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油料基本知识
油料基础知识
油料基础知识油料是用来榨取植物油的原料。
如油菜籽、花生、棉籽、芝麻、油茶籽、胡麻籽、葵花籽等,油料分食用油料和非食用油料两类。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油料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油料作物油料作物是以榨取油脂为主要用途的一类作物。
这类作物主要有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棉籽、蓖麻、苏子、油用亚麻和大麻等。
1、花生在各种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产高,含油率高,是喜温耐瘠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最好。
花生生产分布广泛,除西藏、青海外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广西、辽宁、四川、福建等省区,其中山东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其次是广东。
目前,全国花生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渤海湾周围的丘陵地及沿河沙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二是华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的丘陵及沿海地区。
2、油菜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地区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
是世界上生产油菜籽最多的国家。
油菜是喜凉作物,对热量要求不高,对土壤要求不严。
根据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春、冬油菜,春、冬油菜分布的界限,相当于春、冬小麦的分界线而略偏南。
我国以种植冬油菜为主。
长江流域是全国冬油菜最大产区,其中四川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
其次为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贵州等省。
春油菜主要集中于东北、西北北部地区。
3、芝麻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芝麻最多的国家之一。
芝麻是一种含油率很高的优质油料作物,我国芝麻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其中河南省产量居全国首位。
4、巴马火麻油春播秋收,生长期为8个月,宜植于石山区土壤。
巴马火麻高达1、5-2米,每年2月种植,8月初开花,10月下旬成熟,收获后晒干保存,一般无虫害。
火麻为扁卵圆形,长4-5毫米,表面光滑呈棕色或黑色花纹。
巴马火麻壳硬而脆,去壳后得到火麻仁。
据日本生物考察团研究结果,火麻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卵磷脂、油酸、亚麻酸、亚纳酸等,其脂肪酸中含亚油酸和亚麻酸共达76、4%,是目前常见食用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含量的最高者之一。
第一章 油料基本知识
石油将得到近乎“完美”的利用
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 它主要包括原油和天然气两种主要类型。
天然气的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此外还含有 少量碳原子少于4的烷烃,天然气一般还含 有少量非烃类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 氮气和氦气等。
石油中的非烃类化合物虽含量不多,但它们对炼制过程 和产品质量都有极大的危害。硫化物(如硫醇、硫醚、 噻吩等)除对炼油设备有腐蚀外,还会使汽油的感铅性 降低,影响汽油的抗爆性;氧化物(如环烷酸、苯酚等) 对金属有腐蚀作用;氮化物(如吡啶、吡咯等)在空气 中易氧化,颜色变深,汽油的变色与氮化物油罐;胶质、 沥青质是含有氧硫、氮的高分子非烃化合物,石油中此 类化合物含量越大,则颜色越深。 总之,石油是由各种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 混合物。根据原油中的硫含量和主要烃类成分不同,大 体上可分为石蜡基石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石蜡基原油含烷烃较多;环烷烃原油含烷烃、芳香烃较 多;中间基原油介于二者之间。
Hale Waihona Puke 最先为石油命名的人当是李昉。
①无机论 :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
②有机论: 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 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 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 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 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石油的元素组成
元素组成是化学组成的基础。 碳 石油的元素 氢 83~87% 11~14%
2 作为化工原料
石油是石油化学工业赖以生存发展 的物质基础。现在人们利用石油作为 化工原料,开拓了化肥、合成纤维、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等一个 又一个新的生产和生活领域。
植物油基础知识
6号溶剂油:主要用于香料、植物油脂的萃取溶剂 残溶(溶剂油残留) :食用油脂的制取多采用浸出方法。浸出溶剂主要是的六号溶
剂,三级四级浸出油≤50 mg/kg 。一级、二级≤10 mg/kg时,视为未检出,注:压榨 油不含。
化学工业出版社
植物油基础知识
一、油料油脂基本知识
1、 油脂专业术语 2、 各种植物油脂的介绍 3、 植物油的分级
1.1.油脂脂肪酸专业术语
健康用油含义:一是一定要吃健康的油 ,二是用油适量和使用健康的烹调方法 ,三是合理 均衡的用油 。
饱和脂肪酸 ,不含双键的脂肪酸,所有的动物油都是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通常指的是油酸,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有橄榄油和油茶籽油等。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有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按其结构又可分为ω-6
胆固醇: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 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血 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
结冻:油在低温下会产生晶体, 即为脂,结冻在加热后,可以转为液态。这种现象是油脂固 有的一种特性,这种结冻对油脂的化学特性没有影响。
油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更久等优点,少部份动物性油脂中含有少量反式脂肪酸,油脂 在加工时的氢化作用.会产生反式脂肪酸,这种脂肪成分可能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危害健康 。
1.2.油脂检测专业名词
色泽:植物油通常是淡黄色等不同的色泽,这是由于胡萝卜素、叶绿素、叶黄素、维生素E 等油溶性色素存在所致的,如国家标准规定,四级菜籽油不得超过黄35红7,若超过此值表 明油脂精炼不好或已劣变。
车用油料基础知识
三、润滑脂
• • • • • • 钙基润滑脂 钠基润滑油 钙钠基润滑油 石墨钙基润滑油 工业凡士林润滑油 锂基润滑油(目前应用最广泛)
使用和保管:
• 尽量使用锂基润滑脂,尤其是在冬季 • 不同牌号、种类及新旧的润滑脂,不可乱 用、混用。 • 保管中,容器应加盖封严,防混入水分和 杂质;无库存放的,应防风避雨。
二、润滑油
分类: 按黏度:0W、10W、15W、2 0W、25W、20、30、40、50 等十个级别。 “W”为冬季用油。 按质量:EQB、EQC、EQD、 EQE、EQF(汽油机)和ECA、E CB、ECC、ECD(柴油机)
使用和保管:
• 1、不能用齿轮油代替 • 2、更换润滑油时要将旧油放尽,勤清洗 机油滤清器以保证机油的清洁 • 3、使用时要按说明书或有关规定使用 • 4、不同的牌号的润滑油不能混用和混存 • 5、稠化润滑油和普通的润滑油不能混用 和混存
车用油料基础知识
授课人:彭国信
一. 燃料
二. 润滑油 三. 润滑脂
一.燃油
(一),汽油 (汽油发动机)
(二),柴油 (柴油发动机)
(一) 汽油
90号
辛烷值
9油浓度达到1.5%左右, 遇火就会发生爆炸性的燃烧。所以在油库, 加油站,车库附近不能吸烟和使用明火。 不要用毛织品或人造化纤品沾汽油擦拭机 件,防静电引起火灾。在使用过程中要保 证空气的流通。
汽油的使用和保管:
2,防毒
四已铅抗暴剂(巨毒)
橙色
兰色
用热水或肥皂洗净手脸
(二).柴油
轻柴油 --高速.中速柴油机
重柴油 -- 低速柴油机 军用柴油--军用装备柴油机
(二) 柴油
0号
-10号
油料相关知识点总结归纳
油料相关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油料的分类1.按用途分类:按用途可分为食用油料作物和工业用油料作物,食用油料作物是指用来生产食用油的油料作物,如大豆、花生、棉籽等;工业用油料作物是指用于生产工业原料的油料作物,如油茶籽、香薷籽等。
2.按油脂组成分类:按油脂组成可分为高饱和脂肪酸油料和低饱和脂肪酸油料,高饱和脂肪酸油料如棕榈油、棉籽油等,低饱和脂肪酸油料如葵花籽油、橄榄油等。
3.按植物分类:按植物分类可分为豆类油料、茶籽油料、菜类油料、籽类油料等种类,如大豆、油茶籽、菜籽、芝麻等。
二、油料的特点1.高营养价值:油料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2.油脂含量丰富:油料种子中的油脂含量通常在20%以上,有些种类更高达40%以上,是油脂的重要来源。
3.生长周期短:油料作物的种植周期较短,且适应性强,能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长。
4.适应性强:油料作物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生态适应性,对环境要求较低,生长适应范围广。
5.经济效益显著:油料作物产量高,市场需求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油料的营养价值1.蛋白质:油料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和修复组织的重要营养来源。
2.脂肪:油料中的脂肪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3.维生素:油料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肌肤健康和提高免疫力。
4.矿物质:油料作物中含有的钙、铁、锌等矿物质,对人体生长发育和身体代谢都有着重要作用。
四、油料的加工工艺1.清洗除杂:将采摘的油料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不干净的种子。
2.烘干除水:将清洗后的油料进行晾晒或机械烘干,使其含水量降至适宜榨油的状态。
3.脱壳去皮: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对油料进行脱壳或去皮处理,减少榨油时的损耗。
4.破碎压榨:将经过处理的油料进行破碎和压榨,获取油料中的油脂。
5.蒸煮脱脂:对一些特殊的油料进行蒸煮脱脂处理,使得榨出的油脂更加纯净。
6.精炼提纯:对榨出的初榨油进行精炼提纯,去除杂质和异味,使其更适合人们的食用。
油料相关知识点总结
油料相关知识点总结一、油料的分类根据植物的不同,油料可以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两大类。
植物油是指用植物种子、果实等部位的植物提炼而成的油,如大豆油、花生油、棕榈油等;动物油是指用动物的脂肪提炼而成的油,如鱼油、猪油、牛油等。
植物油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油料,也是食用油的主要来源。
二、油料的种类和功效1. 大豆油:大豆油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油,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酸和维生素E,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大豆油还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可以保持皮肤的弹性,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2. 花生油:花生油是一种高温食用油,在烹饪中被广泛使用。
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具有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脏健康的作用。
此外,花生油中还含有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抗氧化物质。
3. 棕榈油:棕榈油是一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植物油,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和工业生产。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E,可以增强免疫力,保护眼睛和皮肤。
棕榈油还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是一种重要的食用油料。
4. 橄榄油:橄榄油是一种健康的植物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橄榄油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功效,有助于保护皮肤,延缓衰老。
5. 葵花油:葵花油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葵花油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有助于抗氧化和延缓衰老。
6. 油菜籽油:油菜籽油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K,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脏和血管健康。
三、油料的生产和加工油料的生产和加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原料的采摘、储存、加工和提炼。
首先,种植者需要选择优质的油料种子,并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种植和管理。
然后,在植物生长成熟后,需要进行收割、脱粒和干燥等处理,以保证种子的质量和保存期。
接下来,种子需要通过压榨、溶剂浸出或超临界萃取等工艺进行提炼,得到纯净的油脂产品。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第一节石油简述一、认识石油石油是天然存在的,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石油是原油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
原油是一种埋藏在地下的天然矿产物,在常温下,大都是呈流体或半流体的状态。
其颜色多为黑色或深棕色,少数为暗绿、赤褐或黄色,并具有特殊的气味。
它的比重绝大多数在0.8-0.98之间。
凝点的差异较大,有的高达30℃以上,也有的却低于—50℃。
原油,从化学组成成分来讲,是一种包含由各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它的化学组成十分繁杂,不同产地,甚至同一产地而不同油井在化学组成成分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二、石油的组成。
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
碳含量约83-87%,氢含量约11-14%,两者合计约96-99%。
碳和氢以不同数量和方式排列,构成了不同类型的碳氢化合物,简称“烃”。
其次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这3种元素合计含量约1-4%)以及极微量的钾、钠、钙、镁、铁、镍、钒、铜、铝、碘、磷、砷、硅、氯等10种元素。
上述种种元素在原油中都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相互结合为非烃类化合物的含硫、含氧、含氮等的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
这些非烃化合物大都对原油加工和成品油质量有不利影响,所在炼制过程中都要尽可能将它们除去。
三、石油的炼制原油经过常减压蒸馏和各种转化、精制等炼制工艺,加工成各种动力燃料、照明用油、溶解剂、绝缘剂、冷却剂、润滑剂和用途广泛、品种繁多的化工原材料,总称为“石油产品”。
成品油范围包括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润滑脂等五大类。
汽油、柴油是石油的主要产成品。
石油的加工工艺:原油必须经过加工(炼制)才能得到各种燃料油、润滑油、石蜡、石油焦和沥青等产品,这些产品称为石油产品。
原油加工分为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
一次加工过程是将原油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成轻重不同馏分的过程。
原油常减压蒸馏流程示意图四、石油产品总分类GB498—87分类代号燃料 F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溶剂及化工产品S蜡及其制品W石油沥青 B石油焦 C燃料油大部分石油产品均可用作燃料,但燃料油在不同的地区却有不同的解释。
1.油料与油料预处理
第二节 油料预处理
圆盘剥壳机 离心剥壳机 剥壳设备
齿辊剥壳机
刀笼剥壳机
第二节 油料预处理
(1)圆盘剥壳机 利用粗糙面的碾搓 作用使油料皮壳破碎。 主要用于对棉籽、 花生、油桐籽、 油茶籽等进行剥壳。
第二节 油料预处理
第二节 油料预处理
(2)离心剥壳机 作用原理:油料在高速转盘 作用下,与剥壳机壁面或打板
•米糠的来由
米糠富含脂质、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菲汀、胰蛋白酶抑制剂、脂肪酶和植物凝血素。
粗蛋白12-16.5% 脂肪15-19.7% 粗纤维7-
11.4%
9.9%
碳水化合物
磷脂 3-4%
34.1-52.3%,灰分 6.6-
油茶树(山茶树)
红花油茶树
茶树
•
油茶油取自油茶籽(含油20~30%), 是我国特产油脂之一,是可以于橄榄油媲 美的保健油。
葵花子油是为数不多的高含亚油酸的油脂之一
芝麻(SESAME)
芝麻是世界上古老的油料作物之一,属胡麻科、 胡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认为芝麻起源于 非洲。我国芝麻栽培历史始于公元前2世纪。据 史料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胡麻种,命名 胡麻。先在黄河流域种植,后遍及全国,并传到 朝鲜、日本、东南亚等亚洲邻国。宋代才有“芝 麻”之称。
第二节 油料预处理
利用油料与杂质在粒度、相对密度、形状、表面状态、硬度、 磁性及气体动力学性质等物理性质上存在的差异,可以选择适当
的方法将杂质去掉。
筛选
风选
油料清理的方法 磁选
比重去石
水洗
第二节 油料预处理
(1)筛选 利用油料和杂质在颗粒大小上的差别,借助含杂油料和
筛面的相对运动,通过筛孔将大于或小于油料的杂质清除掉
油料及其清理
第一章 油料及其清理油料是植物制油原料的统称,油脂工业中通常将含油率在10%以上且具有取油价值的植物某些器官称为油料。
如大豆、棉花、芝麻、油菜的种子;花生、椰子的果仁;油棕、油橄榄的果实;油莎豆的地下块茎;玉米、小麦的胚;稻谷的米糠等等都是常见的油料。
植物油料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食用油料和非食用油料。
凡可用于提取食用油的制油原料,如大豆、花生、棉籽、芝麻、菜籽、茶籽、玉米胚、米糠等,都称为食用油料;而非食用油料是指因有怪味或毒素,提取的油脂不宜供人食用的油料,称为非食用油料。
按植物学属性,植物油料可分为草本油料和木本油料。
凡是乔木或灌木所生产的油料都称为木本油料,如茶籽、油桐、油橄榄等;凡是草本植物所生产的油料,称之为草本油料,如芝麻、花生、菜籽等。
草本油料是油料的主要来源,且主要是其种子。
第一节 油料种子的形态和结构一、油料种子的基本结构 油料种子的种类繁多,它们的外部形态各具特点,但它们都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从植物形态学来看,绝大多数种子的基本结构具有共性,即每粒种子都是由种皮、胚和胚乳等部分组成。
如图1—1(无胚乳)和图1—2(有胚乳)所示。
1、种皮种皮是包围在胚和胚乳外部的保护构造,在种子的最外层。
种皮含有大量的纤维物质,较坚硬,可以抵抗外界的不良影响,对内部的胚和胚乳起到保护作用。
种皮的表面状况、颜色及斑纹随品种而异,可用来鉴别油籽的种类和质量。
种皮是由植物胚珠的内外珠被发育而成,在成熟种子的外部可看到其发育的遗迹:种孔、种脐、脐带和内脐,如图1—3所示。
但有些种子在发育过程中胚珠附近的细胞发生了变化,这些遗迹便不复存在。
2、胚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各类植物种子的形状很不一样,但构成胚的器官却大都相同,一般为胚芽、胚轴(或称为胚茎)、胚根和子叶四部分。
胚芽又称幼芽或上胚轴,它是叶茎的原始体,位于胚轴上端,它的顶部就是茎的生长点。
胚轴又称胚茎,是连接子叶与胚根的过渡部分。
它位于子叶着生点以下,因此也称为下胚轴。
植物油料
B、脂肪氧化酶
脂肪氧化酶可以催化某些高级不饱和脂 肪酸及其脂肪酸酯生成氢过氧化物,生成的 最后产物为低分子的过氧化物。
脂肪氧化酶的活性与油料种子的种类有 关。例如,在大豆种子内的活性很大,而在 其他种子内的活性较小。
第一章 油料
C、磷脂酶
磷脂酶可以使磷脂水解生成甘油、脂肪酸、胆碱或胆 胺。磷脂酶有磷脂酶A1、磷脂酶A2、磷脂酶C、磷脂酶 D等。不同磷脂酶的专一性,可以使磷脂水解某一部 分,形成一系列不同的分解产物。
中国五种大宗植物油料 菜籽(Rapeseed)、大豆(Soybean)、 棉籽(cottonseed)、花生(peanut)、 芝麻(sesame) 按总产量排序。
第一章 油料
(一)大豆(Soybean)
大豆属豆科,含皮8%、胚芽2.5%;大豆含蛋白质 34~40%、脂肪15~22%,大豆油是世界上用量最 多的食用油; 大豆原产于我国,但产量美国第一、巴西第二、阿 根廷第三、中国第四; 大豆油中亚油酸(20%~60%)和亚麻酸 (4%~13%),还含有一些生理活性成分,如磷 脂、维生素E、甾醇等。 传统工艺采用直接浸出法或一次压榨法。
第一章 油料
(六)葵花籽(Sunflowerseed)
向日葵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新疆、甘肃、 吉林、内蒙古、辽宁三省的栽培面积约占全国总 面积的80%。
向日葵籽有两种类型,即油用葵和食用葵。 油用葵子粒小,壳薄,含壳率为29~30%,籽仁含 油40%~50%。 食用葵粒大,果皮厚而有棱,含壳率为40%~60%, 籽仁含油率22%~35%,含蛋白质26%~30.4%。葵花 籽油中含有80% ~ 86%的不饱和脂肪酸, 常采用剥壳、预榨浸出工艺加工。
第一章 油料
二 油料种子的化学组成
油料基本知识与油料管理常识
油料基本知识与油料管理常识一、石油产品的分类⏹从石油中可以得到数百种产品,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四大类:1、燃料油燃料油约占全部石油产品的90%以上,主要用作各类发动机、锅炉、炊具的燃料及照明灯用油。
主要有汽油(又分为航空汽油、汽油和车用汽油)、柴油(又分为民用柴油和军用柴油;其中民用柴油又分为轻柴油、重柴油和农用柴油)、煤油(又分为航空煤油和灯用煤油)、喷气燃料和重油。
2、润滑油和润滑脂⏹润滑油和润滑脂约占石油产品总量的5%,但品种很多,性能差别也很大。
主要用于润滑机械、减少摩擦和磨损。
⏹润滑油主要分为发动机润滑油、机械油、电气用油和专用润滑油四大类。
发动机润滑油主要有汽油机润滑油和柴油机润滑油。
电气用油主要有变压器油、电容器油和电缆油。
专用润滑油又有压缩机油、冷冻机油、气轮机油、汽缸油、仪表油和齿轮油。
3、蜡、沥青和石油焦4、石油化工产品二、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是评价油品质量、衡量油库管理水平、控制油品输送过程的重要指标。
主要介绍油品的各种物理化学指标的定义和意义。
1、蒸气压⏹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同其液面上方蒸气呈平衡状态时蒸气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蒸气压的高低表明液体分子气化或蒸发的能力。
同一温度下蒸气压越高的液体越易气化。
油品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在油品储运中经常用到蒸气压数据,例如计算油库的蒸发损耗、控制汽油的质量等。
2、馏程⏹纯物质在一定外压下,当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其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此温度称为沸点。
在外压一定时,纯物质的沸点为定值。
⏹油品是复杂混合物,它的蒸气压不仅受温度、压力的影响,而且还随气化率变化而变化。
在一定的压力下,油品的沸点随气化率的增大而不断升高,所以,油品的沸点不是一个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这个温度范围称为馏程。
⏹在油品质量标准和储运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中,采用恩氏蒸馏法测定油品的馏程。
当100毫升试样在规定仪器中按规定馏出速度加热蒸馏时,最先气化蒸馏出来的是一些沸点低的烃类分子。
轮机化学
轮机化学复习内容(部分)。
后面的化学式太多太麻烦了,我懒得打。
希望大家好好考,过个好年。
第一章油料基础知识1-1 石油的化学组成石油是由碳、氢(主要元素)和硫、氧、氮(少量元素)以及铜、钙、钒、铁、氯、磷、钾、钠、铅(微量元素)组成的,其组成形式为多种多样的化合物石油主要由各类烃组成含硫化合物对石油加工和产品质量都有不良作用,常成为加工过程和油品使用中的突出矛盾燃油中的金属元素燃烧后常以氧化物形式作为灰分残留,灰分在柴油机中造成磨料磨损,在锅炉中堵塞烟道灰分中的某些氧化物对燃油中的硫元素燃烧后形成硫酸的过程有催化作用,硫酸会造成低温腐蚀钒和钠的元素含量较高时会造成高温腐蚀石油或石油产品中的烃类,根据不同结构,基本可分为四类,即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烷烃属于饱和烃,通式为C n H2n+2,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环烷烃可分为单环和多环两种。
但环烷烃的通式为C n H2n,多环烷烃的通式C n H2n-2、C n H2n-4等常温常压下,固态环烷烃大多为二环或三环环烷烃以五碳环或六碳环为主芳香烃是六个碳原子构成的环由于芳香烃的化学稳定性不如饱和烃,容易氧化成有机酸和漆膜,且燃烧后积碳倾向性较大,发生性能差,因此除了润滑油中不宜有芳香烃存在外,低沸点的芳香烃也不适合作为柴油机的燃料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烯烃由于存在双键,化学性质活泼,能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对含有大量烯烃、二烯烃的油品必须加适量的抗氧防胶添加剂油品的C/H比值常被用来说明比重、重油稳定性、丙烷脱沥青制造高粘度润滑油等。
含硫化合物有硫醇、硫醚、二硫化物、噻吩等,硫元素主要以有机硫化物的形态存在,有时也有极少量腐蚀性大的单质硫和硫化氢溶于石油中。
硫化物在石油中的分布一般随馏分的加重而增多硫化氢和低分子量硫醇有毒,并带有难闻且不易除去的臭味硫、硫化氢、硫醇、硫酚被称为活性硫化物,对金属腐蚀很强,对铜和铜合金的腐蚀尤甚腐蚀性硫化物在石油加工过程中会造成设备的严重腐蚀:1、在油品贮存和使用中会造成容器、管道以及如柴油机喷嘴这类精密器件的腐蚀2、金属腐蚀后形成的硫醇盐和磺酸盐还是油品氧化的催化剂,它会加速油品氧化生胶,生成的胶质促使发动机活塞、活塞环槽等区域形成漆膜沉积物3、硫元素经一系列反应形成硫酸,硫酸使柴油机部件迅速产生电化学腐蚀,并使排气阀、废气透平、排气管收到低温腐蚀4、生成的SO3还会恶化润滑油品质,是指编制,在活塞环区形成较硬的结碳,严重时将使活塞环粘死,引起燃气泄漏并加剧缸套磨损脱除油品中的硫可用“排硫杆菌”微生物法等石油或石油产品中的有机酸,可利用中和反应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用酸度或酸值表示酸度:中和100ml燃油中的酸时所需要的氢氧化钾mg数,用mgKOH/100ml表示酸值:中和1g石油或润滑油中的酸时所需要的氢氧化钾mg数,用mgKOH/g表示1-2 蒸馏与裂化反应石油的蒸馏工艺包括初馏(石油气、轻质汽油)、常压蒸馏(煤油、轻柴油、重柴油)、减压蒸馏(农用柴油、润滑油、变压器油、石蜡等)石油的裂化工艺包括:热裂化:利用500℃左右高温将原子数较多、分子量较大的烃分裂成碳原子数较少、分子量较小的烃,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的轻质油品催化裂化: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的劣化,反应速度快,不饱和烃减少,产率和质量均有提高焦化:以减压渣油或常压渣油或沥青量高的重质油品为原料,在700℃或更高温度下进行深度裂化,以获得低级不饱和烃为主加氢裂化:重质油品在高温、高压及在催化剂、氢气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加氢裂化反应,转变为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品。
农业机械常用油料知识
三、润滑油料
1.机油 汽车,拖拉机使用的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内燃机,
它们所用的润滑油叫内燃机润滑油,简称内燃机油或机油。 (1)机油的使用性能 包括机油的粘度,粘温性,剪切 安定性,低温粘度及低温泵送性,氧化安定性,防腐性, 清净分散型,抗磨性和起泡性等。 粘度是液力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机油粘度是随温度变 化的。温度升高,粘度变小。温度降低,粘度增大。机油 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称为粘温性。 机油的剪切安定性是指机油抵抗剪切作用,保持粘度以及 和粘度有关的性质不变的能力。 机油在低温条件下通过油泵送至发动机份各摩擦表面的能 力称为低温泵送性。它是冬用润滑油及多级油的重要质量 指标之一,也是润滑油粘度分类的一个依据。可用边界泵 送温度作为低温泵送性的指标。
粘度是液体流动的能力。粘度低会使燃油泄漏量增加,加 剧部分零件的磨损。柴油易于零化,粘度高时阻力会增加, 使雾化变差,但润滑性能较好。 (2)轻柴油的牌号及选用 国产轻柴油按凝点分为10号, 0号,-10号,-20号,-35号和-50号六种牌号。 柴油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当日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进 行。 10号:适合于有预热设备的告诉柴油机使用。 0号: 适合于4%以上地区使用。 -10号:适合于-5%以上地区使用。 -20号:适合于-5%~-14%的地区使用。 -35号; 适合于-14%~ -29%的地区使用。 -50号:适合于-29%~-44%的地区使用。 使用柴油时,不同牌号的柴油可掺兑使用,这样可以改变 其凝点。
(2)机油的牌号及选用 按GB76313-89规定,参照国际 标准(ISO)分类方法,内燃油机 (E组)按特性和使用场合分为: 汽油机油:EQB,EQC EQD EQE和EQF等。 柴油机油:ECA ECB ECC ECD等、 EQC汽油机油按粘度分为5W/20 5W/30 10W/30 15W/40 20W/40 20/20W 30和40等牌号。 ECA柴油机油按粘度分为20 30 40和50四个牌号。 ECC柴油机油有5W/30 10W/30 15W/40 20W/40 20/20W 30 40等牌号。 ECD柴油机油按粘度分为10W 5W/30 10W/30 15W/30 15W/40 20W/40 20/20W 30 40等牌号。 内燃机油的选择,一个是使用级的选择,另一个是粘度级 的选择,使用级是首先内容。选择时主要要考虑发动机机 型。汽缸的有效压力越高,发动机的转速越高,对内燃油 机要求的使用级也越高。 柴油机油使用级的选择,主要根据柴油机的强化程度。要 严格遵照汽车使用说明书的要求选择柴油机油。
油料学复习资料
油料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石油的化学组成1、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组成元素: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2、石油的有机物组成石油中有机物主要有烃类化合物与非烃类化合物组成①烃类化合物:由碳和氢组成,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此类化合物在原油中占绝大部分,在原油中不含不饱和烃,但在二次加工后的石油产品中有不饱和烃(烯烃) ②非烃类化合物:主要指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3、我国原油的组成特点从元素上看,含硫低、含氮高是我国原油的特点之一,高凝点、高粘度、高含腊、硫偏低(即三高一低)4、各类化合物的分布规律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升高,馏分中烷烃含量逐渐减少,芳烃含量逐渐增加,含硫化合物和胶质含量均逐渐增加第二章 石油及油品的物化性质1、为什么要研究石油及油品的物化性质?(P13)石油及油品的物化性质是评定石油和油品质量、衡量油库管理水平、控制油品输送过程的重要指标,也是设计石油及油品输送管道和油库以及石油加工装置的重要依据。
为了作好石油及油品的集输、储存、管理和应用工作,必须研究油品各种物化性质的意义、影响因素和表示方法等问题。
2、表征油品蒸发性能的指标——蒸汽压与馏程3、油品蒸汽压与哪些因素有关?分别是如何影响油品蒸汽压?蒸汽压与温度及油品组成有关:①同一油品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②两相共存时,蒸汽压与汽液体积比有关;③油品的汽液比越小,气化率越低,蒸汽压就越高4、油品密度(1)影响油品密度的因素:油品馏分组成、化学组成、温度、压力①油品密度与馏分组成和化学组成有关a 、同一原油的不同馏分,密度随其沸点升高而增大;b 、相同碳原子数的不同烃类,其密度不同:芳香烃密度>环烷烃>正构烷烃c 、分子中环数越多,其密度越大②温度对密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密度减小③压力对密度影响:在温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忽略④油品混合度对密度的影响当几种油品混合时,如果混合后体积具有可加性(同一温度下具有可加性),则混合油品密度也可按可加性计算。
油料基础知识
除了烯烃之外,还有更不饱和的物质,它的分子结构中,带有二个双键,称为二烯烃, 如丁二烯。也有呈三键的炔烃,如乙炔,它们的分子结构如下:
H
HH
CCCC
HH
H
HC CH
构烷烃。
烷烃是一种饱和的碳氢化合 物,化学性质比较 稳定,对于酸类、 碱类和其它氧化剂在 一般情况下是不起反应的。
1.1.2.2 环烷烃 环烷烃具有环状结构,它分子中的碳原子排列不象烷烃那样开链状的,碳与碳之间是环 型连接,其命名与烷烃相似,不同之处是在名称前加一“环”字 ,称环“某”烷。环烷烃的 分子结构如下:
油料基础知识
第一节 石油的组成
石油是一种油状液体矿藏。在古代由于地壳的运动将大量动植物体埋在地层深处,在
高温、高压和缺氧条件下,经长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逐渐转化为石油。一般把从油田开采
得来未经加工炼制的天然石油称原油;炼制加工成符合一定使用要求的成品油称石油产品,
或简称油品。
原油通常是淡黄色到黑色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密度一般小于 1。世界各地所产
13.40
0.12
0.23
加拿大普灵斯顿
83.60
13.40
0.60
0.18
日本容川
84.86
13.83
0.32
0.55
0.20
伊朗
85.40
12.8
1.06
0.74
墨西哥
84.2
11.4
3.6
0.80
美国宾夕法尼亚
84.9
13.7
0.5
油料基本知识与油料管理常识
油料污染:采取隔离措施,防止污 染扩散,并尽快清理污染区域
感谢您的观看
02 油料储存容器:选择密封性好、耐腐蚀、耐高温的容器
03
油料储存温度:根据油料种类,选择合适的储存温度
04
油料储存期限:根据油料种类,确定合理的储存期限
05 油料储存检查:定期检查油料储存情况,确保油料质量
油料运输
01
运输方式:选 择合适的运输 方式,如公路、 铁路、水路等
03
运输安全:确保 运输过程中的安 全,如防止泄漏、
合成油料:如合成汽油、
04 合成柴油等,主要通过
化学合成方法制备
油料性质
油料种类:包括汽 油、柴油、煤油、 1
润滑油等
油料使用注意事项: 安全操作、定期检 4
查、正确使用等
油料特性:易燃、 2 易爆、易挥发、
易污染等
油料储存条件: 3 温度、湿度、通
风、防火等
油料用途
01
燃料:作 为汽车、 船舶、飞 机等交通 工具的动 力来源
02
润滑剂: 用于机械 设备的润 滑,减少 摩擦和磨 损
03
绝缘材料: 用于电线、 电缆等电 气设备的 绝缘层
04
化学原料: 用于生产 各种化学 品,如塑 料、橡胶 等
05
生物燃料: 用于生物 柴油、生 物乙醇等 可再生能 源的生产
2 油料管理常识
油料储存
01 油料储存环境:选择干燥、通风、避光、无污染的场所
02
油料运输: 采用环保型 运输工具, 减少运输过 程中的油料 泄漏和污染
03
油料使用: 采用环保型 油料,减少 油料燃烧产 生的污染物 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烷烃的化学结构与烷烃有相同之处,分子中的碳 原子之间均以一单键相互结合,其余碳价均与氢原 子结合,且碳原子相互连接成环状,故称为环烷烃。 如:环丙烷、环丁烷等。分子通式为CnH2n。 环烷烃也是原油的主要组分之一,含量仅次于烷烃。 原油中的环烷烃主要是环戊烷和环己烷的同系物。 。 环烷烃的化学安定性良好,密度较大,自燃点较高, 辛烷值居中;它的燃烧性较好,凝点低,润滑性好, 故也是汽油、煤油和润滑油的良好成分。润滑油含 单环环烷烃多则黏温性能好,含多环环烷烃多则黏 温性能差。
除烃类及其衍生物外,原油中还含有少量无机 物,主要是水及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 和碳酸盐以及少量污泥等。它们分别呈溶解、 悬浮状态或以油包水型乳化液分散于原油中。 其危害主要是增加原油贮运的能力消耗,加速 设备腐蚀和磨损,促进结垢和生焦,影响深度 加工催化剂的活性等。 原油经过加工(炼制)可得到炼厂气及各种燃 料油、润滑油、石蜡、石油焦和沥青等产品, 这些产品称为石油产品。
源的阿拉伯河的控制权。
逞罗湾位于亚洲东南部,据称该地方蕴藏着丰富的石油。 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都认为该海域是 他们领土主权一部分,从而引起争端。
福克兰群岛位于大西洋的南部,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当年
阿根廷去占领该岛时,英国不远万里,进军福克兰群岛,爆发 了英阿战争。
钓鱼岛位于我国台湾东北部,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据有关专家
(10)中国 (China)
沙特阿拉伯 独联体 美国 伊朗
中国
4.03 亿吨 3.17 亿吨 2.91 亿吨 1.78 亿吨
挪威 墨西哥 委内瑞拉 伊拉克 英国
1.62 亿吨
1.60 亿吨 1.52 亿吨 1.51 亿吨 1.34 亿吨 1.26 亿吨
(世界总产量33.54亿吨)
最先为石油命名的人当是李昉。
①无机论 :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
②有机论: 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 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 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 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 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石油的元素组成
元素组成是化学组成的基础。 碳 石油的元素 氢 83~87% 11~14%
0.5~5% 96~99%
氧、硫、氮
微量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灰分(钒和镍)
50%~70%
V/Ni 比值已被用来确定生油岩有机相、油 源对比,取得了可喜成果。
石油主要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物 质构成。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 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所以石油的成分也不同。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 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 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 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 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 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 低硫石蜡基原油。
我国东海北部有一个地段,位于韩国济州岛以南和日本九 州岛以西,面积为 6 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大陆延伸出去的大陆 架,虽然有一条深水带把韩国和日本大陆架分开,二国均对此 海域提出要求。
石油储量占世界前10名的国家
(1) (2) (3) (4) (5) (6) (7) (8) (9) 沙特阿拉伯 (Saudi Arabia) 伊拉克 (Iraq) 科威特 (Kuwait)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 伊朗 (Iran) 委内瑞拉 (Venezuela) 独联体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利比亚 (Libya) 墨西哥 (Mexico)
不饱和烃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或三键的碳氢 化合物。不饱和烃在原油中含量极少,主要是 在二次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热裂化产品中含有 较多不饱和烃(主要是烯烃,间有少量二烯烃, 但没有炔烃),它的化学安定性最差,易氧化 生成胶质,但辛烷值较高,凝点较低。故有时 将热裂化馏分掺入汽油以提高其辛烷值,掺入 柴油以降低其凝点。因其安全性差,这类掺合 产品均不宜长期储存,掺有热裂化馏分的汽油 还应加入抗氧防胶剂。
烃(即碳氢化合物)是石油的主要成分,石油 中的烃类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1)烷烃 凡是分子结构中碳原子之间均以单键相互结合, 其余都与氢原子以单键相互结合的烃叫做为烷 烃,它是一种饱和烃,其分子通式为CnH2n+2。 烷烃是组成原油的基本组分之一。某些原油中 烷烃含量高达50%~70%。也有一些原油的烷 烃含量较低,只有10%~15%。在绝大多数的 石油中,烷烃的含量都比较高
争中美军消耗油料达 626 万吨, 日耗油量达 15 万吨,
人均日耗油量约 205 公斤,占其物资消耗总量的 50
%以上。
1995年12月15日,厄里特里亚与也门的大哈尼什岛石油战。 1996年1月25日,希腊和土耳其在伊米亚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拔 旗战。
两伊战争 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争夺边境线上有丰富的石油资
烷烃分为正构体和异构体两类。以直链相 连接的烷烃为正构烷烃,带有支链的烷烃 为异构烷烃。 通常以甲、乙、丙、丁、戊、已、庚、辛 等表示分子结构中碳原子的数目,并以正 构键和异构键的连接方式来命名各类烷烃。 如异辛烷。
烷烃在常温下其化学安定性比较好,在一定的高温条件 下,烷烃容易氧化并生成醇、醛、酮、醚、酸、羧酸等 一系列氧化产物。 烷烃的密度最小,黏温性能最好,是燃料和润滑油的良 好成分。 烷烃的正构烷烃的自然点最低,在柴油机中其燃烧迟缓 期短,故柴油含正构烷烃多,则燃烧性能好,柴油机工 作平稳;但在汽油机中易生成过氧化物,引起混合气的 爆燃,故汽油含正构烷烃多,而辛烷值低,汽油机易发 生爆震。 异构辛烷(特别是高度分支的异构辛烷)的自然点高, 所以,辛烷值越高,汽油的抗爆性越强。如:90号汽油、 93号汽油、97号汽油。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 稠液体,并有特殊的气味。原油的颜色是与它本身 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有关,沥青质含的越高颜 色越深。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文人 李昉等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 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1095) 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 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争对石油的需求大为增加。
如美军在侵朝战争中消耗油料达 2200多万吨,占各 类作战物资总量的 60 %; 侵越战争中消耗油料, 3000多万吨,占各类作战物资总量的 70%;特别是 80年代初发生的 英阿马岛战争,在短短的74天内消 耗油料70多万吨,日耗油量达9460吨。
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是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 缩影,对石油的依赖更加紧密。据初步估计,海湾战
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储量占全 球的78.2% ,沙特阿拉伯位列世 界石油储量之首。 两个换算公式: 储量换算: 1桶=0.1370吨 产量换算: 1桶/日=50吨/年
欧佩克成员国的天然气储量约占 世界总储量的52%。俄罗斯位列 世界天然气储量之首.俄罗斯、伊 朗和卡塔尔是世界三大资源国, 证实储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7.2 %、15.8%和14.7%。 体积换算公式: 1立方英尺=0.028317立方米。
石油工业是从事石油勘探、石油开发和石油加 工的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生产部门。从寻找石油 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环节,即寻 找、开采、输送和加工,这四个环节一般又分 别称为: ①石油勘探石油工业的上游 ②油田开发 ③油气集输石油工业的下游 ④石油炼制
1 作为能源
据有关组织统计,油气在世界一次能源 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原油占40.2%,天 然气占22.7%,总计为62.9%。
预测,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资源储量为(30~70亿吨) 。日 本认为该岛是琉球群岛的一部分 。
南海是世界上主要的冲积盆地之一。其中,位于我国南海
传统海疆线以内的油气沉积盆地 16 个,油气资源储量在 450 亿 吨以上,预计可开采量为 40~50 亿吨。越南、马来西亚、菲律 宾等国家申称这一地区是它们大陆架的自然延伸。
世界各国油田所产原油的性质虽然千差万 别,但他们的元素组成基本一致。最主要 的元素是碳和氢。碳氢两种元素占 96%~99%,其余的硫、氮、氧和微量元素 总含量不超过1%~4%。
原油是一种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烃)组成 的复杂组 成,此外还有少量无机物。
2 作为化工原料
石油是石油化学工业赖以生存发展 的物质基础。现在人们利用石油作为 化工原料,开拓了化肥、合成纤维、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等一个 又一个新的生产和生活领域。
3 作为战略物资
作为战略资源,石油的确是战争的“血液”。
石油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已使其成为许多政 治家,军事家关注的战略向题。现代战争的胜负 结局几乎都与石油的储备与供应保障有直接的 关系,可以说,没有石油,现代战争就无法进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世界石油工业 的必然决择。
石油将得到近乎“完美”的利用
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 它主要包括原油和天然气两种主要类型。
天然气的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此外还含有 少量碳原子少于4的烷烃,天然气一般还含 有少量非烃类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 氮气和氦气等。
石油中的非烃类化合物虽含量不多,但它们对炼制过程 和产品质量都有极大的危害。硫化物(如硫醇、硫醚、 噻吩等)除对炼油设备有腐蚀外,还会使汽油的感铅性 降低,影响汽油的抗爆性;氧化物(如环烷酸、苯酚等) 对金属有腐蚀作用;氮化物(如吡啶、吡咯等)在空气 中易氧化,颜色变深,汽油的变色与氮化物油罐;胶质、 沥青质是含有氧硫、氮的高分子非烃化合物,石油中此 类化合物含量越大,则颜色越深。 总之,石油是由各种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 混合物。根据原油中的硫含量和主要烃类成分不同,大 体上可分为石蜡基石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石蜡基原油含烷烃较多;环烷烃原油含烷烃、芳香烃较 多;中间基原油介于二者之间。