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公开课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两首。

(2)理解《诗经》两首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经》两首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经》两首。

(2)学会欣赏《诗经》中的美景、美德和美好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诗经》两首。

(2)理解《诗经》两首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经》两首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把握《诗经》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词语含义。

(2)深入理解《诗经》中的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 自主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诗经》吟唱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诗经》的魅力。

(2)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和地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经》两首,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诗经》的感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经》两首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诗经》两首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4. 案例分析:(1)选取《诗经》中的典型诗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成果。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学生尝试运用《诗经》中的手法进行创作。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时间]一课时预习检查:了解了哪些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介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12课《诗经》二首(教案)

第12课《诗经》二首(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诗经》二首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和问题。首先,学生们对于古代诗歌的兴趣明显不足,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一定的距离感。这让我意识到,如何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是我在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讲授《关雎》与《蒹葭》的过程中,我尝试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多媒体手段,但感觉效果并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我未能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受到古代诗歌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在这方面进行改进,例如,通过举例说明古代诗歌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古代诗歌的重要性。
2.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分析《关雎》与《蒹葭》的艺术特色,使学生学会从诗歌中提取美的元素,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思维发展与创造能力: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鼓励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解读、讨论诗歌的过程中,锻炼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经》诗歌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经》二首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诗经》两首优秀教案(精选5篇)

《诗经》两首优秀教案(精选5篇)

•••••••••••••••••《诗经》两首优秀教案(精选5篇)《诗经》两首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两首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经》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初步了解赋比兴的手法。

3、了解朗读四言诗的节奏,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德育目标1、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诗经》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及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1、朗读2、点拨、讨论3、欣赏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关雎》[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欣赏,把握诗意。

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论语》中曾记载,孔子教育他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里所说的诗是指《诗经》。

意思是说,不学《诗经》,(在生活交往中)就不会说话。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朗读录音,注意正音。

关关雎鸠jūjiū窈窕淑女yaǒtiaǒ君子好逑hoqiú参差荇菜cēncī左右芼之mào寤寐求之wùmèi琴瑟友之sè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诗经二首》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

这两首诗歌都是《诗经》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关雎》描绘了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而《蒹葭》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感受到诗中的情感美。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诗经二首》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诗经》这一古老的文学形式,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诗经》的认识,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理解诗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和《蒹葭》;了解《诗经》的基本特点,如赋、比、兴等表现手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诗经》的语言美和情感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经》中的人情世故,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经》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2.突破策略:通过对比分析、实例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经》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讲解《诗经》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时,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2.互动法:在朗读、背诵等环节,采用互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3.小组合作法:在探讨诗中情感和意境时,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内容、作者简介、诗歌解析等;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参考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3.录音设备:准备录音设备,以便在朗读和背诵环节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诗经》的封面和简介,引导学生对《诗经》产生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的内容和情感。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语文《诗经》两首教案1第一课时一、《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有关常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特点;3.领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艺术技巧二、《诗经》两首教学重点1.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和比兴的艺术手法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三、《诗经》两首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四、教学过程1.导入课堂(放ppt)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

2.关于《诗经》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P90的注释。

2)教师提问: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现存诗______首。

b)《诗经》最初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时候被尊为儒家经典后,才有《诗经》之称。

c)《诗经》的六义是___________?从内容角度分析,《诗经》可分为___,__,___。

从表现手法角度,分为___,__,___。

3.放《静女》录音,字词梳理读音: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积累词汇:其:副词,多么。

姝:美丽。

俟:等候。

于:在。

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

蜘蹰:犹豫徘徊。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红色。

炜:鲜亮的光彩。

怿:喜爱。

牧:郊外田野。

荑:茅草芽。

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恋,婚姻的习俗。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精选16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精选16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篇124 《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识记古代文言实词,积累常用词意义。

2、用自己语言赏析诗歌,体会细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力描绘浪漫的爱情场景。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熟读课文老师查找有关图画和轻柔音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

《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

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入《关雎》,欣赏一场古人的爱情戏吧。

二、诵读,熟悉字音,结合注释掌握文意1、范读正音。

老师饱含情感朗诵或播放名家录音。

2、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个别诵读3、解释重点字词,掌握文意(关关、洲、窈窕、好逑、参差、流、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友、芼)三、共同研讨文意1、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学生创作并个别演示后,老师做总结示范:展示多媒体画面,并伴轻柔音乐,深情描绘:“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

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

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

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

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2、《关雎》中有一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请找出。

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老师紧接着翻译此句)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

第12课《诗经》二首教案

第12课《诗经》二首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诗经》二首的学习表现出相当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了他们对诗歌情感表达的思考,这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论介绍环节,学生们对于《诗经》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起兴手法和比兴手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感受这些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但我也意识到,单纯的理论讲解可能还不够,下次我可以尝试结合更多生动的例子或者实际操作,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第12课《诗经》二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2课《诗经》二首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主要包括《诗经》中的两首诗歌:《关雎》与《蒹葭》。教学内容如下:
1.朗读并背诵两首诗歌,感受《诗经》的语言特点。
2.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色,理解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3.了解《诗经》的历史地位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掌握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包括对爱情、婚姻、道德等方面的表达。
-鉴赏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意象的运用、结构的安排和情感的表达。
-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举例:《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起兴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引出诗歌主题,这是理解《诗经》诗歌表现手法的一个重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经》中的起兴手法、比兴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经》诗歌相关的情感表达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兴手法创作诗歌,体验情感表达的过程。

《诗经》两首教学教案

《诗经》两首教学教案

《诗经》两首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中的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

(3)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两首诗歌的意义。

(2)运用比较方法,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点。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中的美感和艺术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阅读兴趣。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经》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

(3)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教学难点:(1)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3)对《诗经》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经》的两首诗歌,掌握其内容、主题和表现手法。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诗歌,了解其基本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

(3)准备笔记本,记录课堂笔记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诗经》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两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歌,注意语音和节奏的准确性。

(2)鼓励学生背诵两首诗歌,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3. 文本分析:(1)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2)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点,探讨其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4. 讨论与思考:(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诗经》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经》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经》两首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经》两首教案教学设计1《诗经》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的《诗经》,其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都备受推崇。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文学作品,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以《诗经》中的两首诗歌《关雎》和《白雪》为例,探讨如何设计一堂富有趣味性和深度的《诗经》教学课程。

一、课堂设计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关雎》和《白雪》这两首诗歌,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了解诗歌的结构、韵律特征和诗歌的艺术手法;(2)对两首诗歌进行深入解读,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3)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感性理解和创造性的表达,写出自己的诗歌。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关雎》和《白雪》的阅读和诵读(2)《关雎》和《白雪》的讲解和解读(3)学生自主创作诗歌(4)讨论和分享1.3 教学步骤Step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诗经》?发现《诗经》整体氛围,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Step2 熟悉《关雎》和《白雪》的诗歌形式对两首诗歌进行介绍,包括结构、韵律特征和艺术手法Step3 理解《关雎》和《白雪》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通过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两首诗歌的情感和意义,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讨论, 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Step4 学生自主创作诗歌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感受,采用《关雎》和《白雪》的韵律和结构形式,自主创作诗歌,分享给全班同学。

对于写不出来的同学,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写作方法。

Step5 总结和讨论展示学生的自主创作,进行分享和讨论,互相评价。

理解《关雎》和《白雪》的精髓,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二、课后设计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关雎》和《白雪》产生良好的记忆和深入理解,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以下任务:(1)继续阅读《诗经》,了解更多的古代诗歌和文化;(2)对所写的自主诗歌进行修改和完善;(3)进行阅读笔记和感悟的整理。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经》的背景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时期。

解释《诗经》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诗经》。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章:课文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分析《诗经》中的两首诗歌。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2.2 教学内容选择两首具有代表性的《诗经》诗歌进行讲解。

分析诗歌的主题、形象、情感和艺术手法。

2.3 教学方法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课堂讨论和思考。

第三章:诗歌欣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诗经》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通过朗读和音乐欣赏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

3.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和音乐欣赏活动,增强他们的感官体验。

鼓励学生用语言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章:创作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诗经》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诗经》的艺术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4.3 教学方法提供创作指导和示例,帮助学生掌握创作技巧。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诗歌作品。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5.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回顾所学的内容和收获。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第六章:延伸阅读6.1 教学目标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强对《诗经》文化的理解。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5篇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5篇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5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1文本简析由出自“周南”的《关雎》和出自“秦风”的《蒹葭》组成的《诗经》二首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

两首诗都是诗经中的经典名篇,两首诗在主题内容上相似,情感基调相近,同时在艺术手法方面也都运用了重章叠唱和赋比兴的方式。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此后,历代学者评《关雎》皆“折衷于夫子”。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

“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

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

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

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

《诗经二首》教案3篇

《诗经二首》教案3篇

《诗经二首》教案3篇《诗经二首》教案1学习目标1、能说出《诗经》的基本常识,感受其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2、能说出两首诗表达的美好情感,当堂背诵两首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学习1、查阅《诗经》的相关资料,了解与之有关的文学常识。

2、熟读两首诗,对照注释理解大意,在有疑问之处作记号。

课堂学习导入:(背景音乐《在水一方》)爱情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作品的一大主题。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广为后人引用,“在水一方”被琼瑶作为书名,后又写成歌,而它们都出自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这熏陶了不计其数的文人的儒家经典。

一、《诗经》知多少学生交流查阅的相关资料,整理成百字以内的简介。

学生发言,补充。

教师总结相关文学常识。

(如:《五经》、“六义”)二、四读《关雎》一读:读通诗句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请一位学生朗读全诗,再由其他学生纠正字音、停顿上的错误。

齐读全诗。

二读:读懂诗意对照注释再读诗句,在小组中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并进行讨论,小组推选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教师在其间做好启发、指导工作,纠正学生错误,肯定学生言之有理的个性化理解。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诗。

三读:体会情感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句,注意诗句的重音、节奏。

小组推荐的代表参加朗读比赛,学生评委评论是否读出感情,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教师在其间作好必要的提点。

在古乐的配合中优胜者领读一段,其余的段落由全体学生齐读。

四读:品味诗韵讨论:这首诗的魅力在哪里?可从内容、写作多方面分析。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背诵全诗。

三、自读《蒹葭》依照四读《关雎》的方法(读通诗句-读懂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诗韵)自读《蒹葭》。

四、背诵两首诗个别背诵、小组背诵、齐背相结合。

课后作业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1.在《关雎》《蒹葭》中任选一首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学评论。

2.用优美的语言改写《关雎》或《蒹葭》中任意一段。

《诗经》两首教学教案

《诗经》两首教学教案

《诗经》两首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诗经》的背景及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诗经》的兴趣1.2 教学内容简介《诗经》的起源、历史地位和影响引导学生关注《诗经》中的文学价值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诗经》的相关图片和资料1.4 教学步骤1.4.1 提问:《诗经》在我们的文学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1.4.2 展示多媒体资料,介绍《诗经》的起源和特点1.4.3 引导学生关注《诗经》中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点第二章:《诗经》的文学特点2.1 教学目标分析《诗经》的文学特点理解《诗经》中的比兴、象征等修辞手法2.2 教学内容分析《诗经》中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文学特点探讨《诗经》中的比兴、象征等修辞手法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诗经》的文学特点2.4 教学步骤2.4.1 分析《诗经》中的语言特点,如古朴、真实、生动等2.4.2 引导学生从形象和情感角度分析《诗经》的文学特点2.4.3 通过具体案例,讲解《诗经》中的比兴、象征等修辞手法第三章:《诗经》中的爱情诗3.1 教学目标理解《诗经》中爱情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析《诗经》中爱情诗的文学特点3.2 教学内容筛选和解析《诗经》中的爱情诗分析《诗经》中爱情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情诗的主题和情感利用情感共鸣法,激发学生对爱情诗的共鸣3.4 教学步骤3.4.1 筛选并展示《诗经》中的爱情诗3.4.2 分析《诗经》中爱情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4.3 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爱情诗的特点第四章:《诗经》中的田园诗4.1 教学目标理解《诗经》中田园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析《诗经》中田园诗的文学特点4.2 教学内容筛选和解析《诗经》中的田园诗分析《诗经》中田园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4.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田园诗的主题和情感利用情感共鸣法,激发学生对田园诗的共鸣4.4 教学步骤4.4.1 筛选并展示《诗经》中的田园诗4.4.2 分析《诗经》中田园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4.4.3 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田园诗的特点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学目标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兴趣5.2 教学内容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诗经》5.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利用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4 教学步骤5.4.1 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诗经》的哪些内容?5.4.3 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诗经》第六章:《诗经》中的劳动诗6.1 教学目标理解《诗经》中劳动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析《诗经》中劳动诗的文学特点6.2 教学内容筛选和解析《诗经》中的劳动诗分析《诗经》中劳动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6.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劳动诗的主题和情感利用情感共鸣法,激发学生对劳动诗的共鸣6.4 教学步骤6.4.1 筛选并展示《诗经》中的劳动诗6.4.2 分析《诗经》中劳动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6.4.3 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劳动诗的特点第七章:《诗经》中的自然诗7.1 教学目标理解《诗经》中自然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析《诗经》中自然诗的文学特点7.2 教学内容筛选和解析《诗经》中的自然诗分析《诗经》中自然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7.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然诗的主题和情感利用情感共鸣法,激发学生对自然诗的共鸣7.4 教学步骤7.4.1 筛选并展示《诗经》中的自然诗7.4.2 分析《诗经》中自然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7.4.3 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自然诗的特点第八章:《诗经》中的历史诗8.1 教学目标理解《诗经》中历史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析《诗经》中历史诗的文学特点8.2 教学内容筛选和解析《诗经》中的历史诗分析《诗经》中历史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8.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诗的主题和情感利用情感共鸣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诗的共鸣8.4 教学步骤8.4.1 筛选并展示《诗经》中的历史诗8.4.2 分析《诗经》中历史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8.4.3 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历史诗的特点第九章:《诗经》的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9.1 教学目标理解《诗经》的艺术特色认识《诗经》的文化价值9.2 教学内容分析《诗经》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意象等探讨《诗经》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地位9.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诗经》的艺术特色9.4 教学步骤9.4.1 分析《诗经》的韵律、节奏等艺术特色9.4.2 引导学生从意象角度分析《诗经》的艺术特色9.4.3 通过具体案例,讲解《诗经》的文化价值10.1 教学目标巩固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诗经》研究的兴趣10.2 教学内容给出拓展学习建议10.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利用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0.4 教学步骤10.4.1 提问: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诗经》的哪些内容?10.4.3 给出拓展学习建议,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诗经》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的“教学内容”环节,需要重点关注《诗经》的背景及重要性。

诗经两首的教案(热门19篇)

诗经两首的教案(热门19篇)

诗经两首的教案(热门19篇)教学工作计划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这是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它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诗经两首人教版语文高一教案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讨论法。

3,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精选5篇)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精选5篇)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精选5篇)《诗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教学重点】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教学难点】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介绍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称为《诗》,又称《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才定名为《诗经》。

《诗经》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类。

而“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

《诗经》由于其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

它的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二、学习《关雎》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解决字词。

2、学生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老师点拨,弄清课文的意思。

首章从对雎鸠的和鸣,触动了男女爱慕的心情,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兴,接着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心情。

重叠“游哉”,用以表现思念之深;“辗转反侧”,形象地写出了求而未得时的苦闷焦躁。

第三章用了类似第二章的复叠方式,意思却有进一步发展。

男子以音乐挑动女子,博取她的欢心,借美妙的音乐,达成美满婚姻。

3、讨论全诗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4、主题归纳:《关雎》是一篇民间情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三、学习《蒹葭》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然后自读。

2、学生看注释,老师点拨,弄懂课文的意思。

⑴通过“溯洄”“溯游”的连用,侧面刻画了诗人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焦急与忧愁。

《诗经》两首 》教案

《诗经》两首 》教案

《诗经》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经》中的诗篇;(2)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题和情感;(3)分析《诗经》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的意义;(2)学会欣赏《诗经》的语言美、形式美和意蕴美;(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的魅力,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经》诗篇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分析《诗经》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3. 领悟《诗经》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经》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3. 对《诗经》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篇背景、字词含义、修辞手法等;2. 互动式教学:提问、讨论、分享,激发学生思考;3. 情境教学: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经》的美;4. 欣赏教学:引导学生品味《诗经》的语言、形象和情感。

五、教学内容:1. 《诗经》的简介:了解《诗经》的产生背景、地位和影响;2. 诗篇一:《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 诗篇二:《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黄鸟于飞。

);4. 诗篇三:《卷耳》(卷耳采采,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5. 诗篇四:《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6. 诗篇五:《兰曲》(兰曲兰叶,役夫执创设。

)。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经》的地位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诗篇朗读:让学生朗读诗篇,感受《诗经》的音韵美;3. 诗篇解析:分析诗篇的主题、情感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篇的理解和感悟;5. 诗篇翻译:讲解诗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