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及其应用教案汇总
教学中互联网的使用的教案
![教学中互联网的使用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eb1c9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12.png)
教学中互联网的使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和技能。
3. 提高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和信息检索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等。
2. 互联网的作用:信息获取、沟通交流、学习娱乐等。
3. 正确使用互联网: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避免沉迷等。
4. 互联网技能:搜索引擎使用、信息筛选、在线学习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互联网的正反面案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学习互联网技能。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互联网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互联网的正反面案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践,学习搜索引擎使用、信息筛选等互联网技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联网基本概念和作用的理解。
2. 实践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互联网技能。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六、教学资源1. 互联网教学PPT。
2. 互联网使用案例。
3. 搜索引擎使用教程。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对象初中学生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避免沉迷。
2.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十、课后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互联网素养。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互联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他们在互联网上常用的应用和平台。
2. 分享心得: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
七、教学活动1. 网络安全教育: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如如何设置复杂的密码、如何防止病毒感染等。
互联网应用网上交流教案(计算机运用教学设计表)
![互联网应用网上交流教案(计算机运用教学设计表)](https://img.taocdn.com/s3/m/0fc25e7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9.png)
互联网应用网上交流教案(计算机运用教学设计表)第一章:互联网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互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互联网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熟悉互联网的常用术语和缩写。
二、教学内容1. 互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互联网的基本组成:服务器、客户端、网络协议等。
3. 互联网的功能:信息传递、资源共享、在线交流等。
4. 互联网的常用术语和缩写:、、IP地址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互联网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互联网的功能。
3. 互动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的常用术语和缩写。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联网定义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互联网功能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列举互联网的常用术语和缩写,以检验学习效果。
第二章:电子邮件应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邮件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和格式。
3. 学会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二、教学内容1. 电子邮件的定义和作用。
2. 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创建、编辑、发送和接收邮件。
3. 电子邮件的格式:主题、、附件等。
三、教学方法1. 演示法:教师演示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和格式。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学会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3. 互助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帮助解决发送邮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实践:检查学生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操作是否正确。
3. 学生互评:让学生评价同伴的电子邮件,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第三章:即时通讯工具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即时通讯工具的定义和功能。
2. 掌握即时通讯工具的基本操作。
3. 学会使用即时通讯工具进行在线交流。
二、教学内容1. 即时通讯工具的定义和功能。
2. 即时通讯工具的基本操作:添加好友、发送消息、语音视频通话等。
3. 常见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方法:、QQ、钉钉等。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98e70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c.png)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Internet 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使学生掌握 Internet 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 Internet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协议和体系结构。
(2)IP 地址、域名系统和网络接入方式。
(3)Internet 常见服务如万维网、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的原理和应用。
2、难点(1)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
(2)IP 地址的分类和子网掩码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和 Internet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展示Internet 应用的使用方法。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网络操作和应用练习。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上网搜索资料、在线购物、社交媒体等,从而引出计算机网络和 Internet 的主题。
2、计算机网络基础(约 30 分钟)(1)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拓扑结构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阐述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重点讲解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模型,以及各层的功能和协议。
3、 Internet 原理(约 40 分钟)(1)讲解 Internet 的概念、起源和发展。
(2)详细介绍 IP 地址和域名系统,包括 IP 地址的分类、表示方法和子网掩码的计算,以及域名的构成和解析过程。
(3)解释网络接入方式,如拨号上网、宽带接入、无线接入等,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4、 Internet 应用(约 50 分钟)(1)万维网(WWW)介绍 WWW 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讲解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包括网页浏览、搜索、书签管理等。
互联网应用接入互联网教案(教师电脑计算机运用教学设计表)
![互联网应用接入互联网教案(教师电脑计算机运用教学设计表)](https://img.taocdn.com/s3/m/84866ed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8.png)
互联网应用接入互联网教案(教师电脑计算机运用教学设计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理解互联网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掌握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等。
2. 互联网的工作原理:TCP/IP协议、域名系统、网络接入等。
3. 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操作:浏览器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
4. 网络安全知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常见网络安全问题、防范措施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网络安全知识等。
2. 演示法:展示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跟随操作。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网络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教学素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确保可以连接互联网。
3. 教室具备网络接入条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互联网的工作原理,让学生理解互联网是如何工作的。
3. 演示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操作,如浏览器的使用、搜索引擎的运用等。
4. 学生跟随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讲解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6. 学生分组讨论网络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
7.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9. 下次课进行课后作业的讲解与讨论。
10. 课程结束,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价,了解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互联网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网络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操作实践: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操作互联网应用的熟练程度,以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
互联网应用网上交流教案(计算机运用教学设计表)
![互联网应用网上交流教案(计算机运用教学设计表)](https://img.taocdn.com/s3/m/b951833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64.png)
教学设计思路
采用讲解、演示、操作练习、个别指导、自主学习和集体讲评的方法分任务进行教学。建议采用机房教学,以讲、练、评一体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巡视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指导或讲评,重要问题在最后的时间里进行重点讲评。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法
使用效果
安装、使用QQ
教学幻灯片和计算机系统
讲解播放或操作演示
使用QQ空间
教学幻灯片和计算机系统
讲解播放或操作演示
使用QQ微博
教学幻灯片和计算机系统
讲解播放或操作演示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了解网络资源包含的内容和范围
5分钟
讲解网络资源包含的内容和范围
让学生了解网络资源包含的内容和范围
听讲、思考、解答问题
了解使用QQ微博的方法步骤。
实习
使用QQ微博
10分钟
巡视辅导
练习使用QQ微博的方法。
掌握使用QQ微博的方法。
复习、总结
回顾以上教学要点
3分钟
讲解、演示、布置上机实习要求
听讲、思考
强化学习效果
讲评
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
7分钟
讲解
演示、讲解、发言、讨论
纠正常见错误,强化学习效果
教
学
反
思
点
添加好友,建立班群(由班长负责),加入班群,与好友互发信息
掌握使用QQ相互交流的方法。
演示讲解
使用QQ空间
5分钟
分步骤讲解使用QQ空间的方法。
听讲、思考、解答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918c8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e.png)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
3. 熟悉常用的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
4. 学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
5. 了解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
2. 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的体系结构及各自的作用。
3. 常用的网络协议,如、FTP、TCP/IP、DNS等。
4. 网络设备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如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等。
5. 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和设备。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应用场景和问题。
3. 使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
4. 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材。
2. 准备网络实验环境,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
3. 准备案例分析和讨论题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课后作业,包括相关练习题和实验报告。
3. 实验操作能力,包括网络设备的配置和故障排除。
4.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第3-4周: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的体系结构及各自的作用。
3. 第5-6周:常用的网络协议,如、FTP、TCP/IP、DNS等。
4. 第7-8周:网络设备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如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等。
5. 第9-10周: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
6. 第11-12周: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以便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 在讲解网络协议时,举例说明其应用场景,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了解常见的互联网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了解常见的互联网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54e1ab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0.png)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了解常见的互联网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如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在线购物等。
2. 掌握互联网应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对互联网应用的正确使用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
教学步骤:一、引入(10分钟)1.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互联网应用的图标,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用途。
2. 学生根据图标和自己的经验回答,教师逐个点名学生,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教师简单介绍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
讲解搜索引擎的作用和常见的使用方法。
2. 教师介绍社交媒体,如微信、QQ、微博等。
讲解社交媒体的定义和如何正确使用。
3. 教师讲解在线购物平台,如淘宝、京东等。
介绍在线购物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30分钟)1.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如购物中遇到的问题、搜索引擎搜索结果的排序、社交媒体信息的真实性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案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醒学生在使用互联网应用时注意事项。
四、活动设计(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互联网应用使用体验活动,可以是搜索引擎搜索、社交媒体的使用或在线购物的浏览等。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互联网应用进行体验,并根据体验过程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 学生的体验报告可以包括对应用的评价、优点和缺点等方面,并且可以提出自己对该应用的改进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体验报告,并互相交流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回顾互联网应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使用互联网应用时是否存在不规范或不安全的行为,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写一篇100字以上的学习心得体会。
2.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补充和扩展本节课的内容,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教案
![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22f33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1.png)
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教案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探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在教学中的作用,为教师们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
二、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1. 信息获取更加便捷:通过互联网,教师和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取海量的信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 资源共享和合作学习:利用互联网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资源共享,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 提升教学效率:在线教学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资源的在线管理和评价,提升教学效率,节约时间成本。
三、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示例1. 利用在线教育平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课件、习题等资源,学生可以在线学习,提前预习或复习。
2. 利用教学资源网站进行教学辅助:教师可以利用各类在线教学资源网站,如“中国大学MOOC”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
3. 利用在线测试工具进行实时测验: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测试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四、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挑战与对策1. 教学资源不够优质:学生在网上搜索资料容易受到不准确、虚假信息的影响,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权威的学习资源。
2. 学生过度沉迷网络:学生可能会过度沉迷于互联网,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
3. 教师对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对互联网技术应用不熟练,教育部门应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五、结语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质量。
教师们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希望本教案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互联网教案5篇
![互联网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5e83b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c.png)
互联网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军训心得、学习心得、培训心得、条据文书、读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military training experiences, learning experiences, training experiences, doctrinal documen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互联网教案5篇教案编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与教学目标进行对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教案编写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学习策略,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互联网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互联网教案模板及范文
![互联网教案模板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00265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c.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认识到互联网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互联网的探索兴趣,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
2. 教学难点:互联网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互联网发展相关资料、案例分析。
2. 学生: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互联网接入设备。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互联网吗?请谈谈你们对互联网的了解。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互联网是一种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它连接着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教师讲解互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现状。
- 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如第一台互联网主机、互联网的普及等。
2. 互联网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教师列举互联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 学生讨论互联网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3. 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 教师讲解网络安全知识,强调保护个人隐私、遵守网络道德。
- 学生分享自己在网络生活中的经验,讨论如何避免网络风险。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如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互联网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收集互联网相关的新闻、案例,撰写一篇关于互联网发展的文章。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下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成果。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65030e804d2b160b4ec09a.png)
第8章精彩的Internet应用课题第一节搜索引擎的使用课时教学内容1、搜索引擎工作原理2、常用搜索引擎3、搜索引擎查询的技巧与策略教学目标理解搜索引擎工作原理了解常用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查询的技巧与策略教学重点理解搜索引擎工作原理掌握搜索引擎查询的技巧与策略教学难点掌握搜索引擎查询的技巧与策略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设疑法、提问法)导入:在生活中有问题问别人时往往得到一个同样的答案:问我干嘛,自己不会去百度啊。
而面对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怎样才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呢?搜索引擎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新课教学(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1、搜索引擎工作原理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s)是一个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然后供用户查询的系统,是一个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网站,它使用某些程序将因特网上的所有信息归类以帮助人们在茫茫网海中搜寻到所需要的信息。
首先,搜索引擎是通过一种遵循特定规律的软件跟踪网页的链接,从一个链接爬到另外一个链接,像蜘蛛在蜘蛛网上爬行一样,所以称为“蜘蛛”,也称为“机器人”。
搜索引擎蜘蛛的爬行是被输入了一定的规则的,它需要遵从一些命令或文件的内容。
然后,通过蜘蛛跟踪链接爬行到网页,并将爬行的数据存入原始页面数据库。
其中的页面数据与用户浏览器得到的HTML是完全一致的。
搜索引擎蜘蛛在抓取页面时,也做一定的重复内容检测,一旦遇到大量抄袭的内容,蜘蛛很可能就不再爬行。
搜索引擎将蜘蛛抓取回来的页面,进行识别并消除噪声(版权声明文字、导航条、广告等)。
最后,当用户在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后,搜索引擎调用排名程序索引库数据,计算排名并将排位高的页面显示给用户,排名过程与用户不直接互动,整个搜索过程都是自动完成的。
2、常用搜索引擎百度、360综合搜索。
3、搜索引擎查询的技巧与策略1)intitle搜索范围限定在网页标题2)site搜索范围限定在特定站点中3)inurl搜索范围限定在url链接中4)双引号“”和书名号《》精确匹配三、扩展项目马上使用浏览器体验上网吧。
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教案
![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f0327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e.png)
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围绕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展开,旨在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在学生中培养对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互联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互联网常用技术和工具的操作方法。
3. 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检索、数据分析和应用开发。
4. 培养学生对互联网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认知和风险意识。
5. 培养学生合作与创新的能力,实践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互联网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介绍互联网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讲解互联网的基本组成和运行原理。
2. 互联网技术与工具的应用:探讨常见的互联网技术和工具,如Web浏览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等,并进行操作演示与实践。
3. 互联网应用开发:介绍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编写HTML、CSS和JavaScript的能力,实现简单的互联网应用开发。
4. 互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强调网络安全意识和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教授常见网络攻击类型和防范措施,讨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方法。
5. 互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探索互联网技术在商业、教育、医疗、交通、娱乐等领域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对创新应用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项目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互联网技术和工具,加深学生对互联网应用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案例分析:引用真实的互联网应用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其中的技术和创新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发学生对互联网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和重要性。
2. 概念解释:介绍互联网的定义、基本组成和主要功能,并结合图示和实例进行说明。
互联网及应用串讲讲案
![互联网及应用串讲讲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3fb164e45c3b3567ec8b7b.png)
第一章 Internet/Intranet 概述1.1 Internet的发展1.Internet的定义Internet是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互联而成的计算机互联网。
2.Internet的基本概念基于TCP/IP协议的网间网使用和开发这些网络的用户群可以从网络上获得的资源集狭义的Internet指上述网中所有采用IP协议的网络互联的集合,TCP/IP 协议的分组可以通过路由选择实现相互传输,它亦可称为IP Internet 广义的Internet指IP Internet.加上所有能通过路由选择至目的站的网络,包括使用电子邮件等应用层网关的网络、各种存储转发的网络以及采用非IP协议的网络互联的集合3.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过程Internet起源于ARPA网1969年到1983年是Internet的形成阶段,也是研究试验阶段1983年到1994年是Internet的实用阶段。
1.2 计算机网络的一般结构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种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之为计算机网络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一、网络硬件网络应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质基础。
常见的网络硬件有:计算机、网络接口卡、集中器、节点机、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以及传输介质等。
网络中的计算机主要分为两类①客户机:具有访问网络功能的不同计算机,它们向网络客户提供服务,也称工作站。
②服务器:具有较强的计算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的高档计算机,它们面向网络客户提供服务,并负责对网络资源的管理。
二、网络软件网络软件是实现网络功能所不可缺少的软环境。
网络软件通常包括:网络协议和协议软件、网络通信软件和网络操作系统。
3.局域网的组成一、服务器服务器是运行于网络上提供网络服务的计算机,使网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网络至少要有一台服务器,也可有多台。
服务器的主要功能:为网络工作站上的用户提供共享资源、管理网络文件系统、提供网络打印服务、处理网络通信、响应工作站上的网络请求等。
互联网应用教案:遨游因特网
![互联网应用教案:遨游因特网](https://img.taocdn.com/s3/m/b66150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c.png)
互联网应用教案:遨游因特网章一:教学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尤其在教育领域,互联网应用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因此,开展针对互联网应用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互联网浏览器——遨游,以掌握互联网使用方法和技巧的基础。
章二:教学目标1.了解遨游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功能。
2.学习使用遨游浏览器进行网站访问、搜索、下载、收藏等操作。
3.能够分析收集到的网络信息并正确运用。
4.提高信息素养能力,从中获取有用的知识信息。
5.使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互联网,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避免上当受骗等风险。
章三:教学内容1.初识遨游浏览器(1)遨游浏览器简介(2)遨游浏览器的安装与卸载(3)遨游浏览器的主要界面和功能模块介绍2.网站浏览(1)了解URL(2)网页导航和常用网站介绍(3)使用遨游浏览器打开网站(4)网站浏览的注视点3.搜索引擎的使用(1)搜索引擎的作用和分类(2)知名搜索引擎介绍(3)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4)检索策略和常用技巧4.网络资源的下载与收藏(1)资源下载的常见方式(2)网页中的图像、音频、视频和文档等资源的下载方法(3)如何收藏喜欢的网页(4)如何删除收藏网页5.网络信息访问分析(1)如何分析网页中的信息(2)如何正确评估网页的价值(3)如何做到正确、全面、及时地分析网络信息(4)如何在网络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6.网络安全与防范(1)常见网络安全问题及预防措施(2)如何避免上当受骗(3)网络信息安全,防止病毒侵袭章四:教学过程1.整体的教学过程设计(1)授课方式:多媒体辅助讲解、操作演示、交流讨论等(2)教学呈现:PPT演示、实物、网络图形等辅助教具(3)教学互动:提问、小组讨论、操作实践、网络答题等2.具体的教学方案第一课时:初识遨游浏览器(1)教师介绍遨游浏览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让学生了解遨游浏览器的安装和卸载方法,并讲解安装的正确步骤(3)学生跟随教师动手实践,让学生熟悉浏览器的主要界面和功能模块第二课时:网站浏览(1)教师讲解URL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介绍网页导航和常用网站,并让学生了解网站访问的注视点(3)让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如何在遨游浏览器中打开和退出网站第三课时:搜索引擎的使用(1)教师介绍搜索引擎的作用和分类(2)讲解使用知名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的方法(3)介绍搜索技巧和检索策略,并让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操作体验第四课时:网络资源的下载与收藏(1)教师讲解资源下载的常见方式和网页中各类资源的下载方法(2)讲解如何在遨游浏览器中收藏喜欢的网页,如何删除收藏网页第五课时:网络信息访问分析(1)教师讲解如何分析网页中的信息,如何正确评估网页的价值(2)介绍如何在网络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第六课时:网络安全与防范(1)教师讲解网络安全问题及预防措施(2)教授学生如何避免上当受骗,如何防止病毒侵袭章五: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实践表现和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
互联网应用网上交流教案(计算机运用教学设计表)
![互联网应用网上交流教案(计算机运用教学设计表)](https://img.taocdn.com/s3/m/478ab82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1e.png)
互联网应用网上交流教案(计算机运用教学设计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在网上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起源、发展、特点等。
2. 互联网的应用领域:浏览网页、搜索信息、网上交流等。
3. 网络安全知识:保护个人信息、防范网络病毒、识别网络陷阱等。
4. 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法和技巧:合理规划上网时间、筛选信息、文明交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网络安全知识和正确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网络安全知识和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安全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网络安全案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实践,掌握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都能上网。
2. 教学素材:网络安全案例、互联网应用实例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互联网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介绍互联网的起源、发展、特点等,使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情况。
3. 讲解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引导学生了解浏览网页、搜索信息、网上交流等互联网应用,展示互联网的便利性。
4. 网络安全知识讲解:通过分析典型的网络安全案例,使学生了解保护个人信息、防范网络病毒、识别网络陷阱等网络安全知识。
6.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网上交流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当操作,引导学生掌握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法。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提高信息素养。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互联网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网上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Internet及其应用》教案-2024鲜版
![《Internet及其应用》教案-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f8cb8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1.png)
常见的远程登录服务
Telnet和SSH是两种常见的远程登录服务,它们分别采用不同的协议 和技术来实现远程登录。
2024/3/27
24
Telnet服务与应用
Telnet服务简介
Telnet是一种基于TCP/IP协议族的远程登录服务,它使用明文传输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 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024/3/27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31
2024/3/27
文件传输服务的定义
文件传输服务是指通过网络将文件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 一台计算机的服务。
文件传输服务的重要性
文件传输服务是Internet上最基本、最常用的服务之一, 它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共享和交换文件,促进了信息的流 通和知识的传播。
文件传输服务的分类
根据传输方式和协议的不同,文件传输服务可分为FTP、 P2P等多种类型。
式表、JavaScript脚本语言等。
2024/3/27
03
Web 2.0与Web 3.0
介绍Web 2.0和Web 3.0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包括社交媒体、云计算、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12
Web浏览器与服务器
Web浏览器
介绍主流Web浏览器的特点和功能, 包括Chrome、Firefox、Safari等, 以及浏览器的内核和渲染引擎。
P2P文件共享的应用场景
P2P文件共享技术广泛应用于大文件传输、流媒 体传输、实时通信等领域,如BT下载、在线视频 等。
2024/3/27
P2P文件共享的原理
教学中互联网的使用的教案
![教学中互联网的使用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abdd1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c.png)
教学中互联网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安全、合理地使用互联网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介绍互联网的起源、发展以及与信息技术的区别。
2. 互联网的作用:阐述互联网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应用。
3. 互联网的正确使用:介绍安全上网、文明上网、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4. 网络信息的辨别:引导学生学会辨别真伪信息,拒绝不良信息。
5. 网络道德与法律:讲解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让学生自觉遵守。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正确使用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负面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网络道德与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互联网,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互联网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
2. 讲解: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正确使用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网络负面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网络道德与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互联网,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检验其实际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与进步。
六、教学活动设计1. 互联网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实际使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体验互联网的便利性。
2. 网络安全知识竞答: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竞答,增强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
3. 网络信息辨别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网络信息,让学生学会辨别真伪,提高信息素养。
高三信息技术课程教案学习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应用
![高三信息技术课程教案学习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f27856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8.png)
高三信息技术课程教案学习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应用高三信息技术课程教案:学习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应用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高三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网络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协议与传输方式(2) 互联网应用与服务- 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范围- 常见网络应用程序介绍- 网络安全与数据传输保护(3) 网络管理与维护- 网络管理基本原则与方法- 网络故障排除与修复- 网络性能监测与优化3. 教学步骤(1) 导入与激发兴趣- 引入网络相关话题,如互联网的普及、移动应用的发展等,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与示范- 以课件、多媒体等形式,讲解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应用;- 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网络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3) 基础梳理与巩固-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和各层次的功能;- 针对网络协议、传输方式等内容,设计练习与讨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 综合应用与创新拓展- 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设计并实现网络应用小项目;- 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应用发展趋势,提出创新想法与解决方案。
(5) 总结与评价-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 针对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的理解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与反馈。
4. 教学资源准备- 计算机设备、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互联网接入工具;- 相关教材、课件、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5. 教学评估方法-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参与讨论、问题解答等;- 学生课后作业和实践项目评估;- 学生对网络应用发展趋势的创新提案。
6. 课后延伸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网络安全、信息化发展等领域的最新动态,自主学习并深入探索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前沿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高三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应用。
互联网及其应用教案汇总
![互联网及其应用教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594a53ffc4ffe473268ab1a.png)
①建立FTP连接:FTP计算机域名或FTPIP地址(运行FTP时打开)open计算机域名或FTPIP地址(命令连接);
②文件目录查询:PWD(查询当前目录)、CD(改变当前目录)、LS(列简单文件目录)、DIR(列详尽的目录信息)
③设置传输模式:ASCII(文本模式)、BINARY(二进制模式);
计算机1、2、4班
计算机1、2、4班
2
授课题目
第五章 实用网络应用(5.3-5.4)
教学参考
及教具
互联网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贾卓生主编、2012年9月第1版
多媒体教学设备、板书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的:掌握文件传输使用的协议,检索的工作原理,菜单式信息查找工具Gopher。
要求:熟练掌握关键字信息查询工具WAIS和FTP的常用命令。
《互联网及其应用》教案
备课日期:2016.3.1
授课人:
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及应用
学期:2015-2016学年下学期
《互联网及其应用》教案首页
NO:
授课日期
2016.3.2
2016.3.2
2016.3.3
2016.3.3
授课节数
班级
计算机1、2、4班
计算机1、2、4班
计算机1、2、4班
计算机1、2、4班
6.2.1 UNIX系统的邮件服务器
6.2.2 在Windows NT上建立电子邮件系统
1、什么是域名服务。
答:在网络中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的服务,负责控制本地域名数据库中的名字解析。
2、邮件服务的功能是什么?
答:以电子传播为媒介,交互往返邮件。
3、域名服务器的类型有哪几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能及
知识点
技能点:NetscapeNews新闻组的配置。
知识点:掌握新闻组分类,使用E-mail访问USENET,电子公告板的含义和功能,常用的BBS软件,VRML语言。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上机实验
作业和
课后记
课本P1688、9、10、12题
教学附页
教学环节
教务科
签审
《互联网及其应用》教案首页
授课日期
2016.3.23
2016.3.23
2016.3.24
2016.3.24
授课节数
班级
计算机1、2、4班
计算机1、2、4班
计算机1、2、4班
计算机1、2、4班
2
授课题目
第六章互联网常用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6.1-6.2)
教学参考
及教具
互联网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贾卓生主编、2012年9月第1版
远程服务器工作过程:通知你的计算机它已准备好为你服务;等候你输入命令;收到命令后,对你的命令做出反映;把结果传送到你的计算机;重新等候你的新命令。
教务科
签审
《互联网及其应用》教案首页
授课日期
2016.3.9
2016.3.9
2016.3.10
2016.3.10
授课节数
班级
计算机1、2、4班
计算机1、2、4班
2
授课题目
第五章 实用网络应用(5.1-5.2)
教学参考
及教具
互联网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贾卓生主编、2012年9月第1版
多媒体教学设备、板书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的:掌握电子邮件使用的协议,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
要求:熟练掌握电子邮件和远程注册。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电子邮件使用的协议,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远程注册和Telnet命令的用法。
计算机1、2、4班
计算机1、2、4班
2
授课题目
第五章 实用网络应用(5.3-5.4)
教学参考
及教具
互联网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贾卓生主编、2012年9月第1版
多媒体教学设备、板书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的:掌握文件传输使用的协议,检索的工作原理,菜单式信息查找工具Gopher。
要求:熟练掌握关键字信息查询工具WAIS和FTP的常用命令。
2、常用命令:
①建立FTP连接:FTP计算机域名或FTPIP地址(运行FTP时打开)open计算机域名或FTPIP地址(命令连接);
②文件目录查询:PWD(查询当前目录)、CD(改变当前目录)、LS(列简单文件目录)、DIR(列详尽的目录信息)
③设置传输模式:ASCII(文本模式)、BINARY(二进制模式);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域名服务器和解析器,解析方式,电子邮件服务器,UNIX系统的邮件服务器,WindowsNT4.0下DNS服务器的配置。
难点:WindowsNT4.0下DNS服务器的配置。
技能及
知识点
技能点:掌握在Windows NT上建立电子邮件系统。
知识点:域名服务器和解析器,解析方式,电子邮件服务器,UNIX系统的邮件服务器,WindowsNT4.0下DNS服务器的配置。
答:电子邮件的特点是:速度快、价格低廉、方便、一信多发、多媒体邮件、自动定时邮件;
工作过程:①用户利用电子邮件系统写信;②将电子邮件交给电子邮件系统;③电子邮件系统将邮件传送到邮件服务器;④邮件服务器利用SMTP协议将电子邮件在服务器间传递;⑤电子邮件被传送到目的服务器⑥目的服务器将电子邮件转送到接收者的电子信箱中;⑦接收者使用电子邮件系统从电子邮件服务器中接受邮件;⑧接收者使用电子邮件系统阅读、转发或回复邮件;
多媒体教学设备、板书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的:掌握域名服务器和解析器,解析方式,电子邮件服务器,UNIX系统的邮件服务器,WindowsNT4.0下DNS服务器的配置以及掌握在Windows NT上建立电子邮件系统。
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NT4.0下DNS服务器的配置以及掌握在Windows NT上建立电子邮件系统。
④取送文件:GET文件名(取文件)、MGET文件名文件名(取多个文件)、PUT(发送文件)
结束操作:QUIT或BYE。
3、导致文件下载不一致的错误:网络错误、传输模式设置错误。
4、Netscape既是一个WWW浏览器以是一个FTP客户程序。
5、Archie:文件查找服务;Gopher:菜单式信息查找工具;
6、全球信息网(WWW):是分布式超媒体系统,是融合信息检索技术和超文本技术而形成的使用简单,功能强大的全球信息系统,也是基于Internet的信息服务系统;
7、ARCHIE服务系统:是一个数据库以及和这个数据库相关的一套检索方法;
8、GOPHER服务系统:是通过菜单方式向用户提供的一个文字方式的应用检索界面,可通过菜单访问到Internet上所有的资源及信息。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上机实验
作业和
课后记
课本P1521、3、5、6题
教学附页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备注
5.3 文件传输
5.3.1 什么是FTP
5.3.2 FTP的工作原理
5.3.3 FTP的文件格式
5.3.4 FTP的常用命令
5.3.5 用电子邮件获取文件
5.3.6 WS-FTP的使用
5.4 检索和信息服务
3、转发服务器4、缓存服务器
4、邮件服务器管理与维护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别名管理2、邮件队列管理3、邮件日志管理
5、在一网络中,已有一台域名服务器,但另一台UNIX客户机只能通过IP地址访问其它主机,但不能用域名访问,为什么?如何解决?
答:域名服务器没有配置好,或域名解析功能还没有打开。
解决方法:通过修改操作系统中的域名文件,打开其域名解析功能。
难点:Telnet命令的用法
技能及
知识点
技能点:电子邮件的使用。
知识点:电子邮件使用的协议,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
Internet Mail的使用,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上机实验
作业和
课后记
课本P147 6、7、8、12题
教学附页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备注
5.1 电子邮件
5.1.1电子邮件的特点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备注
5.5 网络新闻组
5.5.1 风格新闻组分类
5.5.2 NetscapeNews新闻组的配置
5.5.3 使用E-mail访问USENET
5.6 电子公告板
5.6.1 电子公告板的含义和功能
5.6.2 常用的BBS软件介绍
5.6.3 BBS的使用
5.6.4 常用缩略语和表情符号
5.7 WWW浏览
6、测试。
在NT系统中,可根据提示一步步选择完成。
教务科
签审
《互联网及其应用》教案首页
授课日期
2016.3.30
2016.3.30
2016.3.31
2016.3.31
授课节数
5.8 虚拟现实
5.8.1 虚拟现实的概念
5.8.2 虚拟现实的功能
5.8.3 VRML语言
5.9.网络娱乐
1、电子公告板BBS的概念和BBS软件的共同特点?
答:电子公告板BBS(BulletinBoardSystem);
共同特点:都能执行远程登录的功能,在窗口中输入文本,并在窗口中显示BBS画面;都有地址簿功能;都可以进行文本的拷贝和粘贴;对终端进行设置。
5.1.2电子邮件使用的协议
5.1.3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5.1.4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
5.1.5Internet Mail的使用
5.2 远程注册
5.2.1 什么是远程注册
5.2.2 远程注册的原理
5.2.3 Telnet的使用
1、远程登录:指在网络通信协议TELNET的支持下,使用户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终端的过程;
2、电子邮件:是Internet上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服务,它是通过连网计算机与其它用户进行联络的快速,高效,价廉的现代化通信手段;
3、电子邮件的使用协议?在Internet中发出电子邮件使用SMTP协议,在自己的电脑中收信使用POP协议,而要从传送汉字则需要MIME协议。
4、电子邮件的特点和工作过程?
《互联网及其应用》教案
备课日期:201业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及应用
学期:2015-2016学年下学期
《互联网及其应用》教案首页
NO:
授课日期
2016.3.2
2016.3.2
2016.3.3
2016.3.3
授课节数
班级
计算机1、2、4班
计算机1、2、4班
计算机1、2、4班
计算机1、2、4班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上机实验
作业和
课后记
课本P1946-15题
教学附页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备注
6.1 域名服务器
6.1.1 域名服务系统
6.1.2 域名服务器和解析器
6.1.3 解析方式
6.1.4 UNIX下DNS服务器的配置
6.1.5 WindowsNT4.0下DNS服务器的配置
6.2 电子邮件服务器
5、远程注册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答:远程注册(TELNET)是Internet的远程登录协议,它使本地用户通过网络注册到另一台远程计算机上,访问远地系统的资源。
客户机工作过程:建立和服务器的TCP连接;从键盘上接收你输入的字符;将字符串转换为标准格式并送给远程服务器;从远程服务器接收信息;把信息显示在你的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