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诗两首》第二课时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新人教版(new)
《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诗两首(第2课时 乡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课时乡愁一、导入新课在当代诗坛,有一位生长于大陆,定居于台湾的诗人,一位热爱故土如爱自己的诗人,有一位唱着乡愁永不老去的诗人,他——就是余光中。
现在,让我们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世界。
背景拓展: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主籍福建,1949年去台湾,当时仅21岁,再返乡时已64岁。
正如他自己所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余光中60年代起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
70年代创作《乡愁》,在回忆创作经历时他说:“随着日子的流逝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
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他还说:“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
”二、朗读,整体感知1.熟悉课文生字词。
窄.(zhǎi)坟墓.(mù)2.配乐范读,读出诗的音乐美。
教师引导交流,体会诗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按“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的时间顺序排列。
第1节是生离,第3节是死别,死别更痛彻心扉,应读出递进感。
全诗长句、短句错落有致,有参差之美。
全诗一唱三叹,由个人之思到家国之恋,形式上回环往复,有音乐之美。
3.自由品读,想象诗的画面美。
教师示范,如第一节,可边读边这样想象:昏黄灯光下,一位十五岁的少年正在雪白的信笺上奋笔疾书,向远方的妈妈倾吐自己的思念和学业上的进步。
写好后,他仔细地贴上邮票。
因为他知道,这一枚小小的邮票上,载着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浓浓的思念。
学生在想象中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初步理解诗意,用文字描述画面。
三、解读,深层领悟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余光中是如何将抽象的“乡愁”转化成具体可感的意象的?作者巧妙地将“乡愁”物化,找到它的对应物。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2.诗中,四种意象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这四个物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咏唱故国诗情 1《诗两首》乡愁 新人教版
意象 言
构思 语
下面是 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乡愁》,根据分析现 代诗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并说说 两者之间的 同异。
故乡的 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
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
手别离 同:诗人都是选择几个深意的形象或画面来表达同样的 主 别题离,后两篇都乡是愁通/过是创一造棵性/没的有比年喻轮来的书树写心中的永愁不,/两老首去都 是抒情诗。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啊,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礼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海、给黎明。 啊,母亲, 我的甜柔深切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异:余诗主要是通过形象来推进诗情,席诗主要通过画面 和比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余诗的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 深;余诗的结构比较对称,在表达的情感上,席诗相对细 腻和缠绵。
拓展阅读
昨夜,/月光在沙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 大陆。
(《舟子的悲歌》)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
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 去,睡整张大陆。 ( 《当我死时》)
乡愁 ——余光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中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
像
,
。
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 很长的时间化作一颗一颗热泪。
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第2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自学检测一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 《乡愁》诗里, 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 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 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 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 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 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 感染力。
要点归纳: • 1.找关键句 • 2.抓关键词
•
目标2、通过感悟诗中的艺术 形象,能总结出诗人表达的情 感。 内容:诗歌 自学指导二:
• 方法:先自学,再同桌交流,找出规律,归纳方法要点。
• 时间:15分钟。
• 要求:①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 的?
•
•
②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 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乡愁余光中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诗歌,能说出诗歌主要 内容或思路。 2、通过感悟诗中的艺 1.文学常识填空。
诗人 诗评家
• 余光中(1928— ),当代 和 。 • 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 《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 《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 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②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 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 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 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 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 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 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 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1《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诗两首》教学课件(共31张ppt)
写作背景
写于1972年。同所有漂流到海岛的人一样,余 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 之情。同时由于大陆和台湾人为的长期隔绝,这种 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都不可比 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多 年的当代诗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浅易但韵味 无穷的《乡愁》。
检 拓展延伸
1.《乡愁》构思精巧,借邮票、船票、坟 墓、海峡抒发家国之思。联系你的生活, 用“读书时,乡愁是什么”写一句话,表 达你外出读书时的思乡之情。 示例:读书时,乡愁是一根细细的电话 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读书时,乡愁是一张窄窄的汽车 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2.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你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 会想家,请你用两句古诗准确表达他们的感情。 并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朗读感知
播放余光中《乡愁》朗读录音,学生自由 跟读。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 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 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 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 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
指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
悲愤的河流
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 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象征人民心中对侵 略者暴行的愤怒。
温柔的黎明
象征着独立自由的曙光
4. 这首诗的第二节与第一节之间有什么联 系?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诗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 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是对主题的高 度凝练的概括。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诗词曲五首》【第2课时】
写
作
叙事与抒情、言志融为一体。
特
色
结
首联: 回顾一生 悲壮沉痛
构 梳 理
过 零 丁 洋
颔联: 国破家亡 颈联: 抚今追昔 悲愤忧惧
永垂青史 丹心映照
尾联: 以死明志 大义凛然
主
这首诗通过追忆自己抗
旨 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 概 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 括
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
结 坡 写景 水:波涛如怒(听) 兵家必争 忧
·
构 羊 怀古 望:西都
虑 国
梳 理
潼 关 怀
抒情
意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做了土
战争连连 改朝换代
计 民 生
古
主旨议论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人民疾苦
主
本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感慨历代王
旨 朝兴亡,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给人民带来
概 的深重的苦难,抒发了作者对劳苦人民 括
本词上阕和下阕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
表达效果?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 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上阕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
即景 抒情
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
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 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用典 下阕用典,表达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战事的心情,表示自己
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
双 关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感慨眼前,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漂 浮在零丁洋,深感孤苦零丁。
尾联是千古名句,请加以赏析。 尾联这两句诗激情慷慨,直抒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字词整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字词整理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黎明嘶sī哑喉咙hóu lóng 怅惘第二课《我用残损的手掌》锦幛zhàng(形声字:障、嶂)藻荇xìng 蝼lóu蚁蓬蒿hāo(形声字:篙gāo、形近误读)第三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干瘪biě 淤yū滩驳船(同音误写:泊)簇cù新胚pēi芽(形声字:坯pī)纤qiàn绳(多音字:纤xiān细)绯fēi红(同音误写)隧洞(同音误写)迷惘第四课《外国诗两首》虔qián 信慰藉jiè(多音字:狼藉jí)晨曦xī 瞰kàn望(习惯性误读)镶嵌xiāng qiàn 深邃suì黝yǒu黑第二单元第五课《孔乙己》阔绰chuò(多音字:绰chāo起)颓tuí唐(同音误写)营生格局羼chàn 蘸拭shì(形声字)门槛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中性)第六课《蒲柳人家(节选)》擀gǎn 剜wān 腌臜ā zā 捯dáo气唿哨shào 隐匿nì荣膺yīng 嘬zuō 檎qín 断壁残垣yuán:坍塌的墙壁,残毁的矮墙,指庭院丧失了主人或遭灾被劫后的凄凉景象。
贬义(褒贬误用)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
指医生医术高明。
褒义。
(程度误用)芒刺在背:芒刺,细刺。
像有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
贬义(褒贬误用)影影绰绰chuò(形声字:棹zhào):模模糊糊,不真切。
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泛指家庭的乐趣。
褒义(范围误用)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
形容盼望殷切。
中性。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范围误用)如坐针毡: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
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初中语文_乡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乡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
2.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探究法朗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乡愁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悠悠思绪;是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将走近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吧!二、诵读——感受乡愁情怀1.教师配乐诵读诗歌,学生听后谈感受。
2.教师适当点评后,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初读后,说说本诗作者要传递给我们的情感。
4.全体学生齐读本诗。
三、品读——体会乡愁意蕴品读本诗的每一小节,体会那普通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1.诵读本诗第一节师:请女生诵读本诗第一节。
男生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生:对母亲的思念。
师:这份思念依靠什么捎去的?生:邮票(师板书)师:这张小小的邮票将母子二人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它包含了儿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同学们回想一想,当你遇到困难,受了委屈时你第一个想到的是谁?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吗?给我们分享下。
生回忆自己的经历,全班分享。
2.诵读本诗第二节师:时间的脚步缓慢前行,此时诗人已步入青年,那这时的乡愁又包含了什么情感?生:对妻子的思念。
师:妻子是要陪伴诗人共度一生的人,刚刚新婚就要别离,怎能不叫人想念。
让我们试着读出这节诗中所蕴含的那份乡愁中的温馨与柔情。
3.诵读本诗第三节师:时间继续前行着,后来啊……(师诵读本诗)师:同学们有注意吗?作者在用词上有什么不同?生:里头、外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诗两首》第二课
时
[教学要点]
诵读,体会《乡愁》诗的意境和感情。
赏析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
与席慕蓉的同题材诗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各学习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习余光中《乡愁》诗
1.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
投影:
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
湖南衡阳人。
现居台湾。
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
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
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
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
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教师作诵读提示: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
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乡愁
小时候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
(3)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教师作示范朗读。
思考: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
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合作研讨:
①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②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
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①“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
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
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
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
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②“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③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2.比较阅读。
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 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
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
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
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
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
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
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来源:学。
科。
网Z。
X。
X。
K]
3.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三、课堂练习
阅读舒兰(台湾)的《乡色酒》,完成题目。
1.对诗中“你”“我”所指的对象及其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你”指故乡,“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B.“你”指亲人,“我”指远离家乡的人,诗中抒写的是亲人与“我”之间的思念。
C.“你”指情人,“我”指情人的另一方,诗中抒写的是情人
之间的互相思念。
D.“你”指月亮,“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2.对这首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上下两节运用了对比艺术,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的主题。
B.全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C.诗中运用第二人称写法,使诗歌带有对话色彩,如同诗人在对着对方倾诉感情。
D.诗的句式长短交错,上下两节结构齐整,重章叠唱,在反复中使诗的主题得到升华。
参考答案:
1.D 2.D(不是重章叠句,也无反复)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
吟诵这深情的恋歌,
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五、布置作业
1.《乡愁》中一个诗节就是一场凄美的离别,请设想自己是诗中的主角,写一段文字把诗中离别的模糊补充清楚。
2.仿照题为《国魂》的新诗的第一节,分别以“长大后”和“而现在”为开头,续写第二节和第三节(每行诗的字数不加限定)。
国魂
小时候
国魂是项上的红领巾
我在红旗下
烈士在心头
参考答案:
1.略
2.长大后/国魂是冠军领奖台上运动员眼里的泪水/我在国歌声中/运动员在阳光下面而现在/国魂是青年志愿者跋涉的双脚/我在紧跟着/亿万人在行列中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