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分析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易错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易错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易错题
易错点一:混淆数位与计数单位两个概念
判断:万级的四个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错误解答:√
错因分析:混淆了“数位”和“计数单位”这两个概念。

用数字表示数时,计数单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它们占的位置叫数位
正确解答:×
针对训练:
判断:
1.每相邻两个数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
2.和千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百万和亿。

()
3.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是百万位。

()
4.一个数含有三级数位,这个数一定是十二位数。

()
易错点二: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不能省略不写
由一百零六亿、一百零万和一百零六组成的数是()
错误解答:106106106
错因分析:错在没有掌握正确的写数方法。

利用分级的方法写数时,除最高级外,其他数级一定是四位一级。

从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正确解答:10601060106
针对训练:
写出下面各数。

【易错题精析】第7讲 角的概念和度量(讲义)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

【易错题精析】第7讲 角的概念和度量(讲义)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

第7讲角的概念和度量(讲义)学校数学四班级上册易错专项练(学问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专练)1.角的含义。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边,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温馨提示:角也可以看成由一条射线围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2.角的度量单位。

把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大小为1度,记作1°。

3.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的方法。

(1)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2)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1.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

2.量角时,角的一边与内圈的0°刻度线重合,就读内圈刻度;角的一边与外圈的0°刻度线重合,就读外圈刻度。

3.开口向右的角一般要看内圈刻度。

【易错一】下图中有()个角。

A.1 B.2 C.3【解题思路】单独的角有2个,两个角组成的角1个。

【完整解答】下图中一共有2+1=3个角。

答案:C【易错点】角的个数=射线条数×(射线条数-1)÷2。

【易错二】图中量角器上∠1表示的角是()。

A.150°B.30°C.135°【解题思路】角的度量方法: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完整解答】观看上图可知,∠1=150°答案:A【易错点】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方法的把握和机敏运用。

【易错三】小励把一个正方形卡片剪掉一个角,请问该正方形卡片还剩几个角?(用绘图解答,剪掉的部分用阴影表示)【解题思路】减掉一个角,减去的部分是直角三角形,可能是正方形的一半,也可能一条边等于正方形边长,也可能两条边都不等于边长。

【完整解答】如图所示:减掉一个角,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所以可能有3个角、4个角、5个角;答:还剩3个角,4个角或5个角。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阶段易错题盘点与专项练习1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阶段易错题盘点与专项练习1

通用版本《大数的认识》适用于:人教版第一单元、北师大版第一单元、六三制青岛版第一单元、沪教版第二单元、西师大版第一单元、冀教版第六单元。

一、基础易错盘点易错点1没有掌握数位顺序表的特征【错例】判断: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看出最高的数位是亿位,最低的数位是个位。

(√)【错因】没有掌握数位顺序表的特征,忽略了数位顺序表中的省略号。

【反思】因为受到所学知识的限制,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数位顺序表,只是数位排列的一部分,将来还要学习更高的数位和更低的数位。

易错点2误认为相同的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相同【错例】判断:50786542中的两个“5”表示的意义相同。

(√)【错因】此题错在没有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反思】不同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因此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易错点3写作:写数时漏写0【错例】四千三百万零二十写作:4300020【错因】此题错在数的中间少写了一个0。

【反思】写数时,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要写0占位。

最高位是千万位的数一定是八位数。

易错点4 没有正确读出大数【错例】 2003400读作:二百万零三千四百【错因】此题错在没有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反思】亿以内的数,每级中间有0时,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有0时,一个也不读。

2003400中2后面的两个0都是万级末尾的0,不用读出来。

易错点5 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时,忽略了数的位数【错例】 4056000>40056000【错因】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时,忽略了数的位数,直接从最高位比起了。

【反思】在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时,首先比较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在位数相同的情况下,才要从高位逐位比起。

易错点6 万改写数时,错误地使用了“≈”【错例】 34590000≈3459万【错因】此题错在约等号的使用上。

34590000是整万数,在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时,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反思】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时,没有改变数的大小,用“=”连接。

四年级学生数学易错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四年级学生数学易错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四年级学生数学易错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做错题,这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主动思维产生的结果之一,是学生经历了分析、对比、理解、调整等学习方式后对问题的一种反馈。

四年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并不成熟,并且自我反思能力还未形成,作为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作业之中难免出现一些错题,有时某一类题的错误率还比较高,这是值得老师在教学中格外注意的典型错题。

面对学生形形色色的错误,教师如何冷静地对待呢?现就一些典型错题做以下分析及反思:解决问题方面知识。

错例:四年级上学生错题:全校523人参加植树活动,如果 70人分一组,那么够分成几组?学生错解:523÷70=7(组)……33(人)7+1=8(组)错题分析:(1)学生思维的定势。

由于在课堂及作业本中类似的题目出现频率过高,而且往往采用的都是“进一法”,因此在学生脑海中就构建了该类似的模型,只要一看到这样类似的题,也不仔细看完题目,就迅速地完成了。

(2)学生关键词区分不清。

本例是对“最多够分”与“至少分成”两个词语意思区分不清。

教师在教学当中,若忽略关键词的详细对比,学生就会盲目的去做。

解决策略:教师在黑板上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意思,把重要的字勾划出来。

二、空间与图形几何知识的问题错例:两个面积一样大的平行四边形就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错题分析:这是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的题目,在认识时,已经实践操作过两个完全一样平行四边形都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通过操作懂了,但是这道题目出示的是两个面积一样大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并不理解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于是就简单的理解为了完全一样的含义。

解决策略:在黑板上将完全一样和面积一样两个词写在黑板上,画两个面积一样但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认识到所谓面积是指平行四边形面的大小,所以面积一样但是形状不一定会一样,如果形状不同则是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的。

这道题表面上是学生审题不细,实际上是思维的周密性差,这这提醒我们,教学中应当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审题教学,全面地理解题意,并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周密思考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重点难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重点难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重点难点一、典型错题解读1.错题来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2.学生错误解答题目:张师傅一共要加工600 个零件,前12 天加工了360 个,照这样计算,还要加工多少天才能完成?学生错解:①600÷(360÷12)=600÷30=20(天)。

②600-360÷12=600-30=570(天)。

③600-360÷(360÷12)=600÷30=20(天)。

3.错题真实访谈记录考虑到访谈真实性,当学生完成这道题目的解答后,笔者就有目的地选择了用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单独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当时这样解答的原因。

师[出示解法1:600÷(360÷12)=600÷30=20(天)]:这位同学,你当时为什么这样做?能说给老师听听吗?生1:题目告诉我们前12 天加工了360 个,我先计算出一天加工多少个零件,也就是每天加工360÷12=30(个)零件。

再按照这样的思路计算,因为题目说张师傅一共要加工600 个零件,所以要加工600÷30=20(天)才能完成。

师:你再读一读问题,要我们算什么?生1:要我们计算还要加工多少天才能完成。

(恍然大悟)哦,还要用总天数减去已经做了的12 天,所以还要加工20-12=8(天)才能完成。

师[出示解法2:600-360÷12=600-30=570(天)]:这位同学,你当时为什么这样做?能说给老师听听吗?生2:题目告诉我们前12 天加工了360 个,我先计算出一天加工多少个零件,也就是每天加工360÷12=30(个)零件。

再用一共要加工的600 个零件减去每天加工的个数,列式600-30=570(天)。

师(追问):再用一共要加工的600个零件减去每天加工的个数,这个算出来是什么?师[出示解法3:600-360÷(360÷12)=600÷30=20(天)]:这位同学,你当时为什么这样做?能说给老师听听吗?生3:题目告诉我们前12 天加工了360 个,我先计算出一天加工多少个零件,也就是每天加工360÷12=30(个)零件。

四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汇总

四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汇总

易错题汇总1【易错题1】同一壶水,倒入甲杯正好倒满2杯,倒入乙杯正好倒满3杯。

甲杯的容量()乙杯的容量。

A.大于B.小于 C.等于【错误解答】B【“病因”分析】发生这种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弄清题意,仅从3杯大于2杯这样的表面现象错误地认为甲杯的容量小于乙杯的容量。

本题是将同一壶水分别倒入某种杯子,倒的杯数越多,说明这种杯子的容量越小。

因此,应该是甲杯的容量大于乙杯的容量。

【正确解答】A【易错题2】判断:用滴管滴100滴水大约是100毫升。

【错误解答】√【“病因”分析】此题错误的原因是对毫升缺乏认识,1毫升的水比较少,大约只有10滴,因此,100滴水大约是10毫升。

【正确解答】×【易错题3】一个棱长是1毫米的正方体容器(厚度忽略不计),容量是1毫升。

【错误解答】√【“病因”分析】此题错误是受长度单位“毫米”的影响,长度单位“毫米”和容量单位“毫升”中都有一个“毫”字,学生错误地将这两个单位联系到一起。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才是1毫升(厚度忽略不计)。

【正确解答】×【易错题4】将一瓶2升的可乐倒入容量为200毫升的一次性纸杯里,可以倒满()个杯子。

【错误解答】5【“病因”分析】解答本题时,学生会对题目中给出的“2升”视而不见,把一瓶当作1升,从而发生错误。

应该先将2升化为2000毫升,想:多少个200毫升是2000毫升呢?也可以先思考多少个200毫升是1000毫升,再得出多少个200毫升是2000毫升。

【正确解答】10【易错题5】有两杯果汁,第一杯果汁比第二杯多200毫升。

如果从第一杯中倒50豪升到第二杯中,第一杯果汁比第二杯果汁多多少豪升?【错误解答】200-50=150(毫升)【“病因”分析】本题错在学生没有正确理解题意。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假如有第三个杯子,如果将第一杯中倒出的50毫升暂倒入第三个杯子,此时第一杯果汁比第二杯多了200-50=150(毫升),接着再将第三杯中的50毫升倒入第二杯,显然,这时第一杯比第二杯果汁多了150-50=100(毫升)【正确解答】200-50×2=100(毫升)【易错题6】小红喝一杯牛奶,第一次喝了一半后,加满水。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易错题练习(精选14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易错题练习(精选14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四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精选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01.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了5个白球和5个黑球。

小红每次摸出一个球,摸出后放回袋中,一共摸了20次,小红一定有10次摸到白球。

02.计算320-30×3+2303.用面积是16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400块,如果改用边长是5五分米的方砖铺地,那么需要多少块?04. 计算360÷[(3+6)×2]05.一枚均匀硬币抛出后落在地面上,第一次正面朝上,那么第二次一定是反面朝上。

06.学校欢度国庆,在校门口摆了一排鲜花,每两盆菊花之间摆三盆月季,共摆了133盆花。

如果第一盆是菊花,那么一共摆了多少盆月季花?07.星期天,小明乘出租车去看望外婆。

乘车前,他看了出租车的车费标准0~3千米10元(起步价),3千米以上每千米加收3元。

外婆家离他家8千米,那么他应该付车费多少元?08.254÷26试商时可以把26看作()来试商,这时商可能会偏()。

理由:09.王大爷一周卖出的蔬菜情况如下表: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蔬菜质量/千克87 86 85 81 79 78 85 按照这周平均每天卖出蔬菜的质量计算,他12天能卖出多少千克蔬菜?10.工厂要加工450个零件,工人们前两小时加工150个零件,照这样加工下去,工人们还要工作多长时间?11.王叔叔开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送货到乙城,用了6小时。

送完货开车原路返回,用了4小时。

请问王叔叔往返甲、乙两城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12.判断: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理由:13.同一壶水如果倒入甲杯,正好倒满三杯;如果倒入乙杯,正好倒满五杯。

甲、乙两杯的容量相比,()。

A、甲容量大B、乙容量大C、无法比较理由:14.判断:从上面和右面观察下面的物体,看到的形状相同。

()理由:附:参考答案01.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了5个白球和5个黑球。

小红每次摸出一个球,摸出后放回袋中,一共摸了20次,小红一定有10次摸到白球。

【易错题精析】第10讲 积的变化规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专

【易错题精析】第10讲 积的变化规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专

第10讲积的变化规律(讲义)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专练)1.积的变化规律。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2)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积不变,注意除数不能为0。

注意:两个因数仔细看,确定谁变谁不变,变化规律是关键,积必随着1.当两个因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时,积要把这个数乘(或除以)两次。

2.在求积时,先观察哪个因数不变,再观察另一个因数是乘几还是除以几(0除外),就将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易错一】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260,如果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除以100,积是()。

A.26 B.260 C.2600 D.26000【解题思路】积的变化规律:如果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如果一个因数乘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的数,那么积不变。

【完整解答】260×10÷100=2600÷100=26答案:A【易错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易错二】根据23×4=92,在横线上填正确的数。

23×40=______ 230×______=920 230×40=______【解题思路】23×40,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则积也要扩大到原来的10倍;即积为:92×10=920;230×()=920,第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则第二个因数不变;即第二个因数为:4;230×40,第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第二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则积要扩大到原来的:10×10=100倍;即积为:92×100=9200。

【完整解答】23×40=920 230×4=920 230×40=9200【易错点】此题考查了积的变化规律,熟练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及易错题解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及易错题解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及易错题解析大数的认识1.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整数部分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数字表示 (1000)10001001012、多位数的读法: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多位数的写法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特别注意:多位数的读写都先划上分级线。

4、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就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5、“万”“亿”作单位的数: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亿)的数改写成有“万”(亿)做单位的数。

方法概括:分级、去0,写万(写亿)6、求近似数: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方法概括:分级、去尾、四舍五入约近似数的取值范围:近似数+4999(最大)近似数—5000(最小)7、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1 、2 、3、 4 、5 、6 ……. 叫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9、测量得到的数都是近似数,数出来的数都是准确数角的度量1、直线、射线、角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线。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易错题精析】第12讲 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专练

【易错题精析】第12讲 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专练

第12讲乘法分配律(讲义)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专练)1.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是(a+b)×c=a×c+b×c。

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用,也可以逆用。

当出现(a+b)×c的情况时,如果a×c和b×c计算都很简便时,那么可以先算a×c和b×c,再把两个积相加;当出现a×c+b×c的情况时,如果a+b的和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数,那么可以用(a+b)×c来计算。

1.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时,乘数应与两个加数分别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2.乘法分配律是乘、加这两种运算之间的一种规律,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只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规律。

【易错一】笑笑在计算8617⨯来验算,这是运用了()。

⨯后,用1786A.乘法分配律B.乘法结合律C.加法交换律D.乘法交换律【解题思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完整解答】笑笑在计算8617⨯来验算,明显调换了两个因数的位置,则运用了⨯后,用1786乘法交换律。

答案:D【易错点】熟练掌握乘法交换律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易错二】小芳和小明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沿同一条公路相向而行。

小芳每分钟走52米,小明每分钟走58米,经过5分钟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 )米。

【解题思路】小芳每分钟走的路程加小明每分钟走的路程,再乘相遇需要的时间即可解答。

【完整解答】(52+58)×5=110×5=550(米)【易错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易错三】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灾区小朋友捐书,平均每人捐了13本书。

四(1)班和四(2)班一共捐了多少本书?【解题思路】用51加上49,求出四(1)班和四(2)班一共的人数;再乘13,求出四(1)班和四(2)班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易错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易错题

第一节:整数加减1. 问题:小明做了一道整数加法题,计算出的答案是-7+5=-2,但是正确答案应该是-7+5=-2,为什么小明的答案是错的呢?解析:小明的答案错误是因为他在计算整数相加时,忽略了整数的正负规则。

在这道题中,-7+5实际上是一个减法运算,因为加上一个负数相当于减去这个数,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7+5=-2。

2. 问题:小红计算了一个整数减法题,得到的答案是8-(-3)=11,但正确答案应该是8-(-3)=11,为什么小红的答案是对的呢?解析:小红的答案是正确的,因为整数减去一个负数相当于加上这个数,所以8-(-3)实际上等于8+3=11。

第二节:小数加减1. 问题:小明计算了一个小数减法题,得到的答案是3.6-1.35=2.25,但正确答案应该是3.6-1.35=2.25,为什么小明的答案是错的呢?解析:小明的答案是正确的,因为小数的减法运算规则和整数的减法运算规则相似,所以3.6-1.35的计算结果是2.25。

2. 问题:小红计算了一个小数加法题,得到的答案是2.7+1.08=3.78,但正确答案应该是2.7+1.08=3.78,为什么小红的答案是对的呢?解析:小红的答案是正确的,因为小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和整数的加法运算规则相似,所以2.7+1.08的计算结果是3.78。

第三节:多项式加减1. 问题:小明计算了一个多项式减法题,得到的答案是2x^2-3x+5-(x^2-2x+3)=x^2+x+2,但正确答案应该是2x^2-3x+5-(x^2-2x+3)=x^2-x+2,为什么小明的答案是错的呢?解析:小明的答案错误是因为他在计算多项式减法时,没有合并同类项。

在这道题中,2x^2-3x+5-(x^2-2x+3)需要先合并同类项,得到2x^2-3x+5-x^2+2x-3,然后再进行合理的计算,得到x^2-x+2。

2. 问题:小红计算了一个多项式加法题,得到的答案是3x^2+2x+1+(5x^2-3x-2)=8x^2-x-1,但正确答案应该是3x^2+2x+1+(5x^2-3x-2)=8x^2-x-1,为什么小红的答案是对的呢?解析:小红的答案是正确的,因为多项式的加法运算规则和整数、小数的加法运算规则相似,所以3x^2+2x+1+(5x^2-3x-2)的计算结果是8x^2-x-1。

四年级数学扣分最多的题十大易错题

四年级数学扣分最多的题十大易错题

四年级数学扣分最多的题十大易错题(含答案解析)【易错题1】简便计算1545-(545+350)【错因分析】没有按要求采用简便方法计算。

错误一:1545-(545+350)=1545-895=650错误二:1545-(545+350)=1545-545+350=1000+350=1350【思路点睛】1545与545存在共同部分545,可以根据规律“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就等于这个数分别减去后两个数”,先去括号,把1545-(545+350)转化成1545-545-350,这样算更简便。

正确解法:1545-(545+350)=1545-545-350=1000-350=650【易错题2】简便计算(100+3)×36。

【错因分析】在使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时,只将括号内的100与36相乘,没有将3与36相乘。

(100+3)×36=100×36+3=3600+3=3603【思路点睛】乘法分配律的定义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所以在计算时既要将100与36相乘,也要将3与36相乘。

正确解法如下:(100+3)×36=100×36+36×3=3600+108=3708【易错题3】简便计算59×99。

【错因分析】部分同学知道把99转化成100计算比较简单,但在将99转换成100-1,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上存在困难。

59×99=59×(100+1)=59×100+59=5900+59=5959【思路点睛】观察算式,99接近100,但比100少1,可以将99看作100-1,算式变形为59×(100-1),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正确解法如下:59×99=59×(100-1)=59×100-59=5900-59=5841【易错题4】简便计算:125×32×25。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易错点汇总,避雷看一看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易错点汇总,避雷看一看

四年级数学上册
《大数的认识》易错点汇总
易错题1
判断: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为
10. ()
答案:错
解析:每相邻两个,相邻不可以少。

易错题2
一千零五万零三十写作:
()
答案:10050030
解析:注意在写的过程中,一个零可能是连续的0只读一个,关注每个数字对应的数位。

易错题3
判断:2100000000≈21
亿()
答案:错
解析:2100000000=21亿,这个地方需要用等于号。

易错题4
200030500读
作:()
答案:二亿零三万零五百
解析:注意读法中零的正确读法即可。

四年级数学上册
《大数的认识》易错点汇总
易错题5
3□5683≈34万,方框里可以填()答案:3
解析:这个题目并不是考察□与5的大小关系进行填入,因为方框在万位上,所以看千位是5说明进1,结果为34万,说明原位置为3.
易错题6
与最小的八位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
答案:9999999 10000001
解析:最小的八位数是:1000000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10000000-1=9999999,10000000+1=10000001
易错题7
判断:有两个锐角组成的角一定是钝角。

()
答案:错
解析: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

如果一个锐角是35度,另一个是50度,组成一个角后是85度,还是锐角而不是钝角。

所以这个说法是不一定对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典型易错题分析

小学四年级数学典型易错题分析

易错题1判断: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了3个白球和3个黑球,小盒每次摸出一个球,摸出后放入袋中,一共摸了20次,小盒一定有10次摸到白球.()【错误解答】√“病因”分析:误以为摸到白球和黑球的可能性相等就认为摸到白球和黑球的实际次数也一定相等.实际上,两种球被摸到的次数可能相等,并不是一定相等.【正确解答】×易错题2计算:350-30×3+23【错误解答】350-30×3+23=320×26=8320“病因”分析:没有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本题有减法、乘法和加法,应该先算乘法.【正确解答】350-30×3+23=350-90+23=260+23=283易错题3解答题:一间房间,用面积是18平方分米的瓷砖铺地,需要150块,如果改用边长是5分米的瓷砖来铺,需要多少块?【错误解答】18×150÷5×5=2700÷5×5=540×5=2700(块)答:需要2700块.“病因”分析:列算式时忘记在“5×5”处加上小括号了,在列综合算式解答实际问题时,要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要添加小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正确解答】18×150÷(5×5)=2700÷25=108(块)答:需要108块.易错题4计算:60+(40+160÷20)【错误解答】60+(40+160÷20)=60+(200÷20)=60+10=70“病因”分析: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和除法时,顺序错误,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正确解答】60+(40+160÷20)=60+(40+8)=60+48=108易错题5计算:360÷[(3+6)×2]【错误解答】360÷[(3+6)×2]=360÷9×2=40×2=80“病因”分析:过早地去掉了中括号,当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正确解答】360÷[(3+6)×2]=360÷[9×2]=360÷18=20易错题6判断:一枚硬币,向上抛出后落在地面上,如果第1次是正面向上,那么第2次一定是反面向上.【错误解答】√【“病因”分析】硬币共有2个面,每次向上抛出落下后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是一样的.第2次抛出落下后不会受到上一次结果的影响,可能正面向上,也可能反面向上.【正确解答】×易错题7一家电子厂有男职工128人.女职工的人数比男职工的3倍少42人.那么一共有职工多少人?【错误解答】128×3-42=384-42=342(人)答:一共有职工342人.【“病因”分析】没有按要求求出该厂一共有职工多少人,而是仅仅求出了女职工的人数.【正确解答】128×3-42+128=384-42+128=342+128=470(人)答:一共有职工470人.易错题8小丽、小华和小英三个小朋友折纸鹤.小丽折了32只,小华比小丽多折了8只,小英折的正好是小丽和小华折的总只数的2倍.小英折了多少只纸鹤?【错误解答】(32+8)×2=40×2=80(只)答:小英折了80只纸鹤.【“病因”分析】本题错在没有弄清题意,将小英折的只数错误当作小华折的只数的2倍.根据题意,小英折的应该是小丽和小华折的总只数的2倍.【正确解答】(32+8+32)×2=72×2=144(只)答:小英折了144只纸鹤.。

【易错题精析】第11讲 经济问题和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

【易错题精析】第11讲 经济问题和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

第11讲经济问题和行程问题(讲义)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专练)1.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作单价;买了多少,叫作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作总价。

2.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3.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含义。

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作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作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作时间。

4.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1.速度单位是复合单位,即“路程单位/时间单位”。

2.要分清路程和速度:路程是指一定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的长度;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的长度。

【易错一】北京故宫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李叔叔在参观故宫时花280元购买了7张成年人门票。

“280÷7=40”解决的问题是()。

A.李叔叔购买了几张成年人门票?B.每张成年人门票多少钱?C.李叔叔买门票花费多少钱?【解题思路】280元是7张成年人门票的总价,根据总价÷数量=单价可知,280÷7=40,求的是每张成年人门票的价钱,据此即可解答。

【完整解答】根据分析可知,280÷7=40,求的是每张成年人门票的价钱。

答案:B【易错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总价、单价和数量三者之间关系的掌握。

【易错二】明明买5本同样的作业本花了20元,照这样计算,他买7本这样的作业本应花( )元;笑笑有24元,她能买( )本这样的作业本。

【解题思路】根据单价=总价÷数量,求出一本作业本的价格,买7本这样的作业本应花多少元,是求总价,根据总价=单价×数量计算;笑笑有24元,她能买多少本这样的作业本,是求数量,根据数量=总价÷单价计算。

四年级数学上册『买赠问题』易错题解析

四年级数学上册『买赠问题』易错题解析
方法解决买赠问题,先将买的例:一盒月饼108元,买8盒赠1盒,某公司要购买63盒这样的月饼给员工发福利,一共需要花多少钱?
方法解决买赠问题,先将买的数量与赠的数量看成一组,然后计算所需要买的数量中一共有多少组,再计算。
例:一盒月饼108元,买8盒赠1盒,某公司要购买63盒这样的月饼给员工发福利,一共需要花多少钱?
第一步:买八盒送一盒,8+1=9(盒),把9盒看成一组。(可以想把9盒捆在一起。)
第二步:一组里面有8盒需要付钱,有1盒免费的,所以一组要花8×108=864(元)。
第三步:需要买63盒,一共有几组呢?就是求63里面有几个9,所以63÷9=7(组),买7组。
第四步:一组864元,7组需要864×7=6048(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数学错题分析:
1、30000406读作:三千万零四零六三千万四百零六
分析原因:学生刚接触亿以内的读数,对数位顺表还不是很熟,顾上了万级,却顾不了个级。

特别是零出现很多个
的情况下,学生就容易写错。

纠错措施:让学生记住数位表,并分级读数。

改正:300000406读作:三千万零四百零六
2、一百万有10个(1千万)。

分析:学生没有仔细读题,想当然以为是10个一百万是多少。

改正:一百万有10个(十万)。

3、服装厂去年出口创汇一千万零一百美元。

写作:(1000100)
分析原因:学生对写数的方法还不够熟练,没有分级再读,不够仔细。

纠错措施:让学生对文字也进行分级,找到万字,再写数。

改正:服装厂去年出口创汇一千万零一百美元。

写作:(10000100)
4、三个“8”分别表示8个千万、8个十万、8个千的数是( C )。

A. 83688000
B.80848400
C.800808000
分析:学生没有分级就从高位开始看起,导致错误。

改正:B
5、5个千亿和5个千组成的数写作(50000005000 )。

分析原因:学生没有分级写数,导致漏了一个0。

纠错措施:让学生熟记数位表,左起右起都能记住。

再按数位写数。

改正:5个千亿和5个千组成的数写作(500000005000 )。

6、89□0039079≈90亿□里可以填的数是(9 )。

分析原因: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可以填的数不是唯一的。

纠错措施:让学生明白省略的尾数是那一部分,最高位是什么,再判断填什么数。

改正:89□0039079≈90亿□里可以填的数是(5~9 )。

7、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分析原因:学生对角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纠错措施:画两幅图,一幅是从同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另一幅是从两个点引两条射线,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

改正: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
8、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
分析原因:学生把角的概念忘记了,角是由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角,而直线上没有点,也就不存顶点。

纠错措施:让学生回忆角的概念,用概念来判断正误。

改正: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
9、160×60=960
1 6 0
× 6 0
9 6 0
分析原因:学生对“因数”中有几个零中“因数”一词的理解不到位,漏数了一个零。

纠错措施:提醒学生要看两个因数中的零,不能漏掉。

改正:160×60=9600
1 6 0
× 6 0
9 6 0 0
10、205×67=1675
2 0 5
× 6 7
1 7 5
1 5 0
1 6 7 5
分析原因:学生对因数中间有0 的计算方法忘记了,把0漏乘了。

纠错措施:一要学生学会估算,可以知道积的范围,根据范围来判断答案是否正确;二药提醒学生不要把0漏乘了,相同数位要对齐。

改正:205×67=17735
2 0 5
× 6 7
1 4 3 5
1 5 3 0
1 6 7 3 5
11、育才小学有学生2120人,在“抗震救灾”活动中,平均每人捐4元,大约捐了(8480)元。

分析原因:大部分学生没有看到大约,直接进行计算了,有个别学生看到钱,以为要估大,所以就看成了2200人了,估得不准确。

纠错措施:让学生看清楚题意,还有考虑是否要联系实际,再估。

改正:育才小学有学生2120人,在“抗震救灾”活动中,平均每人捐4元,大约捐了(8400元。


12、从一点出发可以画(B )条射线。

A、1
B、2
C、无数条
分析原因:学生错误地认为只有左右两边各一条了。

纠错措施:让学生回忆射线的概念,回忆生活中的什么光线可以近似的看作射线。

改正:从一点出发可以画(C )条射线。

13、整数的最高位是千亿位。

(√)
分析原因:学生忘了新授课时老师强调的了,但由于平时上课时,数位只记到千亿位,形成了思维定势。

纠错措施:问学生自然数的个数,最大的是几?再接着问最高位几?学生马上就意识到了没有最高位。

改正:整数的最高位是千亿位。

(×)
14、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做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
分析原因:学生对角的概念不理解,没有正确地区别直线和射线的特点。

纠错措施:强调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

改正: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做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
15、86□5678≈870万,□里可以填(5—9 )。

分析原因:学生误以为是填哪些数可以用无“五入“法向前进一。

纠错措施:分级之后让学生明白870是86□加一得到的。

改正:86□5678≈870万,□里可以填(9 )。

16、一个多位数由35个亿,740个万和8400个亿组成,这个数写成(3507408400 ),读作(三十五亿七百四十万八千四百)。

分析错因:学生没有分级读。

纠错措施:分级读,强调零的读法。

改正:一个多位数由35个亿,740个万和8400个亿组成,这个数写成(3507408400 ),读作(三十五亿零七百四十万八千四百)。

17、7×8÷8×7=1
分析错因:学生一看到这样的算式,脑海中自然而然地以为56除以56,忘记了这题的计算顺序。

纠错措施:明确计算顺序。

改正:7×8÷8×7=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