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2.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论证方法,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增强语言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拓展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准确、流畅的表达能力。
4.塑造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美,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创作兴趣。
5.培养道德观念: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词汇和句式掌握: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复杂句式,如“联军”、“远征”、“惨绝人寰”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背景认识: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理解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
举例解释:
-书信格式: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信件,明确书信的构成要素,如开头的称呼“尊敬的巴特勒上尉”,结尾的敬词“此致,敬礼”等。
举例解释:
-论证方法的分析:课文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他们破坏了,也就是毁灭了,一座博物馆”,通过对比和讽刺,强调了侵略者的罪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识别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历史事件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圆明园的毁灭,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情感共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书信写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书信表达个人立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书信的基本格式和表达技巧。书信是一种正式的交流方式,它包括称呼、正文、结尾敬词等部分。它是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九年级上册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一)感知课文内容并理清思路。

(二)品评生动睿智的语言。

(三)体味作者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一)感知课文内容并理清思路。

(二)品评生动睿智的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请大家先看一段视频。

(火烧圆明园资料)一、导入新课:“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这是一场震惊中外的掠夺,也是全人类的悲剧。

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有识之士无不为此义愤填膺,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有一个生活在强盗统治国家的外国人,他不顾个人得失,仗义执言,公然抨击本国政府的强盗行为,他就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就来读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雨果写给一位法国上尉巴特勒的信。

(板书课题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二、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学生齐读)三、这是一封公开信,这封信写了哪些内容?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出示:自渎课文,梳理思路)请把这封信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生自由作答板书:高度赞美:圆明园——奇迹严厉谴责:英法联军——强盗三、整体感知分析课文1、学生通读全文,谈谈雨果在信中是怎样评价被焚毁的圆明园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自由作答(“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是属于人类的”“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是圆明园”“是东方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这是某种令人惊诧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 师板书:奇迹(反映作者对圆明园这一世界奇迹的无比热爱,对人类文明的热爱。

)带着欣赏、喜爱的语气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生自由作答2、学生讨论回答:作者在信中是怎样贬斥英法联军的,表现作者怎样的态度和感情?(“这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从前对巴特农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人教版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人教版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教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事件的态度和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历史、珍视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文关怀。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雨果的观点,掌握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语言特点。

2.难点:深入分析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事件的态度和观点,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历史图片和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活动:展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相关历史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o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和资料展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吗?你们对这段历史有什么了解?”o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就是一位法国作家雨果对这段历史的评论。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看雨果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的。

”2.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和资料,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教师活动: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o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是什么?o雨果在信中表达了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事件的什么态度和观点?2.学生活动:认真听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尝试在课本上做出标记。

3.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教师适时补充和纠正。

o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事件给巴特勒上尉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对这场战争的谴责和对被掠夺的中国文化遗产的同情。

o分析课文结构: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开头,介绍了写信的缘由;第二部分是主体,详细阐述了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事件的看法;第三部分是结尾,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感受雨果的正义感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2.分析雨果在信中的论证方法及其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本内容,分析雨果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雨果的正义感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这封信的写作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事件吗?这封信是谁写的?为什么要写这封信?2.理解文本内容让学生自主阅读信件,理解文本内容。

提问:请同学们简要概括这封信的主要内容,雨果在信中表达了哪些观点?3.分析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关注雨果在信中的论证方法,如对比、讽刺等。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雨果在信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些方法对表达他的观点有何作用?4.语言特色分析引导学生关注雨果的语言特色,如生动、形象、幽默等。

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雨果在信中的语言特色,并分析其效果。

5.感受正义感与尊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雨果的正义感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雨果在信中是如何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尊重的?这体现了他的哪种品质?6.小组讨论雨果在信中的观点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历史和文化?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读后感,要求结合雨果的观点进行分析。

四、教学反思1.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结合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关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2.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的正义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人教部编本]最新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15五篇

[人教部编本]最新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15五篇

[人教部编本]最新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15五篇第一篇:[人教部编本]最新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15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毁了圆明园。

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

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背景链接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攻占北京,掠夺并焚毁圆明园。

2.生难字词(1)字音赃物(zāng)箱箧(qiè)制裁(cái)给予(jǐ)....恍若(huǎng)琉璃(liú lí)珐琅(fà láng)眼花缭乱(liáo)......惊骇(hài)晨曦(xī)瞥见(piē)劫掠(jié)....(2)词义【赃物】通过贪污受贿或抢劫盗窃等非法手段得来的物品。

【箱箧】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两大部分。

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1)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3.引入时事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爱国主义精神。
4.增加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6.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鲁迅先生信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深入理解鲁迅先生在信中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和分析历史事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书信写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得体性和生动性。
举例:在讲解修辞手法时,可以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分析,如“你们夺走了我们的宝藏,却想用废墟来偿还!”通过具体例句,让学生理解反问的修辞效果,并在课后练习中进行运用。
针对教学难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突破: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书信写作的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爱国主义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一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5.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书信格式和语言特点,提高写作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文的特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3.理解本文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文的特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

2.整体感知作者的思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过程】一、课前对话,导入新课师:有一天,有两个强盗潜入一座富丽堂皇、恍若月宫的大花园,他们将园中的无数珍宝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毁了这座美丽的园子。

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劳动,被誉为“万园之园”,堪称世界奇迹的圆明园现在是残垣断壁、一片废墟!这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当年参与抢掠的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抢劫”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

其实,巴特勒就是想借助雨果显赫的声望为他们的所谓“胜利”歌功颂德。

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写的回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展示文题)二、破题感知,了解背景1.读题,弄清写信缘由资料助读1:题解、作者简介课件出示:(1)题解:题目交代了写信的缘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点明了写信的对象——巴特勒上尉;指出了写信的目的——雨果借写信的机会,要表明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

(2)作者简介: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资料助读2:圆明园介绍、书信格式课件出示:(1)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于1772年全部完成,构成三位一体的园群。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建成150余处各具特色的景区,园内收藏有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信件的背景,掌握信件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信件中的论点及其论据。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口头表达和辩论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多元性,培养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和尊重。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差异,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件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包括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信件结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信件的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

3. 信件内容解读:教师带领学生逐段解读信件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论点及其论据分析:学生分组讨论信件中的论点及其论据,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

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价值观和立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件的背景和意义。

2. 信件结构分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信件的结构,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3. 信件内容解读: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段解读信件内容,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 论点及其论据分析:学生分组讨论信件中的论点及其论据,并进行小组分享。

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信件分析:评估学生在信件分析和论点阐述方面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观点表达。

五、教学资源1. 信件文本:提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历史背景资料:提供关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资料,供学生参考。

3. 案例分析资料:提供相关历史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教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的: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二〕才能目的:区分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异。

〔三〕教育目的: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重点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三、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四、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五、教学媒体:投影仪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展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燃烧了圆明园。

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

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出示目的:〔投影仪〕〔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雨果,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联军远征中国历史资料简单交流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战争。

1860年10月攻占北京,焚毁并掠夺圆明园。

3、检查字词赃〔zāng〕物箱箧〔qiè〕制裁〔cái 〕给〔jǐ〕予恍〔huǎng〕假设琉〔liú〕璃〔lí〕珐〔fà〕琅〔láng〕眼花缭〔liáo〕乱惊骇〔hài〕晨曦〔xī〕瞥〔piē〕见劫〔jié〕掠4、解词: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的来的财物。

箱箧: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办,使不得胡作非为。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状:不可以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三〕整体感知:老师投影考虑题,并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考虑〔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局部?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两大局部。

赞美圆明园,挖苦侵略者。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a、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决,对英法联军的进展了强烈谴责和辛辣挖苦。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精品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精品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信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信》这篇文章。

该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要讲述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对中国侵略行为。

我们将详细解读文章第一至第三段,分析作者对战争态度以及其传达历史信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相关历史背景;2. 分析作者观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以及作者观点深入分析;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图片,引发学生对这段历史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主题。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至第三段,理解文章内容。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作者观点,以第一段为例,讲解作者是如何通过事实和论述来表达自己观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课文中某一段,分析作者观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7.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中国人,给英法联军巴特勒上尉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侵略行为愤怒和抗议。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实践情景引入中写信任务。

六、板书设计1. 文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信》2. 重点词汇:远征、侵略、批判、观点、爱国3. 作者观点:反对侵略,捍卫国家尊严4. 课文结构:第一段至第三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给英法联军巴特勒上尉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侵略行为愤怒和抗议。

答案示例:尊敬巴特勒上尉:我是当时中国人,我愤怒地写下这封信,抗议你们对我国侵略行为。

你们以文明之名,行野蛮之事,破坏我们家园,伤害我们同胞。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件的背景,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事件。

(2)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信件的内容。

(3)通过分析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原因和经过。

(2)通过分组讨论,分析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1. 信件的背景和内容。

2. 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难点:1. 信件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历史事件的理解。

2. 对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2. 准备信件的文本,以便学生进行朗读和分析。

3. 准备分组讨论的题目和写作练习的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信件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信件:(1)学生朗读信件,理解信件的基本内容。

(2)教师对信件中的难点进行讲解。

3.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4.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信件的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2)教师对学生的文章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进行总结,强调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1)组织学生对比研究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与八国联军侵华的异同,分析两次事件的背景、目的和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两次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些事件中的应对策略。

2. 参观考察:(1)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博物馆或展览,加深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认识。

(2)鼓励学生实地考察相关历史遗址,增强历史现场的感知。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从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比较阅读,体味赞美语言和反讽语言的差别。

3.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体会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教学难点: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圆明园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文章重点字词音形义,疏通文本。

2.了解写作背景,感受雨果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仗义执言,谴责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宝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提示:给同学们展示五幅代表世界文明的古建筑图片。

(出示课件1、2、3、4、5)教师引导:大家认识图片中的建筑物吗?(出示课件6、7)这是世界级的文化瑰宝——圆明园建筑部分的照片。

教师低沉语调读下面的文字: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任意打碎、践踏。

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为他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于是,雨果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他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走近圆明园。

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出示课件8)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文本相关知识。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教师点拨指正。

(出示课件10)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课文精彩的语言;2、体味雨果的人道精神和人文情怀;3、了解反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1、体味雨果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品格。

2、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结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

1、导入。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

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5、感受雨果精神。

6、小结。

7、布置作业。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2分钟)大家都知道,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顶峰之作,是万园之园。

但是却在1860年毁在了英法联军的手上。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一个悲剧。

而在这个时候,英法联军的指挥官法国的巴特勒上校还希望通过远在巴黎的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笔吹捧自己的战绩,便给雨果写了一封信,咱们今天一起拜读的便是雨果给他的回信。

2、检查预习。

(5分钟)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拼音表示的字:(珐)琅晨曦(xi) 箱(箧) 缀(zhui)满(瞥)见给(ji)予恍(huang)若朱鹭(lu)3、整体感知。

(10分钟)在预习的基础上,老师范读课文,同学在课本上划出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以及批判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语句。

体会雨果的态度及思想。

[提问]雨果对巴特勒的要求是肯定还是否定?(否定)[提问]文中什么地方说明是否定的?(指称其为强盗等)[提问]雨果对圆明园又是怎么认识的?(幻想的规模巨大的典范等)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20分钟)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一代文豪,文章中许多语句体现了他对语言运用的深厚底蕴。

1、“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圆明园。

”(比喻)2、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排比)3、“人们常说希腊有……而东方有圆明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修辞手法:如雨果在信中使用的“盗贼”一词,讽刺英法联军的行径,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需要学生分析和学习。
-历史背景:课文涉及的历史事件,如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学生需要了解的重点内容。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雨果的观点:学生可能难以把握雨果对战争和文ຫໍສະໝຸດ 的深刻批判,以及其背后的哲学思考。
-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对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可能存在困难。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后,我深感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雨果的观点和修辞手法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尽管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举例,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把握雨果的批判精神和论证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雨果的观点在当代社会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对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成果展示环节却显得有些紧张和不自信。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缺乏信心。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置一些类似的展示环节,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此外,关于历史背景的介绍,虽然我尽力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图片,但仍有学生对此部分内容兴趣不大。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方式,如播放相关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背景。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2)课文内容解读:准确把握雨果在信中的观点和立场,以及他如何批评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
-举例:分析雨果在信中提到的“悲剧就是美被撕碎给人看”等核心观点,理解其反对侵略的立场。
(3)语言艺术分析:掌握雨果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以及这些手法在表达情感和观点的作用。
-举例:通过实例分析,如对比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增强表达效果上的重要性。
(4)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可能不熟悉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见解。
-突破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辩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文明被破坏的情况?”比如,我们身边的历史遗迹被忽视或损害。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文明尊重与保护的奥秘。
二、核心素养目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学习雨果的信,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尊重与保护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增强思维品质:训练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雨果的观点,提高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3.语言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精彩语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创意表达。
此外,今天的课堂小结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文明尊重和保护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如何将这一理念应用到生活中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文明尊重的重要性。
最后,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雨果的信件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增强爱国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