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作业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每个核苷酸单体由三部分组成,下面哪项不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基团()A. 一个己糖分子B. 一个戊糖分子C. 一个磷酸D. 一个含氮碱基2)A. 纤维素麦芽糖 C. 糖原 D. 淀粉3.RNA和DNA)A. 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 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 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E. 以上都不是4)A. 酶可以缩短反应时间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 C. 许多酶还需要非蛋白的辅助因子和辅酶才能完成催化功能 D. 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5.酶的竞争性抑制剂能够()A. 与酶的底物结合,使底物不能与酶结合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使底物不能与酶结合C. 与酶的特殊部位结合,破坏酶的活性 D. 同时和酶与底物结合,使酶无法和底物直接结合6A. ATPB. 葡萄糖 D.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7.下列对酶的描述正确的是()A.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B. 酶可以改变反应的方向酶的变构位点经常和反应抑制有关 D. 酶的催化专一性通常比化学催化剂的专一性差8.Griffith和Avery所做的肺炎链球菌实验是为了(A. 寻找治疗肺炎的途径B. 筛选抗肺炎链球菌的药物证明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蛋白不是遗传物质 D. 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9.1952年Hershey和Chase利用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完成的噬菌体实验中用到的关键技术是()A. PCR技术B. DNA重组技术 D. 密度梯度离心技术10)A. 细胞核核糖体 C. 线粒体 D. 类囊体11.蛋白质的合成是直接以(()A. 单链DNAB. 双链DNA D. tRNA12.如果黄色果实(Y)对绿色果实(y)为显性,矮株(L)对高株(l)是显性,那么YyLl 基因型的植株和yyll基因型的植株杂交,则()A. 所有后代都是矮株,黄果B. 3/4是矮株,黄果C. 1/2是矮株,黄果是矮株,黄果DNA复制时,序列5′-TAGA-3′合成下列()互补结构。
生命科学导论第五次作业王桂山

生物多样性(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姓名:王桂山学号:10110340318 班级:11教育信息技术(3班)最后一次生命科学导论作业:一: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层次?(1)1,生物多样性:生物所有物种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把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包含在一个组合之内。
因此生物多样性既是生物之间以及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的体现,也是生物资源丰富多彩的标志。
(2)生物多样性在理论与实践研究上通常包括三个层次:即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生物物种受威胁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你认为当前生物多样性将或已经面临哪些威胁?(1)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为物种濒危等级定义了9个等级:1)灭绝:如果1个生物分类单元的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列为灭绝。
2)野生灭绝:如果1个生物分类单元的个体仅生活在人工栽培和人工圈养状态下,列为野生灭绝。
3)极危:野外状态下1个生物分类单元灭绝概率很高时,列为极危。
4)濒危:1个生物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但在可预见的不久将来,其野生状态下灭绝的概率高,列为濒危。
5)易危:1个生物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或濒危的标准,但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其在野生状态下灭绝的概率较高,列为易危。
6)近危:一个生物分类单元,经评估不符合列为极危、濒危或易危任一等级的标准,列为低危。
7)无危:1个生物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或濒危的标准,该分类单元列为无危。
8)数据不足:对于1个生物分类单元,若无足够的资料对其灭绝风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评估时,可列为数据不足。
9)未评估:未应用有关IUCN濒危物种标准评估的分类单元列为未评估。
(2)面临的危险:1)大面积森林收到采伐、火烧和农垦。
草地遭受过度放牧和垦殖,导致生境的大量丧失,保留下来的生境也支离玻碎,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影响;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3)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占用了大面积土地,破坏大量天然植被,并造成大面积污染;4)外来物种大量引入或者侵入,大大改变元原来的生态系统,使原生物种收到严重威胁;5)无控制旅游,使一些尚未受到人类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6)土壤、水、大气受到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别对相对封闭的水生系统带来毁灭性影响;7)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候形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使自然系统无法适用。
生命科学导论(中国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绪论单元测试1.玉米的祖先是墨西哥的大刍草A:错B:对答案:B2.甘薯源自北美的野生祖先A:对B:错答案:B3.列文虎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光学显微镜A:错B:对答案:B第一章测试1.遗传物质是DNA的发现者是()A:AveryB: MendelC:Watson 和CrickD:Miescher答案:A2.狭义的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核酸B:糖类C:蛋白质D:脂类答案:A3.DNA双螺旋分子表面有大沟和小沟,其形成原因是()A:两条分子的极性相反B:配对碱基的糖苷键夹角不是180度C:碱基方向相反答案:B4.与蛋白发生互作的场所常常是DNA的()A:小沟B:碱基对之间C:大沟答案:C5.以下哪个蛋白不是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A:拓扑异构酶B:单链结合蛋白(SSB)D:解螺旋酶(helicase)E:逆转录酶答案:E6.以下关于基因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比绿色开花植物,酵母基因组中基因的密度很大B:基因组越大基因家族越多C:基因组中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占比与生物遗传复杂性正相关D:基因组越大基因越多答案:A7.关于真核基因的论述错误的是()A:长度是由外显子长度决定的B:是不连续基因C:长度是由内含子长度决定的D:一个基因家族中的不同成员表现出外显子的相关性答案:A8.合成生命是完全由人工合成的DNA来控制的细胞A:对B:错答案:A9.DNA的复制在细胞分裂前发生2次A:对B:错答案:B10.基因组越大意味基因的数目越多A:对B:错答案:B第二章测试1.Woese提出的三域学说是基于()序列的分析A:28S rRNAB:5S rRNAC:16S rRNAD:23S rRNA答案:C2.下列哪个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A:荚膜B:细胞壁C:细胞膜答案:A3.以下菌株哪个能产生伴胞晶体?A:黑曲霉B:苏云金芽胞杆菌C:白僵菌D:青霉菌答案:B4.能够合成抗生素的主要微生物是()A:青霉菌B:大肠杆菌C:芽胞杆菌D:放线菌答案:D5.菌可以在异形胞中进行固氮作用A:错B:对答案:B6.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都是多细胞的微生物A:对B:错答案:B7.鞭毛和菌毛都是细菌的运动器官A:对B:错答案:B8.支原体是无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是能营独立生活的最小型的生物A:错B:对答案:B9.真菌的鞭毛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见A:错B:对答案:B10.噬菌体的外型属于()A:复合对称B:角对称C:二十面体对称D:螺旋对称答案:A第三章测试1.属于古细菌的是A:大肠杆菌B:产甲烷菌C:嗜热酸菌D:极端嗜盐菌答案:BCD2.原叶体是蕨类植物的配子体A:对B:错答案:A3.苔藓植物的孢子体高度发达A:错B:对答案:A4.传粉现象的出现,使得有性生殖过程完全摆脱了外界水的限制A:错B:对答案:B5.雌雄蕊多数且螺旋排列是被子植物原始性状之一A:错B:对答案:B6.禾本科植物的花序是以小穗为单位的A:对B:错答案:A7.草莓果实类型是A:浆果B:聚合果C:单果D:聚花果答案:B8.染色体变异包括A:行为变化B:修饰C:结构变化D:数目变化答案:ACD9.变异是进化的材料,而选择决定了进化方向A:对B:错答案:A10.生殖隔离只能发生在交配前A:对B:错答案:B第四章测试1.起源于温带的植物,常常一年中有1个生长高峰期A:错B:对答案:A2.拟寄生往往是一种变相的捕食行为A:对B:错答案:A3.地衣是藻菌长期共生形成的生物类群A:错B:对答案:B4.成熟的群落具有一定的水平和垂直结构A:错B:对答案:B5.植被随海拔变化与随纬度变化具有相似规律A:错B:对答案:B6.二氧化碳和甲烷是常见的温室气体A:错B:对答案:B7.大气中,初级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能够成为次级污染物,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导论选修课期末作业

1.你是否认同“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我认同。
生物科学技术直接关系到与人民生活、卫生、健康密切相关的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同时,对环保、能源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渗透、交叉作用,能够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对21世纪的人类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20 世纪50 年代初所建立的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指导和引发下, 近50年来生命科学在分子水平上取得了长足发展。
特别是在20 世纪的最后20 年中, 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更加令世人瞩目。
例如,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波动力学的创始人,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了必定存在一种生物大分子晶体,其中包含着数量巨大的遗传密码的排列组合。
可以预料,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的基础上,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一定会更近一步。
一方面,生命科学领域非常广阔,很多是和化学,物理,电子学交叉在一起的交叉科学,而这些领域起步较早,给生命科学打开了一条路,智慧的科学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追问生命的奥秘;另一方面,社会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生命科学这一领域的科技技术、成就、产品,以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或减轻人们的痛苦(如生病,生活的不便)。
分子生物学将在生命科学中保持主导地位;细胞生物学还将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科学继续发展;脑科学将代表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高峰;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将带来农业、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的革命,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使生物产业成为全社会的产业支柱。
展望这个百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组学与发育生物学的关系、基因组学与生物进化及生命起源的关系、生物信息学的作用和地位, 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对21 世纪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些研究,将会接踵而至。
同时,正如《生命科学导论》中提到,生命科学研究正在进入精神世界,即研究人脑的活动,想要探讨思维、情感等机理。
生命科学导论试题

生命科学导论试题一、选择题1. 生命科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是什么?A. 非生物体的物理性质B. 生物体的生理机能C.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D. 地球的环境变化2.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A. 遗传学B. 生态学C. 地质学D. 细胞生物学3. 细胞理论是由哪两位科学家提出的?A. 达尔文和瓦利斯B. 施莱登和施旺C. 巴斯德和科赫D. 摩尔根和霍奇金4. 在生物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概念是由谁首次提出的?A. 阿尔弗雷德·罗素·华莱士B. 查尔斯·达尔文C. 格雷戈尔·孟德尔D.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5. DNA双螺旋结构是由哪两位科学家发现的?A. 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B. 罗莎琳·富兰克林和莫里斯·威尔金斯C. 弗朗索瓦·雅各布和雅克·莫诺D. 奥斯瓦尔德·艾弗里和科林·麦克劳德二、填空题1. 生命科学是研究________、生物多样性、遗传学、生物进化等的科学。
2.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________技术来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
3. 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于地球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其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4.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________组成。
5. CRISPR-Cas9是一种基因编辑技术,它允许科学家在生物体的基因组中进行精确的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本内容。
2. 描述DNA复制过程中的主要步骤。
3. 解释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4. 讨论人类活动对生物进化的可能影响。
5. 阐述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潜在的风险和伦理问题。
四、论述题1. 分析基因组学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对未来医疗发展的影响。
2. 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及可能的应对策略。
生命科学导论作业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作业答案2.试从蛋白质的结构分析其功能多样性?答:构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1)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2) 组成蛋白质数目不相同 (3)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4) 每种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相同。
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多样性,概括有: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不是蛋白质);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至少20种,他们不同的排列组合,就有了不同的蛋白质,而且空间结构也有不同。
这就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吧,不知道对不对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元素,蛋白质结构的不同就导致了生理功能的不同,比如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有些有免疫作用等3. 、作用不同:呼吸作用是新陈代谢过程一项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它是为生命活动的各项具体过程提供能量(ATP)。
所以呼吸作用在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是一刻都不能停止的,呼吸作用的停止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固定的太阳能。
呼吸作用分需要氧气参加的有氧呼吸和无需氧气参加的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可生成酒精(如果实存久了会有酒味)或乳酸(如玉米胚),有氧呼吸生成的是CO2和H2O,二者都能释放能量。
教材所讲授是指有氧呼吸。
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原料,它们二者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两个过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没有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就不可能有呼吸作用与氧反应被分解的有机物,没有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空气中也不可能有持续足够供给生物呼吸的O2,如果没有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且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能量变化吸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生科导论作业

1、你如何看“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这个命题?20世纪是自然科学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
其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
生物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例如,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等。
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随着数理科学广泛而深刻地深入生物科学和一些先进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的出现,21世纪生命科学必将成为主导科学。
2、生命的主要特征有那些?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合结构基础;2、生物体都有新城代谢作用;3、生物体都有适应性;4、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5、生物体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6、生物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光合作用的定义及其重要意义?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绿色植物和藻类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细菌(如带紫膜的嗜盐古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的生化过程。
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
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及细菌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10%~20%左右。
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关键。
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4、叶绿体有哪些色素?它们的理化性质有何异同?它们分布在哪里?叶绿素a和b,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都是光合色素。
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大多数叶绿素a,所有的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负责吸收和传递光能。
它们都存在于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
5、光合作用可分为哪三大过程?各个过程中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光反应阶段光能→A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2,暗反应阶段(叶绿体基质)A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6、为什么C3途径是光合碳同化的最基本途径?C3途径是光合碳代谢中最基本的循环,是所有放氧光合生物所共有的同化CO2的途径。
生命科学导论作业

题目:生命与环境——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班级:轻化161 姓名:李成祥学号:1601010103上了生命科学导论课,我认识到生命科学领域的神秘和奇妙。
课上,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ppt和精彩万分的小视频,深入浅去,尽可能的让我们理解相关的生物常识和理论。
下面我将探讨生命与环境——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什么是生命和环境?生命是环境的产物,生命在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从而构成现在我们生活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微生物原本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染处理材料,应用在污水、废气的处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
利用微生物作用的生化法因其投资少、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且微生物的来源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培养,处理污染简便,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环境污染的发生主要由人类活动所致,但微生物与环境质量也密切相关。
一方面微生物具有污染环境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微生物也具有很强的修复环境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因此,控制和消除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利用微生物所具有的净化环境的作用,无疑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创建和谐新型社会它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活性污泥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原理,把生活污水中富营养态的有机物质分解为较为稳定且无害的物质,以便为后续的沉淀反应做基础,最终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微生物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调试过程中担当着指示的作用。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主要由活性污泥来吸附并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质,而构成活性污泥的成分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等。
高性能的活性污泥是保证污水处理正常进行的前提,而判断活性污泥的优劣主要是依据镜检观察显示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状态来进行评判的,只有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状态方能控制污水处理的运行和管理。
生命科学导论第一次作业王桂山

姓名:王桂山学号:10110340318 班级:11级教育信息技术(3)班生命科学导论1、庞大蓝鲸和微小细菌之间远没有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强大——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答:在细胞水平两者都是由基本单位细胞组成的生物。
从元素角度看,两者含有CHONSP等必须元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为什么说20世纪50年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意义的诞生是生命科学划时代的事件?阐述该模型对生命科学全面发展的影响。
答: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
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DNA 重组技术更是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在人类最终全面揭开生命奥秘的进程中,化学已经并将更进一步地为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3、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特征之一是学科之间在理论方法技术上的交互渗透,基于你对此的认识,请举例说明其他自然科学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影响。
生命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生物界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揭示新的原理和探索新的技术,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并广泛应用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食物、人口、健康、资源、生态、环境、能源、信息和材料等问题。
19世纪以来,物理学、化学、数学、地球科学以及技术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成就,提供了人们认识生命活动规律的许多新技术和新手段,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而生命科学的发展又推动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命科学的发展,将导致自然科学进入复杂性研究的新领域,生命科学的进步,也向数学、物理学、化学以及技术科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概念和新的研究领域。
21世纪生命科学将是当代科学体系中的“主力军”之一,从一个国家对科研投入的角度来看,科学越发达的国家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投入所占比例越大。
生命科学导论试题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生命科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是什么?A. 非生物体的物理性质B. 生物体的生理机能C.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D. 宇宙中的天体运动答案:B2. 下列哪个学科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A. 地质学B. 生态学C. 热力学D. 数学答案:B3.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实验观察B. 理论推导C. 计算机模拟D. 文学创作答案:D4. 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于以下哪个领域影响最小?A. 医学B. 农业C. 环境保护D. 金融投资答案:D5. 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哪个技术是最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A. PCR技术B. 质谱分析C. 核磁共振D. 紫外光谱答案:A二、填空题1. 生命科学的研究不仅关注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还包括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生理功能遗传信息进化历史2.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________构成。
答案:细胞3. 生命科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________、改善________和保护________。
答案:生物体的病理机制人类生活质量生态环境三、简答题1. 简述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及其重要性。
答: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化学、生物物理、遗传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
这些领域对于理解生物体的基本构成和功能、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推动医学和农业的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描述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答:聚合酶链反应(PCR)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它允许科学家在体外快速复制DNA片段。
PCR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基因克隆、遗传疾病诊断、法医学证据分析以及古生物学研究等。
3. 讨论生命科学对于未来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生命科学的发展将对未来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医学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治愈遗传性疾病,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生命科学导论试题及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命科学的核心是研究以下哪项?A. 物理现象B. 化学过程C. 生物的形态和功能D. 社会结构答案:C2.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以下哪个不是细胞的组成部分?A. 细胞膜B. 细胞核C. 线粒体D. 骨骼答案:D3. 遗传信息主要存储在哪种分子中?A. 蛋白质B. 脂质C. DNAD. RNA答案:C4. 下列哪个过程不是细胞周期的一部分?A. 间期B. 有丝分裂C. 减数分裂D. 细胞死亡答案:D5. 下列哪个选项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途径?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蒸腾作用D. 光解作用答案:A二、填空题6.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________。
答案:生态系统多样性7.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________。
答案:生存竞争8. 酶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________。
答案:生物大分子9. 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答案:ATP10.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包括质粒、病毒和________。
答案:转座子三、简答题11. 简述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答案: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它为生物种群提供了遗传多样性,使得个体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
突变可以是有益的、中性的或有害的,有益的突变可能会增加个体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而有害的突变可能会减少个体的适应性。
自然选择作用于这些突变,导致有利性状的积累和不利性状的淘汰,从而推动物种的进化。
12. 解释什么是克隆技术,并简述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答案:克隆技术是一种生物技术,它允许科学家复制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以产生遗传上与原始个体相同的后代。
在医学领域,克隆技术可以用于生产特定药物,如克隆抗体;克隆动物可以用于研究疾病机制和测试新的治疗方法;此外,克隆技术还涉及到治疗性克隆,如利用干细胞技术治疗某些疾病。
生命科学导论作业

细胞癌变有哪些可能的原因1.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2. 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煤焦油等。
3. 病毒致癌因子,能引起细胞癌变的病毒,叫做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原因: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的。
预防:要尽量避免接触物理的、化学的、病毒的等各种致癌因子。
同时,要注意增强体制,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多方面积极采取防护措施2. 应该如何减少细胞癌变和治疗癌症?中医治疗凡是使用中草药消除了患者症状的,例如患者的癌肿疼痛,被中草药止住了,说明这药已经有效,癌肿被治住了。
坚持服药,一定会获得良效。
如果用西药止痛,痛虽然消失,却会反复,而且这种西药止痛的能力会越来越差,直至无效为止。
因为,中草药消除症状是调整平衡。
人体生理平衡得到调整,抗癌的能力增强,癌肿会自然消失;至少,它会停止肿大,停止危害生命,而是与我们的生命共存。
西药止痛是麻痹神经的。
这种方法相当于麻痹人体自我调整的抗病能力,因此,药性一过,痛势反而会更加厉害。
简述基因工程操作的几个步骤获取目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将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要点和影响人类基因组是与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计划一起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工程计划。
它产生了第一个人类基因组完整参考序列,为以后的个人基因组时代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我们了解到“Life is Sequece”生命是由序列构成的,“Life is Digital”生命是数字的。
它最重要的影响来自两方面:1、对人类自身的了解第一次达到全基因组的水平,从而对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医学产生深远影响。
2、人类作为最重要的模式生物,将为其他所有物种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简述细胞信号转导的途径一、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水溶性信息分子及前列腺素类(脂溶性)必须首先与胞膜受体结合,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将细胞外的信号跨膜转导至胞内;脂溶性信息分子可进入胞内,与胞浆或核内受体结合,通过改变靶基因的转录活性,诱发细胞特定的应答反应。
生命科学与导论大作业

生命科学导论期末大作业10国贸11班103051107 何飞一.对于我们的饮食健康,应该采取怎样的饮食策略1.饮食均衡搭配:三餐的食物摄取各取所需。
早餐以低糖低脂肪高蛋白为佳。
午餐同样,因为午餐食用鸡或鱼等高蛋白可使血液中充满氨基酸,包括酪氨酸,酪氨酸可通过血脑屏障,在大脑中转化为使头脑清醒的化学物质;另一个能通过血脑屏障的关键营养物质是胆碱,它存在于鱼、肉、蛋黄、大豆制品、燕麦片、米、花生和山桃核中,胆碱是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化学前体,在记忆中起主要作用。
晚餐以高碳水化合物为佳。
2.饮食习惯调节与养成:(1)适当的调正些自然习惯。
多吃性温热的活血食物,多穿保暖的衣服,多做伸缩手指、手臂绕圈、扭动脚趾等暖身运动,避免长时间固定不动的姿势和精神集中,尤其是持续使用电脑达7小时以上。
(2)我们应该养成一种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不然进食速度过快则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肥胖。
当我们在非常匆忙的状态下进食,食物未得到充分咀嚼,不利于口中食物和唾液淀粉酶的初步消化,加重肠胃负担;咀嚼时间过短,迷走神经仍在过度兴奋之中,长此以往,容易因食欲亢进而肥胖3.注意饮食节制与查漏:(1)减少饮用咖啡、浓茶、可乐,避免摄入过多含咖啡因的食物:(2)由于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很容易忘记喝水,造成体内水分补给不足。
要及时的给自己补充水分。
二.人类在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方面有那些新进展1.鸡尾酒药物疗法:鸡尾酒疗法治疗艾滋病,需要艾滋病患者一次服用两种到三种药物,好让每种药物都能起到效果。
这些药物有抗病毒的,有增加身体免疫力的,总之每种药物的作用都是不相同的。
2.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与德国研究人员合作,已经在一种新型疫苗的动物实验中取得较好效果,现在正准备申请进行人体试验。
此外,我国兽医病毒学家在20多年前研制预防马传染性贫血的疫苗可能为艾滋病疫苗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3.艾滋病治疗手段依靠抗逆转录病毒类药物,但这类药物会激发肠胃疾病和持久吐逆等副感化。
生命科学导论试题及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细胞的基本组成元素?A. 碳B. 氢C. 氧D. 氮答案:D2. DNA双螺旋结构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牛顿B. 达尔文C. 克里克D. 沃森答案:C3.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细胞器?A. 线粒体B. 内质网C. 高尔基体D. 细胞壁答案:D4. 以下哪个过程不属于细胞分裂?A. 有丝分裂B. 减数分裂C. 细胞凋亡D. 无丝分裂答案:C5. 基因突变是指什么?A. 基因序列的增加B. 基因序列的缺失C. 基因序列的改变D. 基因表达的增强答案:C6. 人类的染色体数量是多少?A. 22对B. 23对C. 24对D. 25对答案:B7. 以下哪种生物不是真核生物?A. 酵母菌B. 细菌C. 藻类D. 人类答案:B8.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A. 基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环境多样性答案:D9. 克隆技术是指什么?A. 复制DNAB. 复制细胞C. 复制生物体D. 复制基因答案:C10. 以下哪个选项是遗传病?A. 感冒B. 糖尿病C. 血友病D. 高血压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膜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答案:磷脂、蛋白质2. 酶是一种能够________的蛋白质。
答案:催化化学反应3.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中。
答案:叶绿体4. 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转录、翻译5.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目标是________。
答案: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6. 细胞周期分为________期、________期、________期和________期。
答案:G1、S、G2、M7. 染色体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答案:DNA、蛋白质8. 克隆羊多利是通过________技术实现的。
《生命科学导论》练习试卷

《生命科学导论》练习试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共计20分)1.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把物质由高浓度一侧跨膜运输到低浓度一侧的过程,该过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
2.气体交换:生物体摄入氧气,把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出去,这一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过程称为气体交换。
3.营养生殖: 通过营养器官比如根茎叶等繁殖下一代的生殖方式。
4.伴性遗传: 伴随着特定性别的遗传或与性连锁基因有关的遗传。
5. 长日照植物: 指只有当日照长度超过它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6. 种群: 指占据某一地区的某一种的个体总和。
7. 生物进化:是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 并导致其相应表型的改变。
在大多数情况下, 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8.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自然界所有生物的起源、演化、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等生命活动的规律和生命现象的本质,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广义的生命科学还包括生物技术、生物与环境、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领域。
9.植物生活史:从种子播种、萌发,经过生长发育阶段便开花、结果,产生新的种子的过程。
10.生态系统: 一定空间中各类生物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环境因子的集合。
评分标准: 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只简单给出概念本意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每小题2分, 共计10分)1.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 有时又称为生物的生存条件。
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在某种程度上环境因子的范围更广, 生态因子也可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2.生态幅与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试卷.doc

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以下名词(20分)1 •物种2.代谢3.限制性内切酶4.生物群落5.同义突变三、填空(21分)1 •在光合作用中所放出的02不是来源于—分子而是来源于—分子。
2.种群年龄金字塔的基部很宽说明该种群__________ o3.地衣是_____ 与______ 共生的形式。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跨膜物质运输中的主动转动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的运输形式。
5.自发反应可______ 自由能,称为_______ 反应。
相反另一些反应需要从外界输入自由能才能进行,这种反应称为______ 反应。
6.细胞呼吸的化学过程分为糖酵解、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3个阶段。
7.在高等植物中,运输水分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 ,运输糖类等有机物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
号中(12分) a) 大豆b) 乌贼c) 血吸虫d) 银杏e) 蛔虫f) 海星g) 蜜蜂h) 果蝇i) 眼镜蛇j) 黑斑蛙 k) 大熊猫 蚯蚓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有3种力促进了水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它们是根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9. 花的各部分从外到内包括 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 等。
10. 在大多数木本植物中,除具有顶端分生组织进行的初生生长外,还有由 _______ 组织进行的 ___________ 生长。
四、请将以下动物与其所属的分类阶元相搭配,将动物名前的字母填入对应的括()扁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两栖纲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 ()裸子植物门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软体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爬行纲()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线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环节动物门 五、回答下列问题(38分)(1)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细胞结构、细胞分裂以及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方面有 何不同? (8分)(2) 为什么大多数植物看上去都是绿色的呢? (6分)(3)请说明生物技术的定义和主要内容?(8分)(4)生物进化都有哪些证据(8分)(5)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你都知道哪些内容?(8分)得分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试卷姓名 _______ 班级. 二、解释以下名词(20分)1. 生态系统2. 无性繁殖3. 同义突变4.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5. 中心法则三、填空(18分)2.迄今为止科学家在地球上已经发现和命名的生物大约有___________ 种。
生命科学导论作业

生命科学导论-----------有关神经系统的调节突触一.概念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
它是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和进行生理活动的关键性结构。
首先由英国神经生理学家 C.S.谢灵顿(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1897年研究脊髓反射时引入生理学,用以表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实现功能联系的部位。
而后,又被推广用来表示神经与效应器细胞间的功能关系部位。
二.分类1. 化学性突触光镜下,多数突触的形态是轴突终未呈球状或环状膨大,附在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表面,其膨大部分称为突触小体或突触结。
根据两个神经元之间所形成的突触部位,则有不同的类型,最多的为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此外还有轴-棘突触,轴-轴突触和树-树突触等等。
通常一个神经元有许多突触,可接受多个神经元传来的信息。
电镜下,突触由三部分组成:突触前部、突触间隙和突触后部。
突触前部和突触后部相对应的细胞膜较其余部位略增厚,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两膜之间的狭窄间隙称为突触间隙。
(1)突触前部神经元轴突终末呈球状膨大,轴膜增厚形成突触前膜,厚约6~7nm。
在突触前膜部位的胞浆内,含有许多突触小泡以及一些微丝和微管、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等。
突触小泡是突触前部的特征性结构,小泡内含有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各种突触内的突触小泡形状和大小颇不一致,是因其所含神经递质不同。
(2). 突触后部多为突触后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部分增厚,形成突触后膜。
厚为20~50nm,比突触前膜厚,在后膜具有受体和化学门控的离子通道。
根据突触前膜和后膜的胞质面致密物质厚度不同,可将突触分为Ⅰ和Ⅱ两型:①Ⅰ型突触后膜胞质面致密物质比前膜厚,因而膜的厚度不对称,故又称为不对称突触;突触小泡呈球形,突触间隙较宽(20~50nm);一般认为Ⅰ型突触是兴奋性突触,主要分布在树突干上的轴-树突触。
生命科学导论作业(更改)

生命科学导论--关于道德与伦理的认识当代生命科学研究在带给人类福祉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着一系列伦理风险。
为摆脱风险,必须在科学研究自由与伦理调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不断强化科学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感并充分发挥生命伦理委员会的外在监督作用。
最后,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尚须在专业领域与公众中大力普及生命科学伦理。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并通过生物医学等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满足了人类的需求,扩展了人类行为的可能性。
然而,生命科学研究是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福祉的同时,也使人类处于一种道德窘境之中。
事实上,几乎没有哪个领域,机遇和风险象在这里如此紧密相联。
正如德国哲学家拜尔茨所言,人们从现代生物科学的革命中所获得的,不仅是其控制自然的能力的增长以及由此而来的工业成果,而且还有其-自我控制.能力的增长。
在某些观察家令人愉悦的幻景中,我们正站在一个-生物时代的门槛上。
在这个时代,人将一步步实现其对自身组织的完全控制而对自身组织和进化历程的完全控制则意味着科学技术在生命领域的祛魅,生命的神圣、珍贵与尊严都将遭受严重削弱,人的生命价值也将被重新定位,这对于人类价值系统特别是道德价值系统的冲击与影响可谓大矣。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看法:一生命科学及其生命科学伦理道德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及其本质的科学。
从产生至今,对人类社会的推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达到了前人无法想象的地步。
与历史上任何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都引起了伦理学的热情关注一样,生命科学的发展与应用也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困惑与难题。
从本质上来看,生命科学伦理道德源于对生命科学的认知,体现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生命科学家应该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惜守行为规范,传承文明,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契合。
(l)生命科学伦理道德源于对生命科学认知的真理性追求,生命科技活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2020智慧树,知到《 生命科学导论》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生命科学导论》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绪论单元测试1、判断题:玉米的祖先是墨西哥的大刍草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判断题:甘薯源自北美的野生祖先选项:A:对B:错答案: 【错】3、判断题:列文虎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光学显微镜选项:A:对B:错答案: 【对】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遗传物质是DNA的发现者是( )选项:A: MendelB:AveryC:MiescherD:Watson 和Crick答案: 【Avery】2、单选题:狭义的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选项:A:蛋白质B:脂类C:糖类D:核酸答案: 【核酸】3、单选题:DNA双螺旋分子表面有大沟和小沟,其形成原因是( ) 选项:A:配对碱基的糖苷键夹角不是180度B:两条分子的极性相反C:碱基方向相反答案: 【配对碱基的糖苷键夹角不是180度】4、单选题:与蛋白发生互作的场所常常是DNA的( )选项:A:大沟B:小沟C:碱基对之间答案: 【大沟】5、单选题:以下哪个蛋白不是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 )选项:A:单链结合蛋白(SSB)B:拓扑异构酶C:解螺旋酶(helicase)D:逆转录酶E:RNaseH答案: 【逆转录酶】6、单选题:以下关于基因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A:基因组中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占比与生物遗传复杂性正相关B:相比绿色开花植物,酵母基因组中基因的密度很大C:基因组越大基因家族越多D:基因组越大基因越多答案: 【相比绿色开花植物,酵母基因组中基因的密度很大】 7、单选题:关于真核基因的论述错误的是( )选项:A:长度是由内含子长度决定的B:长度是由外显子长度决定的C:一个基因家族中的不同成员表现出外显子的相关性D:是不连续基因答案: 【长度是由外显子长度决定的】8、判断题:合成生命是完全由人工合成的DNA来控制的细胞选项:A:对B:错答案: 【对】9、判断题:DNA的复制在细胞分裂前发生2次选项:A:错答案: 【错】10、判断题:基因组越大意味基因的数目越多选项:A:对B:错答案: 【错】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Woese提出的三域学说是基于()序列的分析选项:A:16S rRNAB:23S rRNAC:28S rRNAD:5S rRNA答案: 【16S rRNA】2、单选题:下列哪个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选项:A:细胞膜B:细胞质D:细胞壁答案: 【荚膜】3、单选题:以下菌株哪个能产生伴胞晶体?选项:A:苏云金芽胞杆菌B:黑曲霉C:白僵菌D:青霉菌答案: 【苏云金芽胞杆菌】4、单选题:能够合成抗生素的主要微生物是()选项:A:放线菌B:青霉菌C:大肠杆菌D:芽胞杆菌答案: 【放线菌】5、判断题:菌可以在异形胞中进行固氮作用选项:A:对B:错答案: 【对】6、判断题: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都是多细胞的微生物选项:A:对B:错答案: 【错】7、判断题:鞭毛和菌毛都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选项:A:对B:错答案: 【错】8、判断题:支原体是无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是能营独立生活的最小型的生物选项:A:对B:错答案: 【对】9、判断题:真菌的鞭毛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见选项:A:错B:对答案: 【对】10、单选题:噬菌体的外型属于()选项:A:角对称B:螺旋对称C:二十面体对称D:复合对称答案: 【复合对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2011级1班
姓名:江运平
学号:201112041065
饮食与健康
【摘要】:食物不仅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也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则是保障人类身体健康的不二法门。
因此,学习并培养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人类的正向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饮食习惯、平衡膳食、科学配餐
【引言】: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日益增强,人们对于饮食更为关注,单纯吃得饱已经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
如何能吃得好吃的健康已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
法国一位著名学者就曾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她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
所以,吃什么与怎么吃的问题也就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了。
正文:
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有非常大影响,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健康的重要措施。
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
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⑴
,居于首位的就是合理膳食。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寓医于食”的传统,食疗养生的理念被人民群众广泛接受。
“饮食者,人
之命脉也”⑵。
则是明代医药学巨匠李时珍对膳食营养的健康作用所做的高度概括。
人类吃的食物不外乎以下五类,第一类是谷物粮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第二类是动物性食物,包括富含动物蛋白质的瘦肉、禽、蛋、鱼类等;第三类是富含植物蛋白质的豆类,以及乳类和乳制品;第四类是蔬菜、水果;第五类是油脂。
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包括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脂肪、矿物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
此外,食物中还含有许多具抗氧化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⑾
人体对不同的营养素需要量相差极大,蛋白质、脂肪每日需几十克,而微量元素硒、维生素B12每日仅需若干微克。
营养学家把每日需要量在1克以上的营养素称为宏量营养素、包括六大类40多种;将每日需要量从微克到毫克级的营养
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称为微营养素。
不同食物的营养素成分不同,如米、面等以淀粉、即碳水化合物为主;牛奶、大豆、鸡蛋、瘦肉以蛋白质为主;水果、蔬菜则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⑽
食物间的千差万别要求我们想做到膳食平衡,营养全面,就一定要不挑食、不偏食。
由于世界各国人口、生产力水平、生活习惯各异,特别是农畜产品、鱼类等食品生产数量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食物结构。
如欧、美等国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泰国为典型的素食结构;日本吸收东西方膳食的优点,植物与动物蛋白搭配比较合理,加之政府对膳食营养比例、食品构成、消费比重的重视,使日本人均预期寿命现在居世界前列。
20世纪,营养学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平衡膳食的理论。
所谓平衡膳食,就是“强调由多种天然食物组成的膳食,可提供人体基本的营养需要,在支持正常发育、保持合适体重,预防营养不良的同时,减少同营养过剩相关疾病的发生。
”⑶
平衡膳食的理论特别强调要避免过量消费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中有潜5在不良影响的食品与营养素。
而我们炎黄子孙自古就注重营养,在膳食结构上非常强调平衡、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的食物之间的互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善,我国人民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1990年17岁的男性青年比1975年同龄人身高增加4.3厘米,体重增加5.9千克,出生预期寿命也从建国初期的44.39岁上升到70岁以上。
由此便不难看出合理的营养摄入和平衡膳食对身体健康起着深刻的作用。
1968年,瑞典提出名为《斯堪的那维亚国家人民膳食的医学观点》的膳食指导原则,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建议各国仿效。
至今,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公布了各自的《膳食指南》。
《膳食指南》是根据平衡膳食理论制订的饮食指导原则,是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的陈述性建议,目的在于优化饮食结构,减少与膳食失衡有关的疾病发生。
我国政府于1989年首次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1997年4月,再次发布了修改后的新的膳食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三、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四、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六、吃清淡少盐膳食;
七、饮酒要适量;
⑷
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重庆市政府提出的“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五谷杂粮要吃够”的口号,在一定意义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膳食平衡的思想。
怎样才能做到平衡膳食呢?就是要根据身体需求,调整膳食结构。
注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等几大营养素的比例,粮食、果蔬和动物性食物的合理搭配,做到科学配餐。
科学配餐则需要确保膳食构成的食物结构合理,各种食物所含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保持营养平衡。
一日三餐的能量比例应与工作强度相匹配、避免早餐过少,晚餐过多的弊病。
保证富含优质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的供给量。
蔬菜水果的供给量每人每天需800克左右(其中4/5为蔬菜、1/5为水果)。
膳食搭配还要注意酸碱平衡;主食要做到杂与精、干与稀的平衡;副食调配要做
⑸
到生熟菜搭配、荤素搭配平衡。
当然,除了科学配餐以保证膳食平衡以外,也要注意良好的就餐习惯。
食宜暖,少吃凉的食物
膳食的冷热平衡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指出了膳食的冷热平衡。
“食宜暖”,生冷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微则爲咳,甚则爲泄。
体虚胃寒的人,应少吃生冷食物,特别是在夏日更应慎重。
民间也强调“饥时勿急,空腹忌冷”。
反之,饮食也不可太热,否则易烫伤胃脘、咽喉。
据报道,在华北地区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就有喜饮热水、热粥的习惯。
故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
金翼方》中指出:“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
”⑹
所以,膳食应当注意冷热平衡。
食前忌动,食后忌静,就餐前后动静平衡
就餐前后动与静的平衡同样很重要,因爲人们每天饮食中所摄入的各种食物及营养与身体的热能消耗之间必须保持平衡。
《论语·乡党》篇中说:“食不语,
寝不言。
”⑺
说明古人主张食前及食中宜静而专致,不可分心、高谈阔论,以利纳穀和消化。
古人言:“饮食即卧,不消积聚,乃生百疾。
”医学食疗古籍称“食后便卧令人患肺气、头风、中痞之疾,盖营卫不通,气血凝滞故而”,所以饭后要适当活动。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说明进食后缓行散步有利于健康。
胃好恬愉,进食前后的情绪平
进食前和进食中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进行,与此相反则会危害脾胃。
《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⑻很难设想,人们在气血紊乱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
古人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
”进食过程中一切反常的情绪都应尽力排除。
音乐对于消化功能有很大裨益。
《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
”⑼
因此,我国道家不仅提出了“脾脏闻乐则磨”之说,还发展了一整套“音符”和“梵音”等,奏出柔和清悦的音乐以配合进
重视营养科普,让人民群众接受平衡膳食的主张,可以预防许多疾病。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更应该认识健康饮食对于生命的重要作用。
让我们都看关注我们的饮食吧,只有人们健康了,我们的民族才会兴盛,国家才会富强,明天愈来愈美好。
【参考文献】:
1.《维多利亚宣言》…………………………………… 文献
2.《本草纲目》………………………………………… 李时珍
3.《食品、营养与人类健》……………………………赵霖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文献
5.《赵霖谈饮食和营养》………………………………赵霖
6.《千金翼方》…………………………………………孙思邈
7.《论语·乡党》………………………………………文献
8.《素问·举痛论》……………………………………文献
9.《寿世保元》…………………………………………文献
10.《百科全说》………………………………………文献
11.《中国食物与营养》………………………………文献
12.《食品科学》………………………………………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