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如总量=部分量+部分量,部分量=总量-部分量,以及倍数关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理解和运用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如总量=部分量+部分量,部分量=总量-部分量,以及倍数关系等。
2.培养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运用数量关系。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激励评价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数量关系。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球、小棒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量关系。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数量关系。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有一天,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苹果,又给了小华4个苹果,那么小明还剩下几个苹果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总量、部分量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生活情境,如购物、做菜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这些数量关系,如总量、部分量等。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下常见的数量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下常见的数量关系在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学习中,孩子们会接触到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这些数量关系不仅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首先,咱们来聊聊“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在生活中,咱们买东西的时候经常会碰到这几个概念。
比如说,一支铅笔 2 元钱,这 2 元就是单价。
如果咱们买了 5 支铅笔,这 5 就是数量。
最后算一共花了多少钱,那就是总价。
它们之间有着这样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反过来,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举个例子,超市里苹果每千克 5 元,妈妈买了 8 千克,那总价就是5×8 = 40 元。
要是妈妈一共花了 60 元,只知道苹果的单价是 6 元每千克,那能买多少千克呢?这时候就用 60÷6 = 10 千克。
再来说说“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想象一下,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 60 千米,这里的 60 千米每小时就是速度。
如果这辆车开了 3 个小时,这 3 小时就是时间。
那车一共行驶了多远呢?这就是路程。
它们的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
相应地,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比如说,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15 千米每小时,他骑了 2 小时,那路程就是 15×2 = 30 千米。
如果小明骑了 45 千米,速度是 9 千米每小时,那他骑了多久呢?就是 45÷9 = 5 小时。
接下来,咱们看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的关系。
在工作中,比如一个工人每小时能生产 20 个零件,这 20 个零件每小时就是工作效率。
他工作了 6 小时,这 6 小时就是工作时间。
那一共生产了多少个零件呢?这就是工作总量。
它们的关系是: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反过来,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常有的数目关系教课目的: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目 =总价、速度×时间 =行程”这两种数目关系,并能运用数目关系解决实质问题。
2.初步培育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剖析、比较、归纳、抽象、归纳的能力。
3.感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觉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课要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目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行程之间的关系。
教课难点:运用数学术语归纳、表达数目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课准备:课件教课过程:一、讲话引入1.回首生活中的常有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1)每个书包 50 元, 4 个书包多少钱?(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 200 千米, 4 小时行多少千米?(3)李师傅每日生产 15 个部件,他 6 天能够生产多少个部件?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沟通反应。
2.导入新课。
在平时生活中,存在着许很多多的数目关系,弄清楚这些常有的数目关系,关于我们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目关系。
(板书课题)二、沟通共享(一)教课单价、数目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 28 页例题 2 情境图。
学生察看情境图,采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 12 元,练习本每本 3 元;要买4 支钢笔和 5 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目”和“总价” 。
(1)发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目?什么是总价?(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置的数目呢?(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指引思虑:依据题目中购置钢笔的状况,我们能够求什么呢?指出:“ 4 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 4 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目和总价的数目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单价数量总价钢笔()元/ 支()支()元练习本()元/ 本()本()元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置的数目,再分别求出总价。
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实时纠正。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3.3 常见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 (共12张PPT)
(2)根据数量关( 还剩的路程=总路程-已经行驶 的路程),求出离北京还有( 1214 )千米。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1/11/62021/11/6November 6, 2021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1年11月2021/11/62021/11/62021/11/611/6/2021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1/62021/11/6
指( 路程 )。
(2)飞机每小时飞行960千米,可以写成960千米/时
(
)。
(3)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300000千米, 可以写成( 300000千米/秒)。
知识点 2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填表。
1008米 160千米/时
24小时
3. 从昆明到北京的铁路全长3174千米,一列动车从昆 明开往北京,平均每小时行驶245千米,行驶了8小时 后,离北京还有多少千米?
6.一座大桥长3000米,一列火车以每分钟850米的
速
度行驶,从车头开上桥到车34尾00离米开桥共用了4分钟。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讲述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如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些数量关系,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已经熟练掌握。
但是,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关系,并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关系。
2.操作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总结数量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准备练习题、作业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买一件衣服需要多少钱?” “买两件衣服需要多少钱?” “买三件衣服需要多少钱?”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量关系。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生活场景,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等数量关系。
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说教材本文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教学内容。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并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课段落1. 学习目标•了解四种常见的数量关系:相等、多少减多少还剩、多少加多少是多少、多少是多少的几倍。
•学会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预备知识学习本课需要掌握的预备知识如下:•了解运算符号加、减、乘、除的含义,学会运用这些符号进行简单的计算。
•掌握基本的数值大小比较。
3. 新课教学3.1 相等关系相等关系是最基本的数量关系之一。
学生需要理解相等符号“=”的含义,懂得如何判断两个数是否相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实际操作,从而理解相等的含义。
例子1:小明和小红拥有的苹果数相等,小明有8个,那么小红也有8个苹果。
例子2:小华和小刚拥有的图画相等,小华有5张,那么小刚也有5张图画。
3.2 多少减多少还剩本部分主要介绍“减法”的概念以及运用。
在教学时,需要先让学生理解“减法”是什么意思,以及如何用“多少减多少”还剩下多少的方式进行计算。
例子:有10本书,小明借了其中3本,那么还剩下7本。
3.3 多少加多少是多少本部分主要介绍“加法”的概念以及运用。
在教学时,需要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可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例子:有5个苹果,小华又买了2个苹果,那么他现在一共有7个苹果。
3.4 多少是多少的几倍本部分主要介绍倍数的概念。
在教学时,需要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算式求出一个数的几倍。
例子:小红有3支笔,小明有9支笔,那么小明有小红的几倍笔数?4. 实际应用在教学中,需要多采用实际例子,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例子1:乘车时需要买票,小明和小红都买了票,但小明的票价是小红的3倍,小明的票价是15元,那么小红的票价是多少?例子2:小明有9元钱,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多少?三、说教法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下列教法:1. 课堂演示可以通过现身说教的方式,教给学生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领悟知识的应用。
最新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课件ppt
中心必须明确突出
➢(2)要把小事写具体、细致。即把特定的 动作、行为进行“放大”,像电影画面一 样映现出来,给人清晰、鲜明的印象。
➢如有篇题为《亲情》的文章,其中详写了 “我”为妈妈挑刺的情景——“于是,我 让爸爸紧紧捏住妈妈手指的两侧,我看准 刺儿的部位,沿着刺儿的周围拨开皮层, 使藏在里面的刺儿露出来。
(1)已知每把尺子的价钱和买的数量,求总价。
要用尺子的单价乘数量。
(√ )
(2)李东买了5千克的苹果,要求一共用了多少钱 ?还要知道 每个苹果多少钱。
(×)
(3)知道8个西瓜共32元,可以求一个西瓜多少钱。
(√ )
(1)课桌椅的单价是325元/套,学校买了 48套这样的课桌椅,一共要付多少元?
(2)李老师买了8个篮球用了360元,篮球 的单价是多少元/个?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米/秒,5秒可传播多少米?
(2)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910米。他用13分 钟从家走到学校,平均速度是多少米/分?
反抱琵琶,逆向立意
当然,也可以独辟蹊径,言他人 之未言,以表现出独到的眼光。
反抱琵琶,逆向立意,能使你的 文章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下面我们就举几例略加分析:
中心必须明确突出
➢我小心翼翼地一针一针地挑着,拨着,刺 儿终于露了头,我用针尖朝上拨一次,妈 妈便咬一次牙,眉头拧成了疙瘩……经过 一阵忙活,该死的刺儿总算被挑了出来, 最后我用手在妈妈的手指上摸了摸,捏了 捏。”这个片段细致地展示了自己给妈妈 挑刺的全过程,“我”的心理活动真实、 自然,“我”挑刺的动作细腻、具体,这 些可谓生活的再现,更是真情的流露。
4、每千克苹果15元。
苹果的单价 15元/千克。
1、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课件第2课时 常见的数量关系
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探究新知
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 怎样求? 已知路程和时间呢?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探究新知
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 常见的数量关系
复习旧知
• 口答列式。 • (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元? • (2)50元买文具盒,每个10元,一共可以
买多少个?
• (3)50元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
钱?
新课导入
我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钢笔的单价 你发现图中有哪些信息?
探究新知
钢笔每支十二元。
每支12元
12元/支 12元每支
练习本每本3元。
每本3元 3元/本 3元每本
探究新知
单价
数量
总价
钢笔 ( 15 )元/支 ( 4 )支 ( 60 )元
练习本 ( 3 )元/本 ( 5 )本 ( 15 )元
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
探究新知
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 怎样求? 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325×48=15600(元) 答:一共要付15600元。
基础练习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谢 谢 观 看!
《名师面对面》编写组感谢 您提出宝贵意见。将修改过的课 件上传至3471512573@邮箱, 同时写清你的姓名、邮寄地址和 电话号码,我们会送给你惊喜小 礼品一份!
《名师面对面》编写组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2.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3.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能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利用实物演示、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数量关系的概念。
3. 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数量关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解决问题。
4. 小结: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强调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数量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常见的数量关系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常见的数量关系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表达式计算相关的数值。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 会根据字母表达式计算相关的数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数量关系式的意义。
2. 能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速度、时间和路程,进而得出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3)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些数量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6页的例1、例2。
(2)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4. 巩固(1)让学生完成教材第36页的“试一试”。
(2)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5.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要注意理解数量关系式的意义,并能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6. 作业教材第37页的练习五。
五、板书设计常见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要注意理解数量关系式的意义,并能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在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环节,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字母表示,得出数量关系式。
在应用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巩固环节,让学生完成教材的“试一试”,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意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包括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数量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很好地运用数量关系,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解决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复杂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数量关系,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运算规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之间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2.难点:将数量关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
同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小棍等,用于展示数量关系。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做菜等,让学生观察其中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都有哪些数量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运算的?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之间的数量关系,如:加法和减法的关系、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等。
同时,结合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数量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可以适当增加,以挑战学生的思维。
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做菜时如何计算食材用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量关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的关系;减数、被减数和差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数量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的关系;减数、被减数和差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数量关系。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每小时骑6公里,问小明骑车去学校需要多少时间?引导学生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的关系;减数、被减数和差的关系。
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这些数量关系。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2小时行驶了多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继续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件衣服单价50元,买2件需要多少钱?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常用的数量关系,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这些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正确地运用数量关系,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2.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生活实例。
2.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题和学习工具,如计算器、纸张等。
3.教学场地: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学场地,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呈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让学生观察和总结这些数量关系,并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
3.操练(10分钟)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数量关系。
2、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常见的数量关系引言数量关系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关于数量关系的内容较为基础,但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篇教案的介绍,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培养学生处理数量关系的能力。
一、相加关系1.1 知识点相加关系指两个已知数之和等于另一个未知数,常见的操作符是加号(+).例:有8支笔,盒里有5支,还有几支?其中,“有8支笔”和“盒里有5支”分别是已知数,未知数为“还有几支?”,则有:8 + 5 = ?通过计算,得出结果为13,所以“还有几支?”就是5支笔。
1.2 开展活动1.2.1 演示法1.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分发不同数量的小球或者纸条;2.通过数数求和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数量球的相加关系。
比如,当教师拿出5个红球和3个蓝球时,可以问学生:•拿出来的红球和蓝球一共有几个?•这些球一共有多少种不同颜色?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去体验相加关系的计算过程,对学生理解相加关系非常有帮助。
1.2.2 数线法1.在黑板上或者白板上绘制数字数线,让学生往数线上贴标签;2.将数线分为若干个区间;3.向学生出示不同数字,让学生把这些数字贴到数线上。
比如,当教师出示6和8两个数字时,可以让学生在数线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并在相应位置标出数字,再通过相加得出结果13.1.2.3 任务法1.给学生看两个数,让学生估算结果;2.带领学生检查计算结果;3.对学生进行相应转换,并进一步提高计算技能。
比如,当教师给学生看到8和4两个数时,可以让学生先估算结果是不是12,再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二、相减关系2.1 知识点相减关系指两个已知数之差等于另一个未知数,常见的操作符是减号(-)。
例:玛丽有10元钱,花了3元,还有几元?其中,“有10元钱”和“花了3元”分别是已知数,未知数为“还有几元?”,则有:10 - 3 = ?通过计算,得出结果为7,所以“还有几元?”就是7元。
2.2 开展活动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看到两个不同的数字,让学生估算两个数的差值,然后让学生自行计算结果,最后再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帮助学生理解相减关系。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2 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共14张PPT)
人走30分钟,应走到第几棵树?(每相邻两棵树的
间隔相同) 16÷8=2(分钟) 30÷2=15(个)答:应走到第16棵树。
【提示】 从第1棵树到第9棵树之间有8段间隔, 用了16分钟,每段间隔用时16÷8=2(分钟),求出 30分钟走几个间隔就可以了。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 、西、 北四个 方向, 能够用 给定的 一个方 向辨认 其余的 三个方 向,并 能用这 些词语 描述物 体所在 的方向 。 2.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 观察能 力。 3.使学生能够辨别地图上的方向,通 过学生 填图活 动使学 生知道 地图通 常是按 上北下 南,左 西右东 的规律 来绘制 的。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 在图上 表示各 建筑物 的位置 关系。 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辨 认方向 的活动 中,进 一步感 受数学 与生活 的密切 联系。 6.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 向,并 能用这 些词语 描述物 体所在 方向。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2 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共14张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2 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共14张PPT)
江苏版-四年级-下
第20÷24)×8 =207×8 =1656 64×(12+65÷13) =64×17 =1088
106×9-76×9 =954-684 =270
(2)乐乐每分钟写75个字,他要写600个字需要几 分钟?
600÷75=8(分) 答:他要写600个字需要8分钟。
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85千米,3 小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5×3=255(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255千米。
6.伊伊和文文去文化用品商店买笔和文具盒,伊伊 买了2支钢笔和1个文具盒共花了19元,文文买了 同样的2支钢笔和2个文具盒共花了26元。1个文 具盒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包括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于简单的数量关系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复杂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2.难点: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教学课件、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其中的数量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和教学课件,呈现本节课要学习的数量关系,如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数量关系。
3.操练(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一些有关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思考和解答,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数量关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常见的数量关系
常见的数量关系
情境导入
我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Fra bibliotek数量呢?单价每支12元可以写成“12元/支”,元/支读作元每支。
3元/本 元/本读作元每本
你知道练习本每本3元 可以怎样写、怎样读吗?
探究新知
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
钢笔 练习本
每小时260千米、每分 200米是速度,可以写 成“260千米/时”
“200米/分”,千米/时 读作千米每时,米/分读 作米每分。
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 求出行驶的路程。
速度
时间
路程
列 车 (260)千米/时 3时 ( 780 )千米
自行车 (200 )米/分
8分
(1600)米
要付多少元? 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
列式:5×2=10(元) (2)小林的速度是60米/分,他15分钟走多少米?
数量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
列式:60×15=900(米)
(3)老虎奔跑100米需要5秒,它每秒跑多少米?
数量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 列式:100÷2=20(米/秒)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5秒 可传播多少米?
340×5=1700(米) 答:5秒可传播1700米。
3.课桌椅的单价是325元/套,华新小学买了 48套这样的课桌椅,一共要付多少元?
325×48=15600(元) 答:一共要付15600元。
4.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1)
梨
苹果 橘子
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
(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
(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
(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
(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
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
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总价=单价×数量
(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4.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
(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
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
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
(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
(3)认识时间和路程。
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
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
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路程=速度×时间
(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4.小结。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3题。
第1题:练习单价和速度的写法。
第2题:运用例题3的数量关系解决求路程的问题。
第3题:运用例题2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总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第8、9题。
第8题: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
第9题: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