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快递与DHL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合集下载

联邦快递市场定位分析

联邦快递市场定位分析

1)联邦快递在中国市场定位策略:联邦快递在中国主要是依靠自己的网络为高端客户提供稳定高效的快递服务,由于运营上的优势,联邦快递得以在新市场中开拓进取进攻性战略。

但是这种进攻性战略在中国市场的收效似乎甚微。

联邦快递在中国主要运输高附加值产品,针对的是需要较高时效性和可靠性的客户。

联邦快递进入中国的时候,他选择了国内资源与网络互补的伙伴合资或合作开发中国市场,而不是自己独资或以自己为主的方式,其原因是中国市场中政府管制较严格.联邦快递在中国贯彻了自己的一贯战略,以美国的跨国公司为核心目标客户,依赖自己的投入为主的策略,由于发展国际业务的需要,联邦快递的主要网点和口岸都建立在业务量最为密集的地区。

联邦快递始终对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快递服务。

在中国,联邦快递同样采取了这一理念.自联邦快递进入中国以来,一直完善网点,大力发展网络建设.随着中国加入贸易组织,综合速递运输方案的低位将日益重要。

联邦快递的重点目标市场是:认品牌的用户,这些用户与速递公司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快递公司的忠实用户;走快递服务兵器选择货运时间最短的快递客户,这些客户往往对价格并不敏感看着时间最短;走空运要求安全性的用户,这些用户往往重视品牌形象.这也恰好是联邦快递在中国市场的优势,也是中国市场的需求所在。

联邦快递强调的是高质量服务,选择是高质量、高服务路线,不是低价格服务路线。

2)运用市场定位理论分析联邦快递在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市场定位的实质是使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严格区分开来,使顾客明显感觉和认识到这种差别,从而在顾客心目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市场定位的关键就是企业为自己的产品寻找相对于竞争企业和产品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一般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价格竞争优势,即在同样的条件下制定相对于竞争者更低价格,这要求企业降低成本。

二是偏好竞争优势,即能提供一定特色来满足客户的特定偏好,要求企业产品形成特色。

联邦快递选择的是后者,它的特色就是高质量的服务、快捷的速度,这也是它的优势所在。

联邦快递快件业SWOT分析DOC5

联邦快递快件业SWOT分析DOC5

联邦快递快件业SWOT分析更多的国际快递业务,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位置,并不断巩固、壮大。

一、快递简述及中国快递市场现状快递是指承运方将托运方指定在特定时间内运达目的地的物品,以最快的运输方式,运送和配送到指定的目的地或目标客户手中。

中国快递业务可分为国际快递业务、城际快递业务和同城快递业务。

我们可以把城际快递业务和同城快递业务统称为国内快递业务。

在中国快递市场上,活跃着国内的快递企业和国外的国际快递公司。

国内的快递企业主要有以EMS为首的国有快递企业和以“大田”、“宅急送”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国外的国际快递公司主要以DHL(敦豪)、FedEx(联邦快递)、UPS(联合包裹)和TNT(天地快运)这四家国际快递巨头为代表。

双方有着各自的细分市场。

但是随着中国快递业的全面开放,形势越发严峻,中国国内的快递企业要想在中国快递行业中站稳脚跟向前发展,必须扩大业务范围,占据国际快递业务中较大的市场份额,发展巩固自己的实力,增强竞争力。

二、对中国快递企业进入中国国际快递业务市场的SWOT分析(一)优势分析总体来说,对于国有快递企业,国家相当重视,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进行支持,发展十分迅速。

具体上讲,多年来一直出于国内快递企业龙头老大位置的EMS依赖于邮政的专有优势,经过多年的经营,拥有了一个非常庞大的邮路网络;拥有专职员工的队伍尤其是多年经营布局的人员和用于快递的专用投递、运输机动车辆;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关系,在国内的众多城市都开办了业务,网点普遍;建设了计算机跟踪查询网络,方便业务运行状态的查询;开通了中国邮政航空快速网,拥有了自己的快递专机,为EMS航空快递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设施;中国邮政快递网得到进一步提速,依赖其高速公路汽车网,相继开通了“全夜航”、开办了“次晨达”、并推出了“次日递”和“限时达”等业务,并在国内开始提供包裹快递服务。

在快递市场中不断成长起来的民航快递(CAE)和中铁快运(CRE)也显示了相当的活力,在其运输网络所覆盖的城市间开办全国性的快递服务,借助航空和铁路的网络系统优势,分别实现快件的及时送达和联运快件业务。

国际快递巨头战略布局——国际快递业集团管控分析 1

国际快递巨头战略布局——国际快递业集团管控分析  1

DHL(敦豪):德国 DHL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专业快递公司,以每年40%的平均增长率高速向前发展,在中国已经达到36%的市场占有率。DHL是网络建设发展最快的国际速递公司,目前已在中国各主要城市设立了29家分公司和160个速递中心。敦豪环球快递、丹沙海空运、德国邮政欧洲快递已经统一整合在DHL名下,并凭借其领先的“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使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快递与物流公司。整合之后的DHL不仅保持了国际航空快递领域的领先优势,更增强了提供货运和物流解决方案的实力,成为业界最具实力的领导者。敦豪环球快递(DHL)宣布在香港将投资1.1亿美元,提前扩建香港转运中心。
不断细分市场,将内部资源集中到核心竞争力,即知识、信息及服务能力上,通过单一渠道,向客户提供一整套全面的物流和快递解决方案,从文件速递到为客户管理复杂的供应链,这正是快递公司的价值所在,在快递市场达到充分竞争后,这将会成为未来持续增长和盈利的趋势。
三、国际快递巨头的战略布局分析
由于网络是快递业的命脉,素有“三军未动,网络先行”的说法,各公司纷纷以巨额投入保证网点的扩张。对国际快递巨头,如何实现在中国的战略布局,成为国际快递巨头的集团管控最大的挑战,我们通过对国际快递巨头在国内战略布局的分析来对国际快递巨头的集团管控进行分析。
5、重视人员素质的提升
21世纪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这不论任何行业都得以体现。长期以来,由于中国EMS在速递市场上一直处于垄断地位,从而养成了EMS“以我为主”的“坐商”思想,不是从客户的需求入手不断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是依靠传统邮政业务吃“老本”而裹足不前,经营理念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对速递业务经营范围的认识上,还体现在对速递人员素质的重视程度上。国际速递公司早就认识到,速递业务作为终端物流服务,速递人员要直接面对面地与客户打交道,速递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开拓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一直把提高速递人员的素质看得格外重要,每年对员工的培训投入都在成倍增加,员工的培训从品德、仪表到对客户说话的语气,甚至走路速度等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而国内速递企业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由于重视不够,投入较少,结果使得速递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而且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削弱了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FedEx在华战略及启示

FedEx在华战略及启示
科教任济市场 2006年2月
刘晓炜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贾易学硕士) 摘 要 : 随着中国加入WTO 的承诺逐渐 履行 ,尤其是2005年以后物流业全面开放 以 后,各大跨国速递公司纷纷加快了抢 占中国市 场的步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FedEx (美国 联邦快递) 。本文拟从战略 目标 、战略重点 、 市场战略、经营战略几方面全面分析FedEx的 在华战略,并对国内 速递企业的发展策略提出
若干建议。 关键词 : FedEx,战略,跨国速递,物流
中山市新建一个快件处理中心。最值得一提的 是FedEx的人力资源战略,基本上都以本土化 为主,而且是非常制度化的,不仅外部寻求和 录用优秀人才,同时也十分注重对自己员工的 培训与再提高。FedEx中国每年为每个成员预 留2500 美元的培训经费,资助他们完成各种Biblioteka 一、FedEx的战略目 标
一般来说,跨国企业的战略目 标由市场目 标、资源目 标、社会目标三方面构成。 1、市场 目标 : 对于跨国物流企业来说 , 进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尽快占领中国这个潜在 的大市场,尽早夺取市场的最高点,因此其战 略目 标中,市场占有率是首要的目标。在跨国 速递公司进入我国的短短十几年里,中国邮政 (EMS) 的市场份额 以每年4 % 的速度 衰退 , 2001年 国际业务的市场份额不足40% ,国内 业务的市场份额低于70% 。可见跨国速递公 司抢占 市场份额的势头十分猛烈。其次, 跨国 速递公司力求尽快在我匡铺设起自己的网络, } 努力将触角延伸至各个城市,以期扩大势力范 围,立足我国市场。而这方面最成功的当属 FedEx。据统计,在2002年,FedEx的业务范 围已经覆盖了221个城市,并雄心勃勃的计划 在2008 年前,将其在中国的飞行城市网络扩 展到300个以上。其网络范围及扩张速度,令 其他几家跨国速递巨头望尘莫及。再次,在客 户服务方面,几大跨国物流公司都奉行 “ 以客 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始终将为客户提供一 流的售前售后服务作为标准,以赢得服务方面 的良好声誉。 2、资源目标: 任何企业在 目标市场的生 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因 此几大跨国物流企业都确立了我国市场上这些 资源的供应、发展目 标,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 率和利用效率。具体来说,就是争取获得和发 展各种场地、设施设备等。FedEx打算(2001) 把深圳快件处理中心的面积再扩大一倍,再在

DHL PK 联邦快递

DHL PK 联邦快递
欧亚航线固然是DHL的生命之本,但看到越来越热闹的中美航线,DHL怎不妒忌,特别当看到原有老客户不断流失的状况下。于是在中美航权谈判之后,DHL决定租用西北航空公司的刚刚获得的一条航线,间接进入中美直航航线。
双方协议中规定,在新专机航线中DHL可利用美国西北航空的货机按照公司需要的时刻与指定目的地运送快递货物,并且根据双方签署的泛太平洋航线协议有关规定,当DHL发现目前的运量不足时,也有权要求美国西北航空增加提供运输量。而在此之前,DHL从中国送递美国的货物,主要是通过香港转运或是通过其他航空公司商业航班的运送。
陈嘉良 小档案
陈嘉良,香港公民,香港大学历史系学士学位,并于2002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研究院联合颁发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作为首任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陈嘉良专门负责中国大陆市场的整体策略规划、行政及管理工作,常驻上海。
个头不高,戴着眼镜,面目端庄,总是文质彬彬,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却很中肯,高度专注的神态可以看出他很敬业。可能很少有人看出他腿脚有点跛,但或许正是这样的生理缺陷,才使得他有时间冷静的分析自己。他从小就对自己的优势劣势分析到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
2000年联邦快递公司第一个推出“北美一日达”、“亚洲一日达”等业务,随后联邦快递陆续增加中美之间的直航航班。随着中美航权谈判的深入,联邦快递越来越得到强大的美国政府所带给他的便利。今年6月份的中美航权谈判结束以后,联邦快递已经申请到了每周23班班机,远远超过母公司在德国的DHL。
同时,DHL目前的客户主要集中在电子医药行业,他们需要越来越快的递送速度来供应货物。在传统上,DHL一直以来在欧亚航线上占有优势,例如上海的ABB公司,他们主要的出口地区是德国、法国和亚洲,联邦快递在这条线上少有作为。

2024年快递行业DHL深度研究报告

2024年快递行业DHL深度研究报告

一、引言快递行业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撑,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快递业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DHL作为全球领先的快递公司,在中国市场拥有重要地位。

本报告将对2024年DHL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进行深度研究。

二、整体市场发展情况2024年,中国快递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全年快递业务量达到480亿件,同比增长35%,快递业务收入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24%。

在这个火热的市场中,DHL积极发展,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势头。

三、DHL在中国市场的发展1.增加投资2024年,DHL在中国市场增加了大量的投资。

首先,在中国的主要城市建立了更多的快递中心和分拨中心,提高了运力和效率。

其次,DHL加大了对人才的招聘和培养,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最后,DHL 还加强了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与中国邮政等国内快递企业共同发展。

2.服务升级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DHL在2024年对服务进行了升级。

首先,DHL 推出了更加快捷、准确的快递跟踪系统,方便客户查询快递进展。

其次,DHL优化了送货时效,提高了货物的分拨和配送速度。

此外,DHL还引入了更加智能化的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增加合作伙伴DHL在2024年积极扩大合作伙伴网络,与各大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合作,DHL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同时,合作伙伴的强大网络和资源也为DHL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支持。

四、面临的挑战虽然DHL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快递市场竞争激烈,其他国内外快递企业也在积极发展,市场份额分散。

其次,国内快递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另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是DHL面临的挑战,如何实现快递业务的低碳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五、未来展望尽管面临挑战,但在整体市场发展的带动下,DHL在中国市场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DHL将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扩大市场份额。

DHL业务结构及其运力枢纽

DHL业务结构及其运力枢纽

DHL业务结构及其运力枢纽一、DPDHL与DHL德国邮政敦豪集团DPDHL发展历程以2002年德国邮政收购DHL为标志,划分为DHL敦豪时期(1969-2001)与DPDHL德国邮政敦豪时期(2002-至今)。

第一阶段,DHL专注于快递业务,并采用加盟制实现快速扩张,在80年代成长为国际快递龙头。

第二阶段,DPDHL并购整合包括EXCEL/丹沙/AEI等几家公司,在融合DHL和德国邮政两大品牌基础上,成为了提供全球领先供应链服务的综合物流集团。

二、DHL业务板块DPDHL GROUP共有五个业务板块,德国邮政和包裹、DHL快递、DHL全球货运、DHL供应链和DHL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其中邮政包裹业务仍隶属德国邮政子品牌,其余四项业务归于DHL子品牌。

DHL品牌下的业务全部进入亚洲市场。

●DHL快递提供门到门服务,辐射22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5万员工,服务270万客户。

EXPRESS是DHL最传统业务,也是收入占比和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为重资产型,航司和飞机运力主要属于EXPRESS板块。

●DHL全球货运与其他业务相比,该业务板块属于轻资产型。

它不仅提供运输服务,还有清关、仓储和保险等增值服务,从而形成闭环的全链条货物运输服务。

DHL在空运市场方面具有领导地位,远远高于K&N/DB/ PANALPINA等竞争对手。

DHL海运在全球排名第二。

DHL供应链DHL供应链覆盖超过55 个国家/地区,拥有1400 处仓库&营业点,约1170 万平方米存储区域。

主要服务于汽车、消费、高科技、生命科学与医疗、化学品、能源、工程制造、零售等高壁垒高附加值行业领域,在全球累积了丰富的业务经验和行业知识。

DHL供应链主要面向高端细分市场,服务客户多为行业领先的大型跨国企业(西门子/惠普/宝洁),提供保税区物流、产前物流、无尘室等市场领先服务,在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及各类附加增值服务等方面具有专长。

国际快递DHL在中国并购策略

国际快递DHL在中国并购策略

国际快递DHL在中国并购策略第二章DHL的大体情形及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分析的进展历史国际快递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航空快递运输在80年代后大量出现,翌日送达的要求逐渐增多,给航空快件运输的进展带来了庞大的推动作用。

80年代中期开始,一般货运的快递运输进展取得了迅速的进展。

进入90年代以后,并购与上市等多种资本方式对物流也带来了很多影响,诞生出十大物流集团。

其中在快递行业,大体出现四大巨人垄断的局面,这四家快递企业年收入加起来超过1000亿美元,雇佣员工130万人,占据全世界快递市场近80%的市场份额。

DHL的进展和壮大也和国际快递行业中其他的跨国快递公司一样,是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进展,国际市场上物流行业的逐渐完善来确立其市场地位和扩大品牌影响力的。

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公司的进展历史,不难看出公司从创建之初,迅速拓展其快递网络并成为众多公司信赖的物流合作伙伴,其快递服务网络已经拓展至全世界大部份的国家及地域,同时成为具有相当实力的国际快递公司,跻身世界上国际快递四大巨头的行业。

1969年,开创人AdrianDa1Sey,LarryHillb1Om和Rober七Lynn在旧金山创建了DHL。

1971年,DHL迅速拓展其网络并成为众多公司信赖的合作伙伴。

网络拓展至远东和环太平洋地域。

1972年,DHL开始在日本、香港、新加坡和澳大利亚提供服务。

1974年,DHL在伦敦开设第一家英国营业机构。

1976一1978年,DHL将业务拓展至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三大区域。

1977年,DHL在法兰克福开设第一家德国DHL营业机构。

1979年,DHL将服务扩展到包裹递送。

这之前只提供文件递送服务。

1983年,DHL成为第一个服务东欧国家的航空快递公司。

在美国的辛辛那提设立国际分拨中心(Hub)。

1985年,DHL在布鲁塞尔设立一家一流的国际转运中心。

每晚处置超过165,000票货物。

1986年,DHL进入中国,在中国成立合伙公司并成为在中国服务的第一家国际快递公司。

DHL物流中心新布局学术资料-物流管理研究

DHL物流中心新布局学术资料-物流管理研究

DHL物流中心新布局DHL物流中心新布局惠吉华【专题名称】物流管理【专题号】F14【复印期号】2007年02期【原文出处】《中国物流》(哈尔滨)2006年11期第36~41页【作者简介】惠吉华,《中国物流》杂志记者。

2006年10月13日,全球快递与物流巨头DHL旗下的物流分支敦豪运输物流正式启动了其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内的物流中心,进一步巩固了DHL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

伴随着新物流中心的落成,敦豪运输物流在中国的网络、人力资源发展和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以支持其在亚太及中国地区的快速发展。

中国制造溢价随着环境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企业就必须为对顾客及市场的变化快速应对,将优势资源集中于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将其他非核心的业务外包,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减少库存。

而供应链管理(SCM)让买卖交易的每个环节在时效性上恰到好处,即达到所谓的Just-in-Time,这正是SCM的精髓所在。

中国正日渐成为全球加工工厂,许多高成长行业,如高世界500强企业,他们是市场中最有潜力的客户群,占有80%的国外制造业企业尤其多,DHL针对这些企业特点,如运输时间要求精确、运送的货物价值较高、安全性方面要求高等,为这些大客户量身设计有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并成功管理供应链的实施和运作,如早在2004年3月,DHL在上海推出定时特派,根据客户需求将快件于次日9点或正午12点之前派送到亚洲主要城市;4月,针对快件在运输途中因意外发生的损失或丢失,DHL推出快件价值保险服务,成为惟一一家提供此类增值服务的快递公司;5月,总结多年国际快件的运作经验,在母公司德国邮政高层访华后,揭开了进军中国业务禁区的序幕国内包裹快递,这一举措更深的用意则在于对跨国公司客户提供在中国快递市场的一站式快递服务解决方案,即满足在华跨国客户通过一个账号、一张账单、一个客户服务热线就可解决全球性快递服务的需求。

四大物流巨头在中国的舞步

四大物流巨头在中国的舞步

四大物流巨头在中国的舞步特别关注:中国航空国际货运的班与哀愁转载于《中国民用航空》2007年第7期,作者:李伊。

版权属于李伊和《中国民用航空》。

根据民航统计,1995年中国民航境内的国际、国内货邮吞吐量达65.6%,到1996年开始转折,当年市场份额下降21.6格百分点,只占44.5%,此后年年下降,2004年市场占有率仅28.6%,不到三成。

2005年我国民航国际货运吞吐量出现罕见的负增长,市场占有率又降4.8个百分点,只有23.8%;2006年中国民航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中方占31.4%,回升7.6个百分点。

外航承运的国际货邮占我国民航国际货邮吞吐量的68.8%,为中方的2.2倍,特别在我国民航国际货运集散中心的华东地区和浦东机场,外航占75.8%和74.5%,为中方的3倍。

中国民航哀叹,中国民航的国际货运是在悬崖边的舞蹈。

当全世界的航空巨头都在欢呼中国航空货运市场的迅速增长时,身处市场中心的中国航空货运为什么只有哀叹?当然我们的国际货运实力确实弱小,但是我们是不是过于沉溺于自己的弱小,而不够自强努力。

让我们看看四个物流巨头,UPS(国联合包裹)、FedEx (美国联邦快递)、DHL(中外运敦豪快递和丹沙海空运)、TNT (荷皇天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如何在过去20年间,在中国市场,一步步一建立起自己庞大的地面物流网络、航线网络、以及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一、中国业务的发展历程(一)第一阶段:摸着石头过河物流巨头在中国业务发展的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八十年代初到2000 年,四个物流公司先后进入中国市场,了解情况,寻找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公司,奠定业务基础。

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快递公司是DHL。

1981 年DHL 与中外运达成互为代理协议。

1986 年与中外运建立了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从此开启了DHL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20多年发展壮大的历程。

联邦快递是1984年开始在中国发展业务,1995年4月开始在中国开展货业务,到1998 年8月联邦快递服务扩展至144 个城市。

美国联邦快递SWOT分析

美国联邦快递SWOT分析

美国联邦快递SWOT分析班级:交通运输1201班姓名:陈庚学号:U201215626联邦快递 ( FedEx)是一家国际性速递集团,提供隔夜快递、地面快递、重型货物运送、文件复印及物流服务,总部设于美国田纳西州。

联邦快递隶属于美国联邦快递集团(FedEx Corp.)及顾客和企业提供涵盖运输、电子商务和商业运作等一系列的全面服务。

联邦快递集团通过相互竞争和协调管理的运营模式,提供了一套综合的商务应用解决方案,使其年收入高达320亿美元。

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263位。

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245位。

联邦快递集团旗下超过2.6万名员工和承包商高度关注安全问题,恪守品行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最高标准,并在最大程度满足客户和社会的需求,使其屡次被评为全球最受尊敬和最可信赖的雇主。

联邦快递设有环球航空及陆运网络,通常只需一至两个工作日,就能迅速运送时限紧迫的货件,而且确保准时送达,并且设有“准时送达保证”。

2013年4月1日起,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实施GDS(全球分销系统)中国区全境覆盖计划,在武汉设立中国区公路转运中心,正式将武汉作为全国公路转运枢纽,承担武汉自西安、郑州、长沙、南昌、上海、重庆、成都、广州8条公路干线,16个往返班次的货物分拨与转运业务。

2014年12月16日上,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同意收购逆向物流公司Genco。

这表示联邦快递在向电子商务领域大举进军。

一、优势:1、强大的品牌形象:联邦快递有一个强大的品牌形,在全球快递服务行业这是其中最知名的品牌。

联邦快递公司向客户保证国内货物快递不过夜,即使是晚上交货也能在第二天上午10时30分前送达。

公司的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弗雷德·史密斯保证:“只要耽误60秒,公司就退款”。

因而集团旗下超过2.6万名员工和承包商高度关注安全问题,恪守品行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最高标准,并在最大程度满足客户和社会的需求,使其屡次被评为全球最受尊敬和最可信赖的雇主。

物流案例分析:解读FedEx在中国的经营之道

物流案例分析:解读FedEx在中国的经营之道

物流案例分析:解读FedEx在中国的经营之道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物流企业加快了在中国的发展,而像FedEx(美国联邦快递)、U PS(美国联合包裹)这样的物流业巨头,则在之前就已悄悄地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布署。

有数字表明,目前国内速递市场,中国邮政的EMS市场占有率为40%,DHL占30%,UPS占1 0%,FedEx占10%,其他占10%。

从1995年起,FedEx、UPS、DHL等国际速递巨头在国内的营业额增长率都保持在20%以上。

这些跨国物流企业在中国的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物流企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创导一体化物流服务按照物流服务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国的物流企业还只是处在第I、II、III阶段,第IV 阶段才只是刚起步。

基础物流服务的内容通常较为单纯,较少介入到服务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的个性化特征不明显,通用性较强,专业化程度较低,市场进入壁垒低,竞争异常激烈,经营者的利润很低;物流运作服务与物流管理服务强调个性化服务,提供专用运载工具或适用于特定产品的仓储、包装服务,与外资抗衡的能力较差;一体化物流服务则是根据客户需求,整合了客户的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及客户自身的生产经营流程,是一种附加值最高的物流服务。

从中国的物流业整体来看,大部分的物流企业都只能提供前三个阶段的物流服务,能够提供第四个阶段物流服务的企业是“凤毛麟角”。

联邦快递(FedEx)作为全球最大的快递企业之一,在提供门对门、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方面有着先进的管理理念及运作模式。

开创多式联运物流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中国各级领导、各级政府、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并且在物流基础设施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建立了现代物流所需的快速通道,如高速公路、高等级的全国公路网络、快捷的城市运输通道、铁路、机场等。

所有这些,为中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通过对FedEx的学习,借鉴其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物流模式,能够进一步促进政府完善其宏观调控职能,打破条块分割、地方保护等不利现代物流发展的局面,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为中国物流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发展环境提出新思路。

DHL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DHL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DHL公司之命名
DHL,中文名称为中外运敦豪,中外运敦豪于中国大陆因与中国 对外贸易运输集团(中外运)的合作伙伴关系称为中外运敦豪
,日常使用DHL。
DHL公司这个名称来源于三个公司创始人姓氏的首字母,他们是 Adrian Dalsey, Larry Hillblom 和 Robert Lynn。
供应链业务集团
DHL业务拓展
服务项目
我国首个全面的电子数 据交换系统 具体内容 上海及北京分公司与中国海关共同合作,设立我国首个全面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方 便处理清关手续。 为北京中国银行总行安装了先进的便捷发件处理系统。 被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为唯一的快递公司。 中英外交 开设分公司技术投资 中美外交 “珍宝箱”服务项目 开通免费服务热线 “欧洲第一”服务项目 “IMP进口到付”服务项 目 “重货促销”服务项目 1987年,英国女皇伊丽莎白访华,一批重要外交文件委托敦豪先期送达北京。 1996年,中外运敦豪用于开设新分公司、改善器材设备和提高电脑科技方面的投资额 高达二百五十万美元。 1998年6月,成为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期间的“指定快件承运人”。 1998年7月,在中国推出“珍宝箱”服务项目。 1998年11月,成为第一家开通800-810-8000免费服务热线的国际快递公司。 1999年9月,在中国推出“欧洲第一”服务项目。 2000年5月,推出“IMP进口到付”服务项目。 2000年10月,推出“重货促销”服务项目。 2003年6月2日,推出上海至香港"亚洲午夜快递"隔夜包机快递 2004年,推出国内快递业务
便捷发件处理系统
“隔夜包机专线”服务 项目
国内快递业务
在华策略
加强网点建设,扩大品牌知名度: DHL设立网点从沿海向内

国际著名物流快递公司优势分析之中外运敦豪快递

国际著名物流快递公司优势分析之中外运敦豪快递

国际著名物流快递公司优势分析之中外运敦豪快递(DHL一SINOTRANS)与联邦快递(FedEx Corp.)随着世界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人们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

更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传统的经营理念正发生正变革,从大的方面来说B2B电子商务网站平台的出现,给众多商家带来了更多的商机,更广的舞台来向世界展示,众多的物流企业就在世界人民之间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拉近人们之间距离。

从小的方面络购物观念的深入人心,网上购物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购物的途径,更是一种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所以以UPS、DHL、FedEx、TNT四大国际著名快递公司为首的等众多的物流企业给商家传递货物,提供方便。

下面就DHL(中外运敦豪快递)、FedEx(联邦快递)的优势之处来简单比较分析一下。

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递有限公司(DHL一SINOTRANS)中国第一家国际航空快递公司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是由全球快递、物流业的领导者DHL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各注资50%于1986年成立,是中国成立最早、经验最丰富的国际航空快递公司。

作为德国邮政全球网络旗下的知名品牌。

DHL的服务网络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285,000名员工,为客户提供快捷、可靠的专业化服务。

凭借坚持为客户节约财富这一概念,国际航空快递发展起来,通过飞机快速运送文件和货物。

DHL的网络开始不断以惊人的速度扩展。

它向西不断挺进,从夏威夷到远东和环太平洋地区,然后是中东、非洲和欧洲。

敦豪全球速递网络其包括两家独立的法人公司。

总部设于加州,为美国及其所属地区提供航空速递服务的敦豪航空有限公司,及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敦豪国际有限公司,负责为世界其他地区提供服务。

从2001年1月起,国邮政世界网络将其在敦豪的股份增加到51%。

这种协作产生的效应使敦豪的业务继续得到良好发展,并显示出了敦豪巩固其在国际航空速递领域的主导地位的决心。

联邦快递的中国战略和启示

联邦快递的中国战略和启示

联邦快递的中国战略和启示联邦国际快递位于美国田纳西州,是全球最具规模的国际快递速递运输公司之一,致力于提供快捷可靠的国际快递速递服务,前往全球220多个国家及地区。

联邦国际快递运用覆盖全球的航空和陆运网络,确保分秒必争的货件可于指定日期和时间前迅速送达,并且设有“准时送达保证”。

FedEx(美国联邦快递)专门为全球客户及企业提供全面的运输、电子贸易和商业服务。

国际快递FedEx年营业额达到360亿美元,旗下多家公司虽然彼此竞争,但全部归于享誉市场的“国际快递联邦快递”品牌下统一管理,致力于提供综合业务应用方案。

FedEx国际快递屡次获选为全球最受推崇和信赖的雇主,旗下28万多名员工和承包商均以“绝对、正面”的态度,秉承最严格的安全、道德和专业标准,并且以满足客户和社区的需求为本。

全球儿童安全网络。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物流企业加快了在中国的发展,而像FedEx、UPS(美国联合包裹)这样的跨国速递业巨头,则在之前就已悄悄地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部署。

有数字表明,在2004年的国内速递市场,中国邮政的EMS市场占有率为40%,DHL占30%,UPS占10%,FedEx占10%,其他占10%。

从1995年起,FedEx、UPS、DHL等国际速递巨头在国内的营业额增长率都保持在20%以上,EMS的市场空间不断被蚕食。

至今,FedEx的势力范围已经覆盖了中国200多个城市,是直飞中国各城市速递专线航班最多的国际速递公司。

联邦快递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借鉴。

一、联邦快递在中国的经营策略1、获取直航权利联邦快递从1984年就开始在中国市场提供服务,但正式进入中国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

1995年,联邦快递以6750万美元收购了当时唯一可以直飞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常青国际航空公司。

在完成此收购之后,联邦快递成为第一家提供由美国直飞至中国的国际快递物流公司。

美中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递时间只需要3天。

相比较而言,敦豪、U P S、T N T 有所保守,仅与中国当地的货运企业(如中外运、扬子江快递等)合作,租用飞机运营。

联邦快递(FedEx)战略分析

联邦快递(FedEx)战略分析

联邦快递(FedEx)战略分析ﻬ联邦快递(FedEx)公司战略分析目录一.联邦快递(FedExCorp.) (3)二.联邦在华发展历程 (4)三.关键四要素分析 (5)四.外部环境分析 (6)(一)一般环境分析 (6)(二)产业环境分析 (7)五.外部关键要素分析.............................................15六.内部能力分析...................................................19七.内部关键要素分析 (23)八.综合分析 (27)(一)业务组合分析 (27)(二)SWOT分析 (28)九.战略指导文件—远景和使命……………………………29十.公司战略及其选择………………………………………29一.联邦快递(FedEx)简介联邦(FedExCorp.)成立于1973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功跻身全球快递业巨头,为全球的顾客和企业提供涵盖运输、电子商务和商业运作等一系列的满意服务。

它能够调度一个由48000辆地面交通工具、645架飞机和53500个投递点组成的全球网络系统。

在全球超过22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当天、隔夜或预定时间的文件、包裹和货物的航空快递服务。

每年营业额逾340亿美元,旗下多家公司虽然彼此竞争,但全部归于享誉市场的FedEx品牌统一管理,致力提供综合业务应用方案。

联邦屡次获选为全球最受尊崇和信任的雇主,旗下27.5万多名员工和承办商均以“绝对、正面”的态度,秉持最严格的安全、道德和专业标准,并且以满足客户和社区的需要为本。

集团旗下子公司FedEx Express(联邦快递)隶属于美国联邦快递集团(FedEx Corp.),作为公司的本业(原始业务模型)是集团快递运输业务的中坚力量。

它是全球最大的快递货运公司,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快捷可靠的快递运输服务。

FedEx Ground是北美第二大的路上承运商,提供针对小型包裹的运输,此外还有FedExHome Delivery提供的代商家送货上门服务。

【论文】中外运敦豪第三方物流运营策略分析

【论文】中外运敦豪第三方物流运营策略分析

摘 要第三方物流是由物品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专业物流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用户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国际上已经把物流发展的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中外运敦豪(DHL)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辉煌,跟它所具有的强大的运营能力和与众不同的运营策略密不可分。

本文分析了DHL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主要业务,在此基础上,研究了DHL的核心竞争力及相关运营问题的解决策略,最后对DHL第三方物流及我国第三方物流提出了展望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外运敦豪,第三方物流,运营策略AbstractThird-party logistics supplier and by items other than demand-side logistics company providing logistics services business model, is in the logistics channel, by profession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the form of the contract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required to provide all or part of the users of logistics services .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s the artery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basic industry i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has been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as a measure of a country'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DHL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company, has been able to today's brilliant, with its powerful ability to operate with a closely related, it has a unique operating strate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DHL and the major third party logistics business in this basis, the study of the DHL's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operation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settlement strategy, and finally, although DHL third-party logistics third party logistics, and raised the prospect of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DHL, Third- Party Logistics, Operations Strategy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I)目 录 (III)第一章 绪 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内容 (2)第二章 第三方物流的概述及发展现状 (3)2.1 第三方物流概述 (3)2.1.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3)2.1.2 第三方物流的特点 (3)2.1.3 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4)2.2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 (4)2.3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5)第三章 DHL简介及主要业务分析 (6)3.1 DHL简介 (6)3.2 DHL核心业务及营运能力 (6)第四章 DHL第三方物流运营策略分析 (9)4.1 DHL的竞争优势分析 (9)4.2 DHL第三方物流运营问题的解决策略 (11)第五章 DHL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与展望 (13)5.1 DHL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13)5.2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展望 (14)5.3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策 (15)参 考 文 献 (17)致 谢 (18)声 明 (19)第一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物流这一概念随着人们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需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国际快递与国内业者的比较

国际快递与国内业者的比较

国际快递巨头在华战略及国内业者的对策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摘要:作为物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快递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并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极好的市场前景使已经身在其中斡旋和不断加入的外资、国有、民营快递企业陷入了一种几近无序的竞争。

文章在对比分析四大国际快递物流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和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就中国本土快递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提出了几点应对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快速发展,经济建设、国际国内经贸活动,以及人民生活需要都为快递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现代快递业在中国从无到有,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发展成以下几种模式:(1)邮政特快专递(EMS)。

我国邮政先后于1980年、1984年开办了国际、国内特快专递业务,目前己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国内业务通达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国际业务依赖万国邮联系统和与全球著名的TNT集团建立合作代理关系,通达全球200余个国家,其进出境通关业务直接在海关设在邮政系统的办事处办理,可迅速报关、清关,加快了传递时效。

EMS国内业务在函件快递方面颇有建树,其实很大原因是EMS将国家赋予邮政的“对承担普遍服务的邮政企业的优惠政策”施用于并非完全符合“普遍服务”内容的国内EMS业务。

但近几年,EMS国际业务则由于其他国际著名快递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介入,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

(2)世界著名快递公司打入中国大陆市场,占据国际快递业务主要市场。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大快递公司均看好中国市场。

DHL、UPS、FedEx、TNT等国际快递公司陆续与中国企业成立合作合资公司或建立代理关系,借助其庞大的国际网络、优良的服务功能和成功的经验,不仅为广大的中外客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也使这些公司及其国内合作伙伴们获益匪浅。

目前,仅四大快递公司己占有中国大陆80%的国际快递服务市场份额[1]。

这些公司的业务绝大部分是为中国对外经贸活动服务的国际业务。

一方面因为其具备从事国际业务的实力,另一方面国际业务利润也较高。

物流案例分析:联邦快递的中国策略

物流案例分析:联邦快递的中国策略

2006年4⽉,美国联邦快递收购天津⼤⽥集团,结束了与⼤⽥集团7年的合作,转⽽成为⼀家独资企业。

事实上,从1999年7⽉,联邦快递与规模虽⼩,但灵活、效率⾼的⼤⽥组建合作公司—⼤⽥联邦快递有限公司,联邦快递就已经选择依赖⾃⼰的投⼊为主的策略。

2003年可谓联邦快递发展遭遇最多挑战的⼀年。

2003年2⽉,联邦快递在中国的主要对⼿敦豪速递(DHL)收购了中国货运公司中外运的股份,成为中外运的外资股东。

不到两个⽉后,敦豪⼜宣布打算收购美国第三⼤快递公司“空中快递”(AirborneExpress)。

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则宣布与海南航空下属的扬⼦江快运达成协议,扩⼤其在华南的服务络。

对于联邦快递的国际谋略⽽⾔,在快速增长、⾼度竞争的中国快递市场保持领导地位具有⾄关重要的意义。

敦豪和联合包裹的举措究竟对联邦快递在中国的业务有何影响?联邦快递在这⼀⽇益复杂的市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回顾这⼀系列问题以及联邦快递最后的收尾之笔,可以看出联邦快递在全球竞争层⾯上的抉择思路。

联邦快递中国运营策略 2003年,联邦快递已经成长为⼀家年营业额达16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具有世界上的全货运飞机机群,⽇运送能⼒达到2650万镑,服务全世界378个机场。

联邦快递从1984年就开始在中国市场提供服务,但正式进⼊中国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

1995年,联邦快递以6750万美元收购了当时可以直飞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常青国际航空公司。

在完成此收购之后,联邦快递成为第⼀家提供由美国直飞⾄中国的国际快递物流公司。

美中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递时间只需要3天。

运营依靠⾃⾝的出⾊运营能⼒,联邦快递在⾹港和中国内地⼤量投资飞机群、地⾯运输和包裹处理设施。

尽管中国政府的规定不允许联邦快递在中国内地拥有⾃⼰的配送设施和运输络,但这并不影响它发展在中国⾹港和邻近的菲律宾的包裹处理能⼒。

联邦快递通过与中外运建⽴合资企业进⼊中国市场。

联邦快递的直⾏航班有美国⾄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中外运则将包裹发送到中国各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邦快递与DHL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2005年7月13日,联邦快递亚太区总裁简力行和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总裁刘子静正式签约,联邦快递亚太区转运中心将在广州新白云机场落户。

这标志着联邦快递全面启动中国市场,并对中国市场进行布局。

面对联邦快递每年5-7个分公司的建设速度,DHL不得不提高了戒心,积极进行保卫战。

当竞争对手摆脱掉政策的局限(合资限制),要把在成熟市场的经验完全复制到中国时,DHL37%的市场份额还远远不能让人感到安全。

在中国市场上的国际快递业,联邦快递与DHL的竞争将随着政策的放开而全面升级。

在联邦快递与DHL的竞争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看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对其竞争格局有个理性判断。

1、本土化优势与全球化优势目前DHL、联邦快递间的PK,争夺的只是政府的“偏爱”,谁拥有了政府关系,谁将拥有更多的政策。

但随着快递行业的逐步开放,DHL所拥有的政策优势将不再明显,竞争将从争夺政府的宠爱转向顾客的青睐。

在中国市场的国际物流业中,中外运敦豪(DHL)公司具有本土化销售网络和抢占先机的优势。

DHL拥有良好资金实力、运作经验和技术,而中外运则更了解国情,更擅长政府公关。

但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开放,DHL相对于联邦快递而言,在全球化业务上总体上不具备优势,而国际物流是一个全球网络的系统竞争。

作为具有全球化优势的企业向本土化的转变相对于具有本土化优势向全球化的转变而言,相对要容易些。

这就是为什么即便37%的市场份额仍不足以支撑DHL的竞争的信心的原因。

2、中外合资企业的优势与不足与联邦快递相比,DHL在中国的最大优势是他们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最近DHL又与中外运续签了50年的合同,由此他们也成为合资的典范。

这种合资的优势主要是体现在中国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情况下的政策优势,但随着市场的放开,这种优势将逐步丧失,而中外合资所产生的一些矛盾甚至可以将这种优势转化为劣势。

对于许多跨国公司而言,合资只是一种被迫的选择。

无论是汽车业还是金融业,他们更希望按照自己的传统与能力独立的在中国开展业务。

当市场放开允许他们独立开展业务时,他们恨不得一脚将中方踹开。

因此,从长远而言,独立的动作比起合资而言,也许更有效率。

50%-50%的结构先天给合资企业带来的不稳定的后患。

3、区域竞争优势联邦快递显然是想在华南区域建立根据地的优势,因为在长三角,DHL有多年积累下来的网络和市场占有率。

我国经济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龙头,代表两大发达的地区,其物流的业务量也是最大的。

要想在中国市场上立住脚,联邦快递必须在这两个市场中至少一个建立竞争优势。

联邦快递亚太区转运中心在广州新白云机场落户清楚的告诉了对手,对于珠三角市场,联邦快递势在必得。

可以想象,华南将成为联邦快递与DHL 的“辽沈战役”。

4、双方国际快递业务的优势与中国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物流业务量的大小与贸易量成正比的。

中美贸易显然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贸易。

决定在中国国际快递市场的份额,关键是看谁能在最主要的贸易国的快递市场占有优势。

从这一点而言,联邦快递具有绝对的优势。

2000年联邦快递公司第一个推出“北美一日达”、“亚洲一日达”等业务,随后联邦快递陆续增加中美之间的直航航班。

随着中美航权谈判的深入,联邦快递越来越得到强大的美国政府所带给他的便利。

今年6月份的中美航权谈判结束以后,联邦快递已经申请到了每周23班班机,远远超过母公司在德国的DHL。

而DHL作为全球性快递公司,虽同样拥有强大的机队,却
无法在货物量最大的航线——中美航线上发挥作用。

欧亚航线固然是DHL的生命之本。

但是越来越热闹的中美航线,将是双方未来在中国市场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通过以上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联邦快递与DHL之间的竞争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尽管我们分析了双方的各种优势与不足,但最终决定他们的市场地位的只能是他们自己。

决策权是在顾客的手中,而不是政府的手中。

但这场竞争的结果必然带来快递业务服务质量的提升。

在中国贸易不断扩大的发展过程中,双方都可能从增长中得到好处。

上一
页[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