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的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与我地家族首先必须要介绍地是我地姓:张.张姓是中国最大地姓之一,得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张姓曾有个望族,为百家姓之首.张姓,具有三个明显地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三是人才辈出,不可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地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地繁荣昌盛贡献着力量.关于张姓地始祖,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黄帝第五子清阳之孙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见《元和姓纂》)“挥造弧矢,受封于张,后为弓氏.张,望出濮阳.”b5E2R。
“晋国张氏,这就说明,晋国地张氏,并不始于解张,而是周宣王卿士张仲地后代,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仕韩,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者.谱家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张氏.此非命姓氏之义也.按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p1Ean。
“张姓出于姬姓,至周而氏者祖于韩,其得望者十二,曰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青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见袁桷《张氏宗谱序》)DXDiT。
从以上记载看,张姓之源,可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地共同始祖黄帝,是黄帝地直系后裔.黄帝第五子青阳,生子曰挥.这位叫挥地黄帝之后,正是张姓地始祖.所以说张姓是黄帝地直系后裔,并不为过.RTCrp。
这位名挥地黄帝后裔,非常聪明,他观看到天上地弧星,便仿其形状做了弓矢.原来,天上有星名“天弓”,简称“弧”.属井宿,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 八星如弓形,外一星像矢,在犬犬、南船两星座内.《宋史.天文志》:“弧矢九星在狼星东南,天弓也”,挥看到“天弓”,由“天弓”之形受到启发,最早发明了弓矢这个古代重要地武器. 他也由此而被“赐姓张氏”.5PCzV。
不过,当初地“张”,非命姓氏之义也“.因为弓矢发明之后,在使用之前,必须先用力气将弓张开,不然,就无法使用.挥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命为“张氏”地.从此之后,挥地后代子孙有地姓弓,有地姓张,分成两支,也是出于此因.后世地张姓,在谈及自己地姓氏时,常常解释为“弓长张地张”也是起于此故.这支源于挥地张姓,得姓甚早,是中国张姓中最早古老地一支.jLBHr。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庭)提到“中国近代史”这几个字,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最多想到的应该就是屈辱和反抗,在那样的一个特殊的时间段中无数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为的只是心中的那一抹爱国的情怀,他们希望的只是拥有一个平等、自由、有爱的国家。
近代史这一段时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难以抹杀的,同样的在我们这些90后的父辈、祖辈心中那更是融入血液的记忆。
我的家乡在北方,而张这一个姓氏在北方属于大姓,如若回顾家族的近代史,那么不妨再多回头看看,先了解一下自己的姓氏的出处。
张姓,现为全国第三大姓。
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黄帝之子挥,属于以职官称谓为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又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
”由上这两条史料的记载可看出,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
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因挥住在尹城国的青阳,亦即清阳,清阳在清河以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县东),是为河北张氏。
我的祖辈正是河北人,父亲年幼时从河北跑去山西,在山西成家立业。
但是,父亲任然记得祖父的教诲,记得从祖父口中得知的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的印记。
正如一些评论员所说的“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使历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家族已漂过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正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听父亲说,他从小就长在河北大平村,那是靠近西柏坡的一个小山村。
村里祖祖辈辈住着那些人,人口稀少,自然资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每天都是正常的农民生活,交通落后封闭,整个村子的人都是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样的封闭环境应该是很好的,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就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我没想到我们家族这样一个闭塞的村落也会成为一个深受鸦片迫害的一个典型例子。
我的家族史
【我的家族史】高一(9)班王恒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使历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家族已漂过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正是中国近代史的在讲三代史前我先了解到了王姓的来源。
★王姓的来源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人口将近一亿,自汉代以来,王姓有至少21个著名望族,其中如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开闽王氏等,王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文化最为渊深的姓氏,群星璀灿,光耀华夏,数千年来人才辈出,可称王者之族。
王姓的来源很复杂(1)出自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3)出自子姓,为商朝王子比干之后;(4)历史上的外族姓氏,如王氏高丽(今朝鲜)的开国君主王建,西魏王频氏之祖王雄,钳耳氏之祖王季等。
(5)王者之子孙多号王氏,常以为姓。
(6)赐姓,如汉代燕王丹的玄孙嘉,王莽时被赐姓王;(7)冒姓,如隋代王世充本姓支氏,五代王保义、原名刘去非,皆冒姓王氏,(8)历史原因,为避仇、逃命而改姓王氏等等。
将近一亿人口的王氏除了著名的琅玡氏,山西太原王氏,名相辈出的三槐王氏,还有山东昌乐的北海王氏、山东郡城的东海王氏、山东巨野的高平王氏,陕西的京兆王氏、甘肃天水的天水王氏、山东东平的东平王氏,山东滕州的山阳王氏,河南新蔡的新蔡王氏、河北省定县的中山王氏、河北省行唐县章武王氏,山东掖县的东莱王氏,四川的广汉王氏,陕西的金城王氏、山西的河东王氏、湖南的长沙王氏以及江苏的六合王氏,河南的南郡王氏等等亦是名望家族。
有的书籍记录,王氏著名望族全国多达三十八望,比二十一望多出十七望来,可见王氏在全国分布之广,家族之兴盛,名人将相的功绩,教育、著述、书画、艺术等,对社会影响者是不可估量的。
★三代史我的爷爷,是湖北仙桃人,生于1940年。
由于家中贫寒,只读了几年书。
为了谋生,小时候为别人放鸭子。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2000字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2000字篇一:读中国近代史有感中国近代学习心得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
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是独立自主的,不允许外国附加任何条件,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相比,其社会性质根本不同,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和观念硬往历史上套,不能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
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
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却能在相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中共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5篇)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5篇)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篇1)提起中国近代史,似乎就是说中国落后挨西方列强打的一部屈辱史。
可是看过这本书以后,感觉有很多观点被刷新了。
首先,洋人的动机原先并非一开始就是以政治颠覆的诉求为先,而是想来做生意的。
是中国先不给予洋人以平等地位,洋人才要用炮舰来求得这个“平等”,最终反而是占了优势,中国变成不平等的殖民之所了。
其次,中国方面并不是一向被压着打的,中间其实是有很多次没有让洋人占到便宜,很多历史教材上斥为卖国的旧官僚表现出来的强大学习本事和执政水平令人动容,而另一些所谓的民族英雄其实不仅仅思想守旧,客观上也让国家付出沉重代价。
再次,中国民众始终未能得到唤起和组织,成为国内斗争和国际争端的一再牺牲品,甚为可惜可叹,他们在所有的权贵眼里都可是是随时可供消费的数字而已。
上层的一切,看似一边倒,看似结果可期,其实都有研究、有较量、有逻辑,只可是中国方面始终没有十分准备好,吃亏面大些,但并不能说没有努力过。
本书的史料很精当,举了很多奏折和批文的原文,还有不少英国方面的文献。
作者功底深厚,不仅仅解其总意,并且注意字句选用的细节,推导出双方博弈的心理活动,以及当事人在其本国和谈判对手之间的周旋的余地。
这样读史,才是能还原历史的全貌,并留给读者足够的空间自我独立得出可能和书本上不一样的结论,而非只说林则徐销烟好、李鸿章签马关坏。
销烟到底是不是当时博弈的最好手段?马关条约是不是已用尽谈判的空间?中国看重的是什么,英国看重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如果不分析,不回答,结论自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只愿锁国自大的历史杯具不要再重演,因为我们都是百姓,出了事情大抵是要被牺牲的那群人。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篇2)我实在没有想到,蒋廷黻的这本《中国近代史》会这样单薄,篇幅会这样短小。
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惊异,是因为其书名与篇幅长短呈现出的奇异的负相关。
中国近代史——这个范畴如此宏大又如此狭窄,它覆盖着中国最屈辱和辛酸的百年记忆,尽管在中华五千年的浩荡长河中,犹如浮光掠影。
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家族宋氏家族
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家族宋氏家族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家族——宋氏家族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对中国的民主发展具有影响力和推动力的大家族——宋氏家族。
宋家惟一的全家福前排:宋子安;二排左起:宋霭龄、宋子文、宋庆龄;后排:宋子良、父亲宋嘉树、母亲倪桂珍、宋美龄宋氏家族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家庭,其影响力之深之大之最,鲜有望其项背者。
这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家族成员已纷纷辞世,他们显赫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但他们在现代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仍是研究历史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是小说家有兴趣不断去演绎的世纪传奇。
宋嘉树,号耀如,英文名为查理(Charles Jones Soong),是宋氏家族的奠基人。
宋氏家庭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创造了极其丰富而多彩的传奇故事,而这一切都发轫于其奠基人宋嘉树的首次越洋之旅。
在美国神学院就读的宋嘉树。
宋嘉树本想继续学医,却被任命为牧师回到祖国传教这是1913年3月7日,孙中山等人与日本军界人士的合影。
并排左四为孙中山,左二为宋嘉树。
倪桂珍,有着一双大脚,受过西式教育,能在钢琴上弹奏出美妙的乐曲,这样的女子,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简直是凤毛麟角。
倪桂珍,当年那个温婉美丽的女子,用她博爱的胸怀孕育了一群不平凡的女儿。
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所谓“宋家三朝”成员最完整的一枚照片。
这幅照片中的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宋嘉树:由海南文昌一个贫寒的农民之子,成为上海滩上声名显赫的实业家和革命者,他为宋氏家族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倪桂珍: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
这种独特的身世背景为她的丈夫带来了好运气,对其命运的改变功不可没。
宋蔼龄:与执掌民国财权数年之久的孔祥熙结合,成为20 世纪中国最有钱的家族中最有权力的女人。
宋庆龄: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结合,是20 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女性。
宋子文:中国第一代哈佛学子,民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
宋美龄:她与蒋介石的联姻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曾经贵为“第一夫人”的她,以106 岁的高龄书写了跨越三个世纪的生命传奇。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前言关于中国近代史。
说来有点惭愧,身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常人眼中的如同天之骄子一般存在的中国大学生,对于所谓的“中国近代史”这个概念依然是模糊不清------记得高考之前的历史课上是讲过,不过,大家心知肚明,那仅仅是为了高考而已,高考式的“过河拆桥”总是很常见的……抱歉,扯远了,说回中国近代史这个概念------上网以及到图书馆查找了相关的资料,总算得到了官方的还算权威的定义,现引用如下:“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这便是“中国近代史”的定义。
通过这个定义,我了解到,中国的近代史,最晚也是六十二年前的事,彼时之我应该还是某颗原子、彼时之我的爸妈应该也还是某些颗分子,而彼时之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还是十岁左右的小孩子(叙述需要,请原谅我的不敬。
)……总而言之,这是一段十分遥远的过去,于是如今要就《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这个标题写点什么就显得天方夜谭了,毕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代,能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并不是很多,很遗憾的,我也并不在那“并不是很多”的集合内,于是,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大概地就自己所知写写,经过从前爷爷的口头述说,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所以,内容方面多少有点擦边球的意思,还请谅解。
正文关于我的家族。
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黄姓由来。
黄氏宗族,最早可上溯到公元前648年。
“黄为赢姓十四氏之一,出于陆终氏,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12里,犹有黄国故城。
黄既为楚所灭,子孙散之四方,以国为氏。
”○1从东晋末年开始(后在唐末至五代),远在江夏繁衍生息的黄氏,为避免战乱,大举向东南迁移。
到了宋代,已繁衍成为闽南八大姓氏之一,而且遍及福建各地。
南宋末年至元代间,黄氏又从福建南迁入潮汕。
大约在明末清初,黄氏其中包括我们这一支的6个宗支流入主要分布在、等十几个村落。
我的家族史
我的家族史中国这艘巨船在近代已经航行了一百多年,经历风云变幻的行使历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社会,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家族已漂过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历程正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我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邯郸市赵国的古都。
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而大名县来源于水浒传中大名府的。
我出生于1993年,却赶上当时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我的家庭成员及他们的生活。
我的爷爷,是河北邯郸人,生于1940年。
由于家中贫寒,只读了几年书。
为了谋生,小时候为别人放鸭子。
15岁时母亲病故,从小学会独立谋生。
听爷爷说,在他们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鱼肉吃,有时候家里收成不好,最艰难的时候还吃过米糠草根,菜粥,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过年的时候爷爷说最开心的事就是能吃上几块肉。
解放前,爷爷他们村子里没有学校,直到快要解放了,来了共产党,才办起了一所学校,爷爷12岁才在这所学校上学,学校只有一间草房当教室,吃饭桌子当课桌。
学生没有课本,是爷爷的爸爸妈妈用鸡蛋到集市上换来纸张订成本子,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课文,学生用笔在本子上抄。
,爷爷不得不辍学帮家里做事,养全家。
爷爷做事可是一能手,放牛,喂猪,种菜做饭,种庄稼的所有活爷爷样样精通。
爷爷家当时五口人,两个劳力,分的粮食远远不够,爷爷的大姐经常给予接济,听爷爷说,亲戚给他一只母山羊,给爷爷家做了不少贡献,那只母羊真能干,每年要下两窝羊崽,每窝最少生六只,最多的时候生七只,反正没有生过五只一下,一只羊只有两只奶,生得多了也养不活,每窝羊崽留下两个,其余的都卖掉,那羊也真争气,下的羊崽都是烫发毛,每只羊羔可以买到三块钱,,三四个羊羔就可以买到十几块,那时红薯干一毛钱一斤,十块钱可以买一百斤红薯干,这样一来既可以迁就好长时间。
爷爷回忆起来,对他那只养了好几年的母山羊特别有感情。
他帮助爷爷度过了难关,有时候爷爷上学还是靠买羊羔的钱交的学费。
介绍自己家族史
介绍自己家族史我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清朝时期。
作为家族的后代,我为这个古老而庄严的家族感到自豪。
以下是我对我家族史的介绍。
首先,我想从我家族的起源谈起。
据传,我们的家族起源于江南地区的一个小村庄。
在那个时代,我家族因其耕种技艺而闻名于世。
我们的祖先以务农为生,以勤劳和智慧改善着自己的生活。
其次,我家族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都很平凡但也充满着传奇。
在经历了几代人的辛勤努力之后,我们家族逐渐发展壮大,并开始从事商业和贸易领域。
我们的祖先以诚信和商业头脑取得了成功,在周边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他们的远见和决策为家族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家族在近代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和挑战。
在社会变革的影响下,我们家族适应了新的商业环境并不断发展创新。
我们家族的成员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有些人成为了教育家、医生、企业家等,为社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总的来说,我家族的历史可以被描述为一部拼搏奋斗的史诗。
我们的祖先以其勤劳和聪明才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我们家族的发展不仅在物质上取得了成功,更重要的是,在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方面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我家族的历史介绍,我对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将传承家族的优秀品质和传统,为家族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相信,只有坚守家族的价值观和信仰,我们才能不忘初心,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这就是我对我家族史的介绍。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我们家族的历史和传统。
让我们共同铭记过去,珍惜当下,并为我们的未来共同努力。
中国近代史之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冒昧地回忆我家族的过去,显得有点唐突,不如我们先看看当下,看能不能引起我们对过去的思考?经过半个多世纪,中国经济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从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20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加速了前两步战略目标得实现。
1987年提前3年实现第一步翻番目标的基础上,到1995年有提前5年实现了第二部再翻番的目标,到20世纪末,城乡居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两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的崛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
3、人民生活实现了两个历史性跨越。
4、市场供求格局从短缺变为全面的买方市场……而试想一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1、消费需求扩张潜力巨大。
2、投资需求扩张的空间广阔。
3、劳动力资源丰富,比较优势突出。
4、城市化加速推进……说真的,如今的中国发展得是那么的如火如荼,它仿佛一支新生的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生活在如此美好的当代,我们当中不免缺少那些遗忘过去的,数典忘祖的“朋友们”,为了让我们能铭记过去,更好地借古识今,让笔者好好地回忆一下我的家族史吧!笔者姓邝,由于老师不能过多地写姓氏的起源,但是我觉得一笔轻轻地带过,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以下简要地概述了邝氏的起源。
邝氏之先,始自方姓。
据《姓苑》载:“广东南海多此姓。
”江南方氏支系七世祖方廷英,生三子,长子以平,讳询,号三七,改取邝姓。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邝询在宋朝廷任内侍(传达皇命的小官吏)。
三月,发生“苗刘之变”,邝询忖思朝政动乱不安,于1129年4月全家南迁广东南海县大镇乡尚书朗里,构庐建业,教子成名。
邝询也就是广东邝氏始祖,南海县大镇乡也就是广东邝姓发祥地。
以平,生四子曰谚、让、诚、谆。
邝谆生三子,长子一元、次子一声、三子一俊。
中国近代史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史说来甚是惭愧,在接触到这个题目之前,我对家族史了解并不深刻。
虽略微知道家族在这一百年间发生的一些大事,但也只是仅限于此罢了。
在经过深入了解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的家族的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竟有着这样千丝万缕且不可断绝的联系。
我的家庭便如一颗裹挟在中国近代历史浪潮中的沙粒,跟随着时代的潮流而沉浮。
除了我的家庭,还有千千万万这样的家庭。
在这些家庭发展的轨道上,总能看出中国历史的痕迹。
我父亲这一方的家族史,只能追溯到我曾祖父那一代。
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时候,当时中国的社会还轰轰烈烈地闹着革命。
然而这一切,却并不很影响我曾祖父家的生活。
因为他生活在湖南浏阳县农村的一个偏僻的角落,革命的星火尚未燎及此处。
说起来,我曾祖父还称得上是当时的富户、地主。
富到什么程度呢?当时他家中有许多亩土地,还常年养着二三十名长工,长期为家中干活。
像是种田耕地这一干粗重活儿,是向来不必亲自动手的。
这种程度,足以让他舒舒服服地生活了。
我的曾祖母,则是从浏阳县的县城里改嫁给我曾祖父的。
她改嫁时一并带着我的祖父,我的祖父,也就顺理成章地过继到我曾祖父膝下,随了曾祖父的姓氏。
然而好景不长。
在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七年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浩浩荡荡地展开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就是如今为人们所熟知的土地革命。
曾祖父的土地被人分给了其他的一些贫农。
对于农村的人家来说,土地可谓是立身之本。
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也再供养不起长工,曾祖父家便迅速地衰败了下去。
到我祖父这一代时,家中状况便变得与其他农民家庭别无二致,甚至更糟糕。
我祖父则经历了当代国人最为熟知地一段历史。
小时候,我祖父尚且享受过一段富足的生活,然而在土地革命之后,一切化为乌有,之后他便度过了一段贫苦的少年时光。
中国近代史之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故事无法从1840年讲起,并且我所知的确是有限。
就像中国近代史一样,那里充满着上代人的血、汗与泪。
在我的印象中,对我的家族的记忆可以追溯到大概20世纪30年代。
当时是民国末期,五四运动后的十多年后,也是抗日战争的前夕。
我奶奶说她老爸是个赌徒,赌输了,就卖掉我奶奶来抵偿赌债。
我奶奶说她当时坐在别人肩膀上,然后就这样离开了自己的家。
我知道这在中国历史上不罕见,只是对在近代还出现这事儿表示有点意外而已。
突然思考到一点东西:历史课本在评价孙中山先生的时候,好像只说他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对他创立民国似乎有所隐晦,没有像“推翻帝制”那样进行高度评价。
或许是我孤陋寡闻吧!就像老师所说:民国或许不如满清。
中国传统文化太根深蒂固了,单凭一个辛亥革命是没办法从根本上解救中国的。
但这不可否认辛亥革命的意义,至少它推翻了帝制。
书本写道:“民主自由深入人心”,但为什么还会出现出卖子女的故事?哪个愿意出卖子女呢!都是受生活所迫,都是社会的失败,都是国家的不幸。
关于战争时期的故事,我就没怎么听说,对那个没有更真实的感受了。
只记得长辈们说过爷爷的哥哥是很厉害的,单打十多日本鬼子,那是个绝对倔强的人了。
如果没有这般热血,全民族膜拜那个“与和为贵”的信条,恐怕历史就更为悲惨了。
还有:伯父当过兵,是林彪手下的小兵。
我当时还以为伯父他也干过什么厉害的大事,而爸爸只是淡淡地说,只是个小兵。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战争是残酷的。
而现在的我只知道当过兵的,反抗过侵略的都是英雄,都是那么地风光过,拿着武器,上场杀敌,多么威风,但细细一想,那可是拼命的活,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那些前辈,用血的代价,用自己的幸福,来换取下辈子人的幸福。
或许他们只是被逼得无路可退才选择了这条伟大的道路,但是,他们的付出与成就是不可否认的。
小时候,奶奶会开玩笑地叫我们问爷爷:为什么喜欢奶奶?而爷爷的答案很是平实:喜欢她的耳朵。
这时候会不禁一震:只是喜欢耳朵就娶了别人!或许这不是真的原因,或许只是不好意思说而已。
梁启超--近代史传奇家族:一门三院士父子九专家
梁启超--近代史传奇家族:⼀门三院⼠⽗⼦九专家梁启超是近世中国翘楚⼈物,⽂事政治,迄今⽆可与匹。
其于公务繁剧之余,⼦弟教育亦颇成功,⼗个⼦⼥,除了早逝的思忠和⽣下不久即夭折的“⼩⽩⿐”外,其余⼋位全部成才,其中思成、思永、思礼三⼈,分别是1948年中研院院⼠和新中国成⽴后中科院的院⼠。
⼀门三院⼠,这在20世纪中国绝⽆仅有,也是极为罕见的。
培养出⼀门三院⼠20世纪中国,以培养⼦弟整齐,于⽂化界、学界有重⼤影响者,主要以两⼤⽂化世家最为著名:⼀是建德(或东⾄)周馥、周学熙家族,再就是新会梁启超、梁思成家族。
建德周⽒“明”、“良”两辈⼈才辈出,出了周叔弢、周叔迦、周季⽊、周志辅、周梅泉,及周⼀良、周珏良、周炜良、周煦良、周绍良、周呆良、周以良、周与良、周景良兄弟,于⼈⽂社科及理⼯科诸领域,⼤放异彩,令世界瞩⽬。
⽽新会梁⽒,亦不逊⾊,梁启超后,“思”字辈14⼈,除早夭的5⼈外,其余9⼈全部成才,且每⼀个在各⾃的领域均成绩斐然,臻臻⼀流,其中思成、思永、思礼3⼈,更分别是1948年中研院的院⼠和新中国成⽴后中科院的院⼠。
⼀门三院⼠,这在20世纪的中国,虽不能说是绝⽆仅有,但也⾄少是极为罕见的。
这些都是与他们各⾃对⼦弟的培养分不开的。
以建德周⽒⽽论,周馥使这个家族由安徽乡下穷乡僻壤⼀蓬门⼩户,⼀跃⽽为仕宦⼈家。
其晚年所著《负暄闲语》,敦厚之门风及家训,早已寓于中。
周学熙再使这个家踏⾜民族⼯商业,南张北周,与南通张謇家族南北各领风骚,为近代民族⼯商业的领军家族。
⽽⾄周叔弢,则以⾝教为法度,以“⼈能笃实,⾃有辉光”教⼦弟,以是⼦弟多向学、求智慧者、眼界之⼤、个⼈情操均远迈侪辈。
⽽新会梁⽒家族,梁启超亦以科第起家,康梁维新,赖其擘画者多,由是天下知名,虽⼀度亡命海外,其声誉不稍杀,民国政坛,皆有参与,是近世中国⼀时⽆两的翘楚⼈物,⽂事政治,莫与其匹。
但过去对新会梁⽒之注意⼒,或在梁与戊戌之关系、与民国之关系,或梁思成林徽因爱情,鲜有论及其家族⽂化者。
我的家族史作文精选2000字
我的家族史作文精选2000字本文是关于我的家族史作文精选2000字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每一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正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我的家族史作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我对家族的记忆是从曾外祖父开始的。
挂在老屋堂中那张布满灰尘的自画像,便是曾外祖父留给我唯一的记忆。
他那清瘦的脸,锋利的眼睛,活像是一个知识分子。
而我的曾外祖父没有进过一天私塾,他却能熟背《幼学》与《增广贤文》。
曾外祖父名叫徐作玉,生于清朝时期,殁于解放前年。
他少时聪颖,勤奋上进,用他的智慧和勇气,最终改变了我的家族命运。
在我的家族史中,曾外祖父是第六代过继的。
曾外祖父本不该姓徐而是姓周,他身上流着的是周家的血脉。
他刚刚生下来就被我祖上抱进了家门,而后就在这里长大。
然后娶妻生子,独立门户,延续子孙。
曾外祖父的父母也是无法养活他才不得已将他送人,长大后那个女人不止一次来看他,每次拉着他的手时都是泪流满面,眼泪里满载着沉重的忏悔。
曾外祖父那时并不明白女人为什么见到他如此伤心,许多年之后都是他去看女人。
他说,这个身子是母亲给的,无论怎样都要尽孝。
曾外祖父十多岁就娶了我曾外祖母张氏,张氏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女人。
自从嫁进家门后,可以说家里是井井有条。
曾外祖母起初生了两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大龙和二虎。
大龙十二岁那年去门前的水沟里戏水,被卷进漩涡丢了性命。
而二虎带到两岁高烧不退,请郎中无药可施最后也殒了命。
这两次沉重的打击,把曾外祖父推向了痛苦的深渊。
曾外祖父知道,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注定他的一辈子也不会有后。
之后曾外祖母连续生了五个女儿,最小的是我奶奶徐中元。
我奶奶出生之后,曾外祖母就再也没有了生育能力。
曾外祖父算是个开明的人,他说没有儿子就带个女儿在家也是一样的。
当时村子里“上门女婿”还及少,最流行的就是过继。
将别人的儿子带在自家门下,然后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养大。
曾外祖父说,女儿毕竟是自己身上流的血脉,这样也就延续了香火。
中国近代史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历史由人类创造,人类活动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中,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既然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中,这说明在之前婉转的一百六十年间,我们的家族没有被历史所抛弃,紧随时代的进展。
一爷爷的那代追溯前缘,大家一般会追溯到家族宗族的鼻祖,或者自己同姓的有几个多么多么辉煌,但是,我不会这样哈,因为那样不现实,而且我觉得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的关系,那样最终影响到的是我们自己,如果写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到头来似乎不能影响到我们啊。
而我的这份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我会从我爷爷写起,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我也只是从我父母那里听到零丁关于爷爷的事情,至于和接触嘛,因为历史原因,连我妈妈也没见过她这位公公,而我爸爸虽然和爷爷接触过,但那时他才是两三岁,所以也算做作废了,好吧,开始讲讲我这位我家里人都没怎么见过的爷爷吧。
爷爷生于1911年,今年刚好百年生辰,所以我爸和他哥哥几个到爷爷的坟墓里举行祭祀。
1911年似乎是个不错的年代,刚好民国成立,中国告别封建社会。
我太爷爷貌似有几亩地,所以勉强算得上是地主吧,虽然这个身份在当时可以让我爷爷活的不错(最起码可以活下去)但是却影响到他的儿子之一——我大伯,这是后话,后面会说的。
再回到我爷爷时代,因为相距太久,所以不能具体知道我爷爷他的成长经历,只能知道他成年时成为本村的村长,而且娶了三个老婆,而我爸的亲生妈妈也就是我亲奶奶是第二个老婆,但不幸的是,在三年天灾时期(至于是不是天灾,你懂的)我奶奶因为没食物可以吃而只能喝水,最后水肿而死而当时我父亲才三岁,为了不至于儿子也紧跟其母而去(或者是觉得一个三岁的孩子太难养了,麻烦)于是乎,我爷爷把我爸过继给我奶奶的外甥也就是我爸的表哥,而我奶奶一家是姓邓的,爷爷本姓刘,就这样,我们这一房的都变成刘邓大军哈。
再回到我爷爷的附近,我爷爷膝下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好像是这样吧,因为太多历史原因,所以至今我都不知道他有多少个儿女),而农村的封建思想貌似在他大脑根深蒂固了,我三位姑姑在灾难时期给卖出去了(地方方言)指把女孩给别人当童养媳,三位姑姑都是到广西那边去了。
家族史
家族史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摘要:每个家族的历史都是逝去的时间,“那时候”祖父祖母是怎样一路走过到如今呢?梁氏,是个十分古老的中国姓氏。
明清时期,梁姓已遍布全国,且以广东、福建、浙江为主要聚居地。
我们家就是梁氏的后人,现居住在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
一直以来,我对自己家族的历史都十分好奇,但也从没开口问过父母,只有偶尔听奶奶提起过“那时候”,“那时候”对于我来说该是很久很久之前吧……关键词:历史;艰苦;如今梁姓源流:梁氏出自嬴姓,起源于东夷少昊部,伯益之后。
伯益三十五世大骆生非子。
再五传秦仲,秦仲的小儿子康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南),建立梁国,为伯爵。
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灭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
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都逃到晋国,以原国名为氏,就是梁氏。
此即《元和姓纂》所云:“梁,嬴姓,伯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是为梁伯,后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梁王嬴康就是梁氏始祖,史称梁氏正宗。
得姓始祖:伯益。
相传颛顼帝有一孙女名女修,因偶拾燕子蛋食后生了大业,大业娶少典氏之女为妻,生下伯益。
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复续嬴姓祀,伯益便为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
西周时,因其后裔中秦仲父子征讨西戎有功,周宣王封秦仲次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附近),建立梁国,立为国君,称梁康伯。
公元前六四一年,秦穆公攻灭梁国,梁伯的后代遂以国为氏,称梁姓,伯益也就成为梁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梁姓支派较多,但据史料所载,其最早发源地当是今陕西一带。
晋代以前,梁姓多集中于北方居住,且以西北为主要分布点。
秦汉时期,梁姓散居于山西,据载,汉景帝时,有梁林任太原太守。
汉末,山西梁姓迁往陕西耀县、富平一带。
汉平帝时,梁姓集中于安定(今甘肃东部及宁夏大部分地区)、扶风(今陕西关中西部一带)地区。
其中安定梁姓最为旺盛,成为当地一支望族。
此时,天水一带也有梁姓郡望,为少数民族改姓发展而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为避战祸而南迁者络绎不绝,梁姓自然也不外其列。
中国近代史之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现代史和我的家族我从网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人骂河南人。
我觉得很是生气和好笑。
生气的是作为中国人。
似乎还是比拟擅长窝里斗,好笑的是我会因此怒气冲于冠,时而破口出脏。
其实,多数明事理的人不会无聊到搞地区歧视。
经济的高低直接影响地方人民素质的高低,下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恰我以前中原官人们呼少数名族为南蛮北戎。
我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河南这些贫困乡亲逐渐富裕起来了,素质也会逐渐提高。
我来至河南东南信阳市的一个偏远小县,邻安徽,淮河,故称之淮滨。
祖辈父辈们,一代一代的在斯地,披星荷月,春耕秋收,不辞苦辛。
曾经的他们最希冀的就是年年有五风十雨的光景,最欢欣的是吃不愁,穿不愁,还有几两二锅头。
我从祖父那得知,我们这吕氏一脉,本自江西徙山东,再由齐鲁迁豫南,大概明朝后期我曾经以为我们还可能和南宋诗人吕本中有点瓜葛,东莱先生确是江西诗派,实乃安徽寿县人。
祖父,上过几年私塾,写了一首漂亮的毛笔字,然而他的学问似乎也只是讲讲瓦岗寨的故事。
祖父,年老时逢人总是絮说他曾经的事迹。
我也在十多年的濡染下,渐渐知晓了他都生平。
祖父生于1929年,今年数来已经八十二岁。
他六十多岁的时候的哮喘,十多年过去,庄里有不少老人溘然辞世,祖父在药物维系生命。
祖母常常叨唠着,一辈子的享福命,年轻时没干多少活,老了死不掉。
祖父幼时,读过私塾。
彼时,下学对一个农村人来说,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祖父有三个兄长,太爷爷便说了,老大老二你们管老幺的饭,我出钱让他进几年学堂。
几年的私塾,让祖父识了不少字,也知道孔孟圣人。
这些圣人们,在那个年代自己就岌岌可危,并不能带给他什么,识字的目的是当个会计之类罢了。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有更先进的小学教育,陶行知先生更是为此兀兀穷年。
但是蔽塞的乡村里,存留的只是几间破落的土房和一把暗淡的戒尺。
信阳,古来兵家必争之地,隋唐时的瓦岗寨,再推至春秋战国纷争时期,更有息国,黄国,期始国。
而如今,那些昔日弱小的诸侯们,倒是成了息县,潢川,期始镇。
3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
3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诸城市相州镇郭家屯初中八年级一班李文杰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新中国的成立,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国家有着波澜壮阔的起伏。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反抗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战史。
我的家族也走过了这一百多年的历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更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通过追溯家族更中国近代史的联系使我更加知道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我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下面我介绍一下关于我的家族中华第一大姓李姓的起源。
李姓是怎样来的呢?说来还有一段荣耀的历史。
相传李姓的始祖为皋陶,为帝少昊的后裔。
皋陶在著名古帝尧手下做官,主管司法,官名“大理”。
他尽职尽责,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
他有一头独角奇兽,能辨善恶真伪,见有罪之人,就用角去冲顶,见人说假话就发怒,有了这样一个好帮手,皋陶断案从不出差错,威震朝野,名扬天下。
他的子孙世袭大理职务,历经虞、夏、商三代,于是以官职为姓,被人称为“理氏”。
商朝末年,皋陶的子孙理征因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得罪了暴君商纣王,被处死。
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在家奴的帮助下,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往伊侯之墟。
当时正值果实成熟季节,沿途的李子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李子。
母子俩一路逃命,饥饿不堪,只得摘取路边的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
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感谢李子的活命之恩,母子俩便决定改姓“理”为“李”,这就是李姓的由来。
我的爷爷,他经历了战争年代,所以能反映战争年代的一些情况。
还是先简单地记一下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吧。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5 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
1936 年12 月12 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华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新中国的成立,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国家有着波澜壮阔的起伏。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反抗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战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到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奋斗史。
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驶里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家族也走过了这一百多年的历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更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通过追溯家族更中国近代史的联系使我更加知道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我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关于我的家族有必要介绍一下中华第一大姓李姓的起源。
李姓是怎样来的呢?说来还有一段荣耀的历史。
相传李姓的始祖为皋陶,为帝少昊的后裔。
皋陶在著名古帝尧手下做官,主管司法,官名“大理”。
他尽职尽责,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
他有一头独角奇兽,能辨善恶真伪,见有罪之人,就用角去冲顶,见人说假话就发怒,有了这样一个好帮手,皋陶断案从不出差错,威震朝野,名扬天下。
他的子孙世袭大理职务,历经虞、夏、商三代,于是以官职为姓,被人称为“理氏”。
商朝末年,皋陶的子孙理征因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得罪了暴君商纣王,被处死。
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在家奴的帮助下,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往伊侯之墟。
当时正值果实成熟季节,沿途的李子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李子。
母子俩一路逃命,饥饿不堪,只得摘取路边的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
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感谢李子的活命之恩,母子俩便决定改姓“理”为“李”,这就是李姓的由来。
谈到我的家族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闯关东顺应时代的潮流
首先讲一下我姥爷当家闯关东的历史背景,当年黄河下游连年饥荒,地里的庄稼也不怎么长,在当时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每家都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甚至有的婴儿生下来没几天因为没有奶吃或者孩子没有东西吃而活活饿死,而当时每家的孩子又有那么多,至少有四五个,我姥姥家就有五个,面对这种情况,我姥爷弟兄几个毅然走上了闯关东的道路。
正好当时政府消除关禁,东北地区有着肥沃的土地,丰厚的资源,当时许多山东人都走上了闯关东这条“不归路”。
闯关东当时分为陆路和水路,因为我的家乡在山东济宁,所以姥爷当年是通过陆路走到东北的。
当时没有像今天这样交通那么发达,哪怕就是有汽车火车这种代步工具,当时的普通的劳动人民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谈有钱来坐车,所以当时他们是一边乞讨一边前进,累了就在路旁休息,渴了就找点水喝,也不管卫不卫生。
干不干净,只要能解渴就能喝。
其实沿途有许多像他们这样闯关东的人,他也不会感到有一种异样的眼光。
由于长时间的长途跋涉,姥爷的鞋子总是破的,即便冬天也是破的,冬天那凛冽的寒风真的让人受不了,但是他们一步一步的都走过来了,挑着一条扁担,里面只有简单的生活用品,据说当时的挎筐和挑担是有很大区别的,挑担的说明还有一些资产装在担子里,挎筐的筐里只有一个讨饭的碗。
虽说条件比较艰苦,他们几个人一路上还是有说有笑,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一定能到达东北。
就这样长途跋涉,跌跌撞撞到达了吉林省,到达吉林省之后还是先继续乞讨,先把肚子填饱,看到东北的确是个好地方,竟然有白馒头吃,而在当时那种连年干旱的山东这种东西是非常罕见的,就连白面都非常少,因为麦子几乎颗粒无收,所以他们看到了希望。
过了几天姥爷找了一份工作,就这样也算在当地安定了下来,起码不至于被饿死,在东北也是做一些苦力,所以生活过的也算清苦。
渐渐地那种连年饥荒的时期过去了,由于山东人安土重迁的性格,所以不少人就返回家乡,而我姥爷则是因为自己的母亲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所以
就回来了,而他的一个哥哥则留在了关外。
所以这就是我的家族的闯关东史,而闯关东与中国近代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闯关东实质上是中国近代史时期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前后十几代人闯关东,带动了东北农业的发展,也加速了东北资源开发的进程。
解放后,东北更是以其盛产粮食和丰富矿产资源,为内地提供了无数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所以作为闯关东的后代,向那些闯关东的前辈致敬!
战争使得民不聊生
说完了我的姥爷,他代表近代史中闯关东的一部分,再说一下我的爷爷,他经历了战争年代,所以能反映战争年代的一些情况。
还是先简单地记一下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吧。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5 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
1936 年12 月12 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华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彼时,我爸爷爷也已经出生了,对这段时期所发生的故事我大多是从他那里听来的,而这其中有些是爷爷的父辈们讲给他听的,有些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
小时我也经常听到他讲战争年代的事,但是情至深处心情异常激动,我不明白为什么他总是那么激动,现在想想,不激动能行吗?那是怎样一种屈辱的现实啊!那时日本人对我们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时人们也是奋起反抗,但是日本人武器先进。
我爷爷当时在我们那一个叫兖州的地方当兵,当时好像是开拖拉机,他回忆到当时他们军队的武器落后,最可恨的是日本的轰炸机是时不时在上空盘旋,而他们又没有能力对轰炸机进行打击,只有来的时候他们躲进防空洞。
等轰炸机走之后在出来,但是出来后看到外部的东西被轰炸机轰炸的面目全非,只好在从新搞,所以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他们的那种毅力,没有懈怠,没有抱怨。
爷爷还告诉我当年他参军不久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那时是在打游击他跟随他们队长,将敌人的一个小队打的不知所措,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在背后打黑枪”。
当时他们分布在房顶,分布在地道,都是一些比较隐秘的地方,而鬼子的一个小队则大摇大摆的走过来,队长认清形势,下令打游击,而不是与他们火拼,他们利用各自的智慧打的鬼子屁滚尿流。
1945 年9 月抗日战争结束,中国人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爷爷告诉我,知道日本鬼子被赶走这一消息后,大家无不欢欣鼓舞,当时个个上街举行庆典,有舞龙有舞狮的,人人脸上都洋溢着高兴的笑容。
他们纷纷拥向街头,燃放起在商店就近购买的鞭炮,鞭炮声由小到大,由稀到密。
由于当时也没有电视,好像广播有的人都比较少,所以也不知道大城市怎样来庆祝这个伟大的时刻。
抗日战争胜利了,按理说,我国应该迎来一片祥和的气氛,人们应该可以能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了,然而好景不长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单方面挑起内战,人民期待的和平并没有来到。
为筹措经费,在国统区,国民党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外,还无限制发行纸币,导致物价飞涨。
恶性通货膨胀让百姓深受其害,爷爷回忆说:“48 年用的金圆券一元可以买五升米,到49 年连一粒米也买不了了,家里的钱都被拿去叠纸飞机了。
甚至到了战争中期,” 国民党更是到处抓壮丁,幸运的是,当时村子的地理优势再次发挥作用,再加上有过跟随红军抗战的基础,我们能很快的摆脱国民党的统治,然而这时爷爷已在军队退役了。
经过老一辈又是三年的努力奋斗,国民党大失人心,被红军赶下了台。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这是一个令人激动人心的日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消息传来,全国上下一片欢腾,人们以各种方式来庆祝新中国的成立,锣鼓片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们脸上显示出幸福的表情,看到新的希望的
到来。
至此,中国近代史结束了,我家族的近代史也结束了。
后记:有关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坦白地说,在这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里,我的家族——作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存在——并没有给中国做出多么大的贡献,然而,要说我的家族史与中国近代史没有太多的关系也不尽然,正如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反过来说又何尝不是有家才能有国呢?中国的近代史影响着每一个中国家族、家庭,而大大小小家族的家族史也堆砌而成这部中国近代史啊!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我想,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的关联了吧。
看到他们老一辈的奋斗,我们新一代才有了今天这么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珍惜,不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望。
立志报国,就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民族,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担起建设国家的重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高水平的现代化国家。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之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