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
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关键字:目前,在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被许多学者所关注,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一.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熊邓灵、李芳丽在《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文中依据1985年——2009年的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从城市化水平、二元经济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特征及经济增长速度五个方面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实证结果显示,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特征及中国长期以来的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较大。
刘亚南在《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一文中认为国家政策的倾斜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就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
主要包括:第一,取消现行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劳动力可以自由地在城乡之间流动;第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等。
赖小琼, 黄智淋的《财政分权、通货膨胀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一文中以我国1978 - 2009年的数据,构建以财政分权、通货膨胀与城乡收入差距为内生变量、财政支出为外生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可考察财政分权、通货膨胀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
发现: 三者不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而且存在短期的动态关系。
具体而言,财政分权在长期和短期均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通货膨胀虽在长期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在短期则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王晓鸿、张俊杰在《城乡收入差距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原因研究———以甘肃为例》一文中用模型对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值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甘肃省城乡物质资本比值的变动对城乡收入比值的影响更大。
李海波《关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若干问题》以我国1980-2009年城市和农村人均收入时间序列数据依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内在规律性。
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受历史沿革、资源禀赋及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及体制变迁、.原有体制的政策惯性及部分宏观政策的影响。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综述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整体上看,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奠定了向小康社会迈进的坚实基础。
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必然导致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势在必行。
Abstract:Three decad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Overall,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rural residents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roblem is basically solved the food and clothing,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well-off society forward. But should also clearly see that urban-rural income gap is widening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status quo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polarization, and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Therefore,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imperative.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不利影响;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
尤其是在收入分配领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扩大,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
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的文献述评
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的文献述评【摘要】本文查阅和梳理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文献,总结和归纳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
现有文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重视实证分析轻视规范分析;二是现有文献重视宏观或中观的经济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而忽视微观个体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论文探讨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偏向政策1 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水平较之改革开放前也有相当程度提高。
然而,居民收入差距却一直呈扩大趋势。
大量研究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中国收入差距扩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达到1978年以来的最大水平,全国城乡人均收入比由1978年的2.57倍上升到2009年的3.33倍。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从上世纪90年代起,各类专家、学者在探寻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理对策,国家在采取措施扭转这种危险的发展趋势,由此产生的文献汗牛充栋,浩如烟海。
本文旨在梳理和总结已有文献,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贡献及其不足并探讨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2 中国转型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2.1 发展战略、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赶超战略是解释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关键。
林毅夫等从中国经验出发,论证了发展中国家由于选择了赶超战略导致了城市偏向政策的内生性。
对于二战后先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如何实现对发达国家的历史性赶超是其最主要目标。
为此,这些国家大多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或进口替代战略等赶超战略。
研究发现,中国众多城市偏向型政策都根源于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蔡昉指出,传统发展战略及中央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制度和政策,特别是对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扭曲,并没有完全从目前的经济体制中消失。
这些遗留的制度障碍与利益集团压力互为因果、彼此强化,一道决定了城乡差异的程度以及随着时间的周期性变化。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摘要]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一个中国普遍长期的现象,历来吸引着众多学者的视线,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举不胜举,而且这些研究逐步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
各学派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扩大的因素做出解释。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1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在1950年,我国刚刚要进入工业化时期,就遭遇了朝鲜战争。
苏联的大型重工业大量投资在中国的军事装备的生产中。
这一时期,轻工业不发达,重工业是第一个崛起的,于是,产生了“资本排斥劳动”,不断追加资本增加却不增加劳动。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进入工业化时期,资源有限,资本短缺,但是人口膨胀。
产业只能集中于城市,于是城市变成了资本集中的地方。
我国依靠从“三农”提取剩余,完成城市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这就创造了城乡二元结构。
那么同时也就靠造就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城市化开始落后于工业化。
由于资金短缺,我国在生产方面大规模集中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替代资本。
后工业化过程的60年,我国有四次大规模的引进外部资金。
20世纪80年代,由于外债压力过大,邓小平同志允许地方直接引资,90年代,允许外商直接投资(FDI)。
每一次的外资资本进入都会导致中国的投资能力减弱,就业量减少,城市的失业人口向农村转移。
这就造成了农村的贫困(温铁军,2013)。
而有些学者认为,城乡收入差距仅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固有特征,林光彬(2004)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不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而城市和农村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层结构。
2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2.1城市偏向政策及制度因为我国的非农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所以政府大多采取一些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来推动短期经济增长,但长期看来,这样的政策会让社会总体损失惨重,因为这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陆铭,陈钊,2004;程开明,李金昌,2007)。
在多个方面,包括城乡交换、资源分配、再分配等各个领域。
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经济学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一、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整体上在不断提高,然而在实现共同富裕、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相当多的困难,其中以“贫富分化日益突出”最为严峻。
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连续多年超过0.4的警戒位,财富分配也越来越向少数人倾斜。
国家统计局指出,就城乡差距看,2003年以来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持续保持在3.2倍左右[1]。
城乡收入差距要是长期处在这样一个高位将使爆发社会动乱和政治动荡的潜在可能性增大。
国家为了促使社会安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来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拉动内需,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浙江是全国经济最发达、人均收入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
然而在经济增长、收入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十五”期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就由2000年的2.18:1扩大到2005年的2.44:1。
1978年以来,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阶段性波动特点,每一时期的表现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政策的影响。
在浙江省内部各地区的城乡差异又表现为地区性,受到每个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的影响。
从总体来说,浙东北的经济远比浙西北发达,收入差距远远低于浙西北。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些低收入人群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不重视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的现实问题,可能会带来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潜在危害,那么“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平安浙江”、“和谐浙江”将成为一句空话,由此可见,协调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意义重大。
当然,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若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对全国来说也是相当有参考意义的。
本人大量查阅、浏览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文章汗牛充栋,近年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依然热情不减,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本文写作提供素材。
本人在借鉴他人成果的同时,结合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际情况加上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对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为人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
《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以期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金融发展通过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途径,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另一方面,金融发展的不均衡性也可能加剧城乡收入差距。
例如,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金融资源匮乏,使得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收集并整理相关年份的金融发展数据和城乡收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协整分析等,探讨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
其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农村和城市地区的金融服务和经济发展情况的一手资料,为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四、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一)金融发展对农村地区的积极影响金融发展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融资渠道。
随着农村金融服务的不断完善,农民可以通过贷款、投资等方式增加收入。
此外,金融发展还提高了农村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
(二)金融发展对城市地区的积极影响金融发展为城市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推动了城市产业的升级和优化,提高了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
然而,由于城市地区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和经济基础,因此金融发展对城市地区的积极影响相对较小。
(三)金融发展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的机制尽管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城乡地区的经济收入,但由于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性,使得农村地区无法充分享受金融发展的红利。
《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2000字
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1.房产交易额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处于较大水平,并且高昂的房价也已经影响到民生问题,关于两者的研究也颇为成熟。
王文君(2019)认为,房价的上涨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并相互推动彼此上升。
在彼此不断相互促进的上升过程中,拉大了我国分配差距,同时这样的分配差距会进一步刺激房价上升。
这样的“恶性循环”会给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让低收入者感到社会的不公平,进而造成社会不稳定[1]。
安艳庆(201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房价的提高会进一步拉到城乡收入差距,具体的内在机制在于其打破了城乡收入上升速度的平衡,其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与政府调控,则会削弱房价的整体提升[2]。
杨璐嘉(2019)认为,房价上涨主要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有所影响,要低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同时人口老龄化与房价上涨的交互影响可以改善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口老龄化会降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减缓房价的上涨,从而改善了我国居民人均收入[3]。
但部分学者认为,房地产价格上升对促进经济增长,释放经济活力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并有利于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进一步缩小。
袁雯娟(2019)利用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动态变化,其中的房价更是会加大贫富差距,而贫富差距的出现,又会反过来抑制房价的上升。
究其原因,是在于当我国贫富差距增大时,政府会通过相关政策限制通过不动产效应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导致房子的预期下降,影响房地产需求价格[4]。
刘超(2021)经调查发现,部分居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从而会选择在一线城市工作,而随着外地市民的进入,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就形成新的需求者,从而促进了房价的上涨[5]。
2.国民生产总值大量研究证明,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存在一定的联系。
张庆(2019)认为,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公平是一个能够引起共鸣的一个话题,根据之前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它的制度,但是若要制度能够顺利执行,那么就一定离不开社会的公平,但是就算是在当今这个高速发达的世界,各国还是有不公平的事件发生,比如男女平等,受教育权,抚养权等[6]。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一个简要的文献综述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一个简要的文献综述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城市农民工群体。
关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问题,国内众多学者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本文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演变趋势、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如何缩小这种收入差距等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
关键词:农民工;收入差距;劳动力市场分割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户籍制度改革和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与2008年相比。
农民工总量增加436万人,增长1.9%(国家统计局,2010)。
伴随城市农民工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导力量。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密切相连。
收入水平作为农民工经济上融入城市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关注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因此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要议题。
本文主要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势、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如何缩小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等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势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田丰(2010)利用2008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对农民工与城市工人的收入差距进行考察,发现城市工人的总体收入水平高于农民工。
德姆希尔等(2009)发现,2002年城市居民的收入是农民工收入的1.3倍。
邢春冰(2008)基于2005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现。
从总体的收入水平来看,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显著低于城镇职工。
李培林、李炜(2007)对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群体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进行研究,发现农民工的月收入普遍低于城市工人,2006年80%的农民工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城市工人的平均月收入在1300元以上。
关于城乡规划的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城乡规划的文献综述范文一、引言。
城乡规划就像是一场超级大的拼图游戏,城市和乡村就是那一片片形状各异的拼图块,规划师们则是绞尽脑汁想把它们完美组合起来的玩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规划的重要性那是日益凸显啊,就像你出门不能不穿衣服一样,城乡发展离不开合理的规划。
下面咱就来好好唠唠城乡规划相关的那些事儿,看看各路大神在文献里都有啥高见。
二、城乡规划的发展历程。
# (一)古代城乡规划的萌芽。
# (二)近现代城乡规划的发展。
到了近现代,西方工业革命一搞,城市就像吹气球一样迅速膨胀起来。
可这一膨胀就出问题了,什么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啊,全都冒出来了。
于是乎,现代城乡规划就开始诞生并发展起来了。
像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就像是给当时乌烟瘴气的城市开了一副良方。
他想把城市和乡村的优点结合起来,既有城市的便捷,又有乡村的优美环境。
这就好比是把鱼和熊掌想要兼得,听起来就很诱人。
在这个理论的影响下,很多城市开始进行规划改革,规划师们就像一群拿着手术刀的医生,试图给病怏怏的城市做一场大手术,让它重新焕发生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乡规划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从单纯的物质空间规划,慢慢转向了关注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规划。
就像是从只看一个人的外貌,到全面考察他的性格、能力、家庭背景等一样,规划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入。
三、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
# (一)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那可是城乡规划的重头戏。
这就好比是分蛋糕,不同的功能区域就是蛋糕的不同部分。
城市里有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公共服务区等等,怎么把这些功能合理地安排在有限的土地上,是个很有学问的事儿。
比如说,如果把住宅区和工业区挨得太近,那居民就得天天闻着工厂的废气,听着机器的轰鸣,这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所以啊,规划师们得像个精明的厨师,把不同的食材(土地用途)搭配好,做出一道美味可口(功能合理)的菜肴(城市布局)。
在乡村,土地利用规划也很重要。
农田、宅基地、乡村企业用地等都得规划好。
城乡收入的差距分析论文
城乡收入的差距分析论文城乡收入的差距分析论文一、文献综述由于中国的农村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和学者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
王小鲁、樊纲考察了与经济增长有关的因素,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共产品和基础设施的提供,制度因素等方面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经济增长并不带来收入差距先升后降的结果,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将减少收入差距,财政转移支付虽然有助减少收入差距,但作用不大,而且市场化本身并不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1994年)通过计量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主要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
王韧(2004年)考察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开放度,城镇化程度,相关制度因素(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某些制度性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的影响。
最终发现,经济开放对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有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帮助,用于支援农村的农业财政性支出并没有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影响,而长期以来我国通过实行工农业剪刀差的赶超战略对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有明显的影响。
二、城乡收入差距待考察的原因由于我们获取数据的渠道有限,我们考察下面几个因素: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投入,二元经济体制和农村的金融支持。
这几个因素从政府投入、经济体制等方面来探讨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三、模型建立和统计检验LOG(GAPt)=a(1)+a(2)LOG(ROADt)+a(3)LOG(EDUt)+a(4)LOG (TOWNt)+a(5)LOG(LOANt)+et.其中GAPt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ROADt是当年的公路通车里程(单位:万公里)。
EDUt是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TOWNt是城镇化率,用城镇人口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表示,LOANt是农业贷款占金融机构总贷款的比例。
a(i)是待定系数,et是随机扰动项。
我们在中国统计年鉴和中经统计数据库上找到1990年至2006年的数据,用eviews软件进行统计检验后得出下面结果。
《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金融发展水平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深刻影响着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分配状况。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城乡发展差异较大的国家,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尤为显著。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二、文献综述早期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金融深化和金融效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农村地区的投资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可能因为资源分配不均和政策倾向而进一步扩大。
此外,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金融发展模式和政策导向也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以中国为例,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各省市统计局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
样本覆盖全国各省份,时间跨度为近十年。
四、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1. 金融深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金融深化通过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融资渠道,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深化每提高1%,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约0.5%。
这主要得益于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率的提高和农村信贷规模的扩大。
2. 金融市场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投资收益,有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市场效率每提高1%,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约0.3%。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有限。
3. 政策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政策因素在金融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实证研究发现,政策倾向性强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较快。
这主要表现在政府在金融资源分配上对城市地区的倾斜以及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等方面。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分析报告
The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between urban-rural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最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显然,过高的收入差距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利用1995-2014年的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且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财政支出结构以及财政分权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着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影响因素一、引言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78至2010年我国的国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9.8%,成为同期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城乡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
2015年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中显示,中国城乡家庭收入差距明显,城乡收入差距最高达19倍。
《中国农村全面建成小康之路》报告也明确表示,由于城乡二元分割,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在2013年略有回落,达到3.03:1,但这样的城乡收入比在世界上是少有的,超出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且过大的收入差距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没能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共同因素。
城乡间存在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差距在合理围时,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一旦收入差距过大,便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危害。
对于我国而言,收入差距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尤其是在经济转轨时期,收入差距扩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
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与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背道而驰,同时也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现实问题。
城乡统筹下的居民收入研究文献综述
城乡统筹下的居民收入研究文献综述1.2.1 国外研究Xiaoke Zhou和Yanling Xi[1]通过对能力的分析来了解中国城乡之间差距。
认为收入,教育,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这五个方面是影响中国城乡差距的主要因素。
从整体数据上分析了城市与农村之间这五个项目因素的差距。
Jian Su和Guangming Deng[2]利用ARMA模型对中国的城乡人均收入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的城乡差距从变大到变小,到现在又扩大,与发达国家的水平比较还相差甚远,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的差距。
还利用模型对未来五年内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未来几年内中国的城乡差距又会慢慢缩小。
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曾提出“二元经济”的发展模式,在他的理解中,每一个经济发展的过程都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扩张的过程,直至传统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为零,迎来城乡一体化,此时便为刘易斯第二拐点。
依照中国的国情,这些年来我国正慢慢由原来的二元结构体制转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正如刘易斯所说的那样,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正逐渐减小,城乡统筹也在越来越好的发展中。
1.2.2 国内研究汪光焘[3]指出要想城乡统筹更好的发展就要科学地展开城乡统筹规划,所以必须首先理解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并指出四点意义。
其意义中关键的一点是,从目标实现看,城乡统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最根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吕炜、储德银[4]认为一个国家在经济增长期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的扩大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
我国在经济总量上已位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城乡之间的差距问题也伴随而来。
现在发展和谐社会,把握城乡关系是国家需要把握的重中之重。
他们对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大体研究,发现这一对属非线性关系。
赵华勤、张如林、杨晓光及周焱[5]认为现今城乡统筹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统筹规划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不明确,具体实践与各部门规划衔接不紧密,规划实施过程中缺乏体系支撑,实施效果存在偏差。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我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是收入差距,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持续扩大的态势,虽然近年来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是差距仍然在继续扩大。
本文对当前国内研究收入差距的文献进行归纳综述,以期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户籍制度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之比来衡量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改革开放初,197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43.4元,而农村居民纯收入为133.6元,绝对差209.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7:1。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推行,通过克服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加强激励机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村收入开始增长,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开始缩小,1985年缩小到1.86:1。
但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几度陷入停滞,此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09年为3.33:1,而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也达到3.23:1,绝对差为13190元。
这还不包括城市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住房津贴、教育补贴、交通补贴等。
如考虑上述因素,城乡居民真实的收入差距可能达到6倍左右,说明我国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相当大。
李实认为,如果仅看货币收入差距,或者名义收入的差距,津巴布韦的城乡收入差距比我国稍高一点,但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
二、各文献对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有些学者认为,城乡收入差距之所以存在,并且呈扩大之势是由于城乡产业特性即与农业、农民自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曾国安(2007)认为,在不考虑政府干预因素的情况下,分析了包括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农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等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自然因素。
陈玉光(2011)认为,农业生产目前仍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为主,不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且也难以实现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趋势文献综述
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变化呈阶段性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下降,从1981年的0.3095,一度下降到1985年0.2895,1990年后迅速上升,2001年、2002年分别达到0.447和0.4540(世界银行,2004;赵人伟,2005;Ravallion and Chen,2007)。200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就超过了警戒线①,中国正在从一个收入较平等的国家转变为一个收入差距很大的国家。
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测量角度,主要包括全国居民收入不平等、城乡收入不平等、区域收入不平等、城镇内部居民收入不平等、农村内部居民收入不平等、性别收入不平等、行业收入不平等等。由于估算方法和使用的样本数据不同,各种估算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将具体综述收入不平等的相关实证研究结论。
有的学者以省为研究单位,认为我国各省之间的收入不存在绝对收敛现象(张健,2008),并认为我国在1952-1977年各省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缺少收敛现象,在改革之后有收敛的现象(Chen and Fleisher,1996;Jian et al.,1996;魏后凯,1997;申海,1999),基尼系数自1983年以来逐步扩大(宋学明,1996)。
农村居民间的不平等对总体基尼系数的贡献率极大,城镇居民间的不平等贡献率在不断上升,这是促使中国总体基尼系数不断上升的两个重要因素。蔡昉和杨涛(2000)利用消费数据,将1952以来的城乡差距演变分为四个阶段:1952-1977年计划经济时期,城乡消费比率围绕2.15在较小的幅度内波动;1978-1985年改革初期,城乡消费比率从2.19下降到1.19,达到历史上最低的水平;1986-1993年期间,城乡消费比率重新升高到2.17,几乎回到改革起始时的水平;1994年以后,两次呈现下降的趋势。另外,不同区域间的城乡差距也有所不同,1985年内陆和沿海地区的城乡差距不大,而到了2000年,内陆地区的城乡差距要远高于沿海地区(Lin,2003),刘夏明等(2004)等的研究也得出了一致结论。
【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文献综述3600字】
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文献综述目录文献综述 (1)(一)城乡收入差距文献综述 (1)1.国外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 (1)2.国内城乡收入差距文献综述 (1)(二)城乡收入差距制约因素研究 (1)1.国外城乡收入差距制约因素文献综述 (2)2.国内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2)(三)文献评述 (3)参考文献 (4)(一)城乡收入差距文献综述1.国外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海外国家研究者在探讨城乡收益之间显著差异方面,二十世纪九十年年代早期,大卫李嘉图通过其创作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指出,工业化发展的特定阶段,城乡人们收益出现差异是一个比较广泛的现象,原因是工业农业两个部门的生产模式的不同以及多样化的产品需求所导致的;刘易斯(1954)借助二元经济结构相关理论说明了城乡收益的显著差异,其中,二元经济结构指的是欠发达国家主要将工业作为典范的现代化体系以及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农业体系,也就是所谓的两个部门的经济结构模型;这个模型二院经济结构可以充分影响到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学家C.Gini(1912)是第一个通过基尼系数对收益不均衡幅度进行评估的人,世界上评估收益分配不均衡的标准为0.4,倘若其值比0.4大,就表明收益不均衡幅度太大,这对经济的健康运行是十分不利的,可能会导致社会问题激化。
2.国内城乡收入差距文献综述陈宗胜(1992)指出从收益差距的角度来看,城乡人们收益差距对国内总的收益差距形成了显著的影响,其通过基尼系数分布分解方式推导出其影响幅度为40%。
樊纲和王小鲁(2005)根据实证模型对国内有没有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出现进行了检验,通过结果可知,国内的城乡收益差距还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但无法检验到降低出现的具体时间;陈宗胜(1994)指出因为国内经济体制与运行的特殊性的特点,国内城乡收益差距表现为阶梯式倒U曲线,此类跳跃式的曲线由于国内经济体制的变化呈现提升的现象,在短时间内无法缩减;赵桂婷与李国璋(2012)通过宁夏、甘肃和西安这些区域从1990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推导了城乡收益差距的泰尔指数,细致分析了区域经济提升和城乡收益差距有着显著的倒U型关联。
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一个文献综述
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一个文献综述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一个文献综述原文作者:魏新博、李姗摘要:由于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资源要素的禀赋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居民收入差距。
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拉大的收入差距已严重影响到了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加强收入分配的调整以及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政治决策的重点和理论研究的难点。
本文从当前我国城乡、行业和区域之间收入差距现状以及相关文献分析出发,从不同角度深入全面地探讨了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各种原因。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区域收入差距;发展不平衡一、引言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中国经济年平均实际增长率超过了9%,成为这个时期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中国也从原计划体制下的“短缺经济”变成了“世界工厂”,截至20XX年底,我国GDP总量已达到7983亿元,并成功超越日本而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毫无疑问,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了对世界有着重要影响的经济大国。
由于长期内偏向发展战略的实施,这种依靠中国农村经济而推动中国整体经济以独特的“中国模式”创造“中国奇迹”的持续、高速经济增长背后,其代价是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在部门间配置的无效率,从而构成了中国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大障碍。
目前,造成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很多,已有大量文献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不少学者指出中国收人差距归因于中国地区间和城乡间日益扩大的收人差距,而进一步的研究还说明,不同地区收入差距与中国巨大的城乡差距有直接关系(Tsui & Wang,20XX)。
王小鲁、樊纲(20XX)指出经济增长方面的因素、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共产品和基础设施,以及制度方面的一系列因素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或缩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在以当前的大量相关文献基础上,接下来将对收入差距变化的主要因素做一个文献综述,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二、政策因素与收入差距从城乡关系的理论研究来看,城乡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且和谐共生的。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作者:杨洁来源:《中国市场》2013年第32期[摘要]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一个中国普遍长期的现象,历来吸引着众多学者的视线,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举不胜举,而且这些研究逐步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
各学派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扩大的因素做出解释。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2-0092-021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在1950年,我国刚刚要进入工业化时期,就遭遇了朝鲜战争。
苏联的大型重工业大量投资在中国的军事装备的生产中。
这一时期,轻工业不发达,重工业是第一个崛起的,于是,产生了“资本排斥劳动”,不断追加资本增加却不增加劳动。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进入工业化时期,资源有限,资本短缺,但是人口膨胀。
产业只能集中于城市,于是城市变成了资本集中的地方。
我国依靠从“三农”提取剩余,完成城市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这就创造了城乡二元结构。
那么同时也就靠造就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城市化开始落后于工业化。
由于资金短缺,我国在生产方面大规模集中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替代资本。
后工业化过程的60年,我国有四次大规模的引进外部资金。
20世纪80年代,由于外债压力过大,邓小平同志允许地方直接引资,90年代,允许外商直接投资(FDI)。
每一次的外资资本进入都会导致中国的投资能力减弱,就业量减少,城市的失业人口向农村转移。
这就造成了农村的贫困(温铁军,2013)。
而有些学者认为,城乡收入差距仅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固有特征,林光彬(2004)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不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而城市和农村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层结构。
2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2.1城市偏向政策及制度因为我国的非农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所以政府大多采取一些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来推动短期经济增长,但长期看来,这样的政策会让社会总体损失惨重,因为这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陆铭,陈钊,2004;程开明,李金昌,20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摘要]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一个中国普遍长期的现象,历来吸引着众多学者的视线,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举不胜举,而且这些研究逐步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
各学派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扩大的因素做出解释。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1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在1950年,我国刚刚要进入工业化时期,就遭遇了朝鲜战争。
苏联的大型重工业大量投资在中国的军事装备的生产中。
这一时期,轻工业不发达,重工业是第一个崛起的,于是,产生了“资本排斥劳动”,不断追加资本增加却不增加劳动。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进入工业化时期,资源有限,资本短缺,但是人口膨胀。
产业只能集中于城市,于是城市变成了资本集中的地方。
我国依靠从“三农”提取剩余,完成城市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这就创造了城乡二元结构。
那么同时也就靠造就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城市化开始落后于工业化。
由于资金短缺,我国在生产方面大规模集中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替代资本。
后工业化过程的60年,我国有四次大规模的引进外部资金。
20世纪80年代,由于外债压力过大,邓小平同志允许地方直接引资,90年代,允许外商直接投资(FDI)。
每一次的外资资本进入都会导致中国的投资能力减弱,就业量减少,城市的失业人口向农村转移。
这就造成了农村的贫困(温铁军,2013)。
而有些学者认为,城乡收入差距仅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固有特征,林光彬(2004)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不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而城市和农村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层结构。
2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2.1城市偏向政策及制度因为我国的非农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所以政府大多采取一些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来推动短期经济增长,但长期看来,这样的政策会让社会总体损失惨重,因为这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陆铭,陈钊,2004;程开明,李金昌,2007)。
在多个方面,包括城乡交换、资源分配、再分配等各个领域。
这些城市偏向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居民的地位十分不利,为确保把农民强行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我国还建立了户籍制度,它服务于上述制度,并且具有显而易见的歧视特性(任太增,2008)。
程开明还列举了一系列具有城市偏向性的制度及政策,例如,财政在农业方面的支出资金投入严重短缺,导致农业不能正常发展。
农村资金向非农化方向转移,极大地减弱了农业有效发展的基础。
公共产品的提供对农村歧视,农民需要负担沉重财政支出。
陈斌开等人(2010)认为由于教育和科研的水平不同,教育质量在城市和农村中的差异显著,这是由于城市偏向政策把教育经费多数投入在了城市,再加上农村资金短缺,师资力量也不足,因而产生了农村与城市居民人力资本回报之间的差异,也就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2.2外商直接投资万广华、陆铭及陈钊(2005)主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得出了影响收入差距的各个因素所起的决定作用。
根据他们的发现,在这些决定性因素中,外商直接投资这个变量与贸易合并在一起作为一个指标时具有很强的意义。
由此,他们建议加大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贸易,并且努力引进外资投入到中西部地区,否则越来越普遍的全球化会影响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甚至使之扩大。
程新章(2006)将区域间流动与制造业集合之间关系综合起来,构建均衡模型,他的结论是:外商直接投资是劳动力流向沿海地区的原因,沿海地区的外资企业在雇用内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时,榨取了农民创造的额外利润。
由此,区域收入分配的差距将不断扩大。
根据他们的研究,杨特(2008)总结出:一是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持续增长的利益分配不均,每一个居民得到的收益不平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收入差距的作用是显著增加的;二是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减少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并且这种作用正在逐步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却在减慢;三是外资企业在我国地区间的投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对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地区间就业机会不平等。
周华(2006),何枫、徐桂林(2009),杨永兵、雷昭明(2012)都从时间来分析,他们认为,虽然在短时期内,外商直接投资可以相对地减少我国收入不平等的状况。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商直接投资会加剧我国收入不平等的状况。
这是由于外商直接投资虽然带来了科学技术,但它所缩短的收入差距长期内会被技术进步所抵消;不同的区域的影响程度不同且影响程度在逐步增大。
但是,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使用的理论不同,一些学者对以上的结论提出异议,刘渝琳等人(2010)就认为外资企业资金的流入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3收入分配著名的库兹涅茨假说就是依据收入与经济的关系提出的,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分配也随之改变,它的轨迹是经过迅速扩大、短暂稳定,逐步缩小的过程。
但是,这个假说在我国存在很大争议,这是由于这个假说在西方国家的经验研究中并没有给出让人信服的证据来证明这一假说,并且,这种没有被验证的假说放在我国的国情中,也会得出不同的研究结果。
如郭熙保(2002),尹恒、龚六堂、邹恒甫(2005),何枫、徐桂林(2009),他们认为我国符合库兹涅茨假说,我国的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但我国仍是低收入国家,要想转变结构的同时带来经济增长,分配不均是我国的必经阶段。
王小鲁、樊纲(2005)则否认倒U假说,他们认为收入差距的波动并不绝对地随着人均GDP水平增加而先升后降,而是由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
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收入差距的上下波动。
张立军(2007)在研究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时发现库兹涅茨现象不存在于中国。
许冰、章上峰(2009)则没有明确指出中国是否存在库兹涅茨假说,只是指出“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曲线的表现形式为‘过山车’,具有三个拐点,我国目前处于倒U型的左半部分”。
钱敏泽(2007)的理论研究则承认库兹涅茨假说并澄清了学者对该假说的争论,她使用模型推导得到收入分配差距曲线不同的发展过程中都表现出了倒U型。
而在最近的研究中,李实(2012)研究发现,随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收入分配格局也在一步一步改变,并伴随着一些新特点的显现,首先就是农村与农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减慢,而城市间的收入差距扩大速率有增无减。
其次则是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仍在扩大,乃至全国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步扩大。
最后是行业间、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减少。
王小鲁(2007)则认为这是由于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正在偏向于垄断性与资源性行业。
2.4人力资本在考虑资本积累的前提下,一些学者认为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有影响。
如郭剑雄(2005)认为,农村地区实行计划生育的能力不强,人口多、教育质量差是农民贫困的原因;而城市恰恰相反,再加上城市高质量的人力积累,这都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有些学者也同样认为,随着人力资本积累的增长,城市与农村的收入差距会先减小后扩大。
人力资本的数量减少是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而这样的差距又是由于经济高增长。
本地居民数量与城镇外来居民数量间的比值对收入差距有一定影响,当他们的比值大于等于城市人力资本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反之则不利。
25收入来源依据一些作者的观点,收入来源有三个类。
工资性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次之。
高质量的教育可以拉大工资性收入差距,城乡间的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也可以扩大经营性和转移性收入差距。
而有些学者则不认同这样的排序,戴平生、庄赟(2012)通过对各个收入来源的基尼系数研究得出,经营性收入是减少收入差距的基础,其他两个要素为次之。
童海滨(2012)的观点则是对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做出总结,他们认为,工资和经营收入都是收入差距的最主要来源,工资性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力大,且正在上升,经营收入反之。
并且他们还通过对地区间收入来源比较得出,主要依靠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是中、西部地区居民,因为他们的收入形式单一,而其他两种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则不大,但有逐步上升的势态。
26金融的发展有些学者曾认为金融发展和城市与农村之间收入差距的关系不大,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张立军(2007)和孙华臣(2012)都指出,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金融的发展较慢,但还是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另外,还有些学者认为银行对穷人贷款利息高,导致穷人贷款难度加大,使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这就极大地拉开了城乡收入的差距。
参考文献:[1]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2]程开明,李金昌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7):116-125.[3]林光彬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04(4):30-40[4]阮杨,陆铭,陈钊经济转型中的就业重构与收入分配[J].管理世界,2002(11):50-56[5]郭剑雄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J].中国社会科学,2005(3):27-37[6]陈斌开,张鹏飞,杨汝岱政府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10(1):36-43[7]万广华,陆铭,陈钊全球化与地区间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5(3):17-26[8]郭熙保从发展经济学观点看待库兹涅茨假说——兼论中国收入不平等扩大的原因[J].管理世界,2002(3):66-73.[9]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0):24-36[10]李实,罗楚亮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短期变动与长期趋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4):186-194[11]高梦滔,姚洋农户收入差距的微观基础: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J].经济研究,2006(12):71-80[12]陈斌开,林毅夫金融抑制、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12(1):3-23[13]许冰,章上峰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倒U测度研究[C].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2009:716-730[13]许冰,章上峰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倒U测度研究[C].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2009:716-730[14]尹恒,龚六堂,邹恒甫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回到库兹涅茨假说[J].经济研究,2005(4):17-22[15]左义河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收入来源视角[J].经济问题,2011(9):40-43[16]戴平生,庄赞基尼系数按收入来源分解的一种新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2(24):4-7[17]翟彬,童海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基于收入来源视角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8):7-12[18]杨特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影响测度与机制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19]周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收入分配影响的长期效应:以中国为例[J].南开经济研究,2006(5):37-45[20]何枫,徐桂林FDI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是否存在倒U形关系[J].国际贸易问题,2009(11):89-96[21]钱敏泽库兹涅茨倒U字形曲线假说的形成与拓展[J].世界经济,2007(9):56-63[22]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23]刘渝琳,滕洋洋,李后建FDI的流入必然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吗[J].世界经济研究,2010(8):63-69[24]张立军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25]孙华臣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收入差距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26]王小鲁灰色收入拉大居民收入差距[J].中国改革,2007(7):9-12[27]杨永兵,雷昭明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与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纵横,2012(11):53-56[28]孙敬水,张周静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及其收敛性的影响——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9):105-113[29]程新章外商直接投资、民工、制造业集合和区域收入分配,中国转轨时期收入差距与贫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67-78[30]任太增城市偏向制度下的城乡收入差距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31]刘渝琳,陈玲教育投入与社会保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联合影响[J].人口学刊,201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