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

九年级上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

九年级上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能量、物质和力的学科,通过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周围世界的运动和互相作用。

九年级上学期的物理课程主要涵盖了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概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和总结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的核心知识点。

第一章:运动和载具1. 运动的概念: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参照点或参照物改变位置的过程。

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运动。

2. 物体运动的方式: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 运动的图像和图表:用图像和图表表示运动过程,如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

4.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5. 加速度和速度变化: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可以通过“减速度”和“正加速度”来区分物体的速度变化。

6. 运动的规律:运动的规律和方程式可以用来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如一维运动的匀速和匀加速度运动。

第二章:测量1. 测量的概念:测量是使用一定的标准和工具来确定物理量的数值。

2. 尺度和单位:尺度是物理量的一种表示形式,单位是用于比较和度量物理量的量度标准。

3. 长度、质量和时间:长度、质量和时间是基本物理量,分别用米、千克和秒表示。

4. 误差和精度:测量中的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数值之间的差异。

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5. 量纲和物理公式:物理量的量纲是指物理量的种类和单位组合形成的量纲式。

第三章: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态。

2. 现实生活中的力:摩擦力、弹力、重力等力对日常生活和物体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3. 压力:压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对单位面积的分布。

压力可以通过计算力与面积的比值来得到。

4. 浮力和密度:浮力是任何物体都会受到的向上的力。

密度是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第四章:工作和能量1. 功和机械能:功是力对物体做的作用,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知识点一、运动与力学1. 运动的描述与表示方法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通常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和表示运动状态。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加速度则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 直线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对于直线运动,我们可以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这三个基本物理量来描述。

位移的单位是米(m),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平方秒(m/s²)。

3. 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单位是牛顿(N)。

根据力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等。

4.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描述力学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则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关系。

二、力和压强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压强 = 力 ÷面积。

其单位是帕斯卡(Pa)。

2. 浮力与浮力原理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根据浮力原理,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重力时,物体将浮在液体或气体中。

三、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高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2.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描述了施加力对物体进行功的过程,机械能守恒定律表明在不受外力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四、电与磁1. 静电学基础静电学研究的是带电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带电物体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 电路中的电阻与电流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的变化量,单位是安培(A)。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其大小与导体物质的性质有关。

初三物理期末上册要点新

初三物理期末上册要点新

初三物理期末上册要点【前言】提高学习效率不要给自己限定学习环境与条件,只要想学习随时都可以进入学习状态,高效率的学习最怕拖、也怕各种借口。

相对宁静的环境能让我们学习少受外界干扰,但是保证高效学习的打算因素还是自律。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初三物理期末上册要点》,供大家查阅。

1.初三物理期末上册要点篇一能量与做功1、做功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1J的物理意义:1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N·m留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4、机械功原理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⑴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⑴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⑴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符号表达式:P=W/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⑴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特地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1J/s6、机械效率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⑴公式:⑴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W=Gh。

⑴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⑴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九年级期末物理上册知识点

九年级期末物理上册知识点

九年级期末物理上册知识点【九年级期末物理上册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运动及其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种,物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九年级期末物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

一、物理量和单位1. 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特性的量。

常见的物理量有长度、时间、质量、速度等。

2. 单位是用来衡量物理量大小的标准。

国际单位制是全球通用的单位制,包括米、千克、秒等。

二、运动学1. 位移与路径: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量,与具体路径无关。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指某一瞬间的速度。

3. 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的量度,与速度变化的时间和方向有关。

4. 运动图像:位移-时间图像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况。

三、力和运动1. 力和质量:质量是物体固有属性,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3.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受到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

四、机械能和功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3. 功:力在运动方向上的作用量,功与力和位移的乘积成正比。

五、压强和浮力1. 压强:物体上的压力与物体受力的面积的比值。

2.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上浮力。

3. 浮力的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上升时排开液体的重量。

六、光的传播和成像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2.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与入射光在折射界面法线两侧的折射角之比为一定值(即折射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麥。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现则•的 运动;⑤分子之间有间隙。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III 2020/5扩散越快。

2、分子间的作用力: ,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飢 外界压表现为斥力。

自动的缩小表现为引方:,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2>影响麻满毓栗麒毫2020/5/9Ill III‘①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如果没有温度差, 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氣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温度、质量、体积、状态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l°c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 J/(kg ・C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 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 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 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 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 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洪 2020/5,i f III III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 3,吸收热量之比为3: 1,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A. 9 : 2)B. 2 : 9C. 1 : 2D. 2 : 1如图15.5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

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表示热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填写I或H)图中A点的物理意义是O 若水的质量为1.5kg,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2020/5/9.. .1、热机: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一、力和压力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变形的原因,单位是牛顿(N)。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单位是帕斯卡(Pa)。

知识点:1. 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 力的合成:共线力的合成。

3. 压力的计算:压力的大小等于作用力除以作用面积。

二、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的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在相同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

知识点:1. 描述运动的两个重要概念:位移和速度。

2. 位移的计算:位移等于终点位置减去起点位置。

3. 速度的计算: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所用的时间。

4.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位移除以时间的比值。

5. 速度的单位:米每秒(m/s)。

三、力的作用和施力方式物体上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者两者同时改变。

施力方式有推力、拉力、摩擦力、重力等。

知识点:1. 推力和拉力:方向相同的力称为推力,方向相反的力称为拉力。

2. 摩擦力:阻碍物体之间相对运动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3.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单位是牛顿(N)。

4. 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5.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的力。

6. 引力: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四、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由一些简单的零件组成的机械装置,可以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轮轴、滑轮等。

知识点:1. 杠杆的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矩相等。

2. 杠杆的分类: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3. 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4. 轮轴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还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5. 机械优势:机械优势等于输出力除以输入力。

6. 力的损失:摩擦力、空气阻力等会引起力的损失。

五、能量和能量转化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单位是焦耳(J)。

能量转化是指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知识点:1. 动能和势能: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和形态有关。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整理一、物理量和基本单位1.物理量:物理量是反应物理现象并用于物理计量的量;2.基本物理量:有八个基本的物理量,即时间、质量、长度、电荷、温度、弹性、速度和能量;3.基本单位:时间单位:秒;质量单位:千克;长度单位:米;电量单位:库伦;温度单位:摄氏度;弹性单位:牛顿;速度单位:米/秒;能量单位:焦耳。

二、物理实验1.熔点实验:熔点实验是测量物质的熔点的实验;2.折射率实验:折射率实验是测量不同物质的折射率的实验;3.电耗实验:电耗实验是测量物体的电导率的实验。

三、物理定律1.动量定律:动量定律指定义,物体经受外力作用后,其线性速度的变化率等于外力大小;2.弹性定律:弹性定律指定义,弹性物体受弹力作用时,它的位移比弹力大小成正比;3.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定义,物质在力学和热学变化中,它的总能量是不变的;4.电磁定律:电磁定律指定义,电场和磁场之间有着相互联系,这种关系被称为电磁定律。

四、斜坡物理1.斜坡:斜坡是一个斜面,给予物体重力加速度的作用;2.斜坡物理实验:斜坡实验可用来探究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物体的运动规律;3.物体坡面:物体在滑动时,坡面的角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坡面的角度取决于重力加速度和摩擦力的大小。

五、热学1.比热容: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内某物质对温度变化时所吸积的可用内能;2.蒸发:蒸发是指物质以气体的形式从固体或液体表面散发出去的过程;3.过热:过热是指当温度超过物质的融化点时的状态;4.热量传递:热量传递是指物体在热源和热容之间传递热量的过程;5.恒定温度:恒定温度是指物体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并随热量传递而不断平衡温度。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将为你总结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的重要知识点,帮助你进行期末复。

以下是各单元的知识点概述。

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
- 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
- 运动的描述方法:图示法、表格法、公式法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 运动的曲线图解
- 速度和位移在图中的表示
第二单元:力和压力
- 力的概念和单位:牛顿(N)
- 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力的分类:接触力、非接触力
- 杠杆原理及其应用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压力=力/面积
- 浮力和浮力的原理
第三单元:机械能
-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机械能定理的应用
- 弹簧势能的计算
第四单元:热与能
- 热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热量和热量的计算
-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与能量的关系- 热量传递和能量转化的实例
第五单元:光的传播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镜子的成像规律
- 凸透镜成像规律
- 光的色散现象
-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速度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祝你复习顺利,考试取得好成绩!。

初三期末物理上册知识点

初三期末物理上册知识点

初三期末物理上册知识点1.初三期末物理上册知识点篇一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

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2、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1. 物理基础知识- 物理量与单位:力、功、能、压强等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 物理量的测量:直接与间接测量、准确度与精确度等测量相关概念。

- 物理规律与物理模型:物理规律、物理模型及其关系。

2. 运动- 矢量与标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与标量的区别与性质。

-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基本运动形式。

- 抛体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等抛体运动的特点与规律。

- 圆周运动:半径、周长、弧长等圆周运动相关概念。

3. 力与运动-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力学的基本规律。

- 惯性与质量:惯性与质量的概念与关系。

- 摩擦力:静摩擦力、动摩擦力等与摩擦力相关的概念与公式。

4. 能量与能量转换- 功与能量:功的定义与计算、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等相关概念。

- 功率与效率:功率的定义与计算、效率的计算与应用等相关概念。

- 机械能与动能:机械能的定义与计算、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等相关概念与公式。

- 弹性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的计算、弹簧的特性与应用等相关知识。

5. 压强与浮力- 压强:压强的定义与计算、压强的应用与实例等相关概念。

- 浮力与浮力原理:浮力的产生与大小、浮力原理的应用等相关概念与实验。

- 原子与分子:原子结构、分子运动等与原子分子相关的基本知识。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概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根据具体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学习和理解,并配合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与应用。

享受探索物理世界的乐趣吧!。

物理知识点九年级上期末

物理知识点九年级上期末

物理知识点九年级上期末在九年级上学期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对我们理解物质和能量的本质以及世界的运行方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九年级上学期的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

第一部分:运动和力学一、均匀速度运动:均匀速度运动是指物体在同样的时间内,每个时间单位内行驶相同的距离。

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物体在均匀速度下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二、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发生变化的情况。

我们学习了如何绘制物体在变速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位移-时间图,并能够根据这些图像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力和牛顿定律:我们了解了力的概念,学习了如何计算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同时,我们还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根据牛顿定律,我们学习了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状态,并通过示意图和力的分析来解释各种运动现象。

四、重力: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物体的重力和重量,并了解到重力是与物体质量有关的。

第二部分:能量和功一、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

我们学习了不同形式的能量,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等,并且了解到能量是可以转化和传递的。

二、功和功率:功是指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工作。

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物体所做的功以及功率的概念。

同时,我们了解到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能量转化的速率。

第三部分:光学一、光的传播规律:光线是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受到折射、反射、吸收等现象的影响。

我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并能够用这些定律解释一些光学现象。

二、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物质:我们了解到不同的物质对光的透过程度不同,分为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物质。

我们学习了这些物质的特性和用途。

第四部分:电学一、电流和电路:我们学习了电流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电流的大小。

同时,我们了解到电流需要在一个闭合的电路中才能够产生。

二、电阻和电阻率:电阻是对电流流动的阻碍。

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电阻的大小以及不同材料的电阻率。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第一章: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发生的物理量,用来描述物体相互影响的程度。

2. 力的计算: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即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3. 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用来描述物体受到的压力。

4. 压强的计算: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F/A,即压强等于力除以单位面积。

第二章:运动和力的关系1.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 能量守恒定律:在封闭系统内,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 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的力,会导致物体之间的运动减慢。

4. 阻力:运动物体与运动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导致物体受阻减速。

第三章:光的传播和成像1. 光的传播方式:光的传播分为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2.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3. 成像规律: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1/f=1/v+1/u,通过凹透镜成像的规律为1/f=1/v-1/u。

4. 光的色散:光在经过折射、反射、散射等过程中会发生颜色分离的现象。

第四章:电和磁1.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电流的大小由通过电流的电荷数量和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决定,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的流动方向决定。

2.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为I=U/R,即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3. 磁场的产生和磁感线:电流在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磁感线用来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4. 电磁感应: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第五章:声音和波动1. 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声音的主要特性包括声音的频率、振幅和音速。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和固体等传播,传播的速度和介质的性质有关。

3. 波的特性:波是一种传递能量的现象,波的主要特性包括波长、频率、振幅和波速。

4. 驻波和多普勒效应:驻波是在两个波源之间形成的波与反射波叠加形成的现象,多普勒效应是当光源或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物理九年级上期末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上期末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上期末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界的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为九年级上学期最后的物理知识点总结,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所学的重要内容。

一、力和运动在物理中,力是指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牛顿第一定律是我们最基础的力学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受外力作用,那么它将保持静止;如果一个物体正在运动,并且没有外力作用在它身上,那么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二、机械能和机械功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可以分为势能和动能两种形式。

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的关系而具有的能量,例如,把书放在书桌上,它会具有重力势能。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例如,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

机械功是指力对物体做的功。

机械功可以用公式W = F × s计算,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运动的距离。

三、电学知识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电荷、电流和电磁场等现象。

理解电路是电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

电路由电源、导线和负载构成。

根据导体的电阻不同,我们将电路分为两种类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通过电路中的每个元件,而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流通过不同的支路。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它描述了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的公式为V = I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四、光学知识光学是物理学的另一个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

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粒子和波动性质。

根据光的传播路径和物体的相对位置,我们将光的传播分为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传播。

当光通过界面时,它可能发生反射、折射或透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在界面上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基本概念1、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单位:帕斯卡(Pa):1Pa=1N/m2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具有流动性。

4、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通过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显示薄膜受到的压强大小5、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6、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7、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8、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9、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0、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原理:连通器里装同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基本公式1、压强通用公式:P=F/S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基本规律1、液体压强特点:①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②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④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增大压强方法:①S不变,F↑②F不变,S ③同时把F↑,S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3、液体压强主要类型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6、升力原理: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1、实验方案①原理:F浮=F向上-F向下②器材:溢水杯、小桶、弹簧测力计、③步骤:㈠测出物体重力G㈡测出小桶的重力G0㈢把物体浸入水中,测出物体完全浸没后测力计示数F和排开水和小桶总重力G12、计算物体的浮力进行验证: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排开液体重力:G排=G1-G0基本概念1、杠杆①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九班级上册物理期末学问点复习资料章一电学初步1、静电现象:⑴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⑵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⑷电荷间的互相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⑸要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可使用验电器;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⑹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2、电路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⑴各元件的作用: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

电源:供电;开关:掌握电路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⑵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

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剧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

做试验时,肯定要避开短路;家庭用电时也要留意防止短路。

⑶画的电路图说明留意事项:①用统一规定的符号;②连线要横平竖直;③线路要简洁、整齐、美观。

⑷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

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

⑸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区分:(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①路径法②撤除法③支点法)3、电流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

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

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⑴电流表的读数:一看量程,二算分度值,三读数。

⑵电流表的接法:①电流表必需串联在电路中;②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量程;④严禁将电流表与电源或用电器并联。

(留意:①在不超过测量值的状况下,应尽量使用较小的量程测量,对于同一个电流表来说,量程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②在不能估量被测电流大小的状况下,可先用的量程试触,依据状况选用合适的量程。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运动与力1.物体的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2.速度与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等3.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4.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5.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6.重力:地球引力的存在与作用,质量与重力的关系7.水的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浸没程度、液体密度的关系二、声与光1.声的传播与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产生、传播媒质、反射、折射等2.声音的音调:声源振动频率高低所决定的音调高低3.光线的传播与光的特性:光的传播直线性、光的反射、折射、散射等4.光的折射与光的速度:折射定律、折射率与光速度的关系5.瞳孔的调节:眼睛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来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量6.凸透镜与凹透镜:焦距、物距、像距、放大率等相关概念三、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及变化2.相变:具体依据物质温度的变化和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变3.内能与物质热运动:分子热运动能量与物体温度的关系4.功与能: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公式及功与能的转化5.能源与能量转化:化学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等能源及其相互转化四、电与磁1.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电流的计算公式、电阻、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电器等)2.电阻:电阻的定义、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与电流、电阻与导线材质、电阻与导线长短的关系3.串联与并联: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4.磁性材料与磁场:磁场的产生、磁力线、磁性材料的分类5.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生电动势的计算公式、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五、力学的应用1.动量: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动量转移的应用2.动力学:功、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应用、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及应用3.飞行器原理:空气动力学原理、物体在空气中飞行的相关概念及应用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对于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思考,通过解题、演示等方式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初三物理上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初三物理上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声音在15C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物理期末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物理期末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物理期末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九年级上册的物理课程中包含了多个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力和运动力是物体或系统能够改变自身状态的原因。

力的大小表示物体受到的作用的强度,力的方向表示物体受到的作用的方向。

力的单位是牛顿(N)。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或外力合力为零时,物体的状态将保持不变,即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将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是与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除以物体的质量。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表明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压力和浮力压力是物体受到的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强度。

压力的计算公式是力除以受力面积。

浮力是指物体浸没或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受到的上升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相等且方向相反。

三、压强和杠杆原理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压强的计算公式是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杠杆原理是指杠杆平衡时两边的扭矩之和为零。

杠杆的力臂是指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到杠杆转轴的垂直距离。

扭矩的大小等于力乘以力臂,扭矩的单位是牛顿·米(Nm)。

四、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动能的大小等于一个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的平方再乘以1/2。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力,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较高而具有的能力,重力势能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再乘以物体的高度。

弹性势能是指物体由于被压缩或拉伸而具有的能力,弹性势能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弹性系数的一半乘以物体被压缩或拉伸的长度的平方。

五、物体的运动特性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置,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位移除以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部分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间存在间隙。

B、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2)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3)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6.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物态改变时内能改变。

7.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做功:对物体做功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

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

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

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2)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8.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4)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5)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9.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计算:Q=cm△t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表示质量; △t表示温度差,题目中用“升高(了)”、“降低(了)”作提示。

内燃机部分1.热机: 把燃料燃烧放出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

(1)内燃机结构:进气门、汽缸、活塞、排气门、连杆、曲轴、(火花塞、喷油嘴)。

(2)一个冲程:指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

(3)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4)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2次,曲轴(飞轮)转动2周、气体对活塞做功1次。

2.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 结构:汽油机有火花塞,柴油机有喷油觜; 燃料:汽油机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吸入空气;点火方式:汽油机用火花塞点燃(点燃式),柴油机不用点火(压燃式)。

3.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单位:焦耳/千克符号:J/kg (气体用J/m3 )4.计算公式:Q完全=mq=Vq5.热机效率 :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所用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表达式:η=W有用/Q放6.提高热机效率的措施: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烧更充分;②减少内能损失;③保持运动部件润滑良好,减少克服摩擦所带来的能量损失。

7.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能量.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电荷部分1.带了电荷: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3.两种电荷: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7.中和:正电荷和负电荷放在一起发生相互抵消的现象。

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8.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因为电子带负电。

9.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电流的单位:国际单位:A;1A=1000mA1mA=1000μA10.电流的测量: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它的电阻非常小。

1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1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14电路组成:①电源: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②用电器: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15.三种电路: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16.串联和并联:串联并联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17.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电压和电流部分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的单位: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3.电压表: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选择量程: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4.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5.电阻: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R,单位:欧姆。

1MΩ=1000KΩ 1KΩ=1000Ω6.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

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7.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8.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1)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

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欧姆定律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2)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I=U/R。

3.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②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

三者单位依次是A、V、Ω;4.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5.伏安法测电阻:(1)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如图)6.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I=I 1=I2(2)电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