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语,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1.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提问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1.2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教学难点:1.1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及其生长过程。
1.2提炼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寓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爬山虎的特点。
1.2提问: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谁能告诉老师爬山虎的特点是什么?2.学习课文2.1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1.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1.2学生分享自读感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2.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2.2.1教师讲解生字词的音、形、义。
2.2.2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2.3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3.1讲解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
2.3.2讲解第二段,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3.3讲解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3.感悟课文3.1提问:同学们,课文中的爬山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词语概括吗?3.2学生分享感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4.课堂练习4.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2学生分享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5.课堂小结5.2提醒学生要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6.课后作业6.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6.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感悟、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词,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0 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0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为课文《爬山虎的脚》的阅读理解、词语学习、内容分析等。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爬山虎的特点。
2.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爬山虎的脚》。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词语。
3. 交流讨论: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爬山虎的特点和作者的观察描写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1.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2. 重点词语:爬山虎、脚、特点、观察、描写3. 教学内容:课文阅读、词语学习、内容分析4.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观察描写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5. 教学难点:爬山虎的特点、作者的观察描写方法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阅读一篇关于植物的说明文,了解植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2. 观察实践:观察一种植物,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讲解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爬山虎的特点,掌握了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听懂、会读故事《爬山虎的脚》。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植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积累相关词汇。
•难点:在故事中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关键词。
三、教学准备
1.教材《爬山虎的脚》和相关课件。
2.教学视频或音频素材。
3.卡片或图片,用于辅助故事讲解。
4.板书工具及板书内容准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新课(25分钟)
1.播放教学视频或音频,让学生熟悉故事的大致内容。
2.合理安排师生互动,让学生通过问题回答来理解故事的主要部分。
3.利用卡片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故事中的关键词。
3. 拓展活动(15分钟)
1.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让学生设计一些关于爬山虎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3.师生共同完成与爬山虎相关的手工或绘画活动。
4. 总结与评价(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复习重点词汇。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故事《爬山虎的脚》,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生长过程中脚的变化及其如何依靠脚攀爬。
文章语言生动,插图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本课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词语积累,以及运用课文语言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在理解抽象词语和复杂句子结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掌握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攀爬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攀爬方式。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复杂句子结构,运用课文语言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生词和重点句子。
2.相关图片或实物: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及其脚的变化。
3.作业纸:用于学生书写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问学生对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攀爬方式的了解。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爬山虎的脚的结构,以及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这些脚爬墙的。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有趣,插图形象直观,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身边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爬山虎这种植物,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2.教学难点: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和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这些脚爬墙的。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2.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讨论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这些脚爬墙的。
3.问答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的录音,用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爬山虎的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爬山虎吗?它是什么样子的?”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和模仿。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爬山虎的脚的结构。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7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三)讲读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
思考: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3.小结: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
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明确:(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七)总结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
(八)布置作业1.用舒服、均匀造句。
2.课后3、4题。
(九)板书设计25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生长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初读和研读,掌握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修辞手法,并且能运用。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8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8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1一、情境导入,预习沟通〔3〕1. 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了吗?〔指名:爬山虎〕今日我们就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题目,齐读〕2.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什么?〔生答:叶子〕有什么特点?〔生答:绿匀称〕。
〔师随机板书〕3. 这一墙的爬山虎美不美?〔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齐读第二自然段〕1.你们知道爬山虎的叶子长得这样茂密,这么美是由于爬山虎哪个部位的功劳吗?〔爬山虎的脚〕是的,今日我们一起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如何写爬山虎的脚的。
二、自主阅读,导学问难〔6-8〕1.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一读。
老师讲解自学方法及要求。
〔a.带着问题默读课文3-5自然段。
b.找出相关语句,圈出重点词语并在空白处用简练的话进行概括〕2.生默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
3.同学们刚才自学的特别仔细,下面咱们就来小组争论争论。
〔小组争论,综合答案〕三、互动讨论,精读体验〔一〕第三自然段〔12〕师: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小组代表汇报1.〔1〕沟通脚的位置,相机板书: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同时强调“反面”〔a.你从哪句话找到的?〔你能读读这句话吗?〕B.再读这句话,继续查找答案b.其他组补充〕〔2〕〔师板书〕留意“茎”和“柄”的写法,茎字为上下结构,捺要变为点,“柄”是左右结构,留意左窄右宽。
〔师板书,生留意观测并练写:“茎上长叶柄的反面”〕2.〔1〕沟通脚的样子,相机板书: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同时强调“枝状”“细丝”〔学法同上〕〔2〕蜗牛的触角有什么特点?〔指名说说〕说明此时爬山虎的脚〔很松软〕3.沟通脚的颜色,相机板书:嫩红4.师总结:脚的位置、外形、颜色,那就是它的特征。
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爬山虎的特征。
〔随同学复述,师指板书:脚的位置、外形、颜色〕5.爬山虎的脚引人留意吗?〔生答:不引人留意〕,所以叶圣陶老爷爷说以前也没留意到爬山虎的脚。
现在他能把爬山虎的脚描写的那么形象、精确是由于他这次〔仔细观测〕了。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学习内容:《爬山虎的脚》学习班级:四年级学习课时:第二课时老师:陈继云课时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三、四、五自然段,感悟爬山虎脚的特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点: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体会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回忆引入1、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什么吗?2、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呢?3、〔PPT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描写的爬山虎,这一墙的爬山虎你们觉得美不美?4、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齐读第二自然段〕5、爬山虎的叶真的是很美很好看,这节课我们再继续来学习一下他描写的《爬山虎的脚》又会有什么特点呢?板书:《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感知“脚”。
1、老师要看一下课前同学们自学的怎么样,是不是也很认真呢?2、检查阅读:小组齐读3、师指导“柄”“茎”“着”的读音4、指名美读第三自然段5、PPT出示第三自然段重点句——齐读6、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些什么?〔或它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生举手作答〕7、师整理板书:位置、形状、颜色8、它的脚长在哪里?〔生举手作答〕——师出示PPT图片明确位置。
9、它长什么样子?〔用文中的话说〕你觉得还可能像什么?〔指名说,自由说或讨论说〕〔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0、你看到什么颜色?11、谁能用完好的话把爬山虎的脚表达出来。
〔请两个学生说〕12、生上台画脚。
13、这么柔软的脚是怎么爬的呢?三、细读文段,体会如何“爬”。
1、出示第四自然段。
〔指名有感情读〕2、你又从这一段中知道些什么??〔举手作答,指名说〕师:〔1〕把“巴”改成“贴”好不好?为什么?〔2〕使用了哪些动作的词?2、讨论:说说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小组汇报结果,师作引导。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1.3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及其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3通过讲述、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3.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教学难点:2.1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生长过程。
2.2掌握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认识这种植物吗?它叫什么名字?2.课文朗读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发音。
3.2学生自学生字词,书写时注意笔画顺序和结构。
4.课文内容解析4.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学生回答:颜色、形状、生长过程等。
4.2教师讲解爬山虎的脚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课文内容。
5.小组讨论5.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别之处?5.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6.拓展活动6.1教师出示其他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6.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植物知识。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8.作业布置8.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8.2家长监督下,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内容解析:教师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并提问:“同学们,爬山虎的叶子你们都注意到了什么特点呢?”学生甲:“叶子是绿色的。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通用6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通用6篇)【篇一】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直接导入:大自然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是形形色色的。
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认识爬山虎这种植物。
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
2、品读课文(一)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1、出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提问:这是爬满墙的爬山虎,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爬山虎的哪个部分?你觉得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指名答。
(预设:爬山虎的叶子很多,铺满了墙面。
叶尖一顺朝下,没有重叠的。
)2、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预设:A色美:绿得那么新鲜。
由“嫩红”到“嫩绿”再到“绿得新鲜”。
B形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缝隙。
从“新鲜”和“那么”体会出来的。
“新鲜”就是说叶子水灵,鲜嫩;加上“那么”就说明叶子非常鲜嫩。
从“均匀”体会到叶子分部得很匀称,叶子之间间隔一般大。
看起来叶子很美。
从“一顺朝下”体会到叶子很美。
叶子尖都朝着一个方向,非常有条理,看起来很美。
C动态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这么美的叶子,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生齐读。
(2)过渡: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先写叶子呢?(预设:因为叶子靠爬山虎的脚才能够爬满墙。
我们通常会从远处先看到爬山虎的叶子,走近才能看清爬山虎的脚。
如没人回答则说:我们在这画一个问号,先来看看爬虎山的脚)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1、大家仔细阅读写爬山虎脚样子的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做上标记。
板书:脚的样子:位置、形状、颜色。
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
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
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爬山虎不甚了解。
但了解植物的特点,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热爱大自然这些都是学生于生俱来的兴趣,课前可让学生实地观察,不失为了解爬山虎的好办法。
同时课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并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习惯,习作方法,并能迁移运用让学生会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植物,并写出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策略1、课前布置学生实地观察爬山虎,获得直观感受。
2、根据学生的实际,先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
然后再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落,研读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它是怎样一步一步爬上墙的,然后再学习其他段落,弄明白爬山虎的叶子与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关系。
3、课文的重点段落,即描写爬山虎脚的部分,特别是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懂,并充分交流读书的收获。
为了突破这一理解上的难点,要借助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紧贴着墙往上爬的课件,一边演示一边读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而课文的最后一部分,主要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通过对比,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不同结果,以及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
4、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重点与举相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第2课时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爬山虎的脚》的内容和主题;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运用;3.能够朗读课文,抒发个人对爬山虎的感受;4.能够描述爬山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生字词的理解;•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尝试描述爬山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给学生出示一幅描绘爬山虎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爬山虎的了解和感受。
2. 学习新知识1.语文课本上让学生自读《爬山虎的脚》,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串讲文章内容,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2.逐段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和在句子中的运用。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爬山虎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
3. 拓展延伸•让学生集体讨论:为什么爬山虎能够爬墙?尝试给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爬山虎,发挥想象力。
4. 总结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的收获以及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家庭作业•复习课文内容,默写生字词;•用一两句话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爬山虎。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发挥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上为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第2课时教案,希望本节课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10课,本课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生长过程中脚的变化及其如何依靠这些脚爬行。
文章语言生动,富有童趣,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爬山虎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身边常见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和科学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知道它如何依靠脚爬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爬行方式。
2.教学难点:理解爬山虎脚的变化及其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爬山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进行爬山虎爬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爬山虎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准备爬山虎爬行实验的材料。
3.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你们知道爬山虎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播放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朗读,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爬行方式。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爬山虎爬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爬山虎脚的变化及其作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大意。
2.能够运用学过的字词,描述爬山虎的生长环境。
3.能够正确朗读部分课文内容。
4.能够在小组内及整个班级内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学过的字词描述爬山虎的生长环境。
三、教学难点1.能够在小组内及整个班级内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爬山虎图片、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关于爬山虎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爬山虎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爬山虎的脚》,解释生字生词,确保学生理解课文。
3. 情感品味(10分钟)谈论课文内容中爬山虎对大树的依附,引导学生思考依附的意义和价值。
4. 听说练习(15分钟)分组讨论,小组内表演爬山虎依附在大树上的场景,展示后进行评价。
5. 语言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爬山虎的生长环境,活动中引导学生使用课文中学到的字词。
6. 合作探究(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为什么爬山虎总是拐弯抹角地爬?互相交流分享探究结果。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本节课内容的小结,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认真阅读下节课的课文内容。
七、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依附•拐弯抹角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依附的含义,提高了学生对爬山虎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描述爬山虎生长过程中脚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脚攀爬的。
课文语言生动,插图形象,适合学生阅读。
本文主要采用观察、描述、推理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对自然界的生物充满好奇。
但在文字理解和信息提取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爬山虎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对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还需进一步深入挖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
2.难点: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及其如何攀爬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朗读指导法:教师示范,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视频等媒体资源。
2.教学卡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词语卡片。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种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如停顿、语气等。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第2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将在学生已经学习过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专业的植物学知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的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课文中的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生物的智慧,培养对自然和生物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一些专业的植物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于写作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写作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PPT:教师需要准备课文PPT,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植物学知识资料: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关于植物学的知识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3.写作练习纸: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写作练习纸,方便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结合PPT呈现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用脚爬的。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哪些方面?(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叶子、脚)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听写重点字词。
2、精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自由朗读第 3 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样子是怎样的?指名回答,结合课件展示爬山虎脚的位置和样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
指导朗读,读出对爬山虎脚的好奇。
3、探究爬山虎是怎样爬的默读第 4 自然段,圈出描写爬山虎爬的动词。
(触、巴、拉、贴)小组讨论:这些动词体现了爬山虎爬的什么特点?指名汇报,教师总结: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体现了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特点。
结合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爬山虎的爬行动作。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爬山虎爬的动态美。
4、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如“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仔细看时,才发现……”等,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和持续。
讨论:我们在观察事物时应该注意什么?总结:观察要仔细、持续,还要有耐心,才能发现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5、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它的特点。
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6、总结全文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爬的过程。
强调观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朗读课文。
2.能够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
3.能够感受自然界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能够正确使用一些描写植物和自然景物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理解并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爬山虎的脚》课件、教学反思表、各种植物图片、
录音设备等。
2.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热身(5分钟)
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与植物、大自然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2. 导入(10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爬山虎的脚》,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这篇课文。
3. 解读课文(1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内容,重点解释一些学生不理
解的词语或句子。
4. 情感教育(10分钟)
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 课文操练(15分钟)
让学生分组复述这篇课文,并进行小组展示。
6. 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课文中提到的植物和大自然景物,扩展学生的词汇量。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并丰富学生的植物知识。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植物的文章。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为学生带来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5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5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方向。
①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③朗读课文。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3)思想品德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过程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
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
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教学资源:媒体资源、录音磁带、录音机
教学方法:研读、讲读法
学法指导:自主研读、集体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脚》。
谁能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爬山虎的脚?
二、自主研读:
1、师述:叶圣陶先生用 5 个自然段描写了爬山虎,你对爬山虎
的那一个方面最感兴趣?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地读一读、画
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哪些感悟和收获?
2、学生分组研读,师分组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一):
一)、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1、师质疑:读了爬山虎叶子的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
2、组织交流:(点拨导读)
⑴、师:在第二自然段中,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你能通
过读来体会吗?(朝下、均匀、漾起波纹)
⑵、师:观察叶子,叶圣陶爷爷还观察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嫩红嫩绿绿的新鲜)
⑶、听录音:再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二)、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1、导入:爬山虎的叶子如此美丽,那么它靠什么巴在墙上呢?(脚)本课那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35 节)
2、师质疑:关于爬山虎的脚,你想知道些什么?
3、先来解决爬山虎的脚长在那儿的问题。
⑴、读第三自然段帮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同学们,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⑵、同桌相互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⑶、播放媒体资源:爬山虎的叶子和茎的图画,学生观察画图说。
4、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
⑴、自读课题,画出有关的句子。
⑵、通过媒体资源中的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颜色的段落,学生再读体会。
⑶、品味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质疑: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事物来比喻细丝
呢? )
三)、交流话题(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自学第四自然段,学懂了汇报(可以读、可以说、可以表演),画出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
2、学生汇报:
⑴、找出与爬有关的词句。
⑵、用自己的话把爬山虎的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
⑶、播放媒体资源,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动画。
(4)、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
⑴、指读第 5 节,边读边画出脚的不同变化。
⑵、对比交流:触着墙的;没触着墙的。
⑶、小结:爬山虎真了不起,为了生存,它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墙上,而这一过程不是一两天可以发现的,可见作
者是经过了认真而又持续不断的观察才看清楚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总结全文: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可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呢?
2、你从作者的观察中受到哪些启发?(仔细观察连续观察)
四年级语文教案
板书设计
触墙牢固
生长地:墙上离墙萎了
爬山虎叶子:朝下均匀漾嫩红嫩绿
长在那儿
脚什么样
怎么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