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球化的三大特征
浅析全球化定义及特征
浅析全球化定义及特征“全球化”是当今社会一个相当时髦的词,许多领域都向“全球化”投去关注的目光。
许多人相信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都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中。
与此同时,也有人对“全球化”相当排斥,对它抱着悲观的态度。
但是,无论人们是支持“全球化”,迎接它的到来,还是排斥它,厌恶它,全球化依然不可避免的来到我们的身边,无情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
因此,对于全球化的清楚认识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经过本学期当代世界思潮课程的学习,对于全球化这一逐渐兴起的社会思潮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只能从对于全球化的定义与特征两个方面谈一谈对于全球化的思考:一、全球化的定义“全球化”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它的出现迅速取代了“国际化”、“跨国化”和“一体化”等术语,成为描述人类社会跨边界的互动网络不断加强的概念。
由于全球化涉及了许许多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化,因此人们从不同学科与不同角度去理解它,便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对于全球化的理解,也存在着许多的争论。
其中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的最优配置”。
也有人指出:全球化就是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现实和过程,我们应该从全方位的视野理解和审视全球化:1.既要在全球化层面上把握世界的整体变化,也要在个体层面上考察和联系各局部与各种主体自身的发展,并注意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首先,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候要着眼于立足于整体,追求系统整体的最佳效应,防止和反对以局部利益来损害整体利益的现象;其次,要重视和充分发挥局部的积极作用,注意各个局部的特点和要求。
2.把全球化理解为一个历史发展进程,只有贯通全球化的完整历史,才能理解把握其发展的脉络、动因与实质。
3.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基本内容,但全球化也涉及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内容。
从以上角度看来,全球化是指世界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与依赖日益密切,相互渗透与融合不断加强和全球一致性因素不断增长这一现象、过程和发展趋势。
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将经济全球化推向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综观几十年国际金融发展的历史,金融全球化已成为其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
金融全球化从整体上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利益。
金融全球化之所以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名词,备受各界人士广泛关注,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现代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导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与其相伴的蔓延效应使金融危机迅速扩散,产生巨大的波及和放大效应,国际金融动荡已成为一种常态。
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世界各国利弊兼而有之,机遇与风险相伴。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将全面融入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之中。
深入认识金融全球化、把握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应对金融全球化的新挑战,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金融全球化的含义与主要表现形式(一)金融全球化的含义“金融全球化”是近二十年来人们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名词,也是整个世界日益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究竟什么是金融全球化?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义。
归纳起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1.核心论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也必然带来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
认为正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样,金融全球化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但金融全球化又有其自身规律和丰富内容。
从金融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看,推动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动因是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融资证券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组成部分,但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于并在很大程度上背离实质经济的全球运动。
与实质经济无关的国际资本流动大多属于投机性资本流动,它们不仅无助于反而有悖于实质交易和投资的运动,并往往成为实质经济的不稳定和破坏性因素。
世界经济新论[第九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九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一、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三个阶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
2.经济全球化基本成因(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诞生,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以贸易全球化作为主要特征的早期的经济全球化过程进入了第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经济全球化反过来又大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使得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社会生产力这种不断放大的正反馈效应,是经济全球化过程获得持久动力的最根本原因。
(2)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追逐利润的动机是经济全球化过程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获得利润的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不断开辟新的市场,凡是可以获得较高利润的领域都成为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追逐的对象;二是降低经营成本,保证在市场价格不变甚至下降的情况下,仍旧有利可图。
(3)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原因当代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如火如荼,其原因主要有: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约而同的经济自由化道路的选择,引起世界各国经济体制趋同与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升级、扩散;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资本高度流动引起了史无前例的金融创新活动;③跨国公司在资本市场、商品市场的双向套利活动,奠定了经济全球化微观经济基础;④以信息产业为主的技术革命,进一步缩短了全球的时间与空间距离障碍。
信息技术加速了资本流动、生产国际化,并进一步对国际贸易的规模产生影响。
3.经济全球化特征(1)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动力国际贸易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火车头,在整个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处于先行地位。
贸易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促成了有关经济全球化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
(2)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微观主体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战略和经营策略,在世界各地配置生产要素,不断扩大和密切与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点》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它深刻地改变了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经济全球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贸易自由化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和多边贸易体制的不断完善,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渐降低,关税水平不断下降,非关税壁垒也在逐步减少。
贸易自由化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在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
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销售,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经济。
它们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将生产环节分布在全球各地,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此外,电子商务的兴起也为贸易自由化提供了新的动力。
电子商务打破了时空限制,使消费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购买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和服务。
同时,电子商务也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二、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国际金融市场日益融合,资本流动更加自由和便捷。
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资本的合理配置,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但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
一方面,金融全球化使得国际资本可以更加自由地在各国之间流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
另一方面,金融全球化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可能导致汇率波动、资产价格泡沫和金融危机等问题。
为了应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各国加强了金融监管合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也在全球金融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各国也在积极推进金融改革,提高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及中国的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大大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力发生了某种质变。
根据摩尔法则,信息技术革命使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每一代新产品(主要指“新芯片”)的生产成本降低一半。
信息产业创造的产值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这不但会带动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会降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近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一高两低”的实践证明了其正确性。
自1991年3月以来,美国经济在总数已达7万亿美元的庞大基数上,连续123个月平均经济增长率为4%、平均失业率为4%、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创造了世界奇迹。
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带来的世界生产力的质变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经济全球化产生了一系列新特征。
信息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不仅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手段,而且造就了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
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产业。
信息产业的优先快速增长会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增添新动力。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产生了互联网。
互联网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使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日益扩散到全球范围。
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瞬间就可以与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鼠标一点,就可获取几千里甚至几万里以外的信息,从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经济活动的限制,使地球变成了真正的“地球村”。
这就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高了经济全球化的质量和水平。
世界资本市场的资本金借助国际互联网能以“光的速度”从地球的一方转到另一方,国际资本可以迅速流入一个国家或地区,也可以迅速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流出,这就加快了国际金融的全球化进程。
当前,全球流动资本已达8.2万亿美元,全球证券市值高达29万亿美元。
信息传播全球化和金融资本在全球的迅速流动使国际贸易领域掀起了一场新革命,电子商务就是这场新革命的优秀成果。
人们坐在电脑屏幕前,就可以进入各种商店,销售或购买商品。
经济全球化的主体——跨国公司的领导者坐在办公室里,利用国际互联网管理、组织、协调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
国际金融习题答案第七章
国际金融习题答案第七章习题答案第七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本章重要概念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
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居民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并相应获得经营管理权的跨国投资活动。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中长期债券,或购买外国企业发行的股票所进行的投资。
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属于中长期贸易信贷,是一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的出口和加强国际竞争能力,鼓励本国的银行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或银行)提供优惠利率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的一种融资方式。
债务危机:指债务国不再具备还本付息的能力。
偿债率:即一国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的比率,是衡量一国还款能力的主要参考指标。
负债率:即一国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GNP的比率,这是衡量一国对外债的依赖程度,或一国总体的债务风险的参考指标。
国际游资: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的投资领域,以追逐高额短期利润而在各市场之间频繁移动的短期资本。
投机性冲击:投机资金利用和制造各种资产(如外汇)价格的波动,而获取利润,并给所在国的金融体系乃至整体经济运行造成严重的后果,称之为投机性冲击。
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答: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它包括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入两个方面。
资本流出是指本国资本流向外国,它意味着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减少、外国对本国的负债增加、本国对外国的负债减少、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增加。
资本流入是指外国资本流入本国,它意味着外国对本国的负债减少、本国对外国的负债增加、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增加和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减少。
2.试述国际资本流动发展的特点。
答:1)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1)截至二战前,大体上讲,世界长期资本输出的规模不大,地区流向、部门结构和资金流动方式等均较单一。
(2)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从量上看,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空前膨胀,国际直接投资规模急剧扩大,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不仅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取代国际贸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从质上看,资本流向、资本输出方式、资本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一)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中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正日益加深,各生产要素逐渐摆脱各种障碍、壁垒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由流动,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一过程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正确理解全球化我们应该认识到:(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具有必然性。
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世界各国不可能离开这一进程而孤立的发展,(2)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超越国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制,促进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是一个客观过程。
世界各国不管意愿如何,都被深深卷入了这一进程。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当今经济全球化最明显地表现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
第一,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仅在1989年至1996年商品和服务的贸易额就以平均每年6.2%的速度增长,几乎是同期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
第二,国际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资本流动已经国际化,早在8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额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三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国际投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
第三,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贸易。
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多中心和一体化、债权人与股东的国际化以及国际金融与服务领域和业务量越来越大等特点,从而使国际金融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复杂。
第四,跨国公司遍布全球,产品的国际化水平愈来愈高,它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生产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它们的活动涉及世界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
总之,21世纪我们将迎来贸易、金融、投资、信息、技术全球化综合发展的新时期,在本世纪初的一二十年中,WTO框架内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将启动和得到初步的成果,并且谈判涵盖的内容将更为广泛,参加的国家也更多,它毕竟会极大地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原创
材料三
材料二:去星巴克喝咖啡, 材料二:去星巴克喝咖啡, 去麦当劳吃鸡翅,去沃尔玛大 去麦当劳吃鸡翅, 卖场购物, 卖场购物,去宜家家居买家 和许多西方人一样, 具……和许多西方人一样,这 资本全球化 和许多西方人一样 市场全球化 样的生活已经成为今日中国人 资本的跨国运动 的生活轨迹。 的生活轨迹。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 展历程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历程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构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4)构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二战后 全球化趋势加强: (5)全球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结束后
高考历史专题
经济全球化和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 是由特·莱维于 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 年提出的, 是由特 莱维于 年提出的 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 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 范围内自由流动, 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 互融合成整体得过程, 互融合成整体得过程,其本质是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资本主义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统治地位。 材料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材料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 利用廉价商品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 利用廉价商品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拓 展市场。 展市场。 材料三:汽车、火车、轮船等越来越先进、 材料三:汽车、火车、轮船等越来越先进、 快捷,交通日益便利;电报、 快捷,交通日益便利;电报、电话的出现使世界 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更加便捷。 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更加便捷。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启示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启示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双刃剑”要求我们对事情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认识,提醒人们注意预防那些不好的东西。
“双刃剑”从字面的意思就能看出它是有两个刃的.人们在用这个双刃剑的时候,当一面对着敌人,另一面一定会对着自己.这时如果将剑刃对着敌人砍去的时候,敌人用兵器一挡,剑就会反弹回来,对自己就会有一定的危险. 隐含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东西是有两面性的,既可以伤到敌人,又可能伤到自己,因此,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正确估计到事物的两面性,合理的运用好.要不然对自己不一定是个好事.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对于经济全球化同样不例外,下面由我讲述下自己对于经济全球化双刃剑效应的理解。
经济全球化学术上的定义是世界经济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有其优势所在,所以大多数国家都互相建立了经贸往来,经济全球化促进各个国家贸易自由化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金融国际化不断加快,国际资本流动空前增加。
生产全球化日益深入,使得各个国家的跨国公司更趋活跃。
经济全球化合理配置了全球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全球性的流动,使得科技的力量在全世界闪光,同时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较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
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
金融全球化问题研究
金融全球化问题研究一、金融全球化的内涵及特征1、金融全球化的内涵金融全球化可以理解为跨境银行活动和金融活动的迅速扩张。
这种跨境活动的高度发展导致在扣除风险贴水后,世界范围内的投资收益大致相同。
可以认为,金融全球化是通过金融自由化、金融证券化、金融国际化、金融一体化几个或在时间上相互衔接的不同阶段或在时间上相互平行的不同过程而逐步深化的们。
应该看到,金融全球化意味着金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但同时也导致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脱节的趋势日益严重,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不稳定因素。
2、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特征(1)、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可以理解为国内金融业的自由化和跨境资本流动的自由化。
20世纪70 年代以前,世界各国的金融业活动是受到政府严格管制的。
而在70年代之后,在意识形态转变和经济条件变化的共同推动下,金融自由化开始了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开始先后实行金融自由化,首先是利息率自由化,之后是业务自由化。
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范围内的金融自由化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主要表现为衍生金融产品的泛滥。
’(2)、金融证券化证券化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资本市场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证券化又有了进一步发展。
证券化已经不仅仅是以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日益取代银行间间接融资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主要融资手段,而且是大银行把通过发放贷款而取得的债权变为债券,并将债券出售给第三者。
因而,人们往往把证券化理解为通过金融工程把流动性差的某个或某一组资产转化为具有某种特点、能够满足特定投资者需要的债券过程或倾向。
(3)、金融国际化跨境资本流动的自由化是金融自由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金融资本的跨境自由流动导致了所谓金融国际化的实现。
20世纪50年代以后,作为金融自由化的一部分,发达国家相继解除了对资本国际流动的限制。
8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之间,各种形式的资本已基本实现了自由流动。
国际金融业务早已超越了传统的贸易融资范围。
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一个统一的全球市场的过程。
它主要表现在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等方面。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贸易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是指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日益频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成本不断降低,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渐消除,国际贸易活动日益活跃。
贸易全球化使得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2.投资全球化:投资全球化是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活动,形成跨国生产和经营网络。
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要素传播到其他国家,推动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投资全球化有助于各国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进,金融市场的边界逐渐消失,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国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也加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
4.生产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是指生产活动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各国之间的生产分工和协作日益紧密。
跨国公司通过全球生产网络,将生产环节分散到不同的国家,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生产全球化使得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二、经济全球化的利弊1.利:经济全球化为各国带来了许多利益。
首先,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扩大国际贸易,促进各国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经济全球化有助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此外,经济全球化还有助于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融。
2.弊:经济全球化也给各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学生第五章金融全球化
第五章金融全球化(financial globalization)第一节金融全球化的含义、原因、表现、一、金融全球化的含义各种定义: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指各国的金融活动和金融风险发生机制日益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过程;另一方面指是“市场化”的金融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采用的过程。
这两个方面是金融全球化同一进程中并行的两种趋势**二、金融全球化产生的原因(一)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虚拟经济:简单地讲是以钱生钱的活动。
主要指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活动。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三)金融自由化financial liberalization为其提供了有利的制度基础金融自由化:实质上是要求各国取消或者放松金融管制,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和运行机制,保证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4点金融管制;金融自由化的原因;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内容;影响1、70年代以前的金融管制利率管制:金融业务分离;存款保险制度;上市公司财务公开例如Q条例:是美联储制定,并由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中的一个条例,因属该法案的第18条款,按字母顺序为Q,故称Q条例。
基本内容是禁止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会员行对其吸收的30天之内的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同时对上述银行吸收的定期存款规定利息上限。
2、金融自由化的原因:60年代末期开始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金融机构纷纷创新逃避管制,传统金融管制手段的效力递减,迫使发达国家的货币当局重新审视管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开始放松金融管制。
(1)金融机构之间的不公平竞争以及存款机构的“脱媒”危机,使得商业银行纷纷进行金融创新,以避开利率管制和增强吸收存款的能力“脱媒”危机:存款人把资金从利率受到限制的存款机构转向利率不受限制的票据和证券,使存款机构的存款大量流失,信用萎缩而导致的危机。
第19章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
第19章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第19章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对于各国的经济、金融发展和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章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各国之间的合作模式和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特点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密和深入,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资本的跨境流动、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等。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不同国家的企业、机构和个人通过生产、分工等方式形成全球一体化的价值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 跨国公司的崛起: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壮大成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国际化。
3. 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全球各地的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方便快捷,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
4. 文化融合与多元化: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广泛,各国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也越来越明显。
二、经济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1. 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经济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资源,推动了全球经济增长。
通过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全球经济产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加快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同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传播,加速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
3. 增强了国际间的合作和互信: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增强了各国之间的互信,降低了潜在的商业、政治和军事冲突风险。
4. 带来了一定的分配不均:尽管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导致了某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导致了一定的分配不均。
三、金融全球化的定义和特点金融全球化指的是资金、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的跨境自由流动和交易。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摘要:经济全球化不仅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为各国和地区的政治稳定、文化遗产、经济安全和社会和谐创造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它的特点、它造成的问题以及中国如何在经济中做出决定,希望它能向那些客观科学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人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市场经济一.科技革命、信息经济的发展,使世界成为“地球村”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和技术日益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指标和主要指标。
全球经济的发展、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受到科技革命的影响,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交通、人类的发展、信息技术、人文交流、信息的传播和商业交流,显著提高结构效率,并导致工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从人类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为世界经济发展铺平了一条新的“道路”,以便运输商品和资本,使世界更快更紧密。
二. 国际贸易超过生产增长速度,金融全球化显现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关系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国家间经济联系、劳动分工和经济合作的关键工具,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外贸易已成为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运作的重要因素。
国际贸易结构改变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供给发达国家制成品供给结构的国际交流已打破,中国、韩国、印度等国家出口制成品约占一半,而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出口大国提供电池。
所有这些都表明,国际贸易已成为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渠道,是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历史不可避免的。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作的动脉,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新时代最明亮的领域。
它的重要意义是:1。
国际金融泛滥成灾。
2. 自由兑换货币的数量增加了。
这一浪潮在发展中国家表现为金融改革,标志着金融深化,而在发达国家则标志着金融监管的逐步分散化。
三.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大发展直接国际投资是生产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也是经济全球化的纽带。
随着新兴工业国家的出现,外国直接投资不再是发达国家的唯一领域,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增长增加了外国直接投资。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基本评估和发展趋势
基本评估 —金融体制与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国情相适应 —改善了银行机构体系的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 —通过国家信誉担保,有效动员民间资金,以金融的稳定,支持了经济的
高速发展。 —经济的政府驱动特征,使银行体系的资金流向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资
金配置效率较低,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不足 —对银行体系的利润和竞争保护导致产业扭曲和配置扭曲,在逆周期时期
,分配结构失衡
•
—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 —金融监管的全球一体化,从G10向G20体制转
化 —发达国家产业空洞化和虚拟化,与新兴国家在
实体与虚拟经济上的结构失衡。 —金融全球化强化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国际货币
体系存在着内生的不稳定性
•
•
•
•
中国和东亚四国劳动生产率比较
•
中国和东亚四国就业人口工资增长比较
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在全球化和全球供求失衡, 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考虑改革的途径和方向
•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
全球商品出口波动(3个月平滑,按年率计 算)
•
二、稳定和效率—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
金融的核心功能是在资金的时空配置中管理和 分散风险。
资金的市场配置能增进效率,但前提是市场的 稳定有效。
更为明显 —资本市场的建设是“倒爬楼梯”路径,债券市场乏善可陈,股票市场既是拯
救国有企业的工具,也成为“博傻”式的高风险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 场之间缺乏基于流动性、盈利性和风险性之间的过度。当前股票市场的 下行正在证实MM定理 —金融市场信用基础结构薄弱,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难以实际应 用,缺乏市场监管者。 —以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基础的外汇政策已严重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效率和宏 观经济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全球化的三大特征
如今的跨国金融活动,是在相同的“游戏规则”下,采用相同的金融工具,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投资者和筹资者的过程。
如果说在过去,跨越国境的金融活动通常与各国的国内金融市场相对割裂开来,采取一种相对独立于各国金融体系的形式来进行,并同时受到本国管理法规和国际惯例两套并不完全一致的规则制约的话,那么,如今的跨国金融活动,则是在相同的“游戏规则”下,采用相同的金融工具,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投资者和筹资者的过程。
“国际金融”和“国内金融”界限日益模糊的结果,金融便全球化了。
迄今为止,金融全球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以下3个主要特征。
1.“无国籍”资本由兴而衰
欧洲美元的产生,使得资金的跨国流动真正全球化了。
它从根本上破除了国际金融中心必须依附经济贸易中心和取资于国内资本供应的传统范式,从而引发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分散化进程,并导致“离岸金融中心”的产生。
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它政治安定、管制较松、赋税较轻、风景优美、生活舒适,并拥有一定数量的合格金融从业人员,都可望成为离岸金融中心。
据估计,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世界货币存量的50%通过离岸市场周转,世界私人财富约有1/5集中于离岸市场,1/5多的银行资产投资于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是资本追求金融自由化的产物,因此,它以全球大多数国家(尤其是主要工业化国家)实施严格金融管制为前提。
当各个国家纷纷放弃国内金融管制,从而使在岸金融市场与离岸金融市场的运作法则和经营条件逐渐接近或趋于一致时,离岸金融市场的作用就会逐渐消失或者大大降低,离岸和在岸的区别也逐渐拉平,离岸业务也就有可能回归为在岸业务。
最重要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主要工业化国家对于存款准备金的要求普遍大大降低,从而使得刺激离岸金融发展的一大主要因素消失。
与此同时,主要工业化国家通过财政改革大大降低了公司所得税率,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50%左右下降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30%左右。
其他如管理制度、优惠政策和法律环境等等原先导致资本向离岸中心流动的经济制度因素,也因金融自由化进程的深入而逐渐消失。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市场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使得那些拥有高度流动性、高效率的清算系统及大批熟练的金融从业人员的大的金融中心等产生了新的规模经济效益。
这种规模经济的“重新发现”,大大降低了各国金融机构从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向离岸金融中心转移的可能性。
由于上述原因,在经过了上世纪80年代的高速发展之后,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离岸金融市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日趋下降,其业务增长率也呈递减趋势。
离岸金融由盛而衰,从一个侧面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金融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在上世纪80年代下半叶之前,由于各国尚未解除对本国金融业的控制,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仍然需要借助于有别于各国金融体系的独立形式。
离岸金融就是应这种需要而产生并获得高速发展的。
上世纪80年代下半叶之后,由于各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金融全球化的过程更进一步深入到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一体化阶段。
2.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崛起
70年代固定汇率制的崩溃,是刺激金融衍生产品产生的直接动因。
金融衍生产品的相继开发和推广,在金融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
截止2001年底,世界上已经有60多个交易所可以进行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
基本的衍生品已达2万多个。
世界上几乎每天都在产生新的衍生品。
1996-1997年,仅有组织市场中的全球金融衍生品的余额就增长了1.5万亿美元,其交易额则增长了25万亿美元,而在亚洲金融危机向全世界蔓延,其他金融业务都相对萎缩的1998年第一季度,金融衍生品的余额还增长了近1万亿美元,交易额则有82万亿美元。
到了1998年第一季度,全部金融衍生品的余额(86426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同期的国际融资总额(2449亿美元)。
至于其交易额,更是其他任何金融产品都不可望其项背的。
3.私人资本占统治地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的又一新特征,就是私人资本取代官方资本,成为全球资本流动的主体。
1994年,政府的官方发展援助总额尚有730亿美元,1995年为770亿美元,1996年为777亿美元,而从1997年开始,竟下降为752亿美元,1998年进一步降为745亿美元。
作为广义官方资本的一种,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也很有限,1996年全球最大的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贷款规模也仅220亿美元。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直接投资、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和银行贷款为主要内容的私人资本流动却有了长足的发展。
1997年,仅七国集团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国际债券的净发行规模已达5959亿美元。
1995-1997年,全球跨国股票发行的规模已经达到1175亿美元。
1992-1997年,国际银行贷款净额从1650亿美元增长到5000亿美元。
可见,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私人资本已经在全球的资本流动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情况也是这样。
据IMF的最新统计,在1990年,全部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中,从官方来源的净借入尚占42%,到了1997年,私人资本便已经占到90%
左右了。
在全球资本流动私人化的浪潮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机构投资者地位的急剧上升。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一些近乎传奇性的故事的广泛流传,更为这个新兴产业增添了几分神奇色彩。
机构投资者,又称为“资产管理者”,即从事大规模证券交易的机构。
机构投资者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性,可以从其管理的资产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中明显看出来。
在工业化国家中,由这些机构持有和管理的资产总量已经超过了GDP的规模。
1995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机构投资者所管理的资产总额即分别达到105010亿美元、30350亿美元、11130亿美元、11590亿美元和17900亿美元。
机构投资者在各国国内大发展的结果之一,就是其业务向全球金融市场延伸。
传统上,诸如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等机构几乎全部投资于国内市场,有些国家甚至还有法律限制,近年来,这种情况大大改变了。
1996年美国养老基金、保险公司、集体投资机构持有资产中外国股票和债券的比重分别为11%、7%和7%,英国的这一比例分别为28%、18%和15%。
可以看到,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积极参加者,在有些国家,外国资产在机构投资者总资产中的比重,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另外,从具体市场来看,机构投资者也已经发挥了主导作用。
例如,1996年,在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份额占其资本化价值的27%,在拉丁美洲国家,则要占66%以上。
(资料来源:李扬.金融全球化的三大特征[N].国际金融报, 200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