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美国白蛾又称美国白灯蛾,秋幕毛虫,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该虫原产于北美洲,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后迅速扩散蔓延,严重暴发成灾。

一、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1、成虫雄成虫:体长9-12mm,触角双栉齿状,多数前翅有黑褐色斑点。

雌成虫:体长9-12mm,触角锯齿状,前翅多数纯白色。

2、卵圆球形,直径约0.5mm,卵块紧密排列,有密毛粘连,卵绿色,孵化前变褐色。

3、幼虫老熟幼虫头黑色有光泽,体长28-35mm,体色黄绿至灰黑色,背毛疣黑色,生有白色长毛。

背部有一条灰褐色纵带。

4、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下颚须长达前翅2/3处,前翅延伸到第四腹节的3/4处。

臀棘8-17根,跟棘前端喇叭口状。

二、美国白蛾生活史规律美国白蛾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砖石瓦砾、枯枝落叶、房檐、窗台下、墙体砖缝、土壤裂缝、柴(草)堆、树洞等处越冬。

翌年4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零星羽化,5月初达到羽化高峰,越冬代成虫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5月初第一代幼虫开始出现,5月中旬第一代为网幕高峰期,6月中旬第一代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化蛹,6月下旬为下树化蛹高峰期,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开始羽化,6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成虫羽化2天后即可产卵,6月下旬第二代幼虫开始零星出现,7月上中旬为第二代网幕高峰期,7月下旬第二代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化蛹,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开始羽化,8月下旬羽化达到高峰,8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出现,9月上、中旬为第三代网幕高峰期,9月底越冬代老熟幼虫开始陆续下地寻找隐蔽场所化蛹越冬,最晚11月上旬老熟幼虫下树化蛹越冬,部分发育晚的幼虫不能完成发育。

第一代发育较整齐,第二代和第三代虫态重叠现象严重。

三、各虫态特性1、成虫羽化多在15-19时,静止时间长,交尾时间多达8-36小时,交尾结束后不久就会产卵,产卵时间较长。

飞翔能力较差,一般在200—300米范围内。

属弱趋光种类,尤其雌蛾对光线不敏感,雄成虫对光线(尤其是紫外光线)稍强些。

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近几年来,美国白蛾的有发展蔓延趋势。

该虫是世界性检疫对象,具有食性杂、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和危害严重等特点,一旦侵入,极易暴发成灾,对林业、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也会构成重大威胁。

为了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减轻美国白蛾危害,应及时应用人工、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才能达到如其效果。

下面为大家介绍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

一、人工物理防治措施1.捕捉成虫。

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成虫羽化高蜂期,组织人员在每日的清晨或黄昏捕捉成虫,然后销毁。

2.人工剪除网幕。

美国白蛾幼虫有群集和吐丝结网缀叶的习性,即1至4龄幼虫在树上危害时将局部枝条及叶片吐丝结成网幕状,在网内取食叶片。

此时通过观察并用高枝剪及时剪除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及危害的枝条,可消灭虫源达到防治的效果。

剪下的枝及网幕要装于塑料纺织袋中,集中烧毁。

3.围草诱蛹。

利用老熟幼虫有沿树干下树寻找潜伏场所进行结茧的习性,在树干上人为设置结茧场所,引诱其潜伏,然后予以消灭。

具体操作方法:发现有美国白蛾危害的树木,在老熟幼虫开始下树时期,在树干离地面1~1.5米处,用谷草、稻草、麦秸、杂草等在树干上绑缚一周,诱集下树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然后于蛹前解下草把烧毁。

4.灯光诱杀。

利用诱光灯在成虫羽化期诱杀成虫,诱光灯应设在上一年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块,可获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5.摘卵块。

美国白蛾蛾卵多分布在树冠中下部外围叶片背面。

5月中旬至5月下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在美国白蛾产卵盛期,组织人员采摘卵块并集中销毁。

6.挖蛹。

11月以后在树皮下、根部土壤、草堆内层、建筑物缝隙等隐蔽场所挖蛹销毁。

二、生物防治方法1.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

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预蛹初期,按照1头白蛾蛹放5头蜂的比例,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不但可以增加自然界中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种群数量,同时可以保护其它天敌,可以达到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发生的效果。

美国白蛾预防方法

美国白蛾预防方法

预防方法加强植物检疫,对来自疫区的苗木、接穗、花卉、鲜果及包装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等必须严格检疫。

对来自疫区的木材、苗木、鲜果、蔬菜以及馐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都必须认真检查。

做好虫情监测,一旦发现检疫害虫,应尽快查清发生范围,并进行封锁和除治。

根据灯蛾成虫具有趋光性,于成虫羽化期设置灯光诱杀。

潜所诱集利用该害虫以老熟幼虫沿树干下树寻找潜伏场所进行结茧的习性,在树干上人为设置结茧场所,引诱其潜伏,然后予以消灭。

具体操作方法:对发现有美国白蛾危害发生的树木在老熟幼虫开始下树的时期,用稻草或麦秸、杂草等在树干上绑缚一周,诱集下树老熟幼虫,然后于化蛹前解下草把烧毁消灭虫源。

根据美国白蛾危害程度、发生面积、林分用途、工程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将治理区划分为除治区、监控区、保护区三个类型区,实施分区治理。

除治区:本区为工程区内重要防治区域,特点是发生集中连片,局部地区疫点密集,虽经连年防治仍不断发生。

监控区:本区虽尚未发现疫情,但与发生区相连或相近。

保护区:本区是监控区中的重点保护区域。

美国白蛾防治要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

以预测预报为先导,全面加强联防联治,采用仿生药剂、生物防治、植物性杀虫剂为主,以人工、物理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采取飞机和地面相结合的方法,全面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要在科学用药的同时,提高生物防治措施的比例,达到有虫不成灾,实现大范围、长期有效的控制效果。

除治区:在虫情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首先使用Bt、阿维菌素、病毒制剂等生物制剂及灭幼脲类仿生制剂为重点的除治措施,尤其要做好第一代美国白蛾的除治工作,要由外向内全面封锁压缩,强化外缘的防治力度,逐步拔除孤立的、发生较轻和重要敏感地区的疫点,治理一片,巩固一片。

重灾区要通过生物防治压低虫口密度,减少有虫株率,并释放周氏啮小蜂增加天敌数量,形成林间自然种群,达到长期控制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监控区:加强监测手段,提高虫情调查、预报的准确性。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来自欧洲的有害昆虫,已经在北美洲部分地区造成重大破坏。

美国白蛾主要危害树木,特别是橡树、榆树、松树等。

其幼虫以树木的叶片为食,因此对于森林和城市景观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美国白蛾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一、美国白蛾的危害1. 森林破坏美国白蛾的幼虫在幼年期对树木叶片进行大量食害,因此会造成森林破坏。

在幼虫成群作为暴食者的特性下,受害树木的叶片会被大量吃掉,严重影响了树木的生长和康复能力,导致森林在白蛾暴发季节内出现大面积的裸露树冠,极大地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城市景观受损除了对森林造成危害,美国白蛾也会在城市景观中造成严重后果。

由于城市中种植了大量的橡树、松树等美国白蛾爱食的树种,一旦美国白蛾在城市中暴发,将对城市绿化景观造成严重破坏,甚至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3. 经济损失美国白蛾的危害还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由于其繁殖力强,一旦暴发,将会给森林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防治,同时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修复受害树木,对于森林产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美国白蛾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可以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造成危害的控制方法。

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和寄生蜂来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以及使用昆虫病毒来进行防治。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美国白蛾防治方法。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但也会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需要谨慎使用。

3. 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一种较为原始但有效的美国白蛾防治方法,包括手工采集、粘贴板、网围栏等方式。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对美国白蛾的幼虫进行控制,但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成本较高。

文化防治是通过改变栽培和管理树木的方法来减少美国白蛾的危害,包括选择抗性品种、栽植间距适当、及时修剪等。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有害昆虫,它在美国各地都有发生,给作物及园林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美国白蛾主要在夏季及秋季发生,主要它的幼虫会在夏季接近于表土的地方,利用恶劣环境进行它们的生长及繁殖,所以美国白蛾在这个季节比较活跃。

同时,美国白蛾也有一定的发生规律,比如说它的发生高峰期和下降期都会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吸引了很多学者进行深入研究。

二、美国白蛾的特性美国白蛾属于飞蛾科的一种,成虫翅膀呈淡棕色,前翅有白色斑点。

初齿斜上方。

其幼虫体型较大,身体颜色较浅,喜欢在枝条、树干、树叶或地面上吃树皮和根部,对植物的生长能力的影响非常大,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整个作物的死亡。

三、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法,比如引入美洲
白蜂,它能够寄生在美国白蛾的幼虫上,从而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2. 防治草酸盐有机肥配方中的低浓度氮,用于
增加植物的抗病性和生长力,从而降低美国白蛾的危害。

3.
露地覆盖选择防虫二氧化硅;幼虫和成虫飞行接触到此物后浅灰色粉尘会沾粘在它们的身上,干扰接受气味信息和视觉信息,使其很难找到它们的食物来源。

4. 监测与识别,美国白蛾的
危害与繁殖,还可以通过将一些特殊化学物质加入到诱捕器中,吸引美国白蛾飞向诱捕器,然后被粘住再进行防治。

总之,美国白蛾的危害相当的大,对于稻谷、水稻、玉米、蔬菜、果树等都会产生非常大的损失,通过对美国白蛾的研究及精准防治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美国白蛾的危害程度,从而更好的保护我们的作物及经济利益。

美国白蛾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外来物种入侵是全球性问题,美国白蛾作为外来有害生物已经对我国生态链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美国白蛾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对林业威胁性极高。

美国白蛾作为各国检疫的主要目标,具有采食类别多、采食量大、繁殖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危害性强等特点。

各地林业相关部门和单位应立足地方实际情况,全面落实美国白蛾的检疫监测工作,采用物理、生物等各种防治方式,有效解决美国白蛾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切实降低美国白蛾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我国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美国白蛾生活史与生活习性1.美国白蛾生活史。

美国白蛾为完全变态昆虫,在承德一年发生3代,整个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以蛹越冬。

越冬蛹在5月中旬羽化,第一代卵在5月中下旬始见,5月末至6月初出现第一代1龄幼虫,春末夏初第一代幼虫发育期40天左右,6月下旬始见幼虫化蛹,7月上旬始见第二代成虫羽化,夏季8月第二代幼虫发育期25~30天,8月中下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化蛹,8月底至9月初始见第三代成虫羽化,夏末秋初进入第三代,直到10月上中旬才能完成幼虫发育(据观察,也有小部分未能完成发育),10月下旬至11月初第三代幼虫进入蛹期越冬。

幼虫有7个龄期,常于6-10月活动。

2.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

美国白蛾寄主范围广、适应性强、适生区域广、生存能力强,在北纬30°~50°地区都能生存,-16~40℃环境都能适应。

美国白蛾幼虫耐饥饿能力强,3龄幼虫可耐饥饿3~6天,老熟幼虫耐饥饿达长15天,且能正常发育和繁殖。

老熟幼虫主要在树下浅土层、房檐下、砖缝中化蛹。

美国白蛾繁殖能力强,每头雌蛾产卵量平均300~600粒,最多可达2000粒,卵的孵化率高,达97%以上。

其受自然控制作用小,若不防治,一年后其后代至少可达数十万只。

二、美国白蛾虫情监测技术1.监测时间选择。

在开展美国白蛾虫情监测作业时,要注意结合美国白蛾不同发育时段的生物特性,采用适当的监测方式,以保障美国白蛾的监测效果。

美国白蛾防治

美国白蛾防治

美国白蛾防治手册烟台科达化工有限公司一美国白蛾简介美国白蛾又称美国白灯蛾、秋幕毛虫、秋毛虫、秋幕蛾,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

该虫原产于北美洲,20世纪40年代传入欧洲和亚洲,在欧洲大陆已扩散到大部分国家,传播和扩散的速度很快。

该虫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后,迅速扩散蔓延,严重暴发成灾。

该虫常以幼龄幼虫群集寄主叶上吐丝结网幕,在网幕内取食寄主的叶肉,受害叶片仅留叶脉呈白膜状而枯黄;老龄幼虫食叶呈缺刻和孔洞,严重时树木食成光杆,林相残破,被害木树势衰弱,易遭其它病虫害的侵袭,削弱了树木的抗寒、抗逆能力,连续受害可导致被害树死亡,直接制约了城镇环境绿化和美化,给林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对当地的经济、生态和人文景观影响极大。

1984、1996年两次列入全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

二形态特征成虫雌蛾体长9.5-15 mm,翅展30-42 mm;雄蛾体长9-13.5 mm,翅展25-36.5 mm。

雄蛾触角腹面黑褐色,双栉齿状,其中内侧枝齿长度约为外侧枝齿的2/3,下唇须外侧黑色,内侧白色。

雌蛾触角锯齿状,褐色,复眼黑褐色,无光泽,半球形,大而突出。

雄蛾复眼稍大于雌蛾。

体白色,喙不发达,短而细,下唇须小,侧面和端部黑褐色。

翅底色纯白,雄蛾前翅从无斑到有浓密的褐色斑,雌蛾前翅常无斑,越冬代明显多于越夏代。

在前翅翅斑很密时,常可见4排:第一排靠近翅基部,弯折点在中室之下,两臂向翅基方向成“V”形弯折,两端达或不达翅之前缘;第二排位于中部;第三排位于中后部,从缘脉之下向外弯至肘脉,然后向内弯;第四排位于亚端部,呈波浪状。

前翅R2-R5脉共柄,R1出自中室单独发出,M1由中室前角发出;后翅Sc+R1由中室前缘中部发出,Rs和M1由中室前角发出。

前、后翅M2、M3脉共柄,由中室后角上方发出,Cu1由中室后角发出。

前足基节、腿节橘黄色,胫节及跗节大部黑色。

前足胫节胫端有1对短齿,一个长而弯,另一个短而直;后足胫节中距缺如,仅有1对端距。

美国白蛾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破坏力是相当大的,一旦成虫大量繁衍那后果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前期的预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后期一定要彻底根治,不然还会有所复苏的。

主要容易发生美国白蛾灾害的主要有意杨、法桐这两类树种居多。

美国白蛾主要防治工作有如下两种:
1、人工物理防治美国白蛾:一是剪除网幕,对3龄以前尚未破网的幼虫,在树下事先埔上一层塑料布,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剪网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破网,以免幼虫漏出,剪下的网幕必须立即集中烧毁或深埋,散落在地的幼虫应立即杀死;二是围草把诱蛹,根据测报结果,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在树干1—1.5米处,用谷草、稻草把或草帘上松下紧围绑起来,诱集幼虫化蛹。

在幼虫下树化蛹期间,每隔7—9天换一次草把,解下的草把要立即集中烧毁或深埋;三是灯光诱杀,利用黑光灯诱杀美国白蛾成虫。

2、喷药防治美国白蛾:凡查到美国白蛾的地点,以发生树为中心周围五十米范围内,树上树下实施立体式喷药。

在美国白蛾幼虫危害期,应尽量选择生物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高效氯氟氰菊酯800倍液,如果幼虫爆发,数量巨大,第一遍药可适当选择部分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压低虫口。

喷药时要尽量喷严喷全,不留死角,尽量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以免杀伤天敌,污染环境。

3、拔除疫点:对孤立疫点周围100米内所有农林植物及杂草进行喷药防治进行拔除。

连片发生,除防治发生地片外,还要对周边喷
50米隔离带。

美国白蛾综合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综合防治方法
喷 雾 防治 。 六 、性信 息素 诱杀: 利用 美国 白蛾性信 以树 冠下层 枝条 ( . ~2 5 2 O . 米)处为宜 ,夏
三 、物理 防 :①人工剪 除网幕 。巡查 台
叶 的习性 ,即 l 4龄幼虫 在树 上危 害时将 ~
剪 网 。美 国 白蛾 幼 虫 有群 集 和 吐丝 结 网 缀 息素 ,诱杀雄 成虫 。舂 季诱捕器设 置的高度
霹 塑
二 、虫情 监测: 好虫情 监测 ,一 旦 发 茧悬 挂在 离地 面 2米处 的枝干 上 。 做
现害虫 ,应尽快 查清发 生范围 ,并进 行封锁
毁 ,以防 蔓延 。
五 、植 物 杀虫 剂防 治:对 于低 龄幼 虫 , 和 除治 。幼虫 不要 随 意 乱丢 弃 ,应 就地 销 使用 12 . %烟 参碱乳油 10 -2 0 倍液进行 00 00
局 部枝 条 及 叶 片吐 丝 结成 网幕状 ,在 网 内 取 食 叶片 。 此 时通 过 观 察并 用 高枝 剪 及 时 剪 除美 国 白蛾 幼虫 网幕及 危 害 的枝 条 ,可 消 灭虫源 ,达 到防治 的效果 。剪 下的枝及 网
季 以树 冠中上层 ( ~ 米 )处设置最好 。每 5 6 10米设 一个诱捕 器 ,诱集 半径可达 5 米 。 0 0 七 、化学 防治: 4 前幼虫使 用 2 % 对 龄 0 除虫脲悬 浮剂 60 - 00 00 80 倍液喷杀 ,灭幼 脲
华 山东省平 阴县林业局 邮编: 54 0 00 ) 2
置 结茧 场所 ,引诱其 潜伏 ,然 后予 以消灭 。 效 果 差些 ,凡 是 吃到 药 的虫 不 能蜕 皮 或 化 具 体 操作 方 法 :发现 有 美 国 白蛾 危害 的 树 蛹 ,但对停 止取食 的老熟幼虫 无效 。也可 使 木 ,在老熟 幼虫开始 下树时期 ,在树干离 地 用 2%米满胶悬剂 10 -20 倍液 ,或 2% 0 50 00 5 面1 . ~1 5米处 ,用 谷草 、稻草 、麦秸 、杂 灭幼 脲 3 号胶悬剂 20 倍液等仿生 农药进 行 00 草 等 在树 干 上 绑缚 一 周 ,诱 集 下树 老 熟 幼 防治 。对 于 幼 虫 发生 危 害严 重 地段 也可 用 虫 在其 中化 蛹 ,然后 于蛹 前解 下草 把烧 毁 。 4 5 .%高效氯氰 菊酯 10 倍液 ,另加 2 %灭 0o 5 ③灯 光 诱杀 。利 用诱 光 灯在 成 虫 羽化 期 诱 幼 脲 3 l 0 倍 液混合后进 行防治 。( 号 50 王守 杀 成虫 ,诱 光 灯 应设 在 中烧 毁 。②围草 类 具 有持 效 期 长且 抗 雨水 冲 刷 的特 性 ,持 诱 蛹 。 利用 老 熟幼 虫 有 沿树 干 下树 寻 找 潜 效期 达 1 个多月 ,喷后 0 5 时遇小到 中雨 .小 伏 场 所进 行 结 茧 的 习性 ,在 树 干上 人 为 设 都 无 妨 。在 美 国 白蛾 破 网后 喷 此类 药 防 治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电视讲话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电视讲话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电视讲话尊敬的美国百姓,我是美国农业部局长约翰.多的,今天我来向大家介绍关于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相关情况。

在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中,白蛾是危害农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害虫。

它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引起农业生产的大量损失。

为了减少白蛾对美国农业的影响,我们一直致力于防治白蛾。

我们的专家和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找到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技术。

在这里,我想向大家介绍关于美国白蛾防治的一些情况。

关于美国白蛾的基本情况白蛾,也称桑蚕蛾,是一种以桑树和葡萄树为食的蛾虫。

它的体型比较小,通常只有几毫米长,但是它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一年能够有多个世代。

它的幼虫会大量地捕食农作物的叶子和果实,直接导致农业生产的损失。

美国白蛾是一种外来害虫,最初是在19世纪从中国传入美国的。

它主要分布在美国东部地区和加拿大东部地区,是这些地区的主要农业害虫之一。

美国白蛾防治的方法和技术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昆虫、细菌、病毒等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的方法。

在美国白蛾防治中,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

我们在防治白蛾中采用了两种生物防治方法:•天敌控制:在白蛾危害较为严重的农业地区,我们会引入一些食草动物,如蝴蝶、飞虎等,用以控制白蛾的数量。

•昆虫病原体控制:我们利用一些昆虫病原菌或病毒来控制白蛾的数量。

这些病原体可以感染白蛾幼虫,从而减少白蛾的数量。

这种方法对白蛾的危害比较大,但是对农作物也有一定的危害。

我们在使用昆虫病原体时需要谨慎选择、正确施用。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害虫的方法。

在美国白蛾防治中,化学防治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我们在使用农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适当的农药:不同的农药对白蛾的防治效果不同,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农药来进行防治。

•合理使用农药:在使用农药时,我们需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和量施用。

过度使用农药会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

•防止产生抗性:长期使用相同的农药会导致白蛾产生抗性,从而降低农药的防治效果。

美国白蛾防治方法对比

美国白蛾防治方法对比

美国白蛾防治方法总结银城街道办事处林业站站长闫昕美国白蛾在我县危害已有两年的时间,我作为银城街道办事处美国白蛾一线防控者,站在实践的角度,就当前常用的几种防控措施,根据自己的经验认识,总结各种之利弊,简要论述,仅做借鉴参考之用。

1、剪除网幕该法是根据美国白蛾幼虫群集和吐丝结网缀叶的习性,利用高枝剪及时剪除网幕及危害的枝条,通过消灭虫源达到防治效果的一种物理方法。

高枝剪简便好用,剪除一个网幕消灭几百幼虫。

剪除网幕以幼虫一、二龄时最为彻底,但此时网幕比较小,不容易发现;三、四龄虽未破幕但容易遗漏幼虫;四龄以后网幕虽在,但已虫去网空,剪除网幕已徒具形式。

不管哪个虫龄剪除网幕都要及时装入塑料袋,集中焚烧。

但在实际操作中“重剪幕,轻处理”比较突出。

枝条落地,虫体散落,而树下往往杂草丛生,很难把散落幼虫再次杀死,这样一来很少有人对散落幼虫再做处理,而更为严重的是剪落枝条堆积如山,不予焚烧,任幼虫自由乱爬,致使剪除网幕不是灭虫实为传虫了!另外二代,三代危害上移,往往因太高无法剪除,加之世代重叠,还必须多次剪除,而重度发生树木满树是虫也无从下剪。

综上所述我认为剪网幕只能做为一种迎查应急辅助防治措施,或检查药物防效,或观察虫龄虫态使用。

2、涂抹毒环涂抹毒环就是根据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有下树化蛹的特性,用菊酯类药剂和废机油、废柴油分别按1:10、1:15的比例进行混合,在树干离地面1-1.5米处,用毛刷涂宽10cm左右的毒环,幼虫下树接触毒环被触杀致死而达到防治效果一种方法。

该法一般持效3—5天,如遇雨,时间更短,尤其二、三代世代重叠,幼虫下树化蛹时间较长,3—5天根本不能彻底消灭幼虫,即使第一代,也要看好时间,即幼虫开始下树时为最佳。

早了,幼虫下树时,毒环已失效,晚了,幼虫多已下树,毒环不起效。

另外投入较大。

据估算每株树投入高达0.3—0.4元,亩均40元左右。

实践中有的高达每株0.7元,亩均70余元,投入过大,故对于片林,或大面积集中防治不宜采取,城区行道树木,绿地、广场,涂抹毒环有碍市容,也不宜采取。

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

对多种园林植物危害极大。

一、形态特征及危害特点:美国白蛾一年发生两代,以蛹结茧在老皮树下、表土层及枯枝落叶中越冬。

两代幼虫危害期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和8月上旬至11月中旬。

初孵幼虫吐白丝结网,群居危害。

老熟幼虫体长30毫米左右,体黄绿色或灰黑色,体背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

成虫体长10毫米左右,为纯白色蛾子。

因幼虫群居危害,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乃至上千只幼虫,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二、防治方法:
1.物理方法防治:(1)利用幼虫下树化蛹的习性,可在树干上捆绑草把,幼虫在草把中化蛹之后,解下草把,集中烧毁。

(2)人工剪除,5月中下旬成虫开始产卵,组织人工寻找叶片上的卵块,摘除并销毁。

5月下旬—6月上旬,1—3龄幼虫在树冠内结网群集危害,被害植物叶片呈现白膜状而枯黄,严重的仅留叶脉,4龄后分散取食进入暴食期。

每隔2-3天仔细查找一遍美国白蛾幼虫网幕,一旦发现网幕,使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销毁。

2、药剂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主要用触杀、胃毒剂,如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脂乳油2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300倍液进行立体式、全面、细致喷药防治。

美国白蛾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防治方法
一:白蛾爆发时间:美国白蛾一年繁殖三代,第一代美国白蛾发生时间4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二代7月上旬至8月下旬,第3代9月上旬至10月下旬。

二:防治方法:
第一:人工防治:剪除病害枝条,集中焚烧。

第二:药物防治:用5%高效氯氰菊脂2500倍喷施或阿维菌素,甲维盐药剂稀释1200倍喷施。

三:提前采取措施:
第一:已通知航道三个标段的施工方重点对行道树木(樱桃、柿子树、核桃树等树木三天内完成喷洒药物,雨天顺延。

)第二:农委安排本月8日进行飞防。

第三:待飞防结束后对空留地段苗木进行补喷。

四: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方案解决。

公司领导: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绿化队:
一式二份,一份做交办单,一份做存档。

2016年6月6日。

美国白蛾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也叫美国灯蛾、秋幕毛虫,是鳞翅目灯蛾科昆虫,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美国白蛾为完全变态昆虫,个体发育分为4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美国白蛾是一种国际检疫性害虫,它的适应性强,繁殖量大,寄主数量多,传播途径广,危害极大,严重影响花卉、蔬菜、杂草、农作物,园林树木等植物的生长,被林业工作者形象地称为“无烟的火灾”,也就是说危害之处,严重到颗粒无收。

因此,被称为植物界的“妖魔”,一点都不夸张。

,美国白蛾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在我国的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175种,主要危害多种阔叶树。

喜食各类绿化树木,果树和部分蔬菜。

包括我们小区里常见的绿化树木,比如刺槐、泡桐、杨树、柳树、榆树等等。

美国白蛾繁殖能力强,存活力强。

一头雌蛾交配一次可以产卵1000左右,高的可以达到2000。

一次大规模防治下来,除非全部绝种,只要有几头活着,经过一两年又可以成灾了。

更可怕的是,美国白蛾的幼虫取食量大,能将植物叶片全部吃光,并啃食树皮,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侵入农田,危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减收,甚至绝产。

同时它的幼虫、成虫极易随人为活动和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

防治方法:1、应用仿生药剂防治:防治美国白蛾的仿生药剂有:杀铃脲、除虫脲、氟虫脲、虫酰肼等。

2、化学防治:在美国白蛾大发生时采用。

每年5至6月的第1代幼虫期,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

对幼虫活性较高的药剂有: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甲氰菊酯等。

劲牛云商,是国内专业的第三方农资批发电商平台。

平台凭借商家入驻、平台担保、不赚差价、交易安全等优势已将全国优秀的农资渠道商和零售商纳入云商系统。

渠道商可以在云商平台进行渠道管理、商品信息及价格发布、收款审核和发货确认;零售商可通过云商平台进行海量农资商品浏览、线上付款和一键订货。

“海量农资,一件起批”,目前已有数万家农资零售商已经选择劲牛云商采购了。

欢迎广大农资零售商和专业合作社【点击使用劲牛云商】吧!。

美国白蛾综合防控技术

美国白蛾综合防控技术

美国白蛾综合防控技术1979年,美国白蛾首次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市被发现,随后扩散蔓延到山东、陕西、河北、天津和上海等区域,对园林绿化树木、防护林、果树等造成重大损失。

2003年美国白蛾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2004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入《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年第7号公告》,2021年美国白蛾已扩散蔓延至我国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等13个省市。

2021年5月,技术人员在浏阳市柏加镇监测到11头美国白蛾雄性成虫,这是湖南省首次捕获到该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

美国白蛾的寄主范围极广,在我国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主要危害桑树、臭椿、白蜡、榆树、苹果、梨、樱桃、柳、杨、杏、泡桐、葡萄、香椿、槐树、悬铃木等植物。

其具有食性杂、食量大、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一旦暴发成灾将对生态环境、林业经济造成毁灭性危害。

因此,开展科学防控尤为重要。

生物学特征美國白蛾为全变态昆虫。

成虫体色大部分为白色,翅白色或带有少量斑点。

雌蛾触角锯齿状,褐色;雄蛾触角双栉齿状,黑色。

成虫寿命一般在4~8天。

美国白蛾繁殖能力强,虽然雌虫一生只产卵一次,但平均每块卵500~700粒,最多达2000粒。

卵圆球形,多呈不规则的单层块状排列,覆盖白色鳞毛。

初孵幼虫为黄色或淡褐色。

老熟幼虫头部黑色,背部有1条黑色宽纵带。

蛹多见于寄主植物周边的草垛中、屋檐下和砖瓦乱石堆中。

发生规律美国白蛾在我国北方一般1年发生2代,部分发生3代;在南方1年发生3~4代,均以蛹越冬。

南方越冬蛹一般自3月下旬羽化,4月中旬至5月初为羽化高峰;5月初至6月中旬为一代幼虫发生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幼虫老熟并化为蛹;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一代成虫发生期;第二、三代美国白蛾发育历期短于第一代;9月下旬越冬代开始化蛹,直到3月下旬。

美国白蛾防治

美国白蛾防治

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

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

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

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一、危害征状:幼虫孵化后在卵壳周围吐丝结网,最初粘叶一片,逐渐增多。

幼虫在一二龄期间取食叶肉,留下叶脉呈透明纱窗状,二龄时咬透叶片,四龄开始啃食叶缘,五至七龄连同叶肉一起吃光,仅留下叶脉。

幼虫边取食,边吐丝结网,随虫龄增大网幕不断扩展。

可长达1米以上二、鉴别特征:成虫白色中型蛾子,体长9—12mm。

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色,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

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 23-3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

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44mm,前翅纯白色,后翅通常为纯白色。

卵圆球形,直径约O.5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

卵单层排列成块,覆盖白色鳞毛。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具光泽。

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浅黄色。

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

腹足外侧黑色。

气门白色,椭圆形,具黑边。

根据幼虫的形态,可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两型,其在低龄时就明显可以分辨。

三龄后,从体色,色斑,毛瘤及其上的刚毛颜色上更易区别。

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17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凹陷。

三、生物学特性:美国白蛾在辽宁等地1年发生2代。

近几年经观察,在山东省一年能发生三代。

美国白蛾以蛹在树皮下或地面枯枝落叶处越冬,幼虫孵化后吐丝结网,群集网中取食叶片,叶片被食尽后,幼虫移至枝杈和嫩枝的另一部分织一新网。

四、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40年传入欧洲,现已传入欧洲10多个国家,以及日本,朝鲜半岛,土耳其。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要点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要点
酯乳油 3 0 0 0倍 液 或 2 . 5 %功 夫菊酯 3 0 0 0倍液 ,或 5 0 %辛硫 磷乳剂 1 0 0 0倍 液 , 或 2 0 %的杀灭菊酯 乳剂
结合刮 治腐 烂病 , 彻底 刮 除老 皮 、 翘 皮下 的越 冬幼 虫 : 清 理树 下 的枯枝 、 落 叶和 杂草 , 集 中处 理或烧 毁 。2 ) 诱 杀脱果幼 虫 。幼虫 脱果 前 , 在树干、 侧枝、 剪锯 口处 绑 麻 袋片或 束草 , 收集 在一 起 , 集 中烧 毁 。3 ) 摘 除虫
量 敌 百虫) , 诱 杀成 虫 。5 ) 梨 园悬挂 性诱剂 防治 , 当卵 果率达 1 %时即可 用药 防治 。6 ) 药物 防治 。8月份 调 查卵果率 , 当卵果率达 1 %~ 2 %时开始 喷药, 1 0 - 1 5 d 后 卵果率 达 1 %以上 时 再喷药 。 药 剂可用 1 0 %氯氰 菊酯 2 0 0 0 倍液, 或 1 . 8 %N维 菌素 3 0 0 0  ̄ 4 0 0 0倍液 。 5 梨 大食 心虫 5 . I 危 害状 主要 危害 梨 苹果 、 沙果 、 桃 。幼 虫蛀食
果 。在苹 小食 心虫发 生 不重 的 果园 , 可 结合 疏果 , 摘
鳞包被不紧,蛀入孔里有黑褐色粉状粪便及丝堵塞,
造成 枯芽 。受害 果孔 有虫 粪堆 积 , 果柄 基部有 丝与果 台相 缠 , 被 害 果变黑 , 枯干 至 冬不落 , 俗称“ 吊死鬼” 。
5 . 2 防治 方法 1 ) 人 工 防治 。 萌芽 期掰除虫 芽 , 摘除
3 . 1 危 害状
主要危 害苹 果 、 梨、 山楂 、 桃、 李 等果树 。
有 虫花簇 , 摘 除虫 果 , 然 后将 虫芽 与虫果集 中处理 , 使
成 虫不 能羽化 。2 ) 利 用 黑光灯诱 杀成 虫 。3 ) 利用性 诱 剂 诱杀 成 虫 。在 成 虫发 生 期 果园 内挂放 装 有梨大 食 心 虫性诱 剂 的诱 捕 器, 诱 杀成 虫。4 ) 药剂防治 。第

美国白蛾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美国白蛾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美国白蛾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作者:李春亮李志万来源:《现代园艺》2015年第07期东平县境内首次发现美国白蛾,是2008年9月4日在旧县乡。

目前美国白蛾疫情在全县14个乡镇普遍发生,以沿湖乡镇发生最重。

为使广大群众了解美国白蛾,科学地观察,科学地研究,科学地防治美国白蛾,现将其有关科普知识介绍如下:1 美国白蛾的特点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

俗名秋幕毛虫、网幕毛虫。

它具有食性杂、食量大、耐饥饿、繁殖力强、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等特点,因而常常暴发成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1 食杂性主要危害的植物有杨树、法桐、榆树、柳树、泡桐、刺槐、桑树和多种果树,还危害棉花、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绿豆、茄子、大葱、白菜、南瓜等20多种作物和蔬菜,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300多种。

1.2 取食量大据测定1头幼虫一生取食量为60g左右,幼虫进入5龄后,食量剧增,能在2~3天内把树叶全部吃光。

1.3 繁殖力强一年繁殖3代,理论上春季1只雌蛾产的卯,到第3代可以繁殖0.3~1.5亿头幼虫,可以吃光6.67hm2片林的全部树叶。

1.4 适应性强对恶劣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能耐16%的低温和40%的高温,遇不良环境会提前化蛹。

幼虫耐饥力强,在无食物状态下5龄以上幼虫能存活10~15天。

1.5 传播途径广在4~10月发生期,各虫态都能通过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以4龄以上的幼虫和蛹传播机会最多。

如汽车经过疫区,树上的幼虫可能会落到车上被带到远方。

老熟幼虫在包装箱缝隙中化蛹,蛹也可能随包装材料运输到远方。

2 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美国白蛾属完全变态昆虫。

它要完成一个世代需要经过成虫、卵、幼虫、蛹4个虫态。

2.1 卵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

卵单层排列成块,覆盖白色鳞毛。

2.2 成虫白色中型蛾子,体长9~12mm。

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23~3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
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

对多种园林
植物危害极大。

一、形态特征及危害特点:美国白蛾一年发生两代,以蛹结茧在老皮树下、表土层及枯枝落叶中越冬。

两代幼虫危害期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和8月上旬至11月中旬。

初孵幼虫吐白丝结网,群居危害。

老熟幼虫体长30毫米左右,体黄绿色或灰黑色,体背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

成虫体长10毫米左右,为纯白色蛾子。

因幼虫群居危害,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乃至上千只幼虫,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二、防治方法:
1.物理方法防治:(1)利用幼虫下树化蛹的习性,可在树干上捆绑草把,幼虫在草把中化蛹之后,解下草把,集中烧毁。

(2)人工剪除,5月中下旬成虫开始产卵,组织人工寻找叶片上的卵块,摘除并销毁。

5月下旬—6月上旬,1—3龄幼虫在树冠内结网群集危害,被害植物叶片呈现白膜状而枯黄,严重的仅留叶脉,4龄后分散取食进入暴食期。

每隔2-3天仔细查找一遍美国白蛾幼虫网幕,一旦发现网幕,使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销毁。

2、药剂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主要用触杀、胃毒剂,如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脂乳油2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300倍液进行立体式、全面、细致喷药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