规定执行。

4.食材配备及储存出海作业之前,应按野外工作人员数量和计划工作时间日数配备足量的食材(包括主食、副食及水果、蔬菜等)。

计划海上工作时间小于1个月(含1个月)的,应配备双倍的主食食材;计划海上工作时间大于1个月的,应额外配备1个月的主食食材。

海洋地质调查船靠港应尽力补给食材。

食材应分类储存,注意保鲜,防止变质。

二、通讯野外驻地、作业组及野外工作人员的通讯保障,按6.5.1的规定执行。

国外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分析

国外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分析

国外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分析李虹;方敏;王雪;周海东;袁鸣【期刊名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年(卷),期】2017(30)9【摘要】对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四国相关的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安全指南、规程等发现,四国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均是在其《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基础上制定的,内容主要包括餐饮、住宿、医疗与急救、通讯等方面.这些标准的主要特点有: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多类型的个体防护用品标准,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合适的生活居住区域.制定我国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的建议:(1)建立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体系,推进野外后勤装备标准化建设;(2)明确野外后勤保障经费来源,促进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能力建设;(3)制定野外后勤保障标准体系应合理分区,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总页数】5页(P43-46,73)【作者】李虹;方敏;王雪;周海东;袁鸣【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 10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1;F062.1【相关文献】1.国内外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比较研究 [J], 周海东;王雪;李虹;方敏2.我国地勘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现状、问题与建议 [J], 方敏;周海东;王雪;李虹3.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编制的思考 [J], 李虹;袁鸣;方敏;吴吟4.完善野外地质填图教学阶段提高学生野外地质工作能力 [J], 宋立军;王凤琴;马行天;李辉峰;李庆本;刘汉香5.我国地勘行业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典型案例研究 [J], 周海东;李虹;王雪;方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安全保障工作制度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安全保障工作制度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安全保障工作制度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展,对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西部艰险地区成为了国家重点开发的区域。

为了保证地质调查的顺当开展,保障野外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地质调查局订立了一系列的安全保障工作制度。

本文所要介绍的正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安全保障工作制度。

二、西部艰险地区野外作业概况西部艰险地区包括青藏高原、西南地区等地,地联峰峦,山高路险,气候条件恶劣,在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时,面临着种种的安全隐患。

例如,道路不通,通信不畅,气候恶劣、高原反应等等,这些都会对野外工作员造成极大的威逼。

三、野外作业人员安全保障制度为了保证野外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地质调查局订立了一系列的安全保障工作制度,针对野外作业人员的进出围栏、交通工具、留宿、饮食、医疗等方面提出了认真的规定。

1. 进出围栏管理制度在野外作业区域内,需要设立检查站,对进出区域的人员进行身份验证、体温测量等工作。

在作业期间,不得有外来人员进入野外作业区域,也不得有人员擅自离开。

2. 交通工具管理制度在艰险地区,交通工具特别关键,行车安全也非常紧要。

依据野外作业实在情况,订立认真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车辆维护保养、驾驶员的安全技能培训、应急救援措施等等。

同时,在车辆安全问题上,要重视司机和乘客的安全教育,建立严格的车辆出车前检查制度。

3. 留宿管理制度在野外作业期间,保障工作者的留宿条件可以说是最为紧要的问题之一、西部艰险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恶劣,单纯的野外帐篷露宿已经很难充足生活、休息的要求。

因此,在野外作业区域内,需要搭建安全、暖和、舒适的营地,保障工作者的留宿条件,并订立认真的留宿管理制度,确保营地的安全和卫生。

4. 饮食管理制度对于野外作业人员来说,饮食不仅是生命的保障,同时也关系到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在野外作业区域内订立认真的饮食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的安全、营养和卫生,并订立应急预案,保证在碰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进行适时的应对。

野外地质后勤保障实况与优化

野外地质后勤保障实况与优化

野外地质后勤保障实况与优化发表时间:2017-12-18T15:54:34.7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20期作者:赵前[导读] 野外地质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

山东省地矿局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野外地质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

根据地质工作的特点和地质工作者的工作环境,野外地质后勤保障主要是指地质勘查一线人员在野外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时,保障工作、生活所需的装备设置的行为,包括食物供给、住宿保障、出行车辆、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个人防护、文化娱乐等所需的生产、生活装备设施。

“新常态”之后,须顺应发展新方式,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后勤保障工作作为地质工作后方主战场,对地勘行业改革调整起到了支撑作用。

关键字:地勘行业野外后勤保障;存在的问题;保障措施一、野外地质后勤保障工作的意义面对“新常态”,地勘行业野外后勤保障工作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和地位: 1、后勤保障作为地质工作后方主战场,涉及到地质工作的方方面面,新常态下地勘行业改革调整的不断深入,野外后勤保障在管理的范围和服务的质量上都有新的要求,地勘行业后勤管理已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信息化管理转化,提高后勤保障水平、提高内部运行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已经成为后勤保障部门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2、地勘行业后勤管理工作,提升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服务效益、安全系数意义重要。

地勘后勤管理工作有它自己的诸多特点。

如何提高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水平,适时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和高效的精神服务保证,是后勤人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3、“互联网+”时代,后勤保障应主动适应现代化发展,将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保障方式向社会化延拓,保障手段向信息化迈进,后勤管理向科学化转变。

后勤保障能力作为野外地勘工作必须与之适应,对后勤保障体系、模式、方式、力量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野外地质后勤保障工作存在问题陈旧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服务类型,已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归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制度不健全,标准体系缺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次前言 (III)引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野外驻地建设 (2)6 陆域(一般地区) (4)7 陆域(特殊地区) (7)8 海域 (9)9 空域 (11)附录A(资料性附录)野外驻地配备的设施及装备 (13)附录B(资料性附录)野外工作人员个人配备的装备 (15)参考文献 (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敏、周海东、王雪、李虹、徐静、朱义林、袁鸣等。

DZ/T XXXXX—XXXX引言野外地质工作是我国最艰苦的行业之一。

作业目的地大多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且工作流动性大、高度分散,有环境风险,条件十分艰苦。

近年来,为改善野外地质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多地多部门探索制定了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方面的标准,对规范和保障野外地质后勤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由于各地各部门制定的标准内容存在要素不一、条件要求不同的情况,致使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给保障地质工作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为适应新时代地质工作需求,保障野外地质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改善野外地质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推进地质行业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化建设,在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的组织和指导下,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会同地质行业有关单位在广泛调研、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DZ/T XXXXX—XXXX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野外地质工作中野外驻地建设、陆域、海域、空域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域、海域、空域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工作。

本标准不适用于极地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651-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AQ 2004-2005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AQ 2049-2013 地质勘查安全防护与应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备要求DZ/T 0251-2012 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规范3 术语和定义DZ/T 0251-2012 3.2、3.3、3.4和AQ 2049-2013 3.2、3.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野外地质工作 field geological work在室外从事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及专业勘查技术服务活动的行为。

3.2地质勘查单位 geological exploration organization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法人和其他组织。

3.2野外驻地 field station为开展野外地质工作临时设置的工作、生活的场所。

3.3作业组 working team为开展野外地质工作临时组建的最基本的作业单元。

3.4野外工作人员 working people in field参与或监督检查野外地质工作的人员。

3.5后勤保障 logistics supportDZ/T XXXXX—XXXX为野外驻地及野外工作人员提供工作、生活必须的装备、设施及物资保障活动。

3.6无依托保障 logistics support without relying通过建设临时性住所,配备必要的设施及物资,为野外驻地及工作人员提供工作、生活的后勤保障的活动。

3.7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针对野外地质工作过程中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计划与活动。

3.8个人防护 personal protection在开展野外地质工作过程中使野外工作人员免遭或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而提供的装备和采取的措施。

3.9一般地区 general area平原、丘陵等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

3.10特殊地区 special area高原、沙漠(戈壁)、高山和无人居住等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的地区。

4 总则4.1 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应包括工作、住宿、餐饮、交通、通讯、医疗、文体、应急救援和个人防护等方面。

地质勘查单位应根据野外驻地的工作任务、项目规模、人员数量及构成、工作周期、有无依托保障等,按照野外工作区域和作业环境条件等给予相应的后勤保障。

4.2 地质勘查单位对野外驻地的建设,无依托保障的,应遵照安全、便利、舒适、经济、实用的原则做好后勤保障;有依托保障的,应尽可能利用本单位或当地已有基础设施和其他社会资源,遵循拾遗补缺的原则进行后勤保障。

4.3 地质勘查单位应保证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装备质量,为野外驻地及野外工作人员配备的各种后勤保障装备的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要求(参见附录A、附录B)。

野外驻地及野外工作人员应按有关规定使用、维护和保管好各种后勤保障装备。

4.4 海域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依托船舶的,应尽可能利用船舶已有基础设施和资源,参照4.2的要求进行后勤保障。

4.5 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经费应纳入地质勘查项目预算,各项支出应符合国家财务制度有关规定。

经费比例可根据项目工作区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列支。

5 野外驻地建设5.1 陆域与空域5.1.1 选址野外驻地选址应远离可能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或洪水等其他自然灾害及易燃、易爆、高污染、高压线等区域。

DZ/T XXXXX—XXXX 5.1.2 布局野外驻地的布局应划分出工作、生活等功能区,且各功能区要有明显标识。

野外驻地的各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间距,保障空气流通、交通方便、消防安全等。

炸药、雷管、化学试剂等易燃易爆和放射源等危险品储存区的布局,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5.1.3 基建野外驻地固定3个月以下的,可搭建帐篷;固定3个月~6个月以内的,宜搭建帐篷或配置集装箱、宿营车;固定6个月以上的,应视具体情况搭建帐篷、板房、彩钢房或配置集装箱、宿营车。

野外驻地卧室的内部高度应大于2 m ,面积应不低于4 m2/人。

野外驻地气温高于32 ℃的天数达30日以上的,应配备防暑降温设备;气温低于5 ℃达30日以上的,应配备防寒保暖设备。

野外驻地在高海拔地区(海拔≥3000 m)的,室内工作区、生活区应配备防寒保暖设备。

野外驻地应设有厕所。

无依托保障的野外驻地,厕所宜设在水源下游和主风向下风处,且与生活区保持20 m以上的距离,应能防风、防雨并保持清洁卫生。

有女工作人员的,应设女厕所。

野外驻地应设有带盖的垃圾箱或垃圾坑,垃圾坑宜设在水源下游和主风向下风处,且与生活区保持一定距离。

野外驻地(高海拔地区(海拔≥3000 m)或取水困难地区除外)应设有浴室并配备淋浴设备。

野外驻地撤离时,应做好垃圾处理,恢复原生态。

5.1.4 电力野外驻地的电力供应应保障工作、生活用电需求。

野外驻地能使用社会电网供电的,应做好通电相关工作;不能使用社会电网供电的,应配备足够功率的发电机、稳压器及达标的燃油,并配备安全的储油设备,做好安全保障。

高度流动的野外驻地应配备安全可靠的供电电源。

5.1.5 安全地质勘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应符合AQ 2004-2005的相关要求。

野外驻地的安全保障(包括保密、消防、食品、饮水、医疗、交通、环境、人身、财物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5.1.6 环境保护野外驻地及野外工作区的环境保护,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野外作业的技术工艺和设备装备应符合绿色勘查相关规定。

5.2 海域5.2.1 布局野外驻地布局应划分出工作、生活等功能区,且各功能区要有明显标识;野外驻地卧室应保持卫生,尽量保持干燥。

5.2.2 安全使用燃油的船舶或平台应做好储油安全保障。

DZ/T XXXXX—XXXX地质勘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应符合AQ 2004-2005的相关要求。

野外驻地的安全保障(包括保密、消防、食品、饮水、医疗、交通、环境、人身、财物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5.2.3 环境保护野外驻地环境保护应符合国家海域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6 陆域(一般地区)6.1 工作6.1.1 部门用品野外驻地应视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和野外作业的设备仪器。

具体参见附录A。

6.1.2 个人用品野外工作人员应视工作、生活需要配备必要的工作和生活个人用品。

具体参见附录B。

6.2 住宿6.2.1 卧室环境野外驻地的卧室内、外应保证空气流通,室顶不漏雨,地面、墙面不潮湿。

6.2.2 室内设施野外驻地的卧室内应视需要配备必要的办公、休息、储物、饮水、照明、清洁、防暑降温或防寒保暖等工作和生活用品。

具体参见附录A、附录B。

6.2.3 个人用品野外工作人员应视需要配备必要的床上、洗漱、洗涤等个人生活用品。

其中,床单、被子、被罩、枕套冬夏两季各2 套/人·年。

具体参见附录B。

6.3 餐饮6.3.1 餐饮保障野外驻地应保障野外工作人员一日三餐。

因室外作业中午不能返回就餐的,应配制适合保温饭盒或自动加热饭盒保温或加热的午餐。

因工作需要加班的,应适当提供加餐或夜宵。

因身体原因需做病号饭的,应尽可能地满足要求。

野外驻地应保障野外工作人员就餐营养。

每日应给每个人提供不少于60 g的蛋白质,饮水量应不少于3.5L,每日至少应吃1次蔬菜。

餐食尽量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稀稠搭配。

野外驻地应给从事高强度作业的人员配备高热量食物(如压缩饼干、巧克力或肉类制品等)。

野外驻地应保障野外工作人员就餐卫生,餐具应洗净消毒,就餐环境要清洁卫生。

采购或配送的食材应保证新鲜和质量,食材加工应使用清洁水源,烹饪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食物应做到生熟分开。

野外工作人员因民族饮食习惯对就餐有特殊要求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野外驻地应尽可能提供分餐服务。

DZ/T XXXXX—XXXX 6.3.2 厨房及设施野外驻地应设有独立的厨房。

厨房应保持空气流通和清洁卫生,注意防火、防毒、防爆等。

厨房除配备必要的炊具和餐具外,还应配备相应的保鲜、消毒及清洁卫生设备、用具及用品。

野外驻地饮用水应尽量使用自来水或纯净水(矿泉水)。

使用天然流动水源(河流、小溪、天然泉水等)的野外驻地,应配备水质监测设备和净水设备,且应按产品使用要求定期更新、更换滤芯。

离水源较远的,应配备密闭、安全、卫生的储水容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