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版权引进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版权引进呈现加速度发展态势,相应的研究也不断强化,表现在研究主体的队伍扩大,研究专著、研究论文数量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版权引进的基本概念、版权引进的门类发展、版权引进代理机构、网络环境下的版权贸易等方面。但也存在诸多不足,跨学科、多元化研究力度不够,基础理论研究有待强化、对版权引进后如何推广如何本土化的出版没有系统的分析。
正文:
一、历史研究成果和现状分析:
(一)、研究现状
1.研究主体
研究人员的来源和成分,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研究的现状。以下统计来源于中国期刊网,时间是2010年7月。检索项——题名/关键词/全文,检索词——版权引进,共得文章72篇。统计作者身份除去目录、短讯报道及作者不详,以第一作者身份为准。由右表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出版社和大学是目前从事版权贸易研究的主要力量;如果以从事实际操作和研究来区分,大学和研究所合并,出版社、版权机构、版协和图书公司合并,显然后者的队伍更强大;如果按比例计算,出版社则一直位居研究队伍前列。第二,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学科背景呈现多元化。在越来越多的研究队伍中,既有从事实际出版工作的,又有来自出版管理部门的,也有学习法律、学习国际贸易专业,以及学习编辑出版专业的。
2.研究成果
(1)专著
以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为准,可窥一斑。输入检索词——版权引进,可以发现,并没有专门针对版权引进的专著,但是,版权贸易的专著有以下几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
从上表可以看出,关于版权贸易的专著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这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版权贸易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版权引进的专专著却没有,可以得出我国对于版权引进方面的研究并不够深入。
(2)论文
从1998年起,明确探讨版权贸易的文章开始渐增,据统计,1998年开始有第一篇题名有版权引进的论文出现。从1998年到2010年,通过对CNKI中国期刊网的检索(检索项——篇名/关键词/全文;检索词——版权版权引进),共有72篇。
3.研究内容
关于版权引进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关于基础理论,现在单独关于版权引进理论的专著还没有一部,版权引进的理论一般是在版权贸易专著中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而版权贸易方面的议论也仍然是零星地出现于文章中,并且往往同出版外贸、对外合作出版联系一起,总体上讲认识还较为含糊。而关于版权贸易的议论中,版权引进又多数会被当做次重点,在版权贸易的研究中,关于版权贸易的逆差问题和版权输出的问题往往是研究的重点。
从版权引进相关期刊中可以看出,对版权引进的研究主要还是经验总结型的。如李京的《发现之旅_版权引进的共赢模式》就是从《发现之旅》这本书的引进过程总结版权引进的成功经验。而陈昇所写的《成功版权引进“三部曲”》则是对版权引进过程的一个全程梳理,从获得版权的方法,对合作伙伴的态度,版权协商阶段的注意事项,到版权引进后制作图书所要注意的内容改编,排版,到成书后的推广工作,都做了一个清晰的流程梳理。但这样的梳理,仍旧也是一种经验总结,一种操作指南。另一种经验总结型就是对于现状的分析,罗桂芸的《浅析近三年图书版权引进现状》就是通过对2004年-2006年的图书版权引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图书版权引进的现状分析,包括版权引进的数量,引进地,引进种类分析,分析有理有据,数据全面。但是本文对提出建议方面仍稍显薄弱,只提出了三点建议:1、形成品牌。2、做好版权引进图书的市场调研、长期规划和每年的选题计划。出版社在自己定位的领域选书时, 要引进国外具有经典性、前瞻性的精品图书。因此, 出版社需要潜心研究国际图书市场, 避免重复引进和浪
费, 做好版权贸易长期规划和年度选题计划。2、开拓引进内容, 丰富引进版图书市场。引进版权的图书应尽量多层次、多方位地将国外丰富多彩的文化、有价值的社会的、科学的成果呈现给我国读者,以促进人们的思想水平和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出版社应当放开眼界, 开拓引进内容, 调整引进版图书整体结构, 引进更多更好的图书, 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从本文的偏重来说,仍旧属于经验总结型。
除了经验总结型的文献,关于未来发展的研究也有,但并不足够深入,数量上也不够丰富。姚文瑞的《关于图书版权引进的战略思考》从资源重组、市场化、文化积累、理念、版权产业、人才培养六个方面提出培养方法,比较全面,但是还不够具体。王邵松的《创新:版权引进的意旨》一文也就版权引进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创新在品牌的塑造和培养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版权引进方面也有着优化选题,再造渠道,提升理念的作用。
二、发展方向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今后关于版权引进的研究应弥补基础理论的不足。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以指导应用为目的,经验总结为主,且多为个案总结,指导意义不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更加注重找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研究方向,以达到深入研究指导应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京. 《发现之旅》版权引进的共赢模式[J]. 出版参考, 2006, (07)
[2] 陈昇. 成功版权引进“三部曲”[J]. 出版科学, 2007, (03)
[3] 罗桂芸. 浅析近三年图书版权引进现状[J]. 全国新书目, 2008, (06)
[4] 姚文瑞. 关于图书版权引进的战略思考[J]. 中国出版, 2001, (03)
[5] 王韶松. 创新:版权引进的意旨[J]. 中国编辑, 2005, (04)
[6] 兰岚. 辽教社:版权引进大打“经典牌”[N]. 中华读书报, 2004 .
[7] 张隽. 黎波:做版权引进现在还不到时候[N]. 中华读书报, 2004 .
[8] 舒晋瑜. 做畅销书版权引进“快枪手”有三招[N]. 中华读书报, 2003, (2003-09-17)
[9] 穆宏志. 版权引进偏重四大门类[N]. 中国图书商报, 2002, (2002-05-28)
[10] 王东刘观涛王玲刘瑞林. 中国版权引进20年本土化之路[N]. 中国图书商报, 2006, (2006-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