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碑 王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碑 王鄂

三、碑刻、刻石与鹊山祠的遗迹遗物

原扁鹊庙区及山上赞颂扁鹊的碑刻林立,数量很多。现仅存宋碑、元碑及明、清两代的重修碑记、祭文、诗谒等。

重点碑刻有《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碑,元代碑刻。位于山门口西侧,坐西面东。元至元五年(1268年)立石。碑青石质,高2.8米,宽0.94米,厚0.3米,弧形碑首,浮雕六龙,矩形碑额,龟跌座。碑文楷书,计30行,少者5字,多者53字,共计1025字,碑阴字多漫漶。藏春居士刘秉忠书丹。此碑不但是研究扁鹊生平的重要史料,而且碑文可折射出修扁鹊殿的沧桑历史。元朝太医院颜天翼于至元五年重修此庙,中途病逝,其妻张氏及其长子伯禄,继承遗志,完成未竟之业,其次子伯祥,请求皇帝立碑,世祖忽必烈应允沼令翰林学士王鄂撰写“神应鹊王庙记”碑文,由元朝重臣、太保,邢台人刘秉忠书丹。

此碑在考古研究上和书法芝术上均有较高的价值,是目前现存难得的碑刻。

原碑上有碑楼,方形楼阁式建筑分三层,全用砖雕仿木结构。雕刻精湛,实属神品,可惜毁于一旦。碑文如下: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臣王鄂奉敕撰,藏春居士刘秉忠书丹,前中书省都事刘郁篆额。

臣闻医之有益于世,尚矣!自神农氏尝百草以救民疾苦,由是本草之学兴焉;轩辕氏与天师岐伯问答至道,而后《内经》、《素问》出焉,唐虞三代靡不由之。故为人臣、为人子者,皆通医术。--有差错,则为不忠不孝。下于列国以医名世者浸多,盖奇杰之士遇时平主圣则坐庙朝为卿相,以福天下,其或生也不偶,材无所施,往往隐于医流,蠲疴起废,拯赢劣,护安全,跻之寿考之域。显晦虽殊,原其用心仁则一也。考之信史,今鹊山王是也。王姓秦氏,名越人,渤海鄚人也,少为舍长。一日,舍客长桑君过,君知其非常人,传诸禁方使勿泄,既而取怀中药,饮以上池之水。自是以诊脉为名,而内见病者五脏症结,湔汤涤秽,其效如神,乃游四方,随俗应变。在咸阳为小儿医;过邯郸为带下医;过洛阳为耳目痹医;过齐知桓侯必死,去不治;过虢,太子死,谓尸蹶,能复生;之赵,自称扁鹊,适简子病,五日不知人,告以秦穆公事。简子病愈即中丘之蓬山赐地四万亩,时往来居之。后同虢太子来游,采药于是山,因易名蓬鹊。王薨,数灵应,或入霄寐,或降药饵,皆能愈人奇疾。

汉唐以来,像而祀之者,旧矣,五季之乱,数经残圮。周显德中,安国军节度使陈恩让为重修之。是时碑刻,已有称王,未知封自何代。宋嘉佑初,仁宗不豫,遣使诣庙求医,使未至而疾廖,始降玺书赐号神应。神宗熙宁二年,有李光禄者知邢州,数岁不登,祷之即应,命以岁时医流民庶所献,

不归公帑,专以奉神;委内丘令张仲孙、龙岗令杨守道,芸其役,曾不曰旬,厥功告毕。重檐密庑,嶷然可观。金、明昌元年,内丘令赵实亦尝修之,而皆非朝命。一经劫火,焚荡无余。

国朝龙兴,百废具举。岁癸未,节度副使苏仲毅然昌率重葺旧基,以官事牵制,殿未瓦而止。四方祈祷者,但为位以祭。今上,皇帝之在潜也,知州民久困,自职绥抚,以庙在境内,尝遣使致祭祠,所使还乘间其言废状。时上默有崇起之意,及顾提点太医院,颜公天翼乞致仕,遂令主其庙而修焉。凡岁收香火之资,半以修庙,余令赡其家。天翼,良医也。征赴厥庭二十余载,诊治调护宣力为多,既受命鸠材募工,从事匪懈。无可,志愿未遂,而遽尔云亡。夫人张氏,子伯禄,继志述事。克成厥终。次子伯祥承奉御侧奏乞,勒贞石治后世。制可,以付臣鄂。臣昔史事天翼,义均同气,滥膺宠委,谨录遗事,拜乎稽首,而为之铭。铭曰:蓬山苍苍,襄水洋洋,彼有人焉非常,俨立祠于其旁。厥出禁方,得之长桑,涤垢湔肠,病常愈于膏盲。邦人不忘,祀事孔彰,披兖而裳,垂旒而王,庙经兵荒,废为荆榛瓦砾之场,崇赴有时,待我圣皇。厥初颜君宠命是将,志愿未毕,遽尔云亡。继之有人,乃配阿张,二子皆贤,伯禄伯祥。落成之曰,归功庙堂,勒为丰碑,令闻戴扬。王其有灵,降福穰穰,风雨和时,年迄用康。跻斯民于仁寿之域,而衍圣祚于无疆。至

元五年(1268)岁次戊辰二月十五日嘉议大夫上都留守悬带虎符兼开平府总管府口口口立石

尧山魏琰刊

《重修神应侯庙记》碑,宋代碑刻。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立。现移至扁鹊殿前。

圆形碑首,碑高2.05米,宽0.8米,厚0.22米。由将仕郎守邢州龙岗县令场守道撰文并书。碑文楷书21行,每行少者4字,多者45字,共计700余字。碑文叙述了扁鹊医术高超,后人称颂之事,修葺此殿事宜。为研究扁鹊的生平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碑文如下:

四方馆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使持节眉州诸军事,眉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兼御史大夫知邢州本州事兼管内河堤劝农使,兼本州观驻泊兵马钤辖柱国陇西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一百户李瑞懿立石夫祀矫举,所以称有功于民者,故封域之内,山泽之广,岁穰时美,无怪风剧雨,以为暴其庥于神乎!苟民被于泽,光灵不泯其名,有以动后世,皆可以报之以严,而事之宜备也。邢之西北隅,距治城八十里曰蓬山,跨其上神应侯祠在焉。按史迁本传,其渤海鄚人也,授长桑君术,治人之疾,虽筋骨冥昧之间,切脉望色而无不愈者。观其大概遭世襄微,上无明天子,非不能低簪扬眉取轩冕之贵,唯以方技自晦,盖古之所谓隐君子也。神吾术足以惠人,又岂特为政哉?赐田于赵而多游焉。既没,

民思其功,乃立宇以祀,因号其山为鹊山。世戴其仁犹生之初,祈田之野老,四时腥熟,交趋若市然哉。弗诬祥庆数下,嘉佑初,仁宗不豫,虽药未喜,虔祷于神,遽报如响,始得谥侯,因以神应为号。太守李公,被天子明命,君于兹土,下车视俗,详练政术,废纲颓波仆而复起,威破奸胆,仁沐疲瘵,虽龆龀之子,犹涵泳其宽厚之化而鼓舞也。治民之道既周,事神之礼亦举然。而岁慊而旱,翘意得沾屡遣属吏致诚,执羞而告之,甘雨膏雪,圻内沾润欢谣和气,充溢上下。夫生能寿于人,没能福于民,光灵不泯,其名动于后世。此所谓报之不可不严,而事之不可不备也。公乃曰:庙貌未隆,旧制狭陋,丹绿之辉,剥昧而就,灭神明所凭,非所以安灵报功以称于后也。然每岁之间,民所献物,蹄负相轧,掌于有司,既而一归公帑。供神之余岂可他费?乃反资其物于庙,而完新之,不取以官,无劳乎民,檄县之令专董其役,数旬而功告休。重檐密庑,森然如翼,增卑而高,仠隘以广,败朽易而宏洪,薄恶云而炫丽,望之俨然渠渠而可仰也,地复奥而清,山齐怪而峙。呜呼,虽不幸以死,而灵明余泽烨于千百岁之下,得祀于无穷。其宇既严,其报益备,宜神之可宅而安矣。守道叨命麾下,俾识之文,坚避不容,强颜为之,但直举其事。熙宁二年岁次已酉七月二十八日立山南东道节度推官给事郎试大理评事知邢州内丘县事

张仲孙修建将仁郎邢州龙岗县令杨守道撰并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