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e5dd876910ef12d2bf9e76d.png)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31b1ae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e.png)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清贫》是革命烈士方志敏于1935年5月26日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自叙式的随笔,篇幅不过几百字,语言浑厚无华,然而却表现了极为深入的内容,也显示了作者精深的艺术表现才能。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课文原文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
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有的美德。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知你一桩趣事。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觉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
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
他们当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恐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切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觉。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切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说明。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视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败兴啊!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
五年级下册语文必备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必备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6e194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7.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必备课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必备课文包括以下几篇: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稚子弄冰》
《村晚》
《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游子吟》
《鸟鸣涧》
《凉州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乡村四月》
《再见了,亲人》部分段落
回顾拓展四“日积月累”
第二十一课《猴王出世》节选
回顾拓展五“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五“读读背背”
第二十五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三自然段。
语文园地六“读读背背”
第二十六课《威尼斯的小艇》3-6自然段
语文园地七“读读背背”
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
语文园地八“读读背背”
《草原》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些重要课文。
为了获得完整的课程内容和最新教材版本的信息,建议查阅人教版教科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课文原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dc1be8d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b.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课文原文
自相矛盾
我们班收到了一个礼物——一只母鸡。
同学们看到母鸡把蛋下在了地上,都很高兴。
第二天,母鸡又下了一个蛋。
大家高兴地说:“原来母鸡每天
都能下一个蛋。
”
第三天,母鸡又下了一个蛋。
同学们更高兴了,一个同学说:“三天过去了,母鸡已经下了三个蛋了。
”
第四天,母鸡依旧下了一个蛋。
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说:“现在是第四天,母鸡一共下了四个蛋了。
”也有人说:“不对,现在是第四天,母鸡下了三个蛋。
”
同学们一时间争得不可开交。
老师笑着出了个主意,她说:“我们可以数一下,看看母鸡下了几个蛋。
”
大家都齐刷刷地数了起来,结果却是五个数字。
有些同学愣住了,不知所措。
老师岔开话题,告诉同学们:“其实,每个结论都有道理,但
有时候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得到不同的答案。
我们在讨论问题时,要善于思考,认真观察,不要想当然。
”
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明白了。
大家也明白,有时候争论的结果并不是真正的答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229bea27d3240c8447efe2.png)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8ec3cbff00bed5b8f31d23.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完整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草原》课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
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536c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b.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课文一:《小燕子》小燕子住在一个小院里。
它的窝在院子的南屋檐下面,是用小粘土捏成的。
小燕子爸爸和妈妈在外面捡食,它常一个人在窝里玩。
有一天,小燕子长大了,它振翅高飞到青春小院外面。
它受阻困在了窗户菱形小缝中。
小燕子不知怎么办,它使劲拍打翅膀,试图挣脱。
突然,它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在院子里玩耍。
小男孩看到小燕子受困,立刻走过来救它。
他伸出小手,将小燕子轻轻放在手掌上,然后将它解救出来。
小燕子飞走了,向远方飞翔。
课文二:《小云雀》天空中飞过一只小云雀,它在空中翱翔,觅食。
它的羽毛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芒,非常美丽。
小云雀看到下面的田地上一片黄色的麦子,它停在下面的树上,欣赏着麦子的美丽。
突然,一阵大风吹来,小云雀吓得连忙飞回了家。
当它回到家中,小云雀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起了刚才的事情。
妈妈安慰它说:“小云雀,风是自然界的力量,我们要学会与之相处,不要害怕。
”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心里感到安慰,它决定勇敢地面对风。
课文三:《小鸟和大熊猫》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小鸟和一只大熊猫。
它们经常一起出去游玩。
一天,它们来到湖边玩耍。
小鸟飞到水面上梅花石旁边,大熊猫则跳到石头上。
它们互相比赛着谁可以呆得更久才会游回来。
小鸟忽然飞下来对大熊猫说:“大熊猫,快看,你在石头上是萌萌的,我在水里是美丽的。
”大熊猫笑笑,回答说:“是的,小鸟,我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都一样地好。
”小鸟和大熊猫感到非常开心,它们继续在湖边玩耍,并且成为了好朋友。
课文四:《中秋节的故事》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一家人聚在一起,欣赏月亮、吃月饼、赏月。
这个节日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嫦娥的仙女,她因为不小心吃了仙丹,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仙女。
她生活在月亮上。
有一天,一个叫吴刚的人想要登上月亮,他对嫦娥说:“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月亮上,可以吗?”嫦娥想了想,答应了他的请求。
从那以后,吴刚和嫦娥一起生活在月亮上,二人每天都在月亮中过着幸福的生活。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9bb5994a300a6c30d229f5e.png)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原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22b8ac90c69ec3d4bb754d.png)
按住ctrl键+想看的课题,即可跳到相对应的文本内容。
目录第一单元:走进西部 (2)1.草原 (2)3.白杨 (3)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4)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 (5)第5课《古诗词三首》 (5)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 (6)第7课《祖父的园子》 (7)第8课《童年的发现》 (8)第9课《儿童诗两首》 (9)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 (12)第10课《杨氏之子》 (12)第11课《晏子使楚》 (12)第13课《打电话》 (14)第四单元:他们让我感动 (16)第14课《再见了,亲人》 (16)第15课《金色的鱼钩》 (17)第16课《桥》 (18)第17课《梦想的力量》 (19)第五单元:中国古典名著 (21)第18课《将相和》 (21)第19课《草船借箭》 (22)第20课《景阳冈》 (23)第21课《猴王出世》 (25)第六单元:走近信息世界 (26)第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 (26)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 (26)第23课《刷子李》 (28)第24课《金钱的魔力》 (29)第八单元:异域风情 (30)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30)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 (31)第27课《与象共舞》 (31)第28课《彩色的非洲》 (32)第一单元:走进西部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dc6746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a.png)
【导语】《四时⽥园杂兴》是诗⼈退居家乡后写的⼀组⼤型的⽥家诗,《稚⼦弄冰》这⾸诗写冬天孩⼦们的⼀场嬉戏,《村晚》是⼀⾸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忧考⽹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第1课《古诗三⾸》课⽂原⽂ 四时⽥园杂兴(其三⼗⼀) [宋]范成⼤ 昼出耘⽥夜绩⿇, 村庄⼉⼥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
注释 _________ ①[耘⽥]在⽥间锄草。
②[绩⿇]把⿇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译⽂]⽩天去⽥⾥锄草,夜晚在家中搓⿇线,村中男男⼥⼥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孩⼦虽然不会耕⽥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
稚⼦弄冰 [宋]杨万⾥ 稚⼦⾦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_________ ①[稚⼦]幼⼩的孩⼦。
②[⾦盐脱晓冰]早晨从⾦属盆⾥把冰取出来。
③[钮]⼀种⾦属打击乐器。
④[磐}⼀种⽤⽟或⽯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种天然⽟⽯,也叫⽔⽟,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清晨,满脸稚⽓的⼩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彩线穿起来当做⼀种打击乐器。
提在⼿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于那穿林⽽过的响声时,忽然听到了另⼀种声⾳——冰块落地,发出了⽔⽟破碎的声⾳。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满陂, ⼭衔落⽇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背, 短笛⽆腔信⼝吹。
注释 _________ ①[陂]池岸。
②[满]⽔中的波纹。
③[腔]曲调。
④[信⼝]随⼝。
[译⽂]⽔草长满了池塘,池⽔漫上了塘岸,⼭像是衔着落⽇似的倒映在波光荡漾的⽔⾯上。
牧童回村,横坐在⽜背上,⼿拿短笛,悠闲地随⼝乱吹,谁也听不出是什么曲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第1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昼:昼夜⽩昼极昼昼夜不息 耘:耘⽥耕耘春耕夏耘 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 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 多⾳字: 解:jiě解释 jiè押解 xiè浑⾝解数 供:gòng供品 gōng提供 形近字: 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 晓(报晓)浇(浇⽔) 问题归纳: 1、三⾸诗中的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诗中的孩⼦勤劳、天真;第⼆⾸诗中的孩⼦天真可爱,⾃得其乐;第三⾸诗中的⼉童悠闲⾃在、⽆忧⽆虑。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目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20b8a31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7.png)
第一组1、草原(老舍)2、丝绸之路3、白杨(袁鹰)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第二组5、古诗词三首牧童(吕岩)舟过安仁(杨万里)清平乐·村居(辛弃疾)6、冬阳·童年·骆驼队(林海音)7、祖父的园子(萧红)8、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9、儿童诗两首我想(高洪波)童年的水墨画(张继楼)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第三组10、杨氏之子(刘义庆)11、晏子使楚(《晏子春秋》)12、半截蜡烛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三第四组14、再见了,亲人(魏巍)15、金色的鱼钩(陆定一)16、桥(谈歌)17、梦想的力量(江菲)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第五组18、将相和(司马迁)19、草船借箭(罗贯中)20、景阳冈(施耐庵)21、猴王出世(吴承恩)回顾·拓展五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某某某)神奇的电脑魔术师(某某某)网上呼救把握自己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奇怪的东南风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第七组22、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徐光耀)临死前的严监生(吴敬梓)“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曹雪芹)23、刷子李(冯骥才)24、金钱的魔力(马克·吐温)回顾·拓展七第八组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季羡林)26、威尼斯的小艇(马克·吐温)27、与象共舞(赵丽宏)28、彩色的非洲(彭仁)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选读课文1、拉萨古城(次多)2、故事两则加了一句话我们一起消灭某某某3、一件运动衫(马克·哈格)4、丰碑(李本深)5、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赵明)6、我们家的男子汉(王安忆)7、孔明智退司马懿(罗贯中)8、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冯骥才)9、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生字表1生字表21.老舍在《草原》一文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某某某.喜迎远客某某某.主客联欢某某某。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目录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ad52c70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2.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目录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里的课文一共有28篇,都记得有哪些吗?下面是具体的目录,一起看看吧。
第一组1 草原 (老舍)2* 丝绸之路3 白杨 (袁鹰)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第二组5 古诗词三首牧童 (吕岩)舟过安仁 (杨万里)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6 冬阳·童年·骆驼队 (林海音)7* 祖父的园子 (萧红)8 童年的发现 (费奥多罗夫)9* 儿童诗两首我想 (高洪波)童年的水墨画 (张继楼)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第三组10 杨氏之子 (刘义庆)11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12* 半截蜡烛13* 打电话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三第四组14 再见了,亲人 (魏巍)15* 金色的鱼钩 (陆定一)16 桥 (谈歌)17* 梦想的力量 (江菲)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第五组18 将相和 (司马迁)19 草船借箭 (罗贯中)20* 景阳冈 (施耐庵)21* 猴王出世 (吴承恩)口语交际·习作五回顾·拓展五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路甬祥)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路甬祥)网上呼救把握自己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奇怪的东南风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第七组22 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徐光耀)临死前的严监生 (吴敬梓)“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曹雪芹)23* 刷子李 (冯骥才)24* 金钱的魔力 (马克·吐温)口语交际·习作七回顾·拓展七第八组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季羡林)26 威尼斯的小艇 (马克·吐温)27* 与象共舞 (赵丽宏)28* 彩色的非洲 (彭仁)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选读课文1 拉萨古城 (次多)2 故事两则加了一句话我们一起消灭法西斯3 一件运动衫 (马克·哈格)4 丰碑 (李本深)5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赵明)6 我们家的男子汉 (王安忆)7 孔明智退司马懿 (罗贯中)8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冯骥才)9 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生字表1生字表2拓展阅读: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文学常识1、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8ade76580216fc700afd5d.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完整版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2《丝绸之路》课文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本文由-收集}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3《白杨》课文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哪有这么大的伞!”“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2001年10月18日.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工地上彩旗招展.数百名身穿橘红色队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古诗词三首》课文牧童<唐>吕岩字:【洞宾】草铺横野①六七里.笛弄②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③卧月明.舟过安仁【南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清平乐·村居①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⑤?大儿锄豆⑥溪东.中儿正织⑦鸡笼.最喜小儿亡(wú)赖.溪头卧⑧剥莲蓬.6《冬阳·童年·骆驼队》课文林诗音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它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就很难看.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暧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夏天它们到哪儿去?”“谁?”“骆驼呀!”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7《祖父的园子》课文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蜒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蜒了.蜻蜒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蜒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本文由-收集}“下雨啰!下雨啰!”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8《童年的发现》课文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烨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老师解释说.“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出去……”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只有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9《儿童诗两首》课文《我想》高洪波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呀.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伸进湿软的土地.。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b130a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9.png)
【导语】本课的三⾸古诗都是边塞诗,边塞诗⼜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活和⾃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发展的黄⾦时代。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学五年级下册语⽂第9课《古诗三⾸》课⽂原⽂ 从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 孤城遥望⽟门关。
黄沙百战穿⾦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_________ ①[从军⾏]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的⽣活。
②[⽟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肃敦煌西北。
③[楼兰]西城古国名,这⾥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译⽂】 青海湖上蒸腾⽽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暗淡,远远地可以望见⽟门关那座孤城。
黄沙万⾥,频繁的战⽃磨穿了战⼠们⾝上的铠甲,⽽他们壮志不灭,不将敌⼈打败誓不返回家乡。
送元⼆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杯酒, 西出阳关⽆故⼈。
注释 _________ ①[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治区库车县附近。
②[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位于渭⽔北岸。
③[浥]湿润,沾湿。
④[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肃敦煌西南。
【译⽂】 渭城早晨⼀场春⾬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朋友请你再⼲⼀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友⼈。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河东⼊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 南望王师⼜⼀年。
注释 _________ ①[将晓]快要天亮。
②[三万⾥河]指黄河。
“三万⾥”形容它很长。
③[五千仞岳]指华⼭。
“五千仞”形容它很⾼。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遗民]指在⾦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⑥[胡尘]指⾦统治地区的风沙,这⾥借指*。
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译⽂】 三万⾥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海,五千仞⾼的华⼭耸⼊云霄上摩青天。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eaca288bd63186bdebbc18.png)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第9課《古詩三首》課文原文從軍行[唐]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注釋_________①[從軍行]樂府曲名,內容多寫邊塞情況和戰士的生活。
②[玉門關]古關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
③[樓蘭]西城古國名,這裏泛指西域地區少數民族政權。
【譯文】青海湖上蒸騰而起的漫漫雲霧,遮得連綿雪山一片暗淡,遠遠地可以望見玉門關那座孤城。
黃沙萬裏,頻繁的戰鬥磨穿了戰士們身上的鎧甲,而他們壯志不滅,不將敵人打敗誓不返回家鄉。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釋_________①[安西]唐代安西都護府的簡稱,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附近。
②[渭城]秦時咸陽城,漢代改稱渭城,在今陝西西安西北,位於渭水北岸。
③[浥]濕潤,沾濕。
④[陽關]古關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南。
【譯文】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濕了輕塵,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
老朋友請你再幹一杯餞別酒吧,出了陽關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遊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注釋_________①[將曉]快要天亮。
②[三萬裏河]指黃河。
“三萬裏”形容它很長。
③[五千仞嶽]指華山。
“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遺民]指在金統治地區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塵]指金統治地區的風沙,這裏借指*。
⑦[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譯文】三萬裏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雲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第9課《古詩三首》知識點生字組詞仞:rèn(千仞、五千仞、山高千仞)嶽:yuè(東嶽、五嶽、岳父)摩:mó(摩擦、摩天樓、摩拳擦掌)遺:yí(遺書、遺忘、遺憾)涕:tì(鼻涕、涕淚、痛苦鼻涕)巫:wū(巫婆、巫師、巫峽)薊:jì(薊北、山薊、薊縣)襄:xiāng(襄陽、襄辦、襄理)破音字裳:cháng(裳裳者華)、shang(衣裳)遺:yí(遺民)、wèi(遺贈)問題歸納1.《從軍行》前兩句描寫了一幅什麼畫面?後兩句中我們體會到將士的什麼感情?(1)開篇描繪了一幅壯闊蒼涼的邊塞風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5e95e03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9.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一、《我的校园》
我的校园,美丽的校园,
蓝绿相间,花草竞相,
校舍美丽,绿树欢迎,
墙上挂满了画和模范,
我的校园,和谐的校园,
每个人都快乐和谐,
健康积极,勤奋好学,
不断进步,勇于发现,
我的校园,活泼的校园,
活动多样,快乐多彩,
用心经营,用智慧管理,
学习和生活,共同进步!
二、《给爷爷的一封信》
亲爱的爷爷:
您好!
今天,我们聚在一起,祝贺您八十大寿!我真欣喜呀!
爷爷,您是我心中最亲爱的人,您从小培养我,教育我,关心我,爱护我,我会珍惜这份爱的!
爷爷,您虽已经八十有八了,但您的身体仍然很健康,您的精神也很旺盛,您从不掉以轻心,从不放弃,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爷爷,您的八十大寿,我们都为您祝福!祝您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爱您的孙子/孙女
X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征。
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坡,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祖父的园子》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蚌是绿的。
蜜蜂则喻喻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
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非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
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我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蚌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栓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罗!下雨啰!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
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虹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了。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3.《月是故乡明》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比如“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的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后来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
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簿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4.《梅花魂》故乡的梅花又开了。
一年一度,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
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珀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有一天,母亲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干吗要回去呢?”“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啊!”哦!祖国,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地方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
我问母亲:“外公走吗?”“外公年纪太大了……”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椅上。
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鸣鸣鸣地哭了起来……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图,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毕竟也凉飕飕的。
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
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母亲只好眼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
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当年的我,还过于稚嫩,并不懂得,我带走的,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幅丹青、几朵血梅?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啊!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
你知道大人们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吗?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
先想一想可以了解谁的童年,如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邻居,再针对不同的对象,列出问题清单。
下面两个问题清单供你参考。
问题清单一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哪几篇课文?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是什么?课后最喜欢玩什么游戏?……问题清单二小时候玩过哪些玩具?最喜欢哪个玩具?为什么最喜欢它?这个玩具是怎么玩的?......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问,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出对个问题要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作简单的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不明白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适当追问。
交流之后,整理你的记录,和同学分享你了解到的情况和你的感受。
认真倾听,交流时边听边记录。
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翻阅影集、日记……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今天爷爷走了很远的路,给我买了一双心爱的球鞋。
接过爷爷递来的球鞋,我感觉手上沉甸甸的……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在全校开学典礼上发言,我很紧张。
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又有了信心……这次习作,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题目自拟。
写完后和同学交流,看看有没有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