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行为偏激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第一篇: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谈心)案例报告小宇轩,男,汉族,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身高1.3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

【主要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特爱哭,任性,学习成绩和同龄孩子相比较差,从开学至今症状持续四个月。

【求助者主诉】我是这个孩子的班主任,自从见到他的第一天起,我就努力地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环境,适应学校生活,可是努力的结果不尽人意,这个孩子依然天天哭,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影响课堂纪律。

我也多次和家长沟通,家长也很无奈。

和同学的关系也不融洽。

期中摸底检测中刚及格。

【个人成长背景】他是独生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小时候得过一场重病,经医生全力抢救才保住了这个孩子,所以家人对这个孩子百依百顺。

一旦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就哭就发脾气。

【咨询老师印象】这个孩子是被班主任领进咨询室的,衣着整洁,一脸的不情愿,对话中眉头紧锁,目光始终不愿正面与对方接触,总是左顾右盼,语言清晰但十分简短。

对咨询表现的极不耐烦。

【分析与诊断】(一)孩子的身心状态:1、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爱哭。

2、身体状态:爱发脾气,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社会功能:只有一个好朋友,不快乐,影响别人学习,需要帮助。

(二)诊断:这个孩子表现出爱哭、任性,情绪不能自我调控等症状.从严重程度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没有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这种只有几个月,而且目前症状有减轻的倾向,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一)社会原因:(1)生活事件:生重病。

(2)社会支持:家人对他的过分溺爱。

(二)心理原因:(1)个性因素:从小随父母生活,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

(2)认知原因:大家都必须围着我转,我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大家必须关心我。

【谈心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1)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 帮助孩子认识到这样做对自己不利的一面;(2)改善孩子情绪低落、爱哭的精神状态;(3)帮助孩子改变现状,缓解心理压力。

行为偏激儿童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行为偏激儿童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行为偏激儿童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10特教本(1)班黄雁11141001013摘要:本案例是一位初一学生心境和品行混合为主的行为偏激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其主要症状是为早年的创伤性经历导致抑郁情绪产生,并在青春期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激发早期的抑郁情绪加重,并因此导致个性孤僻、人际关系不良,较难适应外部环境,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障碍,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并结合咨询过程,综合考虑求助者特点,对求助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并采用行为疗法给与咨询帮助。

经6次咨询,基本达到咨询目标。

关键词:初中生行为偏激性格心理咨询一、一般资料邓某,男,12岁,初一学生,身高大约160cm左右,体重53公斤,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有母亲带来咨询。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邓某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也算活泼开朗,与小朋友相处融洽,上大班时,父亲因病逝去,从此后就变得沉默寡言,喜欢独处,小学时比较听话,成绩较好。

性格偏内向、喜欢一个人发呆,但服从教导,做事认真负责,还时常受到老师表扬,很少受到批评。

较少参加团体活动,但也有几个要好的朋友。

小学毕业后,考入一所重点中学(进班时成绩很低)。

原来的伙伴也都散了,同时,重点中学里面的都是学习好的同学,学习竞争气氛比较浓,且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邓某学习很吃力,也没用一个好朋友,觉得很不习惯,并开始认为自己笨。

对班级活动不感兴趣,对学习也失去信心,于是开始上课睡觉,不交作业;上语文课还表现出有点兴趣,曾被老师表扬过,但语文考试时常不及格;英语成绩最糟糕,经常被老师挖苦。

有一次课堂上受到英语老师批评时,前桌的同学转过身来对他笑了一下,随机就在课堂上对前桌同学大打出手,班主任调查原因时,邓某解释说前桌的同学在嘲笑他,他受不了。

从此以后多次与同学发生冲突,多以暴力方式解决。

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听不进去,并经常顶撞老师。

中小学心理咨询个案辅导记录冲动偏激

中小学心理咨询个案辅导记录冲动偏激

灵台三中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介绍(冲动偏激)王某,男,初一学生。

父亲管得非常严厉,简单粗暴,缺少与孩子交流,母亲能注意孩子想法,尊重孩子,孩子对父亲不敢说话。

王某入小学后,不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差。

同学之间的互不相让更是让他无法接受。

他想当干部,因表现不好,未能如愿;他自尊心强,又好表现,可因人际关系差,没人听他的指挥。

故老师、同学也常向家长反映,家长的批评也逐渐增多,事事不顺心,引起他对老师与同学不满,也对家长不满,滋长了报复心理和攻击性行为,经常无理取闹,惹事生非,甚至有时还暴跳如雷。

王某聪明,脑子灵活,也想进步。

有时上课较专心,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积极大胆地发言,好表现自己,总希望能在大家面前露一手,得到夸奖,因为管不住自己,常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反过来又挫伤了自尊心。

具体事例喜欢管闲事,喜欢惹人家,因而大家都不喜欢他。

他也经常受到众人的嘲笑,感到自尊心受到损害,就喋喋不休地骂骂同学,一旦家长批评,他会发脾气,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是讨价还价讲条件。

一次课间,他又去戏弄别的的同学,同学把这事告诉老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他马上情绪激动,暴跳如雷,大嚷嚷起来,还冲着老师同学骂骂咧咧,直到老师让全班同学评理,他渐渐冷静下来。

事后,老师把这事告诉他家长时,他还要在一旁争辩。

王某经常下课大玩特玩,到了上课时间却要求去小便。

进教室后不能认真听课,吵得大家不能上课。

案例分析王某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和自由散漫的个性。

进入小学后,因行为习惯不好,与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而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并形成了心理障碍。

他感情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只要有一件不如意的事就会使他忘记场合,忘记对象大闹一番,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另一方面他思维方式偏激,心胸狭隘,敏感多疑,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总认为是别人和他过不去,对老师、同学与家长的批评极为反感,老是怀家说他的坏话。

一则小学生行为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一则小学生行为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一例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姓名:陈娟身份证号:342426************准考证号:所在省市:安徽省合肥市所在单位:铁四局中学一例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陈娟铁四局中学摘要:应用认知行为疗法、阳性强化法,帮助求助者逐步适应新环境。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两个月后随访,求助者已适应新环境,并与大家和谐相处,社会功能恢复正常。

关键词: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阳性强化法一、一般资料求助者,男,11 岁,小学五年级学生。

二、主诉与个人自述我来这里一个多月了,我感觉爸爸和后妈都不关心我,讨厌我,有些同学也经常欺负我,我也很不喜欢他们。

我每天都不开心,不想学习,也不想上学,就想和姑姑在一起,想回到原来的学校读书。

有一个星期天爸爸带我回去看姑姑,我的烦恼全无,也很想马上背着书包去原来的学校读书,可爸爸又不让我回去,我很烦很烦。

希望有人能帮助我,能让我永远跟姑姑在一起。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1、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洁、大方,目光上方斜视,讲话比较急促,神情显得很焦急,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语言通顺,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但说到家庭情况时,显得更加烦躁,尤其对母亲和继母有回避和反感情绪。

2、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1)既往史:求助者既往身体和智力发育均正常,无器质性疾病史,父母亲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病史。

(2)个人史:家中长子,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11个月起路,12 个月说话,没上过幼儿园,因母亲好赌成性,父母在其 4 岁时离异,将其判给父亲,又由于父亲在外打工,便从小和姑姑在一起,父母很少探望,性格外向,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

6 岁以后,在姑姑所在乡下就读,成绩不错,自尊心很强,在老师的表扬声和姑姑鼓励中成长着,五年级时(半年前)转入铁四局小学就读,随父亲、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居住,近一个月来爱打架,与同学关系相处不够融洽,作业书写潦草,偶尔有旷课现象,成绩明显下降,让家长很不解。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小明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最近他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老师和家长都觉得他需要心理疏导。

小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上,他的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而且最近还出现了一些行为问题,比如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也不愿意完成作业,甚至还和同学发生了一些矛盾。

经过和小明的沟通和观察,我发现了他的一些心理问题,并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疏导。

首先,我和小明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谈话,询问了他最近的情况和感受。

小明告诉我,他觉得学习压力很大,特别是前段时间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加班,他觉得自己需要照顾弟弟,学习和生活都变得很紧张。

我听到这些后,给小明讲解了一些关于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的知识,告诉他要学会适当地放松自己,不要总是把太多的压力放在自己身上,要学会和父母沟通,把自己的心情和困扰告诉他们。

其次,我还观察到小明在班级里的人际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他和同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导致他在学校的情绪变得很低落。

我和小明进行了一次角色扮演的活动,让他扮演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冲突场景,然后我和他一起分析了冲突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通过这次活动,小明认识到了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不足,也学会了一些解决矛盾的技巧,之后他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

最后,我还和小明的家长进行了一次沟通,告诉他们小明在学校的情况和我对他的观察。

我建议家长在家庭中多关注小明的情绪和学习情况,多和他沟通,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家长也表示会调整工作时间,多陪伴小明,帮助他渡过这个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情绪逐渐得到了缓解,学习状态也有所好转。

他在学校的行为问题也得到了改善,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趋于和谐。

通过这次心理疏导的过程,我深刻体会到了心理疏导的重要性,也学会了一些实际操作的技巧。

希望小明能够在老师、家长和我的共同帮助下,度过这个难关,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精选多篇)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精选多篇)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小忻(化名),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1、该生学习成绩差,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经常不完成,而且书写马虎。

2、人际关系不好,总是欺负弱小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喜欢捉弄别人,在校经常会因一些小事与别人闹矛盾,然后就开始骂人,打人。

同学们都不喜欢与他相处。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二、原因分析1、该生从小就跟在爷爷、奶奶生活,学习方面,在家里也没有人辅导,一到家就是去玩。

2、因为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大人对他言听计从,没有约束他去做一些不应做的事情。

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

3、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

(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总之,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

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三、综合分析与诊断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 3.学习习惯。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

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

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

“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

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无助的刺猬

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无助的刺猬

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无助的刺猬一则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咨询个案【来访者基本情况】(一)来访者资料小花,女,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性格比较急躁。

从小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长,上小学后家里由山区迁移到镇上,一二年级时卫生习惯差,常常被同学嘲笑,在学校里没有什么同伴。

到了三四年级,开始出现粗暴伤人的事件,丢、砸同学的东西,咬同学的手……当被老师批评时,就在课堂上大哭很长时间,影响正常的教学行为,渐渐地,与老师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有时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

她的行为引起了同学们更大的抵触和不满。

学业方面,学习兴趣低,成绩一般。

上课听讲习惯差,而回家作业不写,爷爷奶奶管教时,就顶撞爷爷奶奶,与他们争吵,离家出走。

另外,也了解到,家长的文化程度低,在家里管教的方式十分简单粗暴。

(二)、背景资料1、家庭背景:父母在多年前就已离家打工,孩子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父母在打工的过程中婚姻破裂,未离婚,但各自几乎不怎么和家里联系。

爷爷奶奶仅仅靠种菜,做小手工补贴家用。

2、班级环境:该班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学习风气良好,竞争意识较强,优生与差生交友圈分化明显。

【问题评估与分析】(一)进行CBCL测验及分析学生背景后测试结果1、孩子的确实存在攻击性和自卑倾向;2、孩子的个性本外向,乐于交往,与而后变得“不合群”相矛盾,需具体分析原因;3、孩子的智力与注意力正常,具有正常的学习能力,成绩下降,应着重考虑非智力因素。

(二)综合分析与诊断孩子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攻击性行为和自卑根据孩子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

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归结于孩子的自卑心理。

孩子认为自己家庭,学业处处不如别的同学,尤其是一二年级时因为不讲卫生,身上有怪气味,被老师同学嘲笑过,就更不愿意别人知晓和提及自己的家庭状况。

因此到了中高段后,学生的自我意识苏醒,自尊心增强,对于有些同学仍然不经意的嘲笑,情绪就莫名的气愤,就故意拿纸团、橡皮砸同学的情况,不想让别人走近自己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好象一只无助的刺猬,用自己坚硬的刺保护自己,结果却伤害了自己。

攻击性行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攻击性行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攻击性行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一、基本情况:姓名:小R 性别:男年龄:16岁身体状况:体格健壮家庭状况:父母离异二、典型事件:小R脾气暴躁,常为小事与同学大打出手,不计后果。

性格倾向属于偏激型,但他冷静清醒后,能认识自己的过错,后悔不该如此粗鲁。

且多次逃学,最远的地方逃到过中朝边界的丹东,还与社会上不良人员有染。

做事情我行我素,自诩老子天下第一,不服班干部管理。

一次班长因班纪律问题与之发生矛盾,被他打得鼻青脸肿。

平时还好出歪点子,唆使他人干坏事,如班级一次同学生日晚会,当主持人将所有蜡烛点燃后,他叫另一同学突然把电闸关掉,趁教室一片漆黑之际,将溶化的蜡烛洒向周围同学身上,闹得同学不开心。

一次他主动策划同学逃离学校,逃跑的同学逃到苏州,七天后被苏州铁路警署拘留。

当老师将其领回时,小R说是其他同学为他出的主意,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他们的诱惑下才去见见世面。

上课故意扰乱纪律,与老师顶撞,辱骂老师,使得教学经常无法正常进行。

三、原因分析通过与其父亲交谈,向原中学班主任了解,知道小R过去并非这样,小学五年级之前曾一直是班级优秀生,他的变坏主要由三方面原因造成:1、家庭的变故和教育方式失当小R年幼时,父母关系良好,虽说双方文化程度不高,但大家都十分疼爱这个独生子。

母亲曾下过乡,属回城知青,由于社会变革,母亲所在单位效益日渐不好终被裁员下岗,父亲则赶浪潮先行下海经商做生意。

母亲下岗后承包了一个舞厅,由于接触的人多了,思想意识逐渐异化,父亲忙于生意场上奔波,俩人关系日渐疏远,双方感情不断恶化,整天争吵不休,导致最后分道扬镳。

其时,小R正逢小学毕业,不安宁的家庭自然给他心灵以沉重打击。

虽然他被法院判给父亲,但他有一股很强的恋母情结,周末常去母亲处居住。

由于孩子学习成绩很差,父亲甚为恼火,棍棒相加,体罚替代教育,终无济无事,更助长了他的逆反心理、厌学情绪。

2、学校教育不当当小R的父母为是非曲直争吵不断,失去安宁学习环境时,他表现得焦虑不安,无所适从,上课走神,作业不按时交,开始旷课、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数学、外语课亮起红灯,班主任老师对这变化未能及时察觉,帮其寻找原因,反而训斥他“木鱼脑袋不开窍”,故意将他的座位调至最后,任其自由发展。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近在学校表现出了一些异常的行为,老师和家长都觉得他的心理状态有些不太正常。

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小明透露出了一些问题,让人们开始关注起他的心理健康。

首先,小明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得很焦虑,总是坐立不安,无法集中精力听讲。

他的老师观察到他在课堂上频繁地抓头发、咬指甲,这些都是焦虑的表现。

经过和小明进行深入交谈,他透露出自己对成绩的焦虑,他觉得自己的成绩不够好,担心会被父母批评。

这种焦虑情绪影响了他在学校的表现,也影响了他的心理健康。

其次,小明在与同学相处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他经常会因为小事和同学发生冲突,有时甚至会发脾气。

在和小明进行交流时,他透露出自己的孤独感,觉得自己和同学之间有隔阂,无法融入集体。

这种孤独感让他变得易怒,无法很好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增加了他的心理压力。

另外,小明还表现出了一些自卑的情绪。

在和他交流时,他经常会表达出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优秀。

他总是觉得自己做不好的事情,这种自卑感让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也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针对小明的这些心理问题,我们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干预措施。

首先,学校和家长需要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感受到身边人的理解和鼓励,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其次,老师和家长需要和小明进行更多的沟通,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排解焦虑和孤独感。

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心理活动和游戏,帮助小明放松心情,调节情绪。

最后,可以引导小明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增加他与同学之间的互动,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总的来说,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通过心理咨询和干预,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希望小明能够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下,渐渐走出心理困境,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近在学校表现出了一些不正常的行为,老师觉得他可能需要心理疏导。

经过和小明的交流,我发现了一些有关他心理问题的案例。

首先,小明最近经常表现出情绪低落,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不愿和其他同学交流。

他的成绩也开始下滑,变得比以前更加不爱学习。

在和小明的交流中,我发现他最近家庭环境有所变化,父母经常吵架,导致小明感到很烦躁和不安。

其次,小明还出现了一些身体上的问题,比如头痛、胃痛等。

这些都是情绪不稳定的表现,也可能是因为家庭问题导致的身体不适。

针对小明的情况,我采取了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

首先,我和小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让他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

我告诉他,家庭问题并不是他的错,他不需要为父母的争吵感到内疚。

我还鼓励他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另外,我还建议小明和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知道小明的情绪问题,希望他们能够改善家庭环境,减少对小明的影响。

我还建议小明可以找一些信任的老师或者朋友倾诉,让自己不再孤单。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小明的情绪逐渐得到了缓解。

他开始和同学们交流,也愿意参加一些课外活动。

他的成绩也慢慢恢复了过来,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通过这个案例,我深刻体会到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和疏导。

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小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希望每个小学生都能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小学心理咨询_教育案例(3篇)

小学心理咨询_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近期,小明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关系紧张等。

家长和老师都发现小明情绪低落,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出现了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表现(1)学习成绩下降:小明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缺乏自信心。

他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2)人际关系紧张:小明与同学相处时,常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嘲笑、推搡等。

这导致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被排斥。

(3)情绪低落:小明经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的情绪,如失眠、食欲不振、不愿与人交流等。

2. 问题原因(1)家庭教育:小明的家庭环境较为紧张,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对小明的关心和陪伴。

这使得小明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导致他无法正常面对学习和生活。

(2)学校教育:小明的学校教学压力大,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

这使得小明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影响了他的学习效果。

(3)自身因素: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表达,这使得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三、心理咨询方案1. 建立信任关系(1)倾听:心理咨询师要耐心倾听小明的诉说,让他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2)接纳:心理咨询师要接纳小明的情绪和行为,让他感受到安全和支持。

2. 心理辅导(1)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引导他学会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

(2)情绪管理:教授小明如何识别、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3)社交技能训练:培养小明与同学、老师、家长等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

3. 家庭教育指导(1)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小明的心理状况,共同制定家庭教育方案。

(2)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如何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4. 学校教育支持(1)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学生的关注和引导能力。

(2)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趣味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一般资料王XX,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独子。

身高大约1.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

这与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

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

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王XX与某个小朋友"抢"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

那时候,王XX基本上是个听话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王XX的脖子,想牵着他走。

王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

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

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一旦同小朋友发生口角,他就会用“暴力”的方式处理争端,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不好惹”。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王XX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

基本上这四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

而且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王XX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

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只是最近2个月升了四年级,换了个班主任,比较严格,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于是开始反感,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

而且前一周的某节班主任课(数学课)上,明明是他旁边的中队长叫他,他才说了一句话,但老师只批评了他,他感到愤愤不平,却并没告诉父母,还是父母听别的同学说的。

最近,他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父母问他多了,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一例行为偏激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行为偏激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行为偏激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案例背景:
会谈过程:
第一次会谈:
我尊重小明的感受,并试图缓解他的紧张情绪。

我告诉他,我是他的
朋友和支持者,我愿意倾听他的困扰和提供帮助。

我逐渐与小明建立了信
任关系,他开始慢慢向我倾诉自己的问题。

第二次会谈:
在第二次会谈中,小明表达了他对同学欺负和排斥的困扰。

他告诉我,他的同学经常嘲笑他的穿着和外貌,有时还动手推搡他。

他感到无助和沮丧,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我首先安慰他,告诉他这并不是他的问题,而是欺负他的同学的问题。

然后,我教给他一些应对欺负的方法,例如忽
略攻击者、直接说“不”、寻找帮助等。

除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小明还向我透露了他和老师之间的冲突。

他告诉我,他经常因为上课吵闹或者与同学打架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惩罚。

他觉得老师对他不公平,而且他觉得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和小明
一起制定了一份行为规范,帮助他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并与老师保持积极的沟通。

第三次会谈:
在第三次会谈中,我注意到小明的情绪有所改善。

他告诉我,在他采
取应对欺负的方法后,同学们对他的欺负和排斥有所减少。

他还告诉我,
他已经和老师们达成了更好的沟通,他们现在更喜欢与老师合作。

然而,
他仍然担心同学们会再次欺负他。

我鼓励他保持积极的心态,并提醒他坚守行为规范。

会谈总结:
小结:。

【心理学】一例对教养不良引发的儿童行为偏激的矫正案例报告_122

【心理学】一例对教养不良引发的儿童行为偏激的矫正案例报告_122

【心理学】一例对教养不良引发的儿童行为偏激的矫正案例报告_122一例对教养不良引发的儿童行为偏激的矫正案例报告摘要:11岁的张X因从小缺乏依恋,在奶奶家放任自流,再加上父亲经常打骂,老师、同学拒之千里,形成了偷窃、打架、撒谎等诸多偏激行为,咨询师通过求助者中心疗法、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转变其认知偏差,矫治其偏激行为,经过11次咨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偏激行为偷窃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张某,男,,,岁,某中型城市重点小学五年级学生。

父母均是银行职员,家庭经济条件很好。

有个姐姐,他属于超生子,开始没交罚款,不敢露面,(当地政策交罚款后,就免于追究)。

,—,岁均由奶奶在农村老家抚养。

,岁才公开露面,进城上幼儿园大班。

无躯体重大疾病,无家庭精神病史。

外在表现;由母亲陪同下前来咨询,一进门眼睛四处打量完房间里的人和物体后,一庇股坐在椅子上,脚还不停地晃来晃去,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脸上横一道,竖一道,疤痕累累,一看就是平时和小朋友打架的“战利品”。

母亲穿着时髦,一进门便不断地叙述孩子这不好,那不好。

《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结果:,,分值,,,二、主诉和个人陈述我讨厌班主任老师,他老在同学面前说我坏话,不好好学习,不交作业,撒谎,打架等。

其实不就是拿过几次同学的东西吗,有啥大惊小怪的,我还不稀罕呢。

同学们谁敢惹我,我就揍他,别人我谁都不怕,就怕我爸。

我对学习没啥兴趣,就爱看电视,打游戏。

我爸妈说心理老师能帮我戒掉坏毛病,硬让我来,我就不信。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咨询师和其父母单独有过一次咨询谈话,并专门向其老师、爷爷奶奶做了调查,结合自己的观察了解到下述情况:张,,其实很聪明,但对学习不感兴趣,主动性很差。

只要一有机会就拖拉作业,且每次老师问及作业事宜,都能找出合适的理由应付,说谎话从来都不眨眼,不脸红。

经常因在上学路上贪玩而导致迟到,在班上好搞点儿恶作剧,一不顺心就和周围同学大打出手。

四年级时,老师针对其特点,把其调到头一排的“雅座”,密切关注,成绩有所好转,但稍一放松,即又落回原位,裹足不前。

小学生心理教育案例报告(2篇)

小学生心理教育案例报告(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本案例报告以某小学五年级一名学生为例,通过对其心理问题的分析、干预和效果评估,探讨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

二、案例描述1. 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小张,男,11岁,五年级学生。

小张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同学交往较少。

在学习上,小张成绩中等,但缺乏自信,经常因为害怕犯错而回避挑战。

家长反映,小张在家也不愿意与父母沟通,情绪低落,有时会偷偷哭泣。

2. 心理问题表现(1)情绪问题:小张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紧张,面对压力时容易崩溃。

(2)人际关系问题:小张与同学、老师的关系较为紧张,缺乏沟通技巧,难以融入集体。

(3)自信心问题:小张缺乏自信,害怕犯错,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三、心理教育干预措施1. 家庭教育指导(1)加强与家长沟通,了解小张在家中的表现,共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2)指导家长采用积极的沟通方式,鼓励小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教育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小张的错误,避免过度批评和否定。

2. 学校教育干预(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小张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信心等方面的知识。

(2)组织团体活动,帮助小张融入集体,培养其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开展个别辅导,针对小张的具体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3. 专业心理咨询(1)邀请心理咨询师对小张进行专业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治疗方案。

(2)定期对小张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四、干预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教育干预,小张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情绪稳定:小张学会了调节情绪的方法,焦虑、紧张的情绪明显减少。

(2)人际关系改善:小张与同学、老师的关系逐渐融洽,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3)自信心增强:小张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害怕犯错,敢于挑战。

(4)学习成绩提高:小张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成绩有所提高。

五、案例分析本案例中,小张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和自信心问题。

小学生六年级男生情绪偏激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生六年级男生情绪偏激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辅导方法:情感沟通、就事论事、用技巧说话、众志成城、激励机制。
治疗时间:整个过程约九周,分三个阶段进行。
2、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条件,向双方渗透辅导理念。(约1周)
(1)了解王郅斌与家庭关系的现状,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几次的接触,我已经取得了他的信任,基本上成长无话不说的朋友。他坦然承认自己对父母尤其是父亲极为不满,自己的所作所为,目的就是为了激怒父母。有时甚至把成绩差作为一种报复的手段。面对他的坦言,我又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向他说明父母的良苦用心。告诉他从客观上说,父母的教育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自己的看法也不完全正确。引导他正确地看待父母的教育,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和态度的错误之处。
刚开始的时候王郅斌并不合作。但是经过大约差不多四周的时间,家长来电告知王郅斌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出现转机,愿意由父母陪同去买衣服,书籍等东西,在家会完成作业,与父亲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张了。
第三阶段:巩固辅导效果。(约2周)
为了巩固取得的成果,我决定采用激励机制。在与的王郅斌闲聊中要求他说出自己的两个愿望。他说希望能有一台MP4学习英语。我把此事告知其父母,他们表示完全能够满足。我和他们商量后对王郅斌提出如下要求:第一,想办法进一步改善与父母的关系。第二,努力学习,争取提高成绩。他表示同意。事后我帮他制订了复习计划,并监督他是否努力完成。此后,在王郅斌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第一,改变王郅斌不合理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第二,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习惯和教育方式。
三、辅导过程
1、方案设计
目标:希望通过辅导,能改变王郅斌对家庭的逆反心理,从而改善他与家庭的关系,进而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步骤:帮助王郅斌分析自己不良行为的现状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自我检讨并提出各自的期望;王郅斌为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为王郅斌提供学习帮助。

论文:一位有些问题的小学生心理咨询

论文:一位有些问题的小学生心理咨询

一位行为偏激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案例是一位小学生行为偏激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其主要症状为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稳定。

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邓聪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邓聪及其母亲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邓聪调整认知观念,用会谈、行为治疗代币法消除了邓聪的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对学校对老师的恐怖,咨询效果明显关键词:小学生行为偏激性格心理咨询一、一般资料邓聪,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独子。

身高大约1.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没有老人同住。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

这与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

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

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邓聪与某个小朋友"抢"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

那时候,邓聪基本上是个听话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邓聪的脖子,想牵着他走。

邓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

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

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一旦同小朋友发生口角,他就会用“暴力”的方式处理争端,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不好惹”。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邓聪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

基本上这五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

而且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邓聪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

小学生性格偏激案例分析

小学生性格偏激案例分析

小学生性格偏激案例分析一、案例介绍学生朱某,12岁,我班中的一名男生。

看似比较懂事,内向,平常不容易被老师和同学发现和注意。

三、四年级时曾有几次因各种原因背着书包要回家不想读书了。

在未教他之前,本人就对此人有了初步的了解,脾气大,容易做出格行为。

本学期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对该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次是不管老师家长如何劝说,始终就是不肯做作业。

另一次是因生日家长未买蛋糕而向任课老师发脾气。

平常喜欢说谎,自然地将所有的错误与不对归结到他人身上,而自己却无错可改。

二、案例分析本人认为,学生朱某从心理成因来讲更多的是偏激心理在作祟。

偏激是指人的意见、主张等过火。

多存在于青少年中。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

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

常见的偏激主要有三方面的特性:1、认识上的片面性:偏激的人以绝对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

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

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

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试想,这样的人谁愿和他打交道?2、情绪上的冲动性:偏激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诱。

如果对某人产生了好感,就认为他一切都好,明明知道是错误、是缺点、也不愿意承认。

3、行为上的莽撞性:偏激在行动上的表现是莽撞从事,不顾后果。

产生偏激心理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

培智学校关于偏激学生心理问题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培智学校关于偏激学生心理问题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关于偏激学生心理问题的反思案例分析:w同学是我们学校一位住宿的男生。

十五岁,正处在一个“热血沸腾”、“意气奋发”的年纪,他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与老师、同学,伸直脖子,争红了脸,甚至还用拳头来示威,使同学对他都近而远之,惟恐哪一句话说错了或者做得不对,又惹怒了他的哪根神经,引来祸端。

但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时候,他就有说有笑,脸上笑得像是开了花,整个人的情绪让人捉摸不透。

记得有一个晚上,我值夜班,在熄灯前,我按照惯例,检查每个学生就寝前的准备情况,在检查时,我发现z同学夹蚊帐用的夹子不见了(前一天晚上,我还见到z同学使用了夹子)。

于是,我就询问了z同学有关情况,得知,w同学把他的夹子借走了。

我打算先问问w同学究竟为什么要借夹子,结果,当我来到他的床边,刚问他夹子的事时,他立即跳了起来,摆出一副极其厌烦的表情,打着手势告诉我:“我的夹子不够,蚊帐没有办法夹好,所以借了z同学的夹子。

”一副极有道理,不屑给你解释的样子,真让人不想理他,但我还是耐着性子,对他说:“你借了别人的夹子,别人用什么呢?你有没有为别的同学想想?”这时的他,已经接受不了我的劝说,脸也变红了,脖子也变粗了,面部表情也变狠了,一手拽下夹子扔给了我,一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样子。

我也没多理他,因为他这时在气头上,还在牛角尖里钻着呢。

我决定先冷冷他,于是,我到别的宿舍继续检查,并且回到值班室拿了一个夹子。

然后,我再一次来到他们宿舍,用手指了指他,他以为我又回来教育他了,立即从床上跳了起来,向我乱喊了一翻,等他结束了,平静下来后,我将我的夹子递了给他,让他把蚊帐夹好。

这时,他的脸又红了,我知道,这一次他脸红是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后悔,是为他自己对老师的不敬感到不好意思。

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向他讲述了一些道理,他也很愉快地接受了,只是等到下一次,再遇到类似情况时,他的老毛病又重犯了,又暴躁起来了,与上如出一辙。

分析与反思:显然,他的这种情绪特点很符合他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整体特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一、青少年情绪自控发展的特点w同学今年十五岁,正处于少年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情绪表现正处于从外显型向内显型过渡的时期,其情绪表现较成人外露,较儿童内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行为偏激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具有偏激行为的小学生往往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痛点”。

本文是一篇关于小学生行为偏激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行为偏激,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下降,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等。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摄入性会谈、心理评估—诊断等方法,帮助该生调整认知观念,用会谈、行为治疗法、代币法逐渐消除了其与教师和学生的对立情绪和行为。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偏激;心理咨询一、一般资料余X,男,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独子。

身高大约1.4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母亲因工作需要从湖北搬迁至此,在教育子女上较为严厉,尤其是父亲,经常对孩子大打出手。

孩子没有老人同住。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时期就让老师和家长比较头疼。

做事比较霸道,经常欺负同学,比较好动,常惹事生非,因此遭了父母不少打,但却没有改过迹象。

上了小学以后,好管闲事,惹事生非,做错事总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时常拿身边的小玩意(橡皮、纸、陶泥等)扔人,上课爱随便插话,故意引逗同学。

父母曾怀疑其有多动症,也去做过相关检查,结果显示只是缺少某种元素,并不构成多动症。

父母平时管得较严,每天回家监督他的功课,成绩在班里中等偏上。

最近一个月升了四年级,换了个数学老师,比较严格,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于是开始反感,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

而且前一周的某节数学课上,明明是他旁边的中队长叫他,他才说了一句话,但老师只批评了他,他感到愤愤不平,却并没告诉父母,还是父母听别的同学说的。

最近,他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父母问他多了,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同学关系比较紧张,没有固定玩伴和要好的朋友,最近的学习成绩下降明显。

心理测验结果:1、《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验结果:IQ分值为102(正常范围为90-110)。

2、《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①测验结果:总粗分57,超过分界值40分;标准分71分,高于常模(50,10)两个标准差。

3、《EPQ少年版》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54分;P:71分;N:62分。

二、主诉与个人自述主诉(母亲):偏激行为,性情不稳定,脾气暴躁,经常与小朋友争吵,有时甚至出手打对方,人际关系紧张,伴学习成绩下降,一个多月。

个人自述;“讨厌个别老师,对自己不公平”;“现在没兴趣学习”;“是他们先不理我,我才不理他们,我也懒得理他们”;“我想怎样就怎样,只要我自己高兴”。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父母主诉:最近,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开始紧张,相比从前,较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

与现在的班主任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

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

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老师,更不想听课。

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课。

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有时父母也会忍不住动手打他,但打完后还是老样子。

四、评估与诊断(一)评估;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个性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稳定。

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二)诊断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是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1)求助者主要症状是性情不稳定,脾气暴躁,学习成绩下降,有时有偏激行为等。

从严重程度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近一个月表现较为严重,处于心理应激状态。

可见,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咨询的对象。

(2)体格检查没有异常报告,说明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

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显示不存在智力低下问题。

求助者无重大疾病史,其家族无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3)鉴别诊断:①与精神病鉴别:根据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各种心理活动过程之间是统一、协调一致的,个性稳定。

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因此可排除精神病。

②与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鉴别:根据许又新教授心理冲突情况的分析,其心理冲突与现实刺激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是常形,没有变形。

所以不是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③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内容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超过2个月。

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没有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一个来月。

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偏激行为和交往不良倾向;2.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3.学习适应性不良。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偏激行为;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一)咨询方法与原理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治疗,游戏模仿,代币法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通过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

模仿法的原理: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取得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方法。

代币法的原理: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好的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

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退缩性行为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成绩的下降,都是因突发生活事件和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

而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

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的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

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易导致被动和退缩型人格的养成。

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她特定的年龄阶段,所以运用游戏模仿进行认知行为指导,阳性强化建立积极正确的行为模式。

(二)双方权利和义务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权利:(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1) 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 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3)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4) 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5)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

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6) 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7) 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三)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咨询收费:属学校心理咨询室免费义务活动七、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八、咨询效果评估1.求助者的评价:“感觉同学们开始喜欢我了”;“我不再害怕班主任老师了”;“爸爸妈妈经常鼓励我”;“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发脾气也没用”。

2.家长评价:家长反映求助者瓶中的红豆逐渐增加,绿豆相应减少,大人讲的话愿意听了,脾气也不再暴躁。

“孩子回家后愿意说话了,经常谈起学校里发生的事”;“回家后很自觉的做作业了”;“多表扬孩子还是有好处的”。

3.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偏激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