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学理念一
202年新课标标准的教学理念
202年新课标标准的教学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
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和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对待每一个学生应该是公平的: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
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
1.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科学探究活动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探究更重要的是在于它的过程而不完全是结果。
学生进行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亲身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
并以此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
3.突出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即教育、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不仅于科学知识本身,也强调三者之间的关系。
4.生物学知识和技能。
新的教学理念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新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下是我对新教学理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新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而新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等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创新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
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新教学理念强调以能力为本位,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过分强调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而新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1.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验课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团队合作精神等。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德育活动、艺术教育、体育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及实践(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我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和实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及实践。
一、新的课堂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探究、问题解决等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强化课程整合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强调课程之间的整合,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跨学科教学。
通过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资源。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提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新的课堂教学实践1.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协作等方式,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实际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体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现代教学倡导的新理念有哪些
现代教学倡导的新理念有哪些?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
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
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
四、创造性理念
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五、主体性理念
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六、个性化理念
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鼓励个性发展,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七、开放性理念
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方位开放式的新型教育。
八、多样化理念
它要求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管理体制的教育机构与部门进行柔性设计与管理,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学实践的弹性教学与弹性管理模式。
九、生态和谐理念
倡导“和谐教育”,追求整体有机的“生态性”教育环境建构。
新课程有哪些新理念_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有哪些新理念_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理念一、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价值新理念 1.教学的主体价值新理念所谓教学的主体价值新理念,也就是学生的主体价值建构新理念。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价值建构,这是新课程教学价值新理念的核心。
新课程要真正摆脱传统教学价值理念的束缚,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最根本的就在于要成功地建构学生自身的主体价值,使学生以认知的主体、实践的主体、交往的主体等身份主动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建构学生的主体价值,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是:要建构学生自觉性的主体价值、选择性的主体价值、发展性的主体价值、创造性的主体价值。
建构学生的主体价值,从要求上来说需要做到的是:要面向学生主体,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真谛;要尊重学生主体,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基础;要让出主体权利,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根本;要转换主体角色,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保障。
建构学生的主体价值,从意义上来说主要表现在,它既可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又可促进学生的自主活动,更可促进学生的自主教育。
2.教学的生命价值新理念所谓教学的生命价值新理念,也就是注重学生生命意义的教学价值新理念。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生命意义与价值,这是新课程教学价值新理念的根本。
面对传统的教学价值理念,新课程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师生真正实现教学互动的生命价值。
在教学的生命价值新理念下,尊重学生的生命、关怀学生的生命、理解学生的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已成为新课堂教学的基本使命和终极追求。
尊重学生的生命,主要是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并根据这种独特性为其提供和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使其都能体验到自己生命成长的快乐。
关怀学生的生命,主要是关怀学生生命的整体性,使学生的生命充满丰富的内涵,既具有认知和情感,又具有意志、态度和信念,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丰富与成长。
理解学生的生命,主要是理解学生生命的生成性,使学生的生命在学习中永远具有创造性和超越性,并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新的教学理念 方法
新的教学理念方法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2.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倡导学生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习。
3.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发挥。
4.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例如项目制学习、实践探究等方式。
5. 教学理念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6. 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7. 着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认知、情感、品德、审美等方面。
8.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强调自主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9. 引入技术和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学习效果。
10.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成为自主学习者。
11. 教育者应该成为学习的合作伙伴和指导者,促进学习氛围的建立。
12. 强调教师的教学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特长和兴趣。
1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在互助学习中成长。
14. 推崇多元评价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估。
15. 提倡教育的全球化视野,引导学生跨文化交流和认识。
16.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
17. 强调德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18. 强调教师的自身素养和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
19. 强调以教育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
20. 倡导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培养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21. 推崇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知识的魅力。
22. 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
23. 强调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4. 提倡语言多样性,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语言进行学习和交流。
25. 强调数字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灵活地使用现代技术进行学习和创作。
26.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课标四大理念
新课标四大理念新课标四大理念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新课标四大理念之一,强调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种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1. 培养创新能力: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通过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2. 强调实践能力: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和实践性教学,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合作能力: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合作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合作和互助,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培养社会责任感: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之一,强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个性化教育。
因材施教的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充分了解学生: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通过个别化教学和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 强调学生主体性: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提供多样化教学资源:为了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网络资源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新的教学理念 方法
新的教学理念方法
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理念和方法:
1. 创新教育理念:该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合作学习理念:该理念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互相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 个性化教学理念:该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通过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辅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
4. 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通过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综合素质。
5. 翻转课堂模式:该模式将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巩固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6. 情境教学:该方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将学生置于情境中学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受和实践能力。
7. 游戏化教学:该方法将游戏元素引入教学中,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8. 微课程:该方法利用短小精悍的微视频进行知识传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教学理念和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完整版)最新教学理念
最新的教学理念【教育】1、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熏陶。
2、我国教育的一些优势(如学生的计算能力强等),现代技术是可以代替的,而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创新能力弱等),却是现代技术无法代替的。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的主要原因。
3、我们教师要牢记: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没有医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永远不可能从某一位成功教师那里克隆相同的教育艺术或方法来对自己的学生实行成功教育.如果真的能够那样,世界将是只有领袖、政治家、科学家、诗人、银行家、企业家和大富翁的世界,世界也将变得无法存在。
4、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学校】5、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教师】6、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未来.7、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8、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9、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10、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11、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
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12、这几种比喻很值得我们教师欣赏: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味大餐。
最新教学理念
最新教学理念
1、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已经过时,现代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
2、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师应该注重课堂互动,倡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研究,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4、评价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考试成绩,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5、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单向传递,而应该是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研究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6、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自主研究和探索。
7、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8、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研究和探索。
9、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10、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最新教师教学新理念
教师教学新理念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
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
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
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
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
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新教学理念及实践(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教育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主流。
本文将围绕新教学理念及实践展开论述,旨在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新教学理念概述1. 以学生为中心新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教师应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育公平新教学理念倡导教育公平,关注弱势群体教育。
通过改革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3. 终身学习新教学理念强调终身学习,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4. 素质教育新教学理念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视野。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5. 科技与教育融合新教学理念强调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新教学实践探索1. 教学方法创新(1)探究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翻转课堂:教师提前将教学内容以视频、课件等形式发布给学生,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 教学评价改革(1)多元化评价: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方面因素,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
(3)个性化评价: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3. 教育资源整合(1)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
教学设计新理念
教学设计新理念导语: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也需要与时俱进,运用新的理念和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应对现代学生的需求和挑战。
一、个性化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现代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也各异,传统的教学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个性化教学设计应运而生。
个性化教学设计意味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关注和个别辅导。
例如,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探究式学习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师的角色,侧重于对知识的传授和灌输。
而探究式学习设计则将学生置于主动地位,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
在探究式学习设计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他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这种设计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跨学科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按学科划分,课程之间缺乏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边界日益模糊,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跨学科教学设计强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跨学科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强调知识的应用和价值。
四、数字化教学设计在信息时代,数字化教学设计成为一种新的理念和趋势。
数字化教学设计借助现代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通过使用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等工具,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互动机会,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数字化教学设计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五、项目化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注重的是课堂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1、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每个学期坚持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书籍。
2、教学常规与教学科研一起发展,往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每学期至少完成一节学区教研
公开课。
3、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
4、参加信息网络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技能。
5、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基本功,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地向前发展。
6、上好课、多交流、多进行教学反思、多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
每一节课
都要作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撰写两篇教学案例及教学论文。
教师新教学理念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教学理念的想法。
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革新。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帮助他们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以下是我对教师新教学理念的几点思考,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尊重学生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
2.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在追求学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阳光自信的人。
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能力。
三、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新教学理念强调师生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 倾听学生心声。
我们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
新课程的三大课堂教学理念
一,生活性——回归生活关于教育与生活地关系,教育史上有许多精辟和深刻地见解.罗素早就指出: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生活!杜威更明智地提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也宣称:"生活即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及其教学改革地一大基本走向.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地课程和教学,才能具有深厚地生命力.(一)教学向生活地回归(生活即教学)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地基本特征.. 理论上强调:①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地融合科学世界只是一个"营地",生活世界才是我们真正地"家".一堂好课绝不应该孤立于生活之外,与学生地整体成长无关.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探索世界地窗口,是学生人生旅途中地加工厂和加油站.——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地基础,是科学世界地意义之源.——科学世界能够提升生活世界地意义.——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总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历史地统一地.新世纪,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地回归,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地融合已成为一种重要地时代精神.学生要在课堂上把握"真",基础是他在生活中地探索和践行;学生要在课堂上理解"善",离不开他在生活中地行为和习惯;学生要在课堂上感悟"美",靠地是他在生活中地体验与积累.课堂上学到地东西,要到生活中去体会,去体验,去拓展.回归生活世界地主张并不否定科学书本世界存在地合理性,而是在两个世界之间保持一种紧张地张力,是科学教育不致因遗忘生活世界而丧失其存在意义基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传统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里,教育与人地"生活世界"分离,难以体现教育全部地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教育在"生活世界"地意义失落中艰难前行,不能为学生建立起有价值地生活秩序和生活方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传统教育把儿童地人格分裂成两个互不接触地世界," 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地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违背某种教育地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学会生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科学本位,科学疏远了原初地生活情景和学生个体地生活世界,突出表现在:①重视科学地学术性基础,忽视学生地生活基础;②教学提出大量地假问题,学生缺乏发现真问题地能力;③建构一个虚拟地应用世界,遮蔽了一幅真正地生活图景;④强调面向学生地未来职业生活,却忽视学生现时地日常生活;⑤突出科学在社会生产中地经济价值,而漠视个人生活中地科学常识.新课程(教材):突破学科本位,改变学科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地现状;注重科学和生活地有机整合,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地联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新课程地教学:生活进入,融入,成为书本(课堂教学).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地整合一方面,人在认识,探究和改造世界地过程中离不开间接经验地支持,人地直接经验地获得内在地融合了间接经验.离开了间接经验,人地直接经验会变得非常狭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另一方面,间接经验是基于直接经验和为了直接经验地.间接经验是无数直接经验整合地结果.只有当间接经验真正转化为儿童地直接经验地时候,它才具有教育价值,才能成为人地发展价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直接经验:储备金;母乳间接经验:纸币;代乳品传统教育:以间接经验为本位,把间接经验绝对化,过分冷落,忽视直接经验地地位和作用,直接经验成为奴仆,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地分离和脱节,知识成为外在地牵累,知识越多,心灵越干瘪.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新课程(教材):关注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经验,强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地有机整合.新课程教学: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整合,充实,提升直接经验,使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发展,升华,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地统一——课堂教学体系地重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实践上强调:①教学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课题:正,负数,"分数"生活是课程资源地源泉(为什么往煤里洒水)(估算)生活是最好地教育(书)②教学注重从学生经验出发: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任何有效地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地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地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你去过,经历过,思考过,做过,见过,喜欢……(《春天》一课)(小女孩不是爸爸亲生地吗)(三角形内角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必须让学生地智慧,思维,猜测,想象,情感,喜怒,哀乐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关于科学探究地一段话:我们地学生到底是怎么掌握科学知识地一般认为是我们教会地,我们不教他们怎么会呢而事实上,学生并不是带着一个空空地脑袋来到我们地科学课堂,对于不少问题,他们心中早已有了自己地一套"理论".最要紧地是,这些常常与科学理论相悖,同时也往往被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不屑一顾或不堪一击地"理论",却是学生长期经验加智力活动地产品,是他们"心中地科学".对于不少内容,灌输式地科学教学实际上是用对于学生来说外加地甚至怪异地科学知识去与学生基于好奇地天性而自发探究所获得地成果进行竞争!有科学地权威,教师地权威以及考试地权威在手,我们可以暂时领先.但这样地胜利不仅很快会成为过眼云烟,而且为它所付出地代价,不是学生心灵上对科学地排斥甚至厌恶,就是科学精神地缺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科学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自己地理解是应该得到充分尊重地,因为它们是学习过程地基本起点和贯穿始终地最活跃地因素.学习活动实质上就是学生自己地想法,他人地观点以及观察实验结果之间直接互动地过程,经历这样地过程,学生才可能通过认知冲突体会到个人理解地局限和科学理论地优越所在,为前者向后者地转化铺平道路.否则,岁月很快会冲刷掉学生心中被硬贴上去地东西,留下地只有他们自己地"科学"(罗星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学以人为对象.来自生活,回到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即课堂与生活血肉相连.(二)教学(学习)本身就是生活(教学即生活)体验生活,创作;不,创作本身就是生活教学联系生活,教学本身也是一种生活教学怎样成为一种生活,诚信教学——教学地真实性教学情境是真实地教师言行是真实地学生表现是真实地"学生在课堂表现与在家里表现是一样地"(真实地谎言,何时是个头),淡化传统意义上地教学设计淡化教学地纯艺术性追求教学语言滴水不漏教学环节天衣无缝细节处理独具匠心时间安排精确无误教学运行波澜壮阔宁要有缺陷地真实,也不要虚假地完美!,返朴归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我们是怎样面对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地,强调对话,交往,互动地生成性教学二,发展性——发展性教学"教学与发展"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地一个永恒主题.新课程地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地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地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地发展,是新课程教学地根本任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关注每一个学生地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个学生地发展值得强调地是:教学不仅不能等同于发展,而且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地力量.不是不要知识,而是要使知识及其理解和掌握从属服务于发展.新课程教学地走向:传统地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地发展性教学知识性教学:以学科为本位,旨在传授知识发展性教学:以人为本位,旨在促进人地发展. 学生地学习状态:参与情绪交往思维关注学生地学习状态,提升学生地学习品质,这既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地"生长点",又是"核心点".. 学生地发展①纵向上(发展层次):现有发展(自主解决)最近发展(互动合作交往解决)每个人都在各自地基础上有所发展.教学关系:现有发展区:基本独立,完全独立相对独立最近发展区:完全依赖,基本依赖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把不会地变成会地.自主建构发展不是外界强加地,发展是一个主动地建构地过程;发展是有差异地.②横向上(发展内容):课程(教材)维度地过程,方法教学活动维度地过程,方法课程(教材)内在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活动生成地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价值观地导向)以什么样地情感,态度,价值观处理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只有三个方面地有机整合才能实现发展, ——为什么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拓展学科(课程)地育人价值."特殊发展":与学科直接相联系地内容"一般发展":在学科活动中拓展,升华,深化出来地个性属性③机制上(发展方式) :预设性发展(目标达成)生成性发展(智慧生成)预设生成高质量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发展地即时感受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地共鸣和思维地共振;表现为内心地澄明与视界地敞亮.为什么强调生成开放生命和人性地非预设性,不可预测性.只有那些富有想象力地教学,那些能够唤起意外与惊讶地感觉地教学,才能够有效地增进学生地发展.(二) 教学本身要发展防止教学平庸化. 实践要有理论指导: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理论与实践地关系非理论教学实践(拒斥教学理论地指导)经验主义教学实践(无用论)操作主义教学实践(害怕论)实用功利主义教学实践(实用论)教学实践在低水平上重复.理论地参与和指导才能使实践不断升华,超越!. 教学要有研究支撑:教而不研则浅.教学与研究地关系研究神秘论:专家学者地专利研究时间论: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教师成为研究者:专业化地必然要求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 :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研相长)教师地教学研究就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在另外地时间和空间做另外地事情.研究地参与会不断提升教学地品质,水平,境界.教师要养成反思习惯学校要建立校本研究和培训制度学校要形成对话和交流地校园文化三, 生命性——生命化教学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地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感悟),这是新课程教学地最高境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育是基于生命地事业.教育除了有鲜明地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地生命性.在一定地意义上," 教育是直面人地生命,提高人地生命,为了人地生命质量而进行地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地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地一种事业"(叶澜)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生活性:现实关怀(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发展性:未来关怀(课堂教学以人地发展为本)生命性:终极关怀(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教育不仅将完善生命,教育自身也将因此而富有生命.(一)关注,敬畏,提升生命教学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尊重地过程;是生命地自我展示,自我生成,自我超越地过程.知识(认识)养育,滋润生命让生命变得丰富,厚重.生命因为知识,教学而美丽!①教师要有生命意识不仅仅要有生活意识,发展意识,更要有人地意识,生命意识生命是无价地生命是不可逆地生命是独特地生命是不可预测地——生命感,敬畏生命课堂教学充满:尊重,敬重欣赏,珍爱不是有位教育家说过,我们在学生身上领悟到了生命地雄伟吗②给知识注入生命,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知识生命化)挖掘知识地生命价值—人地价值知识" 活" 起来(具有内在生命态地知识)知识个性化知识智慧化知识生命化用"生命"来学习——用经验来激活知识,——用思维来建构知识,——用情感来丰富知识,——用想象来拓展知识,——用智慧来批判知识,——用心灵来感悟知识.③创设生命化地课堂氛围(环境)!(以人为本地教育环境)自由:意味着解放学生地大脑,嘴巴和手脚;民主:意味着教师是学生地伙伴,朋友,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地活动中,和学生休戚与共,感情相通;宽松:即允许学生说错话,办错事,允许学生犯错误;和谐:则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和睦相处.(二) 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师生生命历程地内在组成部分课堂教学: "涌动着生命地活力"——活课与闷课但是,把人当"人"地教学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地.教学往往成为压抑"人"地生命活动地"人工窒息机".活课地基本要素:①兴趣好奇,情趣,志趣形象,生动,活泼游戏,童话,情境②智慧思考,探索,质疑发现,顿悟,启发③体验经历,感受,感悟品味,滋润,欣赏谢谢大家!。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旨在推动学校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强调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一、以学生为中心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即将学生放在教育活动的核心位置。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并根据其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
同时,在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自己成长过程中最主要、最积极、最直接参与者。
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提倡“素质教育”,即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非单一知识技能。
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各个方面。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在不断探索中全面成长。
三、强调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新课标认为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需要扮演更多的角色。
例如,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指导者、启示者和促进者。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他们在自己探索和实践中获得成长。
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新课标强调评价是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
但与传统评价方式不同,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而应该从各个方面考察他们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观察记录法、作品展示法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成为自己的主人,具有独立思考、自我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程设计和实践中。
六、注重跨学科教育新课标提倡跨学科教育,即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到一起进行教学。
新的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北京大兴培训总结在北京大兴区为期二十天教育教学的培训结束了,通过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给我很多启示,使我原来老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可以说自己在这次学习中感觉真的是受益匪浅,感觉自己非常的充实,自身的知识、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这次培训中都得到了改进。
学到了很多关于新课程的新理念、新的教学方法。
这些将对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一、新的教学理念1、教师如何执教,才能确保课堂教学中“逻辑链”和学生头脑中“思维链”的相互匹配。
连春兴老师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的实质是:知识的“逻辑链”和学生头脑中“思维链”的相互匹配。
教师要想较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就必须选择好两根链条相互匹配的起点,然后亦步亦趋,层层深入,和谐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程度和进度要求,决定这条“逻辑链”上哪几环是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思维链”的产生、发展与完善,对于学生能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来说,往往是决定性的。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遵循它,学习知识的多与少、难与易都将受到它的制约,任何形式的一厢情愿,都将事与愿违。
教师在课堂上的责任,往往需要通过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与引申(包括应用性练习),来引领与续接、甚至是编织与营造这根原本松散的、多元的、极富个性的思维链条。
“设想”出数学教学活动中,什么地方教师引导为主,“逻辑链”引领“思维链”而生成;在什么地方以学生活动为主,“思维链”牵引、催生“逻辑链”。
决定学生兴趣程度的是我们的教学能否遵循----“先具体、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的十二字箴言。
因为“具体”、“特殊”才是学生思维的起点。
2、教师如何执教,如何实现“高效教学”郭老师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学习活动;教师的组织活动,包括讲解、讲述、指导、辅导,也包括展示、演示,还包括组织各种参观、操作活动,包括释疑问难、激励评价等等。
教学中体现的课堂教学新理念
教学中体现的课堂教学新理念一、教学中体现的课堂教学新理念新的理念,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它的真正来源并不是学科本身的发展,而应该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
体育新课程以《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统领教学内容,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教学与锻炼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
参赛课中,我们感悟到的课程理念的转变有:1、不再过分地强调运动技能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不再过分地追求提高课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和学生的运动成绩,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来确定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实现了由单纯技术教学模式向大众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2、教学设计由过去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教师不再是以自己想教什么或大纲规定教什么或要求学生应当达到什么运动水平出发,而是从学生现有的身体素质水平和将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摆脱了教师讲、学生练的单一的师徒传习式教育,教师始终把学生的感知、思维、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充分挖掘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潜能,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学生自己学、自己练,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4、改变了过去教师只是用教学大纲规定的标准对学生运动技术掌握的情况进行武断的、绝对的单一评价方式,而是从教学的情景和学生的需要方面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调节和发展功能,采用即时的、相对的、个体差异性等多种评价的方式,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体育课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和“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
二、参赛课中体现的课堂教学特色1、教案的设计突出一个“实”字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翻阅并认真学习参赛选手设计的数十种图文并茂、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方案,观摩教师在耳目一新,为之震惊的同时,深感到选手们在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理念的同时,正在结合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改革课堂教学的新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成为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精神财富的过程。
知识的获得与内化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对知识进行自主性地构建。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之窗,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的存在;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帮助学生回归知识,促使教材知识活化。
一、教材里叙述的知识是相对静止的结论式知识,它省略了观察、归纳、探索、猜想的生动过程。
作为教师,要将人类获得知识的初始方式和过程,加以还原、展开、重演、再现,使书本表述的结论式知识还原为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知识,使学生个体“与人类知识产生的过程总体‘相遇’”,从而让学生去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这一当代人觉得十分简单的知识在历史上却充满着神秘与曲折。
二、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并非一片空白,他们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知识经验,建构了大量的前科学概念。
这些原有知识经验是学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而且还是学习新知识的出发点。
因此,教师在知识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先前体验所形成的概念,感受知识的存在,体验知识就在身边。
三、把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还需要通过内化与外化的过程,需要把所学的知识通过操作和言语呈现出来。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支持条件,就要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保持。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交流与操作训练等方式,使教材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1.创设交流机会,在交流中内化知识。
言语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思维水平,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迁移能力,促使知识内化。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机会,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
如教师可以指导或要求学生仔细描述所观察的内容;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对话教学环节,鼓励学生相互问答和相互议论;鼓励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如教师可安排学生观察地理教材中的各种图表并进行交流等。
2.加强实际操作训练,在训练中内化知识。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训练。
只有放手让学生在概括定义、发现结论、证明原理、解答习题等训练中不断地纠正自己的思维偏差,及时地修正错误,才能使他人的知识经验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经验;只有开启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得学习落到实处。
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板演、操作、猜想等。
四、学科知识在教材中只是作为一种重要载体出现。
通过这个载体,向学生传达的应是学科思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站在课程的角度思考这一节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知识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科思想为灵魂,以学科内容为载体,设计教学的整体框架,使学科知识上升为学科思维,从而优化学生的学科品质,发挥学科教学的智力开发功能。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知识展开之后,沿着相反的方向,加以简化,进行压缩、提炼、抽象、概括,回到原有的结论。
再次,教师还要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特性体验、个性化理解文本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话、提问、对比、分享观点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主题含义和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从而保证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方法的独特性基础上,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使学生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实现教材知识的活化。
四、对话与阐释:教学方法罗蒂(Rorty.R.)提出了对话理论,要求对话者平等、开放、富有创造性、具有多元价值观。
派纳(William F.Pinar)、史密斯、多尔等则将对话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使对话成为后现代主义基本的教学方法。
1.对话是课程也是教学方法。
在后现代教学理念视野下,对话既是课程也是课程实施过程的教学方法。
派纳说:“我宁愿认可各种各样的方法去从事教学……一种是将课程和教学当成复杂的对话。
”多尔把教学看作师生对话的过程,因而认为,对话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亨特(M.Hunt)和麦特卡夫(1Metcal{)认为对话是激励反思的最有效方法,更是激励人们思维灵活多变及不断更新观念的首要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人们把认识对象作为解释的文本,通过解释者之间的对话达成对事物的共识,所以说,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不断对话而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2.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对话主体。
后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对话的交互主体,倡导教师和学生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不存在了。
在对话过程中,教师时而作为一个教育者,时而作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可以作为教育者;他们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
在后现代教学理念中,沟通、理解、解释、意义这些词,均扎根于交互主体性、对话性和交谈之中。
3.教学对话的结构。
后现代教学理念中探讨对话教学法的结构是从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语言交流的特征开始的。
美国弗兰德斯(N.A.F1anders)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语言互动行为(对话)分为教师的发言、学生的发言和沉寂或混乱三类,教师的发言是支配教学沟通的前提。
贝拉克(A.Bellack)将教学对话的结构分为三个基本单位,即“诱导--应答--反应”。
梅汉(H.Mehan)以此为依据提出“教师主导--学生应答--教师评价”这一教学对话结构。
后现代教学理念关于教学对话结构的分析,对探讨教学对话科学运用的操作步骤有一定的价值。
4.教学对话的要求。
后现代教学理念关于教学对话的要求,大致可归纳为六点:第一,对话是思想和语言的交流。
多尔认为,对话总是与思想或观念的融合并蒂而生,“在对话中我们希望融合与转变,我们转变了就是超越了自己而接受了不同的观点”,在一个真正的对话中,最关键的是“通过转变自己成为另一个自己”而“达成理解”。
第二,在对话教学中,既要学会表达,又要学会倾听。
第三,对话的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尊重、理解人性,因此要鼓励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性差异。
第四,要鼓励学生与语言艺术、数学、科学和社会学的文本进行对话。
通过对话式教学,教师对文化和信息进行解释,“就像一溪流水,既流过生活,又是生活的源泉”。
第五,“后现代教学法公开地进入游戏世界,借此与青少年跳起对话式舞蹈”。
第六,在对话中,教师不仅将新的信息技术当作“工具”加以利用,而且着力于创造性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后现代教学的理念对话是建立在师生双主体平等、自由互动的基础上,以“沟通”、“理解”、“意义建构”为目的的具有多元价值观的教学方法。
后现代教学理念重视双主体平等互动、对话结构的分析、对话中的语言运用、思想观点的融合、达成理解、尊重人性及其个别差异、与教学文本“对话”、在游戏中进行教学对话、对话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等观点,有其独特之处,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有较大参考价值。
后现代教学理念极力主张的另一种教学方法是阐释。
史密斯在《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阐释教学方法。
史密斯指出,阐释教学法要求教师担当起文化“讲解人”而不仅仅是传授者、辅助者,或干事的角色。
它不断寻求新的解释,将学生带人对真理的日益深入的理解中。
它特别强调如下四点。
第一,在教学中教师只作解释不作判断和结论。
阐释教学法要求教师只对事物和现象作解释,不作任何价值判断,由学生自己去理解和体会;教师不作结论,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打破传统教条主义的规范,“旨在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怎样避免刻板地理解文本,怎样辨别这些文本中的意义得以表现出来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全面的文化背景中去解读,因而要求教师具备解释艺术的修养。
第二,在教学中追求师生自由。
阐释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对事物作另一番解释,而在于追求人的自由”。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思考”这面旗帜之下进行“聚会”的活动,这种“思考”拒绝以某个先在之目的而结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里,后现代教学理念把“先在目的”看成是制约师生自由讨论的缰绳。
第三,创造性。
阐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阐释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创造性是人性的基本方面”,如果教学中没有真理的创生,如果课堂不是寻求真理、发现真理、分享真理的首要地方,那么,教学就难以称为生活。
派纳指出,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上既要有创意,又要因材施教,认真负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学生在智力上和社会心理上有所发展。
”另外,对事物解释的多样性、求异性也是一种创造性。
第四,理解性。
多尔认为,在阐释教学中存在一个迷人的想像王国,在那里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力要求被理解。
阐释学揭示的是人类精神活动中的“理解”。
阐释学最初将自己看作关于理解和解释文本意义的哲学。
它通过对作者、文本和读者的意义关系的研究,弄清传统对理解的影响,阐明理解原文意义,以及读者自我理解的互动关系。
阐释教学法是阐释学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因此理解是阐释教学法的关键。
那么,阐释教学法是如何使学生达成理解的?凯勒夫妇将知识分为“表面知识”(surface knowledge)和“意义知识”(meaningfulknowledge)。
前者指学生记住的事实及程序,后者则是对信息及其间联系的理解与洞悉。
他们认为,学生通过将信息与自己特有的过去经验、现实环境及其间的互动联系起来而达成真正的理解。
史密斯指出,教学是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大众文化去理解他们自己在社会上、在这个世界上的自我形成过程。
后现代阐释教学法还将游戏描述为理解的基本方式。
必须指出,后现代阐释教学法并非指教师在课堂上系统讲解。
阐释教学法以对话为基础,以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和沟通为前提,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迪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和创生。
它还重视教学过程的引导,包括引导学生自己解读教学文本,理解其意义。
阐释教学法是对传统讲授法和现代讲解法的超越,是教师讲授方式的转型。
五、过程与主体:教学评价取向自泰勒以来,现代教学注重目标取向评价。
这种评价取向将教学计划或教学效果与预定的教学目标联系起来,根据教学结果的达标程度来判断教学价值。
而过程取向评价重视过程本身的价值;主体取向评价则强调评价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与能力”,价值多元、尊重差异为其主要特征。
后现代教学理念对教学评价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认为世界是多元的,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用绝对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因而否定“元叙述”。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