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一、本文概述《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这篇文章旨在探讨汉语国际教育在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文章首先概述了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
接着,文章深入探讨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了汉语国际教育在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材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单一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文章展望了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未来发展前景,认为应继续加强汉语国际教育的国际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深度融合与交流。
二、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和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现象,其影响力逐渐扩大。
早期的汉语国际教育主要集中在国内的几所知名大学,如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以接待外国留学生为主要形式。
这些留学生主要来自与中国有友好关系的国家,学习汉语主要是为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为日后的工作或研究做准备。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国际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投入,推动了一系列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如“孔子学院”的设立。
孔子学院作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数百所分支机构,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汉语学习热潮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甚至将汉语作为高考科目。
这一趋势不仅促进了汉语国际教育的普及,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然而,汉语国际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师资力量的不足和教学资源的短缺。
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汉语国际教育,旨在推广汉语语言知识,培养全球汉语学习者。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则是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思想精髓传递给世界各地的民众。
两者在推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理解中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国际教育的关键词包括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教育资源等。
其中,语言教学是核心,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则是强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理解;教育资源则包括教材、师资、在线平台等。
这些关键词共同构成了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支柱。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关键词则包括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国际传播等。
其中,传统文化是基础,包括诗词、书法、绘画等;当代文化则反映中国社会的现状和发展;国际传播强调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传播中华文化。
这些关键词展示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多样性和内涵。
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在历史源头上有着密切的。
自汉代开始,便有向外传播汉字和汉文化的纪录。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这两种现象相互促进,不断推动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在互动交流方面,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全球范围内的孔子学院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同时也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各种文化交流项目和活动,如“汉语桥”、“一带一路”等,不仅加强了汉语教学的力度,也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展望未来,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将逐渐增强。
同时,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为这两种现象的传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可以更加便捷地将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进一步加强汉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优化,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个性化需求。
这包括教材的定制化、师资的培养和在线教育平台的完善等。
丰富和拓展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渠道,如通过影视作品、文学作品、艺术表演等形式,将中华文化的魅力展现给世界各地的观众。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1. 引言1.1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概述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是指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注重语言的传授,更注重传播和教授中国文化。
这一概念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推广,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的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欣赏,从而提高学习者对汉语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通过文化教学和传播,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语言的应用,更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体验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实现汉语国际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的概念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传播活动,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在未来的发展中,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中文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汉语国际教育的概念和特点汉语国际教育是指在国外开设的以汉语为教学语言的教育项目,旨在培养外国学生掌握汉语语言能力并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汉语国际教育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汉语国际教育具有跨文化交流的特点。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学生不仅学习汉语语言,还需要了解中国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内容。
通过学习汉语,外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汉语国际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除了传授语法知识和词汇,教师还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语言运用,如听说读写,以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会开设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汉语国际教育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汉语国际教育的概念和特点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教育领域,不仅有助于推动汉语的传播和推广,也有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2.2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在当今世界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地位、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传统文化教学的实践案例、传统文化教学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以及传统文化教学的创新发展进行探讨。
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教学需要借助生动有趣的方式和现代科技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也需要面对传统文化教学中的挑战,如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应对。
在未来,应进一步强化汉语国际教育中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地位、内容、方法、实践案例、挑战、应对策略、创新发展、传承、发展、展望、重要性。
1. 引言1.1 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性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汉语国际教育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有助于增强各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
汉语是世界上最大的使用人口的语言之一,学好汉语可以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国际交往提供更多的机会。
通过汉语国际教育,外国人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等,进而增进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中国而言,通过汉语国际教育,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
传播中国文化还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内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汉语国际教育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国际交往,也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浅析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播

浅析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播摘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世界经济逐渐趋于一体化的今天,将汉语推广出去,让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了解汉文化,将对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基于此,文章将对汉语国际教学中文化传播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其教学过程中文化传播的策略,以期对汉语言及汉文化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汉语;文化;意义;策略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之间逐渐变为一个共同体。
各国之间为了能够深入的发展与合作,通晓合作者的语言是必要的方式。
对于中国来讲,汉语不单纯的是一门语言,它更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载体。
在当今世界各国已然形成了“汉语热”的潮流,以此为契机通过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来传播中国文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深入认识。
与此同时,文化传播的策略更值得我们深思。
一、汉语国际教学中文化传播的意义1、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想真正的掌握一门语言就要对其隐含的文化进行解读。
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度,文化的延续从未中断过。
“汉语热”潮流形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各国的学生从某一个途径了解到中国,才来学习汉语。
例如,外国人经常谈到功夫,他们认为中国的功夫很厉害,为此有些人特地来中国学习,汉语也就成了其重要的交际工具。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的进行文化知识的讲解。
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
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让世界通过中国的文化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改变对中国的认识。
通过中国文化的传播,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有利于深入学习汉语在中国早期的英语教学中,因经验的缺乏,将教学的重心全部放在语言规律的学习上,而忽略了目的语中的文化内涵及其思维方式。
使得即使理论扎实再扎实的人也不能真正的掌握语言。
因此,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是具有必要性的。
汉字文化在全球化中的传播与影响

汉字文化在全球化中的传播与影响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日渐频繁。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影响越来越深远。
本文将探讨汉字文化在全球化中的传播与影响。
一、汉字文化的传播历史汉字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历史悠久,影响广泛。
早在公元1世纪时,中国的汉字就传至日本,之后经由日本传到韩国和越南等周边国家。
汉字所传播的不仅是汉语的表达,更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和思想的传递。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汉字文化得以传播到中亚、南亚、东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
在传播的过程中,汉字的书写和语言的表达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和演化,逐渐形成了各地的文字和语言体系,如蒙古文、藏文、朝鲜文等。
这些文字和语言的形成,体现了汉字文化在全球化中的广泛影响和传承。
二、汉字文化的传播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汉字文化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和便捷化。
目前,汉字文化的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书籍出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的出版界就应运而生了许多出版物来满足这些需求,其中不乏涉及汉字文化的书籍。
例如,“汉字的故事”等介绍汉字演化历史的书籍。
2、电影、电视和动漫电影、电视和动漫是重要的文化媒介之一,也是汉字文化的传播载体。
许多中国古代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都取得了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如《走向共和》、《大明宫词》等。
而一些涉及汉字文化的动漫作品,如《天行九歌》、《剑网3》等,也吸引了大量全球化的年轻观众。
3、汉字教育与汉语学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和生活。
汉字教育和汉语学习成为了推广汉字文化的重要途径。
如中国的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汉语学习,不仅为外国人提供了更多了解和学习汉字文化的机会,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合作。
三、汉字文化的影响1、促进文化交流汉字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更为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桥梁。
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几个问题

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几个问题一、概述汉语国际传播作为推广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国力的增强,汉语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汉语教育,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在汉语国际传播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汉语本身的复杂性和独特性给国际传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汉语作为一种非拼音文字,其书写系统和发音规则与许多其他语言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学习者在掌握汉语时面临较大的挑战。
汉语的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厚,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汉语教育的需求和定位存在差异。
在一些与中国经贸、文化交流密切的国家,汉语教育的需求较为旺盛;而在一些与中国关系相对疏远的国家,汉语教育的推广则面临较大的困难。
在汉语国际传播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推广策略和教学方案。
汉语国际传播还面临着师资短缺、教材不足等问题。
全球范围内具备专业汉语教学能力和经验的教师数量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
现有的汉语教材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汉语国际传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汉语的国际传播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 汉语国际传播的背景与意义在《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几个问题》这篇文章中,“汉语国际传播的背景与意义”段落内容可以这样生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汉语国际传播的背景,既体现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需求上,也体现在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上。
国际传播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的内容选择

国际传播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的内容选择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传播在推动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明互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国际理解的重要途径,其文化教学的内容选择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国际传播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的内容选择问题,分析当前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国际传播与国际中文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重点分析了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与依据,最后探讨了如何优化教学内容,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语言学、教育学、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这些学科的理论框架为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使得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语言学理论为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提供了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基本原理。
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认为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在国际中文教育中,文化教学应成为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授中文语言,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育学理论为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提供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
在国际中文教育中,文化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文化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为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提供了对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际的深刻理解。
文化学理论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认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都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策略

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策略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中华文化与国际中文教育 (5)2.1 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6)2.2 国际中文教育的现状与需求 (8)2.3 中华文化与国际中文教育的结合点 (9)三、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策略 (10)3.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 (11)3.1.1 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 (13)3.1.2 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传递 (14)3.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15)3.2.1 项目式学习 (16)3.2.2 互动式教学 (17)3.3 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18)3.3.1 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19)3.3.2 鼓励教师国际化 (20)3.4 学生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21)3.4.1 奖学金制度的设立 (22)3.4.2 学生的文化体验活动 (23)四、案例分析 (24)4.1 成功案例介绍 (25)4.2 案例分析 (26)五、挑战与对策 (27)5.1 面临的主要挑战 (29)5.2 应对策略 (30)六、结论与展望 (31)6.1 研究成果总结 (32)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33)一、内容概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中文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策略,不仅关乎中文的国际推广,更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策略,分析其现状、问题及对策。
本文介绍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文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
中文的国际需求也催生了国际中文教育的蓬勃发展。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现状,尽管中文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但在传播策略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传播渠道单传播内容片面、传播效果有限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传播策略:一是拓宽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高传播效率;二是丰富传播内容,注重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增强传播的吸引力;三是强化传播效果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及时调整传播策略。
汉语国际教育如何促进中外教育交流合作

汉语国际教育如何促进中外教育交流合作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交流合作成为了各国促进文化理解、提升教育质量、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在促进中外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汉语国际教育为外国学生提供了学习汉语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突破语言障碍,深入了解中国的教育体系和文化内涵。
通过系统的汉语教学,外国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门实用的语言工具,更能够为进一步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汉语国际教育推动了中外教育理念的交流。
中国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强调尊师重道的传统等。
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这些理念会自然地传递给外国学生和教育工作者。
同时,外国的教育理念,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会在交流中被引入中国,促进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这种双向的交流与融合,能够让双方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各自的教育体系。
另一方面,汉语国际教育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中国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优秀的教材、教学方法和在线课程等。
通过汉语国际教育的平台,这些资源可以被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同时,外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也能够被引入中国,为中国的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一些国际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合作项目在中国的学校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此外,汉语国际教育还加强了中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他们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也能够与中国的学生和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还能够促进学术研究的合作。
例如,在科研项目中,中外学生可以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得更具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为了更好地发挥汉语国际教育在促进中外教育交流合作中的作用,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教学等新兴技术为汉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技术,为外国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汉语学习体验。
“_汉语桥”的语言文化传播

| 中外互鉴“汉语桥”的语言文化传播□潘淑霞/文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
在所有文化使用中,语言是最重要的部分。
“汉语桥”比赛不仅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而且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国与世界友谊、文化与和平的桥梁。
本文简要分析“汉语桥”的语言文化传播。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随着“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升温,汉语的国际推广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国际文化现象。
“汉语桥”系列节目已成为一个权威性、信息性、趣味性强的盛会,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汉语爱好者参赛。
1 “汉语桥”的发展现状“汉语桥”于2002开始举办,旨在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推动中国与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自2002年举办首届比赛以来,已有150多个国家,超过140万名莘莘学子因为热爱中文与“汉语桥”结缘,每年更有1亿多海外观众关注比赛盛况[1]。
已成为世界各地年轻人交流经验的平台和了解中国的窗口,也是连接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桥梁。
“汉语桥”不仅可以现场体验中国文化,感受真实的中国,而且为了完成比赛,参赛者必须向不同文化领域的老师学习。
这对很多选手来说都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机会,参赛者才有机会体验以不同文化为代表的不同教学方法。
可以说“汉语桥”大赛的所有项目都旨在传播中国文化,普及汉语。
“汉语桥”的参与者自愿接受和吸收中国文化,这有助于软实力的增强。
“汉语桥”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展示中文、分享经验的平台,也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发展的新面貌[2]。
2 “汉语桥”的语言文化传播价值、特点和原则2.1 “汉语桥”的语言文化传播的价值(1)“汉语桥”的语言文化传播为全人类提供了多种文化选择。
对语言文化的传播是为后代提供选择的多样性的机会。
如果我们处于同样的文化格局中,如何获得精神支持,发挥各自的长处,为其他文化形态起到引导作用,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以更好地发展各民族语言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信仰和精神结构,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传播作用,只有多种文化共同发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人类才能更好地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

“互联网”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汇报人:2023-12-08•互联网与汉语国际教育现状•互联网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应用•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传播策略•挑战与问题:互联网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面临困境•创新与发展:应对互联网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挑战目录互联网与汉语国际教育现状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趋势教育信息化政策互联网时代背景汉语国际推广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包括线上教学、远程教学、浸润式教学等多种模式,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资源丰富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现状丰富教学手段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如图文并茂的课件、生动有趣的视频等,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拓展教学空间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汉语国际教育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促进文化交流互联网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使得汉语国际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对汉语国际教育影响互联网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应用03技术支持与服务质量01平台数量与规模02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在线教育平台发展在线协作工具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视频会议系统远程互动教学技术1 2 3开放教育资源(OER)数字图书馆与在线数据库社交媒体与教育平台整合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传播策略跨文化交流机制文化融合创新多元文化传播平台030201跨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案例孔子学院01中国春节全球庆祝活动02中国影视作品海外传播03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举措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挑战与问题:互联网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面临困境优秀的汉语教师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教育资源匮乏的国家。
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师资匮乏地区差异文化冲突误解与偏见文化差异与误解挑战技术更新迅速网络安全问题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难题创新与发展:应对互联网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挑战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中国文化体系研究

文化 内容为基点 ,面对不 同的需求群体 ,思考构建适合 汉语 国际推广 与传播 的文化体 系问题 ,尝试为 汉语 的国际推广 事业 提供 一个研 究角度 。
[ 关键词] 汉语国际推广 ;中国文化 ;研究 [ 中图分类号] G 1 2 2. 0 [ 文献标识码] A [ 基金项 目]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 目 “ 汉语国际推广 背景下 的中外文化互动研 究” ( L l 1 D Y Y O 2 2 ) [ 作者简介 ] 汪灵灵 ( 1 9 7 0 一 ) ,女 ,博士研 究生,副教授 ,研究方 向为跨文化交际及对外汉语教 学法。 随着全球 “ 经 济一体化 ” 的快速 发展 , 不 同国家 、 区域 在 不 同层 面的交流 与对 话也空前 地得到发展 。而在跨 文化 的 观 自身” , 从多方面审视并遵循文化 的特性与规则 , 提炼文化 内容 , 从而构建适合 国际推广与传播的文化体系。
悦 的同 时 , 是 否也 应该 冷静下来 , 进行 一下反 思 : 到 目前 为
的动态过程 , 是一种可以正常无 限延续 的过程” 。只有具有 了互动 的文化观 , 尊重他文 化 , 摒弃 “ 民族文化 中心论” , 我们 才能知彼推己 , 并保持文化传播 的持续发展 。
( 二) 文化的“ 自觉” 性
两大领域 : 一是面对 国内来华 留学生 的汉语言文化教育 。改
( 一) 文化的互动性 在 当前“ 全 球一 体化” 的趋势下 , 我们必须 以互动 的视角 来 审视 文化 间的交流与传播 。文化 的互 动 旨在 以平 等 的文 化观来看待其他 的文化 。 “ 在相对封 闭的情 况下 , 人们 的基本
文化态 度具有唯 我性 , 即以 ‘ 我’ 为中心 , ‘ 我’ 文 化具有优 于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随着中国经济权重的增加,汉语国际教育愈加受到关注。
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文化是语言发展的产物,但是文化和语言并不等同。
所以,在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应是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融入中国文化。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传授语言,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教授文化:1.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丰富着教学手段和素材,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文化,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 交流法。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展开交流,探讨一些文化主题,传授相关的传统风俗和文化习惯。
如春节,中秋节等等。
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同时也可以增进语言交流的能力。
3. 作文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撰写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作文,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在语言及思维方面的灵活性,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文化传播是汉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强调尊重多元文化。
为了更好地开展文化传播活动,汉语教育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 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是文化习惯和传统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语教育的文化传播工作应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的独特性,让汉语教育融入当地的文化和语境当中。
2. 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是文化传播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汉语教育事业应该致力于建立国际性的文化交流平台,推广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同时也能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开花结果。
总之,在汉语教学中,文化教育和传播应该成为汉语教学的一部分,因为汉语教学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教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文化教学和文化传播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在文化传播方面大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推动汉语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为中国文化的走向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1. 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更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以此增强外国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本文将简要回顾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文化传播中的角色。
接着,将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后,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包括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文化活动的组织等方面。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从而提升汉语教学的整体质量和影响力。
2.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艺术审美、社会习俗等多元内容。
其内涵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深受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其中尤以儒家的仁爱、礼义、和谐观,道家的自然、无为、辩证思想,以及佛家的因果报应、慈悲为怀理念为核心哲学基石。
这些深邃的哲学智慧不仅构成了中国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也为处理人际关系、社会矛盾乃至国际交往提供了深远的智慧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关爱和诚信。
“仁”为核心,主张爱人如己,推己及人“义”则关乎公正公平,强调行为合乎道义“礼”作为社会秩序的规范,调节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和谐“智”指向明辨是非、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信”则是诚实守信,为社会交往的基石。
这种伦理道德体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作为传播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中华传统文化倡导“和而不同”的理念,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
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尊老爱幼的家庭观、尊师重教的教育观、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等方面。
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和谐理念对于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国际理解具有积极意义。
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研究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这些文化资源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自己的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变得更加紧密,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就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文化差异的概念要想了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文化差异的概念。
文化差异指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中的差异,包括人们所处的环境、习惯、价值观、行为和信仰等多个方面。
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需要面对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对外传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中国春节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的一个重要节日,中国的武术、传统医学等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另外,在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方面,中国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全球范围内已有很多人学习汉语,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然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文化仍然存在歧视和误解,这些困难都会妨碍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此外,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以适应全球化的背景和新的传播模式。
三、如何进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进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中国文化传播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以下是几点建议:1.加强文化自信,塑造中国文化优势和形象。
中国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色,应该注重进行整合和挖掘,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和形象。
2.注重开展双向文化交流,积极倾听各方意见和反馈。
只有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化解误解和加强沟通。
3.采用多种传播手段和形式,创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方式。
汉语言文学如何助力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

汉语言文学如何助力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变得日益重要。
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推动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汉语言文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结晶。
从古老的诗词歌赋到现代的文学作品,无一不展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这些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一,汉语言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跨越时空和地域的魅力。
像《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对于世界各国的读者都具有启示意义。
古代的诗词,如李白、杜甫的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现代的文学作品,如莫言的小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通过翻译和传播这些作品,能够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其二,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和培训对于国际传播至关重要。
在国内外的高校和教育机构中,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可以系统地培养外国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学习汉语言文学,他们不仅能够掌握语言技能,还能领略到其中的文化精髓。
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和需求的学习者,开发多样化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吸引更多人投身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
再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媒体平台,能够为汉语言文学的国际传播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便捷。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在线课程、文学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方式,将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和作品推广到世界各地。
例如,制作有趣的短视频,解读经典文学作品;开展线上文学交流活动,让不同国家的爱好者共同探讨。
此外,加强与国际文化交流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也是推动传播的有效途径。
与各国的图书馆、文化中心、文学节等合作举办汉语言文学的展览、讲座、研讨会等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吸引当地的文化人士和普通民众参与,增进他们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和了解。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播

四 、策略与方法
4 、加强国内外合作 ,共同推动汉语国际推广事业 。政府、高校、企业等各方 应加强合作 ,共同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形成合力推动中国文化传播。
四 、策略与方法
5 、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通过开 设相关课程、组织实践训练等 , 帮助汉语学习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促进中国 文化与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谢谢观看
四 、策略与方法
2 、通过文化体验、文化交流等方式 ,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通过组 织文化体验活动、开设文化交流项目等 ,可以让学习者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四 、策略与方法
3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 如网络、多媒体等 ,提高文化传播的效率和影响力。 例如 ,可以开设网络孔子学院、制作多媒体宣传片等 , 以便更加广泛地向世界各 地传播中国文化。
四 、策略与方法
四 、策略与方法
为了更好地推动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播 , 以下策略和方法值得:
四 、策略与方法
1 、结合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 ,制定具体的文化传播策略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 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 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文 化传播策略 , 以更好地适应当地国情和文化环境。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 播
01 一、汉语国际推广
背
景
目录
02
二 、文化传播的理论 和实践
03
三 、汉语国际推广背 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04 四 、策略与方法
05 五 、结论
内容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汉语国际推广已经成为一项重要 的国家战略 。在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 ,文化传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本次演示将 探讨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 和方法。
加强中国语言文字的国际传播,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地位

加强中国语言文字的国际传播,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地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语言体系。
中国的汉字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工具,其表达方式、韵律及意境特点,深受许多国家人民喜爱。
为了加强中国语言文字的国际传播,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地位,我们应该更积极地推广和传播汉字文化,为推进“汉字经济”和中文教育全面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一、推动汉字文化走向世界推广汉字文化是增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部分。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学习和运用汉字,一些国际友人不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传承汉字文化,我们可以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促进中文教育全面发展。
中文教育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载体。
我们应当通过举办中文教师培训、举办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增加中文交流与合作等措施,为华文教师和华文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好的学习资源,提升中文教育的质量。
2、加大汉字文化的推广力度。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网络推广、举办各种汉字文化展等活动,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汉字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和特点,让汉字成为世界绘社会文化独特的符码之一。
3、倡导异国汉字学习风尚。
鼓励和推动国外学子、学者积极学习汉字,并培养他们汉字使用的习惯,不仅能有效提高汉字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还能促进促进跨文化交流、推动民心相通。
二、创新汉字创意产业汉字除了传统的文化性使用,也具有创意性使用的特点,在各个领域的运用,也能够产生创意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推动汉字经济发展。
可以针对汉字文化,开发汉字商标、汉字文化衍生品、中文网络语言、汉字动画及游戏、文化旅游以及文化展览等商业化产品,打造一个全新的汉字经济体系,从而扩大汉字的经济价值。
2、发展汉字数字化技术。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发展,汉字数字化具有重要的市场潜力,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汉字智能化应用—如汉字输入法,智能汉字识别,以及汉字互联网爆款表情包等,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应用。
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与中华文化

利 性 社 会 公 益 机 构 , 守 所 在 国 的 法 律 和 法 规 , 受 所 在 国 遵 接 教 育 行 政 部 门的 监 督 和 检 查 。 截 止 2 0 0 8年 1 O月 , 经 在 世 已
、
汉 语 国 际 推 广事 业 的 发展 形 势
随 着 世 界 经 济 一 体 化 、 治 多 极 化 、 化 多 元 化 趋 势 的 政 文
鉴 国 际语 言 推 广 经 验 、 高 汉 语 国际 地 位 的 战 略举 措 E 提 。
一
20 年 3 , 04 月 国务委员陈至立按 照 国际惯例 , 将中 国设 在海
外 的语 言推 广 机 构 正 式 定 名 为 “ 子 学 院 ” 随着 20 孔 0 4年 全 国第 一 所 孔 子 学 院 在 韩 国 首 都 首 尔 挂 牌 , 后 , 传 播 中 国 此 以 汉 语 为 己任 的孔 子 学 院 在 很 多 国 家 相 继 出 现 。孔 子 学 院是 以传 播 中 国语 言 文 化 、 持 当地 中文 教 学 为 基 本 任 务 的 非 营 支
对汉 语 的需 求 从 来 没 有 像 今 天 这 样 迫 切 。 学 习 汉 语 已渐 趋 成 为 一 种 全 球 性 的 热 潮 。 界 范 围 内学 习 汉 语 的 人 数 在 与 时 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播u张幼冬=内容摘要>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应运而生,已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一项伟大事业。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中华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新的特点。
本文重点分析了新时期文化传播的成果和不足,探讨了文化传播在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进一步改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文化传播;方法和途径一、汉语国际推广的形成与发展中国语言文字及文化的对外传播由来已久。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把汉字文化与中国的丝绸、瓷器一起带到西亚和欧洲;盛唐时期长安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各国商旅、学人云集,中国的汉字文化传播到亚洲各地;明朝郑和下西洋,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16至18世纪/东学西渐0,西方人为东方文化的睿智所折服。
然而中国语言文化有系统地向国外传授,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0年清华大学为第一批东欧国家来华留学生开设汉语课程是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起点。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世界各地出现了汉语热,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快速发展,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有了全新的意义,汉语国际推广的概念应运而生。
教育部52000)2004年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规划6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对于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培养更多的对华友好人士,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由/对外汉语教学0到/汉语国际推广01987年我国教育部设置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0),工作的重点是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2003)2007年汉办的工作规划5汉语桥工程6明确提出了/向世界推广汉语,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0。
2004年10月,该规划得到教育部和国务院批准,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由学科建设发展到汉语国际推广的标志。
宣传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不只是政府有关机构的事情,而且是全民的责任,是国家发展的战略。
(二)汉语国际推广的成果自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创立,至2009年10月,国家汉办已在全球87个国家设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41个孔子课堂。
有100多个国家的2500所大学开设有汉语课程,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接近4000万。
以创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为主干项目,网络孔子学院、广播孔子学院和以电视为媒介的空中孔子课堂等多种传播形式的建立,拓宽了汉语国际推广新渠道,成为海外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的一支新力军。
11网络教学课件5乘风汉语6研制成功,/长城汉语0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研制,使我国突破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方便各类社会人士学习。
21汉语水平考试HS K、商务汉语考试BCT、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 T等系列权威规范化考试相继推出,为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奠定了基础。
31首届/世界汉语大会0于2005年成功举办, /世界汉学大会0自2007年开始每两年在中国举办一次,促进了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为中外文化的互动和对话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41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等项目的建设使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研究有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三)汉语国际推广的意义汉语国际推广成为国家战略,重要性显著上升,文化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不断深化和丰富,对外汉语教学实现了向全方位汉语国际推广的转变。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高速增长,尤其是加入WTO、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形成。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对传播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汉语国际推广中文化传播的内容与意义11语言教学体现文化传播汉语国际推广首先是汉语教学的推广,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和永久载体,语言的学习能够加强文化认同感,不同的语言中,小到只言片语,大到篇章词汇,甚至不同的句式、修辞,都包含一定的文化内容。
陈光磊把这种文化因素分为语构文化、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
¹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结构特点,如汉语的发音、声调,使汉语有节奏和韵律感,有鲜明的音乐特征;古老的方块字,负载着深邃的文化,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对周边乃至世界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汉语语法重意合不重形式,语言结构灵活简约,形成了汉语凝练含蓄的风格。
语义文化主要指词汇中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及文化背后的思想、理念及处事哲学。
如/熊猫、旗袍、科举、红娘0等词语分别受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物质生活条件、经济制度、精神文化制约,是汉语中独有的语汇。
语用文化指语言运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培养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如问候道别、道歉致谢、敬语谦辞、宴请送礼、隐私禁忌等习俗中,体现了中国崇尚集体、尊重他人、谦虚自律、重视和谐的文化传统。
汉语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主要途径。
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导入0或/文化揭示0并体现文化作用,成为令人深思的话题。
21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传播文化无处不在,语言教学中文化内容极为丰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传播哪些文化呢?1984年张占一提出把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划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赞同。
º知识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不直接影响传递信息的文化因素;交际文化则隐含在语言系统中,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
如美国是/低语境0国家,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都是/桥0式,直接而清楚;而中国跟大多数亚洲国家相似,是/高语境0国家,讲究含蓄,尤其在提出不同意见时,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感情,避免正面冲突和摩擦。
只有揭示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才能避免误解和冲突,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非语言交际也是重要的交际方式。
陈原指出: /交际工具绝不只是语言,还依靠许多非语言的符号。
0»研究表明,人际交往中非语言手段传达的信息占65%以上,在一般情况下对语言交际行为起强调、补充、替代、调节等作用。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仪表、举止、谈吐大不一样,姿势、动作、沉默、话轮转换、衣着、化妆、气味也传达不同的文化含义,这些也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1文化传播的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奥斯卡、NB A、可口可乐、美国电影大片等等,这些美国文化元素所负载的是美国文化价值理念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亚洲,在韩剧、韩国流行歌曲的带动下,韩国文化崛起成为亚洲的主流文化之一。
而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远远不够。
很多外国人提起中国,知道的通常只是功夫、中餐、万里长城。
其实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国画、中医、京剧、传统节日、唐诗宋词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特别是中国人/和而不同0/天人合一0的生存观念、生存智慧和发展理念,应当成为文化传播的新亮点。
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不仅是适应和满足世界各国对汉语的需求,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不可缺少的举措,它应该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三、汉语国际推广中文化传播的现状与分析(一)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传播取得了很大成果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定位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探讨,文化教学和研究完成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文化传播的规模和形式得到了扩大,出版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理论专著及文化教材。
如5文化中国)))中国文化阅读教程65汉字文化图说65中国语言文化讲座6 5中国文化常识65中国文化读本6等。
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已树立起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观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能够主动地将文化知识的传授与理念阐释渗透于语言要素的教学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三十年,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传播汉文化的优秀学子,他们从汉语汉文化的受众变成传播中华文化文明的友好使者。
(二)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播存在许多问题11对文化教学的内容把握不够准确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也已确立了/文化因素的教学应当贯穿于语言教学全过程0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文化因素的导入仍然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或者把文化视为枯燥学习的调味品。
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重视文化教学,传递推广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品,剔除糟粕。
一方面,应认真总结和梳理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在更高的价值层面上宣传中华文化中勤劳、诚实、节俭、敬老、孝顺、和睦等美德,传播中华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及/和谐0的生存理念。
另一方面,注重当代中国文化的张扬,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讲授都要对当代中国文化予以更多的关注,增进异国异族的汉语学习者对当代中国的了解,共同推进和谐世界的建设。
21文化传播方式的落后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4000万,而我国国内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多为传统型纸质教材,缺乏一定的趣味性,针对特定国家的教材开发不够。
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仅限于展览、演出、研讨交流等有限的形式上,很难形成长久不衰的文化品牌。
/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
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
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0¼31海外文化传播亟待规范当代中西文化的交流极不对称,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大多集中在茶、瓷器、丝织品、工艺品、建筑园林等器物类工艺层面,停留在衣食住行、风俗旅游上。
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书店中最多的仍是/风水0 /易经0/八卦0/菜谱0,当然还有一些不准确、歪曲中国现实的图书,而对中国思想文化和艺术文化尤其是20世纪和当代文化的介绍相当缺乏。
½我们要更多地宣传和介绍当代中国人的生活,让外国的汉语学习者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当代中国人的开放心态和世界眼光。
(三)改进工作、增强文化传播的方法和途径11教师及志愿者队伍建设随着迅速增长的汉语国际推广的需求,需要有一大批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师资,教师的学历和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006年10月和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先后召开了两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证工作会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