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庭

合集下载

我的家族近代史

我的家族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我的故乡坐落在遥远的北方,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全国武术之乡-------河北沧州。

沧州古代时因比较荒凉,总是作为一些强盗的发配之地,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发配到沧州的,因此自古沧州就会集了大批武林人士。

古代时,沧州几乎每一家都会些武术,因此,我的家族当然也就与武术也分不开了。

在写我的先人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我们郎家近几代的辈分表:奠、之、金、玉、连、希、建。

我是希字辈的,今年20岁。

我哥哥叫郎希乐,妹妹叫郎希佳,按理说我应该叫郎希帅,但希帅与蟋蟀同音,父母觉得不好听,于是就把我起名为郎大帅。

可我总是觉得大帅比希帅更难听!但名字乃父母赐给的,又怎能嫌弃?我们沧州这一支郎氏家族没出过什么名人,但祖上的一些事还是值得说说的。

沧州是武术之乡,古时候几乎人人都会些招数。

于是,古代时就有“镖不喊沧”这一说法。

意思是说镖局的人路过沧州时是不敢张扬的。

可见,沧州武术的厉害。

据我大伯说,我们祖上,大概是清朝早期时,是开镖局的。

一家7口兄弟,再雇上一些会武术的乡亲,成立了一个渤海镖局(据说是因为古时候沧州属于渤海郡)。

镖局不大,与当时的一些大镖局是比不了的。

但仗着自己是沧州人,在本地区押镖可少遭些沧州的会武艺强盗骚扰,算是把镖局做了十几年。

渤海镖局平时只是接一些比较小的生意,帮雇主押送一些货物,如茶叶、瓷器、香料等。

听说也曾帮州官往北京押过上缴的饷银,还替银庄(类似现在的银行)看门护院过。

有时也会碰到一些拦路的,所谓的“绿林好汉”。

那时与绿林好汉打交道实行唇语还有一些暗号,因为渤海镖局他们也都算是老手,再加上押的货也不怎么之前,因此,大多时候都可以化险为夷。

偶尔即使被劫了,也损失不了少,况且雇主也知道沧州路段的镖不好保,因此也不会太怪罪。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就把镖局的生意给毁了,还差点给我祖上招来牢狱之灾。

据我大伯说,那是为东洋人保镖出的事。

我老家是在沧州盐山县,据说秦朝时徐福就是从我们那选了1000个童男童女东渡东瀛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的,后来那个地方就叫做千童镇。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庭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庭

法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业班级09法学一班学生姓名吕晓冰指导教师黄利新论文成绩指导教师评语: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庭2010年10月23日星期六09法学一班吕晓冰一直很喜欢听家人给我讲他们过去的故事,关于爷爷的爸爸的,关于爷爷的,关于奶奶的父母亲的,关于奶奶的,关于外婆外公的,关于爸爸妈妈的故事。

他们要不生在一个动乱的社会,要不生在一个艰难的时代,比起他们,我们这一代人幸福多了。

讲讲中国近现代史跟我的家庭的关系,很俗套地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吧。

曾祖父生在十九世纪末,年轻的时候就漂洋过海到日本做起了生意。

当时中国经历了前后两次的鸦片战争还有一系列的西方列强侵犯我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那时的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了,甚至被西方列强戏称中国人民为“东亚病夫”。

所以那时日本就开始了排华活动,曾祖父就带着爷爷从日本被遣送回国了。

回国之后,曾祖父才发现国内民不聊生,动乱的社会无法让他们安宁地耕作或者做生意了。

也许他自身也局限在狭隘的小农思想里面,终日享乐于前半辈子创造的巨大财富中,改不了好赌的劣根性,于是他败掉他所有的财富。

那时已经是20世纪初了,我爷爷还有他另外的四个兄弟和四个妹妹都已经出生了。

可是曾祖父再也没有能力养活这个庞大的家族,在那样饥荒的年代,他卖掉了我的四叔公还有四个姑婆。

可是那个年代,举国欠债,解决温饱问题简直天荒夜谈的说。

不久之后曾祖父便饿死兼病死了。

我的爷爷出声在20世纪二十年代,他七岁的时候由于日本排华便跟随曾祖父回国了。

十几岁的时候抗日战争便打响了。

日本鬼子一直打到我们广东江门这边来,爷爷说他为了躲避战争逃亡都几次了,每次都跑去远远的防空洞避险,十分的胆战心惊。

话说有一次我的二叔公病得厉害,爷爷他们没法把他带走避险,就留下他一个人在屋子里。

后来回去的时候二叔公还是躺在床上丝毫未动,日本军人并没有伤害他,听说只是稍稍搜了一下屋子就离开了。

历史与我的家庭

历史与我的家庭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我的家庭借着国庆七天长假,我回到了我的家乡,追逐着那过去已久的历史。

询问了爷爷关于过去的年代他所知道的重大事件之后,我略知一二,为了探个究竟,周三的早上,我来到了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它屹立在乐昌梅花镇后山的半山坡上,红色大理石镶嵌着的“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十个大字,闪闪发光,使整个门楼庄严肃穆,气派不凡;革命烈士纪念碑蕴含着“红七军”字样的独特造型,有义薄云天的浩然正气,给人以遐想,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它是为了纪念1930年牺牲的红七军而建立的。

进入纪念园,我参观了纪念馆,里面有许多当时红七军用过的一些武器,衣物,还有一些残旧不堪的书籍,书信以及刊物报道。

红七军是我党领导的诞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

它们的诞生不仅给全国红军增添了新的血液,而且沉重打击了国民党桂系军阀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

红七军、红八军在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转战各地的武装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武装斗争经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了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拓展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0年9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总指挥李明瑞、政委邓小平等率领红七军离开广西右江,途经湖南武岗、道州、江华,进入广东连县、乐昌境内。

1930年10月,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根据地,开始了历时6个月,转战桂、黔、湘、粤、赣五省,纵横7000里的“小长征”,先后历经激战长安、武岗失利、全州转折、风雪江华、连城烈火、血溅梅花、武水受阻,乐昌失散,兴国会师的坎坷完成了北上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的使命。

在艰苦的转战中,红七军一直坚持武装斗争,沉重打击了各地的反动军阀的势力。

1931年2月1日,红七军指挥部设在莲花祠。

2月2日中午,国民党邓辉军团以4个团的兵力尾追扑来。

红七军首长根据敌强我弱、人员伤亡严重的情形,为保存革命力量,避免更严重的伤亡,决定实行战略转移。

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新中‎国的成立,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国‎家有着波澜‎壮阔的起伏‎。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反‎抗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战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到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奋‎斗史。

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驶里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家族也‎走过了这一‎百多年的历‎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更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通过追溯家‎族更中国近‎代史的联系‎使我更加知‎道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我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关于我的家‎族有必要介‎绍一下中华‎第一大姓李‎姓的起源。

李姓是怎样‎来的呢?说来还有一‎段荣耀的历‎史。

相传李姓的‎始祖为皋陶‎,为帝少昊的‎后裔。

皋陶在著名‎古帝尧手下‎做官,主管司法,官名“大理”。

他尽职尽责‎,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

他有一头独‎角奇兽,能辨善恶真‎伪,见有罪之人‎,就用角去冲‎顶,见人说假话‎就发怒,有了这样一‎个好帮手,皋陶断案从‎不出差错,威震朝野,名扬天下。

他的子孙世‎袭大理职务‎,历经虞、夏、商三代,于是以官职‎为姓,被人称为“理氏”。

商朝末年,皋陶的子孙‎理征因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得罪了暴君‎商纣王,被处死。

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在家‎奴的帮助下‎,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往伊‎侯之墟。

当时正值果‎实成熟季节‎,沿途的李子‎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李子。

母子俩一路‎逃命,饥饿不堪,只得摘取路‎边的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

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感谢李子的‎活命之恩,母子俩便决‎定改姓“理”为“李”,这就是李姓‎的由来。

谈到我的家‎族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闯关东顺应‎时代的潮流‎首先讲一下‎我姥爷当家‎闯关东的历‎史背景,当年黄河下‎游连年饥荒‎,地里的庄稼‎也不怎么长‎,在当时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每家都‎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甚至有的婴‎儿生下来没‎几天因为没‎有奶吃或者‎孩子没有东‎西吃而活活‎饿死,而当时每家‎的孩子又有‎那么多,至少有四五‎个,我姥姥家就‎有五个,面对这种情‎况,我姥爷弟兄‎几个毅然走‎上了闯关东‎的道路。

中国的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史09信计刘志文200930451334流光岁月中,20个春秋就这样从指间如流沙般划过,那个在1990年初秋出生的婴儿已经是华南理工大学的一个二年级学生了。

这20年中,他见证了中国由起步到腾飞,由刚在世界大舞台上渐露头角到现在无论是在经济、政治、军事还是文化体育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全过程。

他感到非常荣幸的同时又感到十分遗憾,荣幸的是他生逢其时,能亲身见证并体验这个由全中国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遗憾的却又是他生不逢时,因为他处于人生的成长期,除了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外,他只能是一个见证者,无法为这个国家——他伟大的母亲,作出大贡献。

但同时,他相信,只要他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他总能在之后的人生中,为这位伟大的母亲尽一份绵力!没错,我就是那个男孩,噢,现在应该是男人了。

现在就先介绍一下我的本家:刘。

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八。

据《元和姓纂》、《新唐书》等资料所载,出自祁姓尧帝之后。

以字名为氏。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所载,出自姬姓周太王古公 父之后裔。

汉的项氏家族改姓刘。

其它姓氏改姓刘。

据《史记》所载,西汉公主嫁与冒顿为妻,其子女皆从刘姓。

另外有薛、何、美、陆终氏和少数民族鲜卑孤独氏,女真族乌古论氏、移剌氏、满族宁古塔氏、留佳氏等众多姓氏改为刘姓。

刘累,刘姓系上古圣帝尧的后裔。

尧出生时其母庆都寄居于伊长孺家的伊祁山下,故从母所居之地为姓“伊祁”。

后又分出“伊”、“祁”二姓。

尧帝的祁姓后代有一支被封于刘邑(今河北唐县境),建立刘国。

夏朝时,刘国有一家生有一子,出生时有纹在手曰:“刘累”,于是便以此为名。

刘累长大后,跟随豢龙氏学习养龙本领,被夏帝孔甲封为“御龙氏”,负责驯养孔甲的四条龙。

有一次,一条龙死了,刘累就把龙肉做成肉羹,充当野味献给孔甲。

孔甲感觉味道特别鲜美,非常高兴,于是就赏赐给刘累许多财物。

不料过了几天,孔甲又想吃这种“野味”,便派人向他索取。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前言关于中国近代史。

说来有点惭愧,身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常人眼中的如同天之骄子一般存在的中国大学生,对于所谓的“中国近代史”这个概念依然是模糊不清------记得高考之前的历史课上是讲过,不过,大家心知肚明,那仅仅是为了高考而已,高考式的“过河拆桥”总是很常见的……抱歉,扯远了,说回中国近代史这个概念------上网以及到图书馆查找了相关的资料,总算得到了官方的还算权威的定义,现引用如下:“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这便是“中国近代史”的定义。

通过这个定义,我了解到,中国的近代史,最晚也是六十二年前的事,彼时之我应该还是某颗原子、彼时之我的爸妈应该也还是某些颗分子,而彼时之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还是十岁左右的小孩子(叙述需要,请原谅我的不敬。

)……总而言之,这是一段十分遥远的过去,于是如今要就《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这个标题写点什么就显得天方夜谭了,毕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代,能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并不是很多,很遗憾的,我也并不在那“并不是很多”的集合内,于是,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大概地就自己所知写写,经过从前爷爷的口头述说,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所以,内容方面多少有点擦边球的意思,还请谅解。

正文关于我的家族。

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黄姓由来。

黄氏宗族,最早可上溯到公元前648年。

“黄为赢姓十四氏之一,出于陆终氏,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12里,犹有黄国故城。

黄既为楚所灭,子孙散之四方,以国为氏。

”○1从东晋末年开始(后在唐末至五代),远在江夏繁衍生息的黄氏,为避免战乱,大举向东南迁移。

到了宋代,已繁衍成为闽南八大姓氏之一,而且遍及福建各地。

南宋末年至元代间,黄氏又从福建南迁入潮汕。

大约在明末清初,黄氏其中包括我们这一支的6个宗支流入主要分布在、等十几个村落。

中国近代史,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史说来甚是惭愧,在接触到这个题目之前,我对家族史了解并不深刻。

虽略微知道家族在这一百年间发生的一些大事,但也只是仅限于此罢了。

在经过深入了解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的家族的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竟有着这样千丝万缕且不可断绝的联系。

我的家庭便如一颗裹挟在中国近代历史浪潮中的沙粒,跟随着时代的潮流而沉浮。

除了我的家庭,还有千千万万这样的家庭。

在这些家庭发展的轨道上,总能看出中国历史的痕迹。

我父亲这一方的家族史,只能追溯到我曾祖父那一代。

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时候,当时中国的社会还轰轰烈烈地闹着革命。

然而这一切,却并不很影响我曾祖父家的生活。

因为他生活在湖南浏阳县农村的一个偏僻的角落,革命的星火尚未燎及此处。

说起来,我曾祖父还称得上是当时的富户、地主。

富到什么程度呢?当时他家中有许多亩土地,还常年养着二三十名长工,长期为家中干活。

像是种田耕地这一干粗重活儿,是向来不必亲自动手的。

这种程度,足以让他舒舒服服地生活了。

我的曾祖母,则是从浏阳县的县城里改嫁给我曾祖父的。

她改嫁时一并带着我的祖父,我的祖父,也就顺理成章地过继到我曾祖父膝下,随了曾祖父的姓氏。

然而好景不长。

在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七年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浩浩荡荡地展开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就是如今为人们所熟知的土地革命。

曾祖父的土地被人分给了其他的一些贫农。

对于农村的人家来说,土地可谓是立身之本。

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也再供养不起长工,曾祖父家便迅速地衰败了下去。

到我祖父这一代时,家中状况便变得与其他农民家庭别无二致,甚至更糟糕。

我祖父则经历了当代国人最为熟知地一段历史。

小时候,我祖父尚且享受过一段富足的生活,然而在土地革命之后,一切化为乌有,之后他便度过了一段贫苦的少年时光。

由于家中捉襟见肘,难以为继,祖父并未读过几天书,文化大革命什么的,自然与他老人家没太大干系。

然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确是他亲身经历过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

中国近代史之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之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故事无法从1840年讲起,并且我所知的确是有限。

就像中国近代史一样,那里充满着上代人的血、汗与泪。

在我的印象中,对我的家族的记忆可以追溯到大概20世纪30年代。

当时是民国末期,五四运动后的十多年后,也是抗日战争的前夕。

我奶奶说她老爸是个赌徒,赌输了,就卖掉我奶奶来抵偿赌债。

我奶奶说她当时坐在别人肩膀上,然后就这样离开了自己的家。

我知道这在中国历史上不罕见,只是对在近代还出现这事儿表示有点意外而已。

突然思考到一点东西:历史课本在评价孙中山先生的时候,好像只说他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对他创立民国似乎有所隐晦,没有像“推翻帝制”那样进行高度评价。

或许是我孤陋寡闻吧!就像老师所说:民国或许不如满清。

中国传统文化太根深蒂固了,单凭一个辛亥革命是没办法从根本上解救中国的。

但这不可否认辛亥革命的意义,至少它推翻了帝制。

书本写道:“民主自由深入人心”,但为什么还会出现出卖子女的故事?哪个愿意出卖子女呢!都是受生活所迫,都是社会的失败,都是国家的不幸。

关于战争时期的故事,我就没怎么听说,对那个没有更真实的感受了。

只记得长辈们说过爷爷的哥哥是很厉害的,单打十多日本鬼子,那是个绝对倔强的人了。

如果没有这般热血,全民族膜拜那个“与和为贵”的信条,恐怕历史就更为悲惨了。

还有:伯父当过兵,是林彪手下的小兵。

我当时还以为伯父他也干过什么厉害的大事,而爸爸只是淡淡地说,只是个小兵。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战争是残酷的。

而现在的我只知道当过兵的,反抗过侵略的都是英雄,都是那么地风光过,拿着武器,上场杀敌,多么威风,但细细一想,那可是拼命的活,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那些前辈,用血的代价,用自己的幸福,来换取下辈子人的幸福。

或许他们只是被逼得无路可退才选择了这条伟大的道路,但是,他们的付出与成就是不可否认的。

小时候,奶奶会开玩笑地叫我们问爷爷:为什么喜欢奶奶?而爷爷的答案很是平实:喜欢她的耳朵。

这时候会不禁一震:只是喜欢耳朵就娶了别人!或许这不是真的原因,或许只是不好意思说而已。

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史

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史

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史摘要谈起近代史,能够追溯的也就是不到两百年的历史,对于历史长河来说虽然短暂,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却是几代人用生命谱写的百年华章。

家族背景各不相同,祖辈们经历的故事各不相同,唯有历史背景是相同的。

风云变幻中无数个中国家庭各自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但故事无不与近代史息息相关。

伴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流淌,近代史在每个家族的记忆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近代史见证了每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与成长,家族史淋漓尽致的体现着近代史,两者相辅相成。

触摸着长长的历史痕迹,跟随时光车轮前行,走进家族史的门扉,听老辈们一遍遍讲述着一百多年来家族的过往,感受着近似传奇般的家族史,恍然间觉得我的家族史就是小型的近代史缩影。

关键词:历史,近代史,家族,家族史,周(姓氏),上海abstractTalk about modern history and can move forward and back is less than two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for history, though short, for each family is several generation of people with life composed of hundred years Huazhang. Family background is different, the ancestors stories are not the same, only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is the same. In a family China amidst the winds of change each narrate their own stories, but the stories are all closely related with modern history.With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continuously flowing, modern history has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every family memory. Modern history haswitnessed the vicissitudes and growth of each family, family history of the most incisive reflects the modern history, the two complement each other. Touch long traces the history, follow the time wheel forward, into a family history of gates, listen to their elders over about one hundred years family's past, the feelings of the approximation of the legendary family history, suddenly feel my family history is a small modern history in miniature.Key?words: History, modern history, family,family history, Zhou (family name),Shanghai目录引言(绪论)..............................................................一、上海名称的由来........................................................二、举家迁徙..............................................................三、吸食鸦片..............................................................四、参加农民起义..........................................................五、努力学医..............................................................六、子承父业..............................................................七、下海经商,振兴家族 ....................................................八、上大学的愿望,我来实现 ................................................九、总结..................................................................感谢信....................................................................参考文献..................................................................引言(绪论)一说起《百家姓》,大家立马就能朗朗上口的背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按照这个顺序,周在百家姓里是排在第五的,绝对不会错。

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史

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史

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史电信1班邝培2伴随着历史的年轮向前缓缓推进,留下了长长的痕迹,而这正是见证我们成长的回忆。

在人生的历程中,每走过的一段历史都与我们息息相关,甚至是我们的家族,它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

因而读透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家族的由来,才能才能改造今天,创造未来。

为了更好地了解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史的关系,首先就要了解我姓氏的由来。

说起我这姓氏,或许很少人听说过,但是它的由来也是有一段历史的。

邝氏源出有三:第一、出自古邝国之后人,以国名为氏。

据《路史》载:“古邝国后有邝氏。

”古代邝国的后人,有以国名为姓,称为邝氏。

第二、出自方姓,为南宗方谆之后,御赐改为邝氏。

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有方氏第148世祖方谆,字愈平,因长女方淑丽被册为皇妃,方愈平受封宣城侯,食采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御赐姓邝。

愈平因而由姓方改为姓邝,本应为邝氏之始祖,但愈平念其本,尊其父三七公为邝氏始祖,愈平公自己则为邝氏二世祖。

第三、“邝氏”之先,始自黄姓.听长辈说“邝”乃姓黄在广东与湖南的郴州一带躲起来了姓邝的祖先黄氏在当时的朝代可能是放了“株连九族”罪就着家卷南下,逃到了史称“南莽”的广东与郴州.而南莽历来朝廷不管.于是“黄氏”就在这带扎营. “黄氏”为了隐姓埋名.在者“黄氏”不让自己的后人忘记自己的祖先姓“黄”,再者黄氏所在之地是广东与郴州,顾而黄氏就改姓为邝. 还有一说“黄广邝乃一家”。

另外,我的故乡是广东省信宜市安莪镇,在我的故乡姓邝的人甚少,特别是在我的乡村里,只有稀稀落落的几户人跟我同姓的。

当然要了解近代史与我的家族的关系还要了解我故乡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

信宜市安莪镇位于两广群山环抱腹地的革命老区,是生我、养我、育我的故乡。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故乡的路,通往县城的,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运送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全靠肩挑,竹子两人扛,邮件靠人背,出入靠步行。

故乡出产瓷碗,靠人力挑出去,又从电城挑盐回来。

除了肩挑,背托,人抬以外,没有任何办法,难怪故乡世代贫穷。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庭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庭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庭——09应物班赵朝琼一百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在其中成长的是每一个中国家庭,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家庭也与中国近现代史有着太多的关联和故事,让我慢慢了解和回想。

时常听爸爸说起,我们的老家在江西,在约两百年前,我们的祖先逃荒到了西南——也就是今天的贵州。

贵州土地肥沃,在那农业领先的年代,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就在这里我的家族经历了中国的经现代史。

小时候,喜欢听曾祖母,爷爷或是爸爸一遍一遍说那些家族的故事,仿佛那就是一段传奇。

长大了才知道,那其实就是中国近代史一个缩影。

听说刚迁到贵州的时候,那儿人口稀少,自然资源丰富。

而且我们家族的女主人又都是一些勤劳能干的(这也是我们子孙后代引以为傲的),家里很快就富裕了起来。

到后来直接就是当地有钱有势的地主。

村里的土地几乎都是属于我们家族的,直到现在,还有很大一块土地被人叫做赵家坡呢。

可是好景不长,很快就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我没想到我们家族就是一个深受鸦片迫害的一个典型例子。

鸦片传到中国,似乎就成了有钱人家的必需品。

我们家的当时的老爷少爷们就毫不客气的吸起了鸦片来了,一时间家族的败落就有了前兆。

无论女主人们多么勤劳,多么会持家,面对昂贵的鸦片,入不敷出很快就到来了。

用光了钱财就卖地卖房,为了买鸦片什么都舍得了,直到后面没有东西可以卖了,就自己开始种起大烟(鸦片的俗称)。

就这样一个刚兴起的地主家庭又很快又沦为了不得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家庭了。

当然这之间最辛苦当然是我们的女祖先们,她们为她们的不争气的男人们吃尽了苦头。

记得我们小时候,爸爸有一天还从土里挖出了两把特别的小刀(就是当时用来割破罂粟果皮,使浆液流出凝固的)。

可惜现在早就不知道被我和弟弟扔得不知所向了。

每次听说到我们家族曾经那么辉煌又败落的过程,我们都感到很遗憾,可惜。

不过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当我们家族经历这些的时候,中国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也就陆陆续续开始了,斗地主的热潮也很快就到来了,而我们家也恰好因为当年男主人们的堕落而幸免于难。

中国近现代史上我的家庭

中国近现代史上我的家庭

本科生课程作业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业班级10级法学四班学生姓名王瑜学号201030830838中国近现代史上我的家庭选择写祖父是因为祖父是我的启蒙老师,是因为祖父的人生经历见证了我们国家的成长,是因为祖父身上质朴的精神。

祖父是我最尊敬的人。

在解放战争时期,祖父(1946- )降生在中国西部的大山里一个名为大定县(1958年改为大方县)的地方,从此开始了我祖父坎坷的上辈子,其实祖父还算幸运,至少不必承受战争带来的死亡的恐惧。

转眼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还是小孩子的祖父和村里其他的小孩子一样在庄稼地里玩闹,在村子里捣乱,不同的是祖父的父亲是一个会识字的农民(祖父的父亲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里,也算受过一些教育,至少足以教祖父识字了),祖父有得到一点教育的机会,正是因为这个机会,祖父才能成为一名医生,一名中西医都懂点的医生。

我把祖父是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同时也差不多是中国的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成家立室,饱尝岁月之苦祖父成家立室的年纪(1963)到了。

祖父长的并不高,大概就一米六多一点,白皙的皮肤、瘦小的身板,看起来就是干不了活的,加之家里越来越穷,村里没有哪家的闺女愿意嫁到我们家来,这一拖就两年多,没有办法,曾祖父只好托人在外村找找看,果然没多久就找到了。

祖母(1966年和祖父结婚)长的不好看家里也很穷,能找到一个人娶她已经很不容易了。

祖母嫁给祖父后整天操劳,落下了一身病,以至于在我一岁多的时候就去世了。

在我印象中,祖母是一个很善良很朴实的农村妇女,直到现在我记得那一双在黑暗里看着我的慈爱的眼睛,以及祖母那温暖又似摇篮般的背给我的安全感。

那时祖父不在家,家里的事也都是祖母一个人打理,地里的活也几乎都是祖母一个人干,同时还要照顾父亲,十分辛苦,但祖母不是一个会抱怨的人。

事实上,祖母很感激祖父,因为祖母家那个村子比祖父家这个村子偏远,祖母的哥哥是个病秧子,病秧子哥哥的儿子神经有问题,日子比祖父家还难过,嫁给祖父后,祖父偶尔还会拿些粮食去接济他们家,我父亲(1967年出生)十多岁后还过去帮忙一起干农活。

中国近代史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历史由人类创造,人类活动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中,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既然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中,这说明在之前婉转的一百六十年间,我们的家族没有被历史所抛弃,紧随时代的进展。

一爷爷的那代追溯前缘,大家一般会追溯到家族宗族的鼻祖,或者自己同姓的有几个多么多么辉煌,但是,我不会这样哈,因为那样不现实,而且我觉得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的关系,那样最终影响到的是我们自己,如果写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到头来似乎不能影响到我们啊。

而我的这份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我会从我爷爷写起,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我也只是从我父母那里听到零丁关于爷爷的事情,至于和接触嘛,因为历史原因,连我妈妈也没见过她这位公公,而我爸爸虽然和爷爷接触过,但那时他才是两三岁,所以也算做作废了,好吧,开始讲讲我这位我家里人都没怎么见过的爷爷吧。

爷爷生于1911年,今年刚好百年生辰,所以我爸和他哥哥几个到爷爷的坟墓里举行祭祀。

1911年似乎是个不错的年代,刚好民国成立,中国告别封建社会。

我太爷爷貌似有几亩地,所以勉强算得上是地主吧,虽然这个身份在当时可以让我爷爷活的不错(最起码可以活下去)但是却影响到他的儿子之一——我大伯,这是后话,后面会说的。

再回到我爷爷时代,因为相距太久,所以不能具体知道我爷爷他的成长经历,只能知道他成年时成为本村的村长,而且娶了三个老婆,而我爸的亲生妈妈也就是我亲奶奶是第二个老婆,但不幸的是,在三年天灾时期(至于是不是天灾,你懂的)我奶奶因为没食物可以吃而只能喝水,最后水肿而死而当时我父亲才三岁,为了不至于儿子也紧跟其母而去(或者是觉得一个三岁的孩子太难养了,麻烦)于是乎,我爷爷把我爸过继给我奶奶的外甥也就是我爸的表哥,而我奶奶一家是姓邓的,爷爷本姓刘,就这样,我们这一房的都变成刘邓大军哈。

再回到我爷爷的附近,我爷爷膝下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好像是这样吧,因为太多历史原因,所以至今我都不知道他有多少个儿女),而农村的封建思想貌似在他大脑根深蒂固了,我三位姑姑在灾难时期给卖出去了(地方方言)指把女孩给别人当童养媳,三位姑姑都是到广西那边去了。

论文: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史

论文: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史》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提交日期 2013年 5 月 13 日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史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使历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家族已漂过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正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明末清初,朝代更迭,战乱频繁。

我的祖先,在天灾人祸的逼迫下,背井离乡,从江浙一带,迁徙到xxx一带,从此,我的家族,乘上了中国近现代史这艘大船,发生了太多故事,让我慢慢了解和回想。

清朝,民间的两大斗争——地主与农民的斗争,同样在我的祖先身上上演。

由于祖先是外地迁入人口,自然而然,成了地主剥削的对象——农民。

和大多数当时的农民一样,我的祖先,以被地主压榨剩下的为数不多的钱,负担起整个家庭。

我们这一带的吴姓人,也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了民国。

民国之前,对于那些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件,那些瞬息风云万变的历史大地震,我的家族,似乎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看戏一般,看着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

直到民国。

民国,是一个历史的激流,一个历史的漩涡,它把是非黑白全部搅合在一起,任由他们在其中翻滚煎熬,改变了不少人,不少事的历史轨迹。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确确实实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影响了很多人的一生。

我的太叔公就是其中一位。

我的太叔公,也就是我的爷爷的父亲的弟弟,也就是我爷爷的叔叔,刚好出生在那个动荡年代的他(据我年迈痴呆的爷爷回忆),是当时公认的流氓,而流氓,似乎是那时对所以不安于现况的人的统称。

而我的太叔公,就一直觉得,他不应该窝在一个小山村里,过完他的一生。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夜,他和村里的几个青年一起,背起包袱,离开了这个山村。

几年后,其中一个青年回来了,据他说,我的太叔公遇上了军队,被抓了壮丁。

后来,外出的人有的说在省城看见他当了官,又有人说他被土匪杀了。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庭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庭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姓名:学号:系别:班级:指导老师:完成时间: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庭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使历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家族已漂过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正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近代的中国,她的艰难,她的屈辱,她的不堪,不该被我们遗忘。

就在近代的中国动荡不安中,我的家族也经历着细小轻微而缓慢的变化。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的南部,佛山南海夏滘,根资料显示,叶氏家族起源于河南省南阳县的附近,濒临沙河的南岸,其中就有一个叫做叶县,从两千多年以前开始,便一直是以“叶”为名的。

我的上几代不知道是不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但我从族谱了解到,“叶”姓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姓氏,最早好像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后来到了明朝,就出了一个有名的内阁首辅,叫叶向高,之后经过迁徙,“叶”姓已经分出很多个分支,但其中也不乏人才,像开国元勋十大元帅叶剑英、叶挺,他们分别是广东梅州叶氏的31世、32世,叶剑英的儿子叶选平也曾当过广东省的副省长,虽然他们与我没多大联系,但总算都是叶氏子孙。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姓名:梁明辉学号: 201130085318系别:汽车工程学院班级: 11级车辆五班指导老师:黄利新完成时间: 2013/06/01前言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 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中华民族打到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打到封建主义实现民族富强的斗争史。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这就是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定义。

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从教科书上得来,从祖辈口中听得的甚少,不过本人对自己的家族还是有一点的了解的。

正文我姓梁,广东湛江人,现住湛江徐闻的一个小村子里,人口700左右,以郑、陈姓为主,但梁姓就只有我们一家。

既然要写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我觉得有必要提一下梁姓的由来。

【梁姓源流】:梁氏出自嬴姓,起源于东夷少昊部,伯益之后。

伯益三十五世大骆生非子。

再五传秦仲,秦仲的小儿子康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南),建立梁国,为伯爵。

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灭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

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都逃到晋国,以原国名为氏,就是梁氏。

此即《元和姓纂》所云:“梁,嬴姓,伯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是为梁伯,后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梁王嬴康就是梁氏始祖,史称梁氏正宗。

【迁徙分布】:梁姓支派较多,但据史料所载,其最早发源地当是今陕西一带。

晋代以前,梁姓多集中于北方居住,且以西北为主要分布点。

秦汉时期,梁姓散居于山西,据载,汉景帝时,有梁林任太原太守。

汉末,山西梁姓迁往陕西耀县、富平一带。

汉平帝时,梁姓集中于安定(今甘肃东部及宁夏大部分地区)、扶风(今陕西关中西部一带)地区。

近代史论文---我的家族与近代史

近代史论文---我的家族与近代史

我的家族和近代史的渊源今年是2011年,遥想九十年前,中国共产党犹如一声巨雷在中国大地诞生了,从此中国的历史就跟中国共产党紧密相连了。

值此建党九十周年,我觉得有必要来写一点东西,来纪念那段历史,也回忆一下我的家族在那段历史中的起起伏伏。

由于我是标准的90后,中国的近代史我并没有亲身尽力过,所有的叙述都是建立在奶奶以及曾奶奶细致言传的基础上的,并没有过多去考证其真假,所以也请看的人不必过分追究其是否缜密。

仅以此文怀念我的亲人,怀念那些在那段历史奋斗着的先人,真切感谢中国共产党带着我们走过那段艰辛的历史。

我姓韩,家乡是广东清远。

韩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六。

在中国的历史洪流中,韩姓家族的人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所以,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在文章的开头先简单介绍一下一些与我家族有关的历史。

韩姓最早活动在春秋时的晋国,随着韩虔建立韩国并建都平阳使韩姓得以迅速繁衍,也使得韩姓在河南打下坚实基础。

秦亡后,韩国宗室韩王信起初被封为颍川王,而后又改封太原,其后裔韩骞为避王莽之乱南迁南阳,这支韩姓在东汉得到很大发展。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贬潮州刺史,为韩姓最早入广东者。

南宋时,居于北方和中原的韩姓人迁往江、浙、粤、闽一带。

元明清时期,韩姓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江浙一带的韩姓人较大规模的播迁于南方各省,有的迁居台湾,甚至漂泊海外,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定居。

我的家族属于客家人,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支,一千多年来,他们从中原向外迁徙,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和海外各地。

客家人非常团结合作,在中国大陆多居于闽、粤、赣地区,故有浓厚的山区文化,客家人也被称为“丘陵上的民族”。

客家文化特点是耕读传家,保留古代汉民族的特点,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

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亦有“东方犹太人”之称。

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

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史

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史

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史
近代史是指从近代初期到现代的历史时期,大约从16世纪末
到20世纪末。

这个时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变革,
包括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兴起、世界大战、冷战等。

我的家族史是指我个人所属家族的历史。

每个家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故事,这些故事涵盖了家族成员的出生、成长、工作、婚姻等方面的经历。

家族史也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对家族的影响。

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史有一定的关系。

近代史的大事件和变革对我的家族可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比如,家族成员可能参与了革命运动或战争,他们的生活方式可能因工业革命或社会变迁而改变,他们可能移民到其他地方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等。

同时,我的家族历史也可以为我深入了解近代史提供一个个人的视角和亲身经历。

在研究近代史时,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的社会变革和事件,提供一种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的感受。

家族历史也可以激励我们追溯和了解自己的根源,感受到家族的传承和血脉相连的情感。

通过研究家族史,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身份和背景,并将个人经历与大历史事件相联系起来,形成更全面和丰富的认识。

忆近代家史——爸爸妈妈

忆近代家史——爸爸妈妈

忆近代家史——爸爸妈妈
二、妈妈
从我懂事以来看到妈妈总是忙里忙外,晚睡早起。

白天十多口人的饭按时做出来摆上供全家享用,养的猪鸡猫狗鸭子也要喂好,还得把菜园子管理好种好,全家一年吃的菜都从家门口的这菜园里长出来,炕上有卧床的奶奶需照顾,奶奶因半身不遂,很是痛苦,常发呻吟声,需要人帮忙才能翻身,奶奶依赖药和针,我也时常去请大夫来家给打针。

我为了减轻妈妈的重担,放学后帮奶奶接大小便。

初次接便时有些呃吐,几次后心里说人都有老,不要嫌弃老人病人,不让奶奶难过,于是我就对付自己,忍着异味,后来就嗅不到了也不呃了。

妈妈话不多,就是实干,亲戚邻舍还求我妈裁衣服呢,手巧腿勤。

晚上还陪准备中考的妹妹读书,因奶奶怕光就得到外屋地去学习。

有时候我半夜醒来还看见妈妈捺鞋缝衣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
姓名:
学号:
系别:
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庭
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使历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家族已漂过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正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近代的中国,她的艰难,她的屈辱,她的不堪,不该被我们遗忘。

就在近代的中国动荡不安中,我的家族也经历着细小轻微而缓慢的变化。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的南部,佛山南海夏滘,根资料显示,叶氏家族起源于河南省南阳县的附近,濒临沙河的南岸,其中就有一个叫做叶县,从两千多年以前开始,便一直是以“叶”为名的。

我的上几代不知道是不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但我从族谱了解到,“叶”姓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姓氏,最早好像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后来到了明朝,就出了一个有名的内阁首辅,叫叶向高,之后经过迁徙,“叶”姓已经分出很多个分支,但其中也不乏人才,像开国元勋十大元帅叶剑英、叶挺,他们分别是广东梅州叶氏的31世、32世,叶剑英的儿子叶选平也曾当过广东省的副省长,虽然他们与我没多大联系,但总算都是叶氏子孙。

而我的家乡叶氏比较平凡,没出过什么大人物。

我们那里是属于农村,到城里也不是很方便,那时候的农村人大多数十几岁就结婚了,然后有些三四十岁就当爷爷奶奶了。

好像那时候还有童养媳这种现象存在,文化水平还是很低,文化程度差异好大。

尽管如此,近代中国改革的潮流还是悄悄地向他们逼近。

说到我爷爷,我对他一点印象都没有,甚至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因为好像在我出生之前他就已经去世了,但后来透过我父亲的讲述,对他也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我爷爷好像也是生在一个地主之家,家里生活也不是说特别好,但还是不至于要担心一日三餐。

我爷爷那时候好像上过几年私塾,读过几年书,可惜好景不长,后来家道中落,生活变得越来越紧了。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白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2年土改完成后,中国农村以小农土地所有制为主,地主土地所有制被消灭,地主阶级被消灭。

从那以后家族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祖父祖母都要下田耕作,土改把他们的地都没收了,最惨的是,还会时不时给人抓去批斗,给我爷爷的童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经过土改,农民当家做主,废除了压迫他们多年的剥削制度,激起了农民维权意识,此时共产主义、人人平等的意识已经在他们心中萌芽。

之后,我爷爷到一家工厂应聘会计,因为他读过几年书,所以他很轻松就近到厂里,后来经过几年打拼,生
活条件也有所改善,之后,他迎来了他的人生大事——结婚,至于我奶奶是什么样子的,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当时他们是经人介绍的,我奶奶是一名典型的农村妇女,勤劳又能干。

1928年4月,东北张学良易帜,从此中国进入了国民党统治时期。

从1928年到1937年这十年间,国民政府整顿金融秩序,统一货币,与西方进行了关税谈判,因而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关税,中国城市经济基本上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的。

而在农村的问题上,国民党一方面组织了一些专家学者研究解决农村破产、乡村重建的问题,一方面着手加强农村的控制,出台的乡村改造方案,就是所谓的乡村自治或者地方自治。

而这时候人民的生活也有了相对自由的状态。

当时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而我们伟大的毛主席说过“人多力量大”,在农村,很多户人家都不只有一个孩子,有的两三个、三四个,更有甚者,九个十个也有,以当时的医疗水平和卫生水平,我搞不懂为什么他们的生育能力那么强,不过在当时,生活水平不高,吃不饱、穿不暖,很多幼小的生命都就此夭折了,我奶奶当时好像生了八胎,最后好像也只剩下五六个。

但当时的全国农村人口比例还是占很大的份额。

再到后来,思想有所解放,舆论也越来越自由,民国的统治把封建的思想彻底的抹去了,带给农村人民越来越多新的事物,新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村人民过去的那种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那时候在越来越多农村的年轻人、小伙子更多是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有一部分父母也开始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认字,不再让他当放牛娃了。

到了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拉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中共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中国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抗日战争后没几年,奶奶去世了,爷爷另娶了一个当填房,到了1953年,我的父亲出世了,我的父亲排到第十六,可想而知,他有多少兄弟了。

从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推翻了国民党统治、解放了全中国,解放战争是二十世纪中叶在中国境内发生的中国共产党军队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的一场长期战争,也是近现代世界历史中规模最大的内战之一。

此次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从此中国人民在世界的舞台上重新站了起来,但是解放战争期间也给人们带来可巨大的痛苦,以致后面的十几年,农村人民一直饱受着战后的穷困潦倒。

我父亲说,那时候物质非常匮乏,有时候吃完了上餐就没了下餐,粮食非常短缺,特别是大跃进之后,对农村的生态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原先能种粮的地好多都不能再种了。

我父亲当时多亏了兄弟姐妹的照顾,才得以活了下来。

所以,我父亲的童年也过得相当艰苦,但这也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

我的父亲也曾经读过几年书,他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经常是上着课的老师,突然就被一群人拉出去批斗,那时候读书人是最低等的,很多人都是看不起读书人的,那些人并不知道,只有那些读书人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现状。

其实那时候,也不知丧失了多少人才。

周恩来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后来,实在没钱读书了,十几岁的父亲便跟着伯父出来打拼工作,他的动手能力很强,曾经当过木工、水泥匠,后来,他对机械产生兴趣,便跟了他的师傅几年,踏入了机械这一行,开始了他的创业
生涯。

说起他的创业史,我真的非常佩服我爸,他给我看过他当年跟着师傅学习留下来的笔记,就凭着这门手艺,他开了一间机械厂,这是读了十几年书的我连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情,我真的挺佩服他,他不仅是我的父亲,更是我的偶像。

通过他几十年的奋斗经历,我明白到做人一定要敢想,但只是想还是不够,一定要去做,只有做了,才有可能实现,就像当年的改革开放,邓小平说了“摸着石头过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实践,才有可能实现共产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乘着中国近现代史的船只,我们家族以漂过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

一个家和一个国同呼吸共命运,感受着彼此的成长,共同期待着安定,和谐,发展。

不管中国近代史经历了多少悲哀和不幸,留给我们多少惨不忍睹的噩梦。

我们太多的惋惜,太多的遗憾,甚至太多刻骨铭心的恨和伤。

但我们不可否认正是那些悲哀的欺辱史督促我们清醒,逼迫我们去追寻自强的路。

然后,才有了新中国,才有了社会主义,才有了改革开放,才有了我们属于21世纪的国。

在近代史的变化中,才有了自己的土地,才有了公平公正的工作条件,才有了期待和追求梦想的勇气,才有了我新时期的温暖的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